苏版初二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苏版初二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苏版初二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明白大伙儿昨晚预习了没有?生(多数):预习了。
师:昨晚老师让我们的科代表布置了作业,要大伙儿在网上或运用其它途径查找关于作者吴均生平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奉献,不明白大伙儿找到了没有?(生有的摇头,有的拿出复印资料以示查到。
)师:许建标,你来介绍作者吴均。
生有点不行意思地说:老师,我查的资料专门短。
师:没关系,介绍清晰就能够。
生介绍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亦能诗,原有集,已失。
师:专门好,请坐下,介绍文字虽短,却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态度认真。
师再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罗彬(许建标的同桌),你听清晰了许建标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吴均?生:要紧从文学上的奉献介绍吴均。
师:专门好,罗彬同学不但认真听,而且概括的能力也比往常提高了许多。
还有没有同学一点都不了解作者的。
生(3人):有。
师:是刚才没听清晰。
生一人笑答:也没听清晰,自己也没查。
师:专门坦白,下次应认真对待作业。
(师出示幻灯片,并由此生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生读: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阻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生把“庠”念yáng,“鄣”念zhàng)师(在黑板上写下“庠、鄣”二字):刚才林文峰同学把这两个字读准了没有?部分生说:没有,他把“鄣”成故障的“障”读。
(多数生不明白读)师:那谁能上黑板把这两个字的注音注上。
(有部分学生读出字音,有一生忙着查字典。
)师:好,林丽红,你上台来注上音。
(生走上台注上“庠xiáng”“鄣zhàng”。
)师:正确,我们要向我们的科代表学习,勤查字典,做到字字落实。
生投去仰慕的眼光,有的在笑。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与朱元思书》是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下方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欢迎浏览!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
(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
你为甚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的不好。
师:没关系。
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
练习练习吧。
(生上台板书“与朱元思书”“吴均”)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
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
不表现,就没有成功。
今天就是一次成功,当了一次老师,板书课题。
(生欲回去)师:先不要走。
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应解释为“给”,“与”有“和”的解释,书,有写的意思,但是在这里是名词,该当是“信”的意思。
你连起来解释一下。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名字。
生:《与宋元思书》师:为甚么两个名字?到底是“朱元思”还是“宋元思”,曾经无从查考,大概过去刻板印刷的时分,刻写不清楚,让读者“朱”“宋”难辨认。
师:这是一篇骈体文。
师:再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生纷纷举手,指定终身。
)(先生把“缥碧”中的“缥”读成了一声,把“窥谷忘反”的“窥”读成了四声。
有两个先生起来纠正。
)师:缥,我们很容易读错,“缥缈”中该当读一声,而“缥碧”中只能读作三声。
“缥缈”还可以写成“飘渺”,都是若隐若现、隐模糊约的意思,而“缥碧”是青白色的意思。
“窥”只需一个音,就是一声。
他还把一个字读错了,“急湍甚箭”,“湍”应是一声,他读成了二声。
这封信美不美?一封信居然还写得如此美!下方我们一齐,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
留意,刚才纠正的字不要再读错了。
生:(高声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师:经过大家的读,我也仿佛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娟秀、又壮美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5816字一、情景导入,怡情激趣(课前播放优美的山水风光画面,配乐《寂静的山林》)师: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在兴致勃勃地欣赏风光,我猜想你们一定挺喜欢旅游吧?(生微笑点头)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旅游观光。
因为大自然的山水鬼斧神工,钟灵毓秀,它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景;有“造化XXX”之雄奇,更有“清泉石上流”之幽雅,谁不愿亲近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读美文,随古人XXX来一次山水之旅。
(屏显课题、作者)师:对XXX有点陌生吧?赶快看看注解1。
生:XXX,XXX,南朝梁文学家。
师:有这样一首诗,“山际见来烟……”生:(自然顺接朗诵)“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这首《山中杂诗》就是XXX的作品。
他的诗文大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人称“XXX”。
(指一生)你能为我们读一下课题,并解释它的意思吗?生:给XXX的信。
师:对了,“与”是给的意思,“书”就是书信。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也指书信。
二、XXX诵读,体味文美(一)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师:我们通常给朋友写信,大多是写生活研究近况吧?(生点头称是)古人XXX会给朋友写什么呢?咱们还是先“读”为快。
不过,要注意结合注解读确字音,读通文意,并把不懂的地方勾划一下。
自由大声地读起来!(屏显: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遇到问题没有?生1:“游鱼细石”的“细”是什么意义?生(脱口而出):细小。
师:对了,这个“细”可不是指的粗细,而是指微小。
生2:“风烟俱净”的“净”是不是干净的意思呢?生3:这里应该指风停了,烟雾都散净了。
“净”是一个动词,消失。
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看看后文,哪两个词也是同样的用法?生4:“XXX”,这两个词是高和远的意义,注解里有“作动词用”。
师:你读得真细致!你们也可把本人认为要留意的词给同学们作个友谊提示呀!生5:我提示同学们留意,“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应该是“向东向西”的意义。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
(指一位同学)就是您吧。
您为什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得不行。
师:没关系。
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
练习练习吧。
(生上台板书)师:字写得蛮能够嘛,尽管不能说美丽,然而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
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
(生欲回去)师:先不要走、当老师没有当完呢,给大伙儿解释一下课题呀。
生:与、。
、。
、朱元思写信、师:“与”有“与”的意思,但这个地方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特别好,在这时是名词,“信”的意思。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特别棒!您再看看书,会明白,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名字。
生:《与宋元思书》。
师:到底是“朱元思”依然“宋元思”,差不多无从查考,大概过去刻板印刷的时候,刻写不清楚,让读者“朱”“宋"难辨认、师:这是一篇骈体文。
师:再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给大伙儿范读一遍课文。
(生纷纷举手。
指定一生来读,由同学来纠错)这封信美不美!下面我们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通过大伙儿的读,我也好像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假如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刚才大伙儿的朗读就是如此。
师:听老师给大伙儿示范一下。
“风烟俱净、。
、、。
天下独绝。
”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特别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特别陶醉、来跟老师一齐读、师:看看,老师是没有看书,背诵的,哪位同学也来试试? (一分钟后有同学举的与。
老师示意他背诵)师:全体齐背。
(生琅琅而背。
而后同学翻译,师订正) 师:我们再来诵读、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像,天空中万里无云,天与山都是青青的颜色。
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作者:刘恩樵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12期《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哪里?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文言字词,还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多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的藐视之情,还是感受作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如果是前者,这样的文言文学习太简单了。
如果是后者,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又谈何容易?笔者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诵读”“亲睹”“发现”三个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积累上。
一、诵读:十遍变读尽显口诵心惟诵读,作为语文学习尤其是古诗文学习的基础方式,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起来,而且要创造性地运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润物无声般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起到口诵心惟、其义自见的目的。
《与朱元思书》总共只有150个字,诵读一遍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各种变式,让学生先将文章诵读十遍,将《与朱元思书》深耕在学生的心田里。
一读为纠错诵读。
即让学生在原生态的情况下诵读。
课始,学生翻开课本,请几位学生相继诵读课文,遇到读错或不会读的地方,由同学或教师纠错,以读准字音、节奏为目的。
二读为顺畅诵读。
在纠错诵读的基础上,班上同学两两结对,将文章诵读给对方听。
这次诵读与第一次诵读的目的均在于将文章读得滚瓜烂熟。
三读为古版诵读。
将《与朱元思书》的全文去掉标点,然后再从右往左竖式排版,形成古籍排版的样式,让学生诵读。
四读为书法诵读。
出示一幅《与朱元思书》的楷书书法作品,让学生诵读,意在以诵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文之“古”风,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五读为骈偶诵读。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其语言形式是四六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朗上口的诵读,感受作品风格。
笔者先出示一段精要解说的文字。
骈偶与“四六”:两马并驾叫“骈”两人作伴叫“偶”。
所谓“四六”,指骈体文一般是用四字句与六字句。
柳宗元说:“骈四骊六,锦心绣口。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3、学习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体会富春江景色之美;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导入,引出文本导入:有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之美令人神往,南朝文学家吴均的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清隽精美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领略富春江之美。
(板书课题)释题:请学生解释“与”“书”的意思,说出题目的含义。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1、信中写了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写这些?3、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师:好,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首先,请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师:相信大家已经预习了本课,下面我们对照导学案,进行检测。
二、检测预习,读通文本(ppt出示预习检测答案)师:请同桌二人小组对改纠错教师统计预习情况师:课堂上最美的应该是朗朗的读书声了,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音乐之美。
三、自主学习,读出音乐之美(Ppt展示要求及流程:1、自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2、小组内3号4号同学读,1号2号同学听读纠错。
3、4号同学展示,其余同学纠错。
展示优秀,加4分,错一处扣一分,本组纠错不加分,其他组纠错一处加一分。
4、所有4号同学齐读,其他学生听读,纠正一处错误加1分。
)师:请完成第一二项。
师:有请所以4号同学起立齐读课文。
师:4号学生声音不大,但还是很顺畅,有不正确的吗?生:纠错。
小组根据规则得分师:诵读本文,从句子韵律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是的,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骈散句相间。
当我们放声吟诵,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请让我们再次高声朗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文本的音乐之美。
师:的确是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出画面之美。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师:同学们,《论语》当中说“有朋自远方来”生:不亦乐(yuè)乎。
师:不亦乐(lè)乎。
今天台下来了好多老师,知道老师们到这里来做什么吗生:来听我们上课。
师:哦,来听我们上课,好,来,请坐。
老师在这里告诉大家呀,所有的老师今天就是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
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人,走进他写的一篇山水小品。
(配乐:流水、鸟鸣的声音)自然当中听一听流水的声音,听一听鸟鸣的声音,平复一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纷扰的心。
在前面我们跟随着郦道元欣赏了三峡的优美风光;在陶弘景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山川之美;在一个月夜我们与大文豪苏东坡,在一个明亮的月夜,享受了空明澄澈。
今天我们再回到1500年前,同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走进富春江,感受山水之美,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与朱元思书》(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来,用我们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与朱元思书》吴均师:看到这个题目之后有疑问吗生:这个意思呢,是与朱元思写信,所写的内容。
师:好,请坐,这是一封书信,是不是信的内容会写什么呢你觉得信的内容会写什么生:对友人的问候。
师:我们平时在写书信的时候,是不是也在跟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近来所做之事,近来的心情是不是呀。
好,请坐。
这篇文章距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仅留下了144个字,其他内容无从考究。
那我们来看今天的144个字是什么内容我们今天有三个小活动,(出示课件:走进一个人,诵读一篇文,感受一份情)一同走进一个人,诵读一篇文,感受一份情,学习文我们必先识其人,看一下吴均(出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其文体清拔有骨气,谓为吴均体,因私撰《齐春秋》被梁武帝而招致焚毁免职,从此寄情山水,避世退隐),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
师:吴均,注意老师标示红色字体部分,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因为他的写作文体清拔有骨气,所以后人很多人都在模仿着吴均的这种写作方式,形成了一种文体叫吴均体。
吴均因为私自撰写一本书,叫《齐春秋》被梁武帝焚毁,自己也遭到了贬职,从此寄情山水,避世退隐。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梁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还能否背出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生: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事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好,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同时代的美文《与朱元思书》。
请一位同学把题目和作者朝代写在黑板上,注意位置和布局。
生:思忖后主动举手,书写完毕。
师:评价学生书写的水平。
师: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题目。
生: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作者写的。
师:这信应该是节选,也与《答谢中书书》一样,不是叙事抒情,而是……生:写景。
师:对,这景写得还相当的美,使读者产生如在画图中的感觉,我们一起来品味学习一番。
师:本文同《答谢中书书》一样,有很多整齐的对句,个别句子长短不一,这句式叫……生:骈散结合。
师:第一段总写。
我来读一下:风烟俱净……生:跟读。
师:前两句,要目视高远,眼界开阔,读出磅礴大气。
中间两句,作者随波逐流,自由飘荡,要读出如小鸟出笼自由翱翔般的快乐之意。
后三句,要读出那种陶醉、赞美之情。
生:自读,体味,背诵。
生:单独诵读、集体诵读。
师:本段中有四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生:奇山异水。
师:对,纲举目张,作者告诉我们下面要写的是山之奇、水之异。
师:第二段写水的什么特点?生:水皆缥碧,水色。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流速度快。
师:水皆缥碧,直接写水,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清,还是直接写吗?生:间接写。
师:所以,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急湍甚箭的甚,猛浪若奔的奔,如何理解?生: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奔的骏马。
师:有几种修辞?生:夸张,比喻,对偶。
师:寥寥八个字,短短两句话,竟运用了三种修辞,作者笔写之水如在读者眼前流过,这就是丰富形象的表现力。
师:前四句写静,这两句写动,所以本段写景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形象又富有节奏感。
审美体验分享
1 2 3
美的感受
通过阅读《与朱元思书》,读者可以感受到文中 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从而获得愉悦的 审美体验。
情感的共鸣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引起读者的共 鸣和思考,使读者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 感悟。
语言的韵味
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品 味语言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人物性格特点及关系探讨
朱元思与友人的关系
朱元思与友人之间情谊深厚,彼此信 任。他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共同 度过难关。这种友谊使得故事更加温 馨感人。
朱元思与敌人的关系
朱元思面对敌人时表现出果断、勇敢 的特点。他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 终战胜了敌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使得他在故事中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 的英雄形象。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探讨
生态意识
文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当代社会提倡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精神追求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文章所倡导的追求内心自由 和独立精神的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摆脱物 欲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审美教育
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富春江的美景,对 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骈散结合
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 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吴均
吴均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
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 客多寄情于山水之间。吴均也不例外 ,他在《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了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艺术创作启示
《与朱元思书》教案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案实录《与朱元思书》教案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一)、朗读课文1、明确读音和句读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
(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
你为什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得不好。
师:没关系。
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
练习练习吧。
(生上台板书)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
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
(生欲回去) 师:先不要走。
当老师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有“和”的意思,但这里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很好,在这时是名词,“信”的意思。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名字。
生:《与宋元思书》。
师:到底是“朱元思”还是“宋元思”,已经无从查考,大概过去刻板印刷的时候,刻写不清楚,让读者“朱”“宋”难辨认。
师:这是一篇骈体文。
师:再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生纷纷举手。
指定一生来读,由同学来纠错)这封信美不美!下面我们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
(生齐读)师:通过大家的读,我也似乎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刚才大家的朗读就是如此。
师:听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来跟老师一齐读。
师:看看,老师是没有看书,背诵的,哪位同学也来试试?(一分钟后有同学举的和。
老师示意他背诵)师:全体齐背。
(生琅琅而背。
而后同学翻译,师订正)师:我们再来诵读。
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像,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
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呀,全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我吴均真是看不够。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分享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分享。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1.了解《与朱元思书》这一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以及写作意图;2.熟练掌握文章中的每个段落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全文的主旨;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懂得用心去欣赏文学作品;4.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环节1.理解课文背景和意图在学习正式课文之前,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与朱元思书》这一文学作品的名字、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意图,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相关解释。
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理解这篇作品所存在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读懂文章内容我让学生一起用声音朗读了一遍全文,让学生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先让他们阅读理解,然后逐个发言解释。
通过集思广益,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将这一段的意思言之有物,同时也让其他小组可以迅速了解课文内容。
我再通过讲解和引导将全文的意思阐述清楚。
3.探究文本分析文学作品是学生的必修内容,通过深度解读文本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深层思想,懂得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解析。
第一步,我对全文进行拆解,然后带领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
比如从语言、文体、情节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分析文本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步,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某个重点段落进行探究与解读。
通过不同角度的交流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文章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4.推广阅读知识传播永远不止于课堂,我们需要让学生对文学有持久性、深远性的认识。
在推广阅读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式。
第一步,我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在线阅读平台进行查找资料和阅读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和阅读体验。
第二步,我还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过程式写作,例如作文等。
通过对作品的感悟与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熟读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想象。
望“文”生“景”由“景”释“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对话法,自学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进入情境。
师:上节课共同探讨了《与朱元思书》的文言词语的理解,疏通了课文文意,先温故知新,复习提问本节课重点词句,请两位同学完成黑板上的题,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
师:全对,同学们复习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讨课文描写景物方法及景物特点,作者表达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一篇骈文读出音韵之美,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二,合作交流,品读赏析。
师:一篇骈文读出音韵之美,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生1:对偶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生2: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音韵,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师:蒋芙玲同学善于发现整散句相间的特点,掌声鼓励。
骈文是指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常用四字句、六字句,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字句成对,音韵和谐。
师: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
1、在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异水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以“我喜欢文中的……它美在……”的句式赏析课文。
生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异水的清澈湍急的特点。
生2:我喜欢文中水皆缥碧,正面描写水色,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描写水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水清澈,作者详细描写水的静态美。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杜利媛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年第07期【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明白写景要抓住特点,感知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提炼出本文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师:现在,让我们去神游富春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吴均,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背着旅游包,坐上了从宿迁到富阳的大巴车,然后转乘到桐庐的游船。
这时,你信步走到船头,只见——(教师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并展示与课文内容同步的优美风景图片。
)师(随机采访一名男生):吴均先生,请问您看到了哪些风景?生:我看到了清澈的泉水,泉水中的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水流得迅疾,比箭还快,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师:您还听到了什么声响呢?生:我听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师:请问您这次旅游途中有哪些感受?生:我坐在船上,随着船儿任意地向东或向西飘荡,饱览沿途美景,身心完全放空,感到惬意从容、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怡然自得。
师:您如何评价富春江的山水?生:富春江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师:我有预感,富春江将会因为您的到来而名扬天下!生:您谬赞了。
师:谢谢吴均先生接受我的采访。
生:不客气。
(笔者与该生握手,众生笑。
)师:请大家看板书内容,再对照课文,说说老师少写了哪句话?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这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谈谈。
(PPT出示相关材料。
)生:这句话传达出作者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吴均先生在游玩时拍了很多照片。
回去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上传了几张美图,附上了这样一句话:“今日畅游富春江,倍感舒适惬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会儿,便有很多好友点赞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初二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知道大家昨晚预习了没有?生(多数):预习了。
师:昨晚老师让我们的科代表布置了作业,要大家在网上或运用其它途径查找关于作者吴均生平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找到了没有?(生有的摇头,有的拿出复印资料以示查到。
)师:许建标,你来介绍作者吴均。
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查的资料很短。
师:没关系,介绍清楚就可以。
生介绍作者: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亦能诗,原有集,已失。
师:很好,请坐下,介绍文字虽短,却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态度认真。
师再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罗彬(许建标的同桌),你听清楚了许建标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吴均?生:主要从文学上的贡献介绍吴均。
师:很好,罗彬同学不但认真听,而且概括的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还有没有同学一点都不了解作者的。
生(3人):有。
师:是刚才没听清楚。
生一人笑答:也没听清楚,自己也没查。
师:很坦白,下次应认真对待作业。
(师出示幻灯片,并由此生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生读: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生把“庠”念yáng,“鄣”念zhàng)师(在黑板上写下“庠、鄣”二字):刚才林文峰同学把这两个字读准了没有?部分生说:没有,他把“鄣”成故障的“障”读。
(多数生不懂读)师:那谁能上黑板把这两个字的注音注上。
(有部分学生读出字音,有一生忙着查字典。
)师:好,林丽红,你上台来注上音。
(生走上台注上“庠xiáng”“鄣zhàng”。
)师:正确,我们要向我们的科代表学习,勤查字典,做到字字落实。
生投去羡慕的眼光,有的在笑。
师:我们先看文章题目“与未元思书”作何解释?生齐说:写给朱元思的信。
师:文题那个字解释成“写”?生沉默,一生说:是“给朱元思的书信”吧。
师:对了“与”解释为“给”,“书”解释为“书信”,“朱元思”为人名。
那从题目看文章应是一封信了,那信的内容是写什么?生:写景。
师:具体是写哪里的景有生答: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的景。
又有生答:杭州富春江的景。
师:很好,看来昨晚预习文章预习得还蛮深透的。
文章就是写富春江一带的景,富春江素有小三峡之称,接下来,我们就要随作者一游小三峡了,我们再把课文熟悉一下,先把你不懂解释的字句划出,老师给3分钟大家看全文的注解。
(生很认真地阅读全文注解,并划出难懂字句,师巡堂。
)师:好,老师刚才发现全班只有3位同学没有在书上划出不懂理解的字词句,不知道这3位同学是否都读懂了?(其中有1位没划的同学不好意思,开始划字词句)这样吧,大家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让别的同学帮助你解答。
(数生举手)师:邓迪,你哪句不懂。
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谁来帮邓迪解疑?一生:任凭水流向东向西。
师:是船任凭水流向东向西,还是指水任意流向东流向西?生更正:应是船任凭水流向东向西行。
师:对了,悟性高,以后组织语言时应注意用语严谨,以免产生悟会,请坐下,还有没有同学有疑难?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和“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我不懂。
师:有谁可以解释这两句话?(一生举手)师:孙普绿,你来。
生:前句解释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后一句解释为:“在枝条稀疏处有的地方还能看见阳光。
”师:孙普绿同学的解释完全准确了没有?(生沉默,无人有异议。
)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有时见日”的“有时”是解释成“有的地方”吗?“哦,应解释为有时候”。
(一生恍然大悟师:对了,所以这些小处也考人,还有没有别的地方难以理解的?生:“奇”“异”作何解?一生答:奇特、怪异。
师:“奇”可解释为“奇特”我们往往可对某些字词直接组词就可得出字词的意思。
“异”能否作“怪异”讲?能不能换个更恰当的词,也可用“异”组词试试看。
生:“灵异”。
生:“奇异”。
师:很好,都有开动脑筋,这两个词都可解释“水”异的特点。
还有没有不懂理解的字词?(生摇头示意没有)那好,我们先把课文读一次。
生:大声齐读。
(生读完)师:我再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谁愿意起来读?(王燕跃跃欲试。
)师:王燕,你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与王燕比较一下,我们刚才读得怎么样?(王燕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
)师:刚才王燕同学读的与我们自己读的有何不同?生齐说:王燕的有感情,我们的没感情。
师:能否具体点分析一生举手:我们读的语调平淡,王燕读的语调有高低起伏师:评点的到位了一点,还有谁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又一生举手:老师,我们刚才读得很响亮,齐读好像没错字,我觉得很好,王燕读得有感情,但声音不够大,且读错了一字,把“湍”读成“duān”。
(生向王燕望一眼,生怕王燕不高兴。
)师:黄健城同学听得很认真,提的意见很中肯,自我肯定中体现出自信。
生在台下小声地议论:“就是嘛,我们也读得不错。
”师:刚才大家确如黄健城同学所说的都很投入地大声读,吐字清晰,王燕同学在朗读感情上把握得较好,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在朗读中了解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和体会作者寄托山水的感情。
从全文看,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为什么?生齐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为什么这句话能统领了全文写出山水的奇异?一生举手回答:因为第2、3两段分别写水的异和山的奇(生自由朗读,并体会。
)师:好,刚才很多同学都很投入地读,有些同学甚至脸部表情都出来了。
(生哈哈大笑,望向邓世法。
一生:晴朗,明净的画面。
另一生:视野辽阔师:把握得都很好,我们揣摸一下,作者在这里行船纵目,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一女生答:清爽的感觉。
另一女生答:心旷神怡。
一男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自在的感受。
生:写异水。
师:对,写异水,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的过程中看哪些字句应注意轻重缓急?谁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生沉默片刻,杨飞飞、黄继湖举手。
)师:难得,平时男同学很少举手朗读,今天黄继湖同学倒开了我们班男生的先河,好,有勇气,你来试试。
(生黄继湖大声而有感情地朗读了一次师:很好,感情很投入,黄继湖哪句读得最好?一生:“急端甚箭,猛浪若奔”。
师:陈海,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读得最好?可否具体分析一下?生:因为黄继湖读出了水的急和气势磅礴,从重读“甚箭,若奔”两句可看出。
师:陈海分析得很准确,那你能为大家再示范一下吗?(生陈海范读此句)师:很好,请坐下,刚才我们分析了这段最后两句的朗读,重音应落在哪里,那前面的四句应如何读?(一生举手.)师:邓世法,你来。
生:不像后面两句那么急,应平淡点。
师(疑问):不那么急?读平淡?邓世法应该理解了怎么读,但用词不是很恰当。
谁来改一改?(一女生举手)师:胡慧珊,你来改改。
生:我觉得语气应比较平缓,平淡是没感情,“平缓”是语调放轻放慢。
师:很好。
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有别的看法?(饶灵芳举手示意有不同解释。
师示意她回答生:我觉得不但语调放轻放慢,还要读出水的特点,体现水清这一程度的词有“皆”“千丈”,所以这两个词应在清缓的读中体现水的少见,难得的清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应读出作者细细欣赏的游览过程。
师:饶灵芳同学分析得很到位,你能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老师,我读的不好,叫别人试吧。
师:没关系,试试看,如果不行,老师再请别的同学示范。
(饶灵芳犹豫了一会,开始读。
)师:可否有感情的齐背一次?生:可以。
师:那好,“水皆漂碧—”背。
( 生齐背Secord段,声音转为洪亮且熟练。
)师:很好,老师发现至少有40多个同学会背下来,剩下10多个同学虽背得不是很熟,但刚才还是较认真地坚持背完,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去再好好背一背。
接下来,我们就随作者一游“奇山”吧。
师:你们先自由朗读,在读中体会山的特色。
(生轻声自由朗读,师巡查。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同桌两人在互相斟酌如何读,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此段写山的句子有哪些?生齐答:“夹岸高山”一直到“千百成峰”。
师:这里的山奇在哪呢?一生:奇在高。
另一生:奇在山势“直”。
又一生:奇在山多。
师:都有道理,山如果仅仅“高、直、多”能否说就“奇特”了?(生有的摇摇头,多数沉默。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在写山时作者用了多个动词,分别是哪些?那些动词的作用是什么?(生齐答动词有“负、竞、轩邈、争、指”又有一生答:这些动词很生动,用了拟人手法把山写活了。
师:对了,就是这些动词把山的态势写了出来,使山充满灵气和活力,那我们朗读时应读出这种味道来。
我们再往下看,“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这是写山的什么?生:写山的响声。
师:对了,从听觉写山中的响声,那这些声音对于作者来说好不好听?生:好听。
师:那能否把“响声”这个词改一改?一生:改成“乐曲”吧。
师:很好,体现山中声音动听的句子有哪些?一生答:“泠泠作响”、“嘤嘤成韵“。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邓世法举手)生:试一下,大家别笑。
生很投入地有感情朗读,读完后全班同学鼓掌,发自内心。
)师(惊讶、赞叹):难得,难得!邓世法同学进步很大,令老师和同学难以想象,希望你以后多发言,像今天这样。
(邓世法在台下说:我还以为有同学会举手,谁知道只有我一个人举手,老师就把肥猪肉分给我。
)(生哈哈大笑)看来邓世法还蛮有幽默细胞。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邓世法刚才朗读的那部分。
(生王燕举手)师:好,王燕,由你来点评。
生:“泠泠作响”“嘤嘤成韵”读得较缓,作者似在倾听,“千转、百叫”应扬起重读,他做到了。
师:很好,请你为大家再范读一次。
(生范读一次)师:王燕同学也把握得很好,大家有感情齐读一次吧。
(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
争高竞上读完后,师打出幻灯片3,奇山万籁和谐师:作从山势和山中的乐曲体会到山的奇趣,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师:这句话作者要阐明什么观点或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四人一小组讨论,等会推荐出见解独到的同学回答。
(生讨论3分钟左右,师巡视。
)师:好,你们有自己的看法了没有?一生举手:表达作者归隐从林之心。
师:好,有见地。
请坐下。
蔡晓玩你来。
生:我认为:看到此情此景,作者从中受到启示,劝告我们不要太执着功名利禄,要知道“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远离官场。
师:很好,想不出女孩也有男孩及时行乐的洒脱,其他组有没有其他想法?一生举手。
师:好,蔡翔鸿你来谈谈。
一生:老师,我的见解与蔡晓玩有相同之处。
但我不认为作者要远离官场,我认为作者既要功名利禄,也要及时行乐。
(多数同学点头赞成)师:男同学果然看问题比较独到,既要功名利禄,也要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