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word文档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word文档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政府师: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

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生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

师:这叫写景有层次,先总后分。

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生1:第一节是总写,二、三节分写。

生2:不对,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应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不是整个的第一节。

因为前面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交待写景的地点和范围,而不是写景。

师:还有不同看法吗?(摇头,无举手)正确。

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写)师:下面,我们一起把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背诵一遍。

(齐背)师: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

那作者是如果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生3:分两个方面,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

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生4:水都呈现出青白色,千丈深的水清澈见底。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猛的骏马。

缥碧的意思是──青白色;湍──水流;甚箭──比箭还快;若奔──“像飞奔的骏马;奔──飞奔的骏马。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解释有错误吗?(学生思考、交流后无人举手)请大家查阅工具书,弄清“湍”的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生5:“湍”音tuān,意思是“急流的水”,而他解释为“水流”。

“急流的水”,是指“水”,“水流”是指“水流动的速度”。

师:很好,你能用几个字词来概括江水的“异”?(语塞,其它学生举手)生6:清澈;湍急或者是清、急。

板书: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清澈(清)异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急)师:第三节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奇山”的?生7:从四个角度来写“奇山”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

教学重难点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今天我们继续领略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

课堂实录一、回忆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说一说本文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明确: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第二段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

二、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明确: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

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2.先读“异水“部分。

(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明确:写水,突出“异”。

写水色、水清、水急。

(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明确: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

“若奔”,像奔马一样。

(4)“于”字在这里省了。

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夸X和比喻。

(5)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在描写了异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来描写的呢?(学生讨论、总结一:在写山时文章逐层展开,多角度的分别描写了群山、树木,以及其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特别是突出了它们的声音。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3、学习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体会富春江景色之美;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导入,引出文本导入:有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之美令人神往,南朝文学家吴均的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清隽精美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领略富春江之美。

(板书课题)释题:请学生解释“与”“书”的意思,说出题目的含义。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1、信中写了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写这些?3、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师:好,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首先,请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师:相信大家已经预习了本课,下面我们对照导学案,进行检测。

二、检测预习,读通文本(ppt出示预习检测答案)师:请同桌二人小组对改纠错教师统计预习情况师:课堂上最美的应该是朗朗的读书声了,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音乐之美。

三、自主学习,读出音乐之美(Ppt展示要求及流程:1、自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2、小组内3号4号同学读,1号2号同学听读纠错。

3、4号同学展示,其余同学纠错。

展示优秀,加4分,错一处扣一分,本组纠错不加分,其他组纠错一处加一分。

4、所有4号同学齐读,其他学生听读,纠正一处错误加1分。

)师:请完成第一二项。

师:有请所以4号同学起立齐读课文。

师:4号学生声音不大,但还是很顺畅,有不正确的吗?生:纠错。

小组根据规则得分师:诵读本文,从句子韵律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是的,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骈散句相间。

当我们放声吟诵,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请让我们再次高声朗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文本的音乐之美。

师:的确是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出画面之美。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1、抽查2、集体背诵(二)品析课文1、望文生景: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情境导入教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吧!(朗诵)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清) 刘嗣绾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这首诗中被诗人比作画屏比作琴声比作诗歌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将学的《与朱元思书》中用洗练而不失生动优美的笔墨描摹的江南独特的奇异山水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美好的画卷去尽情地享受她的美吧!二.分析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地)。

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思考,短文内容是围绕哪几点来写的,语言描述具有何特点。

解题及作者概况。

与:给,写给。

书:书信。

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显然,短文只选取了其中模山范水文采斐然的章节,但可独立成篇,以致成为众口相传的经典山水小品文。

学生读课文下有关作者的注释部分,了解作者概况。

掌握重点词释,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重点词语如:许、轩邈、鸢飞戾天、经纶、柯等。

思考:短文是围绕哪几点来写的,有何特点?学生:两点,即(富春江中下游的)山和水;它们的特点是“奇”“异”。

教师引导:由此可见,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方式结构成篇的呢?学生:总分式中的先总后分。

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总起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教师:一般总起句中的句子或词语的顺序往往会提示后文分述的部分的行文顺序,但此总起句中写的是“奇山异水”,后文为什么先写“异水”再写“奇山”呢?学生:后面写“奇山”是重点。

学生:“异水”与前面的总起句联系要紧密一些。

学生:文无定法,只要脉络分明,灵活应变也是可以的。

(教师微笑,点头赞许。

)分析第二段:写“异水”。

教师:作者笔下的水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水清。

学生:流急。

教师:描写的角度是否相同呢?学生:“水皆缥碧”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学生:既有静态描写(细石),又有动态描写(游鱼、急湍、猛浪等)。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3.一词多义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4.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5.文言句式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三、课堂研讨,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2.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理文言文重难点,注意借助注释梳理,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要进行汇总梳理。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二).doc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二).doc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二)-师:昨晚老师让我们的科代表布置了作业,要大家在网上或运用其它途径查找关于作者吴均生平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找到了没有?(生有的摇头,有的拿出复印资料以示查到。

)师:许建标,你来介绍作者吴均。

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查的资料很短。

师:没关系,介绍清楚就可以。

生介绍作者: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亦能诗,原有集,已失。

师:很好,请坐下,介绍文字虽短,却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态度认真。

师再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罗彬(许建标的同桌),你听清楚了许建标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吴均?生:主要从文学上的贡献介绍吴均。

师:很好,罗彬同学不但认真听,而且概括的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还有没有同学一点都不了解作者的。

生(3人):有。

师:是刚才没听清楚。

生一人笑答:也没听清楚,自己也没查。

师:很坦白,下次应认真对待作业。

(师出示幻灯片,并由此生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生读: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生把庠念y ng,鄣念zh ng)师(在黑板上写下庠、鄣二字):刚才林文峰同学把这两个字读准了没有?部分生说:没有,他把鄣成故障的障读。

(多数生不懂读)师:那谁能上黑板把这两个字的注音注上。

(有部分学生读出字音,有一生忙着查字典。

)师:好,林丽红,你上台来注上音。

(生走上台注上庠xi ng 鄣zh ng 。

)师:正确,我们要向我们的科代表学习,勤查字典,做到字字落实。

(生投去羡慕的眼光,有的在笑。

)师:我们先看文章题目与未元思书作何解释?生齐说:写给朱元思的信。

师:文题那个字解释成写?生沉默,一生说:是给朱元思的书信吧。

师:对了与解释为给,书解释为书信,朱元思为人名。

那从题目看文章应是一封信了,那信的内容是写什么?生:写景。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形象又富有节奏感。
审美体验分享
1 2 3
美的感受
通过阅读《与朱元思书》,读者可以感受到文中 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从而获得愉悦的 审美体验。
情感的共鸣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引起读者的共 鸣和思考,使读者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 感悟。
语言的韵味
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品 味语言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人物性格特点及关系探讨
朱元思与友人的关系
朱元思与友人之间情谊深厚,彼此信 任。他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共同 度过难关。这种友谊使得故事更加温 馨感人。
朱元思与敌人的关系
朱元思面对敌人时表现出果断、勇敢 的特点。他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 终战胜了敌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使得他在故事中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 的英雄形象。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探讨
生态意识
文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当代社会提倡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精神追求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文章所倡导的追求内心自由 和独立精神的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摆脱物 欲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审美教育
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富春江的美景,对 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骈散结合
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 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吴均
吴均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
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 客多寄情于山水之间。吴均也不例外 ,他在《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了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艺术创作启示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和情节。

3.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本主题与情节分析,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2.难点:商议文本潜在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发现“家庭”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在文中,朱元思向母亲询问获得自由和谅解的方法。

然而母亲提醒他只有坦诚又文雅的言语才能打动他的情感和理智。

3.理解文本情节,发现故事讲述了朱元思博得初恋女友美香子的爱的经过。

正如母亲所说,朱元思的文雅姿态和纯真的情感打动了美香子的心,两人在这种纯真浪漫的情感中相爱了。

4.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例如“清丽”、“端庄”等形容词和词组。

5.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商议文中的“自由”概念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思考自由的定义和解决自由意志的局限性,这正是文本所探讨的问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如果你想获得自由并保持纯净和态度正确,你必须打动别人的心。

6.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讨论和研究法。

三、教学步骤1.展示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复习上一个课时的内容。

2.分析文本主题,展示文本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

5.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

2.教学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和讨论小组论文本次教学以小说《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为教材,围绕纯净的情感和自由的概念展开,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山水有什么特点让吴均称之为“异水奇山”?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北京市黑庄户中学课时教案
八年级年级语文学科教师:编号:
课题:《与朱元思书》2
课型
精讲
日期




1、能够熟练背诵、翻译全文。
2、理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背诵、翻译全文。
2、理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积累文言实词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
(一)借助课下注解翻译课文3段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第一二段,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2.归纳本课重点字词句、主题、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的大体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赏析《与朱元思书》。

(出示课件21)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教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2)(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回答。

)学生1: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学生2: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出示课件23)(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回答。

)第一小组: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感慨。

第二小组: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第三小组: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教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作者的观感,体现的志趣与“知其不可而为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出示课件24)教师点拨:同学们,回答本题要结合本文内容与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1: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的态度,而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和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学生2: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更具常人心态,更使人感到亲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杜利媛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年第07期【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明白写景要抓住特点,感知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提炼出本文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师:现在,让我们去神游富春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吴均,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背着旅游包,坐上了从宿迁到富阳的大巴车,然后转乘到桐庐的游船。

这时,你信步走到船头,只见——(教师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并展示与课文内容同步的优美风景图片。

)师(随机采访一名男生):吴均先生,请问您看到了哪些风景?生:我看到了清澈的泉水,泉水中的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水流得迅疾,比箭还快,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师:您还听到了什么声响呢?生:我听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师:请问您这次旅游途中有哪些感受?生:我坐在船上,随着船儿任意地向东或向西飘荡,饱览沿途美景,身心完全放空,感到惬意从容、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怡然自得。

师:您如何评价富春江的山水?生:富春江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师:我有预感,富春江将会因为您的到来而名扬天下!生:您谬赞了。

师:谢谢吴均先生接受我的采访。

生:不客气。

(笔者与该生握手,众生笑。

)师:请大家看板书内容,再对照课文,说说老师少写了哪句话?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这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谈谈。

(PPT出示相关材料。

)生:这句话传达出作者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吴均先生在游玩时拍了很多照片。

回去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上传了几张美图,附上了这样一句话:“今日畅游富春江,倍感舒适惬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会儿,便有很多好友点赞评论。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03
拓展与延伸
对比阅读《三峡》
01 对比内容
将《与朱元思书》与《三峡》进行对比,分析两 篇文章在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02 对比手法
探讨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 等方面的差异。
03 对比意义
通过对比,加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提高对自然 景色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探讨吴均的创作风格
课堂提问与回答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 涉及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课堂互 动。
教师点评与总结
总结词:引导反馈
详细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亮点和不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对课堂内容进 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与朱元思书》第二 课时
目录
• 复习与导入 • 深入理解课文 • 拓展与延伸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巩固
01
复习与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总结《与朱元思书》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 01 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等。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掌 02 握文章的基本语言点。
提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 03 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探讨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分析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如文风 的演变、文学形式的创新、思想内容 的表达等。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的交 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点2、描写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加深理解体会,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江大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景物的特点2、描写作者描写景物的景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元吴桓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江”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诵的佳作。

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味《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1、文中有山有水有情,当我们用情感来诠释它时,文中的山水就在我们心中活了起来。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吴均游富春江那天天气怎么样?2、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3、那他的心情怎样?4、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富春江的山水特点?三、品读课文师:这8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接下来作者就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来分解。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品读课文,看一看富春江的山水它究竟绝在哪里?你从哪个词哪个句子体会出来的,说一说理由。

(讨论)师:示范1、怎么样?有结果了吗?这样吧,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富春江的水,看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生:水清生:流急2、赏完了水,我们观一观山,看看富春江的山绝在哪里?谁来说一说你刚才的发现。

生:山高生:树茂师:山高树茂是我们看到的,你听到了什么?四、品味情感师:身处在这奇山异水中的吴均,此时有什么感受呢?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吴均不喜欢尘世的繁杂,向往自然。

师:吴均向往自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遭遇了什么?介绍吴均师:吴均仕途步履维艰是他寄情山水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生:富春江的绝色山水让人流连忘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政府师: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

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
(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
生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

师:这叫写景有层次,先总后分。

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
生1:第一节是总写,二、三节分写。

生2:不对,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应该是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而不是整个的第一节。

因为前面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交待写景的地点和范围,而不是写景。

师:还有不同看法吗?(摇头,无举手)正确。

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背诵一遍。

(齐背)
师: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

那作者是如果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
生3:分两个方面,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

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
生4:水都呈现出青白色,千丈深的水清澈见底。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猛的骏马。

缥碧的意思是──青白色;湍──水流;甚箭──比箭还快;若奔── 像飞奔的骏马;奔──飞奔的骏马。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解释有错误吗?(学生思考、交流后无人举手)请大家查阅工具书,弄清湍的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
生5:湍音tuān,意思是急流的水,而他解释为水流。

急流的水,是指水,水流是指水流动的速度。

师:很好,你能用几个字词来概括江水的异?(语塞,其它学生举手)
生6:清澈;湍急或者是清、急。

板书:
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清澈(清)
异水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急)
师:第三节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奇山的?
生7:从四个角度来写奇山的。

第一个角度是视觉,从夹岸两山到千百成峰第二个角度是听觉,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无绝第三个角度是感觉,从鸢飞戾天者到窥谷忘返乘下的内容也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师:还有哪个同学需要补充或订正吗?
生8:归纳起来应该是三个角度,因为第一层和第四层都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师:还有问题不明白吗?
生9:老师,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我译得不够通顺。

生10:老师,负势竞上的主语是高山,还是寒树?
师:哪位同学来帮他们?
生11: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为名利而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了。

师:鸢怎么解释?
生11:指老鹰。

师:文中是指──像老鹰一样。

对,即像鸢。

大家想一想,在古文《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怎么解释?(有学生说:
像狗一样)对,在这儿,鸢和犬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名词作状语。

生12:负势竞上的主语是高山。

我们可以把主语看着是承前省,如果把它补出来应是这样的:夹岸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师:还有问题吗?(无人举手。

)
师:第一个视觉内容,是写山的高大,给人的感受是──高、寒;第二个听觉内容是写声响,这种写法叫──以声衬静;第三个方面是直接写作者的感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呢?──对大自然的向往、留恋。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逃避现实,消极遁世。

这既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厌弃尘俗的心态。

在介绍奇山这一段里,作者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角度来写山。

板书: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视觉)
奇山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高、寒)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感觉)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视觉)
师:这篇短文是从南朝梁文学家吴筠写给他的好朋友朱元思的信中摘录的一段。

吴筠曾得宠于梁武帝,并任史官,后因直言,一度被贬。

虽然后来朝廷也曾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从官场倾轧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于是完全淡泊了功名。

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阅读此文,不仅一起随着吴筠观赏了祖国的美好山河,也明白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生1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与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与猿则百叫无绝等是对偶; 急湍甚箭鸢飞戾天
者等是比喻;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等是拟人;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夸张。

师:抓住特征、有层次描写景物和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来表现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游记散文的主要特色。

三、求疵阅读
师:刚才我们探究的是这篇写景散文的突出特色,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有没有不足之处。

(小组讨论,约3分钟后,举手)
生13:我们觉得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意思有重复。

生14:我们觉得横柯上蔽到有时见日这一层显得多余,因为这一节前面两层已分别从视觉、听觉写出奇山特点,第三层再从感觉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可书上又写上横柯上蔽有时见日这一层,我们觉得是累赘。

师:同学们看问题,眼光独到,不迷信古人,能有自己的见
解和看法,这很好。

对作者厌弃尘俗的心态有什么看法?
生15:我觉得作者想逃避现实,消极遁世,这种想法是不好的,如果说当时官场黑暗,他更应该尽自己所能来根除时弊。

师:这位同学就作者的消极情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能用辨证的观点来评价古人,很好。

四、比较阅读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郦道元的《三峡》(幻灯投映出原文,并将原文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自由阅读,请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
生15(一小组代表):都是抓住山、水来写景的。

只不过地方不同,山水的特点也不同。

师:你能说说《三峡》是如何写山水的?
生15:先写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是写山连绵不断。

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这是写山的险峻、高大。

师:又是如何写水的?
生16(另一组代表):着重写夏水的湍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17:两篇散文都是从视觉、听觉、感觉等角度来写景。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相同点,再看看有哪些不同点?(讨论后举手)
生18:富春江的山是高、寒而三峡的山是连绵、险峻。

两处的水都清澈、湍急。

师:是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景,不同的景给人不同的感受,有时,就是同一地方、同一景色,也会因心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

富春江的山水让作者产生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而三峡的春冬是良多趣味,秋季则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

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不同地区的优美风光。

以后我们写游记类的散文,要学会抓住地区景物特点来写景抒情。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板浦镇的风光特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写景散文,写到课外练笔本上,周末时交上来。

五、板书设计
六、执教感悟
《与朱元思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对有难度的字、词、句多角度辨析、练习;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能够用书中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能够正确对待文中所流露的消极情绪;能够进行求疵阅读和比较阅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不失时机的点拔和指导,使学生既有对课文深度的透彻领悟,又有广度的拓宽拓展,能够新旧联系,渗透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