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详细教案
②1221a a a n ++++- )()()()2312n n n n n a aa a a a +++++++-- ∴=+=+--231n n a a a )(21n n a a n S+= 2)1d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 a a n ,,1 代入公式1即得: d )12)1(1dnn naS n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 (有时比较有用)d a n ,,1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必须已知中三个n S n a d a n ,,,1、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的前n 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nn S n 2205232+-={}n a的性质中,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差数列,即,m a a a+++...21,...仍为等差数列,知,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2)1(d n n -n )2da (n 2d S 12n -+=Bn中:,...,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S -dn 2、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等差数列求和 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教案标题:等差数列求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根据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和;3.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学PPT等;2. 学生准备:笔、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例如: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公式是什么?2. 出示一道等差数列求和的例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步骤二:探究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1. 讲解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为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2. 通过示例演示公式的应用,解决具体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3. 强调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 提供一系列等差数列求和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2. 针对部分难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步骤四:拓展与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如:小明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存2元,到第n天共存了多少钱?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解答。
步骤五:归纳总结1. 让学生总结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和公式,强调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步骤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等差数列求和的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上;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2. 在讲解公式推导时,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3. 在练习环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促进学生的巩固与提高。
4.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教案标题:等差数列求和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Step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15分钟)教师通过推导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或白板进行演示,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推导过程。
Step 3: 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0分钟)教师通过解释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意义。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
Step 4: 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师可以将问题分为不同难度级别,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和应用,强调公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和讨论。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等。
2. 提供更复杂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和积极参与讨论的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作业中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2.应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2.应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例如:1,3,5,7,9,11,13,15,17,19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等差数列的性质有:1.公差相等;2.任意两项的和等于它们的中间项之和;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n的某个函数。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根据数列中的位置n,求出该位置上的数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 * d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指求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的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 * (a1 + an) / 2其中,an为等差数列的第n项。
3. 应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差数列的公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实际问题中,例如:1.求和问题:某人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第三天存3元,以此类推,到第30天时,他一共存了多少钱?解法: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1,共有30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得:Sn = 30 * (1 + 30) / 2 = 465所以,他一共存了465元。
2.求项数问题: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4,如果它的第n项为35,求n是多少?解法: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n = a1 + (n - 1) * d35 = 3 + (n - 1) * 4n = 9所以,该等差数列的第9项为35。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2.案例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应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差数列的公式和应用能力。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2.能够根据所给的等差数列求出其前n项的和。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的掌握;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应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部分和公式的推导;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段视频: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经过一家自动贩卖机,他每天都会从自动贩卖机里买一瓶饮料。
他发现,每天他付的饮料价格比前一天多2元。
请大家思考一下,小明连续买了n天的饮料,他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呢?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定义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相等。
这个相等的差叫做公差。
学生根据提示得出答案并讨论。
3.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a2=a1+da3=a2+d=a1+2da4=a3+d=a1+3d……an = a1 + (n-1)d4.理解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1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a1 + a2 + a3 + … + an又a1 + an = a2 + an-1 = a3 + an-2 = … = an-1 + a2 = an +a1由此可以得出:2Sn = (a1 + an) + (a2 + an-1) + … + (an + a1)Sn = (a1 + an) × n/25.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题(3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连续买了n天的饮料,第一天他支付了2元,第二天支付了4元,第三天支付了6元,以此类推,请计算小明总共支付的饮料费用。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并教授他们求和公式的方法。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 向学生简要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
解释等差数列是指每个数与其前一个数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2. 提示学生思考常见的等差数列,并列举几个例子。
步骤二:推导求和公式
1. 解释等差数列求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来简化求和过程。
2. 以一个具体的等差数列为例,展示如何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3. 解释每个步骤的原理,并确保学生理解。
步骤三:练
1. 提供一些练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求和公式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2.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解答这些问题,并给予他们必要的示范和讲解。
步骤四:巩固
1. 给学生一些拓展题,考验他们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并互相检查答案。
教学资源
-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材料
- 练题集
- 答案解析
教学评估
- 监测学生在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给学生一份测验,以确定他们对该概念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
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同学们应该练习并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第一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设计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是以个性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的。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和改组,为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课堂结构个性化,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个性,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上掌握了通项公式,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因此只要简单地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就可引入新课;2、几何能直观地启迪思路,帮助理解,特别是对于职中类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处于模糊阶段,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
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观察、讨论、归纳、反思来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能力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例2: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 它下面一层多放1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了多少支 铅笔? 请学生回答。先归结为数学问题,然后选择适当的求和公式,代入求 解。
课堂小练: 1.计算: 。 2.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
(1)若,求; (2)若,求; (3)若,求;
(公式一); (公式二)
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设有等差数列:公差为,前项和为,则
; .
将两式分别相加,得:, 由此得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公式一) 说明:这里一共有4个量,已知3个量就可以求出第4个量。 因为,所以上面的公式又可以写成
(公式二) 例题: 例1:在等差数列中, (1)已知,求;(2)已知,求。
通过此例题,让学生体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 当的求和公式。
例3:已知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和为54? 例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及。
请学生思考,列出两个关于和的方程,再求解。 说明: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公式中,含有五个量,已知 其中的3个量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两个量。
课堂小结: 1.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公式的推导--倒序相加法; 2.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公式的记忆与应用;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 (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能力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 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 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 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学生已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等差数列已有一定的认知。 教学重点、难点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2.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新课引入: 问题一: 介绍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相传高斯在10岁那年他的算术老师给他 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结果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你 知道高斯是怎么很快的算出结果的吗? 请同学起来回答,如何进行首尾配对求和:===5050.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和数学家高斯一样聪明!这里高斯的配对法 就是采用的“首尾配对法”。师:这里1,2,3,…,100这是一个什么数 列?生:等差数列。师:这里就是在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的问题。引出 课题:7.2.2等差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标题: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计算器。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笔、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教学PPT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字序列:2, 5, 8, 11, 14, ...2. 提问学生:你能发现这组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吗?教学步骤:步骤一: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 解释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2. 引导学生观察示例序列,并找出差值:3。
3. 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公差相等,差值固定。
步骤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1. 提示学生回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
2. 利用示例序列,展示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将示例序列反向排列并相加,得到等差数列的和:14, 11, 8, 5, 2。
- 将示例序列与反向序列相加,得到和的总和:16, 16, 16, 16, 16。
- 总和除以2,得到等差数列的和:16 ÷ 2 = 8。
3. 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
步骤三: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如:小明连续10天每天跑步增加2公里,第一天跑了5公里,问他10天内累计跑了多少公里?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公差(d)、首项(a1)、项数(n)。
3. 学生独立计算并给出答案。
总结与拓展:1. 总结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
2. 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3.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尝试推导其他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示例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原理,最后通过应用实际问题进行巩固。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教案标题:等差数列求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等差数列与非等差数列;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 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2. 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a.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性质;b.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c.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2. 教学方法:a. 演绎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推导出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b. 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的应用方法;c.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d.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a. 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几个简单的数列示例,引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与概念引入(15分钟):a. 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和规律;b. 引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通过演绎法和归纳法,推导出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解释其意义和应用。
3. 例题演练(20分钟):a. 给出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让学生根据通项公式计算出数列的各项;b. 给出一些求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并运用求和公式解决;b. 引导学生分析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5. 小结与归纳(5分钟):a. 总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b. 强调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3.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能力。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教学时长:2周(共10节课)学科:数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能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题目;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学会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3.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2.灵活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等差数列的例题和习题;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和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
2.定义: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解释等差数列的特点和通项公式。
3.例题:列举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并求出它们的通项公式。
第二课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1.回顾前一课时的内容,帮助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使用图形和代数方法,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独立推导几个不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三课时: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2.引导:通过求部分和的方法,推导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例题:讲解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
第四课时: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1.例题:讲解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中项和及相邻项和等。
2.练习: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题。
第五课时:复习与总结1.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组综合练习题,巩固等差数列求和的知识点。
2.答疑:针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求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
3.总结:学生总结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步骤。
第六至第十课时:拓展与应用1.拓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复杂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
2.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求和详细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式和性质。
2. 难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20分钟)a.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b. 公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c.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d. 常用的等差数列公式,如前n项和、通项和、中项等。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30分钟)a. 初步推导:前n项和Sn(n≥1)的个数是n项,每项的平均值为(a1+an)/2,因此Sn=n(a1+an)/2;b. 深入推导:将Sn表示为n项的和,通过把每一项和其对应的项相加,得到Sn=n(a1+an)/2。
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30分钟)a. 常见的求和类型:求前n项和、通项和、中项等;b. 实际问题的应用:如阶梯状收入、等差数列补缺等。
4. 练习与讲评(40分钟)a. 练习:课后练习题;b. 讲评:分析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黑板、彩色粉笔、PPT、课件、练习题六、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补缺,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回顾巩固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二、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20分钟)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性质:等差数列各项的和等于项数乘以首项与末项的平均数。
2. 公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定义: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叫做公差。
计算方法:公差等于任意两项之差。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性质;2.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3. 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2.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4. 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的兴趣。
例如,你有没有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等差数列呢?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指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并介绍等差数列的性质,如公差、首项和通项公式。
步骤三:前n项和的求法1. 引导学生通过列出几个等差数列的前几项来发现规律;2. 提示学生观察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与首项、末项相关的特点;3. 教导学生通过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来掌握具体的求和方法。
步骤四: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1. 提供正推法与逆推法两种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可行性;2.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一般形式;3. 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推导的过程。
步骤五:应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小明每天走路去学校,第一天走了2000米,之后每天多走100米,一共走了10天,问小明这10天内走了多少米?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总结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2. 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3. 个案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2. 书面测试:进行等差数列求和的计算和问题解答等形式的书面测试。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2. 提供更多例题和练,加强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和公式推导等内容;2. 计算器。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深圳市电子技术学校:黄静课前系统部分:大纲分析: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材分析: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析:数列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策略: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用具:flash ,ppt课堂系统部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问题呈现1:有10袋金币,在这10袋中有一袋金币是假的,已知,真金币的重量是2两/个, 而假币的重量是1两/个。
问:只给一个电子秤,而且只能秤一次,找出哪一袋金币是假的?S = 10 + 9 + + 2 + 12S =11+11+ +11+11问题1:1+2+ +8+9+10=? S =1+2+ +9+102S =11?10=110110S ==552动画演示:由刚刚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从10袋里面拿出的金币数共55个,如果这10袋都是真币,那么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应该是:两 55?2=110而实际显示的的数字是:102(两)可见比全是真币时少了8两又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轻1两所以,可知在电子秤上有8个假币那么,第8袋全是假币。
设计说明: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以高斯算法引出的模式,用一道智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演示教学
学 解:由已知条件得
20 8 106
s20
2
980
组分别将本小组的完 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 成情况到黑板上进行 力,渗透学以致用的思
游戏: 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
展示,并进行讲解。 想。
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 sn
(1) 过
(1) a=4 6 , =a29 6, n=20 ,( 课本p131 练习2 ) (2)等差数列 1,4,7,10,…的前 100 项 的 和(课本 p131 练习 1)
整理思路,通过
堆放的钢管共 21 层,自上而下 这个引例了解倒序
过 各 层 的 钢 管 数 组 成 等 差 数 列 相加的方法。
1,2,3,4,… 21,求钢管的总数。
通过详细此题,使学生 初步感受倒序相加的方 法,为下面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的讲解打 下基础。
程 通过多媒体演示堆放的
观看并思考大屏 钢管求和的例子,使学生
五尺,末一日织一尺,共织三十
日,问共织几何?
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前 n 项的和
一、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三、练习题: 通项公式:
Sn
n(a1 2
an )
变形公式:
an a1 (n 1)d 引例:
Sn
na1
n(n 1) 2
d
二、例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课 后 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将上两式相加得 S n
n(a1 an ) 2
并通过此题了解规 范的解题格式。
提示学生可以类比梯形面积公
式记忆此公式。
通过例题 1 要让学生 学会应用等差数列的求 和公式二,学会从实际 问题中找到公式中相应 的量,然后利用公式解 决问题。在讲解的过程 中随时强调解题过程的 书写,以培养学生良好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等差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能够熟练运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求和的概念;2. 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3. 学会运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求和的概念;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3. 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及步骤;4. 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与运用;2. 理解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及步骤;3. 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出等差数列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等差数列求和的过程;3. 设置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等差数列求和的概念等差数列求和是指将一个等差数列的所有项相加,得到一个数值。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2, 5, 8, 11, 14,其求和为2 + 5 + 8 + 11 + 14 = 40。
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公差为d,项数为n,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 = n/2 (a1 + an)或S = n/2 (2a1 + (n 1)d)三、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及步骤1. 确定等差数列的首项a1、末项an、公差d和项数n;2. 运用求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S;3. 检查计算结果,确保无误。
四、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1.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2. 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 找出等差数列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为您提供支持。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2. 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4.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1.1 等差数列的定义解释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
通过示例来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
1.2 等差数列的性质介绍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1) 任何两个连续项的差是常数。
2) 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都可以用首项和公差表示。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1 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等差数列的性质,推导出通项公式。
解释通项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2.2 应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教授如何使用通项公式来求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通项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3.1 前n项和的定义解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中前n项的和。
强调前n项和公式的意义和应用。
3.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通过数学推导,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解释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四章:应用前n项和公式求等差数列的和3.1 应用前n项和公式求等差数列的和教授如何使用前n项和公式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3.2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强调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的应用。
5.2 复习练习提供一些复习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章:等差数列的图形表示6.1 等差数列的图形特征介绍等差数列的图形表示方法,包括数列项的连线和数列曲线的特点。
强调图形表示在理解等差数列性质方面的重要性。
6.2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表示解释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图形来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第七章: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7.1 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差数列的应用,如计算存款利息、统计数据等。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篇关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的教案。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正确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阶段,针对九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 学生能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术语(首项、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练题加深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3. 实际问题的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场景-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能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由和计算方法。
2. 练法:教师设计一系列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以巩固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掌握。
3. 情景模拟法: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引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话题。
2. 讲解:教师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并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4. 练:教师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5. 实际问题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1. 练评估:通过课堂上的练题,检查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际问题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估其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的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求和教案一、引言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在数列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应该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二、知识概述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之差都相等。
设数列的首项为 a₁,公差为 d,那么等差数列的一般形式为: a₁, a₁ + d, a₁ + 2d, ..., a₁ + (n-1)d其中 n 表示数列的项数。
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₁,末项为 aₙ,项数为 n,则等差数列的和 S 可以表示为:S = n/2 * (a₁ + aₙ)三、教学步骤1. 引入知识点:提问:什么是等差数列?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等差数列是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特点是公差恒定。
教师解释:非常好!我们在数列中可以通过观察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差恒定,这就是等差数列的特点。
2. 讲解求和公式:教师解释:在解决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时,可以运用求和公式。
请看下面的公式:S = n/2 * (a₁ + aₙ)学生提问:公式中的 n、a₁、aₙ 代表什么意思?教师回答:n 表示数列的项数,a₁表示数列的首项,aₙ 表示数列的末项。
3. 实例演练:教师出示一个等差数列的例子,如:1, 4, 7, 10, ..., 100。
求这个数列的前 10 项的和。
学生思考并计算,得出答案:550。
教师解释: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项 a₁为 1,末项 aₙ 为 28,项数 n 为 10。
S = 10/2 * (1 + 28) = 5504. 练习题:教师提供多个等差数列的求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解答。
a) 3, 8, 13, 18, ..., 98。
求前 10 项的和。
b) 20, 16, 12, 8, ..., -28。
求前 9 项的和。
c) 7, 11, 15, 19, ..., 79。
等差数列求和的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的教案【篇一:等差数列求和详细教案】【篇二:等差数列求和教案】等差数列求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二.讲解新课(板书)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1.公式推导(板书)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和表示,得,有以下等式,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似乎与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思路二: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有: .这就是倒序相加法. 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于是.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和 .2.公式记忆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两个公式.3.公式的应用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例1.求和:(1);(2)(结果用表示)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例2.等差数列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必须是正整数.三.小结1.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思路;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篇三:等差数列求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等差数列求和教案知识与能力:通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定义,理解倒序相加的原理,记忆两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详细教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深圳市电子技术学校:黄静课前系统部分:大纲分析: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
简单应用。
教材分析: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析:数列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
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策略:用游戏的
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用具:flash ,ppt课堂系统部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问题呈现1:有10袋金币,在这10袋中有一袋金币是假的,已知,真金币的重量是2两/个, 而假币的重量是1两/个。
问:只给一个电子秤,而且只能秤一次,找出哪一袋金币是假的?
S = 10 + 9 + + 2 + 12S =11+11+ +11+11问题1:1+2+
+8+9+10=? S =1+2+ +9+102S =11⨯10=110110S ==552动画演示:由刚刚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从10袋里面拿出的金币数
共55个,如果这10袋都是真币,那么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应该是: (两) 55⨯2=110而实际显示的的数字是:102(两)可
见比全是真币时少了8两又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轻1两所以,可知在电子秤上有8个假币那么,第8袋全是假币。
设计说明: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以高斯算法引出的模式,用一道智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的演示更能较直观地表现出本题的思维方式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问题呈现2: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
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 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
合起来, 让, 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1+21) ⨯21s = 212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图中算数,激
发学习兴趣.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 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探究发现:问题3:
如何求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由前面的例子,不
难用逆序相加法推出s n =a 1+a 2+a 3+ +a n s n =a n +a
n -1+a n -2+ +a 1 n (a 1+a n ) ∴s n = 2设计说明:在
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问题呈现3提出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鼓励学生利用“逆序相加”的数学方法推导公式。
探究发现:a 1(m ) ,下底长为a n (m ) ,高为n (m ) ,求
这个梯形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面积公式:1n S =2设计说明: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帮助学生记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让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理解更加深一层。
n (a +a )探究发现:问题4 已知首相a 1, 相数n , 公差d如何求等差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S n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 =a 1+(n -1)dn (a 1+a n ) 公式1S n =2n [a 1+a 1+(n -
1)d ]n (a 1+a n ) S n == 22n ⎡2na 1+n (n -1)d ⎡2a
1+(n -1)d ⎡⎡== 22n (n -1) 公式2S n =na 1+d 2根据等
差数列求和公式1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推出等差数列公式2
公式应用• 根据题目选用公式• 利用通项求中间量• 依据条件变用公式例题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馆已初步建成,其中有一块地的方砖成扇形铺开,有人数了第一排的方砖个数为10个,最后一排的方砖个数为2008个,而且一共有36排,
问这一块地的方砖有多少块?本例提供了许多数据,学生可以从题目条件发现,只告知了首项、尾项和项数,于是从这一方向出发,可知使用公式1,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
教学目的。
通过两种公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应该根据信息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例题2:2003年医护人员积极致力于研究人体内的非典病毒,已知一个患病初期的人人体内的病毒数排列成等差数列,且已知第一排的病毒数是2个,后面每一排比前一排多3个,一共有78排,问这个人体内的病毒数
有多少个?本例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引导学生使用公式2。
事实上,根据提供的条件再与公式对比,便不难知道应选公式。
例题3:甲从A 地出发骑车去B 地,前1分钟他骑了了400米,后来每一分钟都比前一分钟多骑5米,当他到达B 地时
的那一分钟内骑了500米,问A 地和B 地之间的距离?本例
题欲求AB 间的距离,实质求甲共骑了多少米。
已知首项400,公差为5和末项为500,可求出项数为21,然后引导学生使用
公式1。
本题需要用到通项公式求项数,作为中间的桥梁。
例
题4: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本例题已知公差为4,首相为-10,前n 项和为54,欲求项数n ,于是变用公式2。
n (n -1)4 54=-10n +解得:n =-3或n
=9又因为项数不能为负数,所以-3舍去,一共有9项 2练习:游戏规则:将全班同学分为4组,显示出飞行棋的棋盘画面,每一组用一种颜色的飞机代表,四驾飞机停在起点,右下角有一个点击的标志,持续点击控制骰子的点数。
让学生根据练习题抢答,抢到的同学回答,如果答案正确,那么丢骰子的点数便是飞机前行的方格数,相反,答案错误者,丢骰子的点数便是飞机后退的方格数。
练习1:一个堆放铅笔的V 型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放了120层,这个V 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解:由题意
可知,自下而上各层的铅笔成等差数列,且首相为1,项数为120,公差为1,选用公式1可得结果。
答:V 形架上共放着7260支铅笔练习2:工地上放了一堆钢管,已知最下一层为
20个,最上面一层为2个,且放了5层,问这一堆钢管的个数?解:钢管由上至下为等差数列,已知首相为2,末项为20,项数为5,选用公式1可得结果答:工地上的钢管一共有55
个练习3:舞蹈队对舞蹈员进行排队,已知第一个身高为
1.58m, 后面每个舞蹈员比前面一个舞蹈员高0.2m ,且最后
一个舞蹈员为1.72m ,问这些舞蹈员的总身高为多少?解:
舞蹈员由前至后成等差数列,已知首相为 1.58,末项为 1.72,公差为0.2,可利用通项公式求出项数为8,选用公式1可得
结果答:这些舞蹈员的总身高为13.2m练习4:等差数列{a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项数为n ,第n 项为a n ,前n 项和为S n ,请填写下表:课堂小结: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逆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
单应用。
课后系统部分:作业布置:必做题:课本142页,练习A 1、2;选做题:课本142页,练习B,1必做题是让学
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用。
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