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栽培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人参属植物起源
关于人参属植物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人参属
(云南植物
研究所 1975年)。另一种观点(岳沛华 1990年)认为人参属起源于
,产生于劳亚古陆(含如今的欧亚和北美)之华北古陆的被
子植物森林下,人参属植物形成后,由于当时其生存空间(林下)没有竞
争者,所以扩展迅速,并在北美古陆脱离欧亚古陆前已经进入北美。我国
二、三七的起源于传播
2.1三七的起源
三七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名贵中药材, ,1578年《本草纲目》成书之后,流传广泛。三七是人参属植物的
一个种,化学分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均表明,三七在人参属植物中属于较古老 的类型。
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忌强光,并 对温度、湿度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造成现在三七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北纬 23°30'附近的中高海拔地区,存在于人参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主要在云南境内,这 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有关。
三七具有活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享有“金不换”“南国神
草”“参中之王”等美誉。三七是血塞通(血栓通)、云南白药、复方丹
参片、漳州片仔癀等我国中成药大品的主要原料。
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以来,在一系列科技计划支持下,三 七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540多种, 药品批号3600多个,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和中药保护品种目录中有10种, 涉及制药企业1350家,全国三七相关产品产值超过700亿元。三七已经 成为云南乃至全国中药产业的核心品种,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混合型黄红壤和花岗岩黄红壤三七的产量和质量都较高,是其最适宜生长 的土壤类型。三七云南道地产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为高硅、低铜、低锌,药 材中则表现为较高的锌和锰;广西对比样与云南土壤地质背景区相比,前者土壤 属石灰性土,土壤的pH超过7.0,而后者以混合型黄红壤和花岗岩黄红壤为主, pH均不超过6.0;分析发现,许多地球化学元素与三七的有效成分含量之间有明 显相关关系,硅含量与多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镁与三七素变现极显著正相 关,锰与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云 南三七主产区文山县和和广西传统产区的靖西县进行了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发 现气候环境上的差异是导致两地三七在产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制约因素之 一。
第一章三七及其他人参属植物
一、人参属植物及起源
1.1 人参属植物 人参属植物(拉丁学名:Panax L.),是伞形目五加科的一个小属,药用价值很高,
全属植物均作药用,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中部以及北美东海岸地区。目前人参属植 物在分类、命名上较混乱,学界未能达成统一看法。按维基百科所说,目前人参属已 知全世界约有12种,据说我国产11种(1个外来种)。其分类如下: ·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 珠子参(Panax bipinnatifidus) · 人参(Panax ginseng) 含高丽人参 · 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含日本人参、大叶参 ·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 越南人参(Panax vietnamensis) · 狭叶竹节参(Panax wangianus)含狭叶假人参 · 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 · 喜马拉雅参(Panax pseudoginseng)假人参。 · 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 · 三叶参(Panax trifolius)分布在美国。矮杆人参。
始见于《本草纲目》“其叶左三 右四,故名三七”。
这一类见诸文字不多,但民间口头流传 甚广,诸如“三至七年收获而名”,“因需三成光,七成荫的环境而名", “长三年,七月挖叫三七”,“三分裁、七分管名三七”等。 董弗兆等(1998)通过深入到三七产区对苗、壮、彝等民族考证结果认为,三 七之名出自苗语。“三七”名称的由来,起源于苗族,系由苗族"Chei"汉译 而来。
关于三七的定名,云南称“三七”, 广西称“田七”。尽管李时珍《本草 纲目》就称作“三七”,《中国药典》也直定名为“三七”,一般医药学家、 药物工作者及国内多数地区都常称“三七”,但由于广西田东、田阳带曾经是 三七的集散地,三七的商品名一直以“田七”相称,特别是在南亚、东南亚等 地区及我国两广、香港澳门带,以前外贸出口的三七及其制品,大多数使用 “田七”或“田七人参”的名称。
“文山三七”成为我国批准的第29个原产地城保护产品,是国内第 一个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药材品种;2005年3月“文山三七”商标获得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云南省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 此,三七被正式冠名文山三七。“文山三七”现已经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现阶段三七产业分布图
现在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97%,尽管广西于2013年实 施了“白七国家工程有那坡,靖西、德保等10个县市种植三七,面积 已发展到万亩左右,但与云南种植的几十万万亩相比依然很少, 云南 已经成为公认的三七主产区和道地产地。
五加科

人参属

三七
2.6三七的道地性
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是中药的种特有称谓,“真正名产地出产的且 传统所公认的优质药材”。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 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出 产道地药材的产区称道地产区(或称地道产区),这些产区具有特殊的地 质、气候、生态条件。崔秀明等(2007)通过云南、广西不同土壤地质背 景对三七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球化学元素、土壤环境条件、地质背 景对云南文山三七道地性形成有重要影响。
,目前三七分布的区域包括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5个省区。
2.3三七名称释译
我国很多的中药材名称都有来历和故事。关于三七的名称,几百年来,其 由来也一直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记载:“三七” 一名,流传至今已有600余载,对其名称的来源,自明代以来就有多种说法。
2.4三七的原产地
三七的原产地是云南还是广西一直存在争议。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明代万 历的(广西通志(1599)有“三七,出南丹、田州,田州尤妙”的记载。乾隆年间的 《开化府志》(1785)载:“开化三七,在市出售,畅销全国”。因此,云南、广西 均应该是三七的原产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崇仁(2015)最近撰文指出,根据三七的生物学特 性,以及其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结合有关三七的文献记载,以及历史地理环境的 变迁,可以判断,三七的原生环境应该是在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
现在随着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三七”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流通领域都 得到了一致认可。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定名,以及其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到现在将三七学名定为 Panax notoginseng ( Burk )F. H. Chen 已无争议。
西南地区山脉是地质史上年轻的山脉,不具备始生条件,此地的人参属植
物应是从起源中心南迁而来。由于在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人参化石(宋承吉
1992),说明人参属植物在第三纪以前已经存在,第三纪不是人参属始生时
期。应该是之前的白垩纪。
目前最常用的人参属植物的消费市场规模从大到小依 次为: 人参>西洋参>三七>竹节参>越南参>喜马拉雅 人参。
2.2三七的分布
由于三七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三七的分布范围十分有限,仅 。明代万历的《广西通志》就有“三七,出南
丹、田州,田州尤妙”的记载。
,大部分基本上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的1000~2000 m海拔区域,少部分地区如广西种植到最低海拔300m,林下种植到60m,云南 种植到最高海拔2400m;
三七栽培学
1 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要求: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 2 学习参考资源 ①崔秀明《三七栽培学》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②吴连举《三七无公害栽培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目录
第一章三七及其他人参属植物 第二章三七的栽培史 第三章三七栽培的生态条件 第四章三七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五章三七栽培技术 第六章三七育种与良种繁育 第七章三七栽培相关系列标准
要因素,是道地产区药材质量稳定和逐步提高的根本基础,也是三七主产区逐步
从原来的云南、广西各占一半到现在向云南集中,使云南占有绝对优势的主要原
因。
三、三七的植物学分类
中文名称
三七
拉丁名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子叶植物纲

伞形目

云南三七道地性的形成,首先得益于
;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三七这一物种,并且经过上千万年的适应和进化,
形成了三七对环境适应范围很狭小,
,并在物种内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使其在人工栽培长达几百年的裁培
历史中得以保存而没有出现退化,这是三七道地性形成的
;三七产区在
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的栽培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三七道地性形成的另个重
2. 5三七的主产区
历史上,云南、广西是三七两大产区。20世纪70~80年代,云南、广西 两省区的三七种植面积相当,如1974年,云南种植面积4.4万亩,广西种植 面积3.6万亩。80年代后期,云南成立了专门的三七研究机构(1985年成立文 山州三七研究所),1997年又成立了行业主管部门文山州三七特产局,地方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三七产业发展。1999年制订了云南省地方标准 《文山三七综合标准》;2000年制订了《原产地域产品文山三七》国家标准, 同年11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对文山三七实施原产地 地域产品保护(现改为地理标志产品,2002年第11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