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微课教案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举例:探讨“左迁”背后的含义,理解诗人对仕途波折的感慨,体会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定与乐观。
2. 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部分诗句寓意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举例:解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寓意,理解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与关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所写,表达了对其被贬官的同情和思念。它是古典诗词中表达友情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成就。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景、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中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 Nhomakorabea与讨论和诗词创作,但我感觉他们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时,还是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词创作的自信心不足。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创作潜能。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够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中,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或轮流发言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4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精选4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游戏看图猜诗歌。
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
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背景链接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一)朗读诗歌1、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5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5篇【前言】每当我们为了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而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会思考如何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微课教案
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 作者简介:(作者情况通过多媒体显示)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上诗歌多媒体显示)讨论并总结:根据以上的诗歌,能够总结出李白的诗歌的艺术特色:1)想象奇特 2)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3)有优美和壮美的意象。
4)语言清新明快所以,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他为“诗仙”4. 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王昌龄,唐代诗人,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时写下这首诗。
2)作品赏析首句写景兼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只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惋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
也就是这首诗的精华。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3)小结: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5. 板书(多媒体显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漂泊无定子规不如归去明月陪伴友人主题:离愁别绪,关怀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内容:1.导入:简要介绍唐代文化背景和李白的生平。
2.朗读: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3.讲解: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字新词。
4.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唐代文化和李白的形象。
2.朗读: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学生跟读并记笔记。
4.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每组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
教学内容:1.分析: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比喻、对仗等。
2.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
3.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或创新。
教学步骤:1.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等。
2.鉴赏: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模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风格,创作一首表达友情或关怀的诗歌。
作业与评价:1.完成诗歌创作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
2.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点评,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思:1.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王昌龄及其诗歌的了解和看法。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师展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
2.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龙标、江山、明月等。
2.4 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对友情、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第三章:创作背景探究3.1 教师介绍王昌龄左迁龙标的背景和原因。
3.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了解唐代左迁龙标的意义和影响。
3.3 分析左迁对王昌龄个人命运和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诗歌鉴赏与批评4.1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王昌龄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过程和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3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价值、历史背景等方面对诗歌进行批评性思考。
第五章:创作练习5.1 教师提供一些关键词或情境,引导学生创作一首以“友情”为主题的诗歌。
5.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参考王昌龄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5.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与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比较研究6.1 教师介绍王昌龄与其他唐代诗人的关系,并选择一位诗人进行比较。
6.2 学生通过阅读其他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写作风格、主题和情感表达。
6.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比较结果,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见解。
第七章:文化理解7.1 教师介绍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社会风俗、文学流派等。
7.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王昌龄诗歌中所体现的文化元素。
7.3 学生探讨王昌龄诗歌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八章:当代意义8.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王昌龄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8.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探讨王昌龄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诗歌主题与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 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 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
。
诗歌艺术手法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 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通过朗诵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谐、意境深远之美 。
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之情。
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 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诗 人内心的情感。需要通过背景介绍、情感引导等方式帮助学 生理解。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需要通过讲解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 征意义。
• 讲解诗歌技巧:最后,我们要讲解诗歌的技巧。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 喻手法,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明月”、“夜郎西”等,营造出一 种深远而优美的意境。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生动,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
巩固练习
背诵诗歌
学生自由背诵诗歌,教师抽查背 诵情况。
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教案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4、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同情,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关于友情的歌曲,如《朋友》,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与朋友分别的时刻?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写给友人王昌龄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看看李白是如何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之情的。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如他的字号、籍贯、主要成就等。
(2)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听闻此消息后,写了这首诗寄给他,以表安慰。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3)点名让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诗歌解读(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释: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引导学生思考:杨花和子规这两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杨花象征漂泊无定,子规啼声悲哀,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作者简介、古诗文本、图片等。
2. 教学素材:准备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参考资料:收集有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风音乐,营造良好氛围。
(2)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简介作者王昌龄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古诗,理解字词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一、导入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和“春蚕到死丝方尽”忠贞不渝的李商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2.简介作者。
师:通过这些诗歌,谈谈你对李白诗歌特色及为人的认识。
生: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唐朝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生: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多种手法,营造一种瑰丽的色彩。
生:他很重感情,在他的诗歌当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和亲的怀念,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
今天,我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看看这首诗又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
(温故而知新,在琅琅的读诗声中,巧妙地将新内容的学习渗透其间,学生兴致勃勃,教学水到渠成,没有斧凿痕迹)师: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
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天宝初年,王昌龄为了一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谪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好朋友李白在扬州听到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远方的好朋友王昌龄,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0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13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13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1一.目的设计1、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化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三、教学过程〔一〕标题讲解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青年时曾遨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分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
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
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诗人。
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2、写作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亲密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遨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
〔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学习: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再简单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0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篇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王昌龄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王昌龄的生平背景。
2. 解析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含义。
3. 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
【教学步骤】1. 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解释其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章:诗歌逐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诗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情感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情感。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诗歌,注意词语的落实和句意的疏通。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知诗歌中的意象。
3.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王昌龄的诗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王昌龄的诗歌风格。
2. 鉴赏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1. 分析王昌龄的诗歌风格,如边塞诗、送别诗等。
2. 引导学生从韵律、对仗、意象等方面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诗歌背景与现实联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社会价值。
2.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深入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联系诗歌背景,理解诗歌的社会价值。
2. 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境。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联系诗歌背景,理解诗人对友人关切的原因。
2. 让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思考如何表达关切之情。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1. 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背景与现实的联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昌龄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友人左迁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2. 学生能够感受友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2. 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诗歌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韵律和意境。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b.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a.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a. 教师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析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情感体验a.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友情的珍贵。
6. 课堂小结b. 学生复述诗歌大意,展示学习成果。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分析并欣赏王昌龄的其他诗歌作品。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
八、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友情价值观的认同和体验。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案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李白及写作背景。
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讲述古代诗人之间的友情故事,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友情的理解。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李白及其与王昌龄的友情,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理解内容
(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
(2)提问: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内容和情感,布置作业。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让学生在吟诵之中加深了解。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板书诗题,提问:你从这首诗的标题知识了哪些信息?学生尝试解释诗题。
二、整体感知:①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②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
“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
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
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寄:寄托,托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2)学会从诗句中捕捉关键信息,锻炼文本分析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体验诗人的情感,提高情感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理解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和内涵。
2. 换位思考,体验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句、译文、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感受诗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7. 板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王昌龄意象龙标、明月、寄情情感关心、思念、忧虑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案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分析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
2. 诗歌全文。
3.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诗,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提问学生对唐诗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诗人王昌龄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 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四、背诵和默写(10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2. 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
3. 让学生默写诗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学生了解了诗歌的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诗歌。
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六、诗歌背景深化(10分钟)1. 扩展介绍王昌龄的其他作品和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2. 讨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唐代的官场文化、左迁的意义等。
3. 分析诗中隐含的作者情感,如对朋友的不舍、对命运的感慨等。
七、文学手法探讨(10分钟)1. 详细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所营造的氛围。
2. 探讨诗人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仗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左迁的关心、同情和惋惜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如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左迁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了解了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分析了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王昌龄的其他作品。
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1. 比较学习:与其他送别诗进行对比,如《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探讨其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微课教案
下溪中学郑龙凤(原创)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2.掌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作者情况通过多媒体显示)
3.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举例并讨论:
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上诗歌多媒体显示)
讨论并总结:根据以上的诗歌,可以总结出李白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1)想象奇特2)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3)有优美和壮美的意象。
4)语言清新明快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他为“诗仙”
4.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王昌龄,唐代诗人,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时写下这首诗。
2)作品赏析
首句写景兼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只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惋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
也就是这首诗的精华。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3)小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5.板书(多媒体显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漂泊无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陪伴友人
主题:离愁别绪,关怀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