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的作用分析
【内容摘要】衔接是语篇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衔接手段组织起整个语篇信息,构建成连贯的语篇。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给大流士三世的一封信采用多种衔接手段构建起一篇连贯的语篇,淋漓尽致的传达了写信人的思维意图,充分体现了衔接在语篇构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衔接手段连贯的语篇作用分析
一、引言
语篇分析从语义关联的角度研究句际间的衔结与语篇连贯,帮助读者紧跟语篇思路,把握信息焦点,感知作者意图。
连贯的语篇由语法或词汇等形式相互衔接,实现意义的和谐统一。
[1]本文拟用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和方法,对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给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三世的一封信做语篇分析,探讨语篇衔接手段如何协同作用,构成连贯性的语篇。
本文谈及的书信内容都摘自大卫·谢伊(david shea)的译著history of the early kings of persia。
二、语境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带兵准备入侵亚洲,当时的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三世深感威胁,就给他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大流士炫耀自己的强大,把亚历山大及其军队鄙为“鼠帮匪类”[2]。
随信送到的还有一箱黄金,一驮芝麻,一根皮鞭和一个皮球。
据其所言,黄金表明国富民强,芝麻代表强大的军队,皮球是给亚历山大的玩具,而皮鞭则用来责罚亚历山大。
对此,亚历山大立即回信,
对大流士竭尽挖苦,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此信立意突出,言词犀利,思维连贯,一个雄心壮志,信心十足的君王跃然纸上。
由于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语境,在分析这封信的衔接手段之前有必要简析其语境。
“语境是指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包括言语性语境和非言语性语境[3]。
语篇与语境相辅相成,语篇产生于语境,其含义依赖于语境,又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语境影响语篇的结构设计、选词用句。
具体分析起来,这封信的非言语性语境要素主要包括交际事件(回信表明心迹)、交际主题(宣布会继续征战亚洲)、交际目的(回击侮辱,表达称霸世界的野心)、交际事件参与者(写信人,收信人,二者均为统领军队的君王)、交际背景(信件双方争夺世界霸权,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大流士防守)。
这些语境要素影响语篇的各个方面,它们与各种衔接手段相结合,使语篇更连贯,更富感染力,为实现语篇意图创造了条件。
三、衔接的作用
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语法衔接主要包括照应,替代,省略,逻辑联系语和体形式的配合;词汇的衔接关系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
其中词汇的复现关系分为四种:原词复现;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而同现是指围绕着一定的话题,某些词语同时出现[4]。
(一)语法衔接
1.照应
照应是指语篇中某些成分要参照其他成分才能作出解释的一种语义关系。
依不同的标准,照应有不同分类。
首先,根据表达式,照应可分为名词照应,代词照应,替代照应,零照应等。
亚历山大在信中使用大量的照应衔接,其中大部分是名词照应和代词照应,属于前者的有zu-ui-kurnain,a person,iskander,dara,the person,the almig-
hty,the scourge,the ball,the gold,the sesame,the grains 等,属于后者的有i,you,he,my,your,his,him,me,he,it 等。
其次,根据参照的对象,照应又可分为内照应和外照应。
内照应指参照对象位于语内语境中,体现的是语言项目之间的照应关系;外照应指参照对象位于情景语境中,体现的是语言项目与语篇外部环境的照应关系。
书信中,it,he,the coffer of gold,the sesame,the grains可归为内照应。
除去it和he的代词照应则都属于外照应,另外,一些名词照应如zu-ui-kurnain,a person,iskander,the person,dara等也可算作这一类,因为它们的被照应词项要在情景语境中寻找。
最后,根据参照对象的相对位置,内参照包括回指和下指。
回指指照应对象位于照应表达式之前,通常称这种照应对象为先行词;下指则相反,参照对象位于照应表达式之后。
信中属于前指的有the scourge,the ball,the coffer of gold,the sesame,the grains,he(第二句),his(第三句),它们的先行词分别是a
scourge,a ball,a coffer of gold,an ass-load of sesame,dara。
整个语篇中只有第二句和第16句的it是下指,它们分别指代 to be afraid of a contemptible foe like iskander,和 to make thy boasting attended by the reproach of mankind。
使用照应避免了词汇的重复,也使各段内容粘结成严谨的语义整体,突出主题。
尤其是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照应的大量使用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亚历山大不断使用第一人称,表明他强烈的自我意识,时刻强调自己的意志决心。
而且他还把自己称作zu-ui-kurnain,iskander(土耳其语中这两个名字都具有神圣的意义),并多次用第三人称him(第一句)和 he(第五句),名词such a person(第二句)和the person(第五句)来指代大流士,可见他以上帝自居,并把后者毫不放在眼里,整个语篇的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一个千古帝王的霸气。
2.逻辑联系语
逻辑联系语指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其功能是表示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联系。
韩礼德和哈桑从形式上把这种联系语分为词,短语和分句;在功能上分为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并指出形式和功能相互对应。
本语篇的作者一方面要贬损大流士,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贬损神化自己,宣称自己是“人间帝王”。
从形式上看,本语篇的逻辑联系语多为词,概括起来有and,then,yet,however,whereas,although,so。
从功能上看,and表示增补,then表示因果,yet,however,whereas,although有意义转折,so表示因
果。
从使用对象上看,写信人在描述自己和大流士时,都用到了and,而then,however,whereas和although则只在谈到大流士才用,yet用来描述自己,so用在结尾句。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亚历山大充分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而这种对比的效果是通过恰当使用逻辑关联词来实现的:and的语义叠加美化了自己,丑化了对方,however等词的语义转折,使对方的所作所为显得滑稽可笑,从而衬托自己行为的光荣;最后,so的使用如点睛之笔,若没有这个联系词,前面所陈述的一切内容,讽刺,反诘,对照都显得无的放矢,写信人似乎在表明,不管是大流士的信,还是自己的信,这都不重要,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因为自己会最终打败对方,大流士终会失败,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二)词汇衔接
1.词汇复现
词汇复现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它起到语篇的纽带作用,能突出主题、加深印象。
(1)原词复现
本文重复出现最多的当数代词i,you和连词and,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短语you and i,正体现了这封信的主题:亚历山大大帝和大流士三世的“吐沫大战”,“地位之争”。
这种重复不仅没有啰嗦之嫌,反而贯通全篇,突出主题。
(2)近义词,同义词重现
本文中重现的近义词,同义词很多,如:
表统治:dominion,victory,triumph,take away
表统治者:king of kings,ruler,preceptor,director,lord 表领土:kingdom,the surface of the earth,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globe
表决心:resolve,profess,address,adore
这些表达征服,权利,意志的同义词在语篇中交替出现,深化了主题,增加了文章的衔接力。
(3)上下义词复现
本文的上下义词有seed和grains,treasure和gold,instrument和scourge等。
作者成功运用这些上下义词,避免了重复,也对衔接起了作用。
2.词汇同现
在语篇中,一些词围绕话题会同时出现,于是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词汇链。
在本语篇中围绕“霸权之争”,很多词并行出现,如awe,king of kings,battle,realms,power,ruin,bring down,march,supreme,proud等。
这些词语相互呼应,使语义连贯完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语篇衔接手段对形成完整连贯的语篇必不可少。
语篇总是以话题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有规律地发展。
这个语篇的话题就是前面提到的交际主题,所有的内容安排、文字选择都围绕这个交际主题展开。
语言是客观世界和思想的反映,语篇的连贯首先取
决于思想的严密,没有完整的思想,就没有完整连贯的语篇。
语篇衔接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没有细致的思维,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就很难写出这篇文思缜密、结构紧凑的宣战书。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6-62.
[2]mir khvand,muhammad ibn khavandshah. history of the early kings of persia:from kaiomars, the first of the peshdadian dynasty,to the conquest of iran by alexander the grea[m].trans.shea,david.london:oriental translation fund of gt.brit.& ireland,1832:385-389.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0-99.
[4]halliday,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