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_孙琦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
孙琦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9-0112-04
摘 要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 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 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 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 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 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 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关键词 衔接 衔接手段 英汉对比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 Sun Qi Abstract Halliday and Hasan's research on cohes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After contrasting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the author finds that generally there exist mor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than in Chinese.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grammatical patterns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languages.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elp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to use English cohesive devices appropriately and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hesion;cohesive device;contrastive analysis
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语篇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 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是组句成篇 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英汉衔接手段在
113
外语翻译
语篇中虽然都能起到连接上下文、传递语句之间的语义和 逻辑关系的作用,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确存在差异。徐玉 臣(1996)和张军平(2008)都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 使用情况,均发现英语和汉语在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上差 异显著,英语文章的衔接手段明显多于汉语文章。申小龙 (1989)认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必然导致语言形式上的重大 差异。英汉在衔接手段上的差异是由“汉语重意合,英语重 形合”导致的。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英语作为 西方语言的一种,“属于以形摄神”,语言要求形式严谨、表 达精密,其意义的传达较少依靠语境。因此,英语语篇要运 用大量的衔接手段,使语篇清楚易懂。相反,汉语重意合而 不重形合,语言的功能在于“造像”和“造境”,所以仅仅从语 言形式来理解汉语语篇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密切联 系语境,运用联想,读出言外之意。 3.1 英汉语篇在照应上的差异
2 衔接与衔接手段
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1976 )一书中,韩 礼德和哈桑明确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 语篇的意义关系;那些非结构性的、语篇构成的意义关系”。 因此,语篇衔接中涉及到两个层次:即“在语义层次上,衔接 是一个意义概念;在形式层次上,即在语音、语调、词汇、语 法上,语篇的衔接关系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张德禄,2001: 24)。在 1985 年由韩礼德和哈桑出版的 《语言·语境·语篇》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中,衔接概念的涵盖范围被扩大, 分为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包括平行对称结构、 主位—述位结构和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非结构衔接又 分为成分关系衔接和有机关系衔接。
Baidu Nhomakorabea
多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 究,如左岩(1995)通过对《背影》及其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 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 而英语多用照应和替代。徐玉臣(1996)指出了左岩的研究中 存在的不足,并对英汉衔接手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通 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语篇层次上的衔接手段,找出二者之 间的异同并分析存在不同之处的原因,从而为英语课堂教 学和翻译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1 引言
衔接是构成语篇功能的结构之一,它指的是“语篇中语 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 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胡壮麟,2005: 179)。衔接手段对比属于语篇对比的一个重要范畴。句子间 的衔接虽属语篇表层结构即语言形式结构的问题,但这方 面的研究却可以揭示不同语言各自独特的本质,所以语言 表层结构的对比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刘宓庆,1991)。国内许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观点,衔接手段主要分为语法衔 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其中语 法衔接有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 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分为重复(repetition)、同义 / 反义 (synonymy/antonymy)、 上 下 义 / 局 部 - 整 体 关 系 (hy- ponymy/mer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虽然汉语与英语在语 篇衔接手段上存在差异,但汉语语篇的衔接手段也可以归 为以上几类。接下来本文主要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 选》(2003)作为语料,对每一衔接手段作一简介并各举英汉 两例说明。 2.1 照应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nother biscuit? (比较照应)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比较照应) 2.2 省略 省略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是避 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 省略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 例如: I want some English magazines. Have you got any覫?(名词 性省略) 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 覫。(名词性省略) — ——郭沫若《夕暮》 —Is John going to come?—He might覫. (动词性省略,might 后省略 come) —你身体能顶下来吗?—能 覫。(动词性省略) —Do you understand?—Yes. (I understand) (小句性省略) —叫什么名?—不知道。(小句性省略) 2.3 替代 与省略关系紧密的是替代。替代是指用替代词取代某 一个成分,因此替代词只是形式,它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 分中寻找。替代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 三种。 This axe is too blunt. I must get a sharper one. (名词性替 代) He can dance as well as she does. (动词性替代) —Is she coming to dinner? —I hope so. (小句性替代) 汉语中没有完全与英语的替代相对应的衔接手段,但 汉语中“的”字结构也起到替代的作用。如: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巴金《鸟的天堂》。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
作者简介:孙琦(1989—),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2011 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112
总第 247 期 2013 年 7 月(上)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47 July 2013(A)
2.4 连接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
段。连接成分往往是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联系的过 渡性(transitional)词语。
Friends are transient whereas family are lasting. (转折关系) In that case, everybody should stay indoors. (条件关系) 一到中年,……常不禁会感觉到难以名状的寂寞的情 味。尤其觉得难堪的是知友的逐渐减少和疏远。“( 尤其”表示 递进关系)— ——夏丏尊《中年人的寂寞》 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 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 —巴金《木匠老陈》 2.5 词汇衔接 重复即某一个或某几个词项在同一个语篇或语段中两 次或多次出现。如: I do cherish, however, a genuine love for Peiping—a love that is almost as inexpressible as my love for mother.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 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养花》 同义词和反义词可以起到衔接的作用。如: He was very depressed. Only your encouragement might cheer him up. 福建福州永远是我的故乡,虽然我不在那里生长,但它 是我的父母之乡!—— —冰心《我的父母之乡》 上下义词和具有局部—整体关系的词也可以起到衔接 上下文的作用。如: Green vegetables, cabbages, hyacinth beans, young soya beans, cucumbers, spinach, etc. are often carried straight form the suburbs to your residential quarters for marketing. (上下义 词) 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局 部—整体关系)— ——茅盾《白杨礼赞》 搭配即词汇同现也具有衔接的作用。例如: Now they would live in this flat until they found something else—somewhere to bring up a family in. 我觉得我的生命的风帆,已从蔚蓝的海,驶进了碧绿的 江。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 背影。— ——朱自清《背影》(人称照应,“他的”照应“父亲”)
Jenny will help you prepare for the exam. How would you like that? (指示照应,that 指前面一句话所表达的意义)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老舍《想 北平》(指示照应“,这”指“没到过陶然亭”这件事)
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 照应关系(Halliday and Hasan, 1976:31)。照应可以分为人称 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例如:
Mother was a hardworking woman. As far as I can remem- ber, she would always get up before daybreak. (人称照应,she 照 应前句中的 moth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