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读书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英睿德家庭教
育”分享节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读书。我们一起来聊聊,除了手机、除了旅行,这个暑假我们还能陪孩子干什么!
说到亲子阅读,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觉得非常重要。
其实早在 1992 年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Bookstart)是世界
上第一个国家性质的婴幼儿阅读推广计划,其核心的工作内容是由
公共图书馆、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多家机构联手为 6 到 12 个月、13 到 36 个月和 3 到 4 岁婴幼儿发放 1 个免费的阅读包。在收集了
一系列数据并利用了数据模型计算后,英国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起跑线”计划可以为儿童、家庭与国家创造价值,投入一英镑可
以获得相当于二十五英镑的回报。这个研究结果震惊世界,早期阅
读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最有价值并且最为便宜的早期教育投入方式。
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孩子依然不爱阅读,是
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不肯花时间投入
我们曾经在学校里面做过调查,对于小学 5 年级的孩子来说,
每天能保证 15-20 分钟时间阅读的家庭不足 10%。或者在对待亲子阅读这件事情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就读一读,没想起来
也就自然不读。仿佛陪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体验和活动
等等都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大量的事情都能把亲子阅读的时间给挤掉。亲子阅读也就变成可有可无的存在了。
我们做调研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在调查表上写着:最开始妈妈还
能跟我一起看书,后来就变成了我看书,妈妈玩手机,没过几天就变成我自己一个人读了,现在我也不读了。可见往往不肯花时间投入的是家长朋友们。
第二,没有阅读环境和氛围
有的家庭书很少,父母几乎不阅读,也自然不可能指望孩子有
阅读习惯。并且也很少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即便家里有书,也基本都是摆设,没有人帮助孩子,架起书和孩子之间的这座桥梁。也就是说没有阅读的氛围,孩子自然很难爱上阅读。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小姑娘妈妈在孩子阅读的时间玩儿手
机,想想都知道孩子必然也会放弃阅读的时间。
第三,使用的方法不当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说到:图画书
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所以,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如果我们硬要求孩子说出所以然来,总结出个中心思想想来,或者考考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也许就不那么爱读了。有时候,我们觉得阅读很好,就很着急地让孩子阅读,或者当孩子专注于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强迫孩子去阅读。这种迫于压力去做的事情,孩子自然是不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且每个阅读阶段的阅读方法都不一样。我们需要了解后顺势而为。比如:
有“撕、咬、跑”阶段,有重复阅读时期,有十万个为什么时期等,每个时间都需要不同的阅读方式。
我有个初中的学生,各科成绩都不错,就是语文成绩不好,孩
子说是因为不爱看书。我问他那课外读物也不看吗?学生很淡定的
跟我说:“看可以,但是不能让我带着目的看……”我好奇的问到:“什么事带着目的的看”学生说,每次看书,我妈就会让我写读书
笔记,每次必须要写读后感。我有的时候看书就在外面看,不回家看。
第四,选书不合适
我们选的书需要以孩子为本位,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参考孩子
的阅读水平、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而不仅仅根据父母自己的阅
读取向、别人的推荐、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等等来衡量。著名画家、
图书画作家姬炤华老师,呼吁“别让庸书毁了孩子”,读不同的儿
童读物就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轨迹,打下不同的人生底色,某些儿童
读物带来单一化的环境、固化性的思维。庸书之害不可估量。所以
我们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也要学会甄别书籍的品质的好坏。
今天跟大家聊阅读这个话题,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绘本的故事,
绘本的名字叫《我讨厌书》。一个叫米娜的小女孩,生长在一个
书堆成灾的家庭里,父母嗜读如命,偏偏米娜就是不喜欢看书。
但是,一场意外却改变了她。有一天,她们家的猫,站到了她们家
最高的那摞书上,为了拯救心爱的小猫,米娜打翻了高耸入云的书堆,一时群书应声而倒,包括许多故事书。从飞扬的书页间,书中
的主角也跟着跌出来,挤满了整个房间,又闹又跳,吓坏米娜。猜猜看米娜想什么办法让这些主角各自回到他们的故事里呢?…..
最后米娜只得硬着头皮拿起一本一本书来读,好帮主角们找到他们的“家”,读着读着,米娜开始喜欢起阅读……
我们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爱上阅读呢?今天给大家简单的几
个小方法。
一、选择原著改编的故事情节比较强的书
虽然前面说,家长尽量少带孩子看电视,但是有选择性看一些还
是需要的,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
孩子不乐意的话,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我有这样一位学生家长。家长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的乐趣,但是孩子不喜欢看。后来我建议他,先给孩子看了几集《西游记》的电视剧,孩子的兴趣马上上来了。但是要有技巧性地告诉孩子,再看后面的需要等,孩子等不及,就抓起连环画先看起来。
二、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
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
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我们曾经指导过很多家长: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
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三、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似乎有千万个“为什么”。在亲子
共读的活动中,孩子往往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大人可不要忽视。与孩子一起共读的目的就是要一起来分享,分享快乐,也分享困惑。孩子的思维方式与大人的不同,所以在大人看来他们的问题经常是古灵精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大人如果对这样的问题一笑置之,或强言制止,那么就可能会失去很好的机会。
孩子在阅读中提问,大致有这样一些情形:对书中的语言不明白;对故事中的事件因果关联不明白;对故事中人物的关系不明白;对故事情节的处理不理解或不赞同;强烈地喜欢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强烈地厌恶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从故事中引发的联想;故事与现实的关系;看似无意义的问题;带有一定干扰目的的问题;等等。
大人有时会在孩子的问题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为不太理解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