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版第六章学生素质与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素质与培养
第二节 学生身心素质与培养
一、学生体质的培养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称生理素质,亦可简称为体质。学 生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学 生的活动中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学生的生理方面的发展水平 和发展质量。
二、学生心理素质的内涵与结构
(一) 学生心理素质的内涵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指学生个体的心理过程、心理动力
教师要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首先要成为学生情感生 活的典范。其次,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道 德情感体验。再次,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 。
(三) 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首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现实的道德活动,积 累磨练道德意志的经验。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意志品质 上的差异因材施教。再次,教师要通过道德榜样来激发学 生道德意志的自觉性。
Baidu Nhomakorabea
学生素质与培养
第六节 学生创新素质与培养
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二)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建设者; (三)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学生创新素质的结构
(一)学生的创新人格 1 0 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人格品质: ( 1 ) 独立性强;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力、创造性想 象力、高度专注的注意力、十分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动作 技能的统称。
缺乏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需要和创新兴 趣所产生的创新意愿难以落实;学生的独立性、好奇心、 冒险精神和挑战精神等创新人格因素也不会结出良好的创 新成果。
三、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 教师必须改变只有杰出人物才能创新的传统观念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 (三)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掌握,也要以科学 知识为基础。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从心理活动的角 度来考察,乃学生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而科学兴趣从 本质上看,是学生个性心理的表现。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措施
(一)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方法和
学习策略; (三)培养学生执著的科学精神和良好
原则的定向阶段
(二)学生的道德情感
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以下几种情感 体验: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是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学生的道德意志
在学生实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意志表现 出以下五种水平:
➢ 第一,对学生个人直接愿望的控制调节水平。 ➢ 第二,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的水平。 ➢ 第三,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 第四,与道德行为中的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 第五,抗拒诱惑的水平。
和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综合体现。 (二) 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可以分成具有操作功能的心理能 力因素和驱动功能的心理动力因素 。 根据这种力量作用的 效果来分析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可以 分成适应性因素和创造性因素。
三、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 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 学生的心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智能 。美国学者加
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能,即语言 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 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二)提高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
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在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发挥着重要的选择作用和动力作用。学生选择什么对象作 为心智活动的操作内容,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情感、兴趣 和价值观等心理动力因素。
(四)学生的道德行为
学生的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道德行 为习惯是与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 稳定的行为动作方式。
二、道德教育过程的分析
(一) 道德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道德教育过程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制约道德素质教
育过程的社会因素的广泛性上。其次,道德教育过程的复 杂性体现在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学生接受的道 德影响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上。再次,道德教育过程的复杂 性体现在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上。
(二)基本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获取科学知识 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步骤。
构成中小学学生科学素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一些 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它包括了以内隐的心智操作为主的逻 辑方法、思维方法和以外显性操作为主的具体方法。
(三)执著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渴 求知识等优良品质的统称,它包括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 态度和科学意识。
(三)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能否与周围的环 境相适应,体现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
学生素质与培养
第三节 学生科学素质与培养
一、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
(一) 系统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质中的首要因素。它是人类在认识
世界、改造自然、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的 总结,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年长一代留给年轻一代 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象、美的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 (二) 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 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 联想力等心理能力;二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 形成的各种能力。
(三)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合称。审美情操是 人对审美对象的态度,它反映着审美对象与人的审美需要 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制约审美活动来影响审 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 2 ) 自信心强; ( 3 ) 敢于冒风险; ( 4 ) 具有好奇心; ( 5 ) 有理想抱负; ( 6 ) 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 ( 7 ) 对 于复杂奇怪的事物会感到有一种魅力; ( 8 ) 具有艺术上 的审美观; ( 9 ) 富有幽默感; ( 1 0 ) 兴趣爱好广泛又专 一。
(二)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称为创新精神,它是学生的创新 需要、创新动机、创新态度和创新意志的统称。学生的创 新需要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它是一种内在的渴求创新的愿 望。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行为的激励因素和调控因 素,它同学生的创新人格一样,都是学生创新行为的驱动 性因素,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
审美经验。 教师要以自然美作为审美素质教育内容来丰富学生的
审美经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社会美,欣赏社会美,创造社
会美。
(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敏锐的审 美感觉。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比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有明显的健康与庸俗、高尚与低下的区别。 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 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 健康的、格调高尚的审美情趣。
第六章 学生素质与培 养
学生素质与培养
第一节 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
一、素质的含义
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素质,可以对 学生的素质作出以下的规定: 学生的素质是指以学生个 体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 学生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的身心组织 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二、科学素质教育过程的分 析
(一)制约科学素质教育过程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自身的发展水平。 ➢教师的科学知识的储备和教学水平。 ➢学生个人的心理因素。
在上述四个因素中,前两个因素从宏观上制约着科学 素质教育过程,后两个因素从微观的角度对科学素质教育 的过程产生影响。
(二)科学知识的掌握是科学素质教育的 基础
二、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一)审美素质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无论从提供和展示各种审美对象的角度 , 还是从指导
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角度,教师在 审美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作为审美素质教育主体出现的。 而且,教师在审美素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审美素质教育主体和客体与审美素 质教育内容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学生的道德认知主要表现为学生掌握的道德观念和已
经形成的道德判断。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教师 要言传身教,协调影响,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道德概念和 道德知识。其次,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再次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 稳定的强大的道德动机。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理 的道德行为方式。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
学生素质与培养
第五节 学生审美素质与培养
一、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
(一) 学生的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学生在欣赏和创造各种美的事物、美的现
的科学道德;
学生素质与培养
第四节 学生道德素质与培养
一、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
(一)学生的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六个阶段论
,即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
➢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相对 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阶段、遵守法规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
首先,审美素质教育主体与审美素质教育内容的关系 ,既是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 体的关系。
其次 , 审美素质教育客体与审美素质教育内容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 也表现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
(一) 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美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
(二)道德教育过程的活动性
一.学生道德规范的掌握,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意志的产 生,道德信念的树立,都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激发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动机,产生道德 行为。
(三)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的作用
自我教育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而进行的自 觉 的 规 范 言 行、转化思想的活动。自我教育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我教育能力是道德素质教育最真 实、最牢固、最可靠的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