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三折课文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第三折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窦娥冤》中第四部分,即第三折,这一折是悲剧的高潮。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窦娥冤》》第三折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窦娥冤》第三折课文解读
(外①扮监斩官上,云)下官②监斩官是也。
(①外:即“外末”的省称,老年男子的角色。
②下官:从前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今日处决犯人,着①做公的②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
(①着:命令。
②做公的:公人,指衙门里的差役。
)(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①、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①磨旗:挥动旗子开路。
磨,疑“麾”字之误,麾即挥。
)行动些①,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①行动些:催促之词,即走快些。
) [这段宾白和科介,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对营造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一下子就使读者置身于阴森可怖、杀气腾腾的刑场。
“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这二句既显示法场的森严,又暗示法场外群众拥挤,使后面窦娥唱的“等他四下里皆瞧见”有了着落,同时也表明下面的唱曲是窦娥在向群众诉冤。
](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①,怎不将天地也生②埋怨。
(①森罗殿:即迷信传说中的“阎王殿”,阴间阎王审案的公堂。
②生:甚、深。
) [这是窦娥披枷戴锁出场唱的第一支曲子,曲词用“没来由”“不提防”,反复突出这是无缘无故、从天而降的“动地惊天”的冤屈,因此她“将天地也生埋怨”。
曲词紧扣“屈”与“怨”两个字,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将全剧的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如果说窦娥在事件开始把怨气发泄在婆婆的身上,到了第二折衙门公堂上,窦娥把她的仇恨转过来发泄在张驴儿的身上,那么到了第三折刑场上,她把怨恨进一步转向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天”,矛头直指罪恶的封建制度,剧作的思想和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①了盗跖②、颜渊③?(①糊突: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②盗跖:春秋时奴隶起义的领袖,历代封建统治者诬其为大盗。
跖,zhí。
③颜渊:孔子的学生,是古代贤人的典型。
这里以此二人分别作坏人和好人的代称。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①贤愚枉做天!(①错勘:错误地判断。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此曲承【端正好】“将天地也生埋怨”而来,窦娥在人间讨不到公道,于是只好向青天发出强烈的质问,以这一曲震人心魂的“天问”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深刻的揭露,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提出了最强烈的控诉,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是说天地鬼神权力之大,百姓的性命全捏在他们的手中。
“天地也!”一声呼喊,你本应该分辨清浊、惩恶扬善,可为什么实际上却是黑白不分,人妖颠倒,使好人“贫穷更命短”,使坏人“富贵又寿延”?在这里,窦娥已经远远超出了她个人冤屈的范围,而是在替全天下广大受苦受难的百姓诉苦伸冤。
曲词将现实世界的极度黑暗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进行鲜明对比,激起人们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
“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探索天地忠奸不辨的原因,一向标谤惩恶扬善,为人间主持公道的天地,原来也是这般欺软怕硬、欺善怕恶!这就撕下天地貌似公正的假面具,暴露了它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欺压弱小的反动本质。
紧接下来,悲愤之情达到极致,对天地发出强有力的指斥。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已经不只是对天地的怀疑,而是向天地提出了严正的警告,发出愤怒的声讨。
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实际上是直接指向了最高封建统治。
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行使统治权。
因此被称为“天子”。
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反映了窦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表现了她强烈的反抗精神,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
最后一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是愤怒控诉之后的转折,它反映了生活在专制社会里受苦受难的人们,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命运,面对残酷的现实,唯有悲愤而又无奈的叹息。
这段唱曲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把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反抗怒火,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愤慨,表达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维持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愿望。
在句式上,几乎全用口语,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盛传不衰。
][第一场次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苦难冤屈,指斥天地鬼神。
]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①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②。
(①纽:通“扭”,这里是“拘束”的意思。
②前合后偃:跌跌撞撞,前倾后倒,站立不稳。
偃,yǎn。
)我窦娥向哥哥行①有句言。
(①哥哥行:哥哥那里。
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
行,宋元语言里指示方位的词,一般用在人称或自称名词的后面。
如“我行”“他行”等,这样用的“行”,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行,hánɡ。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此曲前两句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的情景,“枷纽的”,披枷戴锁,写出了窦娥肉体上痛苦;“人拥的”,不明真相的人们都把她当作“药死公公”的杀人犯赶来看热闹,写出了窦娥精神上的痛苦。
接着写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要求,窦娥临死前心里究竟想什么?给观众和读者留下悬念。
]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
法场餐刀①去呵,(①餐刀:挨刀被杀。
)(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①,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①也么哥:语助词,无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也写作“也波哥”、“也末哥”。
【叨叨令】这两句照例重叠,并在句尾加“也么哥”三字,这是曲子的定格。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这段唱曲与宾白巧妙地穿插交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用刽子手对窦娥的些小怜悯来衬托出窦娥精神的感天动地。
曲词第一层是窦娥感叹自己孤苦伶仃,第二层交代为什么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反映她对婆婆的无限关爱。
]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
(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
(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
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①,有瀽②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③,则是④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①冬时年节,月一十五:冬至和过年,初一和十五。
②瀽:jiǎn,这一句的“瀽”当是吃的意思,下一句的“瀽”是泼、倒的意思,指祭祀时浇奠酒浆。
③一陌儿:一叠。
陌,mò,量词,用于祭祀所烧的纸钱,相当于“叠”。
④则是:只当是。
)(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①当罪愆②,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③,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①葫芦提:当时的口语,糊里糊涂,不明不白。
②罪愆:罪过。
愆,qiān。
③干家缘:操持家务。
家缘,家计,家业,这里指家务。
)[这是窦娥哀求婆婆,在她死后不忘祭奠的苦痛言辞。
这段唱曲最是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窦娥为婆婆献出了生命,临死时却只要求婆婆“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为婆婆付出的是如此之大,而有求于婆婆却是如此之小,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善良,而是感人至深的舍己救人、杀身成仁的高贵精神。
特别是窦娥在唱曲中陈述了提出这个要求的理由,更是让人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曲词连用三个“念窦娥”,最后一句“看窦娥”,实际上也是“念窦娥”的意思。
“念”,在这里是“同情、可怜”,第一句请婆婆可怜她含冤受屈,第二句请婆婆可怜她身首离异,第三句倒转回来,请婆婆可怜她曾经“干家缘”,第四句更推回去,请婆婆可怜她从小亡母离父,孤苦伶仃,四个句子一一道出了窦娥的悲惨身世和遭遇,读着、听着这样感人肺腑的曲子,谁个不肝肠寸断,凄楚呜咽!]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①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②。
(①烈:烧。
②荐:祭,超度亡灵。
)(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
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
(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此曲分两层意思,前四句是一层,承【快活三】,继续哀求婆婆可怜她,遇时节能给一点微薄的祭奠。
剧本将此反复吟唱,并且穿插婆婆的对白和科介,渲染了一种浓重的悲剧氛围。
第二层是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一方面进一步表现窦娥的善良,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窦娥思想感情的升华。
窦娥曾经多次责怪婆婆引狼入室,作茧自缚,在公堂上遭受毒打之时,也仍然指斥婆婆:“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
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而婆婆也深深懊悔,万分痛苦:“窦娥孩儿,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但是,现在,窦娥完全宽恕了婆婆,她劝婆婆不要啼哭,不要烦恼,不要内疚,因为她已经明白,“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冤屈的根源不在婆婆,而在自己倒霉的时运,遇上了这个黑暗的社会。
这是窦娥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正因为如此,所以窦娥在临死前把她的全部仇恨都集中发泄在罪恶的封建制度,凶残歹毒的贪官污吏,进而发出了三桩誓愿。
][第二场次“(刽子云)快行动些”至“负屈衔冤”,写窦娥与婆婆刑场哭别。
]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①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
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①旗枪:装有枪头的旗杆。
此节用《搜神记》孝妇周青事,详见下文“东海曾经孝妇冤” 注。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①。
(①打甚么不紧:即有什么要紧。
)(刽子做取席科,站①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①站:这里指让窦娥站着。
)(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①下这等无头愿②,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③青天。
(①罚:这里是发的意思。
②无头愿:拿头来相拼的誓愿。
③湛湛:清明。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①,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①红尘洒:洒在地上。
红尘,土地。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①,望帝啼鹃②。
(①苌弘化碧:苌弘,chánɡhónɡ,传说中是周朝大夫,受诬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化成一块碧玉。
《庄子·外物》:“苌弘死干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碧,青绿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是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被其相鳖灵逼迫,逊位后隐居山中。
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日夜悲啼,直到嘴出血。
剧中引用这个曲故,其意是杜宇被迫让位的冤屈和窦娥相似。
)[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这是第一愿:血溅白练。
曲词第一、二句说明她发誓的原因;三、四句表明她相信“湛湛青天”会为她作证,她的誓愿一定能够立即兑现;五、六句说明誓愿的内容;最后用两个典故形容她“冤情不浅”,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凄惨,和望帝一样冤屈。
]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①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①三伏: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①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①召:呼唤。
)(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①,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②?(①暄:炎热。
②飞霜六月因邹衍:战国名士邹衍对魏王十分忠诚,却被诬陷入狱。
他仰天大哭,天也为之感动,五月竟下起霜来。
后人常用“六月飞雪”来表示冤狱。
《太平御览》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①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②,断送③出古陌荒阡④?(①六出冰花:指雪花,因雪的结晶体有六角,所以说“六出”。
②素车白马:送葬的白色车马。
③断送:即送葬。
④古陌荒阡:荒凉的野外。
)[这是窦娥的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在这里,窦娥首先引用“飞霜六月”的典故,驳斥监斩官的观点,为自己誓愿的合理性、正义性找到依据。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这里表明窦娥相信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她的冤屈一定能够昭雪,她的誓愿一定会实现。
最后,窦娥表示,只要“免着我尸骸现”,青天证明了她的清白,让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她的躯体,纵然没有人为她哭泣,为她送葬,不明真相的看客甚至还骂她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又有什么关系?这首曲词一反前面哀怨悲伤、凄苦惨痛的情调,转而慷慨悲歌、高亢激昂,几个反问句式的运用,更有助于抒发正气凛然、大义凛然的豪情。
这段曲子,对正直善良的人们能够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对于桃杌、张驴儿这类邪恶势力,具有很强的震慑力。
]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①三年。
(①亢旱:大旱。
亢,kànɡ,极。
)(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①。
(①东海曾经孝妇冤:汉代传说,东海寡妇周青,对婆婆十分孝顺。
后来婆婆因故上吊而死,周青被冤判问斩。
周青临刑前发誓,若是有罪,被杀后血往下流,若是冤枉,则血逆流而上,染红长竿。
行刑后,果然血染长竿。
天为之感,使东海大旱三年,直到周青的冤案昭雪后才下雨。
事见《汉书?于定国传》,后来刘向《说苑》、干宝《搜神记》里都有关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一煞】窦娥的第三桩誓愿:楚州亢旱三年。
我国古代
有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对于贪官污吏,上天降灾以示惩罚,对于清明吏治,风调雨顺以示褒奖。
《汉书?于定国传》说汉东海郡有孝妇被郡守枉判死刑,该郡大旱三年。
后冤狱昭雪,天立降大雨。
窦娥据此设下的第三桩誓愿,锋芒显然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所以一出口,监斩官立即喝令“打嘴!”但是,窦娥毫无畏惧,她愤怒地反驳,愤然地反抗,“皇天也肯从人愿”,她坚信自己的誓愿一定会实现,“如今轮到你山阴县”,皇天在上,你这个贪官桃杌决不会幸免!“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矛头进一步对准所有的贪赃枉法的官吏。
窦娥的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从程度上一桩比一桩更严重。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
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
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
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
(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