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鼓浪屿是一本有深厚历史底蕴且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散文诗集,在一百多年以来在这小小的弹丸之地演绎了无数的繁华与传奇,不仅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更因其为历经风雨洗礼的沧桑与厚重深得人心。鼓浪屿是能够慢慢品味的,品味它的怀旧风情,品味它的风土文化。鼓浪屿总是那么安静、祥和,好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的那样,是一个能够远离喧嚣世事,细谈人生的地方。也无怪乎古今中外多少像鲁迅、林语堂、辜鸿铭、弘一法师、蒋介石、秋瑾、郭沫若、尼克松、李光耀、邓小平的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他们生命的足迹。鼓浪屿是独一无二的,在她生命的篇章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许多令人惊叹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
我们查了很多的资料,了解到鼓浪屿原是个荒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在元末的时候始有人迹,渐渐形成了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出的声音有如擂鼓,从此得名“鼓浪石”。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风景名胜,此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1650年时,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并发动起义抗清。1841年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一年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码头就设在鼓浪屿。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西方文化开始在这里传播。当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国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时,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这段时期,很多传教士来到鼓浪屿,而他们建立的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起到了重大影响作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浪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特色、历史情趣的岛屿。因有诸多国家在此驻扎,鼓浪屿便吸收了异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蒙蒙细雨中,信步徜徉过当年鲁迅、巴金走过的深街小巷,悠扬的琴声,飘香的花树,引导着我们穿行在万国建筑群中的寻常巷陌,去聆听那些文化名人的故事。林尔嘉、林语堂、马约翰、黄弈、林巧稚,舒婷、郑小英、殷承宗、卢嘉锡,多少伟人在鼓浪屿这片土地上为祖国和人民奔波、忙碌着,他们一生兢兢业业,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与美好。
听父亲说,鼓浪屿正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浪屿成为文化遗产的理由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古老,这里浓厚的文化积淀。我认为,鼓浪屿不能丢掉了原本的自然,不能商业气息愈来愈浓。厦门市正在大力修复鼓浪屿的一些老建筑,我觉得不能“修旧如新”,而应该“修旧如旧”,这才是鼓浪屿的特色,才是她的朴拙,她
的静谧。只有精神上的陶冶,才能净化我们浮躁而空虚寂寞的心灵。鼓浪屿正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古旧和现代,雅趣与妙曼并无界限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