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问题探索与对策分析
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基金监管作为金融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存在的问题直接关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分析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心。
二、基金监管问题分析1.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在过去几年中,部分开放式基金爆发了赎回潮事件,引发了市场的不稳定。
然而,基金公司在面对大量赎回申请时常常无法迅速提供现金兑付,导致流动性风险暴露。
这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部分基金投资了难以高效变现的较长期限资产;二是缺乏合理构建偿付机制和锚定净值机制。
2.信息披露不透明目前基金公司仅有少数披露信息完善且及时更新。
很多新产品设计复杂、内涵深奥、估值困难,对投资者来说投资决策十分棘手。
同时,在某些情况下,部分基金经理未能如实披露投资策略和其他相关信息,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
3.内幕交易风险基金经理拥有丰富的市场信息并能够对其进行操作,然而这个优势也为他们利用内幕消息进行非法交易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一些基金公司因涉嫌内幕交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这种行为既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
4.风险控制不力基金监管需要重视风险控制,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产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基金公司未建立起相应有效风控体系和充足拨备。
这增加了市场违约、连锁反应等风险。
5.机构间协调不畅在基金监管中,监管部门与行业机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影响了监管效果。
例如,在跨境基金合作中,合作方面信息披露标准、税收政策等差异导致难以达成共识。
此外,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边界模糊不清,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协同机制。
三、基金监管对策分析1.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为了应对赎回潮等流动性挑战,基金公司应该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过多投资较长期限或难以变现的资产。
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提高监督与透明度,并建立偿付机制和锚定净值机制,以确保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公募基金行业反面剖析案例

公募基金行业反面剖析案例
公募基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这个行业也并非没有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公募基金行业的反面剖析案例,它们揭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 老鼠仓事件:一些基金经理利用其掌握的未公开信息,私下为自己或亲友进行股票交易,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2. 基金经理频繁跳槽:一些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行业中频繁跳槽,导致基金业绩不稳定,投资者利益受损。
这种频繁的变动不仅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作,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 过度投机:一些基金经理为了追求高回报,过度投机高风险资产,导致基金净值波动大,甚至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4. 利益输送: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管理费收入,进行利益输送,将基金的资金投向与自己有关的企业或个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行业的公平竞争。
5. 不透明运作:一些公募基金的运作不透明,投资决策过程不公开,导致投资者无法了解基金的投资情况和管理情况。
这种不透明的运作方式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些反面剖析案例表明,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运作,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警惕,了解自己的投资风险和权益,避免遭受损失。
探讨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现象

探讨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现象
李萌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4(000)02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开发、发展时间短的原因,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弊端,其中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现象十分突出。
本文即将从我国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现状开始着手阐述,通过对我国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方式方法。
【总页数】2页(P232-233)
【作者】李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金投资去散户化尤须自律 [J], 王尧基
2.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基金中基金三者的特征比较——基于筹资者与投资者两个不同的视角 [J], 彭伟
3.关于公募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策略探讨 [J], 王盈虚
4.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问题探索与对策分析 [J], 苗康;
5.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问题探索与对策分析 [J], 苗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基金业现状、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国基金业现状、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俞 彬 金雪军 钱美芬一、概况基金是指为了特定目的,汇集不特定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专业管理人管理、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按其出资份额获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投资工具。
历史上第一只基金诞生于19世纪的英国,人们将有意愿投资海外的资金汇集起来,委托给有丰富海外投资经验的人管理,形成了早期的信托基金。
这种投资方式随后在20世纪的美国发展成熟。
1924年,美国设立了第一只现代意义上的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MIT),允许投资者按基金净资产随时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由此开启了基金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过渡。
这种更加灵活的募集方式使得共同基金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各地。
1940年美国颁布了《投资公司法》,建立了共同基金的监管框架。
如今美国的共同基金行业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着超过20万亿美元的资产。
截至2022年底,全球范围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规模达64.67万亿美元,从地区分布看,美洲和欧洲国家占比分别为53%和32%,非洲和亚太地区仅占15%①。
基金的定位也从最早的投资信托,演变为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被全球投资者广泛接受的社会化理财工具。
① 数据来自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发布的《Worldwide Regulated Open-End Fund Assets and Flows Fourth Quarter 2022》。
|2023年第2期我国基金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30多年的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2年底,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超过66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公募基金数量达10600只,基金管理人155家,管理规模近27万亿元;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5万只,基金规模超20万亿元①。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基金还可以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等。
近几年我国基金业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成立了一批创新型基金,包括QDII基金、FOF、ETF和ETF联接、LOF等,同时引入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其中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养老金)的加入尤其引人关注。
资本市场的散户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资本市场的散户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加入其中。
然而,散户投资者往往因为对市场的不了解和经验不足而成为了市场的“炮灰”,资本市场的散户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散户投资者的难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散户投资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散户投资者的难处散户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面临诸多难处。
首先是投资风险,由于市场变化不确定,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对于市场的行情掌握有限,容易因为盲目跟风而导致投资亏损。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散户投资者难以获取市场中内部信息,缺乏专业的投资指导,很难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此外,资本市场的交易权益分配不均,散户投资者被市场底层,资金和资源匮乏,往往很难获得投资机会和利益分配,处于弱势地位。
二、产生原因散户保护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监管不力。
其一是监管机构的制度不完善。
目前监管机构仅从宏观层面对市场进行规范以及监管,对于其中的具体细腻问题,监管机构未针对性的出台规章制度。
其二是监管机构的实力薄弱,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罚违规行为。
同时,监管部门对于监管范围较宽,以致存在很多灰色地带。
三、解决方案为了改善散户投资者的投资环境,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以下是几条建议:(一)提升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教育是改善散户投资者环境的关键性举措之一。
不断完善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掌握市场、判断市场,并且预测市场。
散户应加强市场信息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投资观念,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成功。
(二)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制度完善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资本市场规则和发展体制,优化交易环境与经济结构,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监管措施,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执行力,建立有效的经济制度,实现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
(三)重视市场诚信同时,市场信誉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最新 公募基金投资风险防控对策-精品

公募基金投资风险防控对策基金投资中总会伴随则各种各样的风险,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与规模不匹配的是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二者之间不匹配制约了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与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以较小的市场风险、透明的信息披露等优点获得了投资者青睐,但是虽然公募基金市场规范程度较高,且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公募基金市场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风险控制这一领域尤其不足,风险控制水平的薄弱正在侵蚀着公募基金发展的基础。
一、公募基金投资中面临的风险公募基金的投资中将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基本上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具体分析如下:1.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存在于基金投资市场外部,由所有的基金投资者共同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无法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当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几乎所有的投资工具都会遭受损失,即使是一般意义上无风险收益的银行存款和国债都会遭受损失。
系统风险有很多,具体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国家政治以及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当一国政局不稳时,必然会反映到资本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从而给公募基金的投资带来风险。
在政策方面,当一国出台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也会传导给资本以及货币市场,进而给基金的投资带来风险。
二是利率风险,一国的利率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当利率上升的时候,公募基金募集资金的成本就会上升,由此导致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而当资金的利率下降时,意味着公募基金融资成本的下降,大量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拉动资本市场上涨,而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一般都是资本市场,因此利率变动导致的资本市场变动所形成的风险必然会给公募基金的投资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是经济周期风险,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有其自身规律,表现为繁荣、衰退、低谷、复苏、繁荣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直接会影响到公募基金的投资风险,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公募基金面临的投资风险就大,反则小,因此公募基金投资时应更具经济波动周期灵活调整投资结构。
中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中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一、市场规模扩大
二、投资者结构变化
公募基金投资者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公募基金主要由个人投资
者参与,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加入,投资者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机
构投资者的参与提高了市场交易活跃度,同时也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管理
水平。
三、产品创新增多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产品创新不断增加。
除了传统的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等基金产品外,还涌现出了指数型基金、ETF等新型投资品种。
同时,公募基金推出了一系列小微企业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新兴主题基金,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四、投资策略多样化
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也在不断多样化。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投
资策略包括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指数复制、模拟对冲等多种形式。
不同
的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经理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五、监管力度加大
六、业绩波动存在
公募基金的业绩波动较为明显。
尽管公募基金在长期投资中具备较好
的收益表现,但受到市场波动、经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基金业绩也存在
一定的波动性。
投资者需谨慎选择基金产品,了解风险收益特征,进行风
险评估。
总的来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发展迅速且不断创新。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创新增多,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策略多样化。
监管力度加大,保护
投资者合法权益。
但也需要注意公募基金的业绩波动性,投资者需谨慎选择,了解产品特点和风险。
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公
募基金市场有望继续发展壮大,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
公募基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公募基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简介公募基金作为一种集合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对公募基金行业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公募基金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底,中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到XX万亿元。
其中,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种。
随着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公募基金市场有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投资者结构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早期主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逐渐介入,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目前,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而个人投资者依然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产品创新公募基金行业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提高产品多元化程度。
除了传统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还有指数型基金、ETF基金、QDII 基金等新型基金产品。
这些产品多元化的特点,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需求。
存在问题盈利能力不强尽管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庞大,但其利润能力相对较低。
主要原因是管理费率下降、竞争压力加大以及不断增加的销售费用等因素。
此外,由于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受到更多关注,也对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投资者教育不足公募基金市场存在许多不了解基金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对于风险认知和基金投资知识的了解不足。
此外,一些不正规的销售机构也存在欺诈投资者的行为。
因此,加强公募基金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认知水平,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竞争激烈公募基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家基金公司在产品投资策略、费率优惠、销售渠道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
这导致一些小型基金公司难以生存,行业中的头部机构更加垄断市场。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整合。
未来发展趋势更加关注风险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监管要求的提高,公募基金行业将更加关注风险管理。
基金行业资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基金行业资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基金行业的规模逐渐壮大,资管业务也逐渐成为了基金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
基金行业的资管业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仓股票、过度追求短期收益、缺乏风险管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基金行业资管业务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度的重仓股票。
由于某些股票的短期涨幅较大,基金经理往往会选择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些股票中,以追求短期的高收益。
过度的重仓股票会增加基金的风险暴露度,一旦相关股票出现下跌,基金的净值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金公司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加强投资者教育,鼓励投资者进行分散投资,避免过度集中持仓。
基金公司也可以设置投资限制,限制单只股票在基金中的占比,确保基金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基金行业在资管业务中往往过度追求短期收益,忽视了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基金经理往往会将大量精力集中在短期的投资操作上,希望通过频繁的操作获得高额收益。
频繁的交易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还会增加基金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金公司可以加强对基金经理的培训,引导其从长期的角度来思考投资,注重投资品质而非短期收益。
基金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交易频率,如设置交易限制、鼓励长期投资等,以降低基金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基金行业资管业务还存在着缺乏风险管理的问题。
由于基金经理往往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投资操作上,忽视了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金公司可以引入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团队可以对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基金公司还可以加强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和监督,以确保其在投资过程中充分重视风险管理的要求。
基金行业资管业务存在重仓股票、过度追求短期收益和缺乏风险管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金公司可以加强投资者教育,鼓励分散投资,限制投资比例,引导基金经理从长期角度思考投资,减少交易频率,引入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中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中国公募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募集方式,由机构或个人向广大投资者募集资金,来投资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金融资产的一种基金。
自1990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公募基金规模、产品种类、投资策略、监管要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中国公募基金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4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近22%。
这一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产品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
其次,中国公募基金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包括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多种类型。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创新的推进,一些新型产品如REITs基金、ETF等也逐渐进入中国公募基金市场。
第三,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多样化。
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性质,选择适当的投资策略。
例如,股票型基金可以通过股票投资来获取资本增值;债券型基金则主要以固定收益为目标;而混合型基金则通过股票和债券的组合投资来平衡风险和收益。
最后,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呈现出一些趋势。
首先,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在线投资、智能投顾等新兴业务模式将为公募基金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其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境内投资者将面临更多的境外投资机会,公募基金也将积极参与到全球市场中。
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公募基金的发展。
总之,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投资策略多样化,监管要求不断加强。
未来,公募基金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投资者在选择公募基金时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谨慎选择,注意基金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以保障自身利益。
我国公募基金销售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公募基金销售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从1998年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发行,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近16年的发展历程中取了巨大的成绩。
公募基金总数由1998年底的5只增长到2013年底的1552只;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由1998年底的107.4亿元增长到2013年底的30024.24亿元;基金公司的数量也从1998年底的5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89家。
目前公募基金已经成为百姓理财的重要工具之一,基金公司也成为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基金业伴随着A股市场2007年的一波大牛市行情,资产规模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但近几年的A股市场持续低迷,公募基金的销售环境日趋恶化。
公募基金不但面临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券商、信托、私募基金的竞争,还面临产品发行数量过多,基金业绩波动大,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虽然部分公司的资产规模呈现逆势增长,但行业中的大多数公司都面临基金难卖的困境,本文试图探究我国公募基金销售困境成因,同时针对基金公司目前的销售困境,提供一些销售策略建议。
文章的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对有关概念和研究范围做了界定,提出了主要创新点、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以及论文的整体逻辑框架。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分析框架,SCP模型和4Ps模型,以及这两个模型如何用于基金行业的分析。
随后是文献综述,目前系统化研究我国公募基金销售困境及解决对策方向的论文很少,相关的研究文献更多集中在销售渠道、产品创新、行业分析等方面,但是公募基金行业这几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往的一些研究放在当下来看显得缺乏现实意义。
本文将总结部分之前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以便让读者对此领域之前的相关研究结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部分利用SCP模型系统化的对基金行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进行分析。
公募基金在过往接近16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基金数量还是资产管理规模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希望全面的审视这个行业,透过现象看本质。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对策解析

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对策解析作者:荀剑刘文俊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20期[摘要]公募基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文章在明确公募基金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相应发展对策,并探索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关键词]公募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激励机制;工作团队[DOI] 10.13939/ki.zgsc.2020.20.070由于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较晚,所以虽然现如今已经取得优异成绩,但随着时代变迁,其中也涌现出大量问题。
通过了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募基金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措施。
因此,下面对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1 公募基金的概述公募基金是指运用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人员集资,并以证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
现如今,国内证券市场最常见的就是封闭式基金,其作为公募基金的一种,我国针对这一行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不管是信息披露还是利润划分等都具备完善的行业规范[1]。
2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问题2.1 缺少跨期投资针对当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情况分析,虽然短期投资涉及风险较少,但过多的短期功利化投资目的将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股票市场好时,基金公司会发行股票基金,反之会发行货币基金。
现如今,随着股票市场在基金资产中占据比例越来越低,致使基金各类资产发展出现失衡。
2.2 资金来源单一因为获取资金的途径较少,资金流出入的变化较大,所以并没有构建长期的投资生态链条。
从资金角度分析,公募基金大都是散户投资,而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机构资金占据比例非常小,如保险、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会受各项政策影响难以支持公募基金持续发展。
了解国外发达国家针对公募基金提出的探究课题可知,很多影响范围较大的机构投资人员已经结合自身需求构建了完善的ESG投资基准,这对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1 导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的基金会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非常迅速。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至今,中国产生了基金会热潮,截至2013年3月份基金会总数达3317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39家,非公募基金会1778家,且呈迅速发展趋势。
基金会尤其是公募基金会发展是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有力保障。
公募基金会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都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从建立之初就有政府资源和公开劝募两大优势。
但当非公募基金会以及草根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后,公募基金会一支独秀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社会资源被分解,项目优势在弱化,同业竞争在加剧,生存和发展危机在显现。
不仅如此,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比,我国公募基金会的整体发展还体现出明显滞后的现象。
究其根本,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是制约其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募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缺乏有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会在我国的社会使命。
面临这样一个发展困境,本文开展了对我国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的研究。
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加强基金会的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规划组织的各类资源,将推动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丰富和创新,促进财务管理学科基本原理的拓展,发现许多与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不同的特殊规律和原理,极大地拓展财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由于其他各类组织在同类社会资源上的竞争,公募基金会组织如果对资源的管理与运用效率太差,也将如营利组织一样,面临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
即便没有其他组织在资源上的竞争,如果对社会资源的无效率或低效率使用,也会导致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不当,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所以,加强公募基金会的财务管理,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
而采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规划组织的各类资源,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社会价值的最佳途径。
基金投资中的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基金投资中的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开始选择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理财方式。
散户投资者是指个人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则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
本文将从投资动机、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等方面对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一、投资动机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投资时的动机存在差异。
散户投资者更多地是出于个人家庭的理财需求,他们有可能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分散风险或者长期投资目标等而进行基金投资。
相对而言,机构投资者往往出于管理大量资金、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和规避潜在风险等目标而选择基金投资。
二、投资策略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散户投资者更加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容易追逐热点,频繁买卖基金份额。
他们可能受到周围人的投资建议或者媒体的影响,而进行投资决策。
相反,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和长期投资策略,他们具备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分析师,对市场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以追求更好的回报。
三、风险偏好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风险偏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散户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容忍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往往会选择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例如购买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
相反,机构投资者由于其专业性和资金实力更强,对风险的容忍度较高,他们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因此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
四、投资行为分析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存在一些特点。
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容易受到市场的波动而产生情绪化的行为,例如在市场上涨时追高买入,在市场下跌时恐慌性抛售。
他们往往缺乏长期持有的思维,频繁进行买卖可能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以及无法获取长期回报。
相反,机构投资者有相对较稳定的投资行为,更具备长期视野。
他们多数采取定期定额定投的策略,循规蹈矩地执行投资计划,不受到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并且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调整。
公募基金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募基⾦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42|社团管理研究[⽂章编号]1674-1323(2011)-12-0042-02公募基⾦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邱宁(中国红⼗字基⾦会财务部,北京 100010)基⾦会是指利⽤⾃然⼈、法⼈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的⾮营利性法⼈。
基⾦会分为⾯向公众募捐的基⾦会和不得⾯向公众募捐的基⾦会。
公募基⾦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会和地⽅性公募基⾦会。
基⾦会作为⼀个对兴办、维持或发展某项事业⽽储备资⾦或专门拨款进⾏管理的机构,资产管理是⽇常管理⼯作中重要的⼀项内容。
⽽作为公募基⾦会,其资助活动及事业发展的资⾦来源为社会捐赠,因此,存在着庞⼤的⽀持公募基⾦会的捐赠群体,以及受公募基⾦会资助的⼴泛受助群体,公募基⾦会资产管理状况的关注度也相对⾮公募基⾦会来说要⾼很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会建设不断规范,提⾼公募基⾦资产管理⽔平将成为每个基⾦会的重要职能。
综合⽬前国内基⾦会的发展情况及实际⼯作的经验,在此对公募基⾦资产管理的⽬标、存在的某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进⾏了⼀些研究,以期在以后公募基⾦会的资产管理实践⼯作中得到改进,从⽽不断提⾼公募基⾦会的核⼼竞争⼒和公信⼒。
⼀、公募基⾦会资产管理的⽬标按照《民间⾮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规定,基⾦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形资产和受托代理资产等。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现⾦、银⾏存款、短期投资等内容;长期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内容。
对以上的资产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基⾦会⽬标的过程即是公募基⾦会资产管理。
企业运营的⽬标是实现股东利润最⼤化,⽽公募基⾦会的公益使命决定了它的⽬标是为了实现公益成果最⼤化。
因此将公募基⾦会资产管理的⽬标设定为以下三个⽅⾯:(⼀)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以达到公益资产筹措的效益性公益捐赠来源于社会,基⾦会可以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让⼴⼤的群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以实现共同的公益⽬标。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困境与出路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困境与出路作者:丁一鸣来源:《财讯》2016年第28期从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看,公募基金应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其商业模式应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流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自身面临人才流失、基民赎回压力大等问题,同时外部竞争加剧,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资管、保险资管等资管力量发展较快。
可以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到了必须转型调整的紧要关头。
本文对公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供大家交流讨论。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资产管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现状从全球来看,美国共同基金占全球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卢森堡占全球的10%左右,而我国基金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目前,规模排名全球第十位左右,约占全球共同基金规模的1.6%,相当于美国共同基金的4%。
这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去甚远,我国基金规模与GDP之比约为5%,远低于美国(90%)、英国(46%)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45%)、韩国(21%)等发展中国家。
可见,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公募基金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从我国来看,《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于银行存款的占60.91%,投资于基金的仅占4.24%。
此外,从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占比来看,2007年公募基金峰值时持有股票市值超过3.5万亿元,占市场流通总市值比例超过四成,而2015年末,公募基金持有股票总市值才1.8万亿元左右,仅占A股流通总市值的4.4%。
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已大幅下降,整个行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我国公募基金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第一,公司赚钱、基民赔钱。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公司商业模式主要靠收取管理费,公司目标与基民目标不一致,公司目标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和自身管理费最大化,而基民目标追求的是回报最大化,目标偏一尺,结果差一丈,基民回报不理想成为突出问题。
第二,基金经理收入与其业绩“脱钩”。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经理收入主要看业绩排名,而且是相对排名,基民亏钱,但基金经理仍然拿着高收入,基金产品亏损后很少清盘,基金经理对基民亏损不承担责任。
中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中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我国公募基金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回落少许态势:
第一阶段是公募基金的初期阶段从1998年-2001年,由于市场产品结构单一,四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10亿、610亿、809亿。
第二阶段是2001-2006年萌芽期,整个行业的任务是启蒙投资者的理财意识。
这一阶段市场逐渐开放资金从社会流入,基金市场呈阶梯增长态势。
第三阶段是2007年开始,中国基金进入成长期,基金规模高速增长阶段。
从2007年到2022年,基金业经历了大牛市和全球金融风暴这些重大事件。
2007年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获得了资金流入,基金行业也毫无竞争可言。
资金源源不断地从银行流入基金行业。
到了2022年,随着股市的“V”型反转,基金净值在金融风暴中大幅缩水,饱受煎熬的投资者选择了了赎回,退出了基金投资,当年65%的基金公司资金流出,回流到银行。
第四阶段2022年,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基金逐步复苏,基金之间的实质性的竞争与博弈真正开始,这一年可以标志为中国基金具备成熟市场特征的元年。
在这一年,50%基金公司的资金在流出,而且整体行业资产管理金额却未大幅下降,这表明流出资金更多的流向了其他基金公司,也表明基金公司之间市场竞争加剧从而拉开了基金市场新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问题探索与对策分析摘要: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众多、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等缺陷,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一直是监管层近年来稳定市场的重要策略。
由于公募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对资本市场的意义非同一般,因此公募基金投资必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被寄予重望的公募基金在近几年却出现了“散户化”的迹象。
本文就公募基金投资在哪些方面出现“散户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暴露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募基金散户化证券市场一、引言自1998年3月首只证券投资基金诞生开始,中国的基金行业已走过了14个年头。
虽然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但在证券监管机构的大力扶持下,公募基金业在不长的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截止到2012年三季度末,基金公司数量达到70家,资产净值高达24,662.88亿元。
然而,在基金业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曝露出其诸多不成熟,投资散户化应是摆在公募基金业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不仅会增加市场波动,导致市场其他参与者受到重要影响,也会增加公募基金自身的风险,造成频繁交易付出较多的交易成本。
同时,投资散户化所体现出来的较差业绩也定会严重影响公募基金的形象,以及基金投资者的信心。
研究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寻求解决之道,对于基金行业的发展和成熟至关重要,基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与进步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现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经验匮乏,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滞后等多方面发展不够成熟,而基金业起步则要更晚一些,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当属其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目前来看,对于中国公募基金散户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高估值的股票进行投资秉承价值投资一直是公募基金应有的特征之一,所谓价值投资,是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
但是就基金投资股票的估值情况而言,2003年至2008年基金实际投资股票的估值和大盘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的估值不相上下,而在随后的三年,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则明显要高于市场的整体估值。
其中2010年的情况尤为突出,该年基金所持个股的市盈率达到了119.90倍,而当时深成指的市盈率也仅为34.61倍。
就此方面而言,投资散户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
(二)交易中高换手率较高的换手率也是基金投资出现“散户化”现象的一个重要体现。
买入并长期持有是价值投资的重要原则,也是股神巴菲特最为推崇的投资原则之一。
但从往年偏股型基金换手率来看,仅2004年基金投资换手率低于100%,其余年份均超过100%,就2012年上半年而言,中国基金整体换手率就高达105.4%,按此预计全年整体换手率将超过210%。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美国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每年的换手率为60%-80%,约为中国基金整体换手率的三分之一。
(三)投资风格易变在中国现有公募基金投研管理体制下,基金投资风格受基金经理个人影响特别大。
虽然一方面可以使基金在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期内保持较稳定表现,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旦基金经理更换,则会对单个基金产生很大影响的问题。
事实来看,几乎每一个新上任的基金经理,都会对基金持仓股票进行大规模更换,再加上目前公募基金经理变动一直频繁,单个基金投资风格很容易改变,这一点上散户化特征较为明显。
投资风格易变的另一个体现是目前的公募基金并不会严格遵守基金契约约定的投资风格,容易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板块和不同成长性的个股进行投资,从而表现出投资风格易变。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的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变动频率,落在0——20%之间的基金数量仅为少数,大部分基金在成立以后均表现出明显的投资风格变动。
(四)业绩表现差强人意同一般散户相比,基金投研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在市场信息、投资经验、金融知识和操作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
加之资本规模雄厚,公募基金在参与证券投资时,可以获得规模效益的好处,但是从公募基金的历史平均业绩来看,其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
从最近几年相关数据来看,在相对收益方面,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其仅在少量年份战胜了沪深300指数,大部分年份表现不相上下,而在2007年和2009年的时候,业绩甚至明显弱于指数;在绝对收益方面,其在大部分年份收益相对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并不理想,尤其在2008年和2010年偏股型基金整体呈现亏损状况。
就业绩表现方面而言,体现出很明显的散户化特征。
三、我国公募基金散户化的原因理应作为理性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却出现投资散户化倾向,造成这种非常规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外部原因,也不乏基金自身的原因:(一)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成熟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有关方面的不成熟是造成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市公司方面来讲,我国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普遍偏低,分红数额一直很少。
因此,公募基金可选择进行价值投资的优质公司数量很少,投资者也只能选择进行中短线交易,以博取买卖价差作为主要收益。
而从股市投资者结构来看,我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量均占较大比例,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则明显偏低。
投资者结构失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股市的发展,而且个人投资者的不成熟也会加剧市场投机性。
证券市场制度方面,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这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挫伤了基金进行价值投资的积极性。
而且,a股缺乏有效做空机制,在市场出现单边上涨或下跌的行情中,公募基金只能是追涨杀跌才能获得收益或避免损失。
(二)公募基金自身的不成熟公募基金自身的不成熟是导致其投资散户化的直接原因。
在人才方面,优秀人才缺失使得基金公司不得不提拔年轻研究员担任基金经理。
但很多基金经理缺乏足够的投资从业经验,投资理念尚不成熟,缺乏扎实的公司基本面研究功底,其投资思路更倾向于短期化。
在基金经理业绩考核方面,多数基金公司主要是根据该基金近一年在同类基金中的相对排名情况来对基金经理进行考核,这样就迫使基金经理必须舍弃部分长期利益去追求短期的业绩。
在基金经理激励方面,由于基金经理的收入主要是工资和奖金,均较为固定,且与投资业绩没有绝对挂钩关系,这势必导致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股东以及基金投资人的长期利益一致性较差,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员的流动性明显提高,基金经理变更频繁,使得基金投资风格不断发生变化。
在行业内部监管方面,由于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行业内利益交换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基金行业。
一方面,在券商承销新股时,公募基金由于资金量庞大,便成为了“帮忙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作为“帮忙资金”,一般都不会长期持有。
另一方面,由于券商也是出售基金的渠道之一,在券商帮忙出售基金的时候,往往会提出分仓要求,并要求基金承诺换手达到多少倍,这些都会增加基金的交易频率。
(三)基金排名制度的不合理目前,基金排名的划定时间段一般较短,而排名对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影响都比较大,因此,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都对排名很是重视。
在a股熊市占大部分时间,蓝筹股整体表现欠佳的情况下,国内公募基金出于对短期排名的追逐,会出现频繁换股、参与绩差股和垃圾股“炒作”等和基金投资理念不相符的投资行为,甚至还经常发生因争相买进或抛售同一种股票而导致多只参与基金均出现亏损的情况。
(四)基金投资群体投资理念的不成熟由于投资者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基金的规模,而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和以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
当股票市场行情起伏较大,整个市场充满过度乐观或悲观时,众多个人身份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容易出现羊群效应,不断进行大额的申购或赎回,形成恶性循环怪圈。
三、我国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对策为改善目前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现状,除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完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制度以及做空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股市投资者教育,以创造良好价值投资环境外,我们就此问题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基金公司内部人事管理和激励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增加优秀投研人员储备,改变目前公募基金基金经理普遍缺乏进行价值投资的足够的能力、投资风格不稳定和投资理念也尚不成熟的现状。
在基金公司内部制度方面,加快建立合理的基金公司内部人事管理和激励制度。
公募基金公司应注重建立阶梯化的人才培养和内部晋升制度,同时在加紧投资与研究业务的紧密度、实行团队作战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降低基金经理更换频率和基金经理更换对于基金投资的影响。
积极转变目前基金经理激励机制,完成由“工资+奖金”的单一激励制度到“工资+n”(n包括奖金、股权、基金份额等)的多元化动态化激励制度转变,以保持基金经理任职稳定性和增加基金经理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一致性。
(二)加大公募基金行业内部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创造健康、有序的业内环境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应基金行业规则和制度,严厉打击帮忙资金、基金从业人员“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肃清利益输送现象;同时,2012年6月新成立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基金行业内全体成员达成对行业利益的共识,形成共同的规章制度进行行业自律,同时可以要求基金定期公布换手率,以坚决抑制频繁换股、炒作绩差股等“散户化”投资行为,使基金公司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重新树立基金作为价值投资模范的市场形象。
(三)改进基金评价和排名制度,建立全面、长期的基金评价和排名制度在基金评价和排名方面,降低目前国内的基金业绩排名公布的频率,延长考察期间,这些措施都会极大减少基金的“羊群行为”,对基金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有利于基金业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
而且在进行基金评价和排名时,应增加除收益和风险之外的因素,诸如对投资期限、投资范围、交易成本等的分析,以引导公募基金积极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四)加强基金投资者教育,减少投资者申购和赎回频率应在基础知识、风险意识和有效投资策略方面进行基金投资者教育,积极引导中小投资者深入了解要购买的基金,包括它的特点、契约、基金管理人的品质,甚至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等等。
同时让基金投资者认识到,基金是长期投资,需要投资者的耐心和长期投资的信心。
在进行长期基金投资的情况下,投资者提供了本金和时间,这样,基金公司才能去选择投资标的进行有效价值投资,加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较好的长期回报率,相反,频繁申购赎回的实际投资收益往往没有长期持有该基金的收益丰厚。
成熟的基金投资者能够较少受到市场短期低迷状态的影响,这样也就避免了基金投资者由于情绪波动进行频繁的申购和赎回,基金也就不用因此被动的进行频繁调仓。
参考文献:[1]王尧基.基金投资去散户化尤需自律.[j].董事会2012(10)[2]戚淑琴,黄学庭.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与投资风格研究.[j].特区经济,2012(3)[3]创新发展中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优秀人才篇.[n].证券日报,20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