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操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讲解

合集下载

热重分析仪的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分析仪操作规程

热重分析仪的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分析仪操作规程

热重分析仪的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分析仪操作规程接下我为大家介绍下热重分析仪的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通过TGA试验有助于讨论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讨论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

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

热重法试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曲线),TG曲线以质量作纵坐标,从上向下表示质量削减;以温度(或时间)作横坐标,自左至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加添。

热重分析仪紧要由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

较常用的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即变位法和零位法。

所谓变位法,是依据天平梁倾斜度与质量变化成比例的关系,用差动变压器等检知倾斜度,并自动记录。

零位法是接受差动变压器法、光学法测定天平梁的倾斜度,然后去调整安装在天平系统和磁场中线圈的电流,使线圈转动恢复天平梁的倾斜,即所谓零位法。

由于线圈转动所施加的力与质量变化成比例,这个力又与线圈中的电流成比例,因此只需测量并记录电流的变化,便可得到质量变化的曲线。

高温差热分析仪的那些参数介绍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掌控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技术参数:1.温度范围:室温~1350℃2.量程范围:0~±2000μV3.DTA精度:±0.1μV4.升温速率:1~80℃/min5.温度辨别率:0.1℃6.温度重复性:±0.1℃7.温度掌控:升温:程序掌控可依据需要进行参数的调整降温:风冷程序掌控恒温:程序掌控恒温时间任意设定8.炉体结构:炉体接受上开盖式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升降炉体,精度高,易于操作9.气氛掌控:内部程序自动切换10.数据接口:标准USB接口配套数据线和操作软件11.显示方式:24bit色7寸LCD触摸屏显示12.参数标准:配有标准物,带有一键校准功能,用户可自行对温度进行校正13.基线调整:用户可通过基线的斜率和截距来调整基线14.工作电源:AC220V50Hz高温差热分析仪特点:1.仪器主控芯片接受Cortex—M3内核ARM掌控器,运算处理速度更快,温度掌控更精准明确。

矢量网络分析仪简单操作手册

矢量网络分析仪简单操作手册

矢量网络分析仪简单操作手册矢量网络分析仪是现代测试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电路、天线系统、微波元器件等进行频率域分析,并且能够有效地对电路进行仿真与优化。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简单操作手册,方便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设备的使用方法。

一、矢量网络分析仪基本原理矢量网络分析仪(Vector Network Analyzer,VNA)是用于测量高频电磁信号传输、反射、损耗等特性的测试仪器。

矢量网络分析仪将测试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称为正向信号,一路称为反向信号,通过正反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样品在频率范围内的反射系数、传输系数、阻抗等参数。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千兆赫至数十吉赫之间,是一种高频仪器。

二、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操作方法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分为以下几步:1、打开电源:启动仪器时,需要首先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自检过程完成后,可以进入相关测试操作。

2、连接测试样品:将测试样品接入机器测试接口,最好选用高质量的测试线缆,并确保线缆的末端没有过长,以保证测试的精度。

3、设置测试参数:在进行测试前,需要设定相应的测试参数,例如频率范围、增益、测量模式、环境温度等,以便仪器能够对测试样品进行正确的测试。

4、执行测试:按下测试按钮开始测试,矢量网络分析仪会通过正反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和幅度差计算出测试样品的反射系数、传输系数、阻抗等参数。

5、记录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需要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优化。

三、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应用场景矢量网络分析仪广泛应用于电磁场测量、微波元器件测试、天线系统测试、电子设备测试、通信系统测试等领域。

在电路设计和测试中,矢量网络分析仪可以帮助工程师精确地分析、优化和改进电路性能,提高电路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通信领域,矢量网络分析仪可以用于测试天线系统的性能,优化信号传输效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乳品分析仪的原理和方法

乳品分析仪的原理和方法

乳品分析仪的原理和方法
乳品分析仪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原理:
- 光学原理:乳品分析仪可利用光学原理对乳品样品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如颜色、浊度、脂肪含量等。

- 电化学原理:乳品分析仪可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对乳品样品中的酸度、电导率等进行测定。

- 化学分析原理:乳品分析仪可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乳品样品中的成分进行测定,如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

2. 方法:
- 样品制备:乳品分析仪需要首先对乳品样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样品的搅拌、均匀化等操作。

- 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乳品分析仪,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样品的装载、仪器的调试等操作步骤。

- 仪器设置:根据需要测定的参数,设置仪器的相关参数,如测量波长、光强、温度等。

- 数据处理:乳品分析仪可自动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也可以将数据导出并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对比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乳品分析仪在原理和方法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
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的仪器和分析需求进行调整。

分析仪操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讲解

分析仪操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讲解

分析仪操作及原理注意:1、标定前请确认标气背景气、标定气含量,保证通入仪器的是对应的标气。

2、百分含量仪器通入标气后需稳定10分钟以上方可标定,微量仪器需稳定时间更长一些,待数值稳定以后再进行标定。

CO2红外气体分析仪(AIA1203)这台仪器为ABB生产EL2020系列型号为Uras26,测量范围0~5~20ppm.vol.CO2,精度为±1%一、测量原理(红外式)根据不同组分气体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工作的分析仪表。

测量这种吸收光谱可判别出气体的种类;测量吸收强度可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各种多原子气体(CO,CO2,CH4等)对红外线某一段电磁波的辐射都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这种吸收能力对波长具有选择性,只有当红外光谱中某一段光谱的频率与物质分子本身的频率一致时,该物质分子才吸收这一段红外光谱的辐射能。

我们把能吸收的这一段红外线光谱称为该气体的特征吸收波段。

气体吸收了红外线光谱的辐射能后,一部分可转变成热能,使温度升高。

红外线光谱的辐射又特别显著,这就能让我们利用各种元件,如热电堆、热敏电阻等去测量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

二、标定1、选择校准菜单:menu calibrate manual calibration.2、用箭头键选择zero gas。

3、接通零点气。

操作零点气钢瓶减压阀组件,使输出压力控制在20kpa,将操作面板上多通阀(5MV)切向“零点气”,打开测量流量计,调整“测量”转子流量计旋钮,使进气量控制在30L/H左右。

4、确认零点气连接上并且零点气浓度值输入后。

按ENTER键确认。

5、当测量示值显示稳定,按ENTER键开始校准零点。

6、接受校准结果按ENTER键;不接受校准结果返回步骤6按BACK键;不接受校准结果返回测量状态按MEAS键。

7、用箭头键选择SPAN GAS(零点标定完成后会自动跳到zero 和span的选择窗口。

8、按4步骤接通量程气。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

检测
检测系统对稀释后的血液样本 进行检测,获取各项血细胞参 数。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 处理、分析和存储,生成检测
报告。
关键性能指标评价
精度
指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包括绝对精度 和相对精度。
分辨率
指仪器对相近或相邻的测量值进行区分的能 力。
稳定性
指仪器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保持测量结果 一致性的能力。
利用血细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性 质,测量细胞的离子浓度和水分含量 。
流体动力学原理
层流技术
通过精确控制样本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使血细胞在特定位置形成单层排列,便于光学和电学测量 。
鞘流技术
在样本液体周围包裹一层高速流动的鞘液,使血细胞在中心位置形成稳定的流动状态,提高测量精度 。
细胞识别技术
标准操作流程介绍
开机自检
打开仪器电源,启动 后进行自检程序,确 保仪器正常运行。
样本处理
按照实验要求处理待 测样本,如稀释、混 合等。
试剂添加
将所需试剂按照规定 的顺序和量添加到相 应的位置。
开始测试
将处理好的样本放入 仪器中,按照操作界 面提示进行测试。
结果分析
测试完成后,对结果 进行解读和分析,并 打印或保存数据。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 原理与技术 • 仪器结构与功能 • 使用方法与操作规范 •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 质量保证与监管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了解五分类血细胞分 析仪的原理和使用方 法
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 和准确性
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Biblioteka 落实维护保养责任02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五、 操作:
(一) 硬键、软键和旋钮:这是仪器的基本操作手段。1、 三个大硬键和一个大旋钮:大旋钮的功能由三个大硬键设定。按一下频率硬键,则旋钮可以微调仪器显示的中心频率;按一下扫描宽度硬键,则旋钮可以调节仪器扫描的频率宽度;按一下幅度硬键,则旋钮可以调节信号幅度。旋动旋钮时,中心频率、扫描宽度(起始、终止频率)、和幅度的dB数同时显示在屏幕上。2、 软键:在屏幕右边,有一排纵向排列的没有标志的按键,它的功能随项目而变,在屏幕的右侧对应于按键处显示什么,它就是什么按键。3、 其它硬键:仪器状态(INSTRUMNT STATE)控制区有十个硬键:RESET清零、CANFIG配置、CAL校准、AUX CTRL辅助控制、COPY打印、MODE模式、SAVE存储、RECALL调用、MEAS/USER测量/用户自定义、SGL SWP信号扫描。光标(MARKER)区有四个硬键:MKR光标、MKR 光标移动、RKR FCTN光标功能、PEAK SEARCH峰值搜索。控制(CONTRL)区有六个硬键:SWEEP扫描、BW带宽、TRIG触发、AUTO COVPLE自动耦合、TRACE跟踪、DISPLAY显示。在数字键区有一个BKSP回退,数字键区的右边是一纵排四个ENTER确认键,同时也是单位键。大旋钮上面的三个硬键是窗口键:ON打开、NEXT下一屏、ZOOM缩放。大旋钮下面的两个带箭头的键STEP配合大旋钮使用作上调、下调。
(三) 测试准备:1、限制性保护:规定最高输入射频电平和造成永久性损坏的最高电压值:直流25V,交流峰峰值100V。2、 预热:测试须等到OVER COLD消失。3、 自校:使用三个月,或重要测量前,要进行自校。4、 系统测量配置:配置是测量之前把测量的一些参数输入进去,省去每次测量都进行一次参数输入。内容:测试项目、信号输入方式(频率还是频道)、显示单位、制式、噪声测量带宽和取样点、测CTB、CSO的频率点、测试行选通等。配置步骤:按MODE键——CABLE TV ANALYZER软键——Setup软键,进入设置状态。细节为tune config调谐配置:包括频率、频道、制式、电平单位。Analyzer input输入配置:是否加前置放大器。Beats setup拍频设置、测CTB、CSO的频点(频率偏移CTB FRQ offset、CSO FRQ offset)。GATING YES NO是否选通测试行。C/N setup载噪比设置:频点(频率偏移C/N FRQ offset)、带宽。

气体红外分析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气体红外分析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气体红外分析仪使用方法说明书一、概述气体红外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气体成分的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气体分子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吸收红外辐射的特性,通过检测吸收光强变化来确定气体成分的含量和浓度。

本使用方法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气体红外分析仪的使用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以供用户参考。

二、设备准备1. 确保气体红外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接通电源之前,检查仪器的各个部分是否完好无损;2. 准备适用于红外分析的气体样品,确保样品纯净、稳定,并具备与仪器相匹配的气体浓度范围;3. 检查仪器所需的滤光片和光源是否齐全,并清洁干净。

三、使用步骤1. 打开气体红外分析仪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并进入工作状态;2. 进行仪器的零点校准,即在无样品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将仪器调零。

注意,在校准之前,需等待一定的预热时间,以确保仪器达到稳定状态;3. 将待分析的气体样品导入气体红外分析仪,可以通过连接气体采样管路或者使用气袋等方式导入;4. 设定所需的分析参数,包括温度范围、浓度范围等。

根据具体的仪器型号,可以通过旋钮、触摸屏或电脑软件等方式进行设置;5. 开始进行气体分析,观察并记录仪器显示的气体浓度数值。

注意,测量结果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6. 分析结束后,关闭气体红外分析仪电源开关,进行仪器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气体红外分析仪工作期间产生的光线可能对人眼和皮肤造成伤害,请避免直接凝视光源部分,并使用个人防护设备;2. 在使用气体红外分析仪之前,应对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进行充分了解,并接受相关培训;3. 严禁使用气体红外分析仪进行超出其测量范围或不适用的气体分析,以防止仪器损坏或操作不准确;4. 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5. 定期进行气体红外分析仪的校准和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请妥善保管仪器附件和配件,避免丢失或损坏。

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分析仪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将分析仪与电源连接,并确保电源已接通。

同时,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指示灯是否亮起。

2. 样品准备:将待分析的样品按照仪器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准备。

可以将样品置于特定容器中,并确保样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仪器的要求。

3. 样品处理:根据分析的需要,在样品中添加适当的试剂或溶剂,以便在分析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4. 获取数据:将样品置于分析仪的检测区域,并启动仪器开始分析过程。

根据仪器的不同,可能需要根据提示将样品放置于指定位置或调整仪器的一些参数。

5. 分析过程:仪器会自动对样品进行分析,并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测量不同的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持续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数据变化。

6. 数据处理:一旦分析完成,仪器会生成分析结果。

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计算或其他的处理操作。

7. 故障排除: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仪器故障或数据不准确等问
题,可以参考仪器的说明书或向仪器厂商咨询,以排除故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8. 清洁和维护:在操作完成后,需要对仪器进行清洁,以确保下次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定期维护和保养仪器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分析仪器因其不同的测量原理和功能特点,其操作方法和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任何分析仪器之前,应详细阅读仪器的操作手册并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指导。

ABB红外分析仪的培训教程

ABB红外分析仪的培训教程

ABB红外分析仪培训教程1.引言ABB红外分析仪是一种高性能的气体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环保、科研等领域。

本教程旨在帮助用户了解ABB红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ABB红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ABB红外分析仪采用非色散红外(NDIR)技术,通过检测气体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吸收程度来分析气体成分。

其基本原理如下:(1)光源:红外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2)气室:待测气体通过气室,与红外光相互作用。

(3)检测器:检测器检测气体吸收后的红外光强度。

(4)信号处理: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气体浓度值。

3.ABB红外分析仪的操作方法(1)开机:接通电源,打开设备开关。

(2)预热:设备需预热约15分钟,以确保准确测量。

(3)校准:使用标准气体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准确性。

(4)测量:将待测气体引入气室,进行测量。

(5)结果显示:设备显示屏上显示气体浓度值。

(6)关机:测量完毕后,关闭设备开关,断开电源。

4.ABB红外分析仪的维护保养为确保ABB红外分析仪的稳定运行和测量准确性,用户需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具体包括:(1)清洁:定期清洁气室、光学窗口等部件,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2)更换过滤器: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气路过滤器。

(3)校准:定期使用标准气体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准确性。

(4)检查气路:检查气路连接是否牢固,避免漏气现象。

(5)软件更新: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更新,及时更新设备软件。

5.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设备无法开机: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设备开关是否打开。

(2)测量结果不准确:检查气路连接是否牢固,设备是否预热,进行校准。

(3)设备显示故障代码:根据故障代码提示,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处理。

(4)设备响应缓慢:检查设备软件是否更新,进行软件升级。

6.总结本教程介绍了ABB红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教程,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ABB红外分析仪,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量准确性。

元素分析仪测定C_H_N_S

元素分析仪测定C_H_N_S

元素分析仪测定C_H_N_S元素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仪器,可用于测定样品中碳(C)、氢(H)、氮(N)和硫(S)等元素的含量。

这些元素的测定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有机化学、环境科学、药物分析等。

本文将对元素分析仪测定C_H_N_S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元素分析仪原理1.燃烧法测定碳、氢和硫元素燃烧法是将样品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水(H2O)和二氧化硫(SO2),再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称量并放入样品船中,加入与样品相适应的催化剂,如铜氧化物(CuO)。

(2)燃烧:将样品船放入燃烧器中,应用高温将样品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

(3)净化: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吸收管净化,去除杂质。

(4)进样:将净化后的气体进样到气相色谱仪,分离并定量分析所测物质的含量。

2.还原法测定氮元素还原法是将样品中的氮元素还原成氨(NH3),通过比色法或滴定法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与恒定重量的氢化钠固体混合,放入燃烧管中。

(2)燃烧:将燃烧管加热,将样品燃烧,使样品中的氮元素被还原为氨。

(3)吸收:通过吸收装置吸收并稀释生成的氨。

(4)测定:通过比色法或滴定法测定吸收溶液中氨的浓度,并计算出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

二、元素分析仪测定C_H_N_S的方法1.样品准备:根据测定要求,将待测样品称量,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研磨、溶解等。

2.仪器准备:将样品放入元素分析仪中,根据测定要求选择合适的燃烧管和气路。

调整气路和燃烧参数,确保仪器正常工作以及准确的测定结果。

3.测定操作:启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导完成测定过程。

通常包括燃烧、吸收和测定等步骤。

4.结果计算:根据测定结果,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样品中C_H_N_S元素的含量。

5.结果验证: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结果验证,如重复测定、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元素分析仪测定C_H_N_S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处理: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频谱分析仪的原理操作应用pdf

频谱分析仪的原理操作应用pdf

频谱分析仪的原理操作应用1. 介绍频谱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试仪器,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特征。

本文将介绍频谱分析仪的原理、操作和应用。

2. 频谱分析仪的原理频谱分析仪基于傅里叶变换原理,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通过显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实现对信号频谱特性的分析。

2.1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将一个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的数学工具。

它将一个连续或离散的时域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分量的叠加,得到信号在频域上的表示。

2.2 快速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是一种快速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算法。

它通过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计算速度,广泛应用于频谱分析仪中。

3. 频谱分析仪的操作频谱分析仪的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信号源:将待分析的信号源与频谱分析仪进行连接,确保接口连接正确。

2.设置参数:根据需要设置频谱分析仪的参数,包括采样率、带宽、中心频率等。

3.选择窗函数:窗函数用于减小信号频谱泄露和谱线扩展的影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窗函数。

4.启动分析:启动频谱分析仪,开始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5.分析结果显示:频谱分析仪会将信号的频谱特征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包括幅度谱、相位谱等。

4. 频谱分析仪的应用频谱分析仪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4.1 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频谱分析仪用于对通信信号进行分析和测试,包括调制解调、频谱占用等方面的研究。

4.2 音频领域在音频领域,频谱分析仪用于音频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可以用于音乐制作、音频调试等方面。

4.3 无线电领域在无线电领域,频谱分析仪用于无线电信号的分析和监测,可以用于无线电频段的占用情况、频率干扰等方面的研究。

4.4 电力领域在电力领域,频谱分析仪用于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和干扰分析,可以帮助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和电磁干扰源。

5. 总结本文介绍了频谱分析仪的原理、操作和应用。

频谱分析仪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并显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实现对信号频谱特性的分析。

PM10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PM10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PM10分析仪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PM10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仪器。

它具有重要的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评估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PM10分析仪的作业指导书,包括其工作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工作原理:1.1 光散射原理:PM10分析仪通过激光器发射的光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测量颗粒物对光的散射情况,从而得到颗粒物的浓度信息。

1.2 颗粒物采集:PM10分析仪采用采样头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并将其沉积在采样滤膜上,以便后续的测量和分析。

1.3 信号处理:PM10分析仪将采集到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得到颗粒物的浓度数据,供后续分析使用。

二、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确保PM10分析仪的电源充足,仪器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2.2 校准和校验: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校准和校验操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采样和测量:将采样头置于待测空气中,按照仪器的要求进行采样和测量操作,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3.1 仪器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PM10分析仪,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2 环境条件:在使用PM10分析仪时,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的影响,确保仪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安全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仪器的损坏和样品的污染。

四、数据分析方法:4.1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颗粒物浓度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得到可靠的结果。

4.2 数据解读: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和评估空气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 结果报告:将数据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总结:本文介绍了PM10分析仪的作业指导书,包括工作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方法。

正确操作和使用PM10分析仪,能够准确测量和评估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维护和环境条件的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分析方法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流程

化学分析方法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流程

化学分析方法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流程化学分析是研究物质成分和确定其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在化学分析中,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气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分离。

操作流程如下:1. 样品进样: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注射器准确地将样品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

2. 柱温设定: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设置适当的柱温。

3. 柱运行:开启气相色谱仪,使气相流动相在柱中进行流动,待样品中的化合物被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时,记录峰的出现。

4. 数据处理:根据峰的面积或高度,使用色谱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原理进行分析的仪器,常用于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发生能级跃迁,吸收光线的强度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操作流程如下: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和前处理。

2. 仪器预热:开启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预热,使仪器稳定工作。

3. 校准曲线:通过一系列标准溶液的测定,绘制出标准曲线,用于后续样品的浓度计算。

4. 样品测定:将样品进样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光强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被测元素的浓度。

三、电化学分析仪电化学分析仪是利用物质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仪器。

常用的电化学分析仪包括电解槽、电极、电源等。

操作流程如下:1. 电解槽准备: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电解槽,并进行清洗和烘干。

2. 电极准备:选择合适的电极,并进行表面处理和极化。

3. 试液制备:根据分析目的,配制适当的试液,并将试液加入电解槽中。

4. 电化学测试:将电极放入电解槽中,连接电源,进行电化学测试,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四、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可以对物质进行分子结构和组成分析的仪器。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原理及方法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原理及方法

05
DMA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更高频率范围
开发能够在更高频率下工作的DMA技术, 以满足对材料高频响应特性的研究需求。
多功能集成
将DMA与其他分析技术(如热分析、光学分析等) 相结合,实现多功能一体化分析。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DMA 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DMA可测定聚合物在不同温度和频率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 揭示材料的粘弹性行为。
蠕变与松弛行为研究
DMA可用于研究聚合物的蠕变和松弛行为,为材料长期性能预测 提供依据。
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测定
DMA可测定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 和加载频率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 率,为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关键参 数。
100%
温度控制
通过PID算法等精确控制加热元 件的功率,实现样品温度的精确 控制。
80%
温度范围
根据测试需求,加热系统可提供 从室温到高温(如600℃)的宽 温度范围。
冷却系统
冷却方式
采用液氮、压缩空气等作为冷 却介质,实现样品的快速冷却 。
温度控制
通过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温 度,精确控制样品的冷却速率 和最终温度。
现状
目前,DMA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DMA的应用前景将 更加广阔。同时,DMA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如高温DMA、高压DMA等新型仪器的出现,为材料科学研究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02
DMA系统组成与功能
加热系统
80%
加热元件
通常采用电阻丝、红外线灯等作 为加热元件,提供均匀稳定的热 源。
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 用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目录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2)1. 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历程 (3)2. 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 (4)3. 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功能 (5)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原理 (6)1. 光学原理 (7)1.1 光源与检测器 (8)1.2 测量原理 (9)2. 电学原理 (10)2.1 电阻抗原理 (11)2.2 电容原理 (12)3. 细胞识别与分类技术 (13)3.1 基于形态学的分类 (14)3.2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分类 (16)三、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使用 (17)1. 仪器准备与校准 (18)1.1 仪器安装与启动 (19)1.2 校准操作 (20)2. 样本制备与处理 (21)2.1 样本采集与保存 (22)2.2 样本制备过程 (23)3. 上机操作与数据分析 (23)3.1 上机操作流程 (25)3.2 数据分析与解读 (26)4. 结果审核与报告出具 (27)4.1 结果审核流程 (29)4.2 报告出具与解读 (30)四、常见问题与维护保养 (31)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2)2. 仪器维护与保养指南 (33)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学诊断和研究。

它通过测量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计数到自动化仪器的发展过程,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即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先进的白细胞分类器,可以准确地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它采用了先进的激光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大量的血液样本,并提供详细的白细胞分类结果。

与传统的显微镜分类法相比,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测量细胞体积、电导率、光散射和荧光等参数,对白细胞进行分类。

光谱分析仪操作方法说明书

光谱分析仪操作方法说明书

光谱分析仪操作方法说明书一、引言光谱分析仪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来量化和分析物质各种成分的仪器。

本操作方法说明书旨在提供使用者对光谱分析仪的正确操作方法的指导, 以确保正常、高效地完成光谱分析任务。

二、设备准备使用光谱分析仪之前, 用户需确认以下设备是否完好, 并准备就绪:1. 光谱分析仪本身;2. 电源和相应的电缆;3. 样品槽;4. 光学系统校准标准物质;5. 连接电脑所需的数据线及相关软件。

三、仪器连接和开机1. 使用电缆将光谱分析仪与电源连接;2. 将数据线插入光谱分析仪和电脑之间的接口;3. 按下电源按钮,待光谱分析仪启动完成后,将其预热10-15分钟,直至指示灯显示就绪。

四、样品准备和测量1. 根据需要,准备待测样品,并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方法;2. 打开操作软件,并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3. 将样品放置于样品槽中,并确保样品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合适;4. 在软件中选择合适的参数设置,如光谱范围、光源类型、积分时间等;5. 开始测量前,请确保样品槽及光学系统处于清洁状态,避免灰尘和污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6. 点击软件中的“测量”按钮,开始进行光谱分析。

五、结果分析与保存1. 在测量完成后,软件会生成曲线或者光谱图,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界面展示结果;2. 对结果进行分析,可采用软件内置的数据处理工具或者导出数据到其他分析软件进行进一步处理;3. 如需保存结果,可以通过软件的存储功能将数据保存到指定位置。

六、仪器关机和清洁1. 在使用完毕后,将光谱分析仪从电源上断开,并拔掉电缆;2. 清理样品槽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部件;3. 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清洁光学系统,避免使用硬物或有机溶剂,以免损坏仪器表面;4. 将光谱分析仪放置在安全、干燥的环境中,以便下次使用。

七、故障排除在使用光谱分析仪的过程中遇到故障时,请参考《光谱分析仪操作方法说明书》的故障排除部分,或者联系售后服务人员进行解决。

八、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光谱分析仪时请注意避免光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2. 在清洁光学系统时,请确保仪器已经断开电源,并且使用柔软的布进行清洁;3. 不要在高温、高湿度或者尘土较多的环境下使用仪器;4. 注意避免仪器受到撞击或者摔落,以免损坏仪器。

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与操作

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与操作

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与操作化学分析仪器是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常用的一类工具,它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仪器及其原理与操作方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来确定样品的浓度。

其原理是根据布尔-朗伯定律,溶液中吸收的光强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在操作上,首先需要准备好要测量的溶液样品并将其转移到光度计的比色皿中,然后设置合适的波长,调节参比和样品的吸光度,最后读取吸光度值,并通过标准曲线或计算方法来确定样品的浓度。

二、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能够对气体和挥发性液体样品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的分析仪器。

其原理是样品组分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并通过探测器对各组分进行检测。

操作上,首先需要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经过气相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后,各组分将按照一定的顺序到达探测器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峰面积或峰高来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

三、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能够对化合物的质量和结构进行确定的分析仪器。

其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分解成离子,并按照其质量和电荷比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操作上,首先需要将样品转化为气态,并通过进样口进入质谱仪中,然后样品分子将在质谱仪的分析室中被电子轰击,从而产生离子。

接下来,离子将按照其质量和电荷比进行分散和分离,并通过探测器进行检测和记录,最后生成一个质谱图,通过解析质谱图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物质成分和结构。

四、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它能够测量溶液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其原理是通过将样品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化,并将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元素的浓度。

操作上,首先需要将样品溶液经过酸溶解,然后将其转化为气态,并通过进样系统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原子化的金属元素将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最后通过比色皿或火焰探测器进行检测,并通过标准曲线或计算方法确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操作规程 分析仪工作原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操作规程 分析仪工作原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分析仪工作原理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方法1.洗涤与调整:将仪器的全部玻璃部分洗净,磨口活塞涂上凡士林,并按图装配好。

在各吸气球管中注入吸取剂。

管3注入浓度为30%的NaOH或KOH溶液(以KOH为好,因NaOH与CO2作用生成的沉淀Na2CO3多时会堵塞通道)作吸取CO2用。

管4装入浓度为30%的焦性没食子酸和等量的(30%)NaOH或KOH的混合液作吸取O2用,吸取剂要求达到球管口。

在液瓶1中和保温套筒中装入蒸馏水。

zui后将取样孔接上待测气样。

将全部的磨口活塞5、6、8关闭,使吸气球管与梳形管不相通。

转动8呈“”状并高举1,排出2中的空气,以后转动8呈“”状,打开活塞5降下1,此时3中的吸取剂上升,升到管口顶部时立刻关闭5,使液面停止在刻度线上。

然后打开活塞6同样使吸取液面到达管口。

2.洗气右手举起1用左手同时将8转至“├”状,尽量排出2内的空气,使水表面到达刻度100时为止。

快速转动呈“”状,同时下1吸进气样,待水面降到2底部时立刻转动8回到“├”状。

再举起1,将吸进的气样再排出,如此操作23次。

目的是用气样冲洗仪器内原有的空气。

3.取样洗气后转动8呈“”状并降低1、使液面精准达到零位并将1移近2,要求1与2两液面同在一水平线上并在刻度零处。

然后将8转至“”状,封闭全部通道,再举起1察看2的液面,假如液面不断往上升表明有漏气,要检查各连接处及磨口大活塞,堵漏后重新取样。

若液面在稍有上升后停在确定位置上不再上升,证明不漏气,即可开始测定。

4.测定转动5接通3管,举起1把气样尽量压入3中,再降下1,重新将气样抽回到2中,这样上下举动1使气样与吸取剂充分接触,45次后降下1,待吸取剂上升到3的原来刻度线位置时,立刻关闭5,把1移近2,在两液面平衡时读数,记录后,重新打开5来回举动1如上操作,再进行第二次读数,若两次读数相同即表明吸取完全。

否则重新打开5再举动1直至读数相同为止。

尿液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

尿液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

尿液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简介尿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尿液样本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以及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尿液分析仪通过对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测量,可以获得包括颜色、透明度、pH 值、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等多个参数的结果。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样:从被测者的尿液样本中取得足够的尿液并转移到分析仪中。

2.处理:尿液样本经过预处理,如搅拌、离心等,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3.分析:尿液样本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参数结果。

4.显示和记录:结果通常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并可通过打印或导出保存。

使用方法以下是使用尿液分析仪的一般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有足够的耗材供使用。

2.采样:从被测者的尿液样本中取得足够的尿液,并将其转移到分析仪提供的中。

3.处理:根据仪器的要求,对尿液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搅拌或离心,以确保样本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启动分析仪:按照仪器的说明书操作,将放入仪器中,并启动分析过程。

5.等待分析结果:根据仪器的性能和样本的复杂程度,等待一定时间以获取分析结果。

6.解读结果:仪器通常会显示分析结果,如参数数值或颜色编码。

根据标准参考值或仪器说明进行结果的解读。

7.记录和报告:将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需要生成报告或打印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尿液分析仪的操作细节和功能可能略有不同,使用者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总结尿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尿液样本的设备,通过测量和分析多个参数,为医疗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够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仪操作及原理注意:1、标定前请确认标气背景气、标定气含量,保证通入仪器的是对应的标气。

2、百分含量仪器通入标气后需稳定10分钟以上方可标定,微量仪器需稳定时间更长一些,待数值稳定以后再进行标定。

CO2红外气体分析仪(AIA1203)这台仪器为ABB生产EL2020系列型号为Uras26,测量范围0~5~20ppm.vol.CO2,精度为±1%一、测量原理(红外式)根据不同组分气体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工作的分析仪表。

测量这种吸收光谱可判别出气体的种类;测量吸收强度可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各种多原子气体(CO,CO2,CH4等)对红外线某一段电磁波的辐射都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这种吸收能力对波长具有选择性,只有当红外光谱中某一段光谱的频率与物质分子本身的频率一致时,该物质分子才吸收这一段红外光谱的辐射能。

我们把能吸收的这一段红外线光谱称为该气体的特征吸收波段。

气体吸收了红外线光谱的辐射能后,一部分可转变成热能,使温度升高。

红外线光谱的辐射又特别显著,这就能让我们利用各种元件,如热电堆、热敏电阻等去测量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

二、标定1、选择校准菜单:menu calibrate manual calibration.2、用箭头键选择zero gas。

3、接通零点气。

操作零点气钢瓶减压阀组件,使输出压力控制在20kpa,将操作面板上多通阀(5MV)切向“零点气”,打开测量流量计,调整“测量”转子流量计旋钮,使进气量控制在30L/H左右。

4、确认零点气连接上并且零点气浓度值输入后。

按ENTER键确认。

5、当测量示值显示稳定,按ENTER键开始校准零点。

6、接受校准结果按ENTER键;不接受校准结果返回步骤6按BACK键;不接受校准结果返回测量状态按MEAS键。

7、用箭头键选择SPAN GAS(零点标定完成后会自动跳到zero 和span的选择窗口。

8、按4步骤接通量程气。

9、确认量程气连接上并且量程气浓度值输入后,按ENTER键确认。

10、接受校准结果按ENTER键,不接受校准结果返回步骤11按BACK键,不接受校准结11、果返回测量状态按MEAS键。

三、测量标定完成后,按MEAS并将转换开关切换至“样气”开始测量。

关零点和量程气在标定的时候要注意压力,钢瓶减压阀后的压力不要大于该点工艺气的压力。

微量水分析仪(AIA106)这台仪器为成都川仪生产,型号USI-1AB 量程0-100PPm,精度为±1%一、工作原理(五氧化二磷电解式)该仪器用连续取样的方法,使气样流经一个特殊结构的电解池,其水分被作为吸湿剂的五氧化二磷膜层吸收,并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排出,而五氧化二磷得以再生。

反应过程可表示为:P2O5 + H2O 2HPO32HPO3 H2 +1/2 O2 +P2O5合并以上两式得:H2O H2 +1/2 O2当吸收和电解达成平衡后,进入电解池的水分全部被五氧化二磷膜层吸收,并全部被电解。

若已知环境温度、环境压力和气样流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和气体定律可推导出水的电解电流与气样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为:I=QP T0FU*10-4/(3 P0 TV0 )式中:I—水的电解电流,μA;U—气样含水量, PPm vQ—气样流量,ml/min;P—环境压力,Pa;T0 =273k;F=96485C;P0 =101325Pa;T—环境的绝对温度,K;V0 =22.4L/mol .由该式可见,电解电流的大小正比于气样中的含水量,因此可通过测量水的电解电流来测量气样中的含水量。

在标准大气压和20℃条件下,一理想气体以100ml/min的流量流经电解池,当气样含水量为1PPmV时,由式计算出电解电流为13.4μA。

该仪器以PPmV为计量单位,可直接读取气样中水分含量的PPmV值。

由于铂电极的催化作用,水的电解反应是一可逆过程,所以当被测气样为氢气、氧气或含有足量的氢氧组分时,平衡向左移动,已经电解生成的氢和氧中有一部分复合生成水,继而又进行而次电解,使总的电解电流值偏高,次即“氢效应”和“氧效应”,或统称“复合效应”。

实验证明,使用该仪器测定这一类气样含水量时,读数将偏高几个至十几个PPm,但此偏差集中反应在本底值上,故可以扣除。

1、电解池的干燥处理新仪器(包括重新涂敷的电解池)或已长期停用的仪器,由于电解池非常潮湿,在测量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使电解池处于干燥状态。

干燥处理所用的气流可以是被测介质,但最好采用一种辅助气源—通常是钢瓶氮气(普氮即可)。

为延长仪器内部干燥器的使用周期,辅助气源应经外接的分子筛干燥器干燥后再导入仪器。

具体操作如下:○1检查各阀件旋钮及开关的位置;控制阀置于“关”,旁通流量阀和测量流量阀关闭,电源开关置于“关”。

○2连接好气源管道,控制阀置于“干燥”,左旋旁通流量阀约3转,打开钢瓶总阀,再缓慢启开减压阀,至旁通流量约为1.1L/min,吹扫系统管道10min.○3接通电源,此时表头显示约1500 PPm v 。

○4缓慢启开测量流量阀,以20mL/min左右或更少的小流量气流干燥电解池。

为节约用气,旁通流量可减小(必须先关小减压阀)。

至示数为5 PPm v 以下,越低越好。

注:干燥时间的长短与电解池潮湿程度、室温及气样种类有关。

在以氮气为介质、室温低于20℃的条件下,一般需要24~72h。

夏天通常需要更长一些时间。

但电解池一经干燥后,就能迅速测量。

2、测量○1若干燥过程系用辅助气源,则将仪器切换至被测气样后,先按上述的方法继续干燥电解池,至表头显示达5 PPm v 以下;○2测量本底值:控制阀置于“干燥”,调节流量阀,使测量流量为100mL/min,旁通流量为1L/min,至示数降至5 PPm v 以下并比较稳定时,记录此值作为本底值;○3测量,控制阀置于“测量”,准确调节测量流量为100mL/min,旁通流量约1L/min,至表头示数接近稳定即可读数。

对于含水量为30 PPm v以下的测量,应从表头读数中减去本底值作为实际值,对于含水量为30 PPm v以上的测量,若对精度要求并不高,可视情况略去本底值的影响,直接由表头读数。

3、停机○1间断测量而短期停机时,每次测量完毕后,应关小减压阀,将控制阀置于“干燥”测量流量降为20mL/min以下,关小旁通流量,继续通电,使电解池和气路保持干燥状态,以备随时启用而勿需再作长时间地干燥。

此时最好将仪器切换至辅助钢瓶氮气源。

为确保安全,若无人照看及夜间应将电源开关置于“直流”,此时仪器无显示。

但电解池是在工作的。

○2长期停机时,先顺次关闭总阀、减压阀和流量阀,切断电源,取下进气管道,在进气口和排气口加防尘帽,控制阀置于“关”,电源开关置于“关”。

3000T微量氧分析仪(AI103/AI704)这台仪器不需标定零点,日常维护只需标定量程,通入量程气,需一定时间稳定,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有漏气现象,即使微小一点漏气也会影响测量值。

一、工作原理(电化学微量氧)3000T系列采用的氧传感器是一个微燃料电池,是一次性塑封电化学传感器。

燃料电池的有效成分是1个阴极、1个阳极和15%液态KOH溶液。

阳极、阴极被浸没在溶液中,这个电池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为外电路的电流信号,其作用类似于电池。

但是,普通电池与微燃料电池的区别是:在普通电池中,所有的反应电池都封装在电池中,而在微燃料电池中,其中一个反应介质电池外部的要分析的样气中。

微燃料电池是一个介于电池和纯燃料电池间的。

样气经过Teflon膜片扩散,样气中的氧在阴极的表面被还原,半反应式如下:O2+2H2O+4e-4OH-(阴极)氧在阴极被还原时,在阳极铅被同时氧化,半反应式如下:Pb+2OH-Pb2++H2O+2e-(阳极)(每个被氧化的铅原子中有2个电子被转移,上述阳极反应式中转移发生2次,转移4个电子,以平衡在阴极上的反应。

)当外部电路被提供时,在阳极表面释放的电子流到阴极表面。

这个电流与到达阴极O2量程比例。

测量这个电流确定混合气中的O2含量。

燃料电池的全反应式是上述两个半反应式的和:2Pb+O2 2PbO这个反应将持续到气体中无氧化铅的成分存在,如:碘、溴、氯和氟。

燃料电池的输出被如下因素限制:1、当时电池中的氧含量2、阳极材料量。

无氧存在时,没有电流产生。

二、标定1、吹扫在初次使用分析仪或更换电池等情况下,要用高纯氮对分析仪进行吹扫,稳定时即可,大概需要12~24小时。

2、量程的标定,见下面示意。

选择SPAN,ENTER进入确认根据标气瓶上标签的含氧量,输入标定值,确认。

按方向键至CALIBRATE,ENTER 确认,SPANCALIBRATIONINPROGESS确认CALIBRATIONCOMPLETED3.标定完成后退出,并通入工艺气进行测量。

三、维护1、日常维护除通常的清洁和气路泄漏检查外,日常维护就是更换电池和保险丝和标定2、更换电池微燃料电池在电绝缘密封条件下,无电极变化和清洁的传送,电池失效更换时,废电池应按当地的规定处理。

一般在3000T投入使用9-10个月后,购买备用电池,或有保证的1年寿命前购买。

但厂家不建议储备电池,保证期是从发货之日算起。

在更换电池时应a、检查标准气是否在规定的范围;b、检查到电池的管路是否有泄漏,氧会泄漏到系统中,如上述2项没有问题,再更换电池。

2.1、取出电池微燃料电池装在前面板后面的不锈钢电池盒中,取出已有电池要按以下顺序:2.1.1、拔下电源插头(断电源);2.1.2、按下右上角释放锁,打开前门;2.1.3、拧开电池盒底部的锁紧螺钉,旋转上盖至正确位置向上拿开,拿出旧电池。

上图是传感器室的结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下图是打开前面板后可以看到的实物。

2.2、安装新电池安装电池过程中,应尽可能少的让电池暴露在空气中。

注意:不要接触电池表面的Teflon膜以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损坏渗透膜。

再更换电池之前要先检查密封O型环是否需要更换,再进行如下步骤。

2.2.1、用N2(流量ISCFH)适当吹扫仪表。

2.2.2、从包装中取出电池。

2.2.3、搞掉电池上的短路件。

2.2.4、将电池装到电池座里,传感器表面向上。

2.2.5、将电池盒上盖盖上旋转。

2.2.6、拧紧锁紧螺钉2.2.7、用N2吹扫。

2.2.8、通电。

从第3步到第7步用的时间如小于15s,则恢复到小于1ppm水平需8小时。

3、更换保险1、将小螺丝刀放到缝隙中,撬下盖子,;2、为了在美国和欧洲标准的保险中切换,卸下螺钉,将保险丝盒翻转1800,再装上螺钉。

3、按图5-3更换保险丝。

4、按图5-2装回保险座上。

4、故障问题:分析仪不稳定地显示氧含量。

可能的原因:可能是不正确的标定方式所至。

解决:进入量程菜单,恢复出厂设定。

如仍是不稳定的读数,则需更换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