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614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普通地质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篇)

普通地质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作者:王怀玺现实主义原理(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所遗留下来的片段现象和作用结果,利用现今作用的规律,去反推古代事件发生的特点、条件以及大致的演化过程T h e p r e s e n t i s t h e k e y t o t h e p a s t 现实主义原理的根据:☆改变地球面貌的自然力量在全部地质历史上就性质和强度而言都是相同的☆这些改变地球面貌的自然力量作用虽然缓慢,却从不间断☆正是这些力量缓慢地、然而不间断地累积作用,才导致了地球面貌的巨大改变缺憾:只强调了地质作用的同一性和渐变性,忽略了地质作用的趋异性和突变性反演推理:☆当事件在过去发生时,我们―不在现场‖,未能亲历亲见☆遗留下来的证据,多经受了时间的改造和破坏,早已残缺不全☆影响事件和过程的主要因素,又往往各式各样,有多种可能大地水准面(geoid):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体波:地震时从震源发出并能在地球内部各方向传播的弹性波,它包括地震纵波和横波☆纵波(P波):为推进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它通过介质体积的变化而传播,速度快☆横波(S波):为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它通过介质形态的变化而传播,速度较慢当地震波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出现折射或反射的现象如果,地震波的传播是沿着弯曲的路径时,则表示沿途介质的性质在发生逐渐的改变。
实际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既是沿着曲线的路径,又有突变的现象★最先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A. Mohoroviche1857 - 1936) 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下平均为33 km,大洋下平均仅为7km★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B. Gutenberg, 1889 – 1960)发现★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从7.23km/s到突然消失★该界面位于地下2885 km处。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99 MBA联考综合能力:2009年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大纲,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09年综合能力考试辅导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12俄语:东方俄语(1-3),北京外国语大学、普希金语言大学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213日语:新编日语(1-2),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14德语:新编大学德语(1-2),朱建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215法语:公共法语(上、下),吴贤良、王美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99 MBA联考英语:2009年英语考试辅导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60高等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初步):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61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619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22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姜松荣,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623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626综合知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32综合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7),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6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635教育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7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638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五版639专业综合:民法学: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05年重印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严存生,法律出版社,2004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陶德麟、石云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4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周西宽,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42传播学原理: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美学原理,杨辛、甘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4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二版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646材料晶体学: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48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649海洋地质与资源:海洋地质学,沈锡昌、郭步英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800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80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802地学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03会计:基础会计学,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04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赵其渊,地质出版社,1984805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杨子庚等,青岛出版社,2000806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807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08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晶学,赵珊茸等,地质出版社,2002809岩石学:岩石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路凤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10地球化学:地球化学,韩吟文等,地质出版社,2005813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819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王万茂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21应用沉积学: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李思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沉积学原理,赵澄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22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24矿床学: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5827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829 C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83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2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833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834工程力学:理论力学(上、下),张建民、白景岭,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35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上、下册),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编著,地质出版社, 1981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苏现波等,科学出版社,2001836油气(层)物理学:油气(层)物理学,张博全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837石油渗流力学: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葛家理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838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毕宝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五版839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40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841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843安全系统与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张景林等,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安全人机工程学,李红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844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845测量平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48钻井工艺原理:钻井工艺原理,刘希圣,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851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基础,史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52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853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4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地质出版社,1995,第一版857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59产品设计快题(徒手):产品设计原理,李亦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工业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案例,高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64首饰设计快题(徒手):首饰设计基础,任进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首饰设计,(英)伊丽莎白.奥弗尔著,刘超等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65宝石学:宝石学基础教程,李娅莉等,地质出版社,2002宝石学证书课程,英国宝石协会、陈钟惠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66钻井与完井工程: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陈庭根等,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867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869电路、信号与系统:电路:电路分析基础,李翰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三版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870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872地图学:地图学概论,王琪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87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代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875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彭文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877测绘学概论:测绘学概论,宁津生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7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030502方向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882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883运筹学:运筹学,运筹学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8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黄亚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887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四版888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第五版889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区规划与管理,辛建荣、张俊霞,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第二版900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四版903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地质学基础,宋春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905翻译与写作: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907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吕林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四版高等代数,王萼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908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7次印刷913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917应用地球物理基础: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姚姚、陈超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816)》考试大纲

《普通地质学(816)》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普通地质学是讲授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在系统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识别各类常见矿物、岩石、古生物、地质构造等地质现象。
本课程要求考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在此基础上理解和分析,将理解、领会与分析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试中体现既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对地质问题地质现象综合分析能力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1.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1)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2)地质学研究对象、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研究内容;(3)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2.地球的一般特征(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基本参数(3)地球的圈层构造及表面特征(4)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3.矿物(1)矿物的概念(2)矿物的晶体结构(3)矿物的物理性质和手标本鉴定特征(4)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矿物及其用途4.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2)喷出作用与喷出岩(3)侵入作用与侵入岩(4)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5)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和野外识别(6)火成岩的成因5.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2)沉积岩的特征(3)沉积岩的类型及常见沉积岩特征6.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变质作用概述(2)原岩在变质作用中的变化方式(3)变质岩的类型及代表岩石特征(4)岩石的演变7.地质年代(1)相对年代的确定(2)同位素年龄(绝对年龄)的确定(3)地质年代表(4)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爆发与灭绝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2)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3)地层的接触关系(4)构造期与构造事件9.板块构造和地震(1)大陆漂移(2)海底扩张(3)地震基础知识及地震带(4)板块构造10.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风化作用的产物11.河流及其地质作用(1)河流概述(2)河流的侵蚀作用(3)河流的搬运作用(4)河流的沉积作用(5)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6)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准平原12.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1)地下水的概念(2)地下水的类型(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4)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13.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1)海洋概述(2)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3)海底沉积物(4)海水的进退14.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1)湖泊概述(2)湖泊地质作用(3)沼泽及其地质作用15.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冰川概述(2)冰川的类型(3)冰川的地质作用(4)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5)冰川作用的原因16. 风的地质作用及荒漠特征(1)风的地质作用(2)荒漠概述(3)黄土17. 块体运动和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概述(2)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3)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4)其他地质灾害及其防治18.行星地质概述(1)太阳系及其起源(2)类地行星(3)类木行星及其卫星19.地球的形成与生物演化(1)地球的天文时期(2)太古宙-元古宙的地球(3)显生宙的地球20.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1)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2)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3)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4)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5)人为地质作用三、参考书目1. 《普通地质学》(第三版),舒良树主编,地质出版社,2010.092. 《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5.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4 普通地质学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资源-环境-灾害与人类发展,约15%
地球圈层系统和动力地质作用等,约85%
(二)题型比例
术语解释约30%
论述题约70%
二、其他
普通地质学
绪论
考试内容
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
考试内容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
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
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内部圈层构造: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温度、重力、磁性、弹塑性;地内变化趋势和地球物理异常)。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和圈层构造(波速随深度变化
总体特征;莫霍面、上/下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转换带、内/外核);圈层特征(上/
下地壳+地幔硅镁层、岩石圈、软流圈)。
二地球的物质组成
考试内容
矿物(元素和丰度,矿物肉眼识别特征)
岩石:三大岩石及主要特征(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概念、火山作用、侵入作用、代表性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概念、因素、类型、代表性变质岩;沉积作用和沉积岩;三大岩石之间的循环)
三地质年代
考试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

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比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面5、矿物解理6、石林7、洪积面 8、岩石的结构 9、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 11、海蚀凹槽 12破火山口二、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
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益关系(10分)。
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证据(12分)。
六、试对比河谷、冰蚀谷与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5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生物沉积作用(15分)。
2000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历史比较2、解理3、球形风化4、波切台5、三角洲6、岩浆作用7、背斜8、转换断层9、化石层序律 10、层理11、克拉克值 12、古登堡面二、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20分)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五、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浊流2、承压水3、夷平面4、莫霍面5、地震震级6、搬运作用7、岩石结构8、地质年代9、风化壳 10、地温梯度 11、将今论古 12、磨圆度 13、中心式火山喷发 14、岩株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共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共10分)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共13分)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共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共10分)七、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风度2、大地水准面3、承压水4、浊流5、变质作用6、岩石圈7、地温梯度8、解理9、角度不整合 10、温差风化 11、岩溶作用 12、震级 13、威尔逊旋回 14、生态系统二、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4分)五、试述火山作用及其主要产物(10分)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革命的意义(8分)2003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40分)1、转换断层2、潮汐3、大陆边缘4、岩石结构5、重力异常6、同位素地质年龄7、风化作用8、化学搬运作用9、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10、黄土 11、夷平面 12、克拉克值 13、解理 14、大洋地壳 15、承压水 16、岩溶作用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8学分:3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上正在进行的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性质,特征,产物等等,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建立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地质作用过程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内容主要分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等四大部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为后续地质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安排绪论(讲课2学时)地质学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历史比较法,二十一世纪地学面临挑战与前景。
第一单元地球基本知识(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地球讲课6学时、实验2学时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特征、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带,地球表面形态特征。
固体地球圈层划分及划分依据:地壳、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地核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地壳结构与类型;地球物理性质(重力、磁性、弹性);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及克拉克值。
矿物和岩石基本概念,常见造岩矿物及三大岩初步识别。
重点:固体地质圈层划分及其特征。
第二章地质年代讲课2学时化石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地质年代表。
重点:地质年代表第二单元地表动力地质作用(第三章-第七章)第三章风化作用讲课3学时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因素、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迁移概念;残积物、土壤。
风化壳与古风化壳过概念。
重点:影响风化作用因素第四章地面流水地质作用讲课5学时河流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侵蚀基准面与向源侵蚀概念。
河流的搬运与沉积河曲、蛇曲与牛轭湖的形成、河漫滩沉积与二元结构、阶地概念。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A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内学时:136 学分数:8.5一、目的与教学要求《地质学基础》物探、石油、水文等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上述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接触的最重要的地质学课程。
本课程涉及了地质科学的各个分支的核心部分,不仅教给学生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现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及岩石、构造运动及产物、古生物及演化、相分析及地史等诸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并具有肉眼鉴定和描述50余种矿物、30余种岩石,收集与阅读地质资料,绘制相应地质图件,对一般地质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和野外工作打下必要的地质基础。
二、学时与适用范围本课程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2学时,实习54学时。
本大纲适用于物探、石油、水文等专业或需要相当地质学基础知识的各专业的教学。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上述各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增减,以使学生在最少的学时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有用的地质知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讲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地球(讲5)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表面形态)。
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重力和内部压力、温度、磁性、电性以及放射性)。
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划分依据(外部圈层构造、内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年龄和地质年代(地球年龄的测定方法与原理、地质年代的建立与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地壳和岩石圈(讲2)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陆壳和洋壳的划分、特点与相互关系)。
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稳定区与活动区的特点)。
岩石圈(基本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和建立,全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划分)。
第四章地壳的无机组成(讲4,实习4)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的元素丰度与克拉克值特征)。
20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614 政治学及公共政策学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及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政治学及公共政策》科目考试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政治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
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政治学和公共政策学相关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政治学、公共政策学方法分析和理解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8题,合计40分2.简答题:每题12分,共5题,合计60分3.分析题:每题25分,共2题,合计50分三、考试内容分布比例1.基本概念:20%2.基本知识和理论:40%3.知识综合运用:40%四、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3小时《政治学及公共政策学》考试内容和要求一、政治学(一)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考试内容: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2)政治的定义(3)政治的社会地位2.政治学考试内容: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学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二)政治关系1.利益与政治考试内容:政治关系的内涵、利益的定义和本质、利益的内在矛盾、利益关系的含义、共同利益与利益矛盾、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利益的定义、本质以及利益的内在矛盾(2)利益关系的含义以及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3)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4)政治关系的内涵2.政治权力考试内容: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政治权力的类型、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权力的本质、特性以及构成要素(2)政治权力的类型划分和各种政治权力关系(3)政治权力的作用特点和方式3.政治权利考试内容: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性、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政治权利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权利的含义和特点(2)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3)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4)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三)政治行为1.政治统治考试内容:政治行为的涵义和基本要素、政治统治的含义和特点、政治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含义和途径、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行为的涵义和基本要素(2)政治统治的含义、本质以及特点(3)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4)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含义和途径(5)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2.政治管理考试内容:政治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管理的含义和特征(2)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3)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4)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区别与联系3.政治参与考试内容:政治参与的定义和特征、政治参与的类型、政治参与的方式、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发展方向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参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3)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4)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四)政治体系1.国家考试内容:政治体系的内涵、国家的含义和本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构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2)国家本质与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现代国家政权主要组织形式以及特点(4)国家结构形式中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和联系(5)国家机构的含义和设置原则以及主要国家机构的含义(6)政治体系的内涵2.政党考试内容: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政党的类型和作用、政党制度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2)政党的类型和作用(3)政党制度的含义(4)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5)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3.政治社团考试内容:政治社团的定义和特征、政治社团的类型、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掌握政治社团的定义和特征(2)资本主义社会的压力集团(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4)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五)政治文化1.政治心理考试内容: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文化的内涵(2)政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3)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和形成基础(4)政治心理的类型2.政治思想考试内容:政治思想的含义和特征、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思想的含义和特征(2)政治思想的结构(3)政治思想的类型(4)政治思想的作用3.政治社会化考试内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政治社会化的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2)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3)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六)政治发展1.政治革命考试内容:政治发展的内涵、政治革命的涵义与特征、政治革命的条件、方式和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发展的内涵(2)政治革命的涵义与特征(3)政治革命的条件、方式和作用2.政治改革考试内容:政治改革的含义和特征、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治改革的含义和特征(2)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3)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3.政治民主考试内容:政治民主的含义和特征、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政治作用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马克思政治民主的内涵和特征(2)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3)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政治作用(七)国际政治1.国际政治考试内容:国际政治的主体与含义、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国际政治主体的主要类型(2)国际政治的含义(3)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2.国际行为主体考试内容:国际政治行为的含义与类型、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国际政治行为的含义与类型(2)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二、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考试内容:公共政策的内涵、政策研究的内涵、公共政策学的内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的内涵、区别与联系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公共政策学科的诞生与发展4.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二)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考试内容:公共政策研究的不同学科视角、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矛盾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经济——社会分析方法考试要求掌握如下内容:1.不同学科视角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2.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比较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经济——社会分析方法(三)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考试内容: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政策工具的类型、政策工具的选择与配置。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06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约20%专业词汇英译汉约10%简答题约30%图示说明题约20%读图分析题约20%二、考试内容1、构造地质学、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概念、构造解析基本原则,构造地质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构造地质学最新发展动态。
2、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及产状要素,沉积岩层原生构造层理识别以及岩层变新方向的确定,软沉积变形,水平岩层、倾斜岩层以及直立岩层野外特征及地形地质图上表现特征,不整合的类型、鉴别标志、形成时代及研究意义。
3、内力,应力,主应力及方向、主平面、一点的应力状态、静水应力与偏斜应力,应力场的基本概念;位移和应变,应变的度量(线应变、剪应变),均匀形变和非均匀形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形态类型,有旋变形和无旋变形,递进变形;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岩石的能干性,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岩石断裂准则。
4、透入性与非透入性概念,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劈理的形成作用和应变意义,劈理的观察与研究。
线理的分类,小型线理,大型线理,线理的观察与研究。
5、褶皱的基本类型、褶皱要素,褶皱形态描述,褶皱的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叠加褶皱。
纵弯褶皱作用(中和面褶皱作用、纵弯流褶皱作用、纵弯滑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褶皱形成时代等问题。
6、节理的分类(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分类、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区域性节理,岩浆岩体中的节理,节理的分期与配套,节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内容。
7、断层的几何要素(断面、断层线、断盘)和位移(断距、滑距),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断层岩的分类及研究意义,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断层面产状测定,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确定,断层形成时代。
8、伸展构造型式(地堑、地垒、盆岭构造、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岩墙群)基本特征,伸展构造发育模式,构造反转,伸展构造的鉴别。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928遥感导论与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30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4,第四版
931大气化学:大气化学基础,秦瑜、赵春生编,气象出版社,2003
642传播学原理: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学原理,杨辛、甘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44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二版
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
80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802地学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03会计:基础会计学,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04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赵其渊,地质出版社,1984
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917应用地球物理基础: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姚姚、陈超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900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四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坡积物:片流将洗刷破坏的物质从山坡上部搬运到山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堆积形成坡积物。地 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井和泉是它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河流的袭夺:向源侵蚀作用较强的水系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作用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 过来,叫河流的袭夺。
地质考研命题组备选考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 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内部资料)
地质考研命题组
(适用于地学院校复习)
内含知识点总结,往年真题及备选考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 ”):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 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 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 100 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潮坪:一种沙质或泥质的几乎是水平的海岸沼泽化平坦地,这种平坦地随着潮水的升降而交替地 被淹没或露出。亦称潮间带。
锰结核:一种黑褐色、外表呈球形或椭圆形,内部具同心圈层结构的锰、铁氧化物团块。风 棱石:由风沙流长期磨蚀形成的由几个磨光面组成棱角明显的砾石。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的沉 积岩过程。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下蚀)达一定深度后,接近某一水面时,下蚀作用即停止,这种水平面称
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牛 轭湖: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限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 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砂,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冲积物,上 部为细砂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614 普通地质学 复习纲要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复习纲要绪论考试内容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地球科学(地质学)的主要研究目的。
答: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其基本思想即: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献,至今仍是地质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④局限:也存在缺陷,古今地质环境相似而绝非相同,且“均变论”无法解释生物群大规模灭绝事件,可见其具体运用是有条件的。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考试内容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大气圈:由多种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圈层。
水圈:分布于地球表层相互连通的水闭合圈。
生物圈:生物及有生命活动的地球表层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由于不同纬度的地面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空间因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对流综合现象。
*大气圈的分层(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中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扩散层(逸散层)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海底地形单元主要分为大陆边缘,洋中脊,大洋盆地三部分。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地带。
大洋中脊:海底的山脉泛称海岭,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延伸于大洋盆地,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底的主体,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
*大陆架: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明显转折变陡的地带。
(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分界)*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
2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4普通地质学考研试题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 614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
*:真题。
20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4普通地质学考研试题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 614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
*:真题。
2019年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学院简介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建校之初,是中国地质大学中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它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与普查勘探系(大系)。
1991年由一系、二系、三系、中心实验室、地质学史研究室合并组成地质矿产系,1999年改称现名。
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学院形成了重视教学、崇尚科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良好风尚。
学院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的地学大师,赵鹏大院士、於崇文院士、翟裕生院士、张本仁院士、金振民院士、莫宣学院士、高山院士。
60年来,我院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名,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复试时间3月23日晚7:00-9:00 《综合地质学》3月24日下午2:30-4:30 《高等数学》3月24日晚7:00-9:00 专业课笔试 (构造地质学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专业课笔试时间3月23日晚7:00-9:00)复试内容(科目)复试分数线凡报考我院且初试总成绩和单科成绩均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全部可以参加复试。
复试流程1、资格审查3月23日8:15-16:30到教二楼330室核对个人信息2.体检考生体检时间为3月24日上午,体检医院为学校校医院。
体检相关事宜详见校园网上通知(校园主页→招生就业→研究生招生)。
体检表格的领取:3月23日8:15-16:30在教二楼330领取体检表, 带一寸免冠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资源-环境-灾害与人类发展,约15%
地球圈层系统和动力地质作用等,约85%
(二)题型比例
术语解释约30%
论述题约70%
二、其他
普通地质学
绪论
考试内容
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球+将今论古+以古示今);地球的动力系统(外营力动力系统,内营力动力系统)。
一地球系统及其圈层构造
考试内容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各圈层的概念、大气环流(季风概念、中国季风特征),大气圈组成、运动、分层、大气降温率;
地球表面形态(陆地、海洋地形单元、大地水准面概念);
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内部圈层构造: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温度、重力、磁性、弹塑性;地内变化趋势和地球物理异常)。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和圈层构造(波速随深度变化
总体特征;莫霍面、上/下地壳、软流层、岩石圈、地幔转换带、内/外核);圈层特征(上/
下地壳+地幔硅镁层、岩石圈、软流圈)。
二地球的物质组成
考试内容
矿物(元素和丰度,矿物肉眼识别特征)
岩石:三大岩石及主要特征(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概念、火山作用、侵入作用、代表性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概念、因素、类型、代表性变质岩;沉积作用和沉积岩;三大岩石之间的循环)
三地质年代
考试内容
地质年代确定依据(地层叠覆率,生物演化率,地质体之间切割率)。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测年原理,同位素地质年代概念,地质年代表)。
四岩石圈板块构造
考试内容
板块构造的建立(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板块边界(分离型,汇聚型,转换型,威尔逊旋回)
板块驱动机制:地幔柱、热点、部分熔融(了解内容)
五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
考试内容
构造运动(概念、岩层产状(+V字型法则)、变形变位;地层接触关系)
褶皱构造(褶皱概念、要素,褶皱基本类型,褶皱识别-横剖面)
断裂构造(概念、类型(节理,断层),断层基本要素,断层组合,断层识别-横剖面)
六风化作用
考试内容
风化作用(概念,影响因素)
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方式,产物);化学风化作用(方式,产物);生物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物:风化壳
七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地面流水类型和水动力特点(环流);片流和洪流的地质作用(片流,洪流):过程和产物。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垂直侵蚀作用及其地形产物,河流侧向侵蚀作用及其地形产物)。
河流的搬运作用(交错层理)。
河流的沉积作用(河道沉积作用及其产物(浅滩、河漫滩),河口区沉积作用及其产物-三角洲)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因素(构造升降运动,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河流地质演化史:准平原化、夷平面;不同河段的地质特点;)
八地下水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地下水概述(来源,储存形式,化学和物理性质,运动特点)
地下水岩溶作用(机械冲刷作用及其产物,化学溶蚀作用及其产物)。
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趋势。
地下水搬运作用
地下水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溶洞滴石,泉华)
九冰川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冰川概述(形成,类型,冰川运动特点)
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侵蚀地形)
冰川搬运作用(来源,能力、搬运方式和搬运量)
冰川沉积作用(冰碛物特点及冰碛地形,冰水沉积)
地史时期的冰川(冰期/ 间冰期)
十风的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概述(大气环流)
风的侵蚀作用(方式、产物)
风的搬运作用(与流水搬运的区别)
风的沉积作用(黄土高坡组成:区别风成黄土、古土壤)
十一海洋和湖沼的地质作用
考试内容
海洋环境分区(海底地形单元与环境分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
海水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重力流)
海岸带地质作用(基岩海岸波浪的剥蚀作用,沙质海岸波浪的搬动作用,泥质海岸潮汐的地质作用)海洋沉积作用(滨海沉积物(沿岸沙堤、沙嘴、水下沙坝、连岛沙坝,泻湖概念),浅海沉积物(类型:碎屑岩类(砾、沙、粉沙、泥,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化学和生物化学(碳酸盐岩、硅质
岩、磷块岩)),半深海-深海沉积物(软泥,浊积岩,硅、泥质,锰结核))湖泊地质作用(干旱区湖泊沉积作用-四阶段;潮湿区湖泊-机械,湖泊纹泥,马洱湖;沼泽(泥碳化)的地质作用)
十二地球资源
考试内容
地球资源和矿产概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含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煤成气等)
十三地质灾害
考试内容
地质灾害概念;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十四地球环境和人类发展
考试内容
地球环境概述、全球变化、人类纪;地球环境和人类发展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