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综述,产业经济学第一次

产业组织综述,产业经济学第一次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内容提要:本文针对产业组织理论做了简要的综述。

首先,从研究方法和理论演化两方面描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概况;其次,研究并分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如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等)的观点和主张;最后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演化主要流派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产业组织理论(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是以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张伯伦和琼〃罗宾逊各自发表的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标志。

它的出现是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以完全竟争的市场作为分析前提的新古典学派认为,市场能使厂商的产量维持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因而可实现社会资源及社会福利的最优配臵。

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转变为垄断行业。

垄断的出现阻碍了资源配臵的优化过程, 降低了社会福利。

为了解释传统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的冲突,张伯论和罗宾逊分别于1933年提出垄断竞争理论,试图解释由于市场结构变动导致厂商行为发生变异,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如价格上升、产出不足、消费者剩余减少以及创新动机不足等。

这种分析框架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具有经验主义性质的哈佛传统理论。

第二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有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学派、奥地利学派等,进一步探究了企业垄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完成了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填充。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模块化生产使得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而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又促使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释和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

它研究了企业在不同市场形态下有哪些不同的行为特点和竞争策略,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供了对企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学的一般发展相伴随,但它的重点在于研究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卡尔顿学派和哈佛学派,他们提出了对市场竞争的更加细致的分析,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过分理想化假设,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经济模型的建立,揭示了企业的行为和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是市场结构理论和竞争行为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典型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占和完全竞争等。

竞争行为理论则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策略,如价格、输出和市场进入等。

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市场结构理论中,垄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或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情况。

垄断企业通常能够通过控制市场供给、操纵价格和限制市场进入等方式来获得额外的利润。

垄断市场的形成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垄断、自然垄断、政府管制等。

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行为和竞争策略也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如价格歧视、重复垄断等。

与垄断相对应的是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小型企业存在,每个企业对市场价格都是价格接受者,无法对价格进行操纵。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此外,还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其他市场形态,每种市场形态都具有其独特的企业行为和竞争策略。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它关注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市场竞争格局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许多经济领域,如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垄断市场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探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产业组织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主要研究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它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等。

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依据两个基本原理来分析市场竞争和企业行为。

一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即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二是企业行为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即企业通过战略选择来改变市场格局。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2.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提高利润。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分析,垄断者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需求弹性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利润。

例如,电力行业中的价格差异化定价就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歧视策略。

2.2 寡头市场与博弈分析在寡头市场中,少数几家大企业会存在持续的竞争和博弈行为。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揭示了寡头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和协作行为。

例如,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和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价格联动就是寡头市场博弈的例子。

2.3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监管产业组织理论对竞争政策和反垄断监管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结果,反垄断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来维护市场的竞争和公平,促进经济的效率和创新。

例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欧洲联盟委员会(EU)所实施的反垄断案例就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

中国产业研究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最新发展(doc10)

中国产业研究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最新发展(doc10)

中国产业研究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最新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概述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特定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内在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产业组织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为现实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目标的一门微观应用经济学。

产业研究理论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对西方国家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活动的加强,国际间产业经济活动准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一系列新变化。

从产业理论的发展来看,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Harvard School)、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交易费用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chmalensee,1988;Williamson,1989;夏大慰,1999;植草益,2000)。

最早的产业组织理论见于哈佛大学的梅森(E. Mason)教授和其弟子贝恩(J. Bain)的相关研究中。

1959年,贝恩所著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哈佛学派以实证的截面分析方法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而后者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的好坏。

这便是产业组织理论特有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分析范式。

按照这一分析,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总是倾向于提高价格、设置障碍,以便谋取垄断利润,阻碍技术进步,造成资源的非效率配置;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量的发展,保持市场适度竞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肖殷洪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肖殷洪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Main Schools of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Its Development in China所在院、系、所: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产业经济学学生姓名:肖殷洪主题词: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不足之处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日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包括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并对其做出简要评价;其次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不足之处【Abstract】The article showed the view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main schools,including 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non-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nd made a brief evaluation; then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Key word】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non-mainstream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一、引言产业经济学作为是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面临着不完全信息, 这为企业间的策略性相互影响提供了市场条件。
SCP范式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判断来考察企业的市 场行为,而对垄断企业间的相互影响没能给出相应 的分析。这是SCP范式的一大欠缺。
至下节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 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常用指标有CR4、CR8等。
2. 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
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 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
进入反映出来的。如规模经济、资本需求量和产品
差异等。
整理ppt
16
2、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 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 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进入 壁垒等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 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 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3、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衰退
①美国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 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 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
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比如,
规模经济会不会导致垄断,垄断者是否一定会
制定垄断高价,大企业的高利润究竟是来自垄
断还是来自自身的高效率,究竟应该是反垄断,
还是顺其自然,等等。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1、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
• 高集中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而 产生这种高效率主要在于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 济性、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优越的产品质 量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等因素。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与展望一、产业组织核心理论的发展进程概述1.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

他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的思想。

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自由竞争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与市场均衡的过程。

自斯密之后,经济学界有关产业组织问题的先驱性研究多集中于竞争理论和所谓理想竞争状态的确定等方面。

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马歇尔被看做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

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即“马歇尔冲突”。

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他们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一种极端对立的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垄断交织并存。

这些早期的研究虽然开启了产业组织研究的大门也卓有成效,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

2.哈佛学派研究范式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出版,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标志着哈佛学派形成。

哈佛学派主要以经验性的分析为主,通过对跨部门的产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了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

它强调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即S →C→P,因此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市场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行为,最终保证良好的市场绩效成为了经济中最重要的事务。

SCP理论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并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学者和决策者。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摘要:对产业组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是当前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许多产业内的组织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规模经济偏低、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组织分散、缺乏产业合作和无序竞争等。

本文针对以上弊端,对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本国的产业组织现状,提出一些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增长Abstract: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 the forefront of on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 withi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uch as economies of low scale, low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the lack of 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above disadvantages, sorts 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sts related theory of the article, and combines the national industry organ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en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Keyword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 growth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和探讨行业发展、策略结构、行业博弈和企业行为的学术流派。

它源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围绕如何在经济体系中有效地运用资源、开展合法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策略和相关理论。

它们被用来说明和描述如何改变经济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系统中企业之间的行为和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最优化效果。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以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为基础,当时已经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围绕工业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展开了讨论。

据认为,工业企业的商业成功首先取决于它们的管理、组织、资本及其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这是当时极受欢迎的经济学观点,由此产生了产业组织理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之前,产业组织理论变得有力而成熟,不仅用于描述企业结构,而且用于探究行业的社会结构和博弈结构。

博弈结构的概念是以纳什的均衡理论为基础,由此提出多个企业之间的博弈,以及个体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生存。

此外,结果导向研究、聚类分析和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技术也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产业组织理论已经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科学领域,不仅关注管理、组织、战略等企业内部的问题,而且关注全球化、技术变革、新兴行业和知识经济等问题。

它不仅广泛用于学术研究,而且还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框架。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企业家、投资者、劳动者、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行业发展。

它强调了在行业中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利润的优化组合,以及重要的政策和规则因素如何影响企业行为和政策决策。

比如,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一些模型来理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之一是互补型竞争,即企业之间相互补充、非完全竞争,而不是完全竞争的关系。

还有一些模型则用来解释以及预测市场垄断的形成,例如Barruer-Stigler竞争模型、Schmeer模型和Kahan模型。

与此同时,产业组织理论也提出了一些模型用于理解全球化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例如由Eisenhardt和Schoonhoven提出的创新组织理论,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行业组织变革的新研究。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四、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
▪ 贝恩等人首先提出了一个由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和market performance组成的研 究框架(见图2-1)。
▪ 贝恩等人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 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供需条件和公共政策所 构成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框架,简称为SCP框架。
▪ The Economics of the Pacific Coast Petroleum Industry, 1944.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59. ▪ Northern California's Water Industry, with R.E.
Caves and J. Margolis, 1966. ▪ Environmental Decay: Economic causes and
▪ 非价格绩效:各个品牌的软实力都得到提升。在 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有一批企业能够通过高品质 的产品、高水准的服务提升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 目中的位置。在消费者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程 度稳定的品牌排名。
结论
目前中国空调行业开始向良性的方向发 展。集中度的大幅度提高,差异化的不断显 著,让该行业的竞争更加有序。而今后的发 展重点还应该继续围绕产品结构升级,产品 技术提升上。
remedies, 1973. ▪ ----编自
/wiki/Joe_S._Bain
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S
企业行为C
市场绩效P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指的是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结构、竞争形式和企业行为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早期主要关注市场垄断和反垄断政策,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演进,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和应用。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框架、现实应用及未来展望。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革命性进展阶段和当代阶段。

早期阶段:产业组织理论从1920年代起开始形成,主要关注于垄断市场和反垄断政策。

代表人物有E. Chamberlin和J. Bain,他们提出了竞争垄断模型和结构竞争模型等理论框架。

中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中期阶段。

此时,理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们开始思考更加复杂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代表人物有J. Robinson和P. Sweezy 等,他们提出了限制竞争性市场模型和价格领导型垄断市场模型等理论框架。

革命性进展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革命性进展阶段。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非价格竞争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M. Porter、O. Williamson等,他们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和事务成本理论等新的理论框架。

当代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当代阶段旨在发展更加综合和动态的理论框架,关注于市场演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等方面。

代表人物有J. Tirole、M. Armstrong等。

二、核心理论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三个方面。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成本、竞争局势等。

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主要包括定价策略、生产策略、广告策略等。

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资源分配的效率。

效率高低取决于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低效率可能会导致经济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和竞争优势的专业理论,它试图揭示企业如何利用其信息及其产业环境对企业本身和行业水平的决定性影响。

这个理论也研究了企业内部的结构,如管理模式和组织设计。

本文会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由英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布朗克创立。

他在他的书《工业技术》中提出了他的“生产函数”理论,将资本和劳动投入结合起来来产生社会价值。

随后,经济学家亚历克斯马尔库斯提出了经济效率的概念,即企业应该把资源有效分配。

此后,经济学家艾伦阿尔布特继续推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利用其优势来赢得市场上出物价差别。

此外,另一位经济学家查尔斯斯托尔卡定义了“竞争优势”,并重新定义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通过提供价值和价格来赢得消费者的赞赏。

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能力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并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收入水平和他们对价格和质量的偏好的影响。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还提出了一个名为“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它指出企业可以利用优势的资源来建立其竞争优势,而这些资源受到它们所处的产业环境的影响。

而且,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还受到组织本身的影响,它的管理模式和组织设计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实际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对于企业管理和营销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比如,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机会,识别竞争优势,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并决定最佳的管理模式和组织设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也可以用于政府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这个理论对不同的行业进行识别,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总结产业组织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理论,它研究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如何利用其优势在竞争中赢得良好的竞争优势。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结构、产业竞争和企业行为的重要分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将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探讨其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启示和应用。

一、市场结构理论的演变起初,市场结构理论主要关注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力量的分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开始从更细微的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并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模型。

其中最初的模型是静态分析,假设市场状况保持不变。

但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动态分析逐渐取代了静态分析,使得研究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二、行为经济学的崛起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标准经济学的假设,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

然而,行为经济学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假设,强调人的决策偏离完全理性。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行为经济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定价和市场博弈的研究,使得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三、市场力量的评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的市场力量,包括集中度指数和竞争力指数等。

此外,还发展了一些评估市场力量对消费者福利影响的模型,如纳什均衡和垄断定价模型等。

这些评估方法为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还关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政府的干预会扭曲市场的效率。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政府的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绩效。

这促使学者们对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政策建议。

五、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与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与发展
Part1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1.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 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
柏拉图(前427-347年)对专业分 工进行分析,认为专业分工能够 增加生产。 ——产业组织理论思想的一粒种子 亚当· 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论 述了由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如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 ——最早认识到产业组织理论 核心问题的经济学家
• 第二阶段:1970年以后(新的产业组织理论) 主要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新制度学 派 ——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哈佛学派 (1)主要理论:SCP范式
市场结构
包含: 买者和卖者数量 进入壁垒 产品差异化 政府管制 厂商规模等
决定
市场行为
包含:定价 广告、研发 合谋、兼并 内部组织 投资等
• 经济危机下的产业组织理论
经济危机对产业组织行为和绩效有何影响?产业组织行为 和绩效对经济危机有何影响?二者之间如何发生作用?采 取什么样的政策能够在二者之间有所作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产业组织理论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有企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事实, 国有企业下的产业内企业关系如何?产业内企业与产业之 间的关系?国有企的存在对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影响?
新奥地利学派(门格尔)
新制度产业经济学(科斯)
博弈论的引入
3.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牛丽贤, 2010)
• 第一阶段(1980-1990)
主要集中在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著作的引进和学习阶段, 同时开始尝试运用理论来研究中国的一些产业组织问题, 但仍是个别和初步的。
• 第二阶段 (1991-2000)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摘要: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劳动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冲突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SCP”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

20世纪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

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引进和学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第二阶段:在研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新的理论观点;第三阶段: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产业组织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应用型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

西方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的探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其中,产业组织理论被认为西方产业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产业组织理论被引人中国大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专业研究领域,逐步在中国形成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潮。

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著作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产业组织理论思想起源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久远。

柏拉图(前427—347年)对劳动分工的分析,是经济学体系的一块基石。

柏拉图认为专业化会增加生产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产业组织理论思想的一粒种子。

17—18世纪,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经济学的研究创造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各种经济学理论学说和经济学文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8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最终形成
1.贝恩的贡献(产业组织一书1959年出版) 1)在梅森SCP分析框架基础上,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
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了系统框架。
2)对垄断指标进行了新的设计,提出了“贝恩指数”,并 证明:垄断度与产品需求弹性的导数相等。
3)提出了“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
将美国制造业42个门类分为两组,分析两个不同集中度的产业 群之间的利润率差异。前者利润率平均为11.8%,后者平均只有 7.5%。证明,垄断与利润率高低密切相关。
目前贫富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的 4.5:1扩大到12.66:1。 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不同收入等级之间的流动性下降。低 收入人群进入高收入组、高收入人群沦为低收入组的可能性越来 越小。收入分配格局越来越固化,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更为困 难。
2022/1/21
24
③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
其理论特点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 组织结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例如,他们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产业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 费用的节约;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 置的失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的影 响以及建立约束机制的途径。
S1越大,曲线越凸向下角,基尼系数越大,则企业规模不均匀 程度就越大。
2022/1/21
22
对吉尼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评价
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 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的分布程度, 但与绝对指标相比,直观性差,而 且其计算结果要受小企业数量的影 响。
例如,两家各占50%的企业与100家 1%的企业,具有相同的基尼系数,都 为零,但二者所代表的市场行为却相差 很大。

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 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 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 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 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这一矛盾至今仍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
(3)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此外,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MC数据很难获得, 常用AC代替MC,从而使结论失真。
贝恩指数是产业组织学者贝恩提出的一个指标,他 把利润分成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a=R-C-D;∏e= ∏a-iV;B= ∏e/V
∏a是会计利润,R表示收益,C表示成本,D表示折 旧; ∏e表示经济利润;i是投资收益率;V表示投资 总额。
(2)产业的技术进步
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测定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 尺度。在市场绩效中研究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 是研究市场结构处于何种状态时产业的技术进步 能以比较满意的速度进行,对于这一问题,产业 组织理论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大;
谢勒等人观点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 步方面作用更大。
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 争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 即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 标准的二分法。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 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 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 (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 (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产生X非效率的原因:
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

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为产业组织 理论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 标,有助于推动产业可持 续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融合发展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相互促进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产业组织理论的指导和支持,而产业组织理论的创新和 发展也需要产业结构变化的推动。
融合发展路径
通过加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 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升级。
03
新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与产业 组织理论挑战与机遇
新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特点与挑战
01
02
03
产业结构高度化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逐渐向高度化 方向发展,高技术产业和 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多元化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 ,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特 点,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 性和依赖性增强。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与产业组 织理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产业结 构与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与产业组 织理论发展与变革
• 新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与产业 组织理论挑战与机遇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产业结 构与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特点
01
农业为主导
建国初期,我国产业结构以农业 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 滞后。
02
计划经济体制
03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资源 配置和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 管理。
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国家优先 发展重工业,导致轻重工业比例 失调。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

ABCD
详细描述
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 个性化需求,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关键成功因素
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营销策略。
集中化战略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专注于特定市场或产品来取得竞争优 势
企业选择一个特定的市场或产品,集中资 源进行深耕,从而在该领域取得专业化的 竞争优势。
适用情况
关键成功因素
产业组织将逐渐形成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跨界合作、 共享经济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组织合作与竞争
跨国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组织将更加注重跨国合作,通过跨国合 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竞争策略
产业组织需要制定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竞争策略,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详细描述
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 管理、减少浪费等方式降低成本,从 而在价格上取得竞争优势。
适用情况
适用于需求量大、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的行业。
关键成功因素
高效的规模生产、严格的成本控制和 持续的技术创新。
差异化战略
总结词
通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来取得竞争优势
适用情况
适用于产品或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消费者需求 多样化的行业。
3
反垄断政策的实施方式
包括禁止限制竞争协议、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 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企业合并控制等。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定义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措施。
产业政策的目标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 机会。
产业政策的实பைடு நூலகம்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杨倩
来源:《财讯》2016年第30期
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

本文就是在综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一些产业组织学理论思想。

产业组织理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国化综述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70年。

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简称SCP范式。

贝恩在1959年出版了《产业组织》,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贝恩从此被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继贝恩之后,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谢勒在《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SCP范式,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步。

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经济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经济学家在不放弃SCP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形成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的产业组织理论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其代表学派有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

这些行为主义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强调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和经济绩效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时代”。

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研究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今后产业经济发展和政策实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最主要的产业组织理论观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

SCP范式构成了哈佛学派产
业组织理论的主体内容。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市场为中心的理论研究对于说明企业组织的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意义。

但是,哈佛学派的理论强调经验性研究,缺少深厚而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分析。

另外,在政策主张上,该理论赞成政府对产业组织的行为实施干预。

第二,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

20世纪70年代以后,芝加哥学派向传统的SCP范式提出挑战。

注重用严格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强调对理论的经验证明,反对“结构—行为—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强调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对市场行为持自由放任主义观点,反对政府对产业组织实施干预。

这一时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反映在:探索了企业兼并的动因和根源,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了厂商的最佳规模,深入研究了“进入壁垒”问题,创立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并运用它来解释市场组织问题。

第三,新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20世纪70年代起,新产业组织理论兴起,对企业行为给予特别重视,将市场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一种外生变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而且彼此之间不存在反馈线路。

这些可视为是对传统的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第四,新制度经济学:“后SCP”流派。

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崛起的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流派,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黑箱”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
从总体上说,在中国,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产业经济学主流接轨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至今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中国的经济学者在借鉴世界各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

根据时代背景及研究特点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当时的企业组织结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垄断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大而全”、“小而全”,这是造成中国规模经济水平低的直接原因。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放权”、“搞活”又带来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第二阶段(1991-2000),中国学者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国产业组织现象的研究和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

学者们对市场结构与市场分割问题、产业运行绩效问题、市场结构的适度集中问题和反垄断与管制政策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时期在市场运行问题、效率问题、反垄断问题和政府管制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纵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化的过程,对产业组织
理论的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从纯粹依靠经验总结,到寻找可靠的理论支持,再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近年来,博弈论、计量分析逐渐成为该领域的常规研究方法。

在当今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产业组织理论具有广泛的创新与发展空间。

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于准确把握产业现状,合理制定产业政策,有效维护产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杨倩(1994—),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流通产业发展。

[1] 刘和旺、王春梅.西方新产业组织理论述评[J].学习与实践,2013(7).
[2] 于左、吴绪亮.产业组织理论前沿与公共政策——2013年产业组织理论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