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3、《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07)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二、主要工程设计

1、旱地坡改梯:

旱地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剥离表土、清基、砌筑田坎、回填平整、表土复位等工序。

旱地坡改梯流程

(1)梯地定线

a、根据梯地规划确定为梯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上到下划一中轴线。

b、根据梯地断面设计的地块表面斜坡线,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地的斜坡中线基点。

c、从各台梯地斜坡中线基点出发,用水准仪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地的施工清基线。

d、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

(2)清基

以各台梯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区。

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5cm,暂时堆在下方,施工中与整个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将清基区的基础清理稳固得基岩或底土层,并清除石砾等杂物(如有洞穴及时填塞),整平,夯实。(3)修筑石坎

块石之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石坎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

(4)保留表土

表土逐台下翻法。适用于坡度较陡,地块表面较窄(10m以下)的梯地。

步骤如下:

整个坡面梯地逐台从下向上改造,先将最下面一台地块表面修平,不保留表土。

当第一台梯地回填平整后,将第二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一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

第二台梯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二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

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

(5)修平田面

将地块表面分成下挖上填和上挖下填(即挖高填低)两部分;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地坎下方取土,填到地坎上方。其余地块表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地块表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这样可提高工效,节省劳工。

地块表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用水准仪检查是否达到水平(或按设计要求的纵向比降)。要求误差不超过1%。

2、其他草地开发:

其他草地是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其他草地的整理,可以提高对土地利用的价值,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其他草地整理的工作程序是先清除杂草,根据其他草地整理区域中的不同坡度地段设计与改坡

度对应的田面宽度。其他草地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剥离表土、爆破松土、清基、砌筑田坎、回填平整、表土复位等工序。

具体流程见旱地坡改梯流程。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3—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WL/T4—1999;

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二、设计标准

1、工程级别

按照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2 工程等级划分),本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按Ⅴ等5级建筑物设计。2、排水标准

按照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13 设计标准3.2.2),本项目设计排水标准为:排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6小时暴雨,6小时排除。

3、防洪标准

按照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15 设计标准5.5),本项目蓄水工程防洪标准按重现期20a 确定,引水、提水工程防洪标准按重现期10a确定,灌排建筑物防洪标准按重现期5年确定。

4、设计使用年限

项目区通过此次工程建设必将改善当地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灌排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三、设计原则:

1、本着“安全、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2、合理确定建筑物等级,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因地制宜选择建筑物结构形式,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破坏。

四、新修蓄水池

本项目所设计蓄水池为敞开式矩形蓄水池,体积为50m3,为现浇C20钢筋砼结构,其施工程序分为: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池壁池底现浇、防渗处理、附属设施安装施工等部分。

1、材料

1)水泥。在配置混凝土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且不低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其他种类水泥。水泥在进场时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实验报告,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内容进行检查验收。从出厂之日算起,如果水泥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未经复查实验不得使用。

2)砂。蓄水池施工用砂采用特细沙,砂的泥含量≤5%,有害杂质含量的限制见下表

3)碎石。蓄水池施工用碎石颗粒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25%,泥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2.0%,且不宜含有块状粘土。有害杂质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按质量计)不宜大于1%。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4)水。混凝土拌合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5)砖。蓄水池施工用砖采用标准页岩砖,规格为240×115×53,抗压强度不低于MU20。

2、基坑开挖

首先,根据蓄水池设计有关参数,用全站仪确定蓄水池位置,进行施工放线,并测出相应标高,请监理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蓄水池基坑开挖应首先作好排水处理,防止地表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流入施工现场,冲刷基坑边坡;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开挖超过1.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或进行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专用坡道或爬梯;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按规定在基坑边沿设置防护栏杆。不加支撑的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3、池底建造。池底施工程序分基坑底土处理、混凝土浇筑等环节。

1)基坑底土处理。因本项目未做地质勘探,在基坑底土处理时应首先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的承载力,并在现场进行坑探试验。如土基承载力不够时,应根据设计提出对基坑底土的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如扩大基础,换基夯实等措施。须在地基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建筑物施工。首先在池旁设高程基准点,根据设计尺寸开挖池底土体,并碾压夯实底部原状土。人工夯实,各处遍数要相同,不能漏打和少打。

2)混凝土浇筑:

在人工夯实的基础上,现浇钢筋砼池壁、池底,标号为C20砼,池底厚度为15cm、池壁厚度为30cm,依次推进,形成整体,一次灌筑完成,并要及时收面三遍,表面要求密实、平整、光滑。

3)池壁、池底现浇砼中加入防渗剂(粉),其用量为水泥用量的10%。

3、其他

1)围墙。蓄水池围墙设计采用浆砌砖围墙,墙高1.2m,墙体厚度12cm。围墙沿线设置安全支柱,尽量等间距分布,支柱间距1.92m。

2)梯步。蓄水池梯步采用Φ14钢筋砼爬梯,钢筋布设形式及材料选用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具体施工工艺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3)砼板门。规格为0.85m×0.4m×0.04m的三块预制板门搭接而成。

4)采用的各种材料质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浆砌砖应采用座浆砌筑,不得先干砌再灌缝。砌筑应做到砖安砌平整、稳当,上下层砌砖应错缝,错缝应用砂浆填充密实。砖砌筑前,应先湿润表面。

蓄水池施工过程中,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必须由监理现场确认,在监理认可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五、沟渠

1、灌溉渠、排水沟设计形式、材料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