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乌兰察布医学咼等专科学校《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赵雄蒙中医系适用专业:所属系部:教务处二◦一六年九月《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210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学期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是通过评定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阶段,是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是康复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
在康复领域中,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二)设计思路通过康复治疗士(师)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其工作流程为:问诊与观察-康复评定一康复治疗计划制定一实施康复治疗计划一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所以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更是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所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设计10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安排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以项目考核为主,重视过程考核。
康复评定技讲述了常用的评定技术的定义及影响评定的因素和具体的评定方法。
按照教材设计出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言语评定、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的评定以及环境评定等,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评定方法。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评定方法、基本要求、评定时间、评定内谷及注意事项。
2.掌握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评定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
康复评定课程
康复评定课程
康复评定课程是指为康复学科领域的学生提供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康复评定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康复评定原理:介绍康复评定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对康复评定的目的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2. 康复评定方法:介绍各类康复评定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包括生理测量、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等。
3. 康复评定工具:介绍常用的康复评定工具,如康复评定量表、设备和仪器等,并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和解读这些工具的结果。
4. 康复评定的实践技巧: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康复评定的实际操作技巧,包括数据收集、测试过程中的沟通技巧、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
5. 康复评定的报告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编写康复评定报告,并分析评定结果,提出康复干预的建议和计划。
通过康复评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康复评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将来从事康复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过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学生还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的康复工作做好准备。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就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得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得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也就是本专业得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专业得学生提供系统、全面得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得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得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得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得学习为基础,也就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得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得桥梁,也就是本专业得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得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得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得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与感觉功能得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与“理实一体"得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得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得“学"与“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与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就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就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得工作项目设置得。
其总体设计思路就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得训练,理论知识得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得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得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与态度得要求。
康复评定说课说课
分值比 5% 20% 5%
分值合计 5分 20分 5分
形 纪律考核 成 实训考核 性 考 核 终结性考核
合 计
期末笔试
70%
100%
70分
100分
单元说课 – 步态分析
(一)
理论教学
1、复习旧课2’
共 计 90 分 钟
2、介绍学习目标1 ’ 3、导入新课2’
4、讲授新课80’
5、小结、布置作业5’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模仿
定量分析:传统的测定方法为足印法,即在足底涂 上墨汁,在步行通道(一般为不少于6米)铺上白 纸,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并通过足迹测量步行 空间。
目测分析法
1.患者的异常步态特征 是什么?
2.造成步态异常的原因
是什么?
教学效果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更生动。 ●诱导式教育,使学生更投入。 ●在职业角色前提下教育,使教学环境更真实。 ●教学内容能掌握90%以上。
仪器评定 (难点)
简单仪器的肌力评 0.5 定 认知功能评定 平衡仪评定 2 0.5
学情分析
优 势 劣 势
重视专业课学习 寒暑假见习经历
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自学能力较弱
临床思维不足
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 任务驱动法
小组讨论法
1.针对重点——关节活动度评定 示范教学法
(三)常见病理步态分析—引导式教学 足拍地、 拖地
胫前肌无力
踝背伸
胫前肌的作用是什么?
支撑相: 足跟着地 足趾离地
跨槛步态
胫前肌在步行周期起 什么作用?
摆动期髋、 膝屈曲增加
胫前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是什么?
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评定》课程标准研究
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评定》课程标准研究摘要:《康复评定》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制定适宜的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康复职业能力的关键。
笔者从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框架与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评定》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
关键词:康复评定;课程标准;高职;中医药康复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康复评定知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模式转变,人们对疾病、功能、残疾和健康等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患者要求人体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恢复,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并重返社会。
这种改变和需求对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急迫的要求,中医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但中医药高职高专尚缺乏统一的《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笔者以《康复评定》课程教学为基础,以主编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康复评定》为契机,整合全国部分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对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评定》课程标准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指导任课教师规范教学过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中,首先要找准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据此进行课程定位,明确课程目标与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实施。
1.课程标准制定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需求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基础。
中医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各类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师职业面向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伤康复中心、康复专科医院、假肢矫形器公司、体育运动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机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等卫生、残联、企业、民政、特教系统。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简介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简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课程目标: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康复评定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具备进行康复评定和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的能力。
课程内容:1. 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包括身体功能评定、活动能力评定和参与度评定等。
2. 康复评定工具和量表:学习常用的康复评定工具和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etti步态和平衡评定等。
3. 康复评定的数据分析与解读:教授如何收集和分析康复评定数据,并解读评定结果,以便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4. 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的关系:探讨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根据评定结果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
5. 康复评定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康复评定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神经康复、运动康复和老年康复等。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康复评定技术的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案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施康复评定。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康复评定中的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学习成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学术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或论文写作检验学生对康复评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能力评估: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考察学生的康复评定和方案制定能力。
预期效果:经过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水平:1. 系统的康复评定技术知识和技能。
2. 能够独立进行康复评定和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3. 能够在康复领域中提供专业的评定服务和康复干预。
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
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是指通过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达到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为了规范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置1.康复基础知识:包括康复学、康复医学、康复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2.中医康复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理论、中医康复技术等。
3.康复评估技术:包括功能评估、疼痛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4.康复治疗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康复技术,以及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
5.康复实践技能:包括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效果评估等。
二、课程要求1.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教学质量要得到保障,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5.学生要参与到康复治疗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
三、课程评价1.对学生的考核要全面,既要考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要考察实践操作能力。
2.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要进行评价,鼓励优秀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3.对康复治疗效果要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四、课程实施1.开设中医康复治疗课程应当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
2.课程实施应当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治疗的优势。
3.课程实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康复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治疗课程标准对于规范中医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才能提高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常见病康复课程标准
常见病康复课程标准
常见病康复课程标准是指针对常见病患者制定的康复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常见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以下是常见病康复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
1. 专业知识:康复指导师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包括常见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和康复方法等。
2. 评估和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 运动训练:通过有效的运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4. 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需求,提供合理的饮
食指导,包括营养摄入量、饮食结构、健康食谱等。
5. 心理支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积极应
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6. 患者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健和康
复能力。
7. 康复评估和调整: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这些是常见病康复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具体的课程内容
和要求可能会因病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展调研、分析的根底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实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采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根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根底,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化思想和方法的根底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化规律,从宏观(培育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展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根底和学习风格,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那么,依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支配教学单元次序。
采纳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探讨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学问、实力、素养的系统化培育。
系统化标准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展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立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实力,并具备……的实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驾驭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实力,并具备娴熟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实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康复事业,关爱患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康复评定的方法:介绍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方法。
3.康复评定的应用:介绍康复评定在临床治疗、康复计划制定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康复评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康复评定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临床评估。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康复评定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康复评定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康复评定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康复评定所需的实验设备,如肌力测试仪、关节活动度量角器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以康复医学为基础,以康复治疗为主导的技能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能力,为今后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康复医学、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了解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康复治疗的相关技能,包括物理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言语疗法技能等;能够独立完成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包括评估、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康复医学基础:介绍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康复对象和范围等。
2. 物理疗法技术:包括关节活动技术、肌肉牵伸技术、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
3. 作业疗法技术: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手功能康复、康复工器具使用等。
4. 言语疗法技能:包括言语评估、沟通技巧、矫治器制作等。
5. 康复治疗程序:介绍康复治疗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
6.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康复治疗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训练、临床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康复治疗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线上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4. 校企合作:与康复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理论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康复治疗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核,检验学生的康复治疗技能水平。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
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
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
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
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
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
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
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
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基本生理指标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及ADL评定的相关基本理论;
2 •理解心肺功能评定、疼痛的评定、运动控制障碍评定及高级脑功能障碍评定的相关理论;
3 .了解环境的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的相应理论。
(二)能力目标:
1 •独立并规范地完成基本生理指标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徒手肌力和肌张力测定、协调与平衡功能的评定、疼痛的评定和感觉功能评定;
2 .会应用量表进行ADL、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3 .了解应用仪器设备进行等速肌力测定、肺功能测定、心功能评定和步态分析;
4 •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5 •能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三)素质目标:
1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耐心和细心;
2 .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有较好的学习兴趣;
3 •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尊敬师长,尊重患者。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二)学习情境设计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编写必须遵循六个原则: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教材编写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确定教材深度,并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
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
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需求确定教材内容,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及时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充分发挥文字、音像、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综合作用,努力使静态教材变为动态教材。
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材的编写方法,考虑学生对教材的感受。
建立理论课到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编写观念,充分考虑教材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积极探讨行为导向法等新方法编写教材,改变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
采用提前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本课程教学由具备医师资格并获卫生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要求为“双师”型教师,
每年有1〜2月时间下临床进行康复实践,专兼职教师比例1:1,职称结构为高级:中级=1 :1,新老教
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以促进年青教师快速成长。
能有效保证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本课程要求校内校外实训一体教学模式,校内实训环境及设施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数间,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各项目实训设备齐全,每4〜6人一组的基本实训设备,10人一组的高级实训设备,能基
本满足教学需要。
校外实训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康复中心,部分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
七、教学评价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从项目的专业知识准备、信息收集处理、项目方案制定实施、
结果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考核。
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建议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20 %)、工作任务完成成绩(10 %)、理论考试成绩(40 %)、技能考试成绩占
(30% )。
在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按照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岀勤情况、学习行为等综合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成绩通过提前布置工作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学习与交流,根据各组完成任务质量情况记团体成绩,对于需个人完成的内容根据个人完成质量情况记个人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学生互评可根据对方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进行评定;个人自评根据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自我评价;理论考试成绩依据期末考试卷面完成情况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