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逻辑规律的概述

一、什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涉及全局的并且是各个局部必须首先遵守的规律就是这一门科学中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它们的作用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只涉及局部;有的则涉及全局,并且是各个局部必须首先遵守的,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思维的确定性

1.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思维确定性的表现,并服务于思维确定性的实现。充足理由律所要求的思维论证性是以思维确定性为前提条件的。思维确定性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特性。

2.什么是思维确定性

如果一个思想是有意义的、有真假的,我们就说它是确定的;反之,如果没有意义,无所谓真假,我们就说它是不确定的。

如:(1)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第一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自身要保持一致。

其公式可表示为:A→A

同一思维过程是“三同一”条件下的思维,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思维。根据同一律的内容,同一律的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变更;第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和偷换概念

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使用的概念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从而改变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了逻辑错误,使人啼笑皆非。如:

①一对青年登记结婚,书记员看了有关资料说:“你们是近亲,不能结婚”。女青年着急了,争辩道:“我们两家相距两千多里,怎么会是近亲呢?”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有人质问:“有哪一个人不是父母所生,而是猴子变成的呢?又有哪一个猴子变成了人呢?”

③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早已成了常识,刚才大家为什么说我的语言表现了剥削阶级思想呢?

④李鸿章有一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参加科举考试在试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主考官在考卷上批道:“亲妻不敢娶”。

①、②两例是“同词换义”,③、④两例是“异词换义”,从而造成了混淆和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又如:

元嵩对魏文帝讲了一个故事:我小时候有个好朋友,那年灾荒,他没有地方去,就到一座大山里给一个老道当徒弟。那道士是有名的“活神仙”。那天,有一个老汉来求神问卜,这老汉有三个儿子,因家里生活不下去,分头到外地谋生。因为近处都在闹灾荒,可能走的远了,儿子们走了一个多月,都没回来。老汉着急了,来这里请“活神仙”指迷。那老汉摆好供物,烧了香,磕了头,静等着“活神仙”说话,只见那“活神仙”张嘴说了一个“一”字,下面的话再也听不清了。那老汉请“活神仙”把话说明白一点,“活神仙”说是“天机不可泄漏”,摆摆手叫老汉走了,老汉走后,他们师徒二人便把供物拿来充饥。我那个朋友边吃边问他的师傅,光说一个“一”字到底什么意思?他师傅神秘地告诉说:什么卜卦都是假的,正因为是假的,所以才不能把话说清楚,要含糊不清才好。比方这个“一”字吧,就奥妙得很:如果那三个儿子都回来了,那就是“一律回来”;要是那三个儿子都不回来,那就是“一律不回来”;要是回来一个,那就是“一个回来”;要是回来两个,那就是“一个不回来”……很清楚,这个“活神仙”就是利用“一”的多义性,使他所表达的概念游移不定。这就是利用语词歧义进行诡辩,是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转移或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判断内容不一致,或者在议论某一问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的中心,就违反了同一律。如:

无政府主义者曾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人的意识”,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然后加以攻击。斯大林反驳道: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由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人的意识,决定人的思想”,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东西呢?

下面介绍几种转移或偷换论题的表现:

(1) 文不对题。如:席勒与歌德先生在魏玛的友情很深。席勒的诗才逊于歌德,但其剧才却胜于歌德。席勒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成为德国青年的模范。

(2) 答非所问。如:老师问学生:“黑格尔是哪国人?”学生回答:“他已经死了”。

(3) 节外生枝。如:一学生上课时间去看电影,老师批评他:“上课时间怎么能去看电影呢?”学生反驳老师:“看电影受教育难道不对吗?”

同一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 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2) 它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交流思想;

(3) 它在反驳谬误和揭露诡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同一律,首先要清楚它与形而上学相区别;其次,同一律要求思想保持确定性,但它并不否认思想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不能A并且非A;﹁(A∧﹁A )

比如:房前一棵树。有人说:“它是柳树”;有人说:“它是杨树”。这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的认识。

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相互对立的思想。是非不可两可,就是这个意思。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比如:有小孩讲:街上来了一群女解放军叔叔。这是不合逻辑的。

在命题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又断定它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如:

《韩非子》中有一则寓言:楚国一卖矛和盾的人,吹嘘其盾什么都刺不穿它;吹嘘其矛什么都可以刺穿。有人问他:以子之矛,刺子之盾如何?他没法应答。因为,他违反了同一思维过程中“矛盾不两立”的思维规律。

大跃进时期有一首诗: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头上。把它扔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一大洲。瓜如地球,棚却是有五岳那般大;大西洋只是地球上的一部分,它怎么容纳了像地球一样大的东西;世界又多一大洲,还是多一像地球这么大的东西?以上都是无法解释的逻辑矛盾。

矛盾律主要是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之一,任何思维过程中,如果包含了逻辑矛盾,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和认识世界。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

①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②这次展览的作品近二百多件。

③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但马列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以上各句都包含逻辑矛盾。我们应当遵守矛盾律的要求。在自己的思想、言论、文章著述中避免自相矛盾,同时也要善于运用矛盾律揭示他人思想、言论、文章著述中的逻辑矛盾,以达到正确表达思想和探求真理的目的。

当然,超出同一思维过程而形成的前后不一贯的思想,不能按“自相矛盾”处理。如: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