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组成部分包括(镜架、镜片)。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东西,就有放大作用,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露珠)等。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由(色彩点)组成。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蛾类的(羽状触角),蝶类的(棒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蝇、蜻蜓的(复眼);苍蝇在玻璃上不滑落,这跟它的(脚的构造)有关等。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如许多岩石就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就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3.不是所有的透明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珍珠、面粉、松香、琥珀、塑料、纸张)等就不是晶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1教科版
1.7 用显微镜视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视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
在前面两课运用显微镜视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运用显微镜视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
对于微生物,学生应当有肯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视察工具的发展,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探讨爱好。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课运用显微镜视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了用肉眼不行能看清的生物基本结构——细胞,对细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相识到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通过学习有关列文虎克探讨微生物的在科学历史资料,知道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学生对于如何操作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视野中所呈现出的事实和有关图像资料,来分析和推断我们所望见的物体是否是微小生物,从而来建立新的关于生命和微生物的概念,形成学科的核心思想与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别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四周的环境;(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与反应、能繁殖等。
2.实力目标:(1)在显微镜下视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觉微生物具有生物的一些特征;(3)比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名称。
3.德育目标:(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探讨的爱好。
(2)培育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困难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视察相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小组探讨、同桌沟通,会进行视察比较。
【教学具打算】分组试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老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_______,比如生活中常见的食盐、白糖、_______等。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边缘_______。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4.蚜虫靠吸食植物体上的_______生活。
5.生物学家_______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6.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_______有关。
二、判断题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晶体的特点?()A. 有规则几何外形B. 固体物质C. 形状无规则2.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 列文虎克B. 罗伯特·胡克C. 达尔文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四、简答题1.请列举三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2.简述显微镜的发明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晶体;味精(或其他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
解析:晶体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食盐、白糖和味精等都是常见的晶体。
2.凸透镜;厚;薄。
解析: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这种结构使得光线经过时会发生折射,从而起到放大的作用。
3.细胞;细胞。
解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微小世界》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组成和细胞的功能。
以下是《微小世界》的知识点:一、细胞的组成: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3.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
5.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的种类:1.脂肪细胞:储存脂肪,提供能量。
2.毛细胞:表面有许多毛,起到吸收和排泄的作用。
3.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4.骨细胞:构成骨骼,提供机械支撑。
三、细胞的功能:1.取食作用:通过细胞膜吸收食物。
2.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和食物产生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排泄作用:通过细胞膜排除体内的废物。
4.生长和繁殖作用: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从而使生物体生长。
5.感受作用:感受外界刺激,传递信号给其他细胞。
6.运动作用:一些细胞具有运动能力,如纤毛细胞和肌肉细胞。
7.分泌作用:一些细胞可以产生和释放化学物质,如内分泌细胞和胰岛细胞。
四、细胞的特点: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3.细胞能自我复制,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4.细胞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生物体。
五、细胞学的重要发现:1.约翰·克里斯汀·道尔顿发现了原子的存在,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2.罗伯特·胡克观察到了第一个细胞,并提出了"细胞"的概念。
3.玛莉·莱恩提出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假说。
4.雅歌利奥·花马克发现了细胞核。
六、常见的细胞器:1.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中心”,负责产生能量。
2.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和物质运输。
3.高尔基体:参与物质的包裹和运输。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共21张PPT)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1.放大镜【教材简析】“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
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
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
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
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教科六年级科学下《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PPT课件_0
主 题 :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 资料来源 :网 络 资料题目 :酵母菌的作用 内 容 :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它们可以把 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 生二氧化碳。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
发酵,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
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而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主 题: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资料来源:网 络 资料题目:微电子技术 内
容: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
美国的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 这种微型马达直径仅0. 07毫米,厚度是0. 25 毫米。有了这种微型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 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 除有害物质的工作。
主
题:基因工程的应用
资料来源:网 络 资料题目:转基因鲑鱼 内 容:为了让鲑鱼快速成长。将一种大鳞马哈鱼的鱼卵基因植入到
普通大西洋鲑鱼的鱼卵中,培育出这种生长超快体型巨大的“超级鲑鱼”。 优点一:生长迅速长肉快体型巨大。鲑鱼肉质肥美,是人们餐桌上最受欢 迎的一道食物。但是一般的大西洋鲑只在夏季分泌生长激素,因此它们需 花上4至5年才能长到3千克-4千克,但基因改造后的鲑鱼仅仅用一年多的 时间就能长到这一体重。转基因鲑鱼的平均重量达到了1340克,而普通大 西洋鲑鱼的平均重量仅为663克。优点二:饲养成本降低。优点三:肉质 更健康。由于转基因鲑鱼缩短了其成长周期,因此它受到的污染和体内聚 集的有毒物质残留比普通鲑鱼少得多。
课前分组收集资料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 成果汇报活动”
谢谢!!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 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 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用
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件
放大镜的特点
玻璃杯 广口瓶 烧瓶 烧杯
水滴
共同点:透明、凸起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保鲜袋
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 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 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 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 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
昆虫的触角
棒状
羽 毛 状
丝 状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 角,昆虫的触角像“电 视机上的天线”,可左 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 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 味。能感触物体,还能 平衡身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天 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蝗虫的触角呈丝状;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 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 鞭状 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B、牛顿 C、培根 )。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课件目录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
设计者:滨城区实验小学
张春华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 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草蛉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复习课微小世界教科版(共40张PPT)
单元综合练习
判断
1、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2、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5、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 ) 6、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小昆虫等 昆虫器官、晶体 细胞、微生物
细菌、病毒
原子、分子
放大镜和显微镜 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 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 具。
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 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了哪些成果?
1、发现细 菌和病毒, 并和它们进 行斗争。
四、 怎样放得更大 1、简易显微镜 找
2、为什么放得更大?
调
这是因为一个
凸透镜把另外一个
凸透镜的像进一步
固
放大。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第一单元复习课 微小世界|教科版(共40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第一单元复习课 微小世界|教科版(共40张PPT)
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 。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复习
放大镜
放大镜构造及功能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观察昆虫的器官和
微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结构、微生物的世界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微小世界的理解不够直观,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细胞的结构3.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小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酵母菌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显微镜的使用练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不同的显微镜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到的微小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放大镜什么是放大镜?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水珠、冰块、玻璃珠、装满水的瓶子、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装水,都是凸透镜,可将物体放大。
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答:放大镜能将细小物体放大,还有聚光、聚热、成像等作用。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圆柱形的透明物体可以将其他物体放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
在放大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越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可以组合起来,可以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0.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3.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A;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B: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
c: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D;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日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日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日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
3, 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 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日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
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
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PPT教学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节课 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6 微小世界和我们
授课人:xxx
时间:202X.XX
污水和垃圾处理
• 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 各种有害物质,还要靠微生物进行除臭。
• 污水和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 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微电子技术
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美国的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 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直径仅0.07毫米,厚度是0.25毫米。有 了这种微型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 的成果
其他
食品
农业
微电子
人类探索 微小世界 的成果
生物
工业
林业
医学
食品工业
农、林业方面
抗虫棉 杂交水稻
克隆
医药方面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
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 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 壤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 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 的作用。
放大几百 万倍,观 察到细菌、 病毒、物 质的极小 微粒—原 子
分辨本领为百 分之几纳米, 直接操纵原子 或分子
肉眼
放大镜
光学 显微镜
电子 显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
放大装置的应用 放大功能的眼镜 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显微镜发现细胞
列文虎克 詹森父子 格罗斯.泰斯特 培根 罗伯特 . 胡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6 微小世界和我们
授课人: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
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放大镜。
5、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作用: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特点是:镜片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
6、水滴也能放大物体,能放大物体的器具都具有放大镜的特点。
7、装水的烧杯、烧瓶、广口瓶、试管等(圆柱体)都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长方体正方体的则不能。
球形的透明物体装水后放大倍数最大。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9、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其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
答:镜片中央凸的越厉害,放大镜倍数越大。
(注意:放大倍数和直径没有关系)
11、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答:因为放大镜镜片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且具有能够把物体
图像放大的功能。
12、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水滴、装水的烧杯、烧瓶、试管还有透明的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为什么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答:因为它们都具放大镜的特点即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13、怎样正确的使用放大镜?有几种方法?
答:两种。
第一种: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14、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机屏幕图像,其实图像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色彩点组成。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3、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是因为他们的触角。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5、辨别蝴蝶、蝗虫、蚕蛾、天牛的触角。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的多。
8、昆虫的特征:三对足、一对触角、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翅膀。
9、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和草蛉的幼虫七星瓢虫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用肉眼只能看见密麻麻的一片,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11、蚜虫是黄色的,小小的,像小米看起来密密麻麻的。
当蚜虫进食的时候,它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规则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是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是有长石、云母、石英等晶体组成。
晶体还有黄铜矿、雪花、VC水晶等。
5、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①减少水分法(蒸发法)②降低温度法(也叫凝结法)。
6、怎样制作食盐(或白糖、碱面)晶体、
先制作一些浓的的食盐(或白糖、碱面)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就是食盐(或白糖、碱面)的晶体。
四、怎样放得更大
1、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像一片丛林。
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于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他用这架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
并对污水、河水、牙垢、井水、雨水进行了观察,发现了微生物。
3、在十七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6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3 、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显微镜的构成: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6、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7、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
答:清水、滴管、碘酒、洋葱、镊子、小刀、
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水纸、烧杯。
8、怎样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方法?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放在一边待用。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
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洋葱处理方法?(四步)见课本P13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叶表皮上的气孔。
2、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3、在罗伯特. 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叶、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
5、细胞的作用: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绿藻)的结果。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3、怎样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答:(1)用滴管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2)盖上盖玻片;
(3)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观察记录。
4、我们可以从鱼缸水和池塘水采集到微生物,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小生物。
5、我们在做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6、微生物是生物吗?为什么?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是生物;因为微生物具有同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其共同特征是:(1)都能生长发育(2)都能衰老和死亡
(3)都能繁殖后代(4)都能遗传和变异(5)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一、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或说说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答:1、在食品方面,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蘑菇、面包、酸奶、腐乳、酱油、醋等。
2、在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3 、 在医药方面:可以把人胰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 ,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4 在农业方面,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利用微生物分解为植物所能吸收的有机肥料。
5 在生物工程方面,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袁隆平培养的杂交水稻,探索微笑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二、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们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三、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我们可以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
观察范围的拓展吗?
肉眼
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
到一些物体的晶体,生物
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
放大几百倍,观察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
菌。
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
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
粒---原子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技术,直接操控原子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