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务现代化与信息化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是一项涉及到人们生活、农业、交通、资源开发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服务。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从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气象服务能力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气象网格化观测体系,提高气象观测网络密度,完善观测基础设施,提高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
加强雷达、卫星等遥感设备的建设,提高气象信息获取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2. 增强气象预报能力。
加强气象预报机构的建设,引进先进的预报技术和设备,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警能力。
3. 加强气象科研和人才培养。
加强气象科研机构的建设,鼓励开展前沿科研项目,推动气象科技创新。
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引进国际先进的气象人才培养理念和技术,培养高素质的气象专业人才。
4. 提高气象产品和服务质量。
引进先进的气象产品制作技术和设备,提高气象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
加强气象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的便利性和普及率。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国际气象会议,开展与国际气象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气象技术和理念,提高国内气象服务水平。
二、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1. 推动信息化建设。
加强气象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效率。
积极开展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气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2. 推动现代化管理体制建设。
加强气象行业的组织架构建设,优化管理体制,推动相关改革,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动气象事业的市场化发展,引入市场机制,激发行业活力。
3. 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推动气象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规范和指南,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推动气象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气象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气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它不仅能够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防灾减灾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然而,在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气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处理与管理是一个关键难题。
气象数据具有海量、多源、异构等特点,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数值模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
如何对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进行高效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关。
数据质量的把控也至关重要,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气象预测,从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技术更新换代快是另一个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算法、新的模型不断涌现。
气象信息化建设需要紧跟技术前沿,及时引进和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但这也意味着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
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气象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一旦泄露或遭到恶意攻击,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如何构建坚实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气象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气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既懂气象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培养和引进这类人才需要时间和资源。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气象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气象数据的潜在价值。
通过对海量气象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云计算技术为气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
借助云计算平台,可以快速处理大规模的气象数据,提高运算效率,缩短气象预报的制作时间。
同时,云计算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弹性配置,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计算和存储能力,降低成本。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HEBEINONGJI摘要:气象服务部门为人们提供了精准的气象信息,在人们的a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气象服务能力提升以及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气象服务能力与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分别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帮助。
关键词: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气象局张荣艳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气象服务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
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对于气象服务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强化气象服务工作,结合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气象服务体系第一,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气象服务质量水平是关键内容。
只有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用户才能更加便捷、及时的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使气象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满足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第二,想要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就要在气象服务工作中加强法制管理,严格遵守行业和国家的相关规定。
在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气象部门要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对气象业务技术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提升气象服务工作水平。
促进气象服务制度改革与发展,为建立现代化的气象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推动气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气象部门要做好极端天气和灾害的预警工作,加强气象监测设备功能、服务人员能力以及气象服务技术的引进与提升。
气象部门也要重视与外界的沟通协作,尤其是在汛期等特殊灾害频发期间,要积极拓展气象信息传播途径,加大在特殊天气的宣传力度,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减少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伤害,保障人们的安全,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气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网络气象服务平台,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的集约化发展,保证气象服务体系能够在实际的气象服务工作中发挥其自身最大价值,为气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稳定的基础。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8.24•【字号】武政〔2020〕17号•【施行日期】2020.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9〕28号)精神,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全市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紧扣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面向服务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战略目标,面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气象新需求,持续推动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高水平保障新时代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服务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彰显,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率达到95%以上;气象监测共享水平达到85%,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8.5%,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8%;城市和乡村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5分以上。
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等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等重大战略气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气象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装备和人才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基于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安全治理技术
基于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安全治理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业务信息化也正日益受到关注。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因为气象业务信息化所涉及的数据量大、数据敏感性高,一旦受到网络安全威胁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何在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技术已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
网络安全治理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监控、防护和管理,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在气象业务信息化领域,如何落实网络安全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将从技术建设、管理措施和风险评估等方面介绍基于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安全治理技术。
1. 技术建设(1)数据加密技术在气象业务信息化中,数据传输和存储是一个重点。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将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还可以采用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技术,对数据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获取和操作数据。
(2)网络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非法入侵和攻击。
在气象业务信息化中,网络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阻止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技术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系统的抵御能力。
(4)网络流量分析技术通过网络流量分析技术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和异常流量,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
通过建立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等管理措施,可以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和应对能力。
(2)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人为因素是网络安全问题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024年气象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
气象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气象信息化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气象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输的过程,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
本文将对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市场的特点和趋势,并总结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2. 市场特点2.1 大数据驱动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气象数据的采集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多个指标,涉及到广泛的地理区域和时间范围。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供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使用。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2.2 跨部门合作气象信息化市场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合作。
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需要与气象部门、通信部门、云计算平台等合作,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存储。
同时,气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也涉及到农业、交通、能源、旅游等多个行业,需要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气象解决方案。
2.3 科技创新驱动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应用,为气象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气象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气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安全和可信度。
3. 市场趋势3.1 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信息化市场正逐渐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的气象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减少人工操作的成本和误差。
同时,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预测和调整,提供更准确的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
3.2 个性化需求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增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也成为市场的新需求。
例如,农业行业对气象数据的需求与其他行业不同,需要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气象解决方案。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随着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气象服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气象服务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成为当今发展气象事业的迫切需求。
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首先需要加强气象观测和监测系统建设。
气象信息是气象服务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才能够为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可靠的依据。
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网和监测体系是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
应加快推进气象自动站、卫星气象、雷达气象等现代观测技术的应用,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和时效性。
还需要加强对人工气象观测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观测技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加强气象预报技术和能力的提升。
气象预报是气象服务的核心内容,准确的气象预报不仅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也对国家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
为此,应加强对气象预报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推动气象预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开发和完善各种气象预报模型和算法,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应加强对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设。
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应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确保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灾害预警信息。
应加强对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抗灾救灾能力,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与此在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气象业务的现代化建设。
应加强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气象数据的云端存储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共享效率。
还应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水平。
浅谈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浅谈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现代化建设是气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气象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天气预报,而是涵盖了更加广泛的领域,例如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资源环境监测等。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将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升气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支撑。
气象行业是一个科技密集型的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推动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
科技支撑包括气象观测技术的创新,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提高,气象模型和预报算法的改进等。
通过应用新一代气象观测设备、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提高气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效率,进而提高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需要加强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气象科研和服务能力。
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气象信息系统,实现气象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管理和传输,可以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建设气象智能化预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并能针对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气象服务。
还可以开展气象业务的电子化管理、在线服务和移动应用开发,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强化国际合作。
天气和气候是全球性的自然现象,气象服务的范围也应该是全球的。
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气象机构的合作,可以共享气象观测数据、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提高气象服务的全球覆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立气象服务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促进气象信息的互认和互通,有利于实现全球气象服务网络的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应用需求的反馈。
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满足公众的需求是气象服务的根本目标。
通过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评价,可以不断改进气象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公众满意度。
2024年气象现代化工作情况总结范本(2篇)
2024年气象现代化工作情况总结范本____年是气象现代化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我国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我国气象现代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在技术手段、数据资源、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也在国际气象合作、灾害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展现了强大实力。
下面是对____年气象现代化工作情况的总结。
一、技术手段方面:1.高空观测技术取得突破。
在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继续加大对高空观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成功研制出一批先进的高空观测设备,包括卫星遥感技术、探空球、探空火箭等,大大提升了对高空气象条件的探测能力和预测精度。
2.数值预报模型得到优化。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优化方法,我国气象部门对数值预报模型进行了全面升级,模型精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加强了对数值预报模型的应用研究,提高了其在灾害防控、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预测能力。
3.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逐渐成熟。
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还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
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数据资源方面:1.气象观测网络进一步完善。
____年,我国气象观测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包括新建和改造了大量的气象观测站点,提升了观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观测数据的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地面、海洋、空中观测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观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数据时空分辨率。
2.气象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建立。
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合作,建立了跨部门、全国范围的气象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全面共享和开放获取。
这为各行各业的气象应用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精确的数据支持。
三、服务能力方面:1.社会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化。
____年,我国气象部门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推送定制化的气象产品和服务。
学习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心得体会:以更高水平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
学习《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心得体会:以更高水平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现代化水平反映着国家现代化水平。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到2025年,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新发展阶段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的道路,把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贯穿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将智慧气象融入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以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
要“精”字当先,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监测是气象事业大厦的地基,要重点提高易灾地区、生态区、人口聚集区、粮食主产区的气象监测能力,加快实现风云气象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智慧协同,提升综合立体监测时空分辨率和全球气候变化监测能力;预报是气象业务的“龙头”,要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的“五个1”精准预报能力;服务是气象业务的落脚点,要积极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让气象服务按需精准送达,更贴合人民需求。
要涵养动能,加快提升气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是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经过70多年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实现由跟跑到跟跑和并跑并存、部分领域领跑,这充分凸显了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
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烈的时代担当出发,瞄准国家发展需求、国际发展趋势、前沿发展水平,持续夯实气象科技基础研究根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气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走向纵深。
这要求我们既要“十年磨一剑”搞好基础研究,又要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坚如磐石的恒心“啃硬骨头”,锻造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国之重器”。
对气象信息化的理解和再认识
对气象信息化的理解和再认识■ 沈文海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核心标志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类社会,以致一些学者将其称之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与此相伴,“信息化”作为一个完整概念,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新一届中国政府已将信息化作为本届政府努力奋斗的“新四化”目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信息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程度。
从广义上看,气象行业的业务特点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并发布信息产品,因此气象业务是典型的信息业务,气象业务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系统,气象部门也是有关信息技术最早和较为充分应用的部门。
信息化对于气象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气象信息化究竟包含哪些内涵,什么是气象信息化的实质,气象信息化与气象业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分析的。
笔者拟通过本文,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和回答。
一、信息化的概念和理解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社会学家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等概念。
我国于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首次对信息化进行了官方定义: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联合国1998年发表的《知识社会》一文,对信息化进行了如下阐述: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
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
我国政府于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再次修订了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准确的气象预报和分析对于减少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对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气象服务现状分析1. 气象预报准确性不高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在预测精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短期和局地的气象变化,预报的准确性较低。
很多地方的天气预报经常出现偏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2. 气象监测设施不完善气象监测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当前气象服务的一个问题。
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城市的一些角落并没有足够的气象监测设施,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全面和准确性的不够。
3. 气象服务覆盖范围不足当前我国的气象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盲区,一些农村地区或者一些专业的领域,如海洋气象等,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还有待加强。
4. 气象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很多气象信息还停留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形式上,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
5. 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有限对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突发的气象灾害事件上,往往缺乏有效的预警措施和及时的应对措施。
二、气象服务改进建议为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加强气象观测体系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并加强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外气象部门的合作,加强气象信息的共享,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提高气象监测设施的完善程度,可以加大对气象监测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城市角落处的设施建设上,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为了加强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可以加大气象服务的投入与覆盖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专业领域的气象服务上加强投入,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建设气象信息网络,提高气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程度,让更多的人能够及时获取到气象信息,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气象服务。
四川省气象信息化历程回顾及发展展望
2018283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象科技进展 8(1)- 2018气象信息化的历程,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结合及应用的演进过程。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极大地影响和驱动了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气象就是其中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行业。
四川省气象信息化的里程,基本可以概括为从气象资料的通信传输开始,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开始比较系统性规模化地结合,并逐步深入和广泛,与信息技术发展大致经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Internet 加数据库为标志的几个发展阶段相对应,气象信息化也大致历经了以计算机通信、信息网络、数据管理和共享应用等为代表的几个阶段,与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结合和融合日益紧密深化,发展到目前以省级数据环境和基础设施资源池来集约全省主体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并进一步朝着基于云计算的气象大数据平台方向发展。
1 回顾1.1 第一阶段:以气象计算机通信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日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气象业务系统中引入电子信息相关技术的需求十分突出,基于计算机通信实现气象数据通信自动化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此背景下,四川省气象局与成都气象学院合作研发了采用APPLEII 为主机的微机转报系统,成功实现了西南区域气象电报的微机编辑及多路转发等业务功能,取代了此前以人工加电传机的气象电报编辑转发模式,面向西南区域,实现了气象电报自动收集处理分发等业务功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与气象基础业务的结合和应用上系统性规模化地迈出了第一步。
大致同一时期,气象业务中部分其他分支,根据业务性质以及当时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不同程度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主要是在计算机化方面,积极推进了各自业务的发展。
比如:基于微型计算机处理的自动填图系统等,逐步进入气象预报业务。
历史气象资料的信息化工作,依靠计算机系统进行气象数据的纸带、卡片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在此前就已经起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了基于计算机系统处理的磁带存储,并逐步引入微机处理系统和磁盘存储等方式,其计算机化逐步深入。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气象业务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
在进行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有效处理。
下面就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处理方法。
常见问题一:天气预报准确性低天气预报准确性低是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测量技术不够精准等。
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处理措施:1. 加强观测技术:提高气象观测技术的精准度,包括卫星遥感、雷达技术等,以便更准确地获取气象数据。
2. 提高模型精度:不断改进气象模型,提高其对天气变化的预测精度。
3. 多元化数据来源:整合多种气象数据来源,比如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4. 加强预报技术:不断研究和改进天气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常见问题二:气象灾害预警不及时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气象灾害预警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在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气象灾害预警不及时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处理措施:1. 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气象监测体系的建设,包括气象探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监测站点等,以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2. 加强信息传播:建立健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包括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 加强预警能力:提高预警技术的水平,比如改进灾害性天气的识别与预警技术,加强气象预警预报产品的研发和改进。
常见问题三:气象信息互联互通不畅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各个部门和地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气象信息,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
2. 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气象信息标准化建设,使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气象信息可以互相兼容、互相识别、互相共享。
3. 提高技术互通能力:推动气象信息技术的互通互联,包括统一的信息接口标准、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等,以提高气象信息的互通效率。
信息技术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 4)深 化 政务 信 息资 源交 换共 享 ,建设 决 策支 持 系 统 ,弥补乡镇政务决策辅助信 息短板 。
5 . 社会服务 。温州智慧城 市建设要推进政企和城 乡
引导手段 ,加强 网络文化 的监 管和引导 ; ( 4) 完善信
息化支撑体系 ,支撑文 化创意产业发展 ; ( 5)在文 化
慧城市建设人才 队伍 ,强化经济不发达 乡镇 的信息化人
才队伍建设 。 嗍
略: ( I ) 强化信 息资源整合 ,支撑跨部 门 、一站式 的
便捷 民生服务 ,支撑服务创新 ,实现城乡 民生服务 一体
化; ( 2) 推进 教育 、医疗 、卫生 和社保 建设 ,提升远
参考文献
[ 1 ] 王辉. 智慧城市【 M] . 北京: 清华大学 出版社, 2 0 1 0 . 【 2 】 王世福. 智 慧 城 市 研 究的 模 型 构 建 及 方 法 思 考 … . 规 划
E XCH ANGE OF E XP E RI E NCE 经验 交 流
电子政务主要策 略 : ( 1 )推进 网上 办事大厅建设 ,提
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推广 。因此智慧的文化传承主要 聚 焦: ( 1 ) 打造 多渠道 、多终端覆盖城 乡的智 慧化 的文
供城 乡一致 的 、良好 的政务服务 ; ( 2)构建政务云计 算 中心 ,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统一 的基于云计算的信息 服务 ; ( 3)完善政务协 同办公应用 ,建设 和推广移动
广大 的基础气象技术人员应不断学 习了解最新 的信 息技术发展 ,应用于气象各类业 务服务实践中 ,包括建 立更可靠高效的网络链路 ,编制更易用更人性 化 ,运行
更高效 的气象软件 ,提升气象业务服务层次。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作为气象服务的最前沿,承担着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重要任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基层气象部门面临着诸多问题,综合业务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
本文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基层气象部门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气象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普通高中或中专学校,其气象专业学历不足,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气象服务的需要。
2. 设备陈旧落后。
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设备大多数已经使用多年,性能陈旧,影响了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信息化水平较低。
基层气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缺少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使得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社会大众。
4. 业务软件不完善。
目前很多基层气象部门在业务软件方面尚未完善,导致气象数据处理和业务办理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气象服务的质量。
5.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各级政府对基层气象部门的投入不足,导致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缺乏,难以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对策
1. 提高人员素质。
加大对基层气象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各类气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气象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的问题主要是人员素质、设备设施、信息化水平、业务软件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基层气象部门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综合业务改革,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基层气象部门的综合业务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国家的气象服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2.03•【字号】榆政办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及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榆林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推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更好地实施智能观测,全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2%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强对流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40分钟以上;推进智慧气象服务,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及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气象科技创新、科学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智慧气象服务水平可满足公众需求,榆林气象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实力进入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一)提升气象监测预报精准化水平。
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发展综合、智能、协同观测业务。
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优化升级地面气象观测网,完善多类型雷达监测网以及农业、生态、交通、能源、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提高观测站点密度和观测要素数量,逐步实现全时全域全要素气象综合监测。
发展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智能气象预报业务,建设榆林精准数值预报模式、快速更新网格实况分析、月季年客观化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基本形成预报预警和服务评估应用的网格实况数据平台,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越来越高,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和业务现代化建设成为当前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是指通过提升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等方面的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及时、丰富的天气信息和服务。
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气象观测网络。
建立一套覆盖城乡、海陆空全方位的气象观测系统,包括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遥感卫星等设备,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
要提升气象预报和预警能力。
加强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数据资源,提高综合预报能力。
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科普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天气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提升气象服务的普及度和满意度。
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是指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气象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气象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要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气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展气象预报和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工作水平。
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预报准确性和预警能力。
要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的电子化和智能化。
加大对数字化气象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气象观测网络,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气象科普和宣传教育,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气象工作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化,才能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和服务的需求。
2024年气象信息化市场需求分析
气象信息化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气象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气象信息化为气象领域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与应用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气象信息化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市场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
市场概况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气象行业的发展需求、技术进步等。
当前市场主要有两个方向:1.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随着气象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气象领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
气象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气象预测和分析更加可靠。
2.气象应用与服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气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机会。
例如,气象应用软件、气象数据分析平台和气象云计算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市场需求分析1. 数据采集与处理需求气象领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动气象站和传感器:气象行业需要采集来自不同地点的气象数据,自动气象站和传感器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关键设备。
自动气象站可以自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存储。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随着气象数据的规模不断增大,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也面临挑战。
市场对于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图像传输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气象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市场对于高效、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
2. 气象应用与服务需求气象应用与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象应用软件:气象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气象预报、台风警报、天气趋势分析等功能。
市场对于功能强大、用户友好的气象应用软件的需求日益增加。
•气象数据分析平台:气象数据分析平台为气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例如气候变化分析、灾害预警等。
市场对于可靠、高效的气象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逐渐增加。
219515221_新时代背景下气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讨论
科技论坛论点ARGUMENT113新时代背景下气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文/李俊江 蔡佩颖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向着信息化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各领域的发展进程。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气象服务领域,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气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能有效拓宽气象行业的服务领域。
然而,气象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入资金不足、专业性人才缺失等。
本文首先对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气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推动气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到目前为止,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但是由于其应用的时间和程度有所差别,不同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不尽如人意。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推动各领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进行不断创新,提升各领域的发展水平。
气象行业信息化,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整个气象工作的不断变革,而且可以使得气象行业扩大其应用范围和服务领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气象信息化的意义(一)气象信息化与创新模式协同发展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气象信息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气象信息化与创新模式的系统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气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行业创新的重要体现,是该领域适应时代发展的有力举措。
气象领域需要瞄准科技的前沿,加强技术化的研究,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信息化发展推动气象创新,协同共进,夯实基础,拓宽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
(二)拓宽气象行业的涉及范围气象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是该领域在面对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宽领域全球化的发展特征,这都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气象信息化就是把气象科技服务进行数字化和智慧化处理,这是其发展方面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PE产品
QPF产品
5、精细化要素预报业务
建立了精细化乡镇(34185)气象要素预报系统 开展了格点化要素预报试验
陆地5KM
海洋10KM
6、海洋气象业务
海洋资料的 共享与应用
精细化预报 业务建设
模式集约 化发展
适应服务的 业务试验
强化资料基础
海雾格点化预报产品
7、环境气象预报业务
《环境气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环境气象模式 雾霾预报预警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 雾霾中期趋势预报
PM2.5
CO
O3
SO2
NOx
8、推进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MICAPS4.0)
改进基本气象资料的显示
➢ 支持分级显示,逐级细化 ➢ 提升符号与数字显示效果
一、天气业务主要进展
持续推进数值模式研发应用
CMA GRAPES-GFS预报能力
北半球平均
2013年GRAPES GFS同化预报 2014年GRAPES-GFS同化预报 2014年GRAPES-GFS以FNL的同化预报 T639业务预报
区域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区域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模式
(一)不断健全专业化预报技术体系
模 式
四
资 料
个
业技 务术
技
方 法
术
体
系产
品
全球和区域同化预报系统(T639、GRAPES)
观测资料
雷达资料
卫星资料
模式产品
数值 预报 技术 体系
稠密资料同化和预报系统 (RAFS)
中尺度分析系统
雷达卫星反演估测系统
SWAN
MICAPS
1小时外推预报 2-3小时预警 0-12小时预报 0-12小时中分析
完成县级综合预报平台1.0版建设。 在14个省成为了县级主要预报业务平台。 6个省通过本地化二次开发,完善了县级平台。 甘肃、湖南、河南、内蒙古形成可供全国推广的成果
有效规范了省级对下预报指导业务,完善了省-县预报产 品实时共享流程。
有13个省分别基于集约化数据环境实现了指导产品直接 推送到县级业务平台,强化了对县级指导,提高了效率。
核心技术发展:改进冰雹、雷雨大风、强降水自动识别技术、研发
基于blending0-6小时QPF技术、改进大于20mm的QPE。
客户端改进:完善用户交互功能,发布SWAN1.6版本。
成立专家组,强化项目组织管理
依托SWAN项目专家组实施技术管理
召开两次专家组会议,审定1.6版本定版,确定技术成果集成
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 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 0-12小时雨强预报 降水落区短期预报 过程降水量预报
MEOFIS
MOS
ANN
DMO
降水分区建模 多模式集成 输入资料的质量控制 格点化
FUSE
Micaps Fine-Correcting
区域/单点订正 格点订正 Web订正 时空要素协调 实时质量控制
1、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短临预警业务
气象业务 现代化与信息化
预报与网络司 顾建峰 2015年04月20日
主要内容
预报预测业务的发展实践 国际业务科技发展的趋势 业务现代化的目标与任务 气象信息化的思路与任务
预报预测业务发展实践
2007年12月13日
顶层设计
用户
需
服
求
务
公共气象 服务
产品
需求
气象预报 预测
支撑 反馈
反
支
馈
撑
科技人才 装备
72h
96h
12h
top1 top2
优选成员集成
top3
top4top52 Nhomakorabeah48h
72h
:
50
51
台风路径最优集成预报
120h 集合预报
96h
120h
综合预报
4、QPE和QPF技术系统
融合雷达、卫星、区域站的 QPE产品
全国 0.05 °× 0.05°, 逐1、3、6、12、24h产品。
多模式集成QPF产品
信息支撑
需求
需求 产品
支撑 反馈
综合气象 观测
数据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结构
目标:气候监测标准化 气候预测客观化 气候评价定量化 气候服务精细化 气候业务流程集约化
2011年2月21日
一、天气业务主要进展
不断健全专业化预报技术体系 持续推进数值模式研发应用 逐步增强预报员科学素养 探索业务主动与科研结合机制 稳步提高天气预报业务能力
提高格点数据的显示性能和质量
➢ 提高格点数据显示速度 ➢ 提升数据细节显示质量
增强高分辨地理信息接入
➢ 高分辨地形数据叠加显示 ➢ 高分辨格点数据的快速显示
加强数值预报集合预报应用功能
➢ 格点化预报编辑 ➢ 增强集合预报应用功能
8、推进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 SWAN系统改进升级
发展核心技术,加强项目目标管理
SWAN统一到MICAPS 整体技术框架。
SWAN1.6版在全国应 用,成为15个省短临主 要业务平台。
制定SWAN系统研发技术的业务准入制度
开展ROSE业务试验
天津塘沽、武汉和随州、西安、石家庄和沧州、 济南、上海青浦、合肥9个雷达站
8、推进预报业务系统平台建设
县级综合预报业务平台研发和推广应用
多种资料融合分析
实现分析技术客观化和自动化,有效缩短分析时间, 制定分析规范,统一分析标准,提高分析业务效率
3、集合预报产品应用
制定《集合预报业务应用工作计划》。 研发集合预报应用产品。 建立集合预报应用业务流程。 编制《集合预报应用手册》。
2013年7月5日
极端天气指数
00h
24h
48h
强化省级业务
基于雷达回波的强天气识别 基于雷达资料的外推预报
提升基层能力
县级监测预警业务
地理信息 设置阈值 自动报警 指导产品实时共享 预警制作发布
2、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
构建了基于稠密自动站和中尺度模式的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系统
自动站资料的客观分析 物理量分析
各种探空诊断量分析 中尺度模式产品
综合分析显示
✓ 组织全球海洋气 象资料挖掘(历 史资料,再分析 资料,全球浮标 资料,卫星遥感 资料等)
加强产品共享
✓ 沿海自动站、海 岛、浮标、船 舶、平台等960 站实时资料共享
✓ 全国海洋气象预 警预报产品共享
规范预报业务
✓ 139个岛屿、54条 航线、67个港口、7 个渔场和石油平台的 精细化预报
✓ 开发15公里海洋气象 格点化预报产品
BJ-RUC (WRF)
东北-RUC (WRF) STI-WARMS (WRF)
WH-WRF
华南 GRAPES_TMM
西南
WRF-RUC
西北
乌鲁 木齐
MM5 GRAPES
分辨率
27/9/3Km 38层
27/9/3Km 38层
9/3Km 35层
27/9/3Km 4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