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江苏省优秀作文展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江苏省优秀作文展评
作者:姜有荣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2019年第12期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题意解读]
今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中的“味”看似是材料表述的原点,但究其本质,它只是作为喻体存在。也就是说,材料的真正内涵,蕴含于“味”之下,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和揭示。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句间关系显示出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需要考生仔细推敲。
首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材料的引子,以“物各有性”领起,紧接着以水和盐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鲜明特性为例,形象地对“物各有性”进行诠释。也就是说,第一句话承认了事物各有其特性,暗示事物之间具有差异性,世间万物总体而言具有多元性。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考生应该抓住.“还是”二字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也就是说,同类事物的简单叠加不会带来质变,简单的重复只会导致单调。考生可以联系个体,也可以从群体、国家、文明与文化等角度展开联想,丰富這句话的内涵,为立意拓展空间。
第三句“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材料的核心,也与上文形成对比。“调和”是关键词语,可引申为合作、交流、融合,是一种手段,而且对象是“五味”。与前面的“水加水”“盐加盐”对照着看,不难把握命题者的意义指向。“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五味调和的结果。材料的启示正是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强调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调和”,如此方能碰撞出丰富多彩的“百味”,方能突破狭隘与单调。
材料的最后一句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这一道理存在的普遍性和原则性,在审题立意和选材构思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综合起来看,材料肯定的是人、事、物的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提倡包容甚至是相容的文化态度。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度”的问题,就是不能不管什么样的人、事、物,都一味地去欣赏和包容。
[优秀作文展评]
[记叙文]
老杨小胡面店
江苏一考生
清晨,老杨面店刚开门,一阵清香便从店里飘了出来,这是胡师傅又在“训练”了。
胡师傅自然姓胡,“师傅”之称却透着客气:一个连油盐酱醋都调不好味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师傅?大概是他这未来接班人的地位谁也动摇不了,故也勉强算得,上是“师傅”。
今天来吃面的客人挺多。
“快快快!”老杨忙得四脚朝天,小胡便在一旁给他打下手。
“喂喂,油多了!”“这汤咸死了,你放了多少盐!”老杨的责怪声响彻厨房,小胡也只得在一旁任凭老杨数落。有老杨这个“老面匠”在,生意虽然不成问题,但徒弟终究成不了气候。老杨有些着急。
这一天,顾客不如往常那么多。烧好了水,洗好了锅,老杨正准备给徒弟“上上课”,却瞥见小胡在一旁剪起纸来。老杨窝着一肚子火:“干吗呢?还不快来擀面,你这个样子,边都没摸到!”小胡颇有些郁闷,对着老杨撇撇嘴,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咽了下去。
然而,没来由地,店里的顾客渐渐不如以前多了。老杨疑心是徒弟的表现坏了大事。他拉住客人,问:“面不好吃吗?”“没有,但吃起来总觉得怪怪的,有点不舒服。”客人回答道。“哪里不舒服?”老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胡在一旁偷笑:“这条街改造了,最近焕然一新,只有我们店铺还是老样子。屋子漆成灰色,桌椅又那么挤,这么压抑,肯定不舒服呀!多增点色彩就行了。”他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剪的纸花贴在墙上,“还有厨房的窗户,正对着桌椅,烟气都冲到脸上来了,客人不呛着才怪。”老杨看着小胡手里精美的剪纸,再看看厨房的调料罐和大锅,若有所思:“行!就按你说的办吧。”
朴素的老面,配上了青花瓷的碗,素净又优雅;店里的桌子减了三四张,为的是不拥挤又便于清扫;厨房换上了整面的玻璃墙,食客可以看到食材和做工。真别说,这屋子经小胡一改造,立马有模有样了。这还不够。这天早上,老杨和面的时候冷不丁发现旁边多了一台摄像
机,小胡说要把视频发到网上去。没过多久,老杨发现来店里的小年轻多了,他们说是来“打卡”网红店的,吃完都说这小店其貌不扬却不负盛名。
老杨对小胡简直佩服得不行。这天,他对小胡说:“我原以为只要面做得好吃,客人就会喜欢。我还以为你小子整天不务正业。看来,我这个老脑筋急性子的老杨需要你来调和调和了。”
“我也要你这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师傅来改造改造呀!”小胡摸摸头,也笑了。
“从今天起,这是一家全新的店铺了,老杨小胡面店。”老杨捋了捋胡子,“得了!赶紧再烧盆水去!”
[评析]文章以小见大,从一家小面店入手,逐层拓展“调和”丰厚的内涵。一是表层的“调和”。在经营用具上有面质与餐具的调和,在经营环境上有底色与装饰的调和,在经营空间上有客容量与舒适度的调和,在经营场所上有通与透的调和,在经营模式上有线下与线,上的调和。二是深层的“调和”。在经营思想上有传统与现代的调和,在经营思路上有守成(旧)与创新的调和,在经营理念上有“以面为本”与“以人(食客)为本”的调和、“吃得可口(好吃)”与“吃得舒服(吃好)”的调和、“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的调和。文章何以能如此丝丝入扣?皆因作者不仅能“入乎’题’中”,吃透.材料,深思主旨,而且能“出乎’题’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议论文]
享参差多态,强文化自信
江苏一考生
鲁迅先生的《看镜有感》,我读过一遍,便再难忘怀。先生在文中写道:“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其仰慕崇尚之情,溢于言表。
汉唐气势恢宏的文化气象,固然与其开放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而这社会风气既来自时人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更来自他们文化的底气,也就是文化自信。清朝自称“天朝上国”,却一边闭关锁国,一边又津津乐道于西洋进贡的各种稀奇物什。究其原因,也正是因为骨子里虚弱,文化自信便少了。
一方面,文化自信表现在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信心。所谓物各有性,有的人看到别人的文化与自身文化的不同,会立即躲去角落里,生怕叫别人耻笑了去。实际上,差异只是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