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病
鹅苗大肠杆菌病防治
鹅苗大肠杆菌病防治鹅苗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鹅的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脐炎、眼结膜炎、气囊炎和败血症等为主要特征,目前鹅尤其是幼龄鹅苗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鹅苗大肠杆菌病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菌体中等大小,不形成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属条件致病菌,鹅群饲养管理不当,鹅舍潮湿,环境卫生差等不良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感染致病,但在晒床上常以2~6周龄的鹅较为多见,其中脐炎,败血症、眼结膜炎常发生于l~2周龄,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等多见于2~6周龄的鹅苗。
患病鹅和带菌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随粪便捧出的病原菌,散布于外界环境,污染的水源、饲料经健康鹅的消化道引起感染,也可通过孵化室和鹅舍(棚)内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或是病原菌经污染的人孵种蛋的蛋壳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导致死胚或孵出的初生雏鹅鹅苗致病,病原苗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入侵,而成年鹅还可以通过生殖器交配引起传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龄鹅以温暖潮湿的梅雨季节易发,而舍饲的肉用仔鹅则以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
鹅的发病率因日龄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异,大约为5%~20%,通常是环境差、日龄小的鹅发病率高.临床症状根据鹅的发病日龄和病理特征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病型。
卵黄囊炎及脐炎塑:临床所见患病雏鹅鹅苗,腹部膨大,脐部发炎肿胀,有的脐孔破溃,皮肤较薄,严重者颜色青紫,患维精神差,喜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水少,常于1~3天内死亡,发病日龄多数在3日龄以内.眼炎塑:患病雏鹅鹅苗眼结膜发炎、流泪,有的角膜浑浊,眼角常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出现封眼,逐渐消瘦,衰竭死亡.发生本病型常见于1~2周龄。
脑炎塑:临床上见于1周龄的雏鹅鹅苗.患病鹅食欲减退或废绝,死前扭颈,频频抽搐,出现神经症状。
关节炎型:临床上多见于7~10日龄雏鹅鹅苗,病雏一侧或阴侧跗关节或趾关节炎性肿胀.跛行,运动受限,吃食减少,患病锥鹅常在3~5天内衰竭死亡.发生本病型的有时还呵见于青年鹅或成年鹅。
浅谈鹅大肠杆菌病诱因、危害与防治
河南农业2024年第3期
YANGZHI TIANDI
养殖天地
时,鹅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增强。
由于鹅大肠杆菌传播范围大,所以养殖户会大量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单一抗生素,这种不合理用药而造成耐药性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一)强化鹅群的饲养管理
鹅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饲料、饮水中。
调查发现,1g 鹅舍灰尘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100个,若是在冬季,因为鹅舍通风效果差,会显著增加细菌的含量。
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定要期做好鹅舍的通风消毒工作,保证正常的空气流动,这是减少细菌滋生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饲养管理中要求养殖户应充分减少应激源,如为鹅群提供营养适宜的饲料,增强雏鹅的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户在喂养期间可采用少喂勤添八
5~7次,日粮精日5次。
24 h 后,6个青睐。
因此,相关人员应探索中药防治鹅大肠杆菌病的合理方法。
目前,较为常见的中药是锦心口服液,该药物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或者向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等药物,对鹅大肠杆菌感染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四、 结语
鹅大肠杆菌病诱因复杂,并且会对当地养殖行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做好鹅群的中药防治以及饲养管理等,进一步降低鹅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简介:
朱三榜(1973—),男,河南周口人,中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责任编辑 刘沛儒)。
鹅大肠杆菌病防治
鹅大肠杆菌病防治文章摘要: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鹅、鸭等多种家禽的一种环境性传染病。
主要以脐炎、败血症、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细菌对家禽的致病力较强,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致病,但临床上则多见于幼...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鹅、鸭等多种家禽的一种环境性传染病。
主要以脐炎、败血症、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细菌对家禽的致病力较强,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致病,但临床上则多见于幼鹅,幼鹅发病后常引起死亡。
本病也是危害鹅业生产的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
鹅群饲养管理不善、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鹅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营养缺乏等不良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据临床观察,幼雏发病多与垫料有关,由于出壳几天内的幼雏活动少,常堆集休息,尤其腹部皮肤和跗关节与垫料接触机会多,若垫料的稻草粗糙或潮湿污秽,很容易刺破或损伤腹部皮肤及关节表皮,造成感染,引起脐炎、关节炎或败血症。
2.临床症状。
根据葡萄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病型。
(1)脐炎型。
临床上见于1周龄以内的幼鹅,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病鹅精神萎顿,不吃或少食,怕冷,缩颈垂翅,眼半睁半闭,腹部膨大,脐部肿胀坏死,常蹲卧,不愿活动,病雏常于数日内败血死亡或因衰弱挤压致死。
(2)关节炎型。
临床上多见于1―2周龄的幼鹅,偶尔亦见于青年鹅和成年鹅。
病雏鹅趾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常见跗关节周围红肿,患肢跛行,不愿着地,运动受限,触之肿胀部位有波动感和热痛感,病鹅饮食欲不振,由于取食困难,逐渐消瘦衰竭死亡。
青年鹅、成年鹅患病严重的通常被迫淘汰处理。
雏鹅病程为3―7天,青年鹅和成年鹅病程可达10―15天以上。
(3)败血型。
临床上见于2周龄内的雏鹅,常因腹部皮肤感染呈急性败血症死亡。
病程1―3天。
3.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鹅舍的环境卫生,保持垫料的干燥、清洁。
避免和减少鹅体皮肤损伤。
(2)做好孵坊和种蛋的消毒工作,种蛋要避免鹅粪污染。
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诊治方法
健康养殖·诊疗2020.24 畜牧业环境73摘 要:本文将对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鹅养殖;大肠杆菌病;诊断;防治1 前言大肠杆菌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拥有不同的血清型,其中大部分血清型不致病,只有少数血清型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引起宿主肠道、尿道以及关节等部位感染。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后的病鹅会出现羽毛松乱、恶冷扎堆以及便稀腥臭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引发其他疾病,严重时造成病鹅死亡,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2 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2.1 急性败血型病症不同年龄段的鹅都可能感染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而7~45d的幼鹅的感染率更高。
在感染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后,一些病鹅会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而未死亡的病鹅会出现精神不振,呆立不动,羽毛蓬乱以及食欲降低等症状,粪便呈黄白色,性状稀薄,并且混有气泡、血丝,附着在肛门附近。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鹅最终会因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在5%~20%之间,最高可达50%。
2.2 卵黄腹膜炎型病症卵黄腹膜炎型病症在产蛋期成年母鹅中较为常见,主要病症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拒绝走动,经常卧地不起,无法正常站立。
与此同时,病鹅的呼吸急促,腹部出现膨胀或下坠现象,粪便呈黄白色稀糊状,附着在肛门附近。
此外,病鹅的体型消瘦,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喙、蹼干燥,眼球下陷。
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会引发内中毒而死亡。
一些病鹅可以自愈,但无法恢复正常产蛋量。
3 病理变化3.1 急性败血型病症急性败血型病症主要引发纤维素肝周炎与腹膜炎。
感染纤维素肝周炎后,病鹅会出现刚脏肿大的现象,并且肝脏表面与心外膜之间会出现黄白色的纤维素膜。
而在感染纤维素腹膜炎后,病鹅的腹腔中会出现大量给水,心包膜与心外膜的厚度增加,而心包腔内会出现脓性分泌物。
此外,心包膜与心外膜上都会出现黄白色纤维渗出物,病情严重的会导致膜粘连。
雏鹅脐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雏鹅脐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2003年6月15日,养鹅户王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15%左右,经诊断为雏鹅脐炎型大肠杆菌病。
一、发病情况因当时一直连续下雨,阴雨天气长达20多天,育雏舍内地面潮湿,没有干的垫料,不能及时更换;饲养密度过大(38只/平方米),通风不良,温度又偏低(白天17℃左右,夜间还要低)。
鹅群于5日龄发病,7日龄后明显增多,每日死亡100多只。
养户曾投给青霉素饮水,不见效。
二、临床症状病雏表现精神委靡,食欲减少或废绝;腹部膨大,脐部发炎肿胀,有的脐孔破溃,皮肤变薄,严重者颜色青紫;两肢无力,嗜睡,饮水减少。
有的表现下痢,除精神、食欲差以外,可见排出泥土样粪便。
一般多在发病后1~3日内死亡,极少数拖延至5~7天。
三、病理变化先后剖检病死鹅15只、濒死雏鹅5只,其病理变化基本相似。
病雏脐孔周围皮肤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喙、脚蹼干燥。
有的心包积液,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肿大,呈青铜色,并有少量散在淡黄色坏死灶;十二指肠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可见肠黏膜脱落。
四、诊断1.涂片镜检:以无菌操作采取肝、脾组织触片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2.细菌培养:以无菌操作取病死雏的肝及脐部组织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于恒温箱内经37℃培养24小时后,各种培养基上均有菌落形成。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中等大小、直径1~3毫米、微隆起、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灰白色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边缘整齐、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1.5~2.5毫米、粉红色的圆形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黑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
将培养后的典型菌落制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与涂片检查相同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3.生化试验:将分离菌做生化试验,该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山梨醇、甘露糖、果糖、蔗糖、产酸产气;不分解淀粉、肌醇和尿素;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鹅感染大肠杆菌病怎么办?.doc
鹅感染大肠杆菌病怎么办?概述:鹅大肠杆菌病在雏鹅中多有发生,但它也可感染成鹅,成鹅患该病又称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是产蛋母鹅常见的疾病,本病主要能引起产蛋母鹅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使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并死亡,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一旦鹅感染大肠杆菌病怎么办?一、及时对患鹅进行确诊鹅大肠杆菌病诊断(1)根据临床症状:母鹅群在开始产蛋后不久即发现有部分母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离群,下水后在水面上飘浮,仔细检查时,可见病鹅的肛门周围沾着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最后病鹅完全不吃、失水、眼球凹陷,衰弱而死亡,病程3-7天,少数病鹅能自愈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
患病公鹅症状较轻,仅在阴茎上出现红肿、溃疡或结节,病重的在阴茎表面分布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阴茎脱垂外露不能缩回泄殖腔。
(2)根据病理剖检:母鹅主要变化为卵黄性腹膜炎,剖开腹腔,可见腹腔中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破坏的卵黄,腹腔器官表面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肠系膜发生炎症,并有出血点,肠管相互粘连。
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褐色或酱色等,有的卵子皱缩。
积留在腹腔中的卵黄如果时间过长即凝固成硬块。
输卵管粘膜发炎,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
二、对患有大肠杆菌病的鹅进行治疗选择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
由于大肠杆菌对药物易产生面耐药性,因此有条件的饲养者,在用药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效果。
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鹅,促使痊愈。
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
已患病鹅,体内已造成多种病理变化,治疗效果极差。
三、消除不良因素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
公鹅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种鹅繁殖季节前,应对种公鹅进行逐只检查,凡种公鹅外生殖器上有病变的,一律淘汰,不能留做种用。
鹅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鹅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鹅的急性传染病。
2周龄以内鹅多发,呈急性败血症;成鹅也可感染,为卵黄性腹膜炎,并且较强的传染性,产蛋停止,流行才告终。
一、病原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很快使之灭活。
二、病因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健康鹅的肠道中,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鹅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发病。
当外环境突变或饲养管理不当与生病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发病。
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和孵化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三、症状与病变急性型为败血型,发生在雏鹅及部分母鹅。
病雏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呆立,排青白色稀便,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干脚。
特征性症状是结膜发炎,眼肿流泪,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感。
多数患鹅当天死亡,有的达5~6天死亡。
成鹅表现为体温升高1~2℃,食欲废绝,渴欲增加,迅速死亡。
慢性型病程一般3~5天,有的长达10余天。
病母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
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
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
患鹅脱水,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绀,最后因衰竭死亡。
耐过者不能恢复产蛋。
雏鹅肿头症是特征性病变,可见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状,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成年母鹅死亡后,尸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瘀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及灰黄色坏死点。
公鹅病变局限于外生殖器部分,可见肿胀、坏死、溃疡等。
四、防治1、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保持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及适宜温度,饲料饮水质好充足等。
2、鹅舍定期消毒,种蛋、孵化器切实消毒。
鹅大肠杆菌病的流行、诊断与预防
四环素、 链霉素 、 氨苄青霉素 、 红霉素 、 甲基苄氨基嘧 啶和新诺 明均有抗药性 ,但对庆大霉素和萘啶酮酸
都有高度敏感。氯霉素 、 土霉素对于治疗本病均有疗
效, 呋喃唑酮拌料 喂服也有效 , 肌 肉注射链霉素 , 同 时口服呋喃唑酮疗效更佳 。
性病 例 可延 长到 1 O天 以上 , 最后 多 因衰 竭而 死 。
发生 , 发病率在 1 0 . 0 % 6 7 . 4 %, 死亡率在 8 . 6 %~ 4 9 . 7 %, 个别 严 重 的鹅场 可达 5 0 %左右 , 多 取慢 性经 过 。 本 病
除引起死亡外 , 还导致 产蛋量 、 受精率 、 孵化 串和育 雏率下降 , 因此 , 本病对发展养 鹅业危害甚大。
2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 中的常在菌 ,可分为 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2 大类。大肠杆菌病是条件性疾 病, 在卫 生条件差 , 饲养 管理不 良的情况下 , 很 容易 造成此病的发生。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 附
着 在 鹅 只粪 便 、 土壤 、 禽舍的尘埃或孵化器的绒 毛、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 , 病理解剖能做 为初步 诊断, 但难以确诊, 若想真正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据报道 , 在试 验 的 3 5个 菌 珠 中 , 大 多对 氯 霉素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碎蛋皮等 的大肠杆菌能长期存 活。大肠埃希 氏杆菌 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 , 在粪便 、 垫草 、 土壤 、 圈舍尘埃
及孵化器的棉毛 、 蛋壳碎片上可长期存活 , 对其他禽 类都可感染 ,死亡高峰多在每年 1 、 2月份 和产蛋高 峰期 , 新 留种鹅的死亡率高于老年种鹅 , 母鹅 比公鹅 死亡率高 , 寒冷季节喂料不足 , 多发病 , 误注疫苗 , 如 给鹅注射鸭瘟疫苗可导致大批死亡 , 其传播途径为消 化道 , 被污染 的草料、 水、 孵化设备以及交通工具等。
白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白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白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严重影响白鹅的生长和繁殖。
针对这种疾病,白鹅养殖户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治,保障白鹅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一、病因及症状白鹅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
病菌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环境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器官感染传播。
白鹅感染该病后,表现为下列症状:1、食欲不振:白鹅接种病原体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振、喜欢蜷缩的症状。
2、腹泻:患有该病的白鹅,粪便量明显增加,米汤样或水样。
3、尿渍:病鹅尿液呈暗色,彩度降低,鲜明度下降。
4、体温升高:白鹅体温小时于39℃,发病后可高达41℃。
5、呼吸急促:患有该病的白鹅,呼吸急促,气喘呼哧。
6、掉羽:白鹅感染该病后,羽毛逐渐脱落,引起掉羽现象。
7、生长缓慢:白鹅感染该病后,生长缓慢,眼睑、嘴唇和足底出现水肿。
二、诊断及防治1、诊断方法:针对白鹅的大肠杆菌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诊断:(1)留取病鹅粪便进行培养,直接检测大肠杆菌的数量和病原性变化;(2)采用ELISA检测,通过酶标记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测定病鹅体内大肠杆菌的抗原和抗体浓度,进一步验证诊断;(3)通过血清学进行检测,检测病鹅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抗原和抗体水平,详细了解病原体的感染情况。
2、预防措施: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减少白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1)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白鹅场内的环境、喂食桶和饮水器,避免细菌的繁殖和传播;(2)加强营养调理:饲喂白鹅精细饲料,均衡搭配各种营养成分,增强白鹅体质;(3)加强检疫:及时检测病鹅并集中隔离治疗,防止细菌进一步传播;(4)加强免疫措施: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采用疫苗接种等技术手段,增强白鹅的抵抗力。
(2)利用抗生素治疗:可以采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3)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适当的生理盐水、电解质液体等,调节病鹅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平衡。
小鹅大肠杆菌什么症状鹅大肠杆菌用什么治疗
小鹅大肠杆菌什么症状鹅大肠杆菌用什么治疗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可出现败血症、肉芽肿、气囊炎等疾病,鸡、鸭、鹅和鸽均可感染,占据细菌疾病的首位。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的威胁和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家禽每年因大肠杆菌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3亿元以上。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当动物机体防御机能下降,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变化以及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导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1 病原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菌,染色均一,2~3μm×6μm,其大小和形态有一定差异。
无芽胞,不形成荚膜,许多菌株可运动,菌体周身有鞭毛。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7℃培养24h后,形成圆形、隆起、无色光滑、边缘整齐,直径大小1~3mm的菌落。
在营养肉汤中生长良好,肉汤呈浑浊。
大肠杆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5℃,30min;60℃,15min加热即可将其杀灭,常用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可将其杀灭。
大肠杆菌血清型多,国际上已认定有160多个,大肠杆菌有O、K、H三种抗原结构,致病作用表现在O或K抗原上。
2 流行特点鹅大肠杆菌病对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不同地区、不同疫场,由于优势血清型不同,发病情况存在差异。
致病性大肠杆菌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患病鹅和带菌鹅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鹅通过接触病死鹅的尸体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环境等被感染。
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病毒和严重寄生虫感染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起该病的发生流行。
饲养密度过大,消毒工作不到位,营养不均衡,饲料霉变,长途运输,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或硫化氢等)长期存在,营养不良(特别维生素的缺乏)等因素,均可促使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大肠杆菌病既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种鹅带菌将菌垂直传给下一代雏鹅。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鹅的日龄、菌株的致病力、感染途径的不同,产生的症状及病变不同。
白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白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白鹅大肠杆菌病(简称白鹅病)是由禽大肠杆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白鹅,也会传染给其他家禽和野生鸟类。
病原菌主要通过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进入机体,引起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炎症,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治疗白鹅大肠杆菌病,以下是本疾病的诊治方法。
一、临床表现1.急性型病例:突然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无精神、疲倦、羽毛蓬乱、腹泻,部分患者出现鼻眼分泌物增多、眼睑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2.亚急性型病例:中毒症状较轻,体温不升或轻度升高,进食减少,生长缓慢,严重时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3.慢性型病例:病程较长,表现为生长迟缓、进食减少、贫血、体重减轻、产蛋减少等。
二、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腹泻、眼睑水肿等。
2.病原学诊断:采集病死鸟的病理标本或者患鸟的粪便、尿液、泄殖腔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如培养、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三、治疗方法1.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白鹅进行及时隔离,减少传染机会。
对病死鸟和排泄物及时做好处理,消毒饲料、饮水器等。
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同时可以结合利福平、阿奇霉素、甲硝唑等药物辅助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
3.支持治疗:对严重脱水的患白鹅进行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采用高营养饲料,补充维生素、氨基酸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饲料、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保持鸟舍干燥、通风良好。
加强消毒,定期清理鸟舍内的污染物。
2.合理饲料管理:科学配制饲料,合理营养,增加抗菌肽类和益生菌等添加剂,提高鸟类免疫力。
3.疫苗预防:采用白鹅大肠杆菌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鸟类的抗病能力。
4.密切监测:对白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种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种鹅大肠杆菌病又被称为蛋子瘟,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侵染引发的一种常见病和高发病,又被称为大肠杆菌腹膜炎,临床上主要对年产蛋阶段的蛋鹅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病原主要侵害生殖系统,造成蛋鹅的产蛋能力显著下降,生长发育不良。
该类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严重影响到种鹅的生产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如果防控不及时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种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通常与不科学的养殖管理以及鹅群的身体抗病能力有密切联系。
为了有效防范种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加强该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在明确具体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防控,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加大。
1、流行特点种鹅大肠杆菌病往往发生在产蛋阶段的公鹅和母鹅群体当中,通常在产蛋初期或者产蛋中期发生流行直到鹅的产蛋结束。
2020年10月下旬,一个养殖场的初产阶段的种鹅群体出现了发病情况,先是在个别的种鹅群体当中出现腹泻症状,随后向着整个群体扩展蔓延,到10月底共出现了患病病例50只,发病率在21%,死亡率在4.6%,主要以产蛋阶段的母鹅为主,公鹅发病率在27%,但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发病流行之后,整个产蛋群体的生产能力显著下降,群体由原来的每天140枚下降到了每天90多枚,并且种蛋的受精率严重下降,受精卵的孵化率仅为61%,并且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经常出现胚胎死亡现象,胚胎死亡大多出现在孵化过程中的13天~16天。
看到病情难以防控,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通过与兽医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能够得知该养殖场以前没有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并且发病流行之后也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隔离观察,尝试使用了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并没有彻底根除。
根据养殖场的发病症状以及病死病例的杜强出现严重病变和输卵管出现破裂的情况,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引发的种鹅大肠杆菌病。
随后采集了典型的病变组织,进行认真细致的病原分离鉴定,能够检测到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病菌能够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生长出来的菌落颜色呈现大红色或者淡红色,随后进行了大肠杆菌病的生化鉴定,符合大肠杆菌病的生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几种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很好的控制了病情。
雏鹅大肠杆菌病预防诊治
雏鹅大肠杆菌病预防诊治文章摘要:一、临床症状患病种鹅群生产情况、精神状态正常,产蛋率、种蛋受精率不见异常。
多数雏鹅出壳后表现大肚与脐炎,俗称”大肚脐”,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多在5日�... 一、临床症状患病种鹅群生产情况、精神状态正常,产蛋率、种蛋受精率不见异常。
多数雏鹅出壳后表现大肚与脐炎,俗称”大肚脐”,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多在5日内残废或淘汰。
有的表现下痢排出泥土样粪便,1~2天内死亡。
二、病理变化死胚恶臭,卵黄囊呈黄色泥土样,头部水肿较明显,肝、肾、脾可见出血斑。
发生脐炎的死亡雏鹅可见卵黄未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并发臭,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肝脏肿大,呈黄色,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
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
三、预防措施大肠杆菌病是禽类的常见病,但近年来,一些种鹅场每次发生大肠杆菌病均较为严重,且发病突然,虽及时诊诒,但也造成了不少死胚及死雏,经济损失较大。
因此,必须搞好预防工作。
1.搞好消毒工作平时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尤其要做好水源、入孵种蛋及孵化器械的熏蒸消毒。
孵化期间如有爆蛋,更应注意及时清洁消毒。
种鹅群应注意预防大肠杆菌病,减少经种蛋垂直传播或受污染。
2.管理好水源一些规模养鹅场,此病发病期多适逢天气干旱,种鹅场水池无水期,无法及时换水,致使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或受外来污水污染,病菌由污水传入。
这说明缺水是暴发大肠杆菌病的诱因,因此畜禽场应设法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
防止外来污水的污染并做好水源的清洁、消毒工作。
3.做好种蛋消毒用福尔马林消毒液对孵化用具、入孵种蛋严格熏蒸消毒,对饲养场地及孵化厂房全面彻底消毒处理。
4.选择有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治疗,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及时治疗,以快速控制住病情,减少损失。
四、治疗措施鹅群一旦发病,要严格控制鹅群下水时间。
鹅苗常见病大肠杆菌注意预防和治疗
鹅苗常见病大肠杆菌注意预防和治疗鹅的大肠杆菌病鹅的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鹅苗和产蛋鹅的细菌性疾病。
因应激反应、饲养管理不当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会异常繁殖,从而引发本病。
此外,饲料发霉变质、营养不全、饮水不洁净、群体过密、舍内通风不良、温度突然下降、长途运输、缺水、预防接种等,均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1.临床症状鹅苗患病后,表现为拉稀、气囊炎等症状。
产蛋鹅则表现为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形成卵黄性腹膜炎,俗称“蛋子瘟”。
患病鹅苗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昏睡,采食减少或不食,饮水增加,腹泻、粪便恶臭并带有白色粘液或混有血丝或气泡,肛门周围沾污粪便,干后引起排粪困难,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患病母鹅在开始产蛋不久,部分鹅表现精神沉郁、产软壳蛋、产蛋率下降、食欲减退、不愿活动。
后期由于病鹅并发腹膜炎,病情加剧,体温升高,完全不食,衰弱死亡。
少数病鹅能自行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
2.剖检变化鹅苗心、肝表面上有黄白色纤维素膜覆盖,心包积液,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
气囊发生纤维素性炎症,表面附着湿润的颗粒凝乳状渗出物。
肝脾肿大,有腹水。
产蛋病鹅可见腹腔中充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破坏的卵黄。
卵巢中的卵子变形,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不正常色泽,有的卵子皱缩。
积留在腹腔中的卵黄,如果时间较长,即凝固成硬块,切面呈层状。
3.防制措施①做好综合防治对种蛋进行认真消毒,搞好清洁卫生,防止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日粮,提高鹅群抗病力。
减少应激因素,及时通风换气。
②检查种公鹅生殖器发现种公鹅患此病应及时淘汰。
最好采用人工授精,防止本病传播。
③采用药物治疗每公斤饲料拌料0.5~1.0克氯霉素,连喂4~5天,或者以痢特灵拌料,每公斤饲料喂0.2~0.4克,连喂4~5天。
同时在饲料中补加维生素A、D3粉、维生素B1粉和维生素C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鹅的急性传染病。
2周龄以内鹅多发,呈急性败血症;成鹅也可感染,为卵黄性腹膜炎,并且较强的传染性,产蛋停止,流行才告终。
一、病原
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很快使之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健康鹅的肠道中,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鹅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发病。
当外环境突变或饲养管理不当与生病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发病。
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和孵化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种蛋的污染主要被带菌母鹅或产蛋箱、孵化器污染。
雏鹅的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天气不好、V A缺乏等密切相关。
成年母鹅的发病与产蛋期相关,往往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本病也停止发生。
产蛋母鹅的病死率可达100%。
公鹅的感染与配种有关,鹅群的发病数越高,公鹅的感染率也越高,说明交配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三、症状与病变
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
急性型为败血型,发生在雏鹅及部分母鹅。
病雏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呆立,排青白色稀便,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干脚。
特征性症状是结膜发炎,眼肿流泪,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感。
多数患鹅当天死亡,有的达5—6天死亡。
成鹅表现为体温升高1—2℃,食欲废绝,渴欲增加,迅速死亡。
慢性型病程一般3—5天,有的长达10余天。
病母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
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
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
患鹅脱水,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绀,最后因衰竭死亡。
耐过者不能恢复产蛋。
公鹅主要表现生殖器症状,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
病情严重者,阴茎表面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剥去痂块露出下面的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
雏鹅肿头症是特征性病变,可见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状,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出血,眼睑肿胀粘连;脑、肺、肠粘膜充血、出血,肝、脾肿大;个别见气囊炎和心包炎。
成年母鹅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的混浊液体,常混有破损的卵黄,各脏器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小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
卵黄在腹腔内积留时间较长者,可凝固成硬块。
输卵管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管腔内含有破碎的小块蛋白、蛋黄等。
病鹅尸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瘀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及灰黄色坏死点。
公鹅病变局限于外生殖器部分,可见肿胀、坏死、溃疡等。
四、诊断
成鹅发病根据特征性病变及流行特点即可确诊,但雏鹅毛发病常缺少特征性病变,需做病原分离鉴定方能确诊。
五、防治
1、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保持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及适宜温度,饲料饮水质好充足等。
2、鹅舍定期消毒,种蛋、孵化器切实消毒。
3、公鹅在本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在配种前应逐只检查,凡外生殖器有病变的一律淘
汰,不能种用。
如确需使用的,应每日用消毒药清洗创面,同时全身使用抗菌素,治愈后再用。
4、有条件的,可用发病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多价灭活苗,对母鹅进行免疫;或对病鹅群免疫,以及早控制疫情。
5、发病鹅应立即隔离,用药物治疗。
可用:氯霉素按40毫克/千克体重混饲,连喂4天;或肌注,按60—80毫克/次,日2次,连用3—4天;土霉素35毫克/千克体重,混饲,连用5天;环丙沙星,按0.05%混饲。
1、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保持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及适宜温度,饲料饮水质好充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