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微课程的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微课程的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2T14:19:28.273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2期作者:周丹红

[导读]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其内容短小精简、针对性较强,微课程中融入的一些图片、文字、音频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任务驱动式微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用研究——以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批准号:KJ2018A0982)

摘要: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其内容短小精简、针对性较强,微课程中融入的一些图片、文字、音频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近几年微课程受到很多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微课程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高专院校的众多学科均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效果。本文主要围绕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探究微课程开发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程;开发

一、引言

当下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化设备、软件等多媒体文化形式逐渐被大众认可和喜欢。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受信息化热潮影响最大的是教学系统中教学媒体的变化。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在固定的场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传统以章节为单位的、信息量较大的教学内容,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死板,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

高专院校中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然而由于高专院校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直接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微课程简称为微课,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微课程来对某一块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发研究微课程,那么将会为计算机学科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教师能够通过微课程将复杂的课程知识提炼成短小的课程形式,帮助教师通过新的视角开展教学活动,以至于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要想在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发研究微课程,首先需要考虑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此作为开发研究的基础,增加研究的时效性,以至于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高

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要想能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要领,那么必要条件便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然而,事实上高专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较为薄弱,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难度又较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果较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开始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降低自己学习的信心,这也导致教师很难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目前在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还有很多教师在采用较为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新的知识点,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教师会一边讲解一边动手演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能够对新的知识点牢固掌握,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并且学生长时间的听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而无法自己真正进行操作练习,这样会大幅度地降低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3、高专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薄弱

对于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在接受高专院校学习之前,每位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这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难度系数,有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已经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较为容易。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仅仅局限在能够观看音频以及查找网页上,而对于计算机本身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少,那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就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计算机水平。

三、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优势

1、微课程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众所周知,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正是由于其具有较为复杂的操作程序,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操作要领,而且还需要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如今在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主要存在两种教学模式,分别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微课程教学模式,前者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受限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采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后者教学模式事实上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认真听取教师对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的讲解,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对要领的记忆去进行实际操作,由于操作要领较多,所以学生容易出现遗忘情况,因此这时可以通过微课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操作过程,加深自己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

微课程具有精简、短小的特征,微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模块,且每个模块都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对每个模块的学习来获得对应的知识点。此外,如果实施微课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并且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及思考,以至于彻底克服重难点问题。

3、微课程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制作微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安排,并且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

片、音频以及文字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展开自主学习,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微课程的开发运用

微课程具有较多独特的特征,所以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想开发研究微课程,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微课程的诸多教学特征,以至于能够有效地运用微课程达到教学效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高专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1、微课程的设计

首先是确定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对于微课程的制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使教学真正起到效果,当务之急便是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因为微课程的时间较为有限,所以,我们在确定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教学结构要合理,教学内容要精简,务必确保微课程中教学内容要全面,以至于尽可能地保证学生通过微课程可以学习到全面的知识点。

其次是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也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有目的、有顺序地开展。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微课程而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高专院校对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微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提高在校学生的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最后要重视微课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结合微课程的特点来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时间分配要合理,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之间要紧密连接,以至于便于学生在通过微课程学习时能够组织好学习时间,积极地进行逻辑思维,尽可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在设计上要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要多样化,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素材,实现学生能够通过多个方面来加深对新知的探索。

2、微课程的录制

在制作微课程之前,首先要对微课程能够运用的领域有所了解。在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以微课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来建构微课程教学模式,并且将微课程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将其充分运用在学生课前预习、探索新知的平台以及课后复习巩固中。然后要设计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当下,微课程已经在教育行业中发展成为较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微课程能够为学生展示一些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展示的情景,所以,学生通过微课程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学习一些实践性的技能,因此设计好教学方式十分重要。

最后是要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程之前要提前准备一些制作微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一般包括教学课件、录制视频的软件和设备等,将录制微课的工具准备齐全,并且在开始录制之前将其调试好,避免不必要的差缺产生。同时对于微课中的一些素材要整理归纳好,并且确定一定的制作顺序。在微课制作之前要把微课中最重要的课件材料准备好,课件是微课的核心,承载着主要的教学内容。以上材料全部准备好之后,接下来便是微课的录制,在这个环节中很多细节必须注意,比如耳麦要调整好位置和音量,录制微课的软件亮度要适中、角度要合适。前面准备环节完成后,教师开始录制微课,教师需要一边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课件的播放速度要同步,教师要意识到微课的录制过程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所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地生动有趣、抑扬顿挫,以至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微课组织学生积极进行逻辑思维,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微课录制后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一些巩固练习,以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3、微课程的应用

在近几年中,微课程在高校的各学科教学中均被广泛运用,它的短小、精炼、易懂易学等特征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尤其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微课程更是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般在学生的自主预习、重难点的讲解以及实际操作中都会运用微课程进行指导。

高专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较差,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较强,抽象概念较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吃力,然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新课的导入环节,可以在学生的自主预习环节中,设计微课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的来源与应用,以至于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在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一般也会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中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如果仅仅采用课堂教学对操作要领进行讲解,那么可能导致很多学生对操作要领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操作要领进行精炼,并且通过插入一些实际操作的视频,以至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么对于大部分的操作性课程讲解都可以通过设计微课进行辅助教学。一般在计算机的操作性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认识多种软件设备,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去运用它们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如果将这些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不仅会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出现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合的现状,如果采用微课进行制作讲解,学生能够通过微视频直接观看操作流程,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生易学易懂,以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高专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大,并且知识点较为抽象,而这些内容对于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专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如果在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程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重新的提炼和整合,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其按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易学易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发研究微课程,也能够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鸣,孙若萍.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长文档制作”为例[M].中国远程教育.2016(4):42-44.

[2]李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研究[M].科教导刊.2015(10Z):114-115.

[3]黄皓.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学习系统”为例[M].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5):55-59.

[4]匡成宝.基于“一模块一案例”模式的微课程教学法应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教育.2016(9):00194-00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