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销售数据分析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企业销售数据分析模型

数据分析对企业信息化越来越重要。业务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有价值的结果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零售企业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时经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容,以及对方法和容的一些详细解释。其中,分析方法对采购数据、库存数据的分析同样适用。这些方法犹如一把把钥匙,可以用来打开数据分析的神秘大门。

首先需要确定零售企业在销售数据分析过程中适用的维度、指标和分析方法,并通过简单的实例展示,阐述如何将三者关联起来构造一个分析模型。

要建立一个分析模型,有三个构成因素,即:维度、指标和分析方法。维度指明了我们要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哪方面的容,比如商品、供应商等。指标指明了我们对于这个维度所要进行分析的点,比如数量、成长率等。分析方法指明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分析处理这个维度的指标。

一、销售数据模型之维度

1、商品

商品是零售分析的最细维度之一。大部分的指标都依附商品来做明细的记录,同时很多维度也是通过商品进行交叉分析,并且商品的层级只有一层。

2、供应商

商品是由供应商提供的,在不同部组织同一商品可能存在不同的供应商。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间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供应商。供应商所在地和区域有关联。

3、部组织

对于连锁企业,组织架构一般是:总部---事业部(业态)---区域公司---子公司---门店。部组织所在地和区域有关联。

门店的关键属性有:面积、员工数、所在地。

公司及总部的关键属性有:员工数、所在地。

配送中心的关键属性有:面积、员工数。

4、商品类别

一般的分类有: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商品类别直接和商品关联。

5、客户

客户是销售对象,包括会员。客户所在地和区域有关联。

6、区域

区域是地理位置。从全球视角看:洲---国家---区;从国家视角看:区---省/市---县/区。一般按正式行政单位划分。

7、时间

时间是进行数据分析非常重要的维度,分析的角度有公历角度和农历角度。其中,公历角度:年---季度---月---日---时段(每2小时为一个段);星期、公历节假日。农历角度:年---节气---日---时刻;农历节假日。

8、品牌

品牌的层次有:品牌层次---品牌,品牌直接和商品进行关联。一个品牌只能属于一个厂商,一个厂商可以有多个品牌。

9、采购员

采购员也称为买手,层次有:采购组---采购员。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统一采购,所以采购员可以直接和商品进行关联。大型企业,一般按区域公司采购,这时采购员需要和区域公司、商品同时进行关联。

10、营业员

营业员在专卖、百货类的销售分析中非常重要,而在自由选购的卖场中,基本没有固定的营业员。层次有:销售部门---营业员。

11、收银员

层次有:门店-收银组-收银员。

12、厂商

一个商品只有唯一一个厂商。厂商的层次就是自己。

二、销售数据模型之指标

1、销售数量客户消费的商品的数量。

2、含税销售额

客户购买商品所支付的金额。

3、销售税额

客户购买商品后应上交的税额。

4、去税销售额

去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销售税额。

5、含税成本

销售出去的商品的含进项税的成本额,计算成本有不同的算法。

6、成本税额

销售出去的商品的进项税额。

7、去税成本

去税成本=含税成本-去税成本。

8、毛利

毛利=含税销售额-含税成本。

9、净利

净利=去税销售额-去税成本。

10、场效

指单位营业面积产生的销售额。

11、退换量

客户购买后退换商品的数量。

12、退换额

客户购买后退换商品的销售额。

13、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含税销售额)×100%。

14、周转率

周转率和统计的时间段有关。周转率=(平均含税销售额÷平均含税库存成本)×100% 。

15、交叉比率

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转率。

16、促销让利额

促销让利额=正常售价额-促销额。

17、促销次数

促销次数有宏观概念上的,也有微观概念上的。宏观上,是指一个销售单位中一段时间发动促销的次数,或某个供应商的商品在一段时间参与促销的次数;微观层面上,是表示一个单品在一段时间参与促销的次数。

18、促销销售额

(所销)所购商品为促销商品,并因此产生的销售额。

19、交易次数

客户在POS点上支付一笔交易记录作为一次交易。

20、客单价

客户在一次交易中支付的金额总和称为客单价。

21、销售价商品正常销售的价格。

22、促销价

商品在促销时的销售价格。

23、进货价

商品进货和供应商的结算价格。

24、成本价

按不同的核算体系计算出来的,用于库存额统计和毛利计算用的价格。

25、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平均存货÷平均销货净额。周转天数越长,表示经营效率越低或存货管理越差;周转天数越短,表示经营效率越高或存货管理越好。

26、退货率

退货率=退货金额÷进货金额(一段时间);用于描述经营效率或存货管理情况的指标,与时间有关。

27、平衡点

平衡点用于表示达到某点的快慢;平衡点=总费用÷毛利率。

28、安全力

经营安全力=1-(损益平衡点÷营业额);用于表示获利情况的指标。

三、零售数据模型之分析方法

1、ABC分析

ABC分析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析通过对一段时间商品销售情况的分析,可以为商品管理提供依据。评估一个商品的销售情况好坏的指标有以下三种:销售额、销售数、毛利。单一用哪个指标进行分析都不够准确,所以对这三个指标同时进行分析,也就是给这三个指标一定的权重。比如销售额占x%;销售数占y%;毛利占z%。则该报表的显示形式如表1:

其中综合值=销售额*x%+销售数*y%+毛利*z%;x%+y%+z%=1;分类结果显示A\B或者C。

按照所计算的综合值进行排序,观察累计综合值%的变化情况,将累计额百分数为20%以前的这些商品标记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采取的策略为对相关品的引进;将累计额百分数在20~90%之间的商品标记为B类,进行一般管理;将最后的累计额为10%的商品进行淘汰管理。

根据货品管理及销售的情况,还可对ABC理论进行一定的变化,这样对零售业的商品管理来说更具有操作性。

2、比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