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年终盘点感动2011师者篇——脊梁撑起师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年终盘点:感动2011师者篇——脊梁撑起"师魂"
核心提示
2011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我们身边涌现无数感动人心的老师——有26年“摆渡”的乡村教师;有坚守山野28载的“拐杖老师”;还有救下学生一家的几位“最美教师”……人们常用“红烛”、“春蚕”来形容老师,也正因为有了无数的“红烛”“春蚕”的付出才有了孩子们广阔的天空和未来。在这个寒冷的十二月,教育频道推出年终策划,聚焦我们身边的老师,聚焦他们脊梁撑起的“师魂”。
脊梁撑起的“师魂”——爱心、细心、责任心挽救生命危急
我们怎能不感动:仅仅因为例行的晨检,发现两个孩子迟到,两位班主任开始相互询问了解;当她们与家长联系,发现家长电话停机;正准备上第一节课的两位老师,在几分钟之内就和其他老师商量紧急换课;又向校长报告,请体育老师江忠红一起开着自家车,沿着学生上学的路寻找……终于了解到母子三人处于万分危急状态。
我们怎能不感慨:这次事件确实存在很多假如:假如两位班主任对学生缺席不当回事;假如两位班主任只是给家长发个短信,告知学生缺席;假如两位班主任因为上午有课,放弃追寻;假如到了学生家闭门而最终放弃……这背后,体现出老师们多么难能可贵的细心、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道德坐标:衢州"最美老师"救下学生一家三口
如果没有3位80后老师的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一场悲剧在所难免。如今,“最美老师”救下3条人命的故事,已传遍浙江衢州,感动了无数市民。11月22日,中共浙江省衢州市委、市政府举办衢州市“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宣布《衢州市委关于向“最美教师”陈霞、姜文、江忠红同志学习的决定》。
浙江衢州:救了学生全家的“最美老师”受表彰
“爸爸说,如果没有老师,今天他会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一人。”回忆起自己和弟弟、妈妈获救的经历,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小成哽咽了,而在场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中共衢州市委11月22日发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向拯救小成全家的3位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
脊梁撑起的“师魂”——认真负责缔造“最牛”
如果没有“5·12”汶川特大地震,也许至今没有人知道“叶志平”这个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36年的中学校长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因为他坚持安全演练,在地震中挽救了2300多名师生性命的故事……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校长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走了。
作为老师、兄长、校长,叶志平的一辈子,都无愧于社会给予他的评价--认真负责。
“我不牛,要做牛”——记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
“我不牛,要做牛。”这是叶志平的自我评价。汶川地震,叶志平做校长的桑枣中学无一例伤亡,这使他被媒体称为“最牛校长”--一名绵阳市安县中学的校长,扎根农村教育36年,默默奉献。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校长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走了”……
叶志平事迹感动社会像他那样爱护学生呵护生命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最牛校长”。今年6月27日,叶志平因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日前,四川省委决定,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中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的活动。
“叶校长:您平凡而伟大,我们永远思念您!”“敬爱的叶校长,让我们的尊敬和爱戴永远围绕在您身边。”……新学期开学了,桑枣中学的孩子们无不深情地怀念着这位好校长,初三八班的同学们折叠了千纸鹤,写上自己的心里话。
脊梁撑起的“师魂”——大山深处的拐杖撑起希望之重
孩子们散去,深山里一片寂静。昏黄的油灯下,谭定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摊开纸笔,写下第一天的教育日志:“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终于走上梦寐以求的讲台。但愿我能早日圆自己的教师梦。”
这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那天起,20岁的谭定才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开始在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中心完全小学任教。
前20年,他身体健全坚守在大山深处,短暂离开3年后,又有5年,他拄着双拐继续走上讲台。
武陵大山深处的拐杖“天行者” 25年守三尺讲台
每个清晨,莽莽武陵山脉从沉睡中醒来。
大山深处的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准时响起上课的钟声。48岁的代课老师谭定才拄着双拐,沿着窄窄的石板长廊,走上三尺讲台。一块旧黑板,几张破课桌,18个山里的孩子,就是他全部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掌声、鲜花和簇拥,只有清贫、单调与孤寂。
清脆的铃声在山间回荡,穿越25年的沧桑岁月,伴随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放飞希望和梦想。
脊梁撑起的“师魂”——小小木船承载无数爱和梦想
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
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
26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
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26年“摆渡”人生
“石老师来喽!石老师来喽!”
晨雾蒙蒙的大龙湖畔,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欢呼着。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身穿褐色衣衫的中年人从雾中走来。
到湖边,中年人一一点名招呼孩子。他用力将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让大一点的孩子先上船,又把个小的一个个抱上去,嘱咐他们按前大后小坐好。
一切停当后,他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撑开木桨,朝岸边一杵,说了声:“坐稳了哦,走了啵”,划水而去。
“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素描:像石像兰又像松
石兰松的生活,可谓清贫如洗。
这些年来,外界日新月异。走出大山,成了山里人追捧的潮流。
石兰松有学历有文化,到外边去闯荡,恐也能闯出名堂。但自打撑起船,拾起教鞭,他便与大山紧密相连。
脊梁撑起的“师魂”——无悔吹笛人牧童引山外
“穷山村哺育了我。我要尽我所能,让这里的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徐其军说。在同事的眼中,徐其军有很多“不一样”。他早出晚归,经常把学生的作业本捆在自行车架上带回家批改;学生们缺少学习资料,他利用进城办事的机会,经常自费购买捎回来。
“山道弯弯,崎岖狭窄,它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结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作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
最美乡村教师徐其军:愿做吹笛人把牧童引向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