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部电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评价标准之技术
这个标准包含了很多层面,如视觉效果、艺术指导、服装、摄影、剪辑、音效和配乐等。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这些艺术指标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技术标准与前面三个标准比起来,更像是化妆和容貌的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一部电影也是如此,如果电影即没有故事,也没有主题,角色还一般,那干脆就在艺术上下功夫吧,把视角特效做到极致,用震撼眼球的方法让观众心甘情愿的掏钱走进电影院。所以说,丑点没关系,好好学会化妆,如果化妆都解决不了,不还有整容吗?《变形金刚》、《阿凡达》、《蜘蛛侠》、《指环王》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指环王》是属于化了妆的奥黛丽赫本,从骨子里就是美人。
好的电影,不仅可以在故事和艺术上做到极致,在主题上同样让人深思。如《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人性的救赎,《勇敢的心》表达了人对自由的向往,《断背山》道出了作者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关怀,《撞车》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拯救大兵瑞恩》反思了战争和生命,《指环王》让我们认识到了欲望、希望和友谊。
主题有时候是电影的第二生命,让电影可以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例如,《申肖克的救赎》给人们的启迪就是希望与自由。
三、评价标准之角色
一个好的角色甚至可以拯救一部电影。电影从本质上,还是表演的艺术,特效再好、画面再精致、故事再精彩,也都是为角色服务的。因此,奥斯卡中角色的奖项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角色的好坏:一是角色本身具有的特质;二是演员的实力;三是角色的行事动机。经典的荧幕形象,比一部经典的电影更容易让人记住。我记得金庸先生曾说过,电影、小说或戏剧,故事情节归纳总结起来不过几十种,这些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话题稍微扯开一些,金庸先生在塑造形象上,几乎做到了武侠小说的极致,故事中的主人公没有任何雷同,尤其是性格方面。而古龙则差的太远了,陆小凤、楚留香等等,都差不多,如果将《凤舞九天》里的陆小凤的名字ctrl+V成楚留香,故事没有任何不妥,人物角色的行事动机一律相同,没有目的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如果你把《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换成郭靖,那就完全需要编另一个故事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太大了,同样一件事,杨过做的,郭靖未必会做。这就是塑造角色带给观众的魅力。电影塑造好的角色比比皆是,汤姆汉克斯的阿甘、达斯丁霍夫曼的雨人、马龙白兰度的教父、海伦米伦的女王、约翰尼德普的海盗船长、张国荣的程蝶衣等,这个名单太多了。有时候是演员成就了角色,有时候是角色本身成就了演员。
我想谈一下《霸王别姬》里面由张国荣饰演的女旦程蝶衣。陈凯歌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他智慧的地方就是在他选角的方面,他选择了香港著名演员张国荣来出演虞姬这个角色,在我的印象中张国荣是一个能将刚与柔融为一体的优秀实力派演员,他眉目间透露的那种柔情与消愁,是众人所没有的特性,在张国荣去世的那年香港著名艺人黄沾在悼念词中说道:"哥哥真是翩翩俗世佳公子,他真是眉目如画,面如冠玉,一张脸好象是由造就精深的工笔画精心刻划出来的一样."如此俊秀之脸,可谓是神来之笔,鬼斧神工,让人赞叹不已,由他来诠释这个角色是再合适不过了,敢问世间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的呢?可见选择一个合适的演员去演绎一个角色是一部电影成功的重要部分。
一部电影能取得成功,在于它的故事、主题、人物、技术。我们从这些方面去鉴赏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的更多的乐趣,从电影中得到更多有益的东西。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财管1202班
201246070206
盛梦娇
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然而Andy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于是Andy能够用二十年挖开Red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Andy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有很多人误解,以为电影艺术主要就是视觉特效。国内导演看完《阿凡达》之后哀叹:“中国电影和国外电影技术相差一百年。”我想说这话的这导演甚至没弄明白电影的技术都包括什么,以为视觉效果就是一切。视觉效果确实重要,给人们的直观震撼也最明显,但还没有重要到让国产电影遥不可及的程度。服装、摄影、剪辑和配乐等同样重要,不然,奥斯卡设置这么多技术性奖项干嘛?比如《教父》不就是运用蒙太奇理论和经典好莱坞的缝合理论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达到了一种特殊的镜语体系,达到了故事情节连贯且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吗?李安的《卧虎藏龙》不是以中国的班底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音乐吗?技术可以花钱购买,可以模仿,《集结号》正是请了韩国的爆破团队,才成就了逼真的战争场面。但是电影中的那种内涵、情怀,电影工作者对艺术的认真态度,才是国产电影和国外电影最大的差距所在。说到底,电影的艺术还是为故事、主题和人物服务的,前面三项才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
电影的故事可以从两个层面评价:一个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二是导演(编剧)讲故事的技巧。有时候,一部没有什么思想主题、没有什么影帝影后、没有什么电影特效的电影,但是有一个足够精彩的故事,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同样能够吸引观众,成为一部成功的影片。如《两杆大烟枪》、《恐怖游轮》、《非常嫌疑犯》、《低俗小说》、《蝴蝶效应》、《电锯惊魂》等等,国产的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这些电影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足够精彩,让你从电影开始的那一刻就无法再离开椅子,一直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恍然大悟,甚至还想再看几遍电影,重温一遍情节,寻找各种细节和暗示。
从影片开头,虽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开场方式,但凭借这个题材的影响力,还确实算得上是纪实。一些零碎抖动的手提式摄影配合快速凌厉的剪辑非常真实的重现了当年伊朗人民攻占美国大使馆的情景。而且这一部分不过在历史场景的还原上做得不错,但是场景还原不等于事件还原。因为在我看了一些关于《ARGO》的历史报道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官方说法都是美帝觊觎伊朗的石油资源和巩固自己在中东的战略地位,也不会因为暗中协助巴列维推翻伊朗民主政权而激发民愤。但美国政府官方与这部影片却认为美国一直是受害者。这便是政治电影的最大难题,怎样去少得罪不该得罪的政府。而且还要保证一定的观众基数。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因其纪实与处理得当,而吸引了很多观众。
如果不是希望的力量,Andy怎么可能逃出那监狱?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再就是自由的力量。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当Andy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Andy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看了这部电影,心中被他那种追求自由的呐喊而震撼。
又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逃离德黑兰》。在剧本的创作方面,阿弗莱克导演有着极高的要求,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其实这部影片是改变自一份新闻报道。按照他对电影的认知,根本不可能把《逃离德黑兰》拍摄成一个小成本的晦涩的政治惊悚片,恰恰相反,他喜欢在电影中加入任何可能的东西,于是这样一个严肃无趣的剧本,最终变成了一个夹杂着机智、黑色幽默、嘲讽的而且不乏震撼人心片段的政治电影。
如何去鉴赏一部电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前可能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只适用于娱乐而已。上了大学,选修了影视鉴赏后,看了一部电影,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啦,如何去鉴赏一部电影?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评价标准之故事情节
故事是评价电影的最基本的标准,因为电影和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一样,最基本的是要讲一个有吸引力的、完整的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没有故事,观众看什么?
比如《教父》三部曲讲述的是意大利黑手党在美国的故事,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没有过度的浮夸,没有傻叉的摆酷,没有无敌的身手,更没有美女帅哥离奇的爱情,所有故事的发展,顺理成章,却又悬念迭起,出人意料。
《教父》全片可分为“康妮的婚礼”、“洛杉矶之行”、“教父被枪击”、“迈克尔救父”、“刺杀警长和索洛佐”、“逃亡西西里”、“桑尼被杀”、“迈克尔归来”、“父权交接”、“教父之死”、“复仇大行动”等十一场大戏。在这十一场大戏中,导演科波拉通过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视听组合,不仅精妙绝伦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勾画出扑朔迷离的多重人物关系,亦通过丰富的视听细节,在暗示人物命运以及烘托叙事气氛、推动叙事情节等方面,达到了“于无形中显波澜”、“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佳效果。《教父》的成功,不仅是美国好莱坞“黑帮片”的成功,更是其镜语体系自“经典好莱坞”、“《公民凯恩》”以来的又一次飞跃。十一场大戏,十一场迥异不同的镜头运用,不仅构建起“新好莱坞”的镜语新系,亦显示出导演科波拉非凡而卓绝的影像天赋。
也正因为人们过多看重视觉效果,很多人把《阿凡达》放在艺术的高不可攀之处,反而把《指环王》贬低的一塌糊涂。从艺术上看,《指环王》只在《阿凡达》之上,除了视觉效果方面,其余的完胜。不用不服气,《阿凡达》仅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三项。而《指环王1》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电影配乐;《指环王2》获得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指环王3》获得最佳歌曲、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8项技术性奖项,三部合计共获得14项。如果《阿凡达》和《指环王》在同一年评选,《阿凡达》除了视觉效果之外,基本上会全输给《指环王》。这就是为什么奥斯卡评委会第一次把最佳影片颁给了一部魔幻电影。
所以,一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部分就是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二、评价标准之思想和主题
古人云:“文以载道”。电影作为众多艺术形式的一种,虽然没有表达思想的义务,但是有表达思想的权利。电影中的思想和主题,通常能够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带给我们享受的同时,带给我们更深的震撼。其实,电影和小说一样,并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导演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把自己的思想和普世价值观,传递给看电影的人。
这个标准包含了很多层面,如视觉效果、艺术指导、服装、摄影、剪辑、音效和配乐等。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这些艺术指标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技术标准与前面三个标准比起来,更像是化妆和容貌的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一部电影也是如此,如果电影即没有故事,也没有主题,角色还一般,那干脆就在艺术上下功夫吧,把视角特效做到极致,用震撼眼球的方法让观众心甘情愿的掏钱走进电影院。所以说,丑点没关系,好好学会化妆,如果化妆都解决不了,不还有整容吗?《变形金刚》、《阿凡达》、《蜘蛛侠》、《指环王》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指环王》是属于化了妆的奥黛丽赫本,从骨子里就是美人。
好的电影,不仅可以在故事和艺术上做到极致,在主题上同样让人深思。如《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人性的救赎,《勇敢的心》表达了人对自由的向往,《断背山》道出了作者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关怀,《撞车》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拯救大兵瑞恩》反思了战争和生命,《指环王》让我们认识到了欲望、希望和友谊。
主题有时候是电影的第二生命,让电影可以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例如,《申肖克的救赎》给人们的启迪就是希望与自由。
三、评价标准之角色
一个好的角色甚至可以拯救一部电影。电影从本质上,还是表演的艺术,特效再好、画面再精致、故事再精彩,也都是为角色服务的。因此,奥斯卡中角色的奖项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角色的好坏:一是角色本身具有的特质;二是演员的实力;三是角色的行事动机。经典的荧幕形象,比一部经典的电影更容易让人记住。我记得金庸先生曾说过,电影、小说或戏剧,故事情节归纳总结起来不过几十种,这些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话题稍微扯开一些,金庸先生在塑造形象上,几乎做到了武侠小说的极致,故事中的主人公没有任何雷同,尤其是性格方面。而古龙则差的太远了,陆小凤、楚留香等等,都差不多,如果将《凤舞九天》里的陆小凤的名字ctrl+V成楚留香,故事没有任何不妥,人物角色的行事动机一律相同,没有目的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如果你把《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换成郭靖,那就完全需要编另一个故事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太大了,同样一件事,杨过做的,郭靖未必会做。这就是塑造角色带给观众的魅力。电影塑造好的角色比比皆是,汤姆汉克斯的阿甘、达斯丁霍夫曼的雨人、马龙白兰度的教父、海伦米伦的女王、约翰尼德普的海盗船长、张国荣的程蝶衣等,这个名单太多了。有时候是演员成就了角色,有时候是角色本身成就了演员。
我想谈一下《霸王别姬》里面由张国荣饰演的女旦程蝶衣。陈凯歌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他智慧的地方就是在他选角的方面,他选择了香港著名演员张国荣来出演虞姬这个角色,在我的印象中张国荣是一个能将刚与柔融为一体的优秀实力派演员,他眉目间透露的那种柔情与消愁,是众人所没有的特性,在张国荣去世的那年香港著名艺人黄沾在悼念词中说道:"哥哥真是翩翩俗世佳公子,他真是眉目如画,面如冠玉,一张脸好象是由造就精深的工笔画精心刻划出来的一样."如此俊秀之脸,可谓是神来之笔,鬼斧神工,让人赞叹不已,由他来诠释这个角色是再合适不过了,敢问世间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的呢?可见选择一个合适的演员去演绎一个角色是一部电影成功的重要部分。
一部电影能取得成功,在于它的故事、主题、人物、技术。我们从这些方面去鉴赏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的更多的乐趣,从电影中得到更多有益的东西。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财管1202班
201246070206
盛梦娇
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然而Andy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于是Andy能够用二十年挖开Red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Andy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有很多人误解,以为电影艺术主要就是视觉特效。国内导演看完《阿凡达》之后哀叹:“中国电影和国外电影技术相差一百年。”我想说这话的这导演甚至没弄明白电影的技术都包括什么,以为视觉效果就是一切。视觉效果确实重要,给人们的直观震撼也最明显,但还没有重要到让国产电影遥不可及的程度。服装、摄影、剪辑和配乐等同样重要,不然,奥斯卡设置这么多技术性奖项干嘛?比如《教父》不就是运用蒙太奇理论和经典好莱坞的缝合理论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达到了一种特殊的镜语体系,达到了故事情节连贯且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吗?李安的《卧虎藏龙》不是以中国的班底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音乐吗?技术可以花钱购买,可以模仿,《集结号》正是请了韩国的爆破团队,才成就了逼真的战争场面。但是电影中的那种内涵、情怀,电影工作者对艺术的认真态度,才是国产电影和国外电影最大的差距所在。说到底,电影的艺术还是为故事、主题和人物服务的,前面三项才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
电影的故事可以从两个层面评价:一个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二是导演(编剧)讲故事的技巧。有时候,一部没有什么思想主题、没有什么影帝影后、没有什么电影特效的电影,但是有一个足够精彩的故事,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同样能够吸引观众,成为一部成功的影片。如《两杆大烟枪》、《恐怖游轮》、《非常嫌疑犯》、《低俗小说》、《蝴蝶效应》、《电锯惊魂》等等,国产的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这些电影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足够精彩,让你从电影开始的那一刻就无法再离开椅子,一直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恍然大悟,甚至还想再看几遍电影,重温一遍情节,寻找各种细节和暗示。
从影片开头,虽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开场方式,但凭借这个题材的影响力,还确实算得上是纪实。一些零碎抖动的手提式摄影配合快速凌厉的剪辑非常真实的重现了当年伊朗人民攻占美国大使馆的情景。而且这一部分不过在历史场景的还原上做得不错,但是场景还原不等于事件还原。因为在我看了一些关于《ARGO》的历史报道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官方说法都是美帝觊觎伊朗的石油资源和巩固自己在中东的战略地位,也不会因为暗中协助巴列维推翻伊朗民主政权而激发民愤。但美国政府官方与这部影片却认为美国一直是受害者。这便是政治电影的最大难题,怎样去少得罪不该得罪的政府。而且还要保证一定的观众基数。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因其纪实与处理得当,而吸引了很多观众。
如果不是希望的力量,Andy怎么可能逃出那监狱?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再就是自由的力量。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当Andy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Andy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看了这部电影,心中被他那种追求自由的呐喊而震撼。
又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逃离德黑兰》。在剧本的创作方面,阿弗莱克导演有着极高的要求,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其实这部影片是改变自一份新闻报道。按照他对电影的认知,根本不可能把《逃离德黑兰》拍摄成一个小成本的晦涩的政治惊悚片,恰恰相反,他喜欢在电影中加入任何可能的东西,于是这样一个严肃无趣的剧本,最终变成了一个夹杂着机智、黑色幽默、嘲讽的而且不乏震撼人心片段的政治电影。
如何去鉴赏一部电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前可能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只适用于娱乐而已。上了大学,选修了影视鉴赏后,看了一部电影,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啦,如何去鉴赏一部电影?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评价标准之故事情节
故事是评价电影的最基本的标准,因为电影和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一样,最基本的是要讲一个有吸引力的、完整的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没有故事,观众看什么?
比如《教父》三部曲讲述的是意大利黑手党在美国的故事,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没有过度的浮夸,没有傻叉的摆酷,没有无敌的身手,更没有美女帅哥离奇的爱情,所有故事的发展,顺理成章,却又悬念迭起,出人意料。
《教父》全片可分为“康妮的婚礼”、“洛杉矶之行”、“教父被枪击”、“迈克尔救父”、“刺杀警长和索洛佐”、“逃亡西西里”、“桑尼被杀”、“迈克尔归来”、“父权交接”、“教父之死”、“复仇大行动”等十一场大戏。在这十一场大戏中,导演科波拉通过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视听组合,不仅精妙绝伦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勾画出扑朔迷离的多重人物关系,亦通过丰富的视听细节,在暗示人物命运以及烘托叙事气氛、推动叙事情节等方面,达到了“于无形中显波澜”、“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佳效果。《教父》的成功,不仅是美国好莱坞“黑帮片”的成功,更是其镜语体系自“经典好莱坞”、“《公民凯恩》”以来的又一次飞跃。十一场大戏,十一场迥异不同的镜头运用,不仅构建起“新好莱坞”的镜语新系,亦显示出导演科波拉非凡而卓绝的影像天赋。
也正因为人们过多看重视觉效果,很多人把《阿凡达》放在艺术的高不可攀之处,反而把《指环王》贬低的一塌糊涂。从艺术上看,《指环王》只在《阿凡达》之上,除了视觉效果方面,其余的完胜。不用不服气,《阿凡达》仅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三项。而《指环王1》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电影配乐;《指环王2》获得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指环王3》获得最佳歌曲、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8项技术性奖项,三部合计共获得14项。如果《阿凡达》和《指环王》在同一年评选,《阿凡达》除了视觉效果之外,基本上会全输给《指环王》。这就是为什么奥斯卡评委会第一次把最佳影片颁给了一部魔幻电影。
所以,一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部分就是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二、评价标准之思想和主题
古人云:“文以载道”。电影作为众多艺术形式的一种,虽然没有表达思想的义务,但是有表达思想的权利。电影中的思想和主题,通常能够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带给我们享受的同时,带给我们更深的震撼。其实,电影和小说一样,并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导演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把自己的思想和普世价值观,传递给看电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