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精选20篇
小升初备考文言文精选20篇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诗词鉴赏】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机智应变。
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
小升初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必背课文
【文言名篇】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司马光》【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寓意】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勇于尝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亦揭示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2.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寓意】警示人们不要因一时的侥幸成功而放弃持久的努力,真正的成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3.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精卫填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寓意】这篇短文讲述炎帝之女溺亡于东海,化为神鸟精卫决心填平大海。
象征人类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边李》【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诱惑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学会用智慧和判断力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应环境,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子·告子下》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之壮也,禹之盛也,微至介然,吾独不得大丈夫之节哉!”原文翻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很少。
普通人丢弃了这种不同,而君子却保留着。
舜在壮年时期,禹在盛年时期,即使是细微之处,我也不能不保持一个大丈夫的节操啊!”《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其心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原文翻译:逍遥游,是一种心态;大鹏鸟一日乘着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离开尘世六个月才回来。
《荀子·劝学》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原文翻译: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在那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成;积累善行成为高尚的品德,就能达到神圣的境界,就能具备圣人的心性。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生而鲁人,三岁丧父,其后母兄皆不慈,孔子常为父所畜,其后父使为儒者,孔子学焉。
原文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三岁时父亲去世,其后母和哥哥都不慈爱他,孔子经常被父亲抚养,后来他的继父让他学习儒学,孔子就跟着学习了。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30首)1、曹冲称象曹冲称象【魏晋】陈寿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2、田忌赛马田忌赛马【两汉】司马迁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节选一【两汉】刘向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4、刘颇偿瓮直刘颇偿瓮直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5、包拯断牛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
”盗惊服。
(《宋史•包拯传》)6、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文言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旁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年纪大就有所顾忌。
平时你们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处于几个大国的夹缝中,遭受外敌入侵,接着又遇到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勇敢,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君子来施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同别国举行盟会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完瑟后放下,站起来回答:“我的志向和前面三位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约上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啊!”【文言文解析】这篇文言文选自《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对话。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篇一: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升初考试中也常被涉及。
下面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希望有所帮助。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闲愁落,儿女忙相留。
拓展: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名句。
2.《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登高远望的壮美景象和诗人的壮志豪情。
3.《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空山深林的自然景观。
4.《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5.《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篇二: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升初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
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1.《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其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和精彩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是小升初考试常出现的内容。
2.《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其中提出了“三纲领”、“八条目”等重要思想,对于小升初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3.《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子思所著。
其中提出了“中庸之道”、“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等重要思想,对于小升初考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20首简短
小升初必背文言文1. 《论语六则》:精选《论语》中的六句名言,尽显儒家智慧,让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2. 《爱莲说》:周敦颐用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别具一格的莲花图景,表达了他对莲花的热爱和崇敬。
3. 《陋室铭》:刘禹锡的《陋室铭》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述了一间简陋小屋的内外环境,彰显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4. 《论语十则》:本篇选取了《论语》中的十句名言,涵盖了学习、修身、处世等方面的智慧,让你更好地领略孔子的教诲。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经典之作,阐述了忧患意识对于人生和国家的意义,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6. 《三峡》:郦道元的《三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中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7. 《马说》:韩愈的《马说》以马来喻人,抒发了作者对人才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感慨,呼吁社会尊重和重用人才。
8.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9. 《论语十则》:本篇再次选取了《论语》中的十句名言,重申了孔子的智慧和教诲,让你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明智。
10. 《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一个幽静美丽的潭水景观,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展现了自然的神奇魅力。
11. 《陋室铭》:刘禹锡再次以淡雅的笔调描绘了陋室的美好与宁静,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12.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的这篇赠序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诫年轻人要刻苦读书,珍惜学习机会。
13.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激励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进取。
14. 《醉翁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山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15. 《出师表(前出师表)》:诸葛亮的这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望,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文言文阅读1(2019·北京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师旷论学》,回答文后问题。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臣闻.之:()善.哉:()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写出文中师旷连续运用比喻的句子,并说出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晚;听说;好。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文中师旷连用了:“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三个比喻。
意在说明: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学有所获。
(2018·湖北省小升初真题)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
②弓缴:弓箭。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A.诲:_____B.俱:_____5.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教导,教育一起,一同5.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到达、飞过来),老想着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文言文阅读2(2018·浙江省小升初真题)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小升初必文言文及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富之,教之。
”译: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再进行教育。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使他们有羞耻之心,又能自我约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译:孔子说:“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考察他的心态,人还能隐藏什么呢?人还能隐藏什么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君子不器。
”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有专长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改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虑。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只有到了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团结。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如同风,小人的品德如同草。
风吹在草上,草必然倒伏。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孔子说:“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辅助自己的仁德。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参与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根本建立起来,道德就会随之产生。
孝悌就是人的根本吧!”子曰:“仁者爱人。
”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
小升初重点文言文30篇
小升初重点文言文30篇在小升初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重点内容之一,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还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累。
以下是30篇小升初重点文言文的精选内容,这些篇目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材料。
1. 《论语》节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庄子》节选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4. 《左传》节选晋师伐齐,齐人败之,晋师退,齐人追之,晋师复战,齐人又败之。
5. 《史记》节选太史公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6. 《战国策》节选苏秦曰:“合纵连横,以制诸侯。
”7. 《汉书》节选班固曰:“文帝宽仁,百姓安居乐业。
”8. 《后汉书》节选范晔曰:“光武中兴,天下大治。
”9. 《三国志》节选陈寿曰:“诸葛亮忠臣也,其智足以辅国。
”10. 《世说新语》节选刘义庆曰:“王羲之书圣也,其书法妙绝古今。
”11. 《文选》节选萧统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2. 《文心雕龙》节选刘勰曰:“文以载道,以文会友。
”13. 《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4. 《楚辞》节选屈原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 《古诗十九首》节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16. 《乐府诗集》节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7. 《唐诗三百首》节选杜甫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8. 《宋词三百首》节选苏轼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9. 《元曲选》节选关汉卿曰:“天净沙·秋思。
”20. 《明清小说选》节选罗贯中曰:“三国演义,英雄辈出。
”21. 《古文观止》节选“岳阳楼记,范仲淹。
”22. 《文苑英华》节选“滕王阁序,王勃。
”23. 《文心雕龙》节选“文赋,陆机。
小升初文言文精读精练120篇
小升初文言文精读精练120篇第一篇: 《论语》摘录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都检查自己。
我问自己:在为别人谋划时,是否真心实意?与朋友交往时,是否守信用?学了东西,是否能实际运用?【解析】这段话说明了孔子对自己要求严格,总结了自己每天需要检查的几个方面,对待工作、朋友和学习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第二篇:《孟子》摘录孟子曰:敢问温仁如何?曰不失其本者温,宽恕忍人者仁。
【翻译】孟子说:请问什么是温和仁爱?答曰:不失去本来的特性就是温和,宽容忍让别人就是仁爱。
【解析】在这段话中,孟子阐述了温和和仁爱的本质,温和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失去本色;仁爱要体现在宽容和忍让上,对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第三篇:《论语》摘录季康子问道于孔子曰:如求得于斯,则闻诸。
孔子于兴也;还顾,我观其斯而已矣。
【翻译】季康子向孔子请教道理说:请问你的道理是怎样的?“孔子庄祝自辩刘兴回头一看,我只是观察道理是否在这里而已。
【解析】这段对话体现了季康子对孔子的尊重和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也反映了孔子深沉的思考和睿智的态度。
第四篇:《庄子》摘录庄子曰:夫道者,所广大也,所封存也,所刚也,所柔也,所威也,所恭也,所无敢不勇也。
【翻译】庄子说:道是广大的,包容万物,既刚又柔,具有威严和恭敬,是无所畏惧的勇气。
【解析】这句话中,庄子对道的本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道的广大容纳万物,同时又有刚柔并济的特性,给人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勇气。
第五篇:《墨子》摘录墨家说:天无私,惟人常私。
人类之道,无私者胜妄人之私者。
吾信之也。
【翻译】墨子说:天空无私,唯独人类常常自私。
人类之道,需要胜过虚妄人的私心,我相信这一点。
【解析】这段话表达了墨家比较理性和政治上的信念,强调了无私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私心是人类退步的障碍。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
小升初必读文言文小升初必读文言文1、《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曰: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解释】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
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
若:好像。
曰:说。
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觉得。
之:代词。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复:再,重新。
再也不弹琴。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小升初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衣服。
在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制,担心游子迟迟不归。
谁说细小的草心,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
注释:
1. 慈母手中线: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
慈母,指对子女充满慈爱的母亲;手
中线,指母亲手中的针线,代指母亲为子女付出的辛勤劳动。
2. 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穿的衣服。
游子,指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的人;身上衣,指游子所穿的衣服。
3. 临行密密缝:在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制衣服。
临行,指即将出发;密密缝,
形容母亲为游子缝衣服时的细致和用心。
4. 意恐迟迟归:意思是担心游子迟迟不归。
意,心思;恐,担心;迟迟,拖延时间。
5. 谁言寸草心:谁说细小的草心。
谁言,谁说;寸草心,指细小的草的心脏,比
喻微小的恩情。
6. 报得三春晖: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
报得,能够报答;三春晖,指春天的
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情感更加真挚。
这首诗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的生动体现。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篇一: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汉族语言的一种古代书面语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升初考试是一个重要的学业考试,文言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拓展:以上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诗歌和散文。
小升初考试是一个重要的学业考试,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知识。
通过阅读这些文言文,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篇二: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升初考试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文言文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1.《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和段落,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在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
2.《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岳阳楼周围的风景和历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关于这篇文章的相关问题。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及翻译
一、文言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三、解析:1.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开篇,是孔子对学习、友情和道德修养的论述。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友谊的可贵,友谊能给人带来快乐。
5.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的无知和不了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四、扩展阅读:1. 《论语》中的其他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的智慧。
2. 孔子的思想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五、练习题: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2. 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1)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2)愉快(3)志同道合的人(4)有道德修养的人2. (1)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3)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3.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巩固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与人相处,珍惜友情,对待别人的无知和不了解要有宽容的心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小升初必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必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Quantity, price, time and spa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investment.小升初必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④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⑤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着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着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着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着,对如初;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着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着②又以问着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文言知识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12、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3、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注释①纂录:摘录;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14、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15、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16、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注释①归:承认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17、赵简子元日放生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18、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19、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文言知识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20、王安石辞妾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21、宋仁宗忍饿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文化常识“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兴;②寐;③禁中;④诚;⑤逐;⑥馁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②无以伦比;③天涯若比邻;④比比皆是;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22、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文化常识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考点1、解释: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启发与借鉴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展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 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3.试用一段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__北__人__无__知_而__又__虚__荣__,_为__了__掩__饰__自_己__,__贻__笑__大_方__。_____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
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小升初文言文
2020/11/26
1
文言文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
①读正确。
②有停顿。
③读出语气、语势等。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
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课堂练习
• 愚人食盐①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
患。
• 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
1.第一个是名词食物 第二个是动词食用。
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用的就是不得志、不显贵这个意思。 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1、“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语气词。
总结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 2、读注解词 • 3、串讲文意 • 4、体会情感(道理) • 5、熟读成诵
总结
• 二、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 1、一词多义
• 2、古今意义不同
• 翻译方法:
•
留、删、补、换、调
总结
• 三、小升初文言文四大考点 • 考点1:解词 • 考点2:译句 • 考点3:内容 • 考点4:涵义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 “昂”—— “抬”;
“首” —— “头”。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 现代汉语句式。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升初拉分点大突破之文言文考题大揭秘
D.返为其患(通“反”)
A
课堂练习
• 愚人食盐①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
患。
• 2.翻译句子。 •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味道之所以这样好,是有盐的缘故。
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注释]彘:猪
• 2.翻译。
•
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回去,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⑶仕于南方(
)
酒)席
做官
认识、了解
真题展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 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 “北地亦有此物否?”
课堂练习
• 愚人食盐①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
患。
• 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注释]彘:猪
•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
⑴顾反为女杀彘( )
•
⑵特与婴儿戏尔( )
•
⑶是教子欺也( )
•
⑷妻适市来( )
你 只是 欺骗 刚刚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
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注释]彘:猪
• 2.翻译。
•
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文言文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4、体会情(道理) 5、熟读成诵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1、一词多义
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的意思。
“说”读shuì时,当游说讲,如“苏秦以连
横说秦”。
“说”读yuè时,当高兴讲,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谢谢大家!
2020/11/26
28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3、“补”,就是增补。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其纹理”
“必”——“必定”
“细” —— “仔细”;
“必细察其纹理” —— “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②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
“察” —— “观察”;
课堂练习
• 愚人食盐①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
患。
• 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任何事物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好的,超出了这个限度就没什么益处,或者说是有害处,就像物极必 反那样,所以我们做事要适可而止啊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2、古今意义不同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2、古今意义不同 ②词义的缩小。 比如:“穷”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以及穷尽、穷究等多种义
__难__道__北__方_也__有__这__种__东_西__(__菱__角__)_吗__?______________
真题展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 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课堂练习
• 愚人食盐①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
患。
•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至于他家(愚人)
B.更为益盐(增加)
• C.况复多也(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呀。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
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注释]彘:猪
•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做任何事都要说道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课堂练习
• 愚人食盐①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
患。
• 【注】 • ①选自《百喻经》。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全书共98条,号称
“百喻”,均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
• ②更:改变。 • ③缘:因为。 • ④空:空口。 • ⑤口爽:口味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