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课件
治 荒 漠
化
考向一 荒漠化的成因 1.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①④两大
陆温带荒漠成因各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C.纬度位置和垦耕
B.海陆位置和地形 D.过度放牧和樵采
解析 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 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考向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2014·广东文综)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
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D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解析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其主要作 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 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五、荒漠化的危害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
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区域特征
区域自 然特征
存在 问题
产生 原因
解决 措施
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
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概况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自然因素: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资源现状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三项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内容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两条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原则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16
雨林生态的优越性?
▪终年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 ▪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是生产力最高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三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1、自然原因: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黄土 高原
一、荒漠化概况
1、概念 2、表现: (1)土地沙漠化:西北内陆 (2)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 (3)次生盐渍化:西北华北(不合理灌溉)
分组自主探究:荒漠化的成 因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P16-19 )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P20) 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P24)
交流讨论
云贵高原——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区
次生盐渍化 是指在蒸发旺盛的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湿润地区, 因人类的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中的盐分沿 土壤毛管孔隙上升,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积 累的过程。
西北、华北——我国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区
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 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世界 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 267万平方千米,占28%。
干旱季节
Q2:气候异常如何导致荒漠化?
抑 制
降水增多
气候异常 降水变率大
Q3: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 定性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本质:土地退化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
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
化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地 被面 遭裸 破露 坏
200mm以下 ——干旱区
秦岭—淮河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d.植被类型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以东
降水少
以下200mm以上
多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小 沙漠、戈壁 干旱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干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1、区域特征
区域自 然特征
存在 问题
产生 原因
解决 措施
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注意每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及
东西方向上的差异?原因?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五、荒漠化的危害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知识点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 题。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开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开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答复4~6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6.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领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开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屡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7-9题。
7.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8.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9.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答复10~11题。
10.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1.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12.被称为环绕地球“绿色腰带〞的是〔〕A.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硬叶林和常绿阔叶林D.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雨林13.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A.雨林土壤一直般很贫瘠,养分容易遭受淋洗而很快丧失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优越,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答复14—15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08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经纬1.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案例分析要点精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4)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 认识荒漠化2. 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建设知识点复习总结
荒漠化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的含义: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地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土地荒漠化本质:土地退化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表现:耕地退化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草地退化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林地退化次生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地区)二、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地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
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
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
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用水不当、开矿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具体原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四、荒漠化的危害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环境。
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考试成绩,更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上过度放牧、滥垦荒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大片土地逐渐变成了荒漠。
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则是困扰当地生态的一大难题。
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每逢暴雨,大量的土壤被雨水冲走,不仅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还导致河流泥沙淤积,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南方一些地区,酸雨问题较为突出。
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森林资源的减少、湿地的萎缩、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等问题也在不同的区域存在着,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往往更加显著。
以土地荒漠化为例,气候干旱是其自然原因之一,但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等人类活动则是加剧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牧区,牲畜数量远远超过了草地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退化;而在一些农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大量开垦草原和荒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
水土流失的产生,除了黄土高原本身的土质疏松和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以及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中的植被破坏,都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森林资源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火灾、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滥砍滥伐和非法采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复习课件
(3)简述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对亚马孙雨林产生的影响。 解析公路本身的修建对雨林影响不大,由公路铺设而带动的相关产 业的发展对雨林的破坏是巨大的。 答案随着公路的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 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 河川沿岸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对雨林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四、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解析答案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B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
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
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混交林地的泥沙量小于油松幼林地,
因此①③正确。坡耕地泥沙量最大,开垦坡地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序号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土壤侵
过垦、过伐、
A 大兴安岭西侧
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蚀、草地退化
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
B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过牧严重
旱地区
C 黄淮海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
D 南方低山
土壤侵蚀严重 亚热带湿润地区,降
过垦严重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复习提纲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提纲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基础知识1.荒漠化的概念:由于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北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与不合理的灌溉相关)、石漠化(云贵地区,水土流失)、红漠化(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地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新疆是三山夹两盆)2.本区的位置和地形,造就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特色。
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贺兰山是重要分界。
贺兰山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是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3.生态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使得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②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③冬春多大风,风沙活动多导致本区生态脆弱,荒漠化威胁大。
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成因: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是基础。
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降水变率大)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为成因:起决定作用。
包括两个方面: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过度樵采(干旱区,缺乏燃料)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水资源利用不当(农业灌区灌溉不当,引发次生盐渍化;内流河上、中游用水过多,下游生态用水紧张;草原牧区过度掘井,导致水井周围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草场退化)工矿交通建设。
3.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①地理位置:位于热带草原向热带荒漠的过渡地带,生态平衡易被打破,生态脆弱。
②经济活动不当:游牧业向商业性定居牧业转变,加剧草场破坏;农牧之争③人口和贫困是造成该地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拓展】分析某区域生态破坏成因的思路:1.先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而分析其自然特征,主要是气候特征(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当中的重要因素,对植被、水文、土壤作用重大)2.过渡地带,生态脆弱3.人口与贫困是导致不发达地区生态破坏加剧的共同根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章末复习课件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本章整合提升
1
知识网络构建2源自综合素质提升4课堂巩固训练
3
高考经典回放
5
课 时 作 业
知识网络构建
综合素质提升
• 1.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 (1)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思路。 • 我们要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 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 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 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 强,水土流失加剧)。 •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 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 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 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 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
(2014·新课标Ⅰ)坡耕地上的切沟 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 【解析】 本题考查切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同时考查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 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图示切沟分割、 破坏了耕地,并加剧耕地侵蚀,同时阻断耕 作。防治措施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防止 新切沟出现,二是对已出现的切沟进行治理, 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据此思路分析相关措 施。
•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 动的沙源。 •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沙活动的成因、 危害及其防治,同时考查获取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第 (1)题,根据题干“就地起沙”,说明沙源在 当地,然后据图分析当地沙地成因即可。图 示桑曲和巴索曲注入错那湖,河流沿岸及河 口地形平坦,说明河流沿岸及入湖口处泥沙 沉积,且河口三角洲面积广大;该地河流以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春季河流水量小,湖 面面积小,河流水位和湖泊水位低,河滩以 及湖滩出露面积较大,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老实说,我不太清楚这具体是啥内容,咱们就先假设这节讲的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吧。
那基本定义就是对某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了解,包括生态系统组成(像动植物、土壤、水源等这些东西)及其相互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地理学科里那可相当重要。
就好比我们知道人不能光有胳膊不管腿,地球的不同区域也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略生态环境。
它是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是不懂生态环境,谈区域发展就是空话。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像地形地貌啊,气候类型这些。
比如说你连这个地方是湿热的雨林气候还是干燥的沙漠气候都不知道,就很难去分析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很多。
就比如说一个地区要搞开发,如果不知道当地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像敦煌那一带的沙漠),搞不好开发就把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
又或者是在城市建设中,要知道哪里能种树,哪里适合保留湿地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的生态环境这一块。
它就像一块拼图,是整个区域发展知识体系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区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知识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说资源开发如果不考虑生态环境,可能就会破坏生态,也就影响到后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还真不小。
关键点一个是要准确判断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再一个就是理解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就像我以前做这部分题,总是弄不清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跟过度畜牧、气候变化之间到底是怎么互相影响的,感觉像一团乱麻。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多样,有让你分析某个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的,也有给出治理措施让你判断对错的。
三、详细讲解(假设为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核心概念就是环境跟区域的综合。
就是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研究怎么去构建或者保护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比如黄土高原,其核心就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
1 内容概要 5 学法点拨
内容概要
• 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荒漠化的 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选择了我 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典型案例。首先 从干旱为主的地理环境特征入手,探讨荒漠 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特别点明自然因 素只是荒漠化发展的潜在因素;然后以人为 因素为重点,探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 的不同特点;针对荒漠化的成因,最后指明 了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第二节是“森 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 例”,首先分析了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然后客观地说明了导 致雨林被毁的原因,最后在“雨林的前途—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雨林管理和宝华,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