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与浙江的比较
浙江、江苏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浙江、江苏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716413aa00b52acec7ca96.png)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浙江、江苏FDI分布差异研究屠佳华1摘要:本文比较了浙江、江苏FDI分布的差异,试图为“什么原因造成了江苏、浙江这两个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工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均相似的省份在吸引FDI方面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认为两省国有资本存量的不同是影响两地FDI流入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我们选取了1993~2003年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浙江江苏各8座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在控制了诸如金融发展状况、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市场开放度、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人口教育程度、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等因素后,国有资产存量确实对FDI的分布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关键词:发展模式 FDI区位选择国有资本存量集聚效应Abstract: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FDI attracted by East China’s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1屠佳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
通讯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179弄13号乙405室(200030)Email: tujiahua@These two provinces are pretty alike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imate, industrial structure,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failed to attract as much FDI as Jiangsu Provinc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ason behind this tremendous difference, I used the panel data of fifteen cities in these two provinces to run the Variance Components (random effects) Estimates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s of SOEs are the crucial determinants in explaining this phenomenon. After controlling several other factors such as location, market scale,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 the result proves my first hypothesis that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s of SOE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attracting FDI.Key words: Development modes, FDI location, SOE performance, Agglomeration effect一.引言中国的经济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时期。
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
![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a532ca2c850ad02df8041df.png)
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路径江苏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较早的东部沿海省市之一,近些年来进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特别是“十五”时期,江苏进出口总额每两年翻一番,年均增速高达37.6%,外贸依存度90%多,人均外贸额2000多美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60%的外贸依存度和人均566美元的外贸发展水平。
“十一五”时期,江苏要在做大外贸总量的同时,着力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放大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1、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位次持续上升“十五”时期,江苏外贸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高达22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1229.8亿美元,进口1049.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03%和26.1%。
这一增长速度,既高于同期全省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从而使江苏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16.1%,进口、出口额均列全国第二位。
全年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和进口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1和85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拉动GDP增长约5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各省市中列首位,并且各项指标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性新突破,显示出江苏外贸发展的巨大潜力。
2、外贸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贸发展不足总体来看,江苏外贸仍然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其他类型企业发展不足。
202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9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6%;私营企业出口101.27亿美元,比重为9%。
与浙江等其他东部沿海省市相比,江苏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出口比重都偏低,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国有经济发展较活跃的城市,如南京、扬州等市国有出口已分别占到该市出口总额的较高比例,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外贸发展新格局。
关于江、浙两地对外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关于江、浙两地对外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3e6df404a1b0717fd5ddd9.png)
峭程度就可以略见一斑。
位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苏和浙江两省在 中国的历史 上久赋 “ 地利、 人和” 之说 , 它们 自然条件优越 、 区域优势明显 , 自古 以来 便是商贾文人聚焦之地 。 而今 ,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世界经济一体 化 和国际分工 的发展又为它们注入了新 的活力 , 它们再添“ 使 天时”
关于江 、 浙两地对外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施 莹 莹
( 门大学经济 学院 , 厦 江苏泰 州 3 10 ) 6 0 5
摘 要 : 苏和 浙江是我 国的经济贸易大省 , 江 他们 贸易增长不论在 绝对额还是相对额都取得很大成就。两省在共 同创造 中国贸易
发展“ 奇迹” 的同时, 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于内, 也 两省 内部贸易发展 不均衡 ; 于外, 它们 出口市场过 于集 中, 导致 贸易摩擦增 多。江浙在 发展 中, 也存在许 多差异 , 出了适合 自己的 贸易之路。 江苏和浙江在外贸的内部构成比例、 走 出口企业结构、 贸易方式结构这几个方 面 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具有各 自的特 色。对于江浙这样的贸易发展模 式, 可以通过加强联合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方式以促进一步发展。
一
、
的 18 年相 比,江苏的进 出 口总额 由原来 的 2. 亿美元增长 96 41 2 到 了 20 年 的 4 06 位数 23. 亿美元 ,这样令人难 以置信 的对 89 5 9
粤_浙_苏_闽四省外贸发展比较及对福建的启示
![粤_浙_苏_闽四省外贸发展比较及对福建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6ce264c767f5acfa1c7cddf.png)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摘要: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都是我国沿海的外贸大省,对外贸易在各自经济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全国各省市的外贸进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四省也不例外。
但由于各自对外贸易结构特点的差异,四省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四省外贸结构、政策导向的比较研究发现,适合福建省情的较为理想的贸易结构是:一是贸易主体多元化发展,外资和民营资本相对活跃;二是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加工贸易的创汇质量高;三是出口商品结构中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齐头并进,走多元化之路;四是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特别是注重开发新兴国家市场。
关键词:外贸发展比较;金融危机;贸易结构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09)06-0138-03一、沿海四省外贸发展情况比较(一)外贸总额占全国比重比较四个省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均占有较大比重,从趋势上看,5年来江苏和浙江受益于长三角经济的繁荣,出口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了3.17和1.29个百分点;由于长三角的挤压,广东省出口占全国比重下降6.6个百分点;福建虽然比重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相对稳定。
广东和福建出口份额的下降,说明了两省最早开放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表1:四省出口额占全国比重比较数据来源:据全国及各省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整理。
(二)外贸竞争力(创汇能力)比较根据贸易竞争指数,将X和M数值分别用一个省的全部出口额和进口额来计算,便可比较不同省份的外贸净出口的相对竞争力水平。
如表2,四省的外贸竞争力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和福建的竞争力指数分别达0.46和0.34,大幅高于广东和江苏。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虽然福建的外贸总量排在广东、江苏之后,但净出口的相对竞争力或创汇能力却强于它们。
表2:2008年全国及四省外贸整体竞争力(TC)比较数据来源:全国及各省统计公报整理。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质量比较研究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质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823d9a48d7c1c709a145e7.png)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质量比较研究作者:侯学娟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9期侯学娟(安徽三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当世界经济一体化之后,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抓住了此契机,努力地发展本地区的工农业。
所以笔者在文章对长三角地区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四个省市的对外贸易质量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力求提升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贸易质量;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7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9-92-02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位越发显示出来了,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其辐射性的特点带动了该地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缓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以“点”带“面”,以长三角地区这个“点”带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在长三角地区,每个省市对外贸易的质量也不一样。
所以笔者在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四个省市的对外贸易质量进行一番比较研究。
有利于提高整个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1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情况统计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贸易受全国经济较快增长、外贸强劲增长形势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对外贸易货物吞吐量大幅度提升。
具体数据如下表:通过表1可知:从外贸货物吞吐的情况来看,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大多数省市的对外贸易情况同与同时期相比,涨幅较大。
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同比增长率超出全国港口的同比增长率,后期加入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2外贸总额比较一个地区的外贸总量能够反映该地区对外贸易的质量,综观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外贸总额的情况,总体上有所增长。
具体数据如下表:从表2中可知从2013年到2017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凭借着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势,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之际,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上海市从以前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江苏位居第二,浙江位居第三,安徽位居第四位。
广东、江苏、浙江外贸模式分析
![广东、江苏、浙江外贸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091f5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7.png)
广东、江苏、浙江外贸模式分析
张小蒂
【期刊名称】《新商务》
【年(卷),期】2003(000)002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张小蒂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8
【相关文献】
1.从浙江与广东省的比较分析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 [J], 刘春梅
2.不同外贸方式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以广东与浙江为例、 [J], 刘丽萍
3.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孙华平;咸越;刘风芹
4.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孙华平;咸越;刘风芹
5.江苏与浙江对外贸易差异化分析 [J], 乔彦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文-浙江与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状况的比较研究
![应用文-浙江与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状况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a46a34336c1eb91b375d48.png)
浙江与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状况的比较研究'一、浙江与江苏利用外资现状分析(一)浙江利用外资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积极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浙江正在迎来利用外资的第三次高潮。
浙江经济在2001年实现强劲增长之后,2002年,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正在进入新一轮扩展期,利用外资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机遇。
2003年浙江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42家,投资总额272.54亿美元,外资120.50亿美元,实际外资54.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0%、72.8%、77.5%和72.4%。
因此,可以认为,浙江利用外资正在迎来第三次发展的高潮。
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实现利用外资的跨越式发展。
2.外资将逐渐向制造业、服务业集聚\xa0\xa0\xa0\xa0\xa0 一是制造业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浙江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
制造业是至今为止浙江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也是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世界加工中心向我国转移,浙江凭借优越的投资软硬和大批为制造业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将吸引一大批大型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使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制造业仍将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
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将不断加快,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空间和更广泛的选择范围。
外贸、电信、金融、、商业等领域即将分阶段对外开放,这些新领域预期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使服务业成为今后扩大利用外资的新的增长点。
宁波和杭州两市,基础雄厚,政策宽松,将成为吸引服务业外资投入的重点地区。
3.外商投资更加倾向独资。
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外商在浙江投资成功率较高,投资额逐年增加,使得外商在投资中更加强调控股权,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逐渐增多。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1c7be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0.png)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对外服务贸易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以及安徽省中部地区。
这一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对外服务贸易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来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优势长三角地区在对外服务贸易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基础雄厚: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上海以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闻名,江苏以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为主导,浙江以轻工业和商贸服务为重点,这些产业的发达为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区位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坐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联系紧密,交通运输便利。
长三角地区靠近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也便于与这些地区进行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
3. 人才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这些人才不仅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还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与外国进行服务贸易合作。
4. 开放程度高: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拥有较高的外向型经济水平。
各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服务贸易,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进入长三角地区,促进了对外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
1. 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长三角地区的对外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咨询、设计、人力资源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已经成为该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也促进服务贸易从传统领域向高附加值、高端领域转变。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c2d072b27d3240c8447efa2.png)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内容提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
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所谓开放型经济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将本土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融合,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类型与方式。
因此,开放型经济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就了长三角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而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浙江现象”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不断深化,也奠定了长三角在21世纪初期在中国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一、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产生与演化比较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选择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的支点,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成为中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三地在原“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基础上经过一次次嬗变,原模式所涵盖的区域以及内涵均已大大拓展,甚至发生了质的飞跃,演变成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
1、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与演变江苏经济发展的精髓充分体现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即着名的“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这个词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是对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的高度概括。
盐城市与杭州市跨境电商发展比较分析
![盐城市与杭州市跨境电商发展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5686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0.png)
盐城市与杭州市跨境电商发展比较分析盐城市与杭州市作为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重要经济城市,近年来都在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盐城市依托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步伐;杭州市则以电商产业发达和技术创新为支撑,积极打造跨境电商新业态。
本文将对盐城市与杭州市的跨境电商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地在跨境电商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一、发展历程比较盐城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外贸和跨境电商发展优势。
2013年,盐城市率先成立了跨境电子商务协会,2014年成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5年被列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改革示范城市,2017年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改革示范区。
近年来,盐城市持续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并引进国际知名电商平台和企业,加速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区,形成了一批以跨境电商为主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而杭州市则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长期以来在电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杭州市从2009年开始发展跨境电商,2013年落地海关综合监管模式试点,2015年启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2016年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杭州市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通过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企业和人才,形成了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
二、政策支持比较盐城市和杭州市在跨境电商发展中,都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盐城市在跨境电商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跨境电商产业扶持资金、海关加速通关、物流直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盐城市还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推进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建设,促进跨境电商业务转型升级。
杭州市则在政策支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近年来,杭州市相继出台了《杭州市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杭州市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杭州市还联合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针对人才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浙江_江苏两省对外贸易的比较与启示
![浙江_江苏两省对外贸易的比较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c5e1d8b680203d8ce2f24be.png)
浙江、江苏两省对外贸易的比较与启示①义乌工商学院外语外贸分院 楼前飞摘 要:浙江、江苏是我国两个外贸进出口大省,但外贸发展路径和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差异的背后,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与江苏对外贸易的比较与分析,寻找两个城市成功的共同点,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关键词:浙江省 江苏省 对外贸易 比较 启示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8(c)-222-03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人认为,江苏外贸比浙江好过,相比于“只出不进”的浙江,长期坚持“进出口两条腿走路”的江苏外贸企业,抵抗经营风险能力更强;也有人认为,浙江人天生有着愈挫愈勇、求新求变的本性,在相关政策的配合和支持下,浙江外贸企业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存路径。
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与江苏对外贸易的比较与分析,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1 模式比较1.1 外贸主体江苏省是吸引外资的热土,外资企业成为了外贸的主体,2008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已超过广东省,跃居全国第一,外商投资企业自营出口达546.6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74%,私营企业自营出口比重相对较低,仅为5.12%,苏州、南通、无锡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分别占当地外贸出口的88.4%、71.2%和66.1%;对于浙江省而言,民营企业成为外贸的主体,近年来私营企业出口增长成为支持浙江外贸迅猛增长的强劲动力,2008年,民营企业出口797.8亿美元,增长28.9%,高于浙江省平均增幅8.6个百分点,分别快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增幅14.1和23.8个百分点,占浙江省出口比重达51.7%,其中私营企业出口674亿美元,仅次于广东省居第2位,比上年增长34.6%。
1.2 贸易方式江苏省主要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从2001年的11.4%至2006年的20.7%,2006年加工贸易占江苏出口总额的65.7%,一般贸易则占总额32.9%,其他贸易年增长率飞速提高,2001年为92.5%,到了2006年已高达279.8%,在全国其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率由2001年的0.2%上升至了2006年的2.6%,但由于一般贸易基础薄弱,出口额绝对基数小,尽管增速很快,到目前为止依旧赶不上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一直占主导地位,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占出口额比重为78.9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33%,全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1218.7亿美元,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一般贸易出口破千亿美元的省份。
浙江与江苏“一带一路”建设比较分析
![浙江与江苏“一带一路”建设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013b662cc58bd63086bd0e.png)
2019年8月第22卷第1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ug.,2019Vol.22,No.160 引 言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我国进入全面推进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设阶段,“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思路、新举措、新愿景和新国策。
其中,浙江省和江苏省均位于“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处,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技水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典型的代表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浙江省和江苏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差异,并探究了差异背后的原因,从而为加强两省协同发展、推动各省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关理论参考。
1 浙江省与江苏省“一带一路”的建设差异1.1 通道建设浙江省和江苏省结合“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出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通道联动建设,但在这四个方面的“一带一路”建设又存在差异。
1.1.1 海上方面浙江省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至2019年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了90多条集装箱航线,其中,东盟和西亚是重点合作区;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了13条路线,涵盖了安徽、云南、江苏、新疆等15个省(区、市)、46个地级市。
江苏省以连云港为核心,在海运方面主要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合作,经贸往来对象主要是东向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航运线路主要集中于上海、重庆等长江一带沿海城市,由此可见,连云港相较于宁波舟山港,航线覆盖面更小且分布较不平衡。
1.1.2 陆上方面浙江省和江苏省都大力建设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的铁路建设。
浙江省以义乌无水港为核心,“义新欧”班列为基础,2018年“义新欧”班列共开行320列。
江苏省内连云港、徐州、南京、苏州四个城市多点开花,2018年“苏满欧”班列共开行150列以上,可见浙江省开行班列明显多于江苏省。
上海与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四省市对外贸易情况对比分析报告
![上海与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四省市对外贸易情况对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9e39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2.png)
上海 同比 %
比重 %
金额
广东 同比 %
比重 %
1、国有企业
283.39
0.53
21.18
241.9
-9.2
10.8
2、外商投资企业 864.68
1.12
64.64
1259.4
0.1
56.3
3、私营企业
171.08
19.50
12.79
500.0
2.6
22.4
4、集体企业
10.30
9.81
0.77
28.7
310
上海
商品名称
金额
医药品
28.36
通断保护电路装置 及零件
24.29
汽车零件
21.76
广东
同比 % 比重 %
商品名称
金额
40.3 2.1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48.07
-7.8
1.8
自动数据设备的 零件
45.87
-3.2 1.6 纺织纱线
39.86
续表
同比 % 比重 %
1.0
2.2
-1.9 2.1
(四)从主要商品看,广东与上海基本趋同,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 等领域
1-7 月,广东与上海主要进出口商品基本趋同,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等领 域(比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同为两地第一大出口商品,集成电路同为两地第
309
一大进口产品)。但在出口方面,其走势要好于上海,比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广东同比增长 10.3%,同期上海下降 3.1%;服装及衣着附件,广东同比下降 1.4%,同 期上海下降 5.7%;自动数据设备的零件,广东同比下降 10.6%,同期上海下降 19.4%, 这也成为其出口增速高于上海的原因之一。
国经论文浙江和江苏贸易模式的比较
![国经论文浙江和江苏贸易模式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4e4e3dc844769eae109ed0d.png)
浙江和江苏贸易模式的比较【摘要】:“改革春风吹进门,全国人民都进城”,说的是改革开放后全国强劲的发展形势。
而同样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和江苏两省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起步较早,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比如两省都有国家对外开放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比较好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似背景。
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采集近几年两省的经济数据、小组激烈讨论研究、结合所学知识等多种方式,基于比较浙江和江苏的贸易模式,看出两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缺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江苏贸易模式比较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浙江和江苏两省都为全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他们对全国的经济贡献如下表:占据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区位以及享有国家政策的有利支持,使得两省的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增长有突出的贡献。
下表为两省的出口总量的比较:江苏省与浙江省同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属于长三角地区,两省地理位置比邻, 都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贸易模式( 一) 江苏、浙江贸易发展的相似之处—同创中国贸易增长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两省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大省, 不论是绝对金额,还是相对增长比率,都引起了举世的瞩目。
就江苏而言,2008 年, 江苏省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总额3922.68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1542.32亿美元,出口额为2380.36亿美元,贸易顺差达883.04亿美元。
【开题报告】江、浙出口贸易的比较研究
![【开题报告】江、浙出口贸易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4dd6b3680203d8ce2f24e1.png)
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江、浙出口贸易的比较研究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贸易成为当代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江苏和浙江是我国的经济贸易大省,他们贸易增长不论在绝对额还是相对额都取得很大成就。
两省在共同创造中国贸易发展“奇迹”的同时,却存在的不同的贸易方式。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贬值,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迅猛。
而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苏和浙江两省在中国的历史上久赋“地利、人和”之说,它们自然条件优越、区域优势明显,自古以来便是商贾文人聚焦之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又为它们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们再添“天时”的风采,一举跻身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几个经济区之列。
近些年来,他们的发展越加举世瞩目,尤其是它们对中国贸易进程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
这相邻的两省拥有相似的地理概况、人文环境、历史背景,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上却各自走出了不完全一样的道路。
孰优孰劣?也许我们不能如此武断地评判。
因为种种数字和现象表明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共同经营出了中国东部沿海近三十年的经济繁荣。
本篇文章研究江浙外贸方面存在的差异,如江苏和浙江在外贸的内部构成比例、出口企业结构、贸易方式结构等等,并深入对比研究其不同外贸模式背后所存在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前言1.江苏、浙江的出口贸易基本情况2、江苏、浙江对外出口贸易状况的对比分析2.1出口主要产品2.2出口规模2.3出口特点2.4 出口市场3、江苏、浙江出口贸易差异的原因比较分析3.1 政府政策方面3.2 区位因素方面3.3 贸易方式方面3.4 历史文化方面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同处于东部沿海省市的江苏和浙江,却有这不同的对外贸易方式,什么样的内在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呢,这是本篇文章想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浙江与江苏利用外资状况比较研究
![浙江与江苏利用外资状况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04aa224b73f242336c5f86.png)
较研
摘
要 :浙 江 和 江 苏是 我 国 的 两 个 经济 大省 ,也 是 我 国吸 引 外 商 直接 投 资 的 主要 省 份 。借 鉴 江 苏 的成 功
经 验 ,并 结 合 浙 江 省 自身 民 营 经 济 的特 点 , 浙 江应 谋 求 F I 源 地 和 形 式 的 多元 化 ;优 化 外 商 投 资 的产 业 结 D 来 构 ,注 意 西 南部 地 区协 调 均衡 发展 ;加 速 外 资联 营 资本 的融 合 。 关 键 词 :F I 浙 江 ;江 苏 ;比较 研 究 ; 业绩 指 数 D; 中 图分 类 号 :F17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7 -4 9 2 1 )90 3 - 6250 ( 00 0 -0 30 2
收 稿 日期 :2 1 - —6 0 00 1 4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财 经 学 院科 研 课 题 (07 J 1 ) 2 0 Y Y 1
作者简介 :鲁
莹 (9 2一 ) 17 ,女 ,山东淄博人 ,讲 师 ,从事 国际金融研究 ;章贤军 (9 0一 ) 17 ,男 ,湖北 荆州人 ,讲
一
、
浙江 和江 苏 利用外 资 的比较
到 接近 2 0 0 3的水 平 。浙 江省 在 20 02年之前 的业绩 指数 都是 小 于 1 ,说 明这 段时 间浙 江省对外 资 的 的 利 用并 不 充分 。2 0 0 2年 到 2 0 0 5年浙 江省 的业绩 指 数 出现 了突破 性增 长 ,且 增长 的速 度快 于江 苏 。但 是 自 20 06年两 省业 绩 指 数 的差 距 又开 始形 成 了一 个 喇 叭 口。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在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的 20 08年 ,浙 江 和 江 苏 的 业 绩 指 数 都有 所 下 降 ,但 是浙江的业绩指数下降得更快 ,暴露出了在引资用 资方 面 的脆 弱性 。
江苏与广东、浙江、上海文化贸易比较研究
![江苏与广东、浙江、上海文化贸易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173219bed5b9f3f90f1c23.png)
江苏与广东、浙江、上海文化贸易比较研究作者:张辰阳来源:《商情》2013年第40期【摘要】本文从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上市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与贸易政策等多个角度,将江苏与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江苏广东浙江上海文化贸易比较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文化产业发展比较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05年时仅为332亿元,排在广东、浙江、上海之后,2010年,增加到1385亿元,超过浙江、上海排到了第二位,增速领先,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排名第一的广东相比有很大差距,约为广东的一半。
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占比来看,广东排名最高,除2010年外,占比均超过6%,上海占比也超过5%。
江苏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占比仍仅为3.3%,低于浙江的3.8%。
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文化贸易规模比较(一)文化产品贸易比较。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出口文化产品187亿美元,创出新高。
其中,广东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领先优势明显,福建则增速显著。
广东出口文化产品73.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39.3%,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最大省份。
福建和浙江分别出口20.3亿和19亿美元,分列第二、三位,占全国的比重也都超过了10%。
湖南和江西的文化产品出口额也分别达到了10.2亿美元和9.39亿美元。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全年出口文化产品4.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仅为2.5%,不仅大大低于经济总量相当的广东和浙江,也低于湖南、江西等经济欠发达省份。
(二)文化服务贸易比较。
以各省版权的输出为例进行江苏与部分省市文化服务的出口的比较。
2010年,全国共输出版权5691个,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市分别为2316个和1826个,占到全国版权输出总数的72.8%;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输出版权196个、192个和145个;我省排在第六位,输出版权130个。
江苏一样贸易进展现状及计策分析
![江苏一样贸易进展现状及计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5b4fc6bd64783e08122bed.png)
江浙经济进展战略模式比较分析内容摘要:江、浙两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域之一,但是其进展道路却完全不同,其经济进展战略被人们冠以“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那么,这两种进展战略有何特点,同时又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此作出论述。
关键词: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民营经济外商资本江苏和浙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域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圈中重要的两大区域,改革开放20连年来,两省的经济呈现飞速进展的态势,取得的成绩令世人注视。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和浙江在经济进展的进程中都走出了一条具有本省特色、符合各自实际的经济进展之路。
通过20连年的改革开放,两省经济进展迅速,要紧经济指标在全国维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进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
江浙两省经济进展现状由表一、表二、表3数据可见,不管从综合指标,仍是从人均指标来看,不管是从单个省份,仍是从两省合计来看,江浙两省的经济进展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两个省份进展到今天,取得如此成绩,完全靠自身在经济进展进程中采取了适合本省的实际情形的经济进展战略。
江浙经济进展模式经济的进展,离不开文化、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阻碍,受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潜移默化的阻碍,某特定区域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带有地域文化的烙印和特点。
江浙两省由于在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其所采纳的经济进展战略表现为各自针对自身的文化和历史和自然条件所采取的适合自身进展的经济战略。
(一)两省经济进展模式的形成缘故不同江苏南部自然条件要比浙江南部优越得多。
一个是平原水乡,历代粮仓,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而且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苏南物产丰硕。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江苏人更具开放包容的心态。
横跨长江的经济区位,聚集了南北各地人材。
在这块土地上,自古就聚集了众多的人材,可谓地灵人杰,也由此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吴文化”。
吴文化,强调的是均衡、集体、品级。
在吴地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下,通过漫长的社会活动而形成的“融合古今,汇通中西”的吴文化,其精神财富是丰厚的,勤劳、聪慧、心灵手巧、精于计算、务实、求稳、包容、开放和浓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对外发展贸易模式与浙江的比较杨夕玥(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江苏)(南京)(211169)摘要:江苏和浙江两省同处中国东南沿海,又同属“长三角”经济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起步都比较早,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在采取甚么样的贸易发展模式方面,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国家对外开放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较好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相似背景。
在充分利用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共同前提下,江苏和浙江两省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对外贸易的发展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贸易驱动模式,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关键词:江苏省浙江省贸易模式发展趋势优化路径Jiangsu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and zhejiangcomparisonYangxiyue(JIN 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LONGPAN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 (211169)Abstract: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 are both at the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 China and belong to “Long Triangle” Economic Zone.They started earlier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have much common grou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economic trade.They have such similar background as low labor force cost, strong support of the preferential open policy and better geographical position on the aspect of what kind of trade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be adopted.At the premises of the commonness of making full use of develop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foreign trade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 bring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to full play,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havesuccessfully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e driving mode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 drive, energy and market demand of foreign trade.Keywords:Jiangsu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Trade driven modeDevelopment-trend Optimized approach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两省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都很好地处理了外贸发展的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被称为“江浙外贸现象”。
虽然江苏、浙江两省对外贸易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如都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体制市场化起步早,又同处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带等;但统计数据显示,两省的对外贸易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区域特点和贸易模式。
江苏省外贸发展模式是“外部力量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区域内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外贸企业大都集中在苏南地区,以“宁、苏、锡、常”为代表。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内部驱动型”,一般贸易占主体,外贸企业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纺织、玩具、灯具等商品的占主导出口地位,区域贸易发展较平衡。
现阶段,江苏、浙江两省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如浙江一般贸易占主体,受国家外贸政策影响大,小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抵抗风险能力弱,加工贸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江苏省外贸并非主要以规模经济为基础,而是和一般贸易一样主要依靠中国的动力优势来驱动,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且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明显。
在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下,两省只有在保持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梯次转移,形成产业群和产业带,由外贸大省转变为外贸强省,才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一、江苏省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比较㈠江苏、浙江两省外贸模式的比较近年来,江苏、浙江两省外贸发展迅速,但江苏省进出13规模要高于浙江。
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从出口超200亿美元,到2002年出口超300亿美元,用了2年时间。
2003年,出口又超500亿美元,短短2年后就实现了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美元的大跨越。
1990年江苏外贸出口列全国各省市第5位,1996年列全国第3位,2000 年以后江苏外贸出口一直居全国第2位,2006年对外贸易额为2839.9亿美元。
浙江省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浙江从1980年开口岸,到1997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用了18年时间;从2001年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再到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5年时间。
2006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1391.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009亿美元,在全国的地位由1980年的第13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进口382.5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
㈡贸易主体方面的比较从贸易主体看,江苏省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浙江省则是外贸主体多元化,已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
江苏省从自身优势资源出发,充分发挥江苏重、化工业基础比较好,区位条件优越,与外商合作较早,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相对素质较高的等系列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以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逐步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期的乡镇企业是外贸出口主体的局面。
1991年江苏省“三资”企业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12%,2006年已经达到76.5%,为1227.5亿美元,而1985年全省an:i:贸易出口额为0.38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15.86亿美元的2.4%;1997年已达73.8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2.4%,2006年更是达到1061.39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66.16%。
外资企业成为外贸主体的同时,民营企业也成为出口的生力军。
2006年,民营企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0.4%上升到8.9%。
与江苏省外贸主体“单极化”相比,浙江省则是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均衡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增长成为支持外贸迅猛增长的强劲动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出口比重继续有所降低。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台州、绍兴等地.私营企业外贸出口的增长尤为迅猛。
浙江省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为主的内外资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三大主体的出口比例由2000年的17.4:27.6:55调整到2006年的44.8:37.6:17.69(见图3.2)。
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从2000年的6064家增加到2006年的26274家。
2006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4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平均出口规模322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100万美元,年均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929家。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规模扩大,比重提高。
200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7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㈢贸易方式的比较在贸易方式上,江苏以加工贸易为主,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两省的主要贸易方式均增势迅猛。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
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江苏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制造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同时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相继进入产出期,带动了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逐步成为推动江苏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1997年以后,加工贸易的进出口超过了一般贸易,在全省各类贸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1061.3亿美元,进口740.2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531.5亿美元,进口282.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0.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33%上升至33.13%;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9.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66.7%下降至66.2%。
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强劲说明江苏省生产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正在提高,也是江苏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表现。
和江苏省相反,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长期以一般贸易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比重均在70%以上,并且自2001年起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超越广东,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直至2006年,广东一般贸易出口以26.9亿美元再次超越浙江。
2006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的为76.6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96%和江苏省的33.13%。
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所占贸易比重也随税率变化而变化。
199年7月1日,我国的出口退税率从16.63%下调到12.86%,第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相对就比较高,且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速度超过一般贸易20.3个百分点,2004年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加工贸易增速再次提高,超越一般贸易17.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