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d1190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8.png)
一、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实像和虚像的形成条件。
2. 探究物距、像距与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并验证相关物理定律。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基于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发生弯曲,最终在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可以投影在屏幕上;虚像则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形成的,不能投影在屏幕上。
四、实验器材1. 光具座2. 凸透镜(焦距f=10cm)3. 蜡烛4. 光屏5. 刻度尺6. 火柴五、实验步骤1. 将光具座水平放置,固定好凸透镜、蜡烛和光屏。
2.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调整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4. 记录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和光屏上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5. 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6.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观察成像情况。
7.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观察成像情况。
8.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观察成像情况。
六、实验现象1.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
3.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屏上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光屏上出现实像,但成像大小与蜡烛大小相近。
6.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左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增大。
7. 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右侧时,光屏上出现实像,成像大小随着蜡烛向焦点靠近而逐渐减小。
七、实验结论1.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fa7e7d3c1ec5da51e2701e.png)
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姓名学号【探究目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
【提出问题】改变蜡烛在凸透镜前的位置即物距,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什么样的像?【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调节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将蜡烛移至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3.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5.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6.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焦距以内的某一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7.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f = cm【分析和论证】结论:【探究启示】1.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2.凸透镜的焦距也可利用太阳或实验室的平行光源进行测量。
【交流与合作】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实验反馈】1、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2、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4、当物体由极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增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减小(C)像物间距离先变小,后变大(D)像物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5、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选填“缩小”或“放大”)的,此时水相当于镜。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8dd02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3.png)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目录1. 准备工作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器材4. 实验步骤2. 实验过程1. 安装凸透镜2. 调整光源位置3. 调节凸透镜位置4. 观察成像效果3. 实验结果分析1. 记录成像位置2. 分析成像效果3. 总结实验结果4. 实验结论1. 准备工作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1.2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是凹透镜成像的逆过程,通过凸透镜对物体的折射和散焦,形成倒立、真实的虚像。
1.3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物体、屏幕、支架等。
1.4 实验步骤1. 安装凸透镜至支架上。
2. 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
3. 调节凸透镜位置,观察成像效果。
4. 观察屏幕上的虚像。
2. 实验过程2.1 安装凸透镜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并确保凸面朝向光源。
2.2 调整光源位置将光源调整至适当位置,使光线正好射向凸透镜的中心。
2.3 调节凸透镜位置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找到最清晰的虚像位置。
2.4 观察成像效果在屏幕上观察凸透镜形成的倒立、虚像,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果分析3.1 记录成像位置记录凸透镜形成虚像的位置,包括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和与凸透镜的高度等。
3.2 分析成像效果分析凸透镜成像的清晰度和形状,理解虚像形成的原因。
3.3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成像效果,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和观察方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877db55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c.png)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第一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一定要调节好器材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否则光屏上可能收不到像。
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30 25 20 16 12 10 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像的情况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实验结论】物距u u>2f(大于2倍焦距)u=2f(等于2倍焦距)2f>u>f(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u=f(在焦点处)u像的情况像距v 倒正大小虚实像的变化情况物距u 像距v像减小应用举例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____减小_____ ____ _____减小倍焦距)作业: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______用光屏承接的,也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的。
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_______由光屏承接的,但______用眼睛直接看到。
(填“能”或“不能”)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_____侧,成虚像时,像与物____侧。
(填“同”或“异”)第二篇: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中考试题凸透镜成像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应:()A、10cm>f>6cm;B、10cm>f>7cm;C、14cm>f>10cm;D、20cm>f>14cm。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厘米,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焦距很可能是()A.4cmB.8cmC.10cmD.18cm 3.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无法判断4.通过焦距为f的凸透镜看见烛焰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物距u与f的关系是:()A u>2fB2f>u>fC u=fD u5.用幻灯机时,必须把物体放在:()A 大于2倍焦距处B2倍焦距处C1倍与2倍焦距之间D焦距以内6.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16c2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准备(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立的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虚像由实际光线的会聚而成;实像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用光屏承接,虚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带刻度尺的光具座。
(2)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
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物体必须距离放大镜比较近。
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对应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跟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
①可能与的距离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4)设计实验①物距和像距: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如图所示,我们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以焦距为参照距离,对物距和像距进行研究。
(5)实验提示①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央位置不动,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处。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及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及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c0eb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8.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组别:【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像距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实验步骤】1.知道凸透镜的焦距f= cm。
2.调整、、使它们中心在上。
3.调节蜡烛的位置,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特点。
记下物距u和像距v (此步骤做两次)。
4.调节蜡烛的位置,使物距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特点。
记下物距u和像距v (此步骤做两次)。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
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特点【实验数据】透镜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像距与焦距的关系虚实大小正倒u>2f2f>u>fu<f【得出结论】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__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___正立的实像,___________倒立的虚像.(填“有”或“没有”)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习题训练】1、小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则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2、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与无水两种情况,则有水时()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也略小些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小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学案一、成像光路1、当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时,即u>2f时,成、的像,像在物体(“异”、“同”)侧,像距v的范围:。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98ea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9.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由凸透镜形成的映像,其离现实物的距离和倒立物的离现实物的距离
在光学上是等价的,且倒立物又在凸透镜的凸透面的外侧。
凸透镜是一种
定焦透镜,它能够使光线汇聚于其焦点,从而形成明确的映像。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了一个两支架装载着两块凸透镜的实验装置,由凸透镜的
凸透面构成凸透镜系统。
此外,另外准备的材料还有一个发光灯、一个白
色屏幕、几块黑纸以及几块纸片。
四、实验过程
1.首先,将实验装置的两支架上的两块凸透镜由大号从小号依次排列,其中凸透镜和凸透面朝向屏幕。
2.然后,用黑纸把灯光从发光灯上补出来的图案遮挡起来,将剩下的
图案投射到屏幕上。
3.最后,用纸片观察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
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六、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灯光经过凸透镜系统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像是倒立的,且离屏幕距离和灯光离凸透镜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75ab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a.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而成像规律则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凸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器件,通过凸透镜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本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2.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光源;3. 屏幕;4. 直尺;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垂直于光源和屏幕;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的中心;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重合;4. 通过移动屏幕,观察在不同位置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2.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3.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2. 当光线与凸透镜平行时,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形成实像;3. 当光线从焦点射入凸透镜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平行光线状,形成无穷远处的虚像;4. 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直线状,形成实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能够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3. 凸透镜的成像位置与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意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e6d10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7.png)
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学会测量物距、像距,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成像规律。
3、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薄凸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会聚在焦点上;而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
2、物距(u)是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当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 < v < 2f;当 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 = 2f;当 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 2f;当 u = f 时,不成像;当 u <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实验器材光具座、薄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
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以保证像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心。
2、测量焦距将蜡烛放在远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f),测量并记录下来。
3、探究 u > 2f 时的成像情况将蜡烛移到大于 2 倍焦距的位置,如 u = 3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记录此时的物距(u)和像距(v),观察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
4、探究 u = 2f 时的成像情况将蜡烛移到 2 倍焦距的位置,即 u = 2f,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物距和像距,观察像的性质(倒立、等大、实像)。
5、探究 f < u < 2f 时的成像情况将蜡烛移到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的位置,如 u = 15f,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记录物距和像距,观察像的性质(倒立、放大、实像)。
6、探究 u < f 时的成像情况将蜡烛移到小于 1 倍焦距的位置,即 u < 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c428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9.png)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仪器,凸透镜、物体、光源、屏幕、尺子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使光线会聚的作用。
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实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与凸透镜的位置有关。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
2.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调整屏幕位置使凸透镜成像的实像投影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实像的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实像距离凸透镜远,实像放大。
2.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实像距禸透镜近,实像缩小。
3. 实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呈反比关系,即物体位置越远,实像位置越近。
4. 实像的大小与物体位置有关,物体位置越远,实像越小。
实验结论: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的实像位置与大小与物体位置有关,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当物体位置改变时,实像位置和大小也会相应改变。
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光线能够垂直射向凸透镜,并且实像能够清晰投影在屏幕上。
2. 移动物体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撞到凸透镜或其他实验器材。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总结:凸透镜成像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实像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aebb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8.png)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3、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二、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从而使得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的位置、大小和性质有所不同。
四、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可以保证蜡烛的像能完整地呈现在光屏上。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得蜡烛火焰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首先,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
4、接着,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使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5、继续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小于一倍焦距,这时在光屏上无法得到实像,但是透过凸透镜,可以在蜡烛的同侧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 1 | 40 | 133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 30 |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3 | 20 |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 15 | 30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 10 ||正立、放大的虚像|六、实验现象分析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如,当物距为 40cm 时,像距约为 133cm,像比物体小。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比如物距为15cm 时,像距为30cm,像比物体大。
4、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光屏上无法承接像。
透镜成像实验报告总结(3篇)
![透镜成像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dcaf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观察不同物距下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分析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器材1. 凸透镜(焦距f为10cm)2. 光具座3. 蜡烛4. 光屏5. 火柴三、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2.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将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清晰像,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和像的大小、倒正。
4. 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5. 继续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位置和特点。
四、实验数据1. 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位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
2. 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等于2倍焦距(2f)。
3. 当物距u介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时,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倍焦距(2f)。
4. 当物距u小于1倍焦距(f)时,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v为负值,物像同侧。
五、实验结果分析1. 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随着物距的增加,像距逐渐减小,像的大小也逐渐减小。
2. 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2f)。
3. 当物距u介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逐渐增大。
4. 当物距u小于1倍焦距(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为负值,物像同侧。
六、实验结论1.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u介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u小于1倍焦距(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7f2b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d.png)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熟悉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白纸、尺子、直尺。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在不同条件下,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和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置在直立的光源前方,并确保光线垂直射入凸透镜。
调整光源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得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呈现清晰的像。
2.将一张白纸放置在凸透镜像方的位置上,记录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的位置。
3.利用尺子或直尺测量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物距;测量纸张与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像距。
4.重复以上步骤,分别调整光源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位置下的像的特点。
实验结果:以一定距离的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我们观察到像的特点如下:1.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得到倒立、实际、减小的真实像;2.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得到倒立、实际、与物体等大的真实像;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得到倒立、虚拟、放大的虚像。
实验数据:物距(cm)像距(cm)放大倍数10-10120-20130-30140-401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物距和像距呈相等关系,即物距和像距的倒数之和等于焦距的倒数。
即1/物距+1/像距=1/焦距。
此外,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得到的是等大的真实像;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得到的是减小的真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得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了解了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成像的,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凸透镜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来控制成像的特点。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理论上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还通过实际操作对其进行了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如何正确使用凸透镜,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f873b02f01dc281e53af0b7.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b69f4ca8956bec0975e35b.png)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
【实验步骤和结论】
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保持凸透镜不动,让蜡烛从2倍焦距以外逐渐靠近透镜,观察成像特点并记录相应的像距。
【交流与合作】
1.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2.样区别分“放大”与“变大”?
【实验反馈】
1、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2、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4、当物体由极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增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减小C像物间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像物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e368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b.png)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观察实际中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器材凸透镜、物体、屏幕、光源、刻度尺、卡尺等。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是一种中心厚边薄的球面镜面,具有一个主点和一个焦点。
物体放在焦点处时,成像距离透镜很远,成像大小无限大。
物体离焦点越远,成像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也越小。
物体放在透镜前方,物距为p,像距为q,焦距为f。
根据薄透镜成像的公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1/p + 1/q = 1/f其中,p、q、f分别表示物距、像距和焦距。
四、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置于桌面上,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
2.使用刻度尺和卡尺测量透镜的焦距,标记在透镜上。
3.将物体放在透镜前方,调整距离,使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的2倍左右。
4.观察形成的实像,用卡尺测量实像与透镜的距离,并记录。
5.将物体移动一定距离,再次观察形成的实像,重复步骤4。
6.不断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观察实像变化过程,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位置下实像的大小和距离,得到以下数据:物距p/cm 像距q/cm 倍数大小20 60 1.530 45 1.540 40 145 36 0.8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及成像原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像距离透镜无限远,成像大小无限大。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距离透镜变小,成像也变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距离透镜大于焦距,成像还是变小。
4.在实验中,实像的倒立也是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也对物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方法,还更加重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进行更多的实验,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三、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四、实验过程
1、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实验结论:
4.若用手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5.试着移动蜡烛/凸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如何移动的?
6.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会向____移动,如果想让像回到光屏中心位置,可以向____调节蜡烛,或者向____调节凸透镜,或者向____调节光屏。
7.调完以后看到清晰的像,这时在凸透镜的前面加一个凹透镜(近视镜),像会怎么样?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怎么移动?
8.调完以后看到清晰的像,这时在凸透镜的前面加一个凸透镜(老花镜),像会怎么样?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怎么移动?
9.如何确定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