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导
慢性盆腔痛诊断详述
慢性盆腔痛诊断详述*导读:慢性盆腔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慢性炎症:慢性盆腔炎症是引起盆腔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大多数慢性炎症都有急性炎症史。
多因感染较重,体质较弱,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拖延变成慢性。
常发生于产后,流产或人工流产,不洁性生活等后的感染,继而由子宫、输卵管内膜的局部炎症扩散,经肌层而致使周围结缔组织或盆腔腹膜发生炎症。
急性期后,因盆腔引流不杨,腔隙较多,使炎症渗出物潴积流溢,漫延至周围组织,形成粘连,裹夹慢性病灶,待机复发;或穿出至邻近器官形成肿漏。
有时漏孔极小,时闭时开,致使炎症长期反复发作,形成瘢痕,有的形成小脓肿和溃疡,经久不愈。
瘢痕粘连常致器官变位,如子宫后屈、固定,卵巢下垂又加重盆腔疼痛。
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盆内淤血,刺激盆腔神经而长期反复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盆腔疼痛。
此外,急、慢性宫颈炎所致的宫颈水肿,肥大,重度糜烂,宫颈外翻及多发性潴留性囊肿,亦是压迫刺激盆腔神经丛,导致下腹坠痛和白带过多的常见原因。
(2)盆腔创伤后:盆腔生殖器官手术或创伤后.分娩,尤其阴道难产后,发生的组织创伤,器官切除,器官变位等均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血液循环重新调整,创面修复,瘢痕软化。
当血液循环调整后,机体得以逐渐适应,症状乃渐消失而发生盆腔疼痛及坠胀。
如子宫全切除,保留卵巢的病人,因卵巢固定后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炎症浸润,使卵巢包膜增厚或纤维化,致排卵困难发生排卵期下腹剧痛,亦有因子宫韧带缩短或固定而术后性交痛。
(3)盆腔瘀血:盆腔腹膜外满布静脉丛,以阔韧带内与盆底最集中。
盆腔位于腹腔最下部,最易受挤压与坠积。
因此静脉瘀血机会较多,尤其妇女经孕产后,盆内组织松弛,更增加瘀血可能性。
故盆腔静脉瘀血多见于多次孕产,肿瘤压迫,生殖器官下垂等。
但尚有先天性静脉发育不良所致盆腔瘀血,故初产妇亦可发生,盆腔静脉曲张并不都有盆腔痛。
临床上常于妇科剖腹手术中发现阔韧带,卵巢周围有较大的静脉曲张团。
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妇人腹痛(慢性盆腔炎)【概述】妇人腹痛是指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亦称“妇人腹中痛”。
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
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人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血行迟滞,以致腹痛。
素禀体虚,血虚气弱,或忧思太过,或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化源匮乏,或大病久病,耗伤血气,以致冲任血虚,胞脉失养而痛;且血虚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亦可致腹痛。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本诊疗技术是指西医慢性盆腔炎(CPID)等引起的腹痛。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3.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实践指南是在美国Fred Howard博士的帮忙下,由美国妇产科学会创建和进展起来的,目的是帮忙临床医师在妇产科诊疗进程中作出适合的决策。
但应当声明应用指南时,不该该排斥其它的医治方案,同时在医治进程中,应依照患者个体需要、就医环境和操作方式的不同而灵活转变。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因为它难于充分医治和完全治愈,因此在诊断上它常致使为难局面的产生。
临床常针对引发慢性盆腔疼痛的特异性病因进行医治,但有时这些病因也不很清楚,因此,医治慢性盆腔疼痛仍然要立足于减缓临床病症。
这篇指南的目的就在于为慢性盆腔疼痛的辨别诊断提供资料,同时综述目前的一些医治观点和临床证据。
背景:
疼痛是指与实际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能够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因此,疼痛常常是主观的。
在无组织损伤或类似病例生理缘故的情形下,许多患者也主诉疼痛,这种情形下的疼痛可能有心理基础。
若是患者以为她的经历是疼痛,并像蒙受组织损伤一样描述这种感觉,这时这种感觉就应被以为是疼痛。
以上疼痛的概念尽力幸免将疼痛和刺激联系在一路。
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策略
宾和左旋咪唑治疗后,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灶退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应用于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无反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裸鼠中,抑制M MPs,可减慢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病变的建立。
3.2 肠激惹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下腹痛原因之一,约占CPP的50%~80%。
目前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安慰剂的反应率很高。
需要药物和心理等多学科综合性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胆碱能药,如盐酸双环胺或硫酸莨菪碱对改善疼痛可能有效。
饮食疗法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如以腹痛或胀气为主的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
便秘为主者,以增加粗纤维食物为主,必要时可使用渗透性轻泻剂。
3.3 间质性膀胱炎 女性比男性常见,病因不清。
最早使用二甲亚砜治疗,但其仅能缓解症状。
戊聚糖多硫酸钠是FDA唯一推荐用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修复膀胱表面的渗出性改变。
通过使膀胱逼尿肌缺血及减少膀胱壁的神经支配,导致流体静力性膀胱扩张,从而暂时缓解病情。
一般治疗6个月,但仅有28%~32%的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西咪替丁也可以使某些患者的疼痛减轻、夜尿减少。
也有报道使用膀胱内肝素、二甲亚砜和抗生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其他药物还有环孢菌素、硝苯地平、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综上所述,对慢性盆腔痛患者,需要进行包括药物镇痛、抗抑郁、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对特殊疾病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收稿日期:2007202220)文章编号:1003-6946(2007)04-200-03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策略陈 娟,朱 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同的慢性盆腔疼痛(CPP)的定义是非周期性盆腔痛,并持续6个月以上,产生功能障碍或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
严格意义上讲,慢性盆腔痛是一组症候群,其病因复杂,涉及较多相关学科。
慢性盆腔疼痛
病因
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粘连等器质性病变可引起疼痛,但也有许多病人仅有轻微 的病理变化或无器质性改变。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导致的盆腔脏器扭曲并不一定会引起疼痛,即使引起疼痛, 其部位及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与创伤性性经历有关,与婚姻不幸及性功能障碍有关。
临床表现
慢性盆腔疼痛包括腹腔镜检查容易发现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和盆腔静 脉淤血综合征等,也包括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通常是妇科以外疾病),如肠激惹综合征,还包括非躯体性 (精神源性)疾病。
1.症状、体征
(1)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 道不适,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患者说不清疼痛加重和缓解与何种因素有关。
(2)抑郁疼痛由性交引起或加重,但不影响性生活。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如无食欲、疲倦、失眠、性欲丧失 或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或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3)异常疾病行为有一种躯体偏见,深信自己患有疾病,医生尽全力进行治疗,但仍有疼痛。
2.体格检查
(1)在指导患者放松腹部、大腿和阴道口肌肉以减轻检查时不适的同时,可了解患者控制肌肉紧张的程度。 肛诊触及肛提肌和梨状肌引起疼痛,提示有盆底肌紧张痛,不适的感觉通常表现为盆腔受压感和向骶部的放射痛 接近肛提肌的附着点。
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用药原则 单一用药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多采用联合用药。应特别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经常检查药物的反应,尽 量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减少副反应和费用。 2.常用的药物 (1)止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和作用较温和的麻醉剂的复合剂以及纯麻醉剂。 (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不仅可对抗抑郁情绪,还有机制未明的镇痛作用。抗抑郁药用于慢性疼痛的疗效并不 十分可靠,但由于可作为麻醉药的替代品且不易被滥用、依赖性低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3)器官特异性药物治疗CPP的过程中,可针对胃肠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骨骼肌肉痛等。 (4)其他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盆腔充血,以缓解相关疼痛。GnRHa已被建议用于鉴别妇科原因和非妇科原因的疼痛。 3.腹腔镜治疗 慢性盆腔痛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定。
聊聊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及治疗
聊聊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及治疗慢性盆腔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常常表现为下腹部或腰部深层的隐痛或坠痛,可能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不规律、性交疼痛等。
这种疼痛可能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内持续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尽管慢性盆腔痛的确切病因并不总是清楚的,但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病因。
例如,慢性盆腔痛可能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异常收缩、慢性炎症、神经痛、心理因素等引起的。
这些病因有些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方法得到缓解或消除的。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异常收缩,可以采取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等;对于慢性炎症,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对于神经痛,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等;对于心理因素,可以采取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一、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慢性盆腔痛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其病因多样且复杂。
在探讨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时,我们可以从生殖系统问题、炎症性疾病、神经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殖系统问题生殖系统问题是一些慢性盆腔痛病例的常见病因之一。
这些疼痛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等疾病引起。
这些病变会引发盆腔器官的压迫、炎症或神经刺激,从而产生持续的疼痛感。
这些病症的发生率较高,需要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生殖系统问题在慢性盆腔痛病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病症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等疾病引起。
这些病变会导致盆腔器官的压迫、炎症或神经刺激,从而引发疼痛感。
这些病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治疗生殖系统问题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二)炎症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是引起慢性盆腔痛的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因素。
盆腔炎、附件炎等炎症性疾病可以导致盆腔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这种反应会引起盆腔组织的粘连和纤维化,这些病理性变化会导致盆腔内的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持续的疼痛。
中医如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
中医如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女性慢性盆腔痛是一种常见且困扰众多女性的病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在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女性慢性盆腔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血不畅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气血运行受阻,瘀滞在盆腔部位,就会引发疼痛。
其次,肝郁气滞也可能导致。
现代女性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情绪容易波动,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引起盆腔疼痛。
再者,寒湿凝滞也是常见因素之一。
若女性在经期或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暖,寒湿之气侵入体内,凝滞在盆腔,也会导致疼痛。
此外,脾肾亏虚也可能与此病相关。
脾主运化,肾主生殖,脾肾不足,正气虚弱,邪气容易侵袭,引发盆腔疼痛。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有着多种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瘀滞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少腹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可能会用到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寒湿凝滞型的,常用的有温经汤,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而脾肾亏虚型的,则会选用归脾汤或金匮肾气丸等方剂,以健脾补肾、扶正祛邪。
除了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也是常用的方法。
中药灌肠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将中药药液灌入直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还有中药热敷,将加热后的中药包敷在腹部,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在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如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减轻疼痛。
艾灸则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盆腔痛尤其有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腹部和腰部的穴位,如天枢、肾俞等,能够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也有讲究。
对于慢性盆腔痛的患者,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脾补肾作用的食物。
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慢性盆腔炎诊疗常规
【概述】
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低热乏力,精神不振,胃纳欠佳。
2、下腹隐痛、腰痛、肛门坠胀不适,多于劳累、性交、排
便及月经前后加重。
3、白带增多,经量增多,痛经,继发不孕
(二)体征
子宫后位,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条索状,压痛或囊性肿物。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B超、血CAI25、抗子宫内膜抗体、腹腔镜检查。
【鉴别诊断】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结核鉴别。
【治疗】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注意经期保健。
2、物理疗法: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NBP-3特种光盆
腔炎治疗仪等。
3、中药治疗: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中药保留灌肠,热敷下腹部)。
4、药物治疗:
胎盘组织液2支,im,qd×10d o
α-ME5mg,im,qod×IOd
透明质酸酶1500cc,im,qod×IOd
5、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久治不愈的附件炎性包块可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检查)。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分类
2、根据发病机制: 炎症引起的疼痛 血管病变引起的疼痛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疼痛 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疼痛 心因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三、分类
• 3、根据表现形式: • 局限性疼痛 • 放射性疼痛 • 牵扯性疼痛
四、流行病学
六、慢性盆腔痛的诊断
• 一般查体: • 患者一般情况,活动情况,体位; • 脊柱情况:有无脊柱侧弯,骶尾部疼痛,疼痛触
发点及盆腔对称情况;
• 腹部:皮肤有无瘢痕或高度敏感,是否有腹部各 区域疼痛触发点;
• 外阴:以棉签检查外阴感觉,寻找疼痛区域,注 意前庭部位的疼痛和压痛。
六、慢性盆腔痛的诊断
• 妇科检查 • 用单手指行阴道检查,尿道和膀胱是否有压
• 国内有关慢性盆腔痛的研究报道较少。 • 国外报道慢性盆腔痛在妇科门诊患者中约占2%~
10%,美国圣地亚哥海军医院妇科新门诊有一年 收治1479名患者,其中主诉慢性盆腔痛者143例 占9.7%。
四、流行病学
• 在美国,腹腔镜手术中大约10%~35%是为了慢 性盆腔痛诊断,患者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有 明显病变者占9%~80%。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波检查 • MRI • CT • X线检查
六、慢性盆腔痛的诊断
• 内镜检查 • 腹腔镜检查 • 宫腔镜 • 膀胱镜检查 • 肠镜检查
六、慢性盆腔痛的诊断
• 电生理指标的筛查 • 肌电检测 • 压力检测 • 张力检测
七、临床分类
• 有明确病因的慢性盆腔痛; • 有病理改变但意义不明确的慢性盆腔痛; • 没有明确病理改变的慢性盆腔痛。
• 爱荷华州的医院及诊所在连续两年共计756例的腹 腔镜手术中,适应证为慢性盆腔痛者259例占34%, 其中91例(35%) 未见明显盆腔病变。另外,子 宫切除术中10%~12%的适应证是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诊疗原则
慢性盆腔痛诊疗原则慢性盆腔痛是一种常见、症状明显且治疗繁琐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关于慢性盆腔痛诊治的证据有限,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其诊治多需参考其他部位慢性疼痛的建议。
慢性盆腔痛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最近的证据支持中枢敏化在永久性慢性疼痛综合征中的重要性。
即当周围疼痛引起中枢神经元的过度反应时,就会出现中枢敏化,这会加剧疼痛感。
临床考虑及建议1.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初始评估是什么?建议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和盆腔神经肌肉骨骼的检查,以评估慢性盆腔疼痛。
体格检查时如果盆底肌肉压痛和腹壁压痛能够再现患者的疼痛,则增加了神经肌肉骨骼造成慢性盆腔痛的可能性。
2. 如果怀疑有非妇科病因,应进行哪些评估?对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非生殖疾病的评估筛查应包括间质性膀胱炎或疼痛性膀胱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憩室炎和合并的情绪障碍(抑郁、焦虑)。
3. 盆底物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性治疗在治疗慢性盆腔痛中的作用?慢性盆腔疼痛和相关的性交困难通常源自于肌筋膜和社会心理原因的综合作用,这两种情况都应在治疗计划中加以解决。
建议单独或联合进行盆底物理治疗、性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以治疗肌筋膜和社会心理病因以及其导致的慢性盆腔疼痛和相关性交困难。
4. 神经性药物在治疗慢性盆腔痛中起什么作用?基于它们对其他神经性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性,建议对患有神经性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使用 5- 羟色胺 -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5. 阿片类镇痛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痛中起什么作用?尽管阿片类药物在急性疼痛的治疗中有作用,但对于慢性盆腔痛,应首选非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治疗。
因为阿片类药物治疗会导致对潜在的病因的忽略,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或药物过量的风险,并可能导致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
6. 什么时候适合让疼痛专家参与治疗或转诊进行慢性盆腔痛的多学科护理?转诊给疼痛医学专家是女性慢性盆腔痛多学科治疗的一部分。
慢性盆腔疼痛诊断与治疗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不孕等症状
卵巢囊肿:腹痛、腹胀等 症状
盆腔肿瘤:腹痛、腹胀、 腹部包块等症状
03
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焦虑 抗痉挛药:如巴氯芬、地西泮等,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等,用于缓解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疼痛
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输 卵管积水、输卵管炎等疾 病
盆腔粘连松解术:适用于 盆腔粘连引起的疼痛
神经切断术:适用于神经 源性疼痛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电刺 激等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 理支持等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 痛药等
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子宫 切除术等
04
慢性盆腔疼痛的预防与护理
05
慢性盆腔疼痛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如热 敷、按摩、电刺 激等
运动疗法:如瑜 伽、普拉提、游 泳等
心理治疗:如认 知行为疗法、心 理支持等
生活方式调整: 如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久 坐等
பைடு நூலகம்
预后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的严 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方法 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生活质量:评估疼痛对患 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 长时间站立,适 当进行体育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妇科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妇科疾病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适当进 行运动和锻炼
慢性盆腔痛的诊疗
慢性盆腔痛的诊疗女性的盆腔痛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而盆腔痛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痛均因盆腔脏器病变或损伤所致,起病急,临床表现典型,一般诊断和治疗都不困难,但慢性盆腔痛病因就复杂得多,往往有一大部分人让很多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明显感到经验不足,束手无策,甚至医患双方均失去信心,患者也就会不断的更换就诊的医生,重复一些无谓的治疗,我在门诊工作中也遇到很多这样的患者,对此深有感触,想就此谈点体会,希望和我一样的工作在基层的医生共勉,以便我们尽最大努力,解除患者的痛苦。
慢性盆腔痛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1]。
慢性盆腔痛是一个非特指的名词,它包括了腹腔镜检查容易发现的妇科疾病,也包括了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
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很复杂,导致的疾病多,有的患者即使做了腹腔镜和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的原因,疼痛的程度和病变的程度也不一定成正比[2],在我们国家还不能做到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在门诊就可以做腹腔镜探查,对于我们一些基层医院来说,诊疗设备更是有限,所以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医生的知识面和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就一些不易发现的慢性盆腔痛如心理性的盆腔痛,盆腔淤血综合征和几种易被医生忽视的疾病做简单的经验阐述。
1 盆腔淤血综合征所致的盆腔疼痛1.1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盆腔静脉淤血,主要病因机制在于女性的盆腔解剖因素,女性盆腔静脉数量多于动脉,而且盆腔静脉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缺乏弹性,易扩张形成弯曲静脉丛,盆腔中小静脉都没有瓣膜,而且盆腔各脏器之间静脉相通,膀胱、生殖器官、直肠间静脉相通,缺少瓣膜。
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就会牵扯到其他,再加上患者的体质因素、平时站立体位等一些因素,就加重盆腔淤血。
1.2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
1.3诊断:近30年来,临床实践证明,多数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不再行盆腔静脉造影辅助诊断,但有些还是需要静脉造影,阴道超声,螺旋CT,甚至开腹或腹腔镜检查才能明确。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二)中医治疗
4、推拿疗法:推拿疗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法、捏法、按法等。
(二)中医治疗
5、饮食调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 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 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同时,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诊断标准
3、实验室检查结果:前列腺液(EPS)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卵磷 脂小体减少。尿液分析可能发现尿路感染。
诊断标准
4、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因, 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
4、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 腔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 排除其他病因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CP/CPP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 检查。
1、病史:患者通常有超过6个月的盆腔区域疼痛病史,且症状反复发作。疼 痛可能放射至腰部、大腿根部、会阴部及直肠等部位。
诊断标准
2、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不适、排便不适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 综合征诊疗指南
内容摘要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 Chronic Pelvic Pn Syndrome,CP/CPPS)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 盆腔区域长期、反复的疼痛和排尿不适。该疾病的发病率为5%-20%,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次演示将介绍CP/CPPS的诊断标准、诊疗指 南、案例分析、预防与注意事项以及总结。
慢性盆腔痛是怎么回事,要如何治?
慢性盆腔痛是怎么回事,要如何治?发布时间:2022-10-31T07:22:11.0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陶颖[导读]慢性盆腔痛是怎么回事,要如何治?陶颖(简阳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简阳641400)慢性盆腔疼痛是指患者感受到的来自盆腔的疼痛,是骨盆及骨盆周围的组织器官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周期性或外周期性的疼痛,慢性盆腔痛这种情况在女性中非常多见,由于长期的疼痛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慢性盆腔疼痛常常导致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紊乱,并出现心理异常(抑郁、焦虑)、性虐待及身体虐待,引起一系列相关的躯体症状,这些复合因素同时存在,导致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此病,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以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一、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有一部分研究认为是3个月)的无周期性的盆腔疼痛,疼痛位置多位于盆腔、脐、前腹壁、臀部、腰骶部等位置,疼痛的强度影响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盆腔功能障碍。
该病主要是由于妇科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泌尿系统疾病(间质性膀胱炎、慢性尿道炎、膀胱功能失调)、肌肉骨骼功能障碍(会阴痛、肛提肌综合征、尾骨痛)、其他(内分泌代谢失调、营养不良、心理因素、不良姿势、内脏功能障碍等)等引起。
慢性盆腔痛病程长,且病情进展慢,对患者的生活可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约有25-40%的患者可能由于慢性盆腔痛采取子宫切除术治疗,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需要对慢性盆腔痛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治,下面分析慢性盆腔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二、慢性盆腔痛是怎么回事?1.慢性盆腔痛来源躯体来源:包括来自盆腔肌肉、韧带、筋膜及骨骼引起的疼痛,并且这一部分来源的疼痛可影响到腹壁皮神经节,疼痛的感觉主要以搏动样痛、刺痛、烧灼痛为主。
脏器来源:是指盆腔内的脏器病变后引起疼痛发生,例如泌尿生殖系统或消化系统的脏器病变,这一类疼痛的主要感觉以分散性疼痛为主,同时脏器来源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常见情绪化。
慢性盆腔痛的治疗PPT课件
● 下肢:大部由腰丛、骶丛支配。L4水平上腰大肌肌沟内有:外:股外
侧皮N(L2~3),前:股N(L2~4)、闭孔N(L1~2)、生殖股N(L1~
2),内:腰丛、坐骨N,后;骶丛分支
图7
图8
图9
●操作方法 ●体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以侧卧位为最常用。 ●穿刺点:L3~4间隙尾侧3cm、旁开5cm,用L字尺标。
●并发症
有时出现膀胱直肠
障碍,为防发生,应从少量 开始,0.2ml则不发生. 至于下肢运动障,少量时不
发生但0.4ml以上时,有发
生的可能.
图6 鞍区酚甘油阻滞 1、体位 2、方法
■腰大肌肌沟阻滞治疗宫颈癌术后下肢痛
■前言
●腰大肌肌沟阻滞,系用后入接近法将穿刺的针尖刺入腰大肌肌沟,使
注入的局麻药沿该肌沟扩散,从而阻滞股外侧皮N、股N、生殖股N、闭
●特殊检查:①诊断性NB,②腹腔镜,③超声,④MR1,⑤盆静造影
盆腔内脏痛的药物治疗
● 副交感神经阻滞药①阿托品,0.5mg/次,tid,口服;②东莨菪 碱, 0.5mg/次,tid;③溴化丁基东莨菪碱(buscopan)10~20mg/ 次,tid或1天5次,口服。 ● 镇痛药①吗啡,8~10mg(0.15mg~0.2mg/kg)皮下或肌注Q4~6h,同
●髋关节痛、股骨头骨折、术后疼痛、变形性髋关节病、风显关
●带状疱疹:L1~4区域HZ ●下肢手术麻醉 ●反射性交萎缩症 ●癌转移性下肢痛、胶原酶溶盘术后下肢痛。
●并发症
●血管穿刺和血肿
●神经损伤,偏向内侧时易致 ●硬膜外、蛛膜下 ●腹腔穿刺 ●感染
■脑下垂体阻滞治疗盆腔顽固性内脏痛及癌痛。
●作者1992年以来用无水乙醇和7.5~10%酚甘油注入于脑下垂体治癌痛
如何进行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治疗
如何进行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治疗发表时间:2020-06-18T16:18:07.6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作者:刘立清[导读] 慢性盆腔疼痛,指的是非周期性且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的躯体疾病,而且会反复出现,这一疾病是妇女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刘立清(四川省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66)一、什么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指的是非周期性且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的躯体疾病,而且会反复出现,这一疾病是妇女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盆腔位于腹腔最低的位置,由于这种疼痛感主要表现在下腹部,所以临床上又将盆腔痛称为下腹痛。
非阿片类的药物对于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无法产生疗效。
慢性盆腔痛是一个非特指的名词,既包括了可通过腹腔镜检查发现的妇科疾病,例如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以及盆腔粘连等;又包括了一些隐匿性的躯体性疾病,例如肠道激惹综合征;也包括了非躯体性疾病。
女性在出现慢性盆腔疼痛之后,一般没有疗效特别好的药物可以将这一疾病完全治愈,通常情况下都只能够服用一些中药来进行身体调理,从而有效缓解盆腔疼痛的症状,但是在停药之后,病痛的症状很有可能会反复发作。
二、引起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造成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比较复杂,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即便是做了开腹探查与腹腔镜检查也无法找到确切的致病因素,且患者的病变程度与疼痛的程度无密切联系。
1、慢性盆腔炎通常情况下,慢性盆腔疼痛都是由于慢性盆腔炎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从而使盆腔部位受到感染,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使用与之相对应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器质性病变盆腔疼痛还有可能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般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是盆腔粘连的症状,除此之外,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等都极其容易引起盆腔疼痛。
3、妇科炎症有不少女性患者是因为患有妇科炎症,而致使慢性盆腔疼痛的出现,这一疾病容易引发身体的各个部位出现疼痛感。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盆腔痛的诊断与治疗
曹冬焱;向阳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09(044)007
【摘要】慢性盆腔痛被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疼痛,局限于盆腔,且疼痛严重到引起功能失调或需要医疗干预。
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差别很大。
2006年WHO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非周期性慢性盆腔痛的发病率为2.1%~24%。
慢性盆腔痛的起因常不明显,也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或感染的体征,它以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为特点,常伴有焦虑和抑郁,可影响其婚姻、社会和职业生活。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曹冬焱;向阳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
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慢性盆腔痛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J], 刘素芬; 施如霞
2.慢性盆腔痛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J], 刘素芬; 施如霞
3.慢性盆腔痛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J], 刘素芬; 施如霞
4.温宫方及布洛芬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 [J], 陈静
5.疼痛图谱在慢性盆腔痛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J], 唐丽霞;罗佳燕;马鑫阳;明伟杰;涂林秀;方锦川;魏春霞;胡红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实践指南是在美国Fred Howard博士的帮助下,由美国妇产科学会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作出合适的决策。
但应当声明应用指南时,不应该排斥其它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需要、就医环境和操作方式的不同而灵活变化。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因为它难于充分治疗和彻底治愈,所以在诊断上它常导致尴尬局面的产生。
临床常针对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特异性病因进行治疗,但有时这些病因也不很清楚,所以,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仍然要立足于缓解临床症状。
这篇指南的目的就在于为慢性盆腔疼痛的鉴别诊断提供资料,同时综述目前的一些治疗观点和临床证据。
背景:疼痛是指与实际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因此,疼痛常常是主观的。
在无组织损伤或类似病例生理原因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也主诉疼痛,这种情况下的疼痛可能有心理基础。
如果患者认为她的经历是疼痛,并像遭受组织损伤一样描述这种感觉,这时这种感觉就应被认为是疼痛。
以上疼痛的定义尽力避免将疼痛和刺激联系在一起。
慢性疼痛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
在妇产科文献中,尽管不是全部,但绝大多数文献都定义6月以上试慢性疼痛。
如果仅仅从疼痛的持续时间来定义,会导致模糊概念产生,最终导至一些研究中的入选人群的差异。
所以,可以被接受的慢性疼痛定义应该界定疼痛的暂时特点、定位、严重程度这些特性。
疼痛的暂时特点包括:周期性、间歇性、非周期性。
很多学者倾向用非周期性疼痛定义慢性疼痛,因为她们认为导致非周期性疼痛的潜在病因与痛经、性交痛这些周期性疼痛的病因不同;疼痛定位。
常认为盆腔足够定位疼痛是足够的,但是,内脏痛常在脐部,感觉模糊,而躯体性慢性盆腔疼痛常常可以精确定位在骶尾关节、后臀部等这样一些更为细致的部位。
另外,慢性外阴疼痛可能属于、也可能不属于慢性盆腔疼痛,具体取决于疼痛的定位。
所以在综述研究慢性盆腔疼痛的文献时,有必要明确慢性盆腔疼痛是采用哪种定义。
有一种定义认为,非周期性的、持续6月以上的、定位于解剖盆腔的前腹壁、脐部、后腰骶部、臀部的,在程度上足以引起机体功能而需要治疗的这种疼痛,才是慢性盆腔疼痛。
同时强调,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并不能否认患者主观的疼痛感,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并也不能排除盆腔病变。
虽然普通人群中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率无确切数字,但目前资料显示,在18~50岁人群中,近15~20%者有1年以上慢性盆腔疼痛的历史。
一、慢性盆腔疼痛的流行病学潜在的慢性盆腔疼痛包括两种:源于内脏的和源于躯体的。
源于内脏的具体有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来源的;源于躯体的有:骨盆、韧带、肌肉、筋膜;慢性盆腔疼痛也可分中枢性和外周性的心理或神经疾病;也可按就诊科室将慢性盆腔疼痛分为妇产科和非妇产科原因性;显然,妇产科医生应具有诊断和治疗非非妇产科原因性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能力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证明,有一些疾病与致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所以虽然不是所有的、但有一些疾病被认为能导致慢性盆腔疼痛。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妇女几种常见的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性膀胱炎、肠易激惹综合征。
常见慢性盆腔疼痛的妇科和非妇科原因按证据等级分类。
排列如下表。
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的证据分级依据:A级:有很好的、相关性证据证实这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B级:有有限的、不太相关性证据证实这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C级:基于专家的意见,认为这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排列如下表: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妇科原因证据分级疾病名称A 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残留卵巢综合征和卵巢残留综合症(residual ovary syndrome,ovarian remnant syndrome)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炎结节性输卵管炎B 粘连良性囊性间皮瘤术后腹膜囊肿C 子宫腺肌症不典型痛经和排卵痛附件囊肿(除外巧克力囊肿)宫颈管狭窄陈旧性宫外孕陈旧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节育器排卵痛残留附件(residual accessory ovary)有症状的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非妇科原因疾病名称证据分级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其它A 膀胱恶性肿瘤间质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尿路综合征结肠癌便秘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肠易激惹综合征腹部肌上皮疼痛(触发点疼痛)慢性尾骨痛(后背痛)不良姿势纤维性肌肉痛髂下腹神经痛、生殖股神经痛盆底肌肉痛(梨状肌、肛提肌痛) 腹部皮神经受手术后瘢痕牵拉或挤压抑郁症躯体症状(somatization disorder)B 不可抑制性膀胱收缩(逼尿肌协调障碍) 下背痛(low back pain)脊髓或骶神经病变腹腔疾病神经系统失调卟碄病带状疱疹睡眠障碍C 慢性尿路感染复发性、急性膀胱炎复发性、急性尿道炎尿石病尿道肉阜结肠炎慢性不全性肠梗阻憩室性疾病腰椎受压关节退行性病变疝:腹股沟疝、股疝肌肉紧张或扭伤脊椎关节强直腹型癫痫腹型偏头痛双向人格障碍家族性地中海发热以上很多疾病被认为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关,虽然有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的关系并未最终确定,但临床的现状是:一旦患者被诊断为慢性盆腔疼痛,医生就作了相应的处理,这种治疗的模糊性使对慢性盆腔疼痛原因和影响的解释遇到了很大困难。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发生率不明,针对其特殊的检查方法也尚未统一,英国一项大的调查发现,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中,与泌尿、胃肠道相关的多于妇科,泌尿占30.8%,胃肠道占37.7%,妇科疾病仅占20.2%,进一步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疼痛就诊者中25~50%有1种以上的疾病与之相关,最常见的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疾病有:内膜异位症粘连、肠易激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如果有1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受累,常比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引起的疼痛更剧烈。
例如,43%的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单一症状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疼痛,而在同时合并胃肠道和泌尿症状者,该数据为71%;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痛经、性交痛比例高,81%有痛经,41%为性交痛,而普通人群中痛经、性交痛的比例仅分别为58%、14%;合并胃肠道,泌尿症状患者,其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更为剧烈。
慢性盆腔疼痛的人群高危因素大面积人口学调查显示:慢性盆腔疼痛与无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年龄、种族、信仰、教育、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上并无差异,但离异的,生育年龄妇女更倾向于发生慢性盆腔疼痛。
注意:年龄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异的高危因素,在不同年龄段,尽管为大众接受的慢痛诊断标准有所差别,不同的年龄段均可发生慢性盆腔疼痛。
身体原因和性滥交目前绝大多数文献提示:身体因素和性滥交与各种慢性盆腔疼痛有显著相关性,40~50%慢性盆腔疼痛者有性滥交史,但是否性滥交会导致慢性盆腔疼痛尚不肯定。
有性滥交史和高躯体评分者,更易发生非躯体性慢性盆腔疼痛,提示性滥交和慢性盆腔疼痛间的联系可能是心理或神经因素的。
证据显示:性滥交可能导致生物体的物理变化,例如,一项研究显示,在控制了精神病历史干扰的因素后,成人存活者的疼痛阈值降低,也有研究显示性滥交或损伤刺激(特别是腹部、盆腔危险因素)能提高疼痛敏感性,导致持续性疼痛。
所以,在慢性盆腔疼痛者中,如果获悉患者曾有滥交史,确认该患者目前有无滥交或类似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盆腔炎性疾病18~35%盆腔炎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但具体机制不明,也并非所有的盆腔炎,生殖器官损伤都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是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并不影响以后发展成为慢性疼痛的概率(分别为34%和3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可能是慢性盆腔疼痛的直接原因,同时它也能间接使慢性盆腔疼痛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例如,证据显示,Ems能提高并发尿结石时阴道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
这种内脏间的交叉反应在慢性盆腔疼痛中有重要作用。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Ems妇女在Ems病灶去除后疼痛仍持续存在。
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发现33%有Ems,24%为粘连性疾病,35%未见明显病变,虽然盆腔检查异常与腹腔镜检查异常结果的符合率有70—90%,但有近半数腹腔镜异常患者的术前盆腔检查却为正常。
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者有发生慢性盆腔疼痛的高危倾向,它是膀胱的一种慢性炎症,临床上以排尿激惹症状,尿频、尿急,但检查并无能引起以上症状的客观病变。
据报道,70%为特征以上患者有慢性盆腔疼痛,因慢性盆腔疼痛就诊妇科的妇女,38—85%有间质性膀胱炎。
肠易激惹综合征肠易激惹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疾病,病因不明,特点是慢性,腹痛和慢性盆腔疼痛伴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它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慢性盆腔疼痛在肠易激惹综合征中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断标准(RomeⅡ标准)一年12月中时间上至少12周有腹部不适或疼痛,症状有下列3条特点中的2条:1、排便后疼痛减轻;2、疼痛出现伴随大便频率变化;3、疼痛出现伴随大便形状,外观变化。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肠易激惹综合征,推荐治疗方案是必需的,但它们是可提高诊断效率的亚标准。
1、排便频率异常(≥3次/天或≤3次/周);2、大便性状变化(波浪状,过硬或过软,水样便),粪便中25%以上有;3、排便异常(≥25%情况下有排便急迫感,便后不尽感);4、25%粪便中有粘液;5、一日中25%以上时间感胀气或腹部胀满。
产科历史妊娠和分娩可导致骨盆、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引发慢性盆腔疼痛,虽然目前无研究证实妊娠、分娩与慢性盆腔疼痛两者相关性,但发现妊娠时与慢性盆腔疼痛的危险因素有:①脊柱前凸;②生产巨大儿;③肌肉薄弱;④难产;⑤产钳;⑥使用妇科床镫。
未妊娠妇女可能患有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等而导致慢性盆腔疼痛。
既往手术史既往有盆腔、腹壁手术史与慢性盆腔疼痛相关,有些情况下,这种关系会更明显,例如行胆囊切除术时未被发现的胆汁溢出和结石,或是行MMK术或后耻骨炎和骨髓炎。
既往手术可至宫颈管狭窄,造成EMs。
另外,无慢性盆腔痛者3~9%在子宫切除术后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剖宫产也是慢性盆腔疼痛的促发因素(危险比3.7)。
肌肉、骨骼系统的异常在妇科文献中,肌肉骨骼病变导致慢痛不是常常被提到,与妊娠同时发生或产后立即发生的疼痛可能提示围生期盆腔疼痛综合征,后者被认为是由于韧带紧张和内分泌变化,盆腔韧带损伤,肌肉薄弱因子宫和胎儿的重量而引起的脊柱位置偏低引起的。
不良姿势特别是产后腰椎前凸,胸椎后凸(称为典型的盆腔疼痛姿势),这个姿势是75%慢性盆腔痛的原因,不良姿势同时促使拮抗肌无力,导致盆腔触发点形成的不平衡,盆腔高张力,最终导致盆腔疼痛。
一些其它的肌骨疾病可导致或加重盆腔疼痛,这些疾病包括:触发点、纤维肌痛、腰椎病、盆底Myaly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