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梯形》说课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第1课时

说课设计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狮子坪乡前庄小学王治超2010年4月30日

《梯形》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狮子坪乡前庄小学王治超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1页中的例1、例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梯形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由于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梯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表面是梯形的物体。因此向学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图片,如梯子的正面、板凳侧面、堤坝截面等,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这些物体的梯形,感知梯形的特征。这样安排,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梯形的表象。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特征。在认识了梯形的基础上,安排动手折梯形的活动,让学生把已经建

立的

梯形的表象以物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再一次丰富学生的感知。抽象出图形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自主地发现梯形的特征,从而形成对梯形的正确认识。

3、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等活动,认识梯形以及基本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梯形的高。

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画出梯形的高。

3、认识等腰梯形及其特征。

4、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和底。教学中将通过观察、动手量、动手折和动手画等教学活动突出重点

2、难点:使学生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将通过试一试、画一画、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力争突破难点。

3、关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的抽象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梯形,发现其特征。创设观察的情境,让学生情境中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自己动手制作梯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梯形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尽情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本课教学的主旨。富有活动性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争取实现让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通过设计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试一试、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领悟;最后通过堂清检测及时反馈。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2、学习策略: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试一试、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梯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火柴等。学具:三角板、梯形纸片、、直尺量角器。

六、说教学流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激趣导入、抽象概括、师生共同操作、堂清检测和全课小结等五个教学活动进行,下面就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及设计意图

做具体的阐述:

活动一:巧用实例,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大坝、梯子等实物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这些图的横截面是什么图形吗?(学生仔细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梯形现象。学生汇报时,用课件把图形的梯形轮廓突出显示,闪烁一遍,)教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梯形。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呢?它都有些什么特征呢?它与

梯形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

几个问题。

(板书课题:梯形)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活动二:抽象概括,揭示本质。

从众多的图片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梯形的特征。

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梯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梯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从众多的图片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的过程,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