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MR诊断

合集下载

37例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与分期

37例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与分期
[ 中图分类号 】 4 52 R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6 3 9 0 2 1 ) 7 1 8 0 17 — 7 1( 0 1 2 — 1 — 2
Th a i g a s l y o t e M RIofEnd m e r a r i m a e St g n nd Di p a n h o ti l Ca c no
hg e . n l s o h Io n o t a c r io r al ig oi , tgn n d me t a ehg e au r h ie s j r Co c u i n T eMR ne d me il a cn maf r da n s s i ga d u g n st ih rv lef eds a e h r oe y s a j h h o t
d a n ss a d p e p r t e ss i g M e ho i y s v n c s s MRI d s l y d a n ss a d sa i g o n o ti lc r i o i h i g o i n r o e a i tg n . v t ds Th r - e e a e t ip a i g o i n t g n fe d mera a c n ma wh c c n ime y p t o o y we e r to p ci e a ay e of r d b a h l g r e r s e t n l z d,a d t e d a n si e u t o R1we e c mp r d wih t e p t oo i a . v n h i g o t r s ls fM r o a e t h a h l gc 1 Re u t c s ls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组织。

由于这种癌症的发生率在近年来有所上升,因此对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较轻,常常被误认为是月经紊乱。

但是在进展较为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1.异常的阴道出血:出现间歇性阴道出血、经期过长和经量增多等。

2.导致腹痛和不适:这和癌细胞在子宫内膜组织里蔓延有关。

3.出现压力的感觉:患者会感觉到盆腔的肿块或者肿物引起的压力感。

4.十分不适的感觉:这个症状通常出现在肿瘤已产生转移到其他部位时。

另外,患者还可能会感到易疲劳或食欲减退等。

二、病理诊断病理学的诊断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标准。

这一项的确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检查。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身上采集相应的组织样本,通过以下手段来检测:1.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医生会对切片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检测细胞学的是否正常。

2.确定组织的分级:医生通过观察标本的组织,对其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级。

3.检测癌细胞的存在:医生可以通过切片后的组织标本来检测是否有癌细胞而确诊。

三、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方法包括:1.磁共振成像MRI:这项检查主要是通过磁力图和射线来观察患者内膜厚度和肿块分布情况。

2.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可以用来确定肿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肝脏、肺等可能会存在的转移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检测。

四、诊断标准1.病理学证实是必须的;2.预计的存活期至少为12个月,擦除外期或系统治疗的病人需要排除;3.诊断年龄:肿瘤发生后,患者年纪一般在50岁以上。

以上内容就是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总之,一个标准的确好还是不够。

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多种工具进行诊断,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R表现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R表现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R表现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MR表现,提高MR对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符合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7例行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记录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各MR征象。

结果27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MR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单侧卵巢来源21例(78%),双侧卵巢来源6例(22%),可疑子宫内膜癌2例(7%),盆腔积液20例(74%),肿块边界不清10例(37%),淋巴结转移5例(26%),腹膜转移4例(19%)。

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归纳总结其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标签: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磁共振;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是第二常见的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卵巢癌的10%~20%。

患者发病年龄8~86岁不等,好发于40~60岁,约70%病例的肿瘤局限于卵巢及邻近盆腔组织,双侧性病变约占28%。

临床常见症状为腹胀、腹部肿块、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流血、CA125升高等[1]。

因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多在病灶较大后产生相关症状而就诊,预后相对较差。

现搜集2008~2013年我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该病的MR表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8~2013年我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7例行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年龄31~37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

临床表现中以腹胀、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为27例(100%),其中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6例(22%);患者均行CA125检查,其中CA125>35IU/ml 19例(70%)。

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并双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行病理检查。

1.2设备与方法采用GE公司生产的高场强1.5T Brivo MR成像系统。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影像表现PPT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影像表现PPT

子宫内膜癌MRI:
IA期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 • 局部形成菜花样肿块 • 肌层未见受累
子宫内膜癌MRI:
• Ⅱ期肿瘤 --T2WI上中等信号的肿块延伸至宫颈 并扩张了宫颈管 低信号宫颈纤维基质带中断
IIB期子宫内膜癌: • 侵及宫颈粘膜及基质
子宫内膜癌MRI:
• Ⅲ期和Ⅳ期肿瘤 --发生宫旁延伸 显示肿瘤累及宫旁组织并使其信号发生改变
Ⅰa Ⅱa
Ⅰb 2009 Ⅱ
Ⅱb Ⅱb
病理分期
Ⅲc2
Ⅲa
Ⅲb
Ⅲc
Ⅲc1
Ⅳa期:癌瘤浸润膀胱或直肠粘膜 Ⅳb期:远处转移
子宫内膜癌MRI:
• Ⅰ期肿瘤: 病变限于子宫内膜 --T1WI或T2WI像上可显示正常 肿瘤侵犯子宫肌 --T2WI像上可见中等信号的肿瘤破坏子宫内膜与子宫肌界面 --联合带低信号中断并侵入子宫肌内、外层 --Gd-DTPA增强T1WI检查: 子宫内膜癌的强化程度不同于邻近正常子宫肌
正常MRI表现
• 分泌物 中间薄的低信号带,亦称结合带,为子宫肌内层 周围呈中等信号,代表子宫肌外层
正常MRI表现
• 宫颈自内向外有四层信号 高信号的宫颈管内粘液 中等信号的宫颈粘膜皱襞 低信号宫颈纤维基质 中等信号宫颈肌层
正常MRI表现
• 卵巢 绝经期前女性96%可识别出正常卵巢 绝经后妇女卵巢多难以识别 T1WI上,卵圆形均匀低信号结构,不易与临近含液肠曲鉴别 T2WI上,其周边卵泡呈高信号,而内部的中央基质呈低信号 无论T1WI或T2WI上,输卵管均难以识别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影像表现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

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

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女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诊断通常包括多种检验标准和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Endometrial Biopsy):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宫腔镜或经阴道取样,检查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癌细胞。

2.细胞学检查(Cytology):细胞学检查可以通过宫颈抹片或宫腔涂片来检测癌细胞的存在。

这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异常细胞的变化。

3.图像学检查(Imaging):彩超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或肿块。

MRI(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和附近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4.血液标志物检测(Blood Tests):CA-125:血清CA-125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但也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是特异性标志。

5.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通过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检查有无异物、肿块或其他异常。

6.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区域图像,帮助评估癌症是否扩散到其他器官。

7.淋巴结检查:对于已经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检查以确定癌症是否扩散到淋巴系统。

8.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切除术)或更广泛的手术,可能涉及卵巢、输卵管和部分阴道的切除。

以上检查和标准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医生的判断以及病变的具体情况。

对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医生将综合多种检查结果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如果有任何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新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新进展
文 章 编 码 :0 1 1 1 2 1 )4— 3 8— 2 10 —83 (0 2 0 0 0 0
子宫 内膜癌是 严重 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的一种恶性肿瘤 , 发病率正呈逐年上 升的趋势 , 尤其是对于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 的女性 , 发病 率更高 。2 0 0 2年全球 约有子宫 内膜癌 1. 9 9万 例 其发病率 6 5 1 , ./ 0万 为女 性全 部恶性肿 瘤 的第 七位 , 死 亡率为 1 6 1 ./ 0万… 。2 0 年 全球 发病患者上升为 2 . , 08 87万 无论是发病率还 是死亡率 , 发达 国家远 高于发展 中国家 J 。 据报道 2 0 0 8年美 国新 发病 例 近 4 0 00 0例 ,40例死 亡 J 70 , 严 重 威 胁 女性 健 康 。

3 08 ・
哈尔滨 医药 2 1 0 2年第 3 2卷第 4期
子 宫 内膜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诊 断新 进 展
褚梅 青 ( 津市西青 区妇 女儿 童保健 中心 , 天 天津 308 ) 030
摘要 子 宫 内膜癌是严 重危害女性 身心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 , 发病 率正呈逐年 上升 的趋 势, 尤其是对于 围绝经期及 绝经 后的女性 , 病率更高。它是 以阴道流血、 发 异常 的阴道排液、 宫腔积液或积脓 引起 下腹疼痛等为临床表现 , 早期 患者双合诊检 查时 多无异常发现 。辅助检 查包括 细胞 学检查 、 声检 查、 超 电子 计算机 断层扫描 ( T 及磁 共振 成像 ( I 、 断性刮 宫术 、 C) MR ) 诊 官腔镜检 查、 吸取 内膜取样 、 病理检 查和血 清肿瘤标 志物 。综上所述 , 子宫 内膜癌 患者可通过 多种手段联合检查 以明确诊 断, 制定 最佳 治疗 方案 , 进行个体化 治疗 , 内膜癌 患者得到及早诊断 、 使 合理 的个体 化治疗, 提高生存 率。 关键词 子 宫 内膜 癌 ; 断; 诊 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 3 .3 7 7 3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0 4 22

子宫内膜癌的mmr判读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mmr判读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mmr判读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MMR(DNA错配修复系统)判读标准是指通过对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免疫组化染色来评估细胞
中MMR蛋白的表达情况。

正常情况下,这些蛋白会在细胞核中表达,起到修复DNA错配的作用。

子宫内膜癌的MMR判读标准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MMR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情况。

正常情况下,这些蛋白
会呈现出均匀的核内染色,而缺失或异常表达可能表明MMR系统功
能异常。

2. MMR蛋白的缺失或异常表达,如果在染色过程中发现MLH1、MSH2、MSH6或PMS2蛋白的缺失或异常表达,可能表明MMR系统存
在缺陷,细胞无法有效修复DNA错配。

3. 判读标准的综合分析,对于MMR蛋白表达的情况,需要综合
考虑各个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判断MMR系统
的功能状态。

总的来说,子宫内膜癌的MMR判读标准主要是通过对MMR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来评估细胞中MMR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判断MMR 系统的功能状态是否正常。

这一判读标准在临床上对于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21.8/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

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

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

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

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

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当内膜厚度≥5mm传统的方法是诊 断性刮宫(诊刮),组织学检查被认为是 评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金标准,超声测
量子宫内膜厚度及检测内膜回声性质可
提高评估内膜异常,但不能代替组织学
诊断。
我们认为,由于假阴性比假阳性的临床 结果影响更严重,尤其是对于具备内膜 癌危险因素的患者至关重要。因此,宫 内膜厚度的测量, 以内膜厚度≥5mm 为界限,已成为宫内膜病变的监测指标。
四.分期方法与各期的超声表现: 1、分期方法: 根据 1988年FIGO将肌层浸润深度纳入了手术分 期标准。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Ⅳ期: Ⅰ期:Ⅰa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肿瘤侵入肌层<1/2 Ⅰc肿瘤侵入肌层>1/2 Ⅱ期:病变累及宫颈管或侵入宫颈基质 Ⅲ期:肿瘤侵入子宫浆膜层、附件或邻近腹膜、 阴道转移或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或远处转 移,包括腹腔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Marrit在1999年对1074位绝经后无症状 妇女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若绝经后无症
状妇女, 以内膜厚度≥4mm为界限,
超以≥5mm为界限,敏
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83.8%。
Sheth等研究报道子宫内膜厚度<5mm 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萎缩和静止的宫 内膜; 其出血原因可能为老年性子宫内 膜炎,无需行刮宫术,可密切随访,必 要时可超声监测内膜的动态变化。但绝 经后反复子宫出血、子宫增大、肥胖或 有肿瘤家族史者,即使子宫内膜无增厚, 也应严密观察,必要时诊刮,以免漏诊。
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TVCDS)作为 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仅能清晰显示 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以及邻近周围 器官各部位的结构变化,能清晰显示内 膜癌病灶的回声特征、肌层浸润深度、 病灶和周围肌层的血供情况,而且易被 患者接受,成为日趋重要的内膜癌首选 筛查手段。

子宫内膜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

子宫内膜疾病的MRI诊断及鉴别
腔局限或弥漫扩张,无纤维核及小囊变,平扫较 易漏诊,应重点观察增强扫描序列,呈明显或中 度结节状强化影
➢子宫内膜增厚伴多发片絮状或轻度强化
仅平扫易漏诊
女 43岁
体检发现子宫肌瘤8天
子宫息肉--子宫腔稍扩张

子宫息肉---子宫腔稍扩张
子宫肌瘤(粘膜下型)
子宫肌瘤(包膜无强化)
周围无强化区:扩张的淋巴管及血管
正常子宫内膜DWI表现:稍高信号
DWI子宫内膜信号为高信号
女 47岁,月经紊乱,阴道流血20天
T2WI为稍高信号,厚度8mm
Case 1
子宫内膜无增厚,约9mm,结合带部分不规则
Case 2
39岁,不规则阴道流血
Case 2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浸润深度小于1/2个肌层
Ia子宫内膜癌:结合带中断、不规则受累
➢子宫内膜癌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
子宫良恶性病变的MRI动态对比增强---曲线
子宫内膜肉瘤
粘膜下肌瘤 息肉、增生 子宫内膜癌
Byung Kwan Park, et al, Eur Radiol (2006)16: 1591-1598
子宫息肉--动态增强
息肉:T2WI上中心等信号 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
子宫息肉--- DWI表现
DWl:等信号 ADC:信号稍高
子宫息肉-不典型强化
女49岁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增生突向子宫腔的良性结
节,有或无蒂,可单发或多发,光 滑,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物
➢40-50岁高发年龄,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
➢症状:小息肉常无症状,多发性、
弥漫型者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 易继发感染、坏死,引起不规则出 血及血性分泌物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子宫内膜组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准确和及时地进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和更好的预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阐述子宫内膜癌的定义、背景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经典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并详细探讨最新的子宫内膜癌诊断金标准。

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要点,包括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学检查方法。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相关检测技术和进展,如基因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血液生物标志物在诊断中的价值以及非侵入性监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前景研究进展。

最后,我们将总结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们还会提及研究的局限性,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供未来研究参考。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全面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

通过对经典和最新诊断标准的解释和阐述,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子宫内膜癌的背景、定义和现有诊断方法,并掌握诊断子宫内膜癌时所需重点关注的要点。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相关检测技术和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灵敏且非侵入性的判断手段。

最后,我们将总结当前子宫内膜癌诊断金标准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该领域的治疗与科研进步。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继续进行下一部分“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

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2.1 子宫内膜癌的定义和背景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占比较高。

它通常指的是起源于子宫内膜(子宫壁内部覆盖层)的癌症,也被称为子宫体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2.2 经典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经典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病理检查:通过活组织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科室影像讲座之子宫内膜癌的MRI影像表现及分期

科室影像讲座之子宫内膜癌的MRI影像表现及分期

MRI分期的评价: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年 FIGO肿瘤分期原则。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分期,将对临 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很大作用,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 依据。
MRI用于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价值也在于其对肿瘤分 期的准确估计,通常将结合带是否完整作为判断肌层 有无受侵的观察标准,结合带在T2WI上可较清楚显示, 在T1WI增强下显示更准确,正常时表现为环绕内膜的 低信号带,受侵时一般有结合带的信号及形态的改变、 部分显示不清或消失;对于部分绝经后患者其子宫萎 缩,结合带显示不清,此时应结合宫壁内缘是否毛糙、 局部肌层的改变以及临床病史等情况来综合分析。
Ib:侵及肌层>1/2
Ⅰa期:
肿瘤局限于宫体, 浸润深度<1/2肌 层。
MR表现: 宫内出现局灶型 或弥漫性异常信 号,内膜-肌层交 界区不规则,内 膜下强化带毛糙、 中断,肿瘤浸润 肌层<1/2。
与上同一 病例
Ⅰb期 肿瘤浸润深度 >1/2肌层。
MR表现:连接 带完全消失, 增强动脉期内 膜小强化带消 失,浸润肌层 >1/2。
MR扫描定位
子宫卵巢解剖结构
子宫长约7-cm,宽4-5cm,厚2-3cm,呈前倾前屈 位,屈—与宫颈呈170夹角,倾—宫体与阴道呈90度夹 角。宫颈管成年长2.5--3.0cm,宫颈与宫体的比例因 年龄而异,婴儿期为2:1,成年妇女为1:2,老人为1:1, 宫颈管粘膜为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为磷状上皮,磷 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MR检查技术
1、小FOV,薄层比较好; 2、T2WI抑脂序列对观察子宫内膜及子宫肌 瘤比较好,但常规T2WI不能少; 3、DWI序列对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骨骼转 移效果好; 4、增强扫描最好TIWI抑脂; 5、中等量尿液。

MR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

MR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
[8] 宋跃峰,孙军娜,王玉分 . PET-CT 在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 指引作用 [J]. 中国医学工程,2017,25(10):80-82.
[9] 张龙敏 . PET/CT 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意义 [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0):1200-1201.
[10] 辛丹 . PET/CT 联合血清 CEA、NSE 和 CYFRA21-1 水平在肺 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6,14(09): 52-55.
[13] Liu J,Dong M,Sun X,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18F-FDG PET/ CT in Surgic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6,11(1):e0146195.
PET-CT 诊断肺癌中出现 3 例假阴性患者,主要是由于低度恶性 病灶的 18F-FDG 代谢水平增高不明显,即会出现假阴性;如类癌、
参考文献
[1] 季丹丹 . PET-CT 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与意义评定 [J]. 影像研究 与医学应用,2018,2(21):136-137.
[2] 杜宁,柴雪红,徐旭 . PET/CT 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肺癌患 者中的诊断价值 [J]. 癌症进展,2018,16(10):1228-1230.
在肺癌临床诊断中,CT 属于常用手段,但其只针对病灶解剖学层
综上所述,PET-CT 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中,可以为临床医师提
面进行解释,而对于早期功能已出现改变的病灶并没有相对的优 势 [10]。临床为了提高肺癌诊断效果,通过对影像技术的不断攻克, 发现 PET-CT 诊断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果。

子宫内膜癌影像诊断

子宫内膜癌影像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概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原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80%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女性,40岁以下者少见,发生率为2-5%•高危因素:年龄(围绝经期50-59岁最多,25岁以下少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服用三苯氧胺(>5年)、晚绝经、初潮早、不孕发病机理•雌激素:雌激素可诱导分裂刺激细胞分裂和器官生长,影响多种基因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发展中的细胞信号改变•P53基因突变:在浆液性内膜肿瘤(由萎缩的子宫内膜发展而来)中出现高达90%,对雌、孕激素无反应者,几乎均有P53基因突变子宫内膜癌分型•雌激素依赖型-Ⅰ型•约占子宫内膜癌80%。

发生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期妇女(<60y)•特点:伴有子宫内膜增生(AH)、分期早、进展慢•包括:内膜样腺癌、分泌性腺癌、粘液性癌等•非激素依赖型-Ⅱ型•约占10%。

发生在绝经后(>60岁)•特点:伴有萎缩性内膜,分化差,侵袭性强•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多见于子宫底部,尤其两侧宫角,其次是子宫后壁•根据病变形态及范围分为:弥漫型、局限型• 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分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病变区域增厚,呈不规则菜花状突出于宫腔• 2)局限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小部分,多见于宫底,肿瘤局部形成斑块、结节呈小菜花状,局灶型易侵犯肌层•内膜样腺癌:80-90%•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癌中含鳞状上皮成分A:腺角化癌:腺癌伴化生的鳞状上皮B:鳞腺癌:腺癌伴鳞癌C:腺癌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浆液性腺癌:1-9%,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组织学分级:按分化程度分为3级:I级(高分化,G1),II级(中分化,G2),III级(低分化或未分化,G3)临床表现•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未绝经者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白带增多→浆液性、浆液血性→浓性、脓血性•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全身症状:晚期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实验室检查:CA125可升高,CEA有参考价值,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可鉴别子宫内膜癌和良性病变(特异度95.5%,灵敏度50%)女性生殖道正常子宫MR宫体分三层信号:中间高的信号为内膜和分泌物中间薄的低信号带(结合带)为子宫肌内层周围呈中等信号的为子宫肌外层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增厚:绝经前>1.0cm;绝经后>0.5cm•T1WI呈稍低于子宫肌层的信号。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进展
Ⅲ期 为 4 %, 9 Ⅳ期 为 1 %~ 5 。 8 2 %川 2 MR 检 查 I 21 检查 技术 .
211 检查 前 准备 . .
病人 要禁 食 4 6h ~ .或 者 注射
抗 蠕 动药 6 4 2或胰 高 糖素 替代 禁 食 , 5— 以减 少 小肠 蠕 动 产生 的 伪影 。检 查前 膀 胱要 适 当充盈 , 以利 于
瘤 与 肌 层 对 比度 最 大 .可 以更 好 地 观 察 深 肌层 浸 润, 也是鉴别 I 期 与 I 期 的关 键 。 C 延迟 期 4 5m n — i ,
宫 颈黏 膜 强化 可 以排 除宫颈 基 质侵 犯 。另外 , 准 要 确 评价 肌 层 浸 润深 度 . 瘤 肌 层 界 面应 该 至 少 在 2 肿 个扫描体位上观察 。 目前 。 WI D 已成 为常规序列『 , l7 b 21 _ 值取 5 0 l 0 mm .采 集 时 间 1 ~ . mi, D 0 ~ 0s 0 0 / . 35 n A C 5 图根 据 D WI自动计 算 。
1 临床 病理
腹 主动脉 旁淋 巴结转 移 。Ⅳ期 : 肿 瘤侵犯 膀胱 和 Ⅳ
( ) 或 小肠 黏膜 ; Ⅳ 远处 转 移 , 包括 腹 内和 ( ) 或 腹股
沟淋 巴结 。
1 . 术 前 分 期 对 治 疗 的影 响 子 宫 内膜 癌 主要 .3 2 表现 为 I期 , 准治 疗方 案 为采 用 子宫 全切 和 双侧 标 输卵管 、 卵巢 切 除术 。不 同分期 影 响治疗 计 划 的制
的振动 而导致伪 影产 生 . 降低影像 质量 。 21 .. 扫描方 案 平扫 检查 采用横 断 面 TWI大视 2 、 野 ( O , 价 盆腔 和 腹部 以便发 现 淋 巴结 和 骨髓 F V)评 改变 。高分 辨横 断面 和矢状 面快 速 自旋 回波 ( S ) F E 序列 TWI评 价 原 发 肿瘤 和肌 层 浸 润 , 提供 盆部 , 并 的大 体 观察 I 8 1 。动 态增 强 检 查 首先 采 用 矢 状 面 、 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