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
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074ca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0.png)
二、治疗选择
根据FIGO的《指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 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早期低风险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如全 子宫切除术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化 疗、放疗或激素治疗来控制病情。
在手术治疗中,FIGO推荐应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技术。这些技术 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诊断与分期
在《指南》中,FIGO提供了详细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流程。首先是通过全面的妇 科检查和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评估。如果怀疑有子宫内膜癌,应进行组织活检和 病理学检查。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等以 确定肿瘤的分期。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为后 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内容
近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布了一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癌症报告—— 《国际妇产科联盟癌症报告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这份报告为子宫内膜癌的 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且全面的指引,对于全球的妇科医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 考价值。本次演示将对该报告进行解读,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这些指南。
放疗和化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患者,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 险;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并控制肿瘤的扩散。
三、激素治疗
在《指南》中,激素治疗被推荐为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尤其是对 于晚期或复发患者,激素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或放化疗的辅助手段,有效控制病 情进展。
四、随访与监测
四、治疗指南解读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范围根据肿瘤的 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等因素而定。对于早期肿瘤,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 效果;对于晚期肿瘤,手术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fc09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3.png)
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和症状:有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出血、异常白带、盆腔疼痛等症状。
2. 宫颈涂片和活检:通过宫颈涂片和宫颈活检来排除宫颈癌。
3. 妇科检查和宫腔超声:通过妇科检查和宫腔超声来观察子宫内膜的异常情况,例如增厚、肿块等。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细胞学的异常,如子宫内膜增生、腺体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
5. 彩色超声引导下的子宫内膜活检:对可疑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可以通过彩色超声引导下的子宫内膜活检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确诊子宫内膜癌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并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若怀疑患有子宫内膜癌,建议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诊断及治疗。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c778d0f111f18582d05a60.png)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子宫内膜癌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发达国家居首位。
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持续雌激素暴露[如卵巢排卵功能障碍,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无孕激素保护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如他莫昔芬等)]、代谢异常(如肥胖、糖尿病)、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携带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基因,如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以及高龄等。
近年来,由于高脂高热饮食和低运动量生活方式的影响,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约有70%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时肿瘤局限于子宫体,属临床早期,预后较好。
部分患者可能因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发病年龄、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有关,高龄、分期晚、低分化的患者预后更差。
临床上可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型和型(Bokhman分型),型为激素依赖型,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预后较好;型为非激素依赖型,主要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预后较差。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和放化疗。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在子宫内膜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此外,基因检测的广泛应用,不仅为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更为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和靶向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散发性,但约有5%的患者为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1.1 子宫内膜癌患者Lynch综合征的筛查在条件允许时,建议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行Lynch综合征筛查。
在条件有限时,至少对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Lynch综合征筛查:≤60岁时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任何年龄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同时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危险因素:患者本人同时或先后患有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一位一级亲属在60岁或更年轻时患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病理学检查强烈提示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a3bff9e6551810a6f52486bb.png)
绝经后阴道出血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器肿瘤
【诊断 】
1、病史 高危因素和家族肿瘤史。 2、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再现 不规则阴道流血 可确诊 3、 分段诊断性刮宫
环刮宫颈管—探宫腔—搔刮宫腔内膜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器肿瘤
分段诊刮
First
注意:1、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 2、刮出物分瓶送检
Second
2.子宫内膜增生症
• 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1987)将子宫内膜增
生分为: 单纯型、复杂型及不典型增生过长。
• 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内膜癌的机会最 多,约
30%;而前两者分别为1%和3%。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器肿瘤
【病因】
3.体质因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本病的高危因素。称 之为内膜癌“三联征”)。 4.不孕、晚绝经、多囊卵巢综合症
局 限 型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器肿瘤
【病理】
(2)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被癌组织侵犯,癌 灶可充满宫腔甚或脱至宫外口。此型虽广泛累及内
膜却较少侵犯肌层,但晚期可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
至宫颈管。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器肿瘤
【病理】
• 镜检
(1)细胞组织学分类:
1)内膜样腺癌:占80%~90%,腺体大小不一。
晚期不能手术、治疗复发者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术后
4.孕激素治疗:
晚期/复发癌不能手术切除 高效孕激素(甲羟孕酮 、己酸孕酮)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器肿瘤
随 访Reexamination
• 随访时间:
术后2 ~3年内,每3个月1次;术后3年后,每6个月1次; 5年后,每年1次。
• 随访内容包括: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0b0a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1.png)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欧洲肿瘤内科协会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所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
![欧洲肿瘤内科协会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所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553b7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7.png)
在随访方面,ESMO指南建议如下:
1、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妇科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2、生活方式的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 正常体重等,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风险。
3、心理健康支持: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应给予适当 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感谢观看
2、实际应用案例
以指南中的手术治疗为例,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切 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然而,手术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对于 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指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这一建议 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但实施难度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医生才能确 保手术效果。
2、治疗
(1)手术治疗:指南强调,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包括全 子宫切除术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 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2)放疗和化疗:指南指出,放疗和化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降 低复发风险。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考虑放疗或化疗。
(3)靶向治疗:指南提到,帕博西尼等靶向药物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子宫内 膜癌,提高患者生存率。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将对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的《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 进行解读。该指南旨在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权威建议,以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一、背景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实 践指南的制定对于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ESMO作为欧洲领 先的肿瘤学术组织,其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被广泛认可为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权威 参考。
总之,欧洲肿瘤内科协会针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所制定的临床 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正确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不仅有 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推 动子宫内膜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955d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b.png)
第1篇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一、概述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生理状况及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以下方案旨在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尊重个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三、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方式包括:
-分段诊刮术:对疑似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局限于子宫的早期子宫膜癌患者。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2.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1.综合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规范治疗: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南,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确保治疗效果。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针对性。
4.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形成治疗合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
4.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心理、生育及性健康指导。
三、治疗方案
1.诊断与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MRI等)及分段诊刮术进行初步诊断。
-对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评估。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早期及部分中晚期患者。
第2篇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一、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病情、年龄、体质及个人意愿。本方案旨在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策略,确保患者在尊重个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f9254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分析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超声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子宫内膜增厚: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厚度为5mm以下。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常常明显增加,超过10mm。
2. 子宫内膜结构紊乱:子宫内膜在超声中呈现不规则的结构,且内部回声不均匀。
3. 子宫内膜钙化:少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超声中可见子宫内膜区域有钙化灶,呈高回声。
4. 子宫内膜息肉样异常: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见子宫内膜增厚部分局限突出,呈息肉样异常。
5. 子宫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浸润到子宫肌层,超声中可见子宫壁变厚,甚至破坏。
7. 淋巴结转移: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中可见盆腔和腹腔淋巴结增大、形态不规则。
8. 腹水:少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可有腹水,超声中可见腹腔积液。
超声诊断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声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子宫内膜癌早期病灶较小,易被子宫粘膜层和宫腔充盈所遮盖,难以被超声发现。
子宫内膜癌和其他良性病变的超声表现相似,存在一定的鉴别困难。
对于高风险人群或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操作的特点。
对于发现子宫内膜癌、评估病变的范围和浸润情况、指导治疗方案选择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服务。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97aa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c.png)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发生于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经历阴道出血、盆腔疼痛以及不规则的月经。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 子宫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子宫以及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仅需切除子宫;- 淋巴结清扫术:通过在手术中对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可确定癌细胞是否已经蔓延至淋巴结,并帮助决定进一步的治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疗法。
它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阻止其进一步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通过机器从体外照射高能射线,瞄准肿瘤区域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非侵入性,对于早期癌症和手术后辅助治疗非常有效;- 内部放射治疗:也称为腔内放射治疗,通过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子宫内,使放射线直接照射癌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复发子宫内膜癌。
3.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来治疗子宫内膜癌。
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它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通常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靶向子宫内膜癌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或酶,从而干扰癌细胞的正常功能。
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这些治疗方法。
此外,密切的随访也是重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复发或进展的迹象。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支持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f7ad49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3.png)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或更年期妇女,少数可发生在40岁以下年轻妇女。
【诊断标准】(一)病史1.月经紊乱史,特别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史、不孕史、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史、卵巢肿瘤史等。
2.合并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及不孕不育史。
(二)临床表现1.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流血,4JD岁以下妇女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2.阴道异常排液:呈浆液性或血水样。
3.晚期时因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而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4.妇科检查:早期患者可无异常发现,稍晚期则子宫增大,有的可扪及转移结节或肿块。
(三)辅助检查1.细胞学检查:采用宫颈外口及后穹隆涂片,或宫颈内、外口涂片及后穹隆涂片作细胞学检查,可能提高阳性率。
2.B超或阴道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协助诊断。
3.分段刮宫: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先刮颈管,用探针探测宫腔,继之刮宫腔,刮出物分别装瓶固定送病理检查。
若刮取之组织量多且呈豆渣样,内膜癌可能性极大,应立即停止搔刮,以防子宫穿孔或癌灶扩散。
4.宫腔镜检查:直视下明确宫腔内病变部位、范围,可疑部位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发现较小的和早期病变。
5.宫腔内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四)临床分期采用1988年FIGO子宫内膜癌的手术一病理。
未手术者则采用1971年临床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FIGO,1971)Ⅰ期癌局限于宫体Ⅰa期宫腔长度≤8cmⅠb期宫腔长度﹥8cm根据组织学分类,Ⅰa及Ⅰb期又分为4个亚期:高度分化腺癌G1中度分化腺癌G2G未分化癌3未定级G4Ⅱ期癌已侵犯宫颈Ⅲ期癌扩散至子宫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Ⅳ期癌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Ⅳa期癌侵犯附近器官,如直肠、膀胱Ⅳb期癌有远处转移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FlGO,1988)Ⅰ期Ⅰa期G123 癌局限在子宫内膜Ⅰb期G123 侵犯肌层≤1/2Ⅰc期G123 侵犯肌层﹥l/2Ⅱ期Ⅱa期G123 累及宫颈粘膜腺体Ⅱb期G123 侵犯宫颈间质Ⅲ期Ⅲa期G123 癌侵犯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Ⅲb期G123 阴道转移Ⅲc期G123 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期Ⅳa期G123 癌侵犯膀胱和(或)直肠粘膜Ⅳb期G123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有关分期的规定说明:1.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区分Ⅰ期或Ⅱ期的方法不再应用。
医院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医院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75fb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0.png)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9年版)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其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20年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西方国家,子宫内膜癌已经占据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在我国,作为继宫颈癌之后第二个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
部分发达城市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达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危险因素人群的监测筛查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大部分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包括浆液性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
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依赖型。
I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直接相关。
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态,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II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不 /清^楚。
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
由于无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2.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又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个单位(kg/m2 ),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增加9%。
与BMI < 25的女性相比,BMI 在30〜35期间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约增加1.6 倍,而BMI > 35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3.7倍。
糖尿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患病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压者增高1.8倍。
3初潮早与绝经晚:晚绝经的妇女在后几年大多为无排卵月经,因此延长了无孕激素协同作用的雌激素刺激时间。
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
![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c632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9.png)
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女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诊断通常包括多种检验标准和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癌检验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Endometrial Biopsy):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宫腔镜或经阴道取样,检查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癌细胞。
2.细胞学检查(Cytology):细胞学检查可以通过宫颈抹片或宫腔涂片来检测癌细胞的存在。
这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异常细胞的变化。
3.图像学检查(Imaging):彩超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或肿块。
MRI(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和附近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4.血液标志物检测(Blood Tests):CA-125:血清CA-125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但也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是特异性标志。
5.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通过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检查有无异物、肿块或其他异常。
6.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区域图像,帮助评估癌症是否扩散到其他器官。
7.淋巴结检查:对于已经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检查以确定癌症是否扩散到淋巴系统。
8.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切除术)或更广泛的手术,可能涉及卵巢、输卵管和部分阴道的切除。
以上检查和标准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医生的判断以及病变的具体情况。
对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医生将综合多种检查结果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如果有任何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子宫内膜癌医学PPT
![子宫内膜癌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2cc1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b.png)
04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 免过度肥胖和长期精神压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控制病情发展。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尤其是含有大量雌激素的药物,如有 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 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 现和治疗。
如CA125等,可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 但特异性不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提高公众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知识,提高公众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健康讲座和义诊
组织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建立子宫内膜癌防治联盟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病 率较高,近年来在我国也有上升趋势 。
死亡率
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仍 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内分泌、炎症等多种因素有 关。
风险因素
肥胖、长期无排卵、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延迟等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 风险因素。
分级
子宫内膜癌的分级是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G1、G2、G3三 级,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 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 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
术等。
手术范围
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年龄等因素, 手术范围可能有所不同。早期子 宫内膜癌患者通常仅需切除子宫 和卵巢,而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更
子宫内膜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947f041f242336c1eb95ea7.png)
子宫内膜癌中医病因病机
• 肝肾阴虚,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湿热 注于胞宫,与瘀血郁结化为邪毒发为本病。
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
• 症状: • 阴道出血: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 • 阴道排液; • 下腹痛; • 全身症状:晚期发生贫血、恶病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 体征: • 妇检子宫增大或绝经后子宫反而膨满。
子宫内膜癌西医治疗
• 治疗原则 :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浸润、宫颈管累及、癌细胞分 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 • 手术治疗:首选。 • Ⅰ期:次广泛子宫切除术,酌行淋巴结清除术; • Ⅱ期: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 • 手术加放疗:Ⅰc期术后加放疗,Ⅱ、Ⅲ期可于术前加放疗。
子宫内膜癌西医治疗
• 化疗:有一定疗效。用联合方案, 多与孕激素同用。可选静脉、动 脉插管及腹腔化疗。
子宫内膜癌预防
• 对40岁以上妇女定期普查,有不规则出血妇女进行诊刮,明确 诊断; • 肥胖者超重15%以上适当减肥,注意饮食,少食高脂肪食物; • 某些疾病需用雌激素治疗时,要用量少,时间不要太长,并与 孕激素合用。
子宫内膜癌中医诊断
• 中医无此专病名,据其临床症状归入“崩漏”、“五色带”、 “断经后再经”范畴 • 辨证分型: • 肝床分期
• 0 期 原位癌(浸润前癌) • Ⅲ期
• Ⅰ期
• Ⅰa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 Ⅰb 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 Ⅰc 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 Ⅱ期 • Ⅱa 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 Ⅱb 宫颈间质浸润
“肥胖、高血压、糖尿 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 的三联征。
肝肾阴虚 • 证候: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色红或紫暗,赤白带下伴臭味; 眩晕耳鸣,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腰酸腿痛;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或弦细。 • 治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 丹皮、黄柏、知母、荆芥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椿根皮、 甘草)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5a8ad39b6648d7c0c74647.png)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21.8/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
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
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
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
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
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女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指南及治疗原则
![女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指南及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f6a883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5.png)
FIGO/AJCC 分期
肿瘤范围
Ⅲ
肿瘤扩展到子宫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腔
ⅢA
肿瘤浸润至浆膜、附件或腹膜
ⅢB
阴道转移
ⅢC
盆腔转移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
肿瘤累及膀胱和肠粘膜或远处转移
ⅣA
肿瘤累及膀胱和肠粘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宫颈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3)
肿瘤分级
• 临床表子现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 ⒈异常子宫出血
– 绝经前可表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子宫出血 不能单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的良性疾病,要常规细胞 组织学检查。
– 绝经后子宫出血须明确是发生最后一次出血后至少一 年的子宫出血
• ⒉腹痛、腰痛、贫血 • ⒊子宫体增大:早期患者子宫体正常大小,子宫
• ⒉子宫内膜细胞吸取法(Endometrial Aspiration)对无症状 和体征的患者准确率是80%。
• 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endometrial Sampling)刮宫 、吸取和宫腔镜钳取。
• ⒋阴道B超检查:对阴道异常出血患者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 是否增厚,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癌和激素替代治疗者子 宫内膜厚度>5mm分别为81%、60%和77%。
• 孕激素治疗(E) • 化疗(C)
什么生活习惯可能感染宫颈炎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原则
分期
治疗方法
ⅠG1,G2 S1
ⅠG3 S1 R1 /R3 S1
Ⅱ
S1 R1 /R3 S1
Ⅲ
E R2
Ⅳ
E /C
5年生存率(%) 80
R1
60
R1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5a8ad39b6648d7c0c74647.png)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21.8/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
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
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
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
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
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6172b0102020740be1e9b33.png)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FIGO/AJCC 分期 Ⅰ ⅠA ⅠB ⅠC Ⅱ ⅡA ⅡB 肿瘤范围 肿瘤局限于宫体部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 肿瘤累及子宫体和子宫颈 肿瘤仅累及子宫颈内腺体 肿瘤侵及子宫颈基质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临床表现 ⒈异常子宫出血
– 绝经前可表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子宫出
血不能单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的良性疾病,要常规 细胞组织学检查。 – 绝经后子宫出血须明确是发生最后一次出血后至少 一年的子宫出血
⒉腹痛、腰痛、贫血 ⒊子宫体增大:早期患者子宫体正常大小,子 宫增大提示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和肿瘤扩散。
放射治疗:腔内放射和体外放射
–⒈术后放疗(R1) –⒉全盆腔放疗(R2) –⒊术前放疗(R3)
孕激素治疗(E) 化疗(C)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分期 ⅠG1,G2 S1 ⅠG3 Ⅱ Ⅲ Ⅳ S1 S1 E E /C 治疗方法 R1 /R3 R1 /R3 R2 S1 S1 R1 R1 5年生存率(%) 80 60 50 30 10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检查方法
⒈阴道细胞学检查(Pap test)自阴道后穹隆吸取标本涂片 或子宫颈管标本涂片的准确率分别为50%和75%。绝经前月 经后半期阴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高度重视;绝经后阴 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视为异常,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 子宫内膜癌。 ⒉子宫内膜细胞吸取法(Endometrial Aspiration)对无症状 和体征的患者准确率是80%。 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endometrial Sampling)刮宫、 吸取和宫腔镜钳取。 ⒋阴道B超检查:对阴道异常出血患者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 是否增厚,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癌和激素替代治疗者子 宫内膜厚度>5mm分别为81%、60%和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和病人全身情况决定方案 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有:
手术 放疗 药物(化学药物和激素)治疗 早期:手术为主,必要时辅助治疗 晚期:放射、手术、药物综合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手术治疗 首选治疗手段,尤其在早期病例 目的
明确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因素 切除病灶
手术治疗
I期: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选
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患者较年轻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好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绝经后延
非雌激素依赖型:与雌激素无关
少见病理学类型 多见于老年体痩妇女 雌孕激素受体多阴性,预后不良
病理学特征
内膜样腺癌 浆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癌 粘液性腺癌及其他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晚期)
诊断
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高危,家族史
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或年 轻妇女月经过多者应考虑
有高危因素者 长期应用雌激素、TAM或雌激素增高病史 有乳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体征 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
辅助诊断方法
分段诊刮:
最常用最有价值 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腺癌 协助临床分期 步骤:先宫颈,探宫深,刮内膜,分瓶送检 高度可疑内膜癌,足够组织
分期系统
根据解剖部位分四期
I期: 子宫内膜 II期: 宫颈 III期: 宫外,盆腔内 IV期:远处转移
分期系统
临床分期 FIGO1971
主要根据分段诊刮和临床检查 为手术前分期 以放疗为首选治疗的患者应用
手术-病理分期 FIGO1988
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患者的最终分期 多数子宫内膜癌的最终分期
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有手术禁忌或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 术后辅助治疗:
高危如淋巴转移 ,腹水细胞学阳性,深肌层浸润等 手术未切净
术前辅助治疗
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条件 消除隐匿转移灶
放射治疗的方式有:腔内和体外
药物治疗
孕激素治疗
晚期或复发癌 不能手术 年轻要求生育 用法:人工合成高剂量P
宫颈管搔刮和子宫内膜活检
辅助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细胞学 宫颈刮片,阴道后穹隆涂片,颈管吸片
超声检查:B超
目的:诊断和帮助临床分期,绝经后内膜<4mm
宫腔镜检查:在内膜癌的作用有争论 影像学检查:MRI,CT等 CA125:病变范围,病情监测
鉴别诊断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老年性阴道炎 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概述
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上皮性肿瘤 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上升趋势 高发年龄58-61岁
病因
雌激素依赖型: 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作用 (占多数)
多见于无排卵疾病(功血,PCOS),功能性卵巢肿瘤,绝经 后长期无P的HRT和长期TAM
2-3月评价疗效
抗雌激素治疗:TAM
药物治疗
化疗
晚期 复发不能手术的病例应用 术后复发高危因素
化疗方案: 单独或联合应用
随访
随访时间: 2-3年: 每3月一次 3-5年: 每6月一次 5年后: 每1年一次
随访内容: 盆腔检查 阴道细胞学涂片 胸片,CA125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年妇女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
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
围绝经期阴道流血 月经不调
阴道流液:浆液或浆液血性 疼痛:浸润周围或宫颈梗阻 全身症状:晚期表现,如恶液质
临床表现
体征: 早期无阳性体征 进展后可有子宫增大 晚期癌组织可脱出于宫口 转移体征,恶病质
择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开腹后先行腹腔细胞学检查 术中剖检子宫 视术中情况决定淋巴结切除
手术治疗
淋巴结取样或切除指征
特殊病理类型 浸润深肌层 低分化(G3) 病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 峡部受累
手术治疗
II期 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全面探查 术中剖检子宫及附件 常规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