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治中几点问题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病理检查中的热点问题

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病理检查中的热点问题

了一些变动:首先,在子宫内膜样癌的亚型中删除
了纤毛亚型;其次,将SEIC y-j入子宫内膜癌中,强
调其肿瘤的性质;此外,特别列出了神经内分泌肿
瘤,并依据肿瘤细胞的异型程度及临床预后分为低 级别和高级别两类,这也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 瘤分类趋于一致。而有关子宫内膜癌的分级,目前
万方数据
主堡塑主型苤查!Q!兰生!旦笙塑鲞箜!塑垦!垫!Q!坐!鱼z!!!!!!!!P!!竺!竺!Q!兰!!!!:!!!堕!:旦 仍沿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组织学分级,主要 因改变,例如微卫星的不稳定性,PAX2基因的不活
SEIC)12],而不是放在前期病变中,表明SEIC具有高 度侵袭性,其与普通浆液性癌不同处在于病变表浅 而微小,因此有学者建议使用子宫表层癌(uterine SUl{ace carcinoma,USC)来命名这一病变,而第4版 WHO分类中推荐在活检中使用微小子宫浆液性癌 (minimal uterine carcinoma,MUSC)来命名这
性筛查,而不是普通人群的筛查,有研究显示,子宫
建立类似于乳腺癌的化疗后疗效评估系统,本期龚 庆琳等陋,的论文结合作者所在医院的一组病例,对 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四、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需关注的
问题 1.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分级:正如前述,子宫内
内膜厚度在5 mm以上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才能
膜癌应准确分型及分级,切记笼统诊断为子宫内膜
90%的浆液性癌发生了p53基因突变。一些遗传综 合征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也受到关注,其中最为明
确的是Lynch综合征,这一综合征是由于DNA错配
基因(MSH2、MLHl、MSH6、PMSH6等)的缺陷,可 导致家族性遗传性子宫内膜癌。此外,35%的散发 性子宫内膜样癌也可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其中多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一)简介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

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

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

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

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

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

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愈高。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主要是绝经后妇女或围绝经期妇女,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病例的75%以上。

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绝经前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比例<25%,而年龄<40岁的患者则更少。

但是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绝经前的女性发病率逐渐增加。

二、诊断1.症状和体征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少数患者以阴道排液为首发症状。

盆腔检查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常无明显异常,约占40%的患者子宫体大小和性状往往正常,而子宫体增大与肿瘤扩散和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有关。

2.辅助检查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技术包括经腹或经阴道超声、CT、MRI 及PET/CT检查等。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但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1)超声检查目前比较强调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作为初步检查,已有许多超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1%。

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2)核磁共振成像(MRI)M R 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其最大的优点,对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3~92%。

正确率优于B超检查,也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3)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较卵巢癌低,但可有助于预示子宫外转移,并有助于判断分期、提示预后和监测复发。

三、分期表1: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FIGO,1970年修订)表2: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修订)注:腹腔冲洗液需单独报告。

四、子宫内膜癌的播散与转移子宫内膜癌发展缓慢,扩散和转移较晚,但这主要指的是Ⅰ型子宫内膜癌(也即占绝大部分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对Ⅱ型子宫内膜癌而言,扩散和转移几率较高,尤其是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高级别内膜癌和癌肉瘤,临床早期即可出现子宫外播散和淋巴结转移。

其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扩散、淋巴转移和血路播散。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的早期症状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十分重要。

以下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和治疗方法。

一、常见病症
1、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患者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
或出血量逐渐增多。

2、阴道分泌物:患者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有味道、有异色,特别是在过了更年期的女性。

3、下腹部疼痛: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部不适或疼痛。

4、排尿困难:病人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频等症状。

5、贫血:由于不规则出血或持续的阴道流血,造成患者体内
血液的流失,导致贫血。

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是切除子宫的常规方法。

在早期诊断的情况下,仅有单侧子宫手术的情况也是有可能采取的。

对于绝经后的患者,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颈癌的区别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手术将自然排除双方。

根据病情,存在多种不
同程度的手术方案。

2、放疗: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另一种方法,通常只
在手术无法切除所有癌细胞的情况下使用。

在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放射治疗可以起到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

3、化疗:化学治疗可以用于手术或放疗之后的治疗,可以用
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并破坏残留的癌细胞。

总之,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应当注意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症状、检查、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为广大女性提供一份全面的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在检查方面,血液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肿瘤标记物情况,而超声检查和腹腔镜检查则有助于明确病情。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包括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盆腔B 超、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对于晚期患者,手术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放疗则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病理分型、疾病分期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

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注重性生活卫生,避免过早性生活和频繁妊娠;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子宫内膜病变。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女性,如长期无排卵性月经、肥胖、不育等,应积极治疗,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完成治疗后,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和康复训练;加强营养,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需要高度重视。

女性朋友应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和检查方法,以便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确诊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

子宫内膜癌诊治的常见问题及干预

子宫内膜癌诊治的常见问题及干预

患 者 没 有行 腹 主 动脉旁 淋 巴结活 检 。
提高诊断准确率 , 在术前完善 C 2 及 MR 检查 , A15 I
24 术 后 病理 检查 及 辅助 治疗 欠 缺 因条 件 限 有 助 于充 分 评估 病 情 ,选 择恰 当 的手 术 方 式 和 . 制 ,全部 病例未 行免疫组 化检查 。术后 全部患 者 范 围 。 根据经 验加 用大剂 量孕激素 治疗 3个月 ,4 .5 54 % 33 规 范 手术 病理 分期 . 疗。 2 . 术后随访不 足 5 8 .2 6 /7的手术患者坚 1 %(3 ) 8 7 文献 报道 ,腹腔 细胞
1 例( . %) 7 30 4 0 。
或 服用 他莫 昔 酚 。
1 治疗方法 7 例患 者采用 手术治疗 , 中 6 22 辅 助检查 手段单 一 ,术前评 估不 足 9 . 3 7 其 7 . 0例 例 行 广泛 全 子 宫 加 双 附件 切 除 及盆 腔 淋 巴结 清 患者 中 8 .7 66 %采用阴超加诊断性刮宫确诊 ,1 % 0 扫术 ,9例行 全宫 双附件 切 除术 ,1 例单 纯 全子 用 到官腔镜 检查 ,33 %仅用单纯 的诊 断性刮宫 , .3
收治 子宫 内膜癌患者 9 例 ,年龄 2 0 9~7 6岁 ,平 个 月 ,其 中 1 例术 后 1 年死亡 ,1 Ib 例 期术 后 1 均年 龄 5 .0 ,已婚 。7 例在 我院完成 手术治 年 因心血 管 疾病 死亡 。 18 岁 7 疗 ,1 例 到上级 医 院诊 治 ,坚持 随访 6 例 。 3 3
评估 。
7 97
D :1 . 6 /majsn10 -14 .0 20 .2 OI 03 0e .is.0 7 2 52 1 . 0 1 7 . 6

关注子宫内膜癌处理中的热点问题

关注子宫内膜癌处理中的热点问题

《自然 》 杂 志 撰 文 ,利 用 癌症 基 因组 图谱 ( T h e
C a n c e r G e n o m e A t l a s ,T C G A) 研 究 网 络 的 结 果 , 对 子 宫 内 膜 癌 的 分 子 特 点 进 行 了更 清 晰 的 阐述 , 将 其 按 照分 子 特点 分 为 4类 :1 )P O L E极 端 突 变 的 ( u l t r a . mu t a t e d ) 肿 瘤 ;2 )微 卫 星 不 稳 定 超 突 变的 ( h y p e r mu t a t e d ) 肿 瘤 ;3 )拷 贝数 低 的肿 瘤
国发 病率 为 女 性 生 殖 道 恶 性 肿 瘤 的第 2位 ,并 有 上 升 趋势 。尽 管美 国 国家 综 合 癌 症 网 络 ( N C C N) 指 南 等针 对 内膜 癌 的 治 疗 制 定 了详 尽 的 规 范 ,但 是 ,肿 瘤 治 疗 已经 进 入 了个 体 化 时 代 ,针 对 子 宫
e n d o me t r i a l c a r c i n o ma[ J ] .N a t u r e , 2 0 1 3 , 4 9 7 : 6 7 — 7 . 0 2 — 2 0
修 回 日期 : 2 0 1 7 — 0 2 . 2 2
通信作者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 p a n l y @p u m c h . C B
议 。因 此 ,本 系 列 研 究 中包 括 了腹 腔 冲 洗 液 阳
参 考文 献 :
[ 1 ]C a n c e r G e n o m e A t l a s R e s e a r c h N e t w o r k ,K a n d o t h C,

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一般问题

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一般问题

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一般问题发表时间:2016-06-12T13:30:10.8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周光[导读]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

周光(磐石市医院妇产科;吉林磐石132300)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临床表现为:1、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

3、疼痛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

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

4、腹部包块早期内膜癌一般不能触及腹部包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因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尚有放疗、化疗及药物(化疗、激素等)等综合治疗。

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照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与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患者,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子宫内膜癌治疗难点解答

子宫内膜癌治疗难点解答

子宫内膜癌治疗难点解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王建六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子宫切除的范围和标准手术方式,盆腔术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乃除必要性,腹腔冲洗液阳性处里方式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等问题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和难景,本文特详细解答如下。

子宫切除范围以及标准手术方式I期子宫内膜癌美国国立卫生癌症研究院(NCI)诊治指南建议全子宫双附件切除+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NOVAK妇科肿瘤学》第十三版也建议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2006年标准推荐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附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Ⅱ期子宫内膜癌NCI处理意见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肿瘤侵犯到宫颈管黏膜层(即ⅡA期),手术治疗范围和I期一样,无需扩大。

二是如果肿瘤侵犯到官颈管间质(即ⅡB期),推荐两科治疗方案:①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淋巴结活检,然后术后辅助放疗;②与国内一样,广泛的子宫切除+淋巴结切除。

《NOVAK妇科肿瘤学》第十三版处理意见是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切除,与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的建议一致。

个人认为,对于I期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均可。

而对于ⅡB期子宫内膜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范围过大,次广泛子宫切除即可。

切除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必要性最近,《国家癌症研究所学报》和《柳叶刀》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均证实,常规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并不能够改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

一项意大利研究也表明,淋巴结切除术无任何治疗上获益,但是淋巴结切除术有预测价值,它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肿瘤转移范围和疾病分期,并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判定预后。

因此,我建议三阶梯治疗法:①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做一个基本手术方式,如对于I期患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②术中判定患者是否具有高危因素以决定是否行淋巴结切除;③根据术后病理确定是否有高危因素以决定是否术后行辅助化疗或放疗。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高危因素者,建议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①B超或核磁共振成像评估有深肌层侵润,侵犯肌层≥1/2:②术前病理分期为低分化;③Ⅱ期及以上;④附件受侵;⑤术中探查可疑淋巴结转移,或者活检证实有淋巴结转移;⑥术中剖视标本侵犯肌层≥1/2;⑦特殊类型,如浆乳癌和透明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要点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要点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要点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其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20年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作为继宫颈癌之后第二个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妇科恶性肿瘤20%~30%。

部分发达城市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达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危险因素人群的监测筛查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大部分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包括浆液性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

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依赖型。

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直接相关。

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态,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不清楚。

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2.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又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3. 初潮早与绝经晚:4. 不孕不育:5. 卵巢肿瘤:6. 外源性雌激素:7. 遗传因素:8. 其他:9. 生活方式:(二)临床表现1. 发病年龄70%~75%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约55岁。

2. 症状状,临床上难以发现。

但90%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为各种阴道流血。

1)绝经后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90%以上的绝经后患者以阴道流血症状就诊。

阴道流血于肿瘤早期即可出现,因此,初次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早期患者约占70%。

2)月经紊乱: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4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仅占5%~10%患者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淋漓不尽甚至阴道大量出血。

晚期因肿瘤体积增大发生局部感染、坏死,排出恶臭的脓血样液体。

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通讯作者:王建六,E-mail:********************·述评·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容易早期诊断,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但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也存在一些争议。

如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必要性,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及临床意义,以及保留子宫或保留卵巢的问题,应引起妇产科尤其是妇科肿瘤学者的关注。

子宫切除范围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切除子宫,是做全子宫切除,还是筋膜外或广泛子宫切除?按照中国教科书论述,子宫内膜癌Ⅰ期应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也建议行筋膜外子宫切除,对于子宫内膜癌Ⅱ期,建议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这是中国多年来公认的标准[1-2]。

但是,美国国立卫生癌症研究院(NCI)的诊治指南认为,Ⅰ期子宫内膜癌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以及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子宫切除的范围是全子宫而非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如何进行规范的筋膜外子宫切除术,目前国内外均无统一的手术范围和手术步骤,临床很难进行规范化操作,因此,是否有必要行筋膜外子宫切除,以及如何行筋膜外子宫切除,应引起思考。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及专著,多数观点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建议行全子宫切除术。

关于Ⅱ期子宫内膜癌,美国NCI建议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活检,辅助术后放疗,或行广泛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对此分析如下:在临床工作中子宫内膜癌即便是宫颈间质受侵者,也很少发生宫颈旁转移,主韧带、骶韧带或阴道转移发生率也很低。

既然子宫内膜癌很少向宫颈旁和阴道转移,那就没有必要切除过多的宫颈旁组织和阴道组织。

子宫内膜癌扩散转移的主要途径是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不是宫颈旁和阴道,因此,子宫内膜癌Ⅱ期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应慎重考虑。

综合有关文献报道,建议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子宫切除范围为全子宫切除,也可行筋膜外子宫切除,但要行规范的筋膜外子宫切除,避免损伤输尿管。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1.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对于可疑的子宫内膜癌病例,需要进行宫腔镜下活检以确定诊断。

组织学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

-对于高危人群或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2.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评估:
-对于已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完整的病史记录、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可以进行盆腔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的扩散情况。

3.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考虑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剥宫腔术。

保留双侧附件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子宫内膜癌的分级等因素进行决策。

-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联合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及化疗或放疗进行综合治疗。

4.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
-对于高危因素存在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进行辅助化疗或辅助放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化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理类型进行个体化选择。

5.子宫内膜癌的随访:
-随访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生殖内分泌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随访包括对病情、瘤情和术后并发症的评估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方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且具体的治疗指导,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指南并非硬性规定,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决策和方案制定。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FIGO/AJCC 分期 Ⅰ ⅠA ⅠB ⅠC Ⅱ ⅡA ⅡB 肿瘤范围 肿瘤局限于宫体部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 肿瘤累及子宫体和子宫颈 肿瘤仅累及子宫颈内腺体 肿瘤侵及子宫颈基质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临床表现 ⒈异常子宫出血
– 绝经前可表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子宫出
血不能单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的良性疾病,要常规 细胞组织学检查。 – 绝经后子宫出血须明确是发生最后一次出血后至少 一年的子宫出血
⒉腹痛、腰痛、贫血 ⒊子宫体增大:早期患者子宫体正常大小,子 宫增大提示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和肿瘤扩散。
放射治疗:腔内放射和体外放射
–⒈术后放疗(R1) –⒉全盆腔放疗(R2) –⒊术前放疗(R3)
孕激素治疗(E) 化疗(C)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分期 ⅠG1,G2 S1 ⅠG3 Ⅱ Ⅲ Ⅳ S1 S1 E E /C 治疗方法 R1 /R3 R1 /R3 R2 S1 S1 R1 R1 5年生存率(%) 80 60 50 30 10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检查方法
⒈阴道细胞学检查(Pap test)自阴道后穹隆吸取标本涂片 或子宫颈管标本涂片的准确率分别为50%和75%。绝经前月 经后半期阴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高度重视;绝经后阴 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视为异常,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 子宫内膜癌。 ⒉子宫内膜细胞吸取法(Endometrial Aspiration)对无症状 和体征的患者准确率是80%。 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endometrial Sampling)刮宫、 吸取和宫腔镜钳取。 ⒋阴道B超检查:对阴道异常出血患者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 是否增厚,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癌和激素替代治疗者子 宫内膜厚度>5mm分别为81%、60%和77%。

子宫内膜癌诊疗常规

子宫内膜癌诊疗常规

子宫内膜癌诊疗常规【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未绝经者月经不规则,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流血。

2、阴道水样或血性排液。

3、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育或少育者。

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应高度警惕。

4、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

5、晚期病例可出现腰骶部疼痛、腹水及恶液质。

(二)体征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多无症状,稍晚期子宫增大或子宫大小与绝经年限不符,晚期可发展为子宫不规则增大或盆腔肿块。

(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子宫大小、外形、内膜改变及其他盆腔异常。

2、分段刮宫:分别于宫颈、宫腔各壁取标本送病理检查,并测量宫腔深度。

3、宫腔镜:观察宫颈管、子宫内膜的变化,并直视下取标本活检。

可用于高度怀疑而内膜活检阴性的病例。

4、宫腔吸液涂片找癌细胞5、术前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凝血机制、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检查、AFP、RpR、抗-HIV、抗-HCV、乙肝两对半。

【临床分期】采用1988年FIGO分期(手术病理分期)Ⅰa 期 G123癌局限在子宫内膜Ⅰb期 G123侵犯肌层≤1/2Ⅰc期 G123侵犯肌层>1/2Ⅱa期G123仅累及宫颈粘膜腺体Ⅱb期G123侵犯宫颈间质Ⅲa期G123侵犯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Ⅲb期G123阴道转移Ⅲc期G123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a期G123侵犯膀胱和/或直肠粘膜Ⅳb期G123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1、手术治疗:进入腹腔后取腹水或注入生理盐水200ml 取冲洗液找癌细胞。

(1) I期宫内膜腺癌,行子宫次根治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但需要切除阴道上段2cm。

以下情况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或清扫术: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鳞形细胞癌或G3的内膜样癌。

侵犯肌层深度≥1/2。

肿瘤直径>2cm。

(2) II期及部分III期行广泛全宫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3) 晚期盆腔广泛转移的病例,可在放射治疗肿块缩小后,于放疗后三周行手术切除,手术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子宫内膜癌诊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妇产科课件

子宫内膜癌诊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妇产科课件

辅助诊断
• 血清标记物检查 、CA19-9、CEA、 CP2, CA125 人附睾分泌蛋白4 (HE4 )
• 在95%的特异度下CA125的敏感性较低,I期内膜癌只有 20.8%,II–IV 期敏感性为32.9%。
• 在早期和晚期内膜癌中HE4 优于其它的肿瘤标志物,比 CA125的敏感性高。
• CA125 + HE4 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率。
• 子宫内膜腺癌;
• 对孕激素治疗无反应。
• 对孕激素治疗有反应。Endometral Ca
1
诊断中的几个关注问题
• 75%子宫内膜癌均为早期患者,极早期可无症状。 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仅根据症状难以确诊。
• 子宫内膜癌主要通过辅助检查诊断并确诊: * 阴道彩色B超:观察病灶部位、有无侵肌, 血流阻力; * CT、MRI检测,进行术前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 * 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 * 宫腔镜:早期病变的镜下活检。
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2009 )
Surgical Stage
2009 Ⅰa
Ⅰa
Ⅰb
2009 Ⅰb
Ⅰc
Ⅱa
2009Ⅱ Ⅱb
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2009 ) Surgical Stage
Ⅲc2
Ⅲa
Ⅲb
Ⅲc
Ⅲc1
Ⅳa期:癌瘤浸润膀胱或直肠粘膜 Ⅳb期:远处转移
治疗中的几个关注问题
(Moore et al. 2008)
子宫内膜癌 2009 FIGO分期
Ⅰ Ⅰa Ⅰb
Ⅱ Ⅲ
Ⅲa Ⅲb Ⅲc Ⅲc1 Ⅲc2 Ⅳ Ⅳa Ⅳb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盆腔淋巴结阳性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或)盆腔淋巴结阳性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妇科子宫内膜癌疾病的诊治

妇科子宫内膜癌疾病的诊治

妇科子宫内膜癌疾病的诊治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或更年期妇女,少数可发生在40岁以下年轻妇女。

【临床表现】1.病史(1)月经紊乱史,特别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史、不孕史、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史、卵巢肿瘤史等。

(2)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不孕不育史。

2.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期不规则阴道流血,40岁以下妇女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3.阴道异常排液呈浆液性或血水样。

4.晚期时因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而引起下腹及腰做部疼痛。

5.妇科检查早期患者可无异常发现,稍晚期则子宫增大,有的可扪及转移结节或肿块。

【诊断要点】1.若有上述病史、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应注意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辅助检查。

6.辅助检查(1)细胞学检查:采用宫颈外口及后穹隆涂片,或宫颈内、外口涂片及后穹隆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可能提高阳性率。

(2)分段诊断性刮宫: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先刮颈管,用探针探测宫腔,继之刮宫腔,刮出物分别装瓶固定送病理检查。

若刮取的组织量多且呈豆渣样时,内膜癌的可能性极大,应立即停止搔刮,以防子宫穿孔或癌灶扩散。

(3)B超或阴道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协助诊断。

(4)宫腔镜检查:直视下明确宫腔内病变部位、范围,对可疑部位做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发现较小的和早期病变。

【治疗】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凡手术治疗者均应进行腹腔冲洗液或腹水细胞学检查。

进入腹腔后,先注入200mL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然后吸出冲洗液,查找恶性细胞。

继之再探查盆、腹腔腹膜后淋巴结。

(1)筋膜外子宫切除或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适合于la、Ib期,癌细胞分化程度为I级或11级者。

(2)子宫广泛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适合于la、Ib期病例、癌细胞分化程度In级、病理组织学类型较恶性者(浆液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IC期病例以及H期患者。

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问题。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未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随访3年可知,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90.6%、12.5%,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84.4%、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中,无论是否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其生存率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同时给予清扫术治疗,还会延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所以,不建议将其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治疗;问题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1]。

尽管子宫内膜癌是手术病理分期,但是是否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及注意问题,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2)。

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27-75岁之间,平均年龄(49.2±9.4)岁;子宫切除范围:广泛子宫切除12例,全子宫切除20例;体质量指数为(24.2±6.2)kg/m2。

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在28-77岁之间,平均年龄(50.3±9.7)岁;子宫切除范围:广泛子宫切除11例,全子宫切除21例;体质量指数为(23.7±5.5)kg/m2。

在年龄、子宫切除范围、体质量指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过90% 的子宫内膜癌病人出现异常阴道出血,且通常 是在停经后出现 子宫颈抹片 (Pap smear) 检测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子宫颈抹片不是一个很可信赖的子宫内膜癌筛检程序 子宫内膜的组织切片检查是确认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方式。 门诊的子宫内膜切片,有10% 的伪阴性率,因此有症状 之病人若子宫内膜切片为阴性时 、或是没法下定论且高 度怀疑是恶性癌症时 ,必须在麻醉下加做一个分段式扩 刮术 。95% 的子宫内膜癌可藉分段式扩刮术诊断出来 对于子宫内膜搔刮手术无具体病理发现但仍有高度怀疑者, 可于子宫腔镜检查 (hysteroscopy) 中直接切片检查以提 高诊断率。



淋巴结摘除可使用传统开腹或腹腔镜,其间孰优劣 尚未有定论。近来,腹腔镜骨盆以及主动脉旁淋巴 结摘除合并腹腔镜协助经阴道全子宫及两侧输卵管 卵巢切除,被认为是传统手术之外的另一种方法。 这种手术方式应该由有经验的妇科医师审慎的评估 后施行。接受这种新且较不具侵袭性手术的病人, 需长时间的追踪比较其和传统开腹手术预后结果的 差别。 美国妇癌研究组织目前正在进行比较传统开腹和使 用腹腔镜进行分期手术间随机取样的研究 (GOG #LAP2),但是结果尚未发表。

如果没有其余高风险性的病理表征(如:细胞分化较 差的肿瘤、子宫肌层深部侵袭、乳突状浆液细胞和 亮细胞组织型态、或是有子宫外病灶),仅腹腔细胞 学检查呈阳性(Stage IIIA中positive peritoneal cytology)是否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子一直是个争 议焦点。目前认为如果没有上述之风险因子,则仅 阳性腹腔细胞学检查结果,临床上重要性未明,目 前尚未确认辅助性治疗的价值。

根据美国妇癌研究组织和其他前瞻性研究指出,淋 巴结转移与预后息息相关。对细胞分化良好或中度 且子宫肌层侵袭小于三分之一的肿瘤,其骨盆淋巴 结转移的机率为5% 或更低。至于有子宫肌层外侧 三分之一侵袭的病人,若其肿瘤细胞分化中度则有 19% 淋巴结转移,而分化不良者有34% 。



根据回顾性研究,骨盆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机 率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子宫肌层侵袭的深度相 关。分化良好的肿瘤,如果手术中冷冻切片显示仅 有少于三分之一子宫肌层侵袭者,或可以免除淋巴 结摘除。 对于分化中等到分化不良的肿瘤、深层子宫肌层侵 袭、子宫颈侵袭或是在手术时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 病患,则建议施行淋巴结摘取。 有研究指出,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病患,其术后病 理报告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术前子宫内膜切片或 搔刮的细胞分化程度更严重


一项研究对手术分期局限于子宫(第一期和第二期) 的子宫内膜癌病人所做之复发风险评估,发现其风 险因子包括:肿瘤细胞分化不良、肿瘤侵袭子宫肌 层深度达三分之一或以上、淋巴血管腔侵袭、及子 宫颈基质(cervical stroma)侵袭,若有2项或以上 风险因子的病人,其存活率呈现显著降低。 至于第三期或第四期的子宫内膜癌病人,本身已具 有相当高的复发风险。

美国妇癌研究组织GOG #122,研究第三期和仅有 腹腔内微小残存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的第四期子宫内膜癌之辅助性治疗,病人随机地接 受全腹腔骨盆放射线治疗或是接受doxorubicin和 cisplatin化学治疗,初步结果显示接受化学治疗病 人其两年无疾病进展存活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及两年整体存活率,较接受放射线治疗者, 统计学上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化学治疗的毒性以及 副作用较大,这是化学治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首次 受到肯定。

研究显示,随机比较有接受完整淋巴结摘除以及没 有接受淋巴结摘除或是只有小范围淋巴结取样的病 患,其中接受完整淋巴结摘除之病患其存活较佳, 且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其它研究亦指出接受完整淋 巴结摘除之病患其存活较佳,后腹腔的复发率也降 低,完整淋巴结摘除之病患可减少骨盆放射线治疗 的需要。



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且无子宫肌层侵袭者其淋巴结转移机 会极低,理想上,肿瘤细胞分化与没有侵袭性病灶的判 定,应该由冷冻切片来确认,手术时如冷冻切片结果呈 现细胞分化良好且无子宫肌层侵袭,亦无肉眼下可疑淋 巴结病变,可不需施行淋巴结摘除。 由于无法在术前及术中对细胞分化程度和子宫肌层侵袭 深度予以精准评估,以及淋巴结摘除的潜在性治疗帮助, 并且研究指出合并骨盆淋巴结摘除不会增加整体的并发 症。因此建议对所有的病人只要身体状况许可且没有淋 巴结摘除技术上的困难,都宜接受完整的手术分期来决 定后续的辅助治疗。 术前或术中确定有明显的主动脉旁淋巴结或远程转移, 且预测病患预后不佳,可考虑不施行骨盆淋巴结摘除。


对于手术分期为第一期和第二期子宫内膜癌的病人, 其术后辅助治疗目前仍有争议。充分的手术分期提 供重要的讯息,美国妇癌研究组织一项大规模前瞻 性的研究指出:第一期肿瘤若无峡部(isthmus)、 或是淋巴血管腔侵袭,病患5 年存活率為92.7% 。 完整手术分期已经减少第一期子宫内膜癌病人辅助 性治疗的使用。


197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子宫内膜癌分期系统,百 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病人真实的疾病程度无法藉 由临床分期正确反映,临床分期方式经常低估。 多重的预后因子包括:淋巴结转移、子宫肌层侵袭 深度、腹腔内转移(intraperitoneal implants)、子 宫附件转移、以及淋巴血管腔侵袭 (lymphovascular space involvement, LVSI)等, 皆无法藉临床分期确切评估。

对身体状况不允许手术的早期病人,放射线治疗包 括单独体外放射线治疗(external beam radiation) 或是合并近接治疗(brachytherapy),能提供长期 的局部控制和延长病人的存活,放射线治疗可合并 激素治疗。对于不适合接受放射线治疗的病人,可 以单独给予激素治疗。

第三期或第四期的子宫内膜癌,可能在手术前或术 中被诊断出来,其治疗计划因人而异。手术可达到 肿瘤减灭并减轻如出血以及肠道阻塞等症状。



对接受单纯式子宫切除且病灶局限在子宫的病人而 言,其辅助性治疗建议是,如果肿瘤细胞分化不良 与子宫肌层深部侵袭、或合并子宫颈侵袭者,则宜 积极给予辅助性治疗。 其他决定第一期和第二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性治疗的 风险因子,包括淋巴血管腔侵袭、肿瘤体积以及子 宫下段侵袭。 术后病理结果确知有子宫外病灶者(Stage III / IV), 其复发机率会增加,通常需要辅助性治疗。

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子宫内膜癌分期系统 强调手术病理的评估,诸如组织学分级、子宫肌层 的侵袭、以及子宫外扩散的程度和位置,包含后腹 腔淋巴结转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的预后。


1、首次治疗: 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在诊断时其病灶仅局限在子宫, 如果病患身体状况适合,一般皆应该实行完整分期 手术,包括腹腔内灌洗液的收集,以备细胞学检查、 全子宫切除及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骨盆淋巴结摘 除合并主动脉旁淋巴结摘除。 手术中,腹腔内脏器包括横膈膜、肝脏、网膜、肠 胃道、骨盆腔和腹腔表面,都应该加以仔细地检视 和触摸。


子宫乳突状浆液细胞癌和亮细胞癌被认为是恶性度 更高的组织型态,其出现子宫外转移的机率较高。 这两类癌症通常在术后病理判读才诊断出来,疾病 进展与恶化的模式近似卵巢癌。 对这些型态的肿瘤,其手术分期应与卵巢癌所建议 的步骤相同,包括详细检查整个腹腔及后腹腔淋巴 结,因为许多研究指出,在子宫乳突状浆液细胞癌 和亮细胞癌中就算是没有子宫肌层侵袭,其淋巴结 转移的风险也是增加,同时并做多处随机腹膜取样 (random peritoneal biopsy)与网膜切除,尽可能 施行最大量的肿瘤减积。
臧春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好发于停经后女性,中位值52-54岁 70-80%诊断时局限在子宫,其早期症状主要为停经后 之阴道出血,病患会因此早期就医,与其他女性生殖道 恶性肿瘤比较,有较高的存活率,因此有很多的医师抱 持子宫内膜癌是相较之下较为良性之疾病。 美国子宫内膜癌之发生率在十年内没有太大变化,但是 死亡病例却由1987年之2,900例倍增至1998年之 6,300例 死亡的病例数增加的潜在原因有很多,因此临床医师必 须分辨那些具高风险预后因子的病人并给予充分治疗极 为重要,提供病人最佳的长期存活机会


手术分期方式中最具争议性的议题就是骨盆腔及主 动脉旁淋巴结摘除与否,对病灶仅局限于子宫的病 人是否需要施行。 关键在于手术的医师必须熟悉妇科癌症手术和淋巴 结摘除的范围,有些争辩认为若肿瘤细胞分化良好 且非侵袭性的子宫内膜癌并不需要常规地施行淋巴 结摘除,而且特别肥胖的病人在技术上并不适合摘 除淋巴结。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者,经由肉眼评估子宫肌层侵袭 的准确性也大为降低。研究指出,肉眼评估肌层侵袭的 深度与病理检查肌层侵袭深度的相关性,在分化良好的 肿瘤有87.3% 的一致性、分化中等为64.9%、而分化不 良者仅有30.8%。 统计指出,只有少于百分之三十的阳性淋巴结在手术中 可以被触摸出来 。不完全的分期手术容易造成潜在的 子宫外扩散没有被发现出来,仅依靠触摸或是仅仅切除 增大的淋巴结通常是不够的,因为只有百分之十受侵袭 的淋巴结可以被触摸出来,其中37% 转移性淋巴结甚 至小于或等于2 毫米,因此完整的手术分期有其必要性。



美国妇癌研究组织完成多家医学中心的联合试验(GOG #99),随机地选择分期IB、分期IC与隐性第二期病人, 比较在手术之后仅追踪观察和接受骨盆放射线治疗两者 之间的差异;研究显示接受放射线治疗组中有明显的减 少整体的复发率,亦即治疗后2年内复发机会有明显降 低。但是两组的整体存活率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另一回溯性研究亦指出在接受完整手术分期之第一期病 人中,接受辅助性放射线治疗者其骨盆局部控制较佳, 但整体存活率并没有改善。 至于其复发形式(pattern of failure)的分析上,发现在 观察组中最初绝大部分的复发局限于阴道。此外亦有研 究发现对于肿瘤仅局限在子宫的病人而言,不论是否存 在其他子宫内风险因子,仅接受阴道近接治疗就已经是 足够的辅助性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