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赏析
江姐作品分析
江姐作品分析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歌剧领域值得骄傲的作品,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它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大型歌剧.整部歌剧描写了革命者同国民党之间一场尖锐、复杂、激烈的斗争,表现出革命先烈们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剧中以江姐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嫉恶如仇、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可歌可泣的中国知识女性的英雄形象。
歌颂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赴汤蹈火自情愿,粉身碎骨心也甘”的崇高思想品质。
在音乐创作中,根据剧情发生的地点——渣滓洞,作曲家们广泛采用川剧、婺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戏曲,将这些戏曲音乐元素与歌剧形式如重唱、合唱有机地结合,使剧中女主角江姐的形象建立在中国民歌和戏曲音乐素材的基础之上。
歌剧《江姐》的创作及演唱风格为研究对象,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分别从历史、文化及《江姐》诞生前中国歌剧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歌剧《江姐》的创作背景;第二章从歌剧《江姐》的整体风格概要、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素材的显现和“洋为中用”的创作观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解读歌剧《江姐》的创作风格特征。
它的音乐创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大量中国传统戏曲以及西洋歌剧的音乐素材,并将它们有机的运用到歌剧创作中去,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形成了歌剧音乐创作的新亮点。
整体音乐风格上,通过独唱、合唱、重唱、独唱加合唱伴唱等丰富的声乐演唱形式,运用音乐语言的变化与对比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并将主题旋律《红梅赞》贯穿整部歌剧的始终,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成功运用,塑造出完整的音乐人物形象,无论是剧中的大人物还是小角色都有其丰满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人物性格;歌剧创作中还运用了婺剧、川剧、戏曲板腔体结构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素材,进一步展现了歌剧《江姐》的民族个性;第三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歌剧《江姐》的二度演绎,分别为中国传统戏曲唱法的吸收和五代“江姐”扮演者的不同风格演绎,细致地分析五代江姐不同的演唱特点. 第四章论述歌剧《江姐》的影响及意义,首先分析《江姐》所蕴含的红岩精神对公演当时及后世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其次指出《江姐》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上对后世歌剧事业发展的影响。
民族歌剧《江姐》中《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1. 引言1.1 介绍民族歌剧《江姐》《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江姐》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表达了江姐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付出。
这首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向观众展现了江姐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激励人们追求真理、走向光明。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不仅展现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更传递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感染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这首歌曲在民族歌剧《江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情感色彩。
1.2 概括《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民族歌剧《江姐》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以极具激情和感染力的演唱形式,表达了江姐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展现了她坚定不移地站在革命队伍前线的英勇形象和崇高情感。
在这首歌曲中,演唱者通过激昂的唱腔和情感饱满的表演,将江姐的青春活力和对信仰的执着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歌曲的演唱,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江姐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无限忠诚和坚定决心,以及她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这首歌曲在整部民族歌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其浓烈的感情表达和动人的旋律,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灵,使人们对革命事业和江姐这位伟大女英雄的崇敬之情愈发深厚。
这首歌曲通过精彩的演唱展现了江姐的英雄形象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民族歌剧《江姐》中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的一首经典之作。
2. 正文2.1 描写江姐的形象和背景江姐,本名蔡畅,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上海妇女维护会秘书长。
她因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和革命斗争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她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被称为“革命女烈”。
江姐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坚强、勇敢和无畏的精神,她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
江姐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乐观、坚定、无畏的女性英雄。
她不畏艰险,勇敢地面对困境,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歌剧《江姐》赏析
歌剧《江姐》赏析歌剧《江姐》赏析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
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一、简介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
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
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
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
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
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
【1】二、主要情节及唱段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
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 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
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
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
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歌剧《江姐》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是江姐的咏叹调,在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咏叹调,起到了烘托戏剧情景的作用。
浅析《江姐》的艺术特征
《红梅赞》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贯穿着歌剧的始终,在开头、中间以及结尾部分都有体现,贯连了整部歌剧。《红梅赞》就是江姐音乐形象的支点和基础,这首主题曲不仅是歌剧的主题音调,更是江姐人物音乐的根基支撑。
《红梅赞》旋律悠扬婉转、扣人心弦 ,被称为是主题音乐中不可超越的经典作品。歌曲属于七声徵调式,结构及其方整,是歌谣体唱段的一部分,旋律采用的是中八度、七度的条件,让音乐的音程气势变得更加大气磅礴。在四川民歌的基础之上,还借鉴了越剧、四川清音以及江南滩簧等地方性的戏曲元素,整体的曲调淳朴自然、情感深厚,把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红梅赞》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整部歌剧中贯穿始终。
谱1
歌剧从一曲曲激昂高亢的《川江号子》中来拉开了序幕(如谱1),这个极具代表的腔调,让观众瞬间明白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用川江险峻的地势来暗示革命斗争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革命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再将江
姐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英勇精神以及无所畏惧、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加以改创,让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深刻鲜明,也让唱腔更加自然流畅,使得《江姐》这部歌剧不仅有委婉含蓄的江南戏曲风格,又有清晰响亮的四川音乐特点。
关键词 :江姐;艺术特征;戏剧元素
一、
歌剧《江姐》改编与经典红色革命小说《红岩》,主要讲述的内容是革命烈士江竹筠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生命。该剧由严肃编剧,姜春、金砂等人作曲。整部作品主要以人物江姐为干线,歌剧中借鉴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比如川剧、京剧等等,将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手法在其中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同时还运用了独唱、合唱等众多的声乐表现形式,把江姐和战士们舍身取义、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歌剧《江姐》可以说是《白毛女》之后,中国歌剧再一次“巅峰”,不管是创作上还是在演唱实践上,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黄霑先生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
《江姐》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江姐生平的描写,展示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为民族独立所作出的牺牲。
而歌剧中的《红梅赞》作为主题曲,是整部歌剧的核心歌曲之一,通过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既传达了江姐的伟大精神,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红梅赞》的演唱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以北方梆子为主要表现手段,把江姐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唱腔富有激情,音调跌宕起伏,能够很好地表现江姐奋勇向前、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
梆子唱腔中蕴含了较强的节奏感和节制力,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到江姐挥洒热血的壮烈情怀。
《红梅赞》的演唱还采用了民间歌唱的方式,以民歌的形式表达江姐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这种唱法简洁明了,质朴自然,能够深入人心。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富有朴实感。
观众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江姐对家园的热爱和为民族解放奋斗的初心。
演唱者的表演也是《红梅赞》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演唱者要通过声音的力度、音色的变化、精准的发音等手法,将江姐坚强、勇敢的形象展现出来。
他们还需要通过动作、神态等身体语言来表达江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歌曲中的背景音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的编排和演奏能够突出主题曲的表现力,并给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感受。
背景音乐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使歌曲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音乐的变化和转折也与剧情相呼应,将观众带入到江姐英勇抗击敌人的战斗场景中,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民族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主题曲通过独特的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成功地传达了江姐坚韧不屈、爱国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该歌曲的演唱分析中涉及了梆子唱腔、民歌唱法、演唱者的表演和背景音乐等要素,这些方面的巧妙结合使《红梅赞》成为了这部民族歌剧中一首深具震撼力的经典之作。
歌剧《江姐》赏析
歌剧《江姐》赏析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
赏析几个着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一、简介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着名歌剧。
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
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
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
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
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
【1】二、主要情节及唱段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
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 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
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
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
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12.我们人穷志不穷13.共产党里能人多14.眼前形势多险恶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18.绣红旗19.五洲人民齐欢笑20.红梅赞剧中的着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歌剧《江姐》观后感300字左右从音乐的角度
歌剧《江姐》观后感300字左右从音乐的角度《江姐》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曾经获得过很多殊荣,令人惊叹。
作为一个歌剧爱好者,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立刻被其神奇的音乐所折服。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江姐》的音乐表达出了深刻的对爱国主义的尊重和家庭爱的深情厚谊。
全剧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其中部分乐曲用了中国传统乐器,让观众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元素的独特性。
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我总是在《江姐》的歌曲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主义情绪,这般感觉弥足珍贵。
在音乐风格上,《江姐》使用了大量的中国民族风格,把中国人民独有的活泼、喜悦和梦想有机地融入到了表演中。
此外,还使用了流行音乐,给每个角色赋予了不同的音乐色彩,使角色和人物内心深处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在音乐的构成上,《江姐》中的大部分音乐都是以管弦乐作为基础构成的,演唱者对管弦乐的表演可以说是完美的,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都受到了极大的美妙感受。
此外,还使用了少量的古典音乐,让整部剧显得更有气氛感。
通过《江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音乐不仅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而且能够让观众更加接近该剧叙事的深层内容,能够更好地融入整部剧的气氛中。
音乐让《江姐》的故事更加动人并强调了角色的感情。
总之,《江姐》的音乐无疑更加强调了这部作品的爱国主义情绪,
以及人们对家庭的深情描绘,是一部令人惊叹的歌剧,也是一部令人无法忘怀的作品。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近年来,以人民英雄江姐为主题的民族歌剧《江姐》在中国的演唱界备受关注。
该剧是光良搭档作曲家韩红创作的,通过音乐、表演、舞台艺术等方式,生动再现了江姐的英勇事迹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
一、歌曲歌词的结合民族歌剧《江姐》的歌曲歌词非常具有感情,其结构清晰、旋律优美。
歌剧中又分为故事情感型和宣传教育型两种不同类型,前者主要是展现江姐英勇事迹的同时,把几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与之相融合,让观众的感情得以传达,后者则注重传达思想性的内容,以音乐、舞蹈、话剧等综合形式,进行全面教育。
整部歌剧的歌词与旋律之间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使得整部歌剧的氛围气氛更好,内容也更为融合。
二、表演的细腻性歌剧《江姐》的表演之所以如此精彩,主要是因为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细腻和精湛。
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很好的传达出江姐的内心世界,将观众们带入到江姐的世界中。
他们不仅能够表达出江姐的坚强、刚毅的一面,还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江姐在经历种种罪行时,内心的痛苦、孤独与无助。
演员们还利用了舞蹈、动作等手段,来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舞台画面的统一性歌剧《江姐》在舞台的布置方面也非常有特色。
整个舞台的布置和剧情紧密相连,通过背景和道具等手段,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力量浩大的画面,是观众们和演员们都能够沉浸其中。
舞台布置中对配景音乐、灯光的运用也十分出色,多次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营造出了一股宏伟磅礴之气氛,极具震撼力,使演出更加具有磅礴感和记忆深刻度。
总之,歌剧《江姐》是一部具有很高演唱艺术特色的作品。
它的歌曲歌词的结合非常协调,表演非常细腻,舞台画面具有统一性。
它通过音乐、表演、舞台艺术等多种策略,充分展现出江姐的英勇事迹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一部值得观赏和品味的优秀作品。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之外,在音乐元素上也是歌剧《江姐》的一个重要特色。
整个乐曲中的曲调坚定有力,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与江姐英勇无畏的形象相得益彰。
歌剧江姐赏析论文
歌剧江姐赏析论文歌剧《江姐》赏析。
歌剧《江姐》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和著名作词家张铁林合作创作的一部歌剧作品。
该歌剧以中国革命英雄江姐的生平为题材,通过歌剧的形式展现了江姐坚贞不屈、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这部歌剧不仅在音乐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在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歌剧《江姐》进行深入的赏析,从音乐、剧情和历史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歌剧《江姐》在音乐上的表现。
这部歌剧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子,又融入了西方歌剧的元素。
在配乐上,丁善德巧妙地运用了交响乐、合唱和独唱等多种形式,使整个歌剧音乐的氛围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在表现江姐坚毅不屈的性格时,音乐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同时,歌剧《江姐》中的歌词也十分动人,张铁林的词作深刻地揭示了江姐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人们在欣赏歌剧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江姐的伟大精神。
其次,我们来看歌剧《江姐》在剧情上的表现。
整部歌剧以江姐的生平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剧情展开,生动地再现了江姐的成长经历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
从江姐年少时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牺牲,整个剧情紧凑而又感人至深。
尤其是在描写江姐与革命同志们的情感交流和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时,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整部歌剧通过细腻的情节安排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将江姐这位英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对江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我们来分析歌剧《江姐》在历史背景上的意义。
歌剧《江姐》以江姐的生平为题材,将中国革命的历史与江姐的个人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部歌剧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江姐这一革命英雄形象的再现,歌剧《江姐》向人们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人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
同时,歌剧《江姐》也使人们对江姐这一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人们对江姐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歌剧《江姐》的音乐风格
一
1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的艺术性有很好 . 的结 合
歌剧 是一 门集 音乐 、文 学 、戏 剧 为一 体的综合性艺术 ,,其 中音 乐的元素是非常 重要的 ,它给予 了人物生命 ,给予了人物情 绪 ,是一种艺术 的表达 。歌剧 《 江姐 》 中的音 乐是独具特色 的,在故事发展 过程 中,它的 戏剧性与音乐达到 了巧妙 的结合 ,例如在她 听 闻丈夫 遇 害 的路途 中 ,心情 万 分 沮丧 悲 痛,但她深知 自己的革命任务 ,又 不得为儿
的英雄气概,也体现 了歌剧语言的 民族性和 艺术性 ,更具说服 力和感 染力 。歌 曲《 绣红 旗》 是整个歌剧 最感人 的唱段 ,在江 姐赴刑 的连贯。我们在演唱本作 品时 ,必须要避免
以 上 两 种 情 况 的 发 声 。要 在 保 持 声 音 连 贯 性
曲来达Nil 声音 的要求 。  ̄练 l “活 ” 一 要 素 , 在 演 唱 这 首 作 品 这 时,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要做 到力度变 化的灵活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 ,这 首作品虽 然 比较短小 ,但是力度记号非 常多。所 以, 要想 唱好 这 首作 品 ,能在 各个 音 区 中 ,灵
女 情 长 耽 误 大 事 , 此 时 她 的 心 情 是 很 纠 结
了激情和听觉 效果。 2音乐语言细腻丰富 ,对人物的塑造起 .
了关 键性的作用 一部 优秀 的歌 剧 ,固然离 不开 它 的语 言 ,在歌 剧 中 ,语 言 则是 通过 唱 词来 抒发 的,通过唱词表达人物的 内心情感 ,这个特 征在江姐 的唱段 里体现 的很 明显 , 比如《 红 梅赞 》 前途风光无限好 》 和《 都是揭示人物真实 情感的代表作。在唱词中还借鉴 了一些古诗 句 ,例如 江姐唱道“ 蚕到死 丝不 断, 留赠 春
歌剧江姐观后感及潜析
歌剧江姐观后感及潜析傲雪红梅——歌剧《江姐》观后感及赏析《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变的一部在中国舞台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歌剧,该剧反映的是1948年春,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国名当反动派统治下的陪都重庆已经在工农联合武装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途中,她突然接到与自己多年患难的革命伴侣——华蓥山中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江姐抑止住自己内心的悲痛,毅然决然的走上华蓥山,及时传达了党的指示,并与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一起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但是后来,由于叛徒蒲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之后被关押在重庆中美联合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叛徒的出卖,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的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节操和从崇高精神。
而后,重庆解放在即,为了配合我军顺利进军重庆,粉碎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共产党人的血腥阴谋,江姐在集中营中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但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敌人要害死江姐,为了不暴露计划,保护同志,江姐毅然走向刑场…歌剧《江姐》相较之于其原型小说红岩,其表象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其受众也更加广泛。
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要力求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形象性。
小说的作者从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开始,到进入创作活动,凭借的主要是自己的形象思维,在构思中,活跃在作者头脑中的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面,在写作过程中,诉诸于作者笔下的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是能过感动人的生动故事。
小说《红岩》作为一部优秀的军事文化小说,无论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而歌剧《江姐》在继承这本优秀小说的各种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模式和经典台词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歌剧独有的表现形式,二者各取所长,交相辉映,但是与小说不同的是,歌剧在叙事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戏剧性文本(即歌剧的音乐总谱和文字\\戏剧脚本),一个是演出文本——各个演出都是在一段长度相同的时间内对戏剧文本进行阐释,使其直观化,并赋予其气韵生动的有形生命,这样一来,就将小说的读者去感知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变成更加直观的由观众去体验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这样一来,观众从舞台上得来的剧中人物的形象较之于文中得来的更加生动具体,使观众观众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感知仿若身临其境。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1. 引言1.1 民族歌剧《江姐》介绍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丁丁的音乐作品,以女英雄江姐的生平为主线,展现了她坚贞不屈、抗日救亡的英雄形象。
该歌剧在中国音乐舞台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江姐》通过音乐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江姐的战斗经历和爱情悲剧,描绘了她坚强勇敢、舍生忘死的形象。
歌剧以红色为主题色调,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气息。
通过对江姐生平的再现和情感的表达,这部歌剧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的荣耀和牺牲,同时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维护国家安宁的重要性。
《江姐》的成功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国歌剧的创作与表演水平,更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2. 正文2.1 首演背景首演背景的2000字内容...2.2 选题意义《红梅赞》作为民族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曲,选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精神。
红梅是冬季开花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顽强的品质,正如江姐一样,她坚守信念,不屈不挠,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红梅赞这首主题曲的选题体现了对抗战时期革命女英雄江姐的敬意和纪念。
江姐作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抗日救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红梅赞》的选题意义还在于通过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将革命英雄的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江姐这位伟大的女英雄,激发人们对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热爱和追求。
选用红梅作为主题的歌曲,更加突出了江姐的坚毅和顽强,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2.3 曲调特点《红梅赞》主题曲是民族歌剧《江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它的曲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情感激昂:曲调激昂豪迈,充满悲壮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将情感融入表达出对江姐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歌剧《江姐》音乐戏剧性研究
歌剧《江姐》音乐戏剧性研究
《江姐》是一出以江姐为主角的抗战题材歌剧,由于剧情饱满、音乐唯美而广受观众喜爱。
下面将从音乐戏剧性方面对该歌剧进行研究。
1.角色音乐
《江姐》中各个角色都有独特的音乐主题,用音乐来表达其性格、情感和思想特点。
江姐以优美动人的主题曲出场,彰显她的纯真、热情和坚强;李柏虎的主题曲则充满了男子汉的豪迈和英雄气概;恶势力代表黑帮老大常红的音乐则沉重低沉,彰显其残忍、阴险和冷酷。
2.舞台音乐
歌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音乐在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江姐》的舞台音乐处理得非常精细,能够与舞台剧情紧密结合,突出时空背景。
比如,战争与和平的音乐差异明显,激烈战斗场面的音乐旋律紧张激烈,而和平温馨的场景中音乐则更为柔和动人。
3.音乐情节
《江姐》中的音乐情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台词事件的演变。
比如,江姐和李柏虎的恋情就用音乐来体现,两个人在一起时音乐柔和温馨,而被敌人追赶时音乐则变得紧张激烈。
另外,江姐在狱中受尽折磨的场景中,音乐的
变化将人物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江姐的悲惨遭遇。
综上所述,歌剧《江姐》的音乐戏剧性非常出色,从角色音乐到舞台音乐,从音乐情节到空间感的表现,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些音乐元素与台词演员的表演相结合,共同呈现出一个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成为了中国现代歌剧的经典之作。
《江姐》的艺术特征及它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江姐》的艺术特征及它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的开题报告【摘要】《江姐》是中国革命题材歌剧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江姐》的剧情、音乐形式、舞美设计、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表现出的抒情主义、现代美学、革命思想等多种艺术风格,同时也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江姐;艺术特征;中国歌剧;启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江姐》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创的革命题材歌剧之一,于1952年首演。
该剧以描写江姐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生命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她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和复兴中国的坚定信念。
作为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在艺术创作、表演技巧、音乐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江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题材歌剧的历史、传统和创新,也可以为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文献综述关于《江姐》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了,其中不乏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和音像资料。
在国内,有人从《江姐》的艺术特征、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外,也有人将《江姐》与西方歌剧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艺术价值。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人们对《江姐》的认识和理解,为更深入地探究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借鉴。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江姐》的剧情、音乐形式、舞美设计、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深入探讨其艺术特征,并从中寻找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江姐》的剧情特点。
考察其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2. 《江姐》的音乐形式。
探索其音乐特征和表现手法,揭示其富有现代美学的特征。
3. 《江姐》的舞美设计。
分析其舞台效果、舞美语言、服装造型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导出其对于中国歌剧舞美设计发展的有益启示。
4. 《江姐》的表演技巧。
探究其演员表演的技法和手段,发现其表现出的抒情主义、现实主义、革命意识等多种艺术风格,以及对于中国歌剧表演的启示。
歌剧《江姐》
要点三
传统艺术的继承
歌剧《江姐》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如戏曲表演、民族音乐和舞蹈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创新的推动
该剧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还将西方歌剧的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歌剧《江姐》
目录
contents
背景介绍剧情梗概人物角色音乐分析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个人观感与评价参考文献
背景介绍
01
歌剧《江姐》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新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意图彻底根除资产阶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艺作品也积极响应“文化大革命”的号召,以宣传革命思想、塑造英雄形象为主旨。
人物形象
江姐是歌剧《江姐》中的主要人物,以革命烈士江竹筠为原型,展现了她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职务
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人
职务
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
沈养斋
齐晓轩
性格特点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人物形象
齐晓轩是江姐的得力助手,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英勇无畏的品质,为革命事业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职务
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
身份揭露
江姐的身份在审问中暴露,被关入大牢。
第三幕
逃亡之路
江姐成功逃出监狱,开始了逃亡之路。
掩护工作
在逃亡过程中,江姐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掩护工作。
发现叛徒
在地下党员"华为"的帮助下,江姐发现李雾霞是叛徒。
01
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特征与演唱特征
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特征与演唱特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民族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真实历史故事。
这一经典红色歌剧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新的模式,在音乐创作和形象设计上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
四川民歌、四川清音、川剧等诸多本土音乐形式巧妙融合,更精益求精的吸收了西洋歌剧的精髓,为鲜明的民族音乐融入时代特征,带给人新鲜的听觉感受。
一、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特征(一)继承传统戏曲因素传统戏曲元素的融入是歌剧《江姐》最为鲜明的音乐艺术特征,这部歌剧基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艺术而发展,沿袭了本土传统戏曲的风格,在音乐风格和唱腔技巧上,川剧的音乐痕迹尤为凸显。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其表现真实细腻、幽默而富有生活情趣,运用在歌剧《江姐》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了川剧的“虚拟手法”,在第一场重庆朝天门码头送别的场景,以及第七场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女牢场景中,都将有限的音乐舞台扩展成为无限的空间和时间,虚拟手法将每个音乐段落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歌剧艺术体系;第二,使用了川剧“帮腔”唱法,帮腔是川剧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它以一种旁白的形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渲染了良好的艺术气氛,为音乐增添生动活力。
例如在歌剧《江姐》第二幕中,在江姐得知自己的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斩首示众之后内心极为悲痛,在此时后台“女声”的帮腔就有效的描写出了江姐的极为痛苦而无助的内心世界,相对于演员自己的演唱,更加的耐人寻味,颇具艺术魅力。
(二)借鉴西洋歌剧音乐元素歌剧《江姐》对西洋音乐风格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歌剧《江姐》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单旋律形式,在合唱、重唱中加入了多声部写作,使音乐更加丰富,音乐形象也更加饱满;其次,借鉴了西洋歌剧场景转换时的变化音使用,例如《红梅赞》场景中高潮部分短短的14个小节中音域达到了13°前八个小节音乐变化重复,曲调在淳朴和婉转之间起起伏伏,旋律曲折;后八个小节音调悠扬,呈上下句的反向对应,跳音将歌曲自然推向高潮,歌词语气坚定豪迈,音乐速度重回原速,强化女性革命者外柔内刚的音乐形象;最后,歌剧《江姐》中大量使用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乐器进行伴奏,诸如西洋管乐中的长笛、双簧管、大管等乐器,将民族民间传统乐器与西方音乐艺术结合,丰富了《江姐》的音乐形式,使之更具有艺术魅力。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
民族歌剧《江姐》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民族歌剧《江姐》是中国文艺界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以人民女英雄江姐的生命故事为主要情节,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艰辛、英勇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在歌剧表演方面,《江姐》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演唱艺术特色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音乐表现的民族主义色彩歌剧《江姐》的音乐表现力极强,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都充满了民族主义色彩。
它的音乐旋律富有中国特色,钢琴伴奏和器乐演奏配合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
歌曲《保护祖国》的鼓点配合,使歌曲更加鼓舞人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精神。
而在歌曲《江姐之死》中,使用多种民族乐器和声乐,表现出江姐的壮烈和牺牲精神,极富情感和表现力。
整部歌剧的音乐表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语言也很地道,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舞台表演的细腻与精湛《江姐》的舞台表演也十分出色。
舞台布景简约大方,更显得整个舞台简洁而大气,无论是场面中的陈设、人物形象、还是服装色调的搭配,都别具一格,彰显了中国风格的文化气息。
表演中使用了大量的舞蹈与动作,充分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舞蹈飘逸动人,极具感染力,配合优美的旋律,使表演更加完美。
演员的表演技巧也值得称道,他们的吐字清晰,歌唱技巧精湛,演员们更是将全身心的情感,注入到每一个台词和动作中,使观众深入感受到人物特点的塑造和剧情的展开。
演员们的表演同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歌唱的情感强烈和音乐与舞蹈的默契配合《江姐》的歌唱与情感完美结合,演员们的表演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歌曲《青岛港的夜》描述了江姐等人夜里母亲相逢的情景,演员们的表演十分到位,唱出了这首歌曲的感人情感,更加深刻地描绘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境遇。
歌曲《贵族的腔调》更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默契配合表达了主人公对贵族生活的不屑和反感,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整个演唱过程中,歌唱的情感强烈,音乐与舞蹈间的默契配合使演出更加完美。
经典民族歌剧《江姐》研析
经典民族歌剧《江姐》研析文/ 王 舜〔摘要〕歌剧本是源于西方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现代民族歌剧《江姐》借鉴西方歌剧这一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其艺术内核却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大地,在此基础上将中外戏剧、戏曲、音乐相互结合交融,它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耳熟能详的曲调与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民族唱法”,又融合了西方歌剧的特点——融入男女声混合合唱、咏叹调等,形成了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程式。
〔关键词〕民族歌剧;民族唱法;江姐|音乐世界|Y I NY U E S H IJI E四川本土音乐的结合,是南北曲牌保留最多的戏曲音乐类别之一,它是川剧中非常具有鲜明特征的一种声腔形式,高腔的唱腔十分高昂有力,抒情悠扬,很适于表现女主角江姐的英雄气概。
高腔具有“帮、打、唱”三个特点,其中,帮腔在歌剧《江姐》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歌剧《江姐》中的一大亮点。
1.帮腔的运用帮腔是新歌剧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用情境外的合唱形式解析歌剧发生的内容,增强戏剧效果,相当于扮演着“旁白”的角色,帮腔既可以帮助角色内心独白,也可以升华人物情感,在歌剧《江姐》中,帮腔贯穿了整个故事。
如江姐唱段《看长江》中,江姐在刚出场时演唱“看长江——”,后台女声伴唱“看长江——”,女声结束后江姐走上台,再次用感叹的语气唱出“看长江——”,伴唱:“看长江战歌激起千重浪”,接着又是江姐与伴唱的交相呼应,江姐:“望山城”,伴唱:“红灯闪闪雾茫茫”,成功地引出了江姐后面慷慨激昂的演唱,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对唱,却能把当时舞台上的整个情境和面临的危机向观众解释清楚了,这段帮腔的使用明显比单念旁白的效果更好,表现了歌剧《江姐》创作中用歌唱代替单念旁白的进步性,创作者用帮腔这种戏曲创作手段推动观众的思维跟着剧情不断地向前。
帮腔还能帮助表达观众的内心独白,使观众对歌剧表演时发生的事件从情感上更为关注,即便是在台上没有演员的情况下也能让观看者的思维离不开舞台。
帮腔时而对江姐面临危险处境时进行解释,如甫志高来到秘密联络站那一场戏中,江姐对着镜子看到甫志高的面孔,帮腔唱道:“啊,镜子里看见了什么……”时而又对敌人发出辛辣的嘲笑,第四场中,警察想要抓住江姐立功,却误抓了与“江队长”|音乐世界|Y I NY U E S H IJI E同音的老头“蒋对章”,帮腔唱道:“搞错了哎,搞错了,错把茄子当辣椒……警察局长,晕头胀脑,恰好似上钟表扭断了发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江姐》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
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表现手法革命精神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
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
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
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
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
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
【1】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
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 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
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
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
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7.革命到底志如钢8.男儿有泪不轻流9.干革命后继有人10.相对无言难开口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12.我们人穷志不穷13.共产党里能人多14.眼前形势多险恶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18.绣红旗19.五洲人民齐欢笑20.红梅赞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
【2】
四、音乐特征
演员在演唱中,不再是单纯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气声,使之更加通俗。
让江姐这个人物从女人角度出发,更加人性化感人化。
其中最长的唱段足足有11分钟,非常考验演员唱功,观众们在幕间为王莉精彩的演绎报以热烈的掌声。
全剧除了有比较固定的舞美舞美设计——青石板台阶和绘制的远景外,还利用多媒体投射在舞台前方的半透明纱幕上,营造一个流动的云海、竹林,全景式地展示华蓥山,将观众引入其中。
【3】这使得这部歌剧更有感染力,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歌剧《江姐》还同时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借鉴和对西方歌剧艺术的学习,它独特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都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
由于歌剧《江姐》的创作采用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手法,同时又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歌剧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鉴戏曲演唱艺术方法。
而一种声乐演唱方式自身的不足以及歌剧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家们把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相结合,充分吸收其唱法中的优点,使声音在保持原来甜美音色的同时,把声音变得更加有张力,更为宏伟、大气,从而能够更加完美的刻画人物形象,产生令人震撼的戏剧效果。
【4】
五、主要唱段分析
在歌剧创作中,对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
【5】在歌剧《江姐》中,很多场面采用了对唱的形式。
第二场中,“轻松林内红旗扬”是江姐与华为两人对唱,两人在去往华莹山的途中,触景生情,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革命主义的浪漫精神。
第五场中,“眼前形式多险恶”是江姐、甫志高与蓝洪顺的三人对唱,他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且在结尾处,一人一句,相互交错,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个人唱一个字,处理的非常巧妙:蓝洪顺:冲!甫志高:抓!江姐:走!这个三人对唱的安排,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氛围紧张,艺术效果特新颖。
伴唱是一种在歌剧的创作中被大量运用的音乐手法,通过伴唱的运用,能够给剧中人物带来一定的想象和回忆,强烈的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强有力的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伴唱的应用,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穿插在对唱或咏叹调的中间;可以安排在合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对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咏叹调前后;还可以安排在静场时(即人物在舞台上没有语言时)。
歌剧《江姐》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是江姐的咏叹调,在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咏叹调,起到了烘托戏剧情景的作用。
歌剧中有多个三重唱。
在江姐发现甫志高的叛变后,甫志高也撕下面具那一段,江姐,甫志高和门外的同志三人的三重唱巧妙而出色的渲染出了那时候的紧张、危险氛围,并且细致的刻画出了每个人的复杂心理变化与感情的表达。
给观众十分直观、震撼的感觉,如同进入了歌剧中那个场景。
六、结语
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流传度上,更体现在剧中的角色塑造是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打动人心,歌剧《江姐》成功地做到了这点,到现在还是频繁地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从来没有被人遗忘,并且不断改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充分证明了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它是一部抒情的
革命赞歌,在饱满的情感上还加入了紧张的戏剧冲突,把江姐的崇高形象竖立在人们的心中。
“江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正如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一样,对人民生活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品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6】
歌剧是一种十分美好,十分和谐的艺术,令人享受。
希望中国的歌剧有更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七、参考文献
[1] 歌剧《江姐》赏析.百度文库.2009
[2] 邱爱金.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分析与研究.2009
[3] 王冲.中国民族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音乐美学.2007
[4] 李春伟.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5] 张杰.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马超伦.《江姐》的音乐风格.黄河之声.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