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 繁荣;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你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这种现象?
看法: 只是相对减轻了剥削,仍然不改变阶级压迫、 阶级剥削的本质。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
年()二)原因
★有的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 帝,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 力也。”你认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材料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 材料2: 见课本P12-阅读思考
◆这句诗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 ?怎么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 材料2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第二种意见体现了唐朝哪种民族政策?有 什么特点?推行这样的政策有何意义?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内容: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 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 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 具体行政事务。
特点: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
互牵制和监督;
作用:保证君权独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
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 误。
(三)影响 ①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②促进朝鲜、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三、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1.过失 2.反省
——唐太宗的晚年生活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3.自我评价 其功大,益多损少
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 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 其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 模和典范。
3.开明政策 民族融合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原因 贞观之治,统治稳定,国力增强……
策略
战而后和
措施 意义
东 突 厥: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北各族: 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 突 厥: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西域?)、册封 吐 蕃: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①促进边疆地区开发与发展; ②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 海,南极五岭,皆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政策。民族融合。
赞同后者。前者站在大国胜利者立场,将突厥视为寇盗,强调其危害,充 斥着蔑视和不平等。后者具有平等、仁爱、宽容态度,提出以突厥首领治理 突厥人方式。能更好稳固唐统治,促进民族融合。 羁縻府州政策。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特点:重用首领,间接统治,安抚少数,巩固统治。 意义:稳定统治,促进团结。
4、友好开放 中外融合 ——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
(一)政策方针
1.对中外交往采取 2.对中外文化采取 3.对外来文化采取
积极友好 开放
兼收并蓄
的态度 的政策
的方针
(二)具体表现
1、设立机构:设鸿胪寺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2、政策鼓励: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在华居 住、做官、通婚等; 3、宗教自由:允许外来宗教的大量传入,如佛教等。 4、中外交往频繁:玄奘、日本遣唐使等
历史尽头的回眸 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 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 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 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 镌刻出的辉煌画卷 那是武功赫赫 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 及那位安世济民的 唐太宗……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盛世
渐趋衰落
安史之乱
武则天统治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贞观之治
农民起义
618年
同母姐妹:1人
最不幸:贤妻早逝
长居地:长安(今西 安)
配偶:妻长孙氏 妾徐氏等
谥号:文
子:14人
庙号:太宗
女:21人
年号:贞观
陵寝:昭陵
一、“天策上将” 夺位登基
——玄武门之变(626)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
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 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 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 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结合教材P9学思之窗: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 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 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 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
年() 一)含义(表现)
建立
发展
755年
鼎盛
衰弱
907年 灭亡
618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唐太宗名片
基本信息
社会关系
人生感悟
姓名:李世民
父亲:唐高祖李渊 最得意:开创贞观 之治
年龄:51(599-649) 母亲:太穆皇后窦氏 最失意:诸子争位
职业:皇帝
同母兄弟:3人
最痛心:杀兄屠弟
出生地:京兆武功 (今陕西武功)
内举不忌避亲 用人不问出身
外举不魏 征避仇 用人扬长秦叔避短
宝
杜 如 晦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用今人所原任用则,必须德以才德兼行、备学识为本。”
2.唐太宗的政治制度建设—三省六部制
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 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 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
1)主观上: A.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的个人作用(采取的各项措施) 2)客观上: A.隋朝经济繁荣为唐打下了良好基础
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
(年)三)唐太宗贞观之治采取的措施
修订《唐律》,宽省刑罚
长
程
房
孙
咬
玄
无
金
龄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 其功பைடு நூலகம்,益多损少。-唐太宗
★你同意唐太宗的自我评价吗?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 唐太宗?
唐太宗认为自己:济世安民,平定天下,功大过少。他对自 己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如何理解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 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海内升平,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你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这种现象?
看法: 只是相对减轻了剥削,仍然不改变阶级压迫、 阶级剥削的本质。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
年()二)原因
★有的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 帝,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 力也。”你认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材料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 材料2: 见课本P12-阅读思考
◆这句诗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 ?怎么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 材料2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第二种意见体现了唐朝哪种民族政策?有 什么特点?推行这样的政策有何意义?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内容: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 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 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 具体行政事务。
特点: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
互牵制和监督;
作用:保证君权独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
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 误。
(三)影响 ①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②促进朝鲜、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三、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1.过失 2.反省
——唐太宗的晚年生活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3.自我评价 其功大,益多损少
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 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 其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 模和典范。
3.开明政策 民族融合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原因 贞观之治,统治稳定,国力增强……
策略
战而后和
措施 意义
东 突 厥: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北各族: 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 突 厥: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西域?)、册封 吐 蕃: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①促进边疆地区开发与发展; ②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 海,南极五岭,皆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政策。民族融合。
赞同后者。前者站在大国胜利者立场,将突厥视为寇盗,强调其危害,充 斥着蔑视和不平等。后者具有平等、仁爱、宽容态度,提出以突厥首领治理 突厥人方式。能更好稳固唐统治,促进民族融合。 羁縻府州政策。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特点:重用首领,间接统治,安抚少数,巩固统治。 意义:稳定统治,促进团结。
4、友好开放 中外融合 ——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
(一)政策方针
1.对中外交往采取 2.对中外文化采取 3.对外来文化采取
积极友好 开放
兼收并蓄
的态度 的政策
的方针
(二)具体表现
1、设立机构:设鸿胪寺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2、政策鼓励: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在华居 住、做官、通婚等; 3、宗教自由:允许外来宗教的大量传入,如佛教等。 4、中外交往频繁:玄奘、日本遣唐使等
历史尽头的回眸 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 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 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 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 镌刻出的辉煌画卷 那是武功赫赫 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 及那位安世济民的 唐太宗……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盛世
渐趋衰落
安史之乱
武则天统治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贞观之治
农民起义
618年
同母姐妹:1人
最不幸:贤妻早逝
长居地:长安(今西 安)
配偶:妻长孙氏 妾徐氏等
谥号:文
子:14人
庙号:太宗
女:21人
年号:贞观
陵寝:昭陵
一、“天策上将” 夺位登基
——玄武门之变(626)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
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 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 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 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结合教材P9学思之窗: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 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 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 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
年() 一)含义(表现)
建立
发展
755年
鼎盛
衰弱
907年 灭亡
618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唐太宗名片
基本信息
社会关系
人生感悟
姓名:李世民
父亲:唐高祖李渊 最得意:开创贞观 之治
年龄:51(599-649) 母亲:太穆皇后窦氏 最失意:诸子争位
职业:皇帝
同母兄弟:3人
最痛心:杀兄屠弟
出生地:京兆武功 (今陕西武功)
内举不忌避亲 用人不问出身
外举不魏 征避仇 用人扬长秦叔避短
宝
杜 如 晦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用今人所原任用则,必须德以才德兼行、备学识为本。”
2.唐太宗的政治制度建设—三省六部制
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 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 草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
1)主观上: A.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的个人作用(采取的各项措施) 2)客观上: A.隋朝经济繁荣为唐打下了良好基础
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
(年)三)唐太宗贞观之治采取的措施
修订《唐律》,宽省刑罚
长
程
房
孙
咬
玄
无
金
龄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 其功பைடு நூலகம்,益多损少。-唐太宗
★你同意唐太宗的自我评价吗?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 唐太宗?
唐太宗认为自己:济世安民,平定天下,功大过少。他对自 己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如何理解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 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海内升平,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