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
1.教师播放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论.战()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望其旗靡.()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既克
弗敢加也必以信忠之属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虽不能察
必以情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
“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四、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
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五、讨论曾刿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6.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后归纳。
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
六、课堂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初中生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经过以前语文学习的积累,现阶段的学生对阅读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但依然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不断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自己开场时,还是较紧张的,导致学生也很紧张,但随课堂的深入,
我也越进佳境,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本节课在设计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比如一上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以缓解同学们紧张的情绪、前面人物的分析以及课文结构的分析可以再缩短时间,让课外延伸多些,让生多说说自己,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转﹒庄公十年》。本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本文简明而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但是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课堂达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
..我()()(2)齐师败绩
..()
(3)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2、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
3、曹刿请见()
4、又何间焉()
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其乡人曰()
6、肉食者谋之()
公问其故()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忠.之属也()
3、公将鼓.之()
4、公与之乘.()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
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走进中考
(2015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曹刿论战《左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
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
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