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舍的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甲: (京剧韵白)贤弟听了! • 乙: (京剧韵白)大哥请讲!吭(háng)七呔 (dāi)吭!噢,咱俩要开戏呀?! • 甲:不不不,我是提醒你要注意点儿听。 • 乙: 好,您说吧,这第一句是? • 甲 :月亮出来照九州,就是说:每当月亮出现在当 空的时候,它的光辉照遍了大地九州。 • 乙 :噢,第二句: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 甲 :这是说:富家欢乐,穷家愁。 • 乙 :几家高楼饮美酒? • 甲: 这是说:贪官污吏、军阀、奸商、财主们,进 行着残酷剥削,刮得民脂民膏,吃得脑满肠肥,过 着奢侈腐化的生活,荒淫无度地在高楼狂饮。 • 乙: 几家飘流在街头?
再次,国外游学经历则是它形成的外在因素 • 西方的游学经历使老舍较为深切认识到外 国的文化和国民的心理特点,为他评判国 内的市民文化和市民的心理特点提供了一 种参照的尺度,这对他文化启蒙的形成也 提供了异域的文化资源。
三、老舍启蒙观的内涵与特征
• 老舍是文化型作家,也是一位温和的人道 主义者,因而他的启蒙观带有文化改良主 义的特点。 • 首先,老舍的启蒙观着重从文化反思的层 面对普通市民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心理进行 揭露和审视。 • 其次,老舍的启蒙观是在中西文化的参照 视野中建构起来的。
•
歌词、鼓词、相声、河南坠子、新三字经、 唱本、通俗小说、西洋景画词以及评剧、京剧等 戏曲曲艺等,他都尝试过,并在实践中引起热烈 反响。 • 他创作的通俗文艺有很多,其中不少散佚, 有一部分结集出版,比如《三四一》中收录了他 的三篇鼓词,四出京剧,一篇通俗小说。通看保 留下来的作品,仅相声、鼓词就有《骂汪精卫》、 《卢沟晓月》、《新拴娃娃》、《啼笑因缘》、 《台儿庄战役》、《欧战风云》、《卢沟桥战 役》、《樱花会议》、《中秋月饼》、《八面玲 珑》等数十段之多。
• 人是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是评判一切的最高价值尺度。 • 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中国现代启蒙运动一开始就面临着一系 列复杂的矛盾。
• 启蒙和民族救亡的矛盾
• 启蒙和阶级翻身的矛盾
• 启蒙强调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救 亡却要求步调一致和统一的意志。 • 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往往使人们抵抗 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新文化运动所要
• • • • • • • • • • • • • • •
乙 :那来两块? 甲: (摇头状)多! 乙 :一块? 甲: 多! 乙 :半块? 甲:合多! 乙 :半块月饼还多呀? 甲 :不,我说差得多! 乙 :那你要吃多少? 甲 :凡是月饼,我全吃。 乙: 啊?你吃得下吗? 甲 :吃不下,我也要吃,我要把它全部消灭光。 乙 :您这是什么意思? 甲 :我问你,你让我吃月饼为的什么? 乙: 我是让您暂且消消气。
首先,老舍启蒙观的形成与作者所处的时代 语境密切相关。 • 底层平民的出身和战乱带来的丧父之痛, 让老舍深切体会到底层市民生活的艰辛和 战争的祸害。这种苦难和祸害是由民众自 身不觉悟的文化心理特性和国家腐朽的政 治制度所造成的,要改变恶劣的生存现状 必须对民众进行启蒙,民众觉醒了,整个 国家的面貌才会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老舍 启蒙观形成的现实生活情感奠基正源于此。
老舍先生相声作品《中秋月饼》
• 《中秋月饼》是老舍于1938年在重庆编写 的。1939年春天,应著名导演应云卫邀请, 在重庆电影制片厂的联欢晚会上,老舍亲 自登台与相声艺人欧少久表演了这段相声, 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 甲: 月亮出来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 楼饮美酒,几家飘流在街头。 • 乙 :噢,您这是朗诵? • 甲: 不,我这是控诉! • 乙 :您控诉谁呀? • 甲 :我控诉你! • 乙: 啊?我又没得罪您,您控诉我干嘛呀? • 甲: 那……你说我控诉谁? • 乙 :那个……我哪儿知道啊。 • 甲 :我要控诉社会! • 乙: 那请您给我解释一下,您刚才念的那四句诗, 是什么意思?
其次, “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 条件。 • 老舍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五四”运动,但 他的启蒙观的形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是分不开的。老舍曾说,“假若没有‘五 四’运动,我很可能终身作为这样的一个 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 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 我绝对不会忽然想起去搞文艺……没有 ‘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家。”
第二节 老舍的文艺观
• 文艺观就是对文学的看法、见解。
• 老舍在书斋生活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 时期明显呈现了三种相对稳定的文艺观, 即早期自由主义的文艺观、为抗战宣传服 务的文艺观和为新中国而创作的文艺观。
一、自由主义的文艺观 • 从英伦归来,在山东大学任教席期间,老舍 系统的文艺观初步形成。构筑了将无功利的 艺术奉为最高宗旨的文艺观 :提出以感情、 美、想象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本质论 。 • 首先,批评了中国古代文说中对文学本体认 识的不足。 • 其次,参照西方的思想体系建立文学自由主 义的理论,提出文学特质说。 • 再次,辨证地看待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四、老舍启蒙观的局限性
• ①老舍始终立足于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展开 文化启蒙,注定了它只能是以间接的、温 和的方式来回应启蒙主题,而无法大刀阔 斧的对文化积弊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实质 性的更改,导致启蒙最终的悲剧结局。
• ②老舍平民式的启蒙姿态与启蒙者精英阶 层立场的混合,会导致启蒙者身份的错位 和启蒙话语的驳杂紊乱。它丰富了启蒙者 的思想内涵,但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文 学话语启蒙的效果。
• 再次,老舍的启蒙观褪去浓郁的激进主义 和理想主义色彩,他更注重以客观、冷静 的态度对政治变革和底层市民生存境遇问 题进行展现与剖析,从中给出自己对问题 的客观看法。 • 最后,老舍启蒙观的形成是一个发展演变 的思想历程。
• 纵观老舍的文学创作,无论早期的《老张 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稍后 的《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 抑或后期的《四世同堂》、《茶馆》、 《正红旗下》等,贯穿始终的是作者思想 启蒙的文学主题。 • 但让人不解的是,老舍作品的启蒙主义倾 向并未被当时的启蒙主义者完全认同 。
理解老舍的“文学特质说”
• • • • • 第一,重感情特质,轻理智因素。 第二,重美的价值,轻道德标准。 ‚美的价值是比道德的价值更久远的‛。 第三,重视想象在文学表达中的作用。 ‚文学作品不但在结构上事实上要有想象, 它的一切都需要想象。‛
二、为抗战服务的文艺观
• 抗战爆发,将民族国家利益视为至高无 上的老舍提出以文艺为武器,采用更易在大 众中传播的“通俗文艺”形式来进行抗战宣 传的功利主义文艺观。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周扬:应当大量制作形式短小、内容通俗、 富于煽动性的小册子,并特别主张利用小调、 大鼓、皮簧、评书、演义等旧形式,面向民 众,促进抗战的宣传。
自由意志,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歌颂人的价 值,维护人的尊严,呼唤个体的主体地位。
• 西方思想启蒙运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
的任务,是用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自然 神论和无神论对抗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 对抗君主和贵族特权,把人的解放运动推 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要保护的就是平 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 从文艺复兴运动到思想启蒙运动的 全过程是:
大众在精神上的距离是必然的。
• 启蒙最大的难题:
• 化大众与大众化的怪圈。
• 当权者要求:‚知识分子必须放弃启 蒙立场,努力获得大众意识,做大众 的‘留声机器’‛。
• 因此,启蒙的呐喊常常威胁着专制
与残暴的最后领地。 • 加之,大众也不喜欢启蒙。
• 启蒙陷入了一种困境:若要化大众,必 须大众化;但是,一旦大众化,就往往 不再能够化大众。 •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的启蒙运 动的确是一次民族的精神换血运动。换 血往往遇到抵抗与排斥,成功并非容易 事。
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看到了生为中国 人的悲哀:
• 缺乏人格独立的合法性 • 缺乏个人权利的合法性 • 缺乏自由发展的合法性
Baidu Nhomakorabea
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浮沉
• 严复:强国需要标本并治,进行经济、 政治、文化的全面变革。 •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 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严复)
鲁迅的批评、茅盾的质疑之因:
• ①与鲁迅自足于对乡土农民、旧派文
人、封建地主官僚身上国民劣根性的 无情揭露和尖锐批判来参与文学启蒙 的主题建构不同,老舍主要立足于市 民文化层面来彰显他的启蒙主义倾向, 老舍的启蒙观是一种平民式的人道主 义思想。
• ②老舍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底层市民的 不幸遭遇,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黑暗的社 会环境,但作者对如何改变底层市民悲 惨的处境、改良社会的文化风气并未给 出具体的良略,而是寄希望于市民文化 和国民性的更改,以国民新人格的塑造 来促进民族国家的更新和发展,这就导 致了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的设想陷入臆 想的虚幻境地中。
第二章 老舍的思想文化观
学习重点:理解老舍的启蒙观、文艺观、 宗教观、伦理观
学习难点:理解老舍的启蒙观、伦理观
第一节 老舍的启蒙观
• 一、何谓“启蒙”? • “启蒙”既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又是中 国固有的词汇。 • 英文 ‚启蒙‛(enlightenment)意味 着使人通过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与迷 信。 • 在中国,‚启蒙‛ 固有含义的要点是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 识‛。
老舍:“旧瓶装新酒”
• “旧瓶装新酒‛,用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宣传 抗战内容。这是抗战初期文艺界提出的口号, 其所涉及的是民间形式与时代内容之间的关系 问题。老舍认为,将抗战思想利用民间艺术形 式表现出来,可以更易进入民间,但是,不同 形式应承载不同的内容,‚装新酒‛要顾及 ‚旧瓶子‛的特点,不能硬装,否则,就会撑 破‚旧瓶子‛;而撑破了的‚旧瓶子‛,失去 原来的性能特点,也就失去群众基础。
• 甲 :自从‚九· 一八‛东北沦陷以来,由于别有 用心的‚大人‛,不御敌,不抗日,造成日本军 国主义者,疯狂侵华。祖国河山,日有所失。凡 是日寇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掳,奸淫践 踏……致使千万同胞死于非命,毁家荡产,携老 扶幼,颠沛流离,飘落街头,真是惨不忍睹啊! • 乙: 您这四句诗,字虽不多,但含意深刻。我 也深受感动。今天是中秋节,一会儿我请您吃月 饼,暂且消消气。 • 甲: 您请我吃多少月饼? • 乙: 一斤够吗?四块儿? • 甲 :四块月饼,嗯,(摇头状)多!
实现的恰是从西方拿来的现代价值。
• 五四启蒙运动的目标: 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 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潮报刊讨论 了一系列问题:孔教问题、伦理问题、 女子解放问题、贞操问题、婚姻问题、 教育改良、文学改革、语言改革…… 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都是人。
启蒙难以弥补的鸿沟
• 启蒙要对传统的一切提出质疑,努力摆 脱对这一切的依赖和迷信,而且要反省 自身‚未成年‛的弱点。知识分子与
• 启蒙的根本标志在于:以人自身为 目的。
• 它以人的解放与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
‚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
出。‛
——康德《回答一个问题:什
么是启蒙?》
• 欧洲启蒙运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解放和人权
的确认。
•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潮以人为旗
帜,反对一切扼杀人的力量,肯定人的自
然本性和世俗生活,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和
胡适和鲁迅提供的启示:
形式尽可能通俗,使大众易 于接受;精神立场和价值观念 却不应妥协。
老舍在抗战时期也提出了‚旧 瓶装新酒‛的艺术观念。
二、老舍的启蒙观的形成过程
• 生活环境,人生阅历会对作家思想的形 成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作家的文 学创作。老舍的启蒙观是时代语境、成 长经历、西方游学经历三者共同影响的 结果。
从人的自由和解放入手,把在蒙昧主 义与专制主义束缚下丧失了生命力的人还 原为富有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然后以 理性建立一种社会秩序,以保障自由、平 等和人权不被侵害。
• 梁启超:“新民”运动 • 中国的灾难并非因为礼崩乐坏或对传统权 威的背叛,而是恰恰由于中国人对于传统 权威的迷信,在于失掉了人格的独立和思 想的自由。 • ‚新民‛只是手段,强国才是目的。梁启 超的新民思想是从国家本位出发的,而不 是从个人本位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