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合集下载

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牡丹亭》讲述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杜丽娘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在弥留之际要求葬在花园的梅树下,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

少剑波派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

自己则率领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民兵。

杨子荣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

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

当追剿队得到情报整装待发时,被我方逮捕的土匪栾平在被押送途中逃到威虎山,给杨子荣造成了严重威胁。

但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抓住栾平的弱点主动进攻,最后亲手处死栾平。

借为座山雕祝寿之机,杨子荣将全部匪徒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

下面对这两部曲剧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进行分析:《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最后人世两和谐,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浅析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音乐的艺术性

浅析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音乐的艺术性

葬在山涧,壮志撼 山岳 ,雄心震深渊 。待等
高、中、低 声部乐器具备 ,中西乐器音量基 本平衡 ,音色丰 富,力度 能有多种变化 ,具
备 了理想 中京剧 中西混合乐队音乐表现的多

《 虎 上 山》 场 戏 的亮 点有 三 个 : 打 这 是它 的场 景美 伦美 焕 ,远处 群 山白雪皑
配器的比较
腔唱出 了:“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 ,迎来春色 换人 间。” 尤其是在
“ 迎来春色换人 间’ ’ 之前用长笛的琶音和竖琴相结合的一个 伴奏 ,勾勒 出一幅 ,春满人 间,生机盎然 的景象 。使得这一句 的唱词一结束 ,就
让人感受到了革命理想的无比崇高 :第三部分是西皮快板,在 一阵慢
起渐快 的间奏过后 ,整个 唱段一气 呵成 :“ 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千难 万险只等闲 ,为剿 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进威虎 山,誓把座 山雕埋
接着 是以8 分音符同音反复构成 的马蹄声音型为主发展 了这个主
题 ,体现杨子荣一马当先 ,勇往直前 的精神 ,并经 过一系列旋律上行 模进 ,以中高音区声部用弦乐震音形成 的持续长音,与低音乐器奏出 三拍为一单元的下行旋律形成 的强烈对 比,使幕间 曲形成 了一个小高
潮:
部分原板 ,这一部分的速度变化 比较 明显 ,整体上是一个慢——快一
热 量 ’ 8I 2 7 e \I 0 1 5 8 3 l 4 9 1 5 I 8 5 4 9
Q 4 0 4 4 \ r I:1k 9 3 i・ cm QI 9 6 6 5 E & w 一 9 Oln .o 5 a I I
的锣鼓节奏 中,奏 出了呈示杨 子荣机智勇敢性格的主题:
了杨子荣这位孤胆英雄 的革命 豪情和大无畏精神 。随之在 由马蹄声节

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杜丹亭》观后感

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杜丹亭》观后感

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杜丹亭》观后感京剧《智取威虎山》:现在的我们拥有安逸的生活,但你们能否能想象以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电影《智取威虎山》,这是一部以剿匪为主题的电影。

主要讲述的是解放军小队为剿灭座山雕带领的土匪们,与其斗智斗勇,最后以少胜多,以计谋取胜的故事,着也是这部电影被叫做智取的原因。

电影的主人公有沉稳镇定的首长,有以身涉险、有勇有谋的杨子荣,有坚强的栓子。

电影中,解放军杨子荣潜入土匪内部,情节惊险,但是他凭着机智的应对,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最终勇敢战胜了土匪。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当年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英雄的牺牲精神,更加懂得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越剧《王老虎抢亲》:开始喜欢三苗的地方在那之前我没有特别的喜欢或是欣赏一个演员就像是一种魔力牵引着我他在《王老虎抢亲》中演的很好扮相让人惊艳这样的扮相在后来我追看了《最后的格格》之后也被震慑过无论是戏台上温良玉的扮相还是男扮女装的周文宾都那么清秀标志请原谅我带着一点光看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理论但是不仅仅是扮相他的演技日趋成熟看他演戏似乎是种享受剧中跟小定的合作天衣无缝非常喜欢他跟小定的搭配虽然是首次但是很是默契剧中插入的唱词部分很好很特别也很符合该剧的氛围轻松不拖沓很舒服虽然在战事描述部分有点TVB的惯常特色但是不影响整部戏的主氛围要是再拍长一点就好了真的好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似乎结局太快意犹未尽啊不管怎样在我对三苗的大爱之下我还是很力荐这部戏的而且里面还有喜角钱嘉乐和苏玉华苏玉华我也很喜欢的说她很耐看很有韵味我觉得她很漂亮演的很好也是熬出来的这次演的是女一号很欣赏她之前也有看过她算是挑大梁的一部戏《和味情浓》为她高兴终于可以有挑大梁的一天小定我在《大唐双龙传》里就很喜欢了可是貌似这之后就没有她戏份很多的戏直至《王》剧又见小定才一见她演戏的魅力之后在《古灵精探B》中戏份明显也多了很多《王》剧我超喜欢的说喜欢一下子在一部戏中看见那么多我中意的人哈哈昆曲《杜丹亭》:《牡丹亭》的演出时间是晚上6点半,据说要根据每晚的日落时间进行微调,以应和日暮的剧情。

戏曲鉴赏

戏曲鉴赏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一出现代京剧,它是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为落实毛主席“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指示,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杨子荣等人组成的追剿队进入深山,最终通过智谋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的故事。

而昆曲《牡丹亭》是昆曲中的千古名曲。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剧中通过柳梦梅与杜丽娘曲折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死而复生最终与柳梦梅共结连理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智取威虎山》作为京剧和《牡丹亭》作为昆曲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舞台美术的差异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昆剧的舞台美术包括丰富的服装式样,讲究的色彩和装饰的以及脸谱使用三个方面。

除了继承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昆剧的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

京剧与昆曲的区别

京剧与昆曲的区别

籍版本时翻到过,在新近印刷的一些剧本中已经见不到了。
在用韵方面,曲牌使用词韵和曲韵的,在实际应用上,词韵和曲韵的差距并不太大,但是昆曲不可以用“十三辙”,道理很简单,“十三辙”出现在昆曲之后,而昆曲的基本定式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它所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曲韵。关于昆曲的用韵问题,还有很多讲究,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王守泰先生的《昆曲格律》,里面关于南曲北曲的用韵问题有着细致地说明。
浅谈昆曲和京剧的根本区别(2006-08-29 18:31:49)
转载 分类: 业精于勤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享受着国宝级待遇,作为中国人,可以说没有不知道京剧的。而昆曲恐怕就没有这么大的优势的,直到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引起了许多戏曲爱好者的关注。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由于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脚色行当自然越分越细,如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各行脚色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心理情绪、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固然衰微已久,而其艺术生命实际上远远没有终结,京剧、越剧、川剧、湘剧、婺剧、祁剧、桂剧、柳子戏等,都受其深刻影响,仍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至今浙江、上海、南京、北京还有独立的昆曲剧团,继续演出。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期,新作不断涌出,表演

论京剧与昆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论京剧与昆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京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蒋锡武在《京剧精神》一书中,认为明、清两代的戏曲从剧本和表演两端对元杂剧进行了“倾斜”的发展。

即明代到清初的传奇是“剧本中心”、或者说是“剧作家的时代”;而后来则开始了戏曲“向表演为中心”转移的时代。

而京剧则是这种“表演中心时代”最后的高峰。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是不唱的,在舞戏中尤其可以看得出来,京剧在纯武打,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着再开口唱;昆曲则是边舞变唱得,舞打得越热闹,唱的也越热烈。

昆山腔融合北曲与弋阳腔、海盐腔等南曲诸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在节奏上,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徐疾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

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管乐有:笛、箫、唢呐等,弦乐有:琵琶、三弦、月琴等,打击乐有:鼓板、大锣、小锣、铴锣、云锣、小钹、堂鼓等。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中国的戏曲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京剧与昆曲是众多剧种中有名的两种。

这里我将浅谈一下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京剧诞生的时间较晚,算是各种戏曲剧种的后辈。

它糅合了多各地方剧种的表现形式,后起之秀反而成为中流砥柱。

《智取威虎山》是与传统京剧有所区别的现代京剧。

昆曲则从十六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末曾在中国制造过长达长达两百余年的社会性痴迷,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而今,昆曲依然是一种兴盛的文化现象。

《牡丹亭》可谓昆曲中极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智取威虎山》与《牡丹亭》虽同为戏曲,但它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感受与视觉冲击是截然不同的。

在表现的情感上,《智取威虎山》是典型的现代革命京剧,其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个剧目表现的都是一种大爱,对革命的热情与坚定,对人民群众的忠诚与维护,以及对祖国的崇拜与热爱。

其正面人物的精神风貌都是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没有渗入多少个人情感,有高度但并没有体现多有价值的深度。

汤显祖的《牡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其对至情,生死的历试炼和感叹,都是当时的上层知识界内心的真情流露。

它对人物的情感表现得细腻入微,这些情感是真实地存在却又难以捕捉的。

杜丽娘游园,发出的第一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客观的世界里融入了主观情感,语言动作情貌各方面同时环绕表现,在表现剧中人物的同时,还以巨大的力量震撼了无数人的心。

在汤显祖写出《牡丹亭》不久,已有大量的青年以自己追求自由的内心与之产生了共鸣。

有明末妇女冯小青一诗为证:冷雨幽床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

人间更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任何虚假的艺术都不可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可见,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从胸中迸发出来的一种至情,不仅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森严,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挑战。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5第五单元《京腔昆韵》优质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5第五单元《京腔昆韵》优质教案
■教学
分析
《这一封信来得巧》,《定军山》是谭派老生的代表剧目,《这一封信来的巧》是剧中最为经典的一个唱段。唱腔字字清晰,干净利落,表现了老将黄忠刚强豪迈的性格。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举歼灭匪帮的故事。《我
生交
的流行歌曲的
京剧是戏剧中的,中国

特点
特有的样式。中国戏曲
生跟
体会戏曲中的
有360多种,如昆曲、

拖腔
约5分
豫剧、黄梅戏等等。可
生唱
发挥学生创造

属京剧最为有名,遍布

力与象力。
全国各地,京剧是代表
欣赏,
性剧种,影响最大,观
并思
众最多,内容最丰富,

成就也是最大的。虽然
生创
他的历史不是最长的,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挂帅》唱段,学生
以小组为
了解。
进行初步感受。
单位进行
2)、教师模仿小生
讨论。
提高学生听辨
的笑、青衣的哭。
能力。
四、欣赏《姹紫嫣
培养学生的总
红》
结能力,增强
约5分
1、简单介绍昆曲的
学生合作意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皇冠上的明珠”。

它以音乐和唱腔为主要特征,形态多样,表演丰富。

《牡丹亭》是昆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昆曲之冠”,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进行探讨。

一、音乐特点昆曲音乐是昆曲中最重要的表演特征之一。

《牡丹亭游园》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美的旋律昆曲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唱腔,以其丰富的音乐形式、婉转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和高亢的音调,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牡丹亭游园》中的音乐旋律轻盈婉转,柔美动听,悠扬动听,令人陶醉。

2.富有变化的节奏昆曲音乐具有丰富的节奏变化,节奏变化丰富而有层次,表现了不同情节的氛围和感情。

例如《牡丹亭游园》中的舞蹈部分,节奏轻快活泼,表现出少女们欢快轻盈的心情。

3.严格的音高和音律昆曲音乐有着严格的音高和音律要求,这些规定对演唱者的技巧要求很高。

昆曲音乐的严格性,使得演唱者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彩排,确保表演效果最佳。

二、表演特点昆曲的表演特点是其独特之处,表演形式多样,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

1.手势细腻唯美昆曲表演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演员的手势表现。

演员们的手势非常细腻,每个手势都非常精细,表达了角色的状态和情感。

《牡丹亭游园》中少女们的手势,柔美细腻,优雅动人,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2.行走曲艺的巧妙结合昆曲是以行走为基础的曲艺。

演员在舞台上的走动动作非常精细,融合了曲艺表演的元素,令人佩服不已。

《牡丹亭游园》中少女们的身姿优美动人,形象生动,不仅表达了主要人物的个性,也表现出时代的主题。

3.以暗示为主的道白和馆子昆曲以暗示为主的表演风格,是其表演特点之一。

演员们的表演方式非常含蓄,通过言语、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去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牡丹亭游园》中少女们在馆子里的表演,通过暗示表达出她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三、服装道具特点昆曲服装道具非常精美,能够为角色形象的塑造增添无穷魅力。

《智取威虎山》鉴赏

《智取威虎山》鉴赏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赏析首先,样板戏作为京戏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自己本身独特的魅力与精彩。

赏析样板戏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就不得不对样板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

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

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

而样板戏一共只有八个。

而京戏更是只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5部。

在这5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智取威虎山》。

这不光是因为其中有智有勇有谋,更是因为其具有的独特的历史背景。

而其中的唱念做打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1.关于《智取威虎山》的创作剧本系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

同一题材的剧目,还有北京京剧团的《智擒惯匪座山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智取威虎山》等。

1958年,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现代戏剧座谈会,并向戏曲界发出关于戏曲艺术第二次革新的倡仪。

为响应文化部这一倡仪,上海京剧院一团决定创作一部新的剧目。

其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上海剧院演出了根据曲波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林海雪原》。

团里黄正勤、李桐森、曹寿春等几位演员在看了人艺演的《林海雪原》后,对其中杨子荣打进威虎山这一段很感兴趣,几个人一碰头,决定将这个情节改编成京剧。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团领导的支持,并派艺术室主任陶雄和编剧申阳生参与改编,戏名也定为《智取威虎山》。

编剧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执笔)。

导演以陶雄为主,李仲林、李桐森协助。

乐队主要成员为王燮元、赵济羹等。

舞台美术设计有幸熙、周凡等。

主要演员有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少剑波)、王正屏(饰李勇奇)、贺水华(饰坐山雕)等。

经过数月的排练,同年9月17日,《智取威虎山》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并获得好评,成为上海京剧一团的经典剧目之一。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流行曲艺,也是昆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自此以来,它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昆曲牡丹亭是昆曲中二部曲艺的主要组成。

它由一个小型舞台组成,舞台上装饰精美,被称为“牡丹亭”。

每当晚上和春节期间,舞台上就会有各种歌舞表演,吸引众多人来观看。

牡丹亭属于社会歌舞,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牡丹亭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时是以评剧的形式出现的,有时会演奏舞曲,也有口技表演,令观众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而牡丹亭的表演者则把他们的独特技艺和多样的文化元素融汇在一起,表演出极具魅力的歌舞。

牡丹亭的表演分为“正剧”和“反剧”两种,“正剧”演出较为传统,“反剧”则更加现代化,充满着幽默与新颖,被称为“牡丹亭最精彩的部分”。

牡丹亭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中心,也是一个文化空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聚集了各色人物,融合了不同社会背景的文化,形成了特殊的民俗文化。

它不仅在当地影响深远,也被全国所关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艺术震撼。

牡丹亭的发展也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现在,许多舞台演出都使用电子音响设备,有时也使用灯光音响,以提升表演质量,使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观众。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经沧桑,牡丹亭的形式变化多端,表演的表现力也不断增强,将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得更加精彩、多彩。

今天,牡丹亭以其古朴的表演形式,一直吸引着大批观众,也希望未来能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的发展,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多的文化滋养。

京剧智取虎威山和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京剧智取虎威山和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京剧智取虎威山和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不同京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有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主要特色:程式化、虚拟化、夸张化。

京剧表演特色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并有一套生、旦、净、末、丑完美的程式。

且化妆的夸张方式达到绝妙完美,形成了她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

现代京剧是在京剧的基础上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了宣传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所特地编排的宣传先进文化的精神武器,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宣传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当时为了宣传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所以采取了这种人民大众在当时都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到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排演了一大批到现在都有深刻影响的剧目。

例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一直发展到今天以表现新生事物和宣传国家政策为主要内容。

《智取虎威山》从一开始就有很明显的矛盾冲突,解放军在风雪里行军,少剑波派杨子荣等到前线侦查,扬排长发现土匪的踪迹,接着是追缴队黑龙沟宿营,座山雕在逃回虎威山的时候洗劫了村子。

接着是杨排长到猎户老常家“深山问苦”常宝说出真相,提出联络图线索。

少剑波和杨排长提审栾平,得到联络图,供出百鸡宴。

参谋长与同志定计,杨排长扮成土匪胡彪打进匪巢。

取得座山雕的信任,处死栾平,最终歼灭了土匪。

《智取威虎山》无论在音乐性、老生的唱、旦角的唱、花脸的唱都显现出精彩不断。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个唱句句是好,段段是精,唱腔的设计是游周于传统又在传统的基根上嫁接富于时代的旋律,使之唱腔不怪异且朗朗上口,妙不可言。

象戏中的;“这一带”、“八年前”、“小常宝”、“朔风吹”、“几天耒”、“几天耒”、“共产党员”、“穿林海”、“提起栾平”、“甘洒热血写春秋”、“早也盼晚也盼”、“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胸有早阳”、“凯歌扬”、“誓把顽匪消灭光”、“心潮难平”、“除夕夜”;都是现代戏唱腔设计的颠峰。

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

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

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

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

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

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

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

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

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

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

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

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

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

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

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柳梦梅)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

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

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

京剧和昆曲的区别

京剧和昆曲的区别

京剧和xx的区别在戏曲界,常有“京昆不分家”的说法,这是由于四大徽班进京初时,还是以昆腔为主,杂糅了其他地方的唱腔之后才渐渐形成京剧皮黄体系,且会唱昆曲的伶人一般都会唱京戏。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豫剧、越剧)“榜首”;而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在2001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目录。

可以说,昆曲是京剧的基石,学京剧之前学昆曲是基础。

虽说戏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免不了彼此借鉴与交融,但其中的“纠葛”和区别还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

历史渊源当年徽班进京时,北京地区流行着很多戏曲,有昆曲、戈阳腔等。

其中,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他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被称为“雅部”,而其他地方剧都被成为“花部”、“乱弹”。

当时清廷的戏曲政策试扬“雅部”而抑“花部”,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到京城献艺。

徽班进京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

它唱腔丰富生动,而高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演出时又融入进了北京语汇,使其表现力丰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随后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北京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奉。

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他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

此时流行于苏、浙、皖、赣等省的楚腔(亦称汉调)许多戏班也相继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演艺,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徽、汉皮黄逐渐融合。

为满足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徽班在演出剧目、人员组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姿态,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现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

经过不断的融化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清末民初,陈彦衡《旧剧丛谈》对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作过如下分析:今日之皮黄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此其一证也。

京剧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京剧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京剧这一封书信来的巧篇一:《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2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

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1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二、新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生行: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

“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

2、旦行: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

3、净行:净,俗称“花脸”。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

戏曲鉴赏

戏曲鉴赏

院部: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姓名:陈卷卷专业:工设1001班学号:10101440103临班:32班指导老师:刘鑫浅谈《智取威虎山》与《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京剧与昆曲是众多剧种中有名的两种。

京剧是各种戏曲剧种的后辈,它糅合了多各地方剧种的表现形式,后起之秀反而成为中流砥柱。

《智取威虎山》是与传统京剧有所区别的现代京剧。

昆曲则从十六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末曾在中国制造过长达长达两百余年的社会性痴迷,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而今,昆曲依然是一种兴盛的文化现象。

《牡丹亭》可谓昆曲中极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智取威虎山》与《牡丹亭》虽同为戏曲,但它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感受与视觉冲击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我将浅谈《智取威虎山》与《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首先,要想更好了解到它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我们就要知道京剧与昆曲不同。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是不唱的。

在武戏中尤其可以看出来。

京剧在武打时是纯武打,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开口唱。

昆曲则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

昆山腔在节奏上,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徐疾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

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

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

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

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

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

“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

“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

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

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

“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围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誓把坐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

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教它”,这速度极快的68个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清脆入耳,字字铿锵有力,传递着英雄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听来动人心弦。

“地覆天翻!”则唱散,节拍自由地拖长,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而达到高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英雄的壮志情怀。

这段从童祥苓那慷慨激昂、高低自如的首唱到几十年后流派纷呈、名家荟萃的今天,各名家对这段经典唱段都赋予不同的神韵。

我品味过当红杨派老生于魁智的宽厚酣畅、隽永质朴;领略着余派名家耿其昌的委婉细腻、激越悠扬;也欣赏过“海派”著名老生关栋天那清朗高亢、潇洒飘逸。

各自的韵味,不同的神采都使我如醉如痴,百听不厌,从而领略京剧那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

不仅丰富和陶冶了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弘扬民族艺术,让国粹薪火相传的信心。

《牡丹亭》是昆曲中的经典剧作。

昆曲的前身昆山腔,诞生在苏州的昆山地区。

明代中后期,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大胆放弃了仅仅以吴语演唱的昆山腔的传统,采用应用更为广泛的中州韵来演唱,使昆曲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昆曲也很快就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可。

在明朝晚期,昆曲与表演艺术相综合,被搬上了剧坛。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部分人似乎已经忘记昆曲,一个年迈但却健在的老人!但古老艺术的沉潜不等于消失,正如妙龄少女杜丽娘游园之后的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青春版《牡丹亭》用它精致典雅的表现形式,为青年学子乃至社会各界揭开了昆曲艺术这座大花园春和景明的大序幕,他们跟随着杜丽娘徜徉在园中的脚步欣赏着良辰美景,而专属于昆曲的赏心乐事就在这种移步换形的陶醉之中慢慢浸润到每个青年观众的身心之中,及至灵魂深处。

中国戏曲艺术是诸多传统艺术的综合体,它延续了从《诗经》开始的中国诗、乐、舞相结合生发的传统,更是在对传统的承接与护持中,将美术、建筑、雕塑、杂技、刺绣等诸多艺术形式的精髓熔铸其中,形成了中国戏曲独特的审美样式与文化形态,而昆曲更是其集大成者的典范之作,昆曲艺术达到了戏曲艺术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典雅优美的曲词承接唐诗、宋词而来,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延续,一位位才华四溢的传奇作家将自己的百转情思精雕细刻,使之始终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以竹笛为主的音乐清丽悠扬,配合人声的细腻婉转,在千啼百啭之间将剧作中蕴涵的浓郁诗情以及男女主人公回环缠绕的情思一并传达出来,度尽一字几近一刻,一字一句精研细磨,真正表现出“水磨调”的神韵;音乐是神韵的影子,舞蹈则是它的形体展示,昆曲的且歌且舞、逢歌必舞,如流水行云,使昆曲的舞台表现有了丰富的张力与爆发力,那秀美的手势,那婀娜的身段,那繁复缤纷的水袖,都为各种艺术样式在昆曲之中的和谐生发提供了一个载体;除此之外,色彩缤纷的脸谱、简约留白的舞台设置以及刺绣的精细传神来源于中国古典美术,演员舞台上的动静行止、闪躲腾挪则处处体现出雕塑的美感与杂技的精彩,而现在日益发
展与精进的舞台设置,使昆曲舞台不仅拥有一桌两椅的简洁,而且有建筑设计倾向的多层次感,扩展了表演的空间感与立体感,观众的视域随之扩展,从而使表演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说昆曲的“形”是它令更多年轻人倾心追逐的一个方面的话,那么让昆曲绵延六百年而至今香烟未断的则是昆曲的“神”,即它在产生之初到整个发展历程中所吸收和积累沉淀下的中国千百年厚重的文化与人文精神,这种文化的沉浸与积淀以及人文精神的传承由文人运乎笔端,从而使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带着浓厚的人文色彩。

昆曲中描写爱情,不仅细腻动人,缠绵哀婉,更有“与子相携,死生契阔”的壮大,也有“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庄子般的浪漫主义情怀;昆曲中的友情,可以义薄云天,更可以两肋插刀;而昆曲中的亲情,则是延续了中国传统中对于孝道的遵循与阐释,将人的最基本的存在关系予以深刻展示。

中国传统道德与文化之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信条以及忠、孝、节、义等规范通过昆曲的经典剧目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直到现在还在显示着其不朽的价值。

但是舞台上的文化与道德,并不是通过教育与说教展示出来,它在各种艺术形式高度的吸纳与融合之中成为一种美的综合体,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范式,从而带给人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昆曲在它虚拟化、写意化以及程式化的特色之中形成的美学范式融通着儒家传统文化中和圆融的美学以及文化理想:它讲究和缓,淡化了速度;讲究协调,避免了失衡;讲究和谐,摒弃了冲突。

从而使各种速食、快餐样的文化和日趋娱乐化的生活方式在它面前显得格外仓促和匆忙,由此所带来的空虚与浮躁的弊病也显露无遗。

舞台表演与情感的酝酿和抒发在一种和缓、协调、和谐的气氛之中让当代生活从快节奏的无所顾暇中解脱出来,人们在亲身体验到美的同时,回复到中国古典文化所向往的从容淡定、平心静气的状态,从而品味到生活所应该具有的本真滋味。

昆曲艺术对美的定义与阐释,实际上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对于美这一理念集中的总结,它对美的描摹并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以一种鲜活的生命意象来展现的。

虽然节奏缓慢,但是却始终坚守着美的真正内涵:大雅即美,它是一种最贴近人内心的细腻雅致、积极向上的生活精神。

从上面的单独分析,可以见得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文学性方面有很大不同。

谈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谈论我国京剧和昆曲的不同,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的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剧作家或知识分子;京剧是俚俗的剧本,传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姓名有的不可考。

昆曲的唱词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京剧唱词是五字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有着源自说唱文学的痕迹。

昆曲是一首一首的歌曲,曲牌名称虽有一样的,但曲调随字的四声阴阳不同而变化;京剧是所谓板腔,由少数十分单调的曲调原型(主要只有西皮及二黄两种,是上下句的说唱文学套上音调而构成,音乐非本质,本质是吟哦)加以几个变型,型式少,调子往往听来千篇一律。

因属吟哦,所以才以板为单位拉长缩短,这就是板腔的来源———说唱文学的“吟哦”。

因而,昆曲是中国古典歌剧,京剧不是歌剧,是来自说唱曲艺的“说唱剧”,它唱的不是歌,而知识唱“话”(这是从本质而言)。

昆曲的音阶大部分是五声音阶,少部分是七声音阶构成;京剧则由七声音阶构成。

昆曲的语言是中州音韵的国语,有些演员喜用深度苏州方言化的语言进行演唱;京剧则以国语为主,有些有湖广音。

再从表演艺术方面比较。

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加上属于节奏乐器的拍板);京剧的主奏乐器是京胡。

昆曲基本上是随着唱腔而有舞姿,每个乐句甚至字词都有由代代传下来的固定身段及表情来表演出来;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的时候是不唱的。

在武戏中尤其可以看出来。

京剧在武打时是纯武打,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者在开口唱。

昆曲则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