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和后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减变化:
脘腹痞闷胀痛,恶心呕吐者,于方(1)中加木香、砂仁、藿香各8克;若泄泻而兼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于方(1)加炮附片6克、干姜8克; 或咳嗽、痰涎较多且有呕恶、头晕者,于方(1)中加竹茹、枳壳各10克;若久咳痰多而清稀,气短乏力者,于方(1)中加炙紫菀、冬花、白前各10克; 若兼见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者,可于方(2)中加苍术1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0充、柴胡10克;若白带日久不止,尚可再加金樱子10克、芡实12克、煅龙牡各15克。 小儿疳积,服用方(2),再加鸡内金30克,神曲、麦芽、山楂各100克,为细末,每次服3克,1日3次。
因此“ 补脾不如补肾”说是针对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而致脾阳虚者。 根据“治病求本”原则,应以温补 肾阳为主,以达到温运脾阳的作用, 如五更泄,单纯补脾,难以取效,故 应以补肾为主,而不能认为对疾病 治疗补肾效果一定好于补脾。一般 地说,只要不是肾阳亏虚到不足翰 旋脾运的程度时,补脾总是不可忽 视的一环
先天和后天
中药补益药的选择
补肾不若补脾 与补脾不如补肾
在中医脏腑理论中,肾作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肾藏精,精者身之本也,而人资之以为始者,而被称为 “先天之本”;脾为中宫之土,万物之母,人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六腑而气至,和调五脏而血 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而被称为“后天之本”。在治疗中是以补脾为主,还是以补肾
进补原则:脾虚的男士冬季应以补阳运脾为主,多吃性温健脾的食 物,如粳米、莲子、芡实白术、砂仁和干姜。同时,山药、大枣、 莲子富含淀粉,容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一般家庭在冬季 的饮食上,可多偏重一点。在肉类的摄入上,应该选择细纤维的鱼 肉为主。
食疗方案:在保证每日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喝山药粥、大枣粥、鲫
两说的联系区别及运用
脾为后天之本,精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为阴阳之根本。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 温煦;肾所藏精气,亦有赖后天脾胃运化所化生水谷精微的充养。后天赖先天为之主,先天赖后天为之 资。因此,在生理上脾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相互资助、相互资生的依赖关系,也反映了它们在本质上的 一致性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复杂的,因此,两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也不能固守拘泥,而应是具体灵活的, 脾虚者,以补脾为主;肾虚者,以补肾为重;脾肾两虚者,脾肾并补 清代叶桂叶天士治疗虚损病证,运用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的方法。 其补养脾胃,纯脾脏虚衰者,用益气升阳,但不过用温燥;
补肾不若补脾说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六经辨 证中,始终把脾胃元气的强弱作为辨病机、定 治则、决预后、推死生的重要依据,明确提出 “, 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是“补肾不若补脾” 学说的倡导者,他认为,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 是元气之本,脾胃虚弱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进补原则
冬季气温骤降,脾易受寒困,造成脾不运化,或素体脾虚。人的脾 一旦形成阳虚,其消化功能就日渐变差,食欲不振,怕冷,大便不 畅。他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许多人一喝酒就会出 现腹泻,用中医分析这其实就是脾阳虚造成的。原因是,在酒精的
作用下,脾阳会更虚,所以
脾阳虚的男士定要戒酒。
为主,历代医家各有所据,由此产生了“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两个不同的治则,使后学者 常感到扑朔迷离,难得要旨。
补肾 不若补脾说
脾为后天之本
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天之本
津血精液生化之源,肾须脾的供养,才 能冲盛,故肾虚应补脾。肾藏精,是指 肾有储藏先天与后天之精的作用,后 天之精主要来源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 而非精生于肾,正如《内经》言:“肾 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又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义即以 厚味补其脾胃,脾胃里健自然生精,而 肾有所藏。因此,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则气血津液生化有源,脏腑组织器官 得以濡养功能正常。又脾胃居于中焦, 为全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则肝肾 之气随之而上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 随之而下降,故脾升胃降功能协调,则 全身之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才能正常。
鱼汤、鲤鱼汤
脾虚
中气下陷 病因中气亦指脾气。
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 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 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 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 脱垂等症
辨证施治
中气下陷,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脾气主升, 若升举无力而下陷,导致内脏下垂。胃下垂,脘腹重坠作 胀,食入气陷更甚,脘腹重坠加剧。中气下陷,肛门重坠, 时有便意,或下利不止,肛门外脱。脾气升举无力,可见 子宫下垂。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微不能输布而反下流 膀胱,见小便混浊如米泔。 1.证候 脘腹坠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先泄久 痢不止,甚至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 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2.治则 补气升提。 3.主方 4.方药 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 柴胡、生姜、大枣。。 补中益气汤。
脾气虚治疗方法
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 六君子汤:党参12克,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各10克。适于脾虚诸证。 (2) 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100克;炒扁豆75克,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50克,各药共为细末,每次G克,开水或枣汤送下。 适于脾气虚而挟湿诸证。
临床表现在脾气虚见
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 现,如久泻、脱肛、子宫 脱垂等。
脾虚
脾不统血
病因脾气虚弱,不能
摄血,则血不循经
施治要点: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
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 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 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 淡白
健脾理气之品,常为辛香性味,且具发散、行气之功,如木 香、厚朴、积壳、陈皮等之类,一则可疏通气机,治疗气滞 诸证,另一则用之不当,又可辛散耗气,对脾胃气虑而气机 不畅者,若单的使用此类药物,或用之太过,反使脾气进一 步受损。因此,治疗由虚而痞满者,应以益气健脾为主,适 当配合理气药,更不可滥用苦寒泻下,否则必然导致痞满加 重,犯虚虚之戒
饮食疗法
(1) 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鸡内金各60克、熟枣肉250克。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 蜂蜜100~150毫升,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3) 薏米莲子粥: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适量。先煎 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胃阴亏虚者,滋养胃阴;脾胃两虚者,强调两调脾胃,并用通补阳明法。
其培补先天,对肾脏亏虚者,除用一般补阴补阳药物外,多兼用敛补之品,又用柔剂阳药以补 肾中 阳气; 对于阴精不足者,补益肾中阴精,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补阴益阳,再配伍从蓉、菟丝子等,形成补 肾益精的独特方法。叶氏补后天时重视养先天,而益先天又重视培后天,中下兼顾,脾肾两补
(4) 山药扁豆糕:鲜山药200克、扁豆50克、陈皮3克、红枣肉500克。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 大麦汤:羊肉100克、草果5个、大麦仁50克。羊肉切片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补脾不如补肾说
宋•许叔微也认为,先天精气藏于肾,肾乃一身之根 蒂,肾阳又是脾阳之根本,脾阳需要肾阳的温养才 能运化 张介宾认为命门的元精、元气为化生脏腑精气的 根本,命门水火为脏腑之化源,十二脏腑的正常 生理功能,与命门之真阴有密切关系,对命门水 火不足的调治,张介宾认为肾与命门本同一气, 故治水治火,皆从肾气,也就是说通过治肾以治 命门水火不足。 清•唐容川亦说:“脾⋯⋯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 土寒而不化,食少虚羸,土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 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 《冯氏锦囊》中言:“水不得土借,何处以发生,土 不得水,燥结何能生物,故土以承水柔润之法,木以 承土化育之成,补火者,生土也,滋水者,滋土也
补脾不如 补肾说
肾为先天之本
肾之阴阳是一身阴阳之根 本,“肾在诸脏为最下,属 水藏精。盖天一生水,乃人 生之本,立命之根。(《图 书编•养肾法言》) 脾之运 化,化生气血,有赖于肾阳 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 阳”之说。此外,肾为先天 之本,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原动力,肾中精气充 沛,脾的功能才能正常。
脾虚
脾阳虚
病因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
施治要点:
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脾阳虚必并脾气 不足,因此,脾阳虚与脾气虚常相互参见。故临床 治疗用温中运脾之治时,常与健脾补气药如人参、 饴糖、白术、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 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 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 脾阳虚引起的水肿病,原则上忌用峻下逐水之法。 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因为此法运用峻烈的泻下药物,使水湿从大便出, 水肿虽一时消减,但亦伤正,且水肿常可复起,故 临床表现大便溏稀,纳 忌用。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补脾益胃的药物, 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 方可使得脾气康复,水湿得以运化,中焦斡旋得力, 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 水律湿浊各归其道,加之中阳日旺,虽不去泻水, 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 而水湿自消。 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脾阳虚治疗方法
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饴糖30克(兑服)、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 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甘草1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克、白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加减: 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小建中汤加减 + 蜀椒6克、广木香10克 (温中散寒 行气化湿) 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 实脾饮加减 + 黄芪15克、党参10克(益气温中) 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 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 克(理气温胃)
肾虚
肾气虚 肾阳虚 肾阴虚 肾精亏虚
脾虚
脾气虚 脾阳虚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
脾虚
脾气虚
病因多因饮食不节,
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 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 素体虚弱
施治要点: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燥湿相 济,生化正常。故有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 气不足,要在于益气、健脾、运脾。临证用药,以李东垣为 代表,用参、芪补气,二术健运,升柴举陷,陈皮、木香理 气,用之适宜,效如桴鼓。另外,由于脾虚之证与水湿关系 密切,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或寒湿困脾,脾不健运,由 此在治疗时,应结合病情,参以燥湿、化湿.渗湿之品,以 湿去而脾运显健 脾气虚弱常由饮食失调,或劳倦损伤,或吐泻太过所致,病 属慢性,病程较长,且经治疗后,愈而复发。难于巩固,因 此在健脾益气、化湿升阳治疗后,病情缓解,痛、泻。利已 止,仍不可骤然停药,需常服用香砂养胃丸之类药品,调理 善后,以利脾气恢复
朱丹溪亦云:“补肾不若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 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
(《格致余论》) 清•沈金鳌在代表作《杂病源 流犀烛》中更是提出了“脾统四脏“的论点。
因此“, 补肾不如补脾” 说的实质是善于补肾者 , 往往能够追究脾肾之间的 内在联系,从补益脾胃入 手,加强疗效,此即“善补 肾者,当于脾胃求之”之 旨,而并不是一切疾病只 要补脾不要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