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新音乐的华美绽放——基于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新音乐的华美绽放——基于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新作品音

乐会

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展开,如何在音乐中传达特定群体的个性话语,如何用特定的音乐技法展现多样化的民族气质、人文品格乃至精神信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不仅是听者的迫切期待,更成为中国音乐作曲家的创作原动力。中国音乐学院,这所以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作为办学理念的高等学府,分别在20XX 年10 月上海爱乐乐团音乐季和20XX 年上海

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以两场高品质的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奏响了中国音乐的创新之声。音乐会中的曲目基本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近年来创作的新作品,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学院专业方向建设重点支持的项目。

从两场音乐会曲目选择、顺序编排到团队协作,不难看出中国音乐学院在这当中花费的心思。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许知俊先生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奏,全部曲目风格迥异、体裁纷呈,既有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不断展开的变化,又有对国戏京韵中典型音乐素材创造性的发展;既有对于现代生活困境的思考,也有古老国威的音乐再现;既有通过明确标题及歌词倾诉刻骨铭心的爱,也有在无标题音乐中展现死亡和生存的思考。从作曲家年龄结构上看,既有早已在国内音乐创作上成就卓著的资深作曲家,又有创作成绩斐然的中流砥柱,还有专业素养优秀的新锐作曲家。这些都折射出作曲系主任、中国新音乐创作与研究项目负责人高佳佳教授,在推进项目朝着追求人民性、多元化、高品质为理念和目标,以及引领音乐创作方向、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和创建教学创作团队上的睿智眼光和学术宏愿。

代表群体特征的民族性是这两场音乐会最闪亮的特点,其中的多部作品针对中国音乐中富有特点的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细致考究,并用最生动、最具创造性的方式予以展现,不仅让传统的音乐元素在当代中国音乐中大放光彩,熠熠生辉,当中也饱含了对人民和民族文化的无限情感。从这个层面上,也传递了中国音乐学院在创作理念上强烈的民族意识、大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用民族性的艺术精品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的决心。

20XX 年10 月的第一场音乐会在作曲系副主任禹永一教授的《节日》中拉开序幕。整部作品气氛热烈、恢弘、率真,其中两个广为人知的朝鲜族音乐特色元素作为主线贯穿作品,即朝鲜民歌阿里郎的曲调素材和朝鲜族舞蹈节奏。几乎每一次情绪的转换和动力的再一次发动都是由鼓点作为先导,但在传统的朝鲜族

舞蹈节奏中又融入了现代性的改装,音乐在节奏的动力推进下布局每一个展开过程。尤其令人大呼过瘾的是,中段打击乐的华彩,不仅奠定了音乐饱满的情绪状态,还成为音乐走向最后辉煌热烈快板的先导,致使音乐在隆重热烈的节日般欢乐气氛中走向完满的终止。

《一缕阳光》和《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分别出自谢文辉和罗麦朔这两位新锐作曲家。两位作曲家都曾留学欧美,受过扎实的专业作曲训练,创作技法娴熟,尤其对特色和声以及音响色彩的变幻有着很强的操控能力,能轻松驾驭多层次音色、旋律、节奏等各种形式要素,并在音乐的松紧变化中通过各种复杂的声响推进音乐的张力。特别是色彩性和弦的运用令人对《一缕阳光》印象深刻,充斥在其中的小二度、增四度、增三和弦等各种复杂且带有奇幻色彩的声响获得了充分的展开,小提琴声部的泛音、震音作为铺垫,更增强了雾里看花般的迷人魅力。

作曲家王非创作的《西北随想》和刘青副教授创作的《妈祖》是两部在不经意间就触动到灵魂深处最柔软情感的作品,大气深沉、感人至深,乡恋情怀弥漫在每一个音响中,成为贯穿作品的主线。在《西北随想》这部二胡与管弦乐作品中,作曲家充分调动二胡与乐队在多重音色和多种方式上的融合,实现各种情绪的转换和衔接。《妈祖》这部作品展现的大爱柔情的旋律和妈祖这一博爱宽厚的圣母形象完美贴合。大提琴和整个乐队演奏的深情悠长的主题旋律自始至终萦绕在整部作品当中,但每一次出现又都显现出不同形态的变化:或是用持续转调的方式推进高潮,或是交替出现的音色并置和对比。此外,打击乐多次引导、铜管和弦乐的对峙、半音阶的交替游动、卡农的交替辗转、竖琴恰到好处的点缀等,都成为音乐的吸引力,令人陶醉其中,久久难以忘怀

金平教授创作的《森多玛》和权吉浩教授创作的交响音画《戏韵》,分别选取了藏传佛教护法森多玛和京剧这两个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进行创作。《森多玛》的创作手法简洁却不简单,整个作品只用了一个建立在二度关系上的音乐动机,却进行了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等多重音色的交替转换以及各种形式的转调,形式极为丰富。交响音画《戏韵》用交响手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神韵和魅力。

作品中快慢快的三个部分清晰可见,在充分运用交响手法创作的同时,巧妙地糅进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多种特色表现方式:如念白、拖腔、锣鼓经、紧打慢唱以及京剧中的过门音调。滑音的使用是该作品在听觉上的一大特色,从最开始的长号出现的滑音开始,中国传统戏曲的意味就在交响手法中展现,随后戏曲的节奏、响板的加入以及在小提琴、圆号等各种音色上的滑音的穿梭,使得戏曲的趣味盎然。京剧的过门音调以各种变化形态贯穿全曲,加上打击乐的丰富音效和

富有特色的节奏型,将整部作品的结构统一在一起。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的第二场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在作曲系副教授朱琳创作的《无词歌》中拉开序幕。这部飘逸着甜美芬芳的气质作品,使整个音乐厅包裹在优雅高贵的氛围里。值得赞叹的是作曲家在配器色彩上的把控力:从一开始令人振奋的铜管齐鸣,再到转调后的嘹亮的小号演绎的旋律,瞬间让人体验到旭日东升时刻,明亮的光芒升腾着的希望的暖流,驱散心中所有的阴霾。之后弦乐恰到好处地介入,以及长笛和竖琴的温情组合,再到弦乐低音声部的吟诵,层层推进温暖纯洁的旋律走向全曲的高潮。该曲临近结尾时,圆号声仿佛是从遥远的天国飘落,和声中的降VI 级和弦唯美动人,成为最后闪烁的光芒。

温展力的《大提琴协奏曲》和罗麦朔的《笛子协奏曲》是两部用西方协奏曲体裁展现中国音乐魅力的作品。《大提琴协奏曲》中,大提琴这件极富表现力的低音乐器以执着的方式演绎着快速、坚韧却又奔放的舞曲旋律,展现豪迈、刚劲、宽厚却不屈的精神。旋律中奔腾的蒙古音调不禁让人想起马头琴的旋律。大提琴演奏的急板段落和小提琴在高音上激昂的承接,音响变化的幅度和远距离的音区跨越使音乐的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笛子协奏曲》中,作曲家着力保持竹笛音色清亮,以及善于表现细腻温婉旋律的特点,引入了昆曲的音调材料,使音乐旋律优美动人悦耳。

作曲家高松华的《随想曲》、王珏创作的《第一交响曲》以及阮昆申的《兵马俑II》都是采用富有现代感的音响表现相应主题的管弦乐作品。《随想曲》用管弦乐的形式和配器的技术手段,描绘雾霾环境下人们的感受、状况和联想。作曲家选取了二度音程以及在二度基础上构成的音团作为声音的基本状态。正是在这种二度音程的作用下,令人难以忍受、难以呼吸的压迫感形成。音乐多次经历了从极高音区上弦乐弱起颤音到全乐队的极强力度的爆发,以及灰蒙蒙的音团由弱到强的力度递进,变化中渲染混沌中的不安、迷乱和焦躁不安的动荡。王珏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充满迷幻却又执着坚定。作品开头就像在和听众玩一场探寻声源的游戏,从一鸣惊人的定音鼓,经由铜管组的演奏员发出的人声,再到低音提琴迂回的音阶,声音似乎悄然而至,却又是那么出人意料,不禁让人耳听八方之音的同时,还需眼观四路方能明白声音的穿梭走向。随后音乐似乎转入了一场室内乐的演奏,主角成了两把小提琴的互相交替追逐,上滑音和下滑音不断交替出现,滑音的持续最终被全乐队的爆发所打破,定音鼓带动整个乐队围绕着E

音展开重复,旋律结束在F 音,这个在E 音上重复和延展的旋律多次反复,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和震撼感。《兵马俑II》用悠长、低沉的大提琴将听众拉回沉重、遥远的过去。长笛用富有神秘感的中音区演奏的四音列,暗含着古老的忧伤。弦乐组高音旋律在整个打击乐组的配合下,形成紧拉慢奏的局面,伴随着定音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