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抽样计划

合集下载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标题: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抽样计划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

因此,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抽样计划的建立、执行、监控、调整和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制度。

一、抽样计划的建立1.1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1.2 确定抽样数量:根据产品的批次大小、质量控制水平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确定每次抽样的数量。

1.3 制定抽样标准:明确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和允许的质量偏差范围,确保抽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抽样计划的执行2.1 抽样过程控制:在抽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抽样计划执行,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公正性。

2.2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抽样结果判定:根据抽样结果判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产品批次。

三、抽样计划的监控3.1 定期评估抽样计划:定期评估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2 质量指标监控:监控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3.3 抽样效果评估:评估抽样计划的效果和准确性,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抽样计划的调整4.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抽样标准:根据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适时调整抽样标准。

4.2 调整抽样数量:根据产品的生产情况和质量控制情况,适时调整每次抽样的数量。

4.3 不断改进抽样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抽样计划,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抽样计划的改进5.1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抽样计划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为改进抽样计划提供依据。

5.2 持续优化抽样方法:不断优化抽样方法,提高抽样的准确性和效率。

5.3 培训与提升:对抽样计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抽样计划制定与使用

抽样计划制定与使用

抽样计划制定与使用引言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通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观察或测量,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进行统计分析或研究调查时,抽样计划的制定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抽样计划的制定过程和使用方法。

1. 抽样计划制定1.1 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制定抽样计划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明确研究目标有助于确定样本的选择和人数,以及相关调查或测量的内容和指标。

1.2 选择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

1.3 确定样本量确定样本量是制定抽样计划的关键步骤。

样本量的确定需要考虑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和期望的抽样误差等因素。

可以通过样本量计算公式或专业的抽样软件来确定样本量。

1.4 制定抽样框架抽样框架是指总体个体的清单或描述。

制定抽样框架需要参考相关数据资源,以确保抽样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可以使用政府统计数据、企业数据或调查问卷等来构建抽样框架。

2. 抽样计划使用2.1 样本选择根据抽样计划选择样本是抽样计划的核心步骤。

根据选择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框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选择样本。

需要注意的是,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2.2 数据收集在抽样计划使用阶段,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工作。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 数据分析抽样计划使用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有关总体的信息和结论。

2.4 结果解释在抽样计划使用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研究的结论,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和推广性进行讨论。

总结抽样计划的制定和使用是进行统计分析或研究调查的基础工作。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引言抽样计划管理是在实施调查、研究或者品质控制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合理的抽样计划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并减少调查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以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抽样计划编制1. 确定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所需数据的类型和范围。

2. 确定总体和样本:确定调查总体,并根据总体特征和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样本规模。

3.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样本特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4. 确定抽样框和抽样单元:确定样本来源和抽样单元,确保抽样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确定抽样比例和抽样误差:根据总体特征和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样比例,并预估抽样误差。

6. 编制抽样计划:根据以上确定的信息,编制详细的抽样计划,包括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单元、抽样比例等。

三、抽样计划实施1. 抽样过程监控:在抽样过程中,应设立抽样监控机制,监控抽样过程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 抽样单元选择:根据抽样计划,按照抽样方法和抽样比例,选择符合条件的抽样单元。

3. 数据采集和记录:对选中的抽样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抽样误差控制:在抽样过程中,应控制抽样误差,采取合适的调整措施,如增加样本容量、调整抽样比例等。

5. 抽样结果分析: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判断,并进行合理解释。

四、抽样计划评估和改进1. 抽样计划评估:对抽样计划进行评估,包括样本的代表性、抽样误差的控制、抽样方法的适合性等方面的评估。

2. 抽样计划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抽样计划进行改进,如调整抽样比例、优化抽样方法等,以提高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经验总结和分享:对抽样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提高团队成员的抽样计划管理能力。

五、结论抽样计划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证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一、引言。

抽样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市场调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抽样计划是指在进行抽样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抽样的目的、方法、样本量、抽样框架等内容。

本文将对抽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抽样计划的制定。

1. 确定抽样目的。

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抽样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进行调查研究,还是为了进行质量检验?不同的目的将决定不同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2. 确定抽样框架。

抽样框架是指抽样的总体范围和抽样单元的清单。

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需要明确抽样框架的来源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对抽样框架进行修正和更新。

3. 选择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总体的特点、样本的分布情况以及调查的实际情况。

4. 确定样本量。

样本量的确定是抽样计划中的关键环节。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根据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和抽样误差来确定。

5. 制定抽样方案。

在确定了抽样目的、抽样框架、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细节。

三、抽样实施方案。

1.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抽样前,需要对抽样框架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对抽样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操作。

2. 抽样过程中的监控。

在抽样过程中,需要对抽样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同时,需要及时处理抽样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3. 抽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在完成抽样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断。

同时,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四、总结。

抽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统计调查和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抽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抽样工作。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引言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旨在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提供准确的样本数据来支持决策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抽样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二、抽样计划的制定1. 抽样目标的明确在制定抽样计划之前,需明确抽样的目标和目的。

根据需求确定所要抽取的总体和变量,确保抽样结果能够满足分析和决策的要求。

2. 抽样方法的选择根据总体特征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选择抽样方法时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3. 样本容量的确定根据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样本的容量。

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样本容量,以保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4. 抽样框的建立建立抽样框是指确定样本来源的总体名单或抽样单位。

抽样框应该准确、完整、可靠,并且能够覆盖所需的总体。

5. 抽样误差的控制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需考虑抽样误差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样本设计和抽样方法选择,以及适当的样本容量确定,可以控制抽样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抽样计划的实施1. 抽样程序的描述明确抽样过程中的步骤和程序,确保抽样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包括抽样框的获取、样本的抽取、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等环节。

2. 抽样过程的监控对抽样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抽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监控内容包括抽样框的更新、样本的抽取方法、调查问卷的回收率等。

3. 抽样过程的记录详细记录抽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框的来源、抽样过程中的问题和调整等。

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追溯和验证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四、抽样计划的监控与评估1. 抽样结果的分析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总体的估计值和置信区间等。

2. 抽样误差的评估评估抽样误差的大小和可接受程度,判断抽样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抽样误差公式或模拟方法进行评估。

3. 抽样计划的调整根据抽样结果的评估,对抽样计划进行调整。

抽样的方案设计怎么写好

抽样的方案设计怎么写好

抽样的方案设计怎么写好抽样的方案设计怎么写好摘要:本文将从抽样的概念和意义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抽样的方案设计如何写好。

具体包括确定抽样目标、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确定样本规模、制定抽样方案、实施抽样过程以及数据分析与结果的可靠性评估等六个方面。

一、确定抽样目标抽样的第一步是明确抽样目标。

目标的明确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

例如,如果研究目的是了解某一群体的整体情况,可以选择代表性抽样方法;如果研究目的是比较不同群体的差异,可以选择分层抽样方法。

二、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根据抽样目标,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是确保抽样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抽样误差、抽样效率和实际可操作性等因素。

三、确定样本规模样本规模的确定要根据抽样目标、抽样方法和预期误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样本规模越大,抽样结果越接近总体。

为了确定合适的样本规模,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样本容量的计算,如使用抽样误差公式或样本容量计算公式。

四、制定抽样方案抽样方案是抽样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抽样方案应包括抽样目标、抽样方法、样本规模、抽样过程、抽样时机、数据收集方式等内容。

在制定抽样方案时,需要考虑具体研究的特点和实际可行性,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五、实施抽样过程在实施抽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抽样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抽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抽样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样本的选择和登记、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抽样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等。

通过规范的操作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抽样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数据分析与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在完成抽样并获得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来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推断。

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可以利用抽样误差估计、置信区间等方法来评估抽样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抽样方案的设计怎么做的好

抽样方案的设计怎么做的好

抽样方案的设计怎么做的好抽样方案的设计怎么做的好摘要:抽样方案的设计是调研和统计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抽样方案可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

本文将从确定研究目标、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制定抽样框架、实施抽样和分析数据六个方面,详细介绍抽样方案的设计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研究目标在设计抽样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将决定抽样的范围、样本的选择方式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

确定研究目标时,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所要获得的信息和研究的目的。

二、选择抽样方法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需要考虑研究目标、总体特征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分布均匀的情况,而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具有明显分层特征的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三、确定样本容量确定样本容量需要考虑总体的大小、总体的分布特征、研究目标的精确度要求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样本容量过小会导致统计结果不够准确,样本容量过大则会浪费资源和时间。

常用的样本容量计算方法有公式法、经验法和模拟法等。

根据研究目标和可行性要求,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是抽样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四、制定抽样框架抽样框架是指包含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清单或描述。

制定抽样框架需要考虑可行性和样本的代表性。

对于有限总体,抽样框架可以是人口普查、企业名录或者通过调查预先获取的样本基础;对于无限总体,抽样框架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模型进行构建。

抽样框架的制定需要确保每个个体都有机会被选中,避免样本的选择偏差。

五、实施抽样实施抽样需要按照设计的抽样方案进行操作。

根据抽样方法的不同,可以采用随机数表、随机数发生器、电子抽签等方式进行样本的选择。

在实施抽样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避免抽样误差和操作失误。

六、分析数据抽样方案的设计不仅仅是选择样本的过程,还包括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标题: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抽样计划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本文将从抽样计划的制定、执行、监控、调整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体系。

一、抽样计划的制定1.1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1.2 确定抽样数量:根据生产批次大小、产品质量要求和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数量,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1.3 制定抽样计划:确定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人员等具体细节,编制抽样计划书并进行审批。

二、抽样计划的执行2.1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按照抽样计划书的要求进行抽样,确保抽样的过程符合规定,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2.2 记录抽样信息:对每次抽样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抽样数量、抽样结果、抽样人员等信息,建立完整的抽样档案。

2.3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抽样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抽样计划的监控3.1 定期检查抽样情况:定期对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抽样过程符合规定,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3.2 分析抽样结果: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产品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3.3 反馈意见建议:根据抽样结果和监控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抽样计划的调整4.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需求,及时对抽样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 优化抽样方案:根据抽样结果和监控情况,优化抽样方案,提高抽样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质量风险。

4.3 持续改进抽样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抽样管理制度,促进抽样计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抽样计划的总结5.1 汇总抽样数据:对一定时期内的抽样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抽样计划的执行效果和质量管理水平。

实验室抽样计划和方案

实验室抽样计划和方案

实验室抽样计划和方案一、抽样目的。

咱们做抽样呢,就是为了从一大波东西里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小部分,然后通过研究这小部分,来了解整体的情况。

比如说咱想知道一仓库的苹果甜不甜,不可能每个都咬一口,那就抽样,抽出来的苹果能代表这一仓库苹果的情况就行。

二、抽样范围。

1. 首先得确定是从哪些东西里抽样。

如果是在一个大工厂里,是只抽某一条生产线的产品呢,还是整个工厂不同车间的产品都要抽?像生产饮料的,是只看新出的那个口味的生产线,还是所有口味、所有生产线的产品都在咱抽样的范围内,这得搞清楚。

2. 还有时间范围,是这个月生产的产品抽样,还是从年初到现在生产的产品都要考虑进去。

三、抽样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

这就像抽签一样,把所有要抽样的东西编上号,然后随机抽取。

比如说要从100个小零件里抽10个做检测,就可以用随机数生成器来确定抽哪10个,每个零件都有相同的被抽到的机会,公平得很。

2. 分层抽样。

要是抽样的东西有不同的类型或者层次,那就得用这个方法。

就像一个学校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了解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从一个年级抽。

可以按照年级分层,每个年级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学生,这样就能保证不同年级的情况都能反映出来。

3. 系统抽样。

想象一下,有一长排的产品,咱每隔几个就抽一个。

比如每10个产品里抽1个,从第3个开始抽,那就是3、13、23、33……这样一直抽下去。

不过要注意,这得保证这些产品的排列顺序不会影响抽样的公平性哦。

四、抽样数量。

1. 这得根据总体的数量来定。

如果总体数量比较小,那抽样比例可能就大一点。

比如说一共就50个产品,咱可能抽10个,抽样比例就是20%。

要是总体有1000个产品,可能抽50个就够了,抽样比例就是5%。

2. 还要考虑到检测的准确性要求。

如果要求非常精确地了解总体情况,那就多抽点;要是大概了解一下就行,那就可以少抽点。

五、抽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样本的标识。

抽出来的每个样本都得做好标记,就像给它们每个人都发个身份证一样。

实验室抽样计划和方案

实验室抽样计划和方案

实验室抽样计划和方案一、为啥要抽样。

咱先唠唠为啥要在实验室搞抽样呢?你想啊,要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做实验,那不得累死人,还费老多资源了。

比如说,你有一大卡车的苹果,想知道它们甜不甜、有没有坏,你总不能每个苹果都咬一口吧?所以呢,抽样就是从这一大堆东西里挑出一部分来代表整体,就像从一卡车苹果里挑几个出来检查,然后根据这几个苹果的情况来猜猜整卡车苹果的好坏。

二、确定抽样目标。

1. 要知道啥。

这就像是你去旅行之前先确定目的地一样。

在实验室里,我们得先搞清楚抽样是为了知道啥。

是想看看这个产品合不合格呀,还是想研究某个东西里有多少某种成分呢?比如说,对于一批新生产的饮料,我们是想看看它的糖分含量是不是在规定范围内,还是想检查里面有没有有害细菌呢?这个目标得明确得像大白天的太阳一样,这样才能知道咋去抽样。

2. 为谁抽样。

咱还得清楚是为谁做这个抽样呢。

是为了生产厂家自己检查产品质量呀,还是为了政府部门监督市场呀?如果是生产厂家,可能更关注产品的性能是不是稳定;要是政府部门,那就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要求就会更严格一些。

三、选择抽样对象。

1. 整体是啥。

这就像你要从一群小伙伴里挑人,你得先知道这群小伙伴都有谁。

在实验室里,抽样对象的整体范围得确定好。

比如说,是要从一个仓库里的所有产品抽样呢,还是只从其中某个批次的产品抽样?如果是一个大型的电子产品生产厂,有不同车间、不同日期生产的产品,那这个整体的界定就得好好考虑,可不能乱抽一气。

2. 有没有特殊的子群体。

有时候,在这个大的抽样对象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小群体。

就像一群动物里有不同的品种一样。

比如说,在一批文具里,有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笔,这些可能就是特殊的子群体。

如果我们怀疑某种颜色的笔有问题,那这个子群体就得重点关注,可能要单独抽样。

四、确定抽样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

这个就像抽奖一样,从所有的抽样对象里随便挑。

每个东西被抽到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有一堆编号从1到100的小球,我们闭上眼睛随便摸几个出来,每个小球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

怎样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

怎样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

怎样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引言在科学研究、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领域中,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

合理设计和实施抽样计划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包括确定研究目标、选择抽样方法、计算样本大小、制定抽样步骤等方面。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确定研究的目标有助于确定研究的总体和样本的特征,确定问题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步骤二:选择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每种抽样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步骤三:计算样本大小确定抽样方法后,需要计算样本的大小。

样本大小的确定涉及到显著性水平、效应大小、抽样误差等因素。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样本容量计算公式或者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步骤四:制定抽样步骤制定具体的抽样步骤,包括确定抽样单位,编制抽样框架,设计问卷或者调查表格,制定调查计划等。

具体的抽样步骤会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抽样方法而有所差异,但基本原则是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步骤五:实施抽样计划按照制定的抽样步骤,开展实际的抽样工作。

抽样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抽样比例和抽样程序进行,以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抽样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抽样过程和出现的问题,以备后续分析和校正。

步骤六: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在抽样计划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结论抽样计划方案设计是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设计和实施抽样计划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出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通过确定研究目标、选择抽样方法、计算样本大小、制定抽样步骤和实施抽样计划,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可以确保抽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抽样计划管理规范的五个部分,分别是抽样目的明确、抽样方法选择、样本容量确定、抽样频率设定和抽样计划的执行与评估。

一、抽样目的明确:1.1 确定抽样目标:在制定抽样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抽样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验证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还是为了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等。

只有明确了抽样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样计划的制定。

1.2 确定抽样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确定抽样的标准。

例如,对于电子产品,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确定合格品的标准。

同时,还要考虑到顾客的需求和反馈,确保抽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3 确定抽样误差:在抽样计划中,需要考虑到抽样误差的大小。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结果与总体结果之间的差异。

通过合理地确定抽样误差,可以平衡抽样的成本和效果,提高抽样计划的可靠性。

二、抽样方法选择:2.1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样本,确保每个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分布均匀、样本容量较小的情况。

2.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选择样本。

例如,每隔一定间隔选取一个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有一定的规律性分布的情况。

2.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地选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情况,可以提高抽样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样本容量确定:3.1 样本容量与总体大小的关系:样本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总体的大小。

一般来说,总体越大,样本容量就需要越大,以保证抽样结果的代表性。

3.2 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样本容量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抽样误差的大小。

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容量就需要越大。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进行调查研究或质量控制过程中,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能够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代表整体情况。

为了保证抽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抽样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抽样计划管理的规范。

二、抽样计划管理的目的抽样计划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制定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流程,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抽样结果的影响,保证抽样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抽样计划管理的步骤1. 确定调查目标和样本特征:在制定抽样计划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所需的样本特征。

例如,如果调查一个产品的质量状况,需要确定抽样的产品特征、抽样的批次、抽样的数量等。

2.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调查目标和样本特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抽样方法,并记录在抽样计划中。

3. 确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是指从总体中选择的样本数量。

样本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抽样误差、置信水平和总体方差等因素。

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通过样本容量计算公式来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4.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前面确定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制定详细的抽样计划。

抽样计划应包括抽样的时间、地点、抽样的程序和步骤、抽样的工具和设备等信息。

5. 实施抽样计划:按照抽样计划的要求,进行抽样工作。

在抽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计划中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抽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对抽样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断。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总体的特征和规律,并对调查目标进行评估。

7. 抽样计划的评估和改进:根据抽样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抽样计划进行评估和改进。

如果抽样结果不符合预期,需要对抽样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抽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抽样计划管理的要求1. 科学性和合理性:抽样计划应基于科学的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抽样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通过抽取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实际工作中,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抽样工作。

一、抽样计划的设计。

1.明确抽样目的。

在设计抽样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抽样的目的。

是为了对总体进行推断,还是为了进行统计检验?不同的抽样目的会影响到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样本量的确定。

2.选择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总体的特点、抽样目的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不同的抽样方法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确定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置信水平和置信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推断的准确性就越高,但也会增加调查成本。

因此,需要在准确性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二、抽样实施方案。

1.制定抽样计划。

在实施抽样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抽样计划,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框架、抽样误差控制等内容。

抽样计划是抽样工作的指导方针,能够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实施抽样工作。

根据抽样计划,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

在实施抽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抽样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抽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推断。

3.抽样结果的分析和推断。

在完成抽样之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对总体特征的推断结果。

在推断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抽样误差和置信水平,确保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

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是统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和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抽样工作时,需要认真制定抽样计划,严格执行抽样方法,确保抽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抽样计划方案设定原则

抽样计划方案设定原则

抽样计划方案设定原则引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抽样可以从一个总体中选择样本,从而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然而,在进行抽样计划的制定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证抽样结果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本文将介绍抽样计划方案设定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原则一:随机性抽样计划的设定应具备随机性。

即在总体中每个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这样可以避免选择性偏差,从而保证抽样结果的代表性。

常见的实现随机性的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选择指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系统抽样是在总体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按照特定间隔选择个体作为样本;分层随机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选择个体作为样本。

通过这些随机抽样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抽样结果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原则二:可重复性抽样计划应具备可重复性。

即在相同的抽样方案下,重复进行抽样应获得近似相同的结果。

为了保证可重复性,可以通过确定性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一般来说,确定性抽样方法是通过事先人为指定每一个样本的选择规则和顺序来实现的,如系统抽样和方便抽样。

确定性抽样方法可以确保在相同的抽样方案下,得到相同的样本。

原则三:效率性抽样计划应具备效率性。

即在给定的资源(如时间、人力和金钱)下,能够获得最为精确和详尽的信息。

在确定抽样方案时,需要考虑样本容量的大小和抽样方法的选取。

根据统计学原理,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的差异将逐渐减小,从而提高了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根据需要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此外,在确定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抽样的效率。

如在具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方便抽样;在资源较为充裕时,可以选择分层或集群抽样。

原则四:全面性抽样计划应具备全面性。

即在抽取样本时,应覆盖总体中的各个层次和特征。

为了保证抽样结果的全面性,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或者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每个层次中随机选择个体,以保证不同层次之间的样本比例。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内容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内容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内容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摘要:抽样方案是进行研究或调查时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样本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篇文章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叙述:定义抽样目标、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制定抽样计划、实施抽样和分析数据。

第一部分:定义抽样目标在制定抽样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或调查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例如,如果目标是调查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满意度,那么抽样的重点应放在该产品的潜在用户群体上。

第二部分:选择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决定了如何从总体中选择样本。

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第三部分:确定样本量样本量是抽样方案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确定样本量时,需要考虑抽样误差、置信水平和效应大小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样本量应足够大,以确保能够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第四部分:制定抽样计划制定抽样计划是确保抽样过程的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抽样计划应包括抽样框架、抽样方法、抽样过程、样本选择的程序和标准等内容。

制定抽样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实际可行性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第五部分:实施抽样实施抽样是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样本选择的过程。

在实施抽样时,需要严格按照抽样计划中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样本的选择符合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还需要记录抽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第六部分:分析数据抽样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样本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数据分析应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范文: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摘要:抽样方案是进行研究或调查时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样本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叙述:定义抽样目标、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制定抽样计划、实施抽样和分析数据。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范文一篇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范文一篇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范文一篇抽样方案怎么做才范文一篇摘要:抽样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出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将从抽样方案的制定、样本容量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抽样误差的控制、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步骤以及结果的解读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制定一个完善的抽样方案。

一、抽样方案的制定制定抽样方案是抽样调查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保抽样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抽样方案时,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目标总体、调查目的以及研究资源的限制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确定抽样方法、样本容量和抽样误差等关键要素。

二、样本容量的确定样本容量是抽样方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确定样本容量需要考虑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的选择、研究目的的要求以及可接受的抽样误差等因素。

通常,可以通过使用抽样容量计算公式或抽样容量表来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三、样本选择的方法样本选择是抽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从目标总体中选择出代表性的样本。

常用的样本选择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等。

在选择合适的样本选择方法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目标总体的特点以及研究资源的限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四、抽样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是由于使用样本而不是整体数据进行推断所引入的误差。

为了控制抽样误差,需要在抽样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并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样本容量、改进抽样方法和提高数据质量等方式来降低抽样误差。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步骤数据收集是抽样调查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获取样本数据以供分析和解读。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同时还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推断的过程,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

六、结果的解读结果的解读是抽样调查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和推断。

抽样方案怎么做的好一点

抽样方案怎么做的好一点

抽样方案怎么做的好一点抽样方案怎么做的好一点摘要:抽样是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质量和准确性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策划师的角度出发,分享如何制定一个好的抽样方案,包括确定调查目标、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制定抽样过程、处理抽样误差以及评估抽样结果等六个方面展开叙述。

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案,我们能够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抽样方案、调查目标、样本量、抽样方法、抽样误差、评估抽样结果一、确定调查目标在制定抽样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研究问题,明确调查目标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例如,如果调查目标是了解某一特定群体的消费行为,抽样方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获得这一特定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二、选择抽样方法根据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分层抽样适用于特定群体的研究,可以根据群体特征进行层次划分,并在每个层次上进行抽样。

整群抽样适用于群体特征相对均匀的情况,可以将群体按照某些特征划分为若干子群体,然后从子群体中随机抽取样本。

三、确定样本量样本量是抽样方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本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调查目标、抽样方法、预期的误差水平和置信水平等因素。

一般来说,样本量越大,结果的可靠性越高,但也会增加调查的成本和时间。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或抽样误差公式来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四、制定抽样过程制定抽样过程是确保抽样方案执行的关键步骤之一。

抽样过程包括确定抽样框架、制定抽样设计、实施抽样和记录抽样结果等。

抽样框架是指包含样本的总体或总体中的子群体,需要根据抽样目标和研究问题来确定。

抽样设计是指具体的抽样计划,需要明确抽样方法、样本量、时间范围、调查方式等要素。

实施抽样需要严格按照抽样设计进行,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

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抽样方案怎么做才好写一些在策划工作中,抽样方案是决定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好的抽样方案可以确保策划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收集到数据,并得到可靠的结果。

因此,如何编写一个好的抽样方案是每个职业策划师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叙述,详细介绍如何编写一个优秀的抽样方案。

一、确定研究目标在编写抽样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指策划活动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抽样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标,例如确定是否是为了了解受众的需求,还是为了评估某个产品的市场潜力。

二、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在编写抽样方案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标和样本特征。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了解全体受众的需求,可以选择随机抽样;如果我们希望了解不同地区受众的需求差异,可以选择分层抽样。

三、确定样本量样本量是决定抽样方案精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确定样本量需要考虑到研究目标、抽样方法、预期效应大小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样本量越大,抽样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根据经验公式或者统计学方法,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样本量。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实际可行性和成本因素。

四、设计抽样过程在编写抽样方案时,需要详细设计抽样过程。

抽样过程包括确定抽样单位、制定抽样框架、制定抽样规则等。

抽样单位可以是个人、家庭、组织等,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抽样单位。

抽样框架是指包含所有抽样单位的总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框架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抽样规则是指在抽样过程中,根据某种规则选择样本,例如按照随机数表选择样本。

五、制定数据收集方法抽样方案还需要制定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根据研究目标和样本特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同时,还需要设计问卷或者访谈指南,并进行试题预调查和修订。

在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查樣本代字 1.儘可能的將均一性質的製品集中在一起 構成群體批,每批內製品應具有相同之型 式、等級、種類、尺寸、成分,並進可能 在主要相同條件下製成 2.依群體批大小及檢驗水準,查樣本大小 之代表字,查出樣本代字
(五)決定抽樣型式 1.選用單次抽樣、雙次抽樣、多次抽樣之 任何形式 2.通常是根據管理的難易,與平均樣本大 小間的比較已決定抽樣型式,一般使用單 次抽樣

AQL10.0%---僅用百位缺點數表示
(三)決定檢驗水準 --- 檢驗水準適用已決定製品群體批大小及樣本
大小間的關係
1.檢驗水準有 I、II、III三級,通常都採用II 級檢驗水準,不過無須太高判斷力時可採 用I級,需要較高判斷力時則可採用III級 2.其他還有S-1 、 S-2 、 S-3 、S-4四種特 殊水準,是適用於較小樣本,而容許有較 大的冒險率時所用(破壞性試驗或檢驗成本 很高時)
如何做好抽樣檢查
MIL-STD-105D使用說明
一、起源
1942年2月制定JAN-STD-105,經A、B、 C三次修訂 1963年4月再經修訂,制成 MIL-STD-105D 為計數值調整型抽樣計劃之代表
二、適用範圍
由多數供應者連續購買比較大量的物品時 群體批不合格,供應者所受的損害較大時 一般多使用於進料(含加工品)檢驗及成品 檢驗
1
2 3 4 6 8 11 15 22
2 3 5 7 10 14 21
» ¡ © ú
:¥ Î ¤ U¤ è © Ò« ü ª º © â À ˤ è ¦¡ ¡A ¦p ¼ Ë¥ » ¤ j ¤ p ¶ W¹ L § å ¶ q ¼ Æ« h ¥ þ ¼ ÆÀ ˬ d ¡C :¥ Î ¤ W¤ è © Ò« ü ª º © â À ˤ è ¦¡ ¡C AC :¦X ® æ§ P © w­ Ó¼ Æ ¡C RE :¤ £ ¦X ® æ§ P © w­ Ó¼ Æ ¡C
●生產穩定時
●負責單位認為可以適用減量檢驗
(4)減量正常 ●任何一批被拒收 ●檢驗情形不能達到允收或拒收標 準, 雖可允收該批,但下一批則改用正常 檢驗 ●生產情況呈現不規則或停滯時 ●負責單位認為需恢復正常檢驗較適當
(七)查抽樣計劃 依AQL值、樣本代字、抽樣型式、檢驗之 寬嚴、查抽樣計劃表、查出樣本數以及允 收數(Ac) 、拒收數(Re),如一抽樣計劃表 查出為箭頭,則依箭頭方向使用最接近箭 頭方向之抽樣計劃(如樣本數大於或等於批 量數,則採100%全檢)
¿ ¥
§ å ¶ q
2~8 9~15 16~25 26~50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10001~35000 35001~150000 150001~500000 500001¥ H¤ W
` ±
0.15 AC RE
三、使用步驟及說明
(一)決定品質基準 1.明確規定良品與不良品的基準或缺點的 基準,如無法以文字述明,則以限度樣 品表示) 2.缺點的分級法 製品單位之任一特性與規定不符合者稱為 缺點,一般可分為下列等級:
(1)嚴重缺點---可能會嚴重危害使用者生 命或安全的缺點,又稱為致命缺點 (2)主要缺點---喪失或顯著降低製品之實 用性能,無法達成製品的使用目的, 又稱為重缺點 (3)次要缺點---實際上不影響製品之實用 性能與使用目的,又稱為輕缺點
抽樣檢驗計劃標準
1 . 目 的 從檢查批裡,依『批量』大小抽出不同數量之『樣本』,並以檢查規格或樣品加以檢查比較, 以決定個別樣品是否合格。 2 . 適用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公司之進料檢查 / 出貨檢查。 3 . 參考資料 本標準改廢依『品質文件管理基準』(D2-0-001)規定實施。 4.定 義 (1)『批』:具有相同來源,且在相同的條件下生產所得到一群相同規格的產品,稱為一批或 製造批『批量』。 (2)『檢查批』:即上述一個『製造批』在檢查抽樣時,因便於 進行而將其分為若干個『檢查 批』。注意:不可將一個以上『製造批』合併為一個『檢查批』。 (3)『批量』(N):每個『檢查批』內製品單位之數量,以『N』 表示。 (4)『樣本』(n):從檢查批中抽取一個以上的單位製品,其抽取須隨機,不考慮品質狀況,符 號以『n』表示。 (5)『隨機』 :未經安排,未事先設定,不考慮其品質狀況而隨 意取拿謂之 (6)『抽樣檢查』:依規定『檢查批』裡,按『批量(N)』大小,抽出規定數量的『樣本』,再 按『檢查方法』加以檢查。 (7)『合格判定數』:判定『檢查批』合格或不合格的基準不良個數。 (8)『不良品』:無法滿足檢查項目規格之製品,謂之不良品; 反之,滿意全部檢查項目之製 品,稱為良品。
(二)決定AQL(允收品質水準)
AQL值與樣本數代字為選定抽樣計劃之必須指標
1.所謂AQL是指在抽檢時,認為能允許之 不良率之上限或是百件缺點數之上限 2.不良率=
不良品個數
X100% X100%
3.百件缺點數=
製品總數 缺點之總數 製品總數
4.AQL之選定 (1)以需求品質來決定或參考以往有關的 資料來訂定 (2)檢驗項目很多時,可指定不同之AQL 對缺點9或不良品之各級亦可指定不 同之AQL值 5.AQL10.0%---可用不良率或百件缺點數表
(六)決定檢驗之寬嚴 1.選定正常檢驗、加嚴檢驗或減量檢驗 2.開始檢驗時,均使用正常檢驗 正常、加嚴、減量之轉換----(1)正常加嚴 連續5批中有2批被拒收時 (2)加嚴正常 連續5批全被允收時
(3)正常減量 ●連續10批全都被允收 ●連續10批所被抽取樣本總數中其不良品 或缺點之總數,較減量檢驗的界限值 表所訂的界限值少
Ë À
0.25 AC RE
d ¬
¦ X
0.4 AC
æ ³
¸ ¦
® æ
0.65 AC RE AC
â ©
¤ ¹
1 RE
Ë ¼
¦ ¬
1.5 AC RE
í ª
¤ ô
2.5 AC RE AC
· Ç
4 RE AC 0 0 1 1 1 1 2 3 4 6 8 11 15 22 2 3 5 7 10 14 21 2 3 4 6 8 11 15 22 2 3 5 7 10 14 21 2 3 4 6 8 11 15 22 6.5 RE 1 AC 10 RE
其中紙箱類中之外箱依『減量檢查單次抽樣表』(附件二)進行檢查。檢查時,若不合格品數 目超過允收數,但尚未達到拒收數時,可允收該批,惟下一批應立即開始正常檢查。之後, 有連續十批在正常檢查下允收, 可恢復減量檢查。 5 . 2 出貨檢查 允收水準 6.附 件 MA 0.4 MI 1.0
(1) 正常檢查單次抽樣表 (附件一) (2) 減量檢查單次抽樣表 (附件二)
¼ Æ
Ë ¥ ¼ » ¤ j ¤ p
2 3 5 8 13 20 32 50 80 125 200 315 500 800 1250 1 2 3 5 0
RE
0 0 0 0 0 0 1 1 1 2 3 4 6 2 3 5 7 2 3 4 6 8 2 3 5 7 10 2 3 4 6 8 11 1 1 2 3 5 7 10 14 2 3 4 6 8 11 15 1 1 2 3 5 7 10 14 21 2 3 4 6 8 11 15 22 1 1 2 3 5 7 10 14 21 2 3 4 6 8 11 15 22 1 1 2 3 5 7 10 14 21 1
3.不良品之分級法 --- 不良品是指再製品單位內含有一個以上之
缺點,一般分為分為以下各級 (1)嚴重不良品---含有一個以上之嚴重缺 點,此外以可能含有主要缺點、次要 缺點,又稱為致命不良品 (2)主要不良品---含有一個以上之主要缺點,但 不含嚴重缺點,此外以可能同時含有次要缺 點,又稱為重不良品 (3)次要不良品--僅含有以個以上之次要缺點, 但 不含嚴重、主要缺點,又稱為輕不良品
(9)『缺點』 (欠點):製品品質特性不合乎規定規格、圖樣或合 約之要求,謂之缺點 A 主要缺點(MA):使用性能無法達到期望之目的或顯著減低實用性者。 B 次要缺點(MI):實際上不影響製品的使用目的。 (10) 『AQL』:指客戶所能滿意而接收檢查之最大不良率。 5.內 容 依據MIL-STD-105D,普通檢查水準二級,參閱『正常檢查單次抽樣表』(附件一) 5 . 1 進料檢查 允收水準 折罩類 耳套類 塑膠類 紙卡類 MA 2.5 MI 6.5 MA1.5 MI 6.5 MA1.5 MI 6.5 MA1.5 MI 6.5 紙箱類 五金類 電線類 銀網類 MA 1.0 MI 4.0 MA 1.0 MI 4.0 MA 1.0 MI 4.0 MA 1.5 MI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