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
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

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摘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辐射效应”和向内地的梯度转移效应越来越显著,而东北三省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
本文结合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描述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东北三省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外贸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展了加工贸易。
但进入“十五”和“十一五”阶段以来,随着沿海地区土地、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环境压力的增大,加工贸易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纵深转移具备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时,这也适应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转变和升级发展方式的需要。
一、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目前,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1577亿美元,增长了463倍,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39%。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加工贸易转移的力度加大,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参与加工贸易。
2003年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2007年“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措施,为东北地区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承接、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结合统计数据,可看出东北三省的加工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23.1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57.74亿美元,增长了2.9倍(见表1)。
尽管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增长显著,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的绝对规模和在全国的贸易额中所占比重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10年东北三省加工贸易总额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仅为3%左右。
以2008年为例(因2008年相比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北三省加工贸易总额为243.8亿美元,占东北三省外贸总额的22.95%,低于全国40.4%的平均水平。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概述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相关的对策。
问题1.生产力不足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生产力不足。
其主要表现为在供应链的某一环节,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供应链的要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若要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必须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增加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环保标准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中,仍存在一些企业未能严格遵守环保规定,导致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还将阻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
3.缺乏自主创新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无法在市场上立足。
虽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导致其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自主品牌缺失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中,许多企业都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差,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难以向产业链高端升级的原因之一。
对策1.加大技术投入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增强生产力。
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2.加强环保措施政府应该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纳入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管范围,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3.培育自主品牌政府应该扶持加工贸易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将自主品牌打造成“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这将有助于促进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
4.推进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产业转移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
结论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面对这一情况,企业需要提高生产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共同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愈发密切。
其中,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是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然而,双方在贸易往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贸易结构单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往来以能源资源为主,贸易结构过于单一。
近年来,双方开始尝试在农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进行合作,但进展缓慢。
建议:双方可加大互相了解的力度,促进合作领域的多元化。
中国可提供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俄罗斯可提供高端机械制造和科技领域的支持。
传统贸易方式主要是跨境贸易,双方企业间的合作往往是贸易的双向交流。
进出口企业较少涉足境外投资和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的推动力不足。
建议: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俄罗斯投资领域,尤其是在当地实施产业转移,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加快当地工业生产的升级换代。
三、物流运输不便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距离交通运输成本较高,物流链环节繁多,物流运输不便,让企业面临更多困难。
建议:政府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广泛开展交通合作,如开通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缩短距离,减少时间,保障货物顺畅通关。
四、贸易伙伴互补性不足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互补性不足。
双方在贸易时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分歧,很难达成合作共识。
建议:政府应加强贸易政策沟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中俄经济合作。
同时,加强企业间交流,从市场供求角度出发,增进相互了解,培育出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在经贸合作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政府和企业都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沟通合作,携手推动中俄经济合作的稳健发展。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存在贸易结构单一和贸易障碍较多的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拓展贸易领域、加强政府间合作和减少贸易壁垒等对策。
这些对策有助于促进双方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展望未来方面,本文认为通过实施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并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合作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本研究为解决双方贸易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提升双边贸易合作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中国东北、俄罗斯、贸易、问题、对策、贸易结构、贸易障碍、拓展贸易领域、政府合作、贸易壁垒、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成果。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边境地区之一,与俄罗斯紧密相连,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加。
双方在能源、农产品、制造业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中国东北地区以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满足了俄罗斯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中国东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贸易方面的问题,如贸易结构单一、贸易障碍较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双方贸易的发展,也限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双方贸易合作、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双方贸易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问题,找出存在的核心困难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可操作的建议,推动双边贸易关系的深化与拓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通过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双方贸易合作做出贡献,为加强两国经济关系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是地理接壤的邻国,双方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贸易往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和制定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问题一: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主要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交易为主,这导致了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能源产品,而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是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等制造业产品。
这种贸易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双方的贸易失衡和依赖性。
对策一:多元化贸易产品双方应通过多元化贸易产品来调整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多样化。
中国东北可以加大农产品和食品等相关领域的出口,俄罗斯可以增加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需求。
双方可以加强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创新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的结构转型。
问题二:物流和运输成本高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相对不发达,物流和运输成本较高。
这给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制约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对策二: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双方应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物流和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加强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联通,提高运输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提升货物通关等环节的效率,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
问题三:贸易投资环境不稳定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贸易投资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政策法规层出不穷,对进出口企业来说难以适应;对外贸易银行业务不够便利,没有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等。
对策三:加强政策沟通和协商双方应加强政策的沟通和协商,改善贸易投资的环境。
建立和完善贸易投资的政策体系,提出明确的政策法规,简化相关手续和流程,降低贸易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双方还可以建立高层沟通机制,加强对外贸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推进贸易投资的顺利进行。
问题四:缺乏贸易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中,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机制来推动双方的贸易往来。
国际分工下东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基于价值链角度的分析

开始 .东北地 区利 用老工业基地的资源经 优势快步增长
样 背 景 下 .东 北地 区正 在 加快 经 济 和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步 伐
在这 看 ,新 的 贸 易 方 式 .产 业 内 贸 易 比 重 大 大 增 加 ,一 般 贸 易 与 加
参 与 工贸易平分秋 色 .t 9年 ~2 0 9 9 0 7年 间 东北 地区 的对外 贸易
分 工的 形 式也 随 之 发 生转 变 Ⅱ 工贸 易 作 东 北 地 区 对外 贸易 白 形 式经历 了由一般 贸易 为主到加工贸易 为主再 到一般贸易 加 勺 主 要形 式 ,对 东 北 经 济 的 增长 起 到 很 大 的 推 动 作用 工 贸 易并 重 的 过 程 加 工 贸 易在 贸 易 总 额 中 的 比重 基本 上 维 持
誊 塞
;
簸
嚣
/ 耋 霉 !嚣 麟 国 累 姜 熊 ;
施 姒 0 ຫໍສະໝຸດ \ 0 圆 鲮 国际分工下东北地区办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
舀
黧成
值魍国瞎围
赵 放 吉林大学经济 学院
丹 辽宁大 学国际关 系学院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状况调研报告.doc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状况调研报告2页,当前在第[2] 国6176.621%50.7%湖北2330%28.2%安徽21.826%24.8%山西18.4162%28.1%河南14.7-14%17.5%江西14.173%25.9%湖南5.543%8.4%我省加工贸易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各市州(县)政府普遍对加工贸易缺乏认识,即使有所了解,也片面认为加工贸易不过是转手生意、保税生产,对地方财政不能带来实质性好处,对发展加工贸易重视不够,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2、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应对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沿海加工贸易转移,中部其他省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加工贸易扶持政策,而我省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省政府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文件还在修改完善当中,没有正式出台。
3、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
XXXX年以来我省进出口贸易增长了近3倍,但口岸、海关联检机构、人员仍然停留在原有规模,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赣州市有2个海关办事机构,而永州市目前还未设海关办事处,成为正在形成中的蓝山――宁远――道县加工贸易走廊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由于没有搭建好区域快速通关平台,**企业的一个 40尺标准的集装箱在深圳盐田港通关需1天以上、600元左右费用,而赣州企业只需2分钟、2元费用。
4、土地供应量不足,严重制约项目落地。
土地是投资商最为关注的问题。
去年国家下达我省用地指标6900公顷,而实际需要1XXXX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44号公告,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核心是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一是东部地区新设立的生产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而中西部新设立的企业无此限制。
二是对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的东部现有企业实行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银行保证金“实转”,而中西部企业则实行“空转”。
目前,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10省市,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97.4%,而中西部22个省市只占2.6%。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自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同,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距离和交通不便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且大部分地区均位于边远地带,交通不便。
这使得货物的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结构单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资源产品方面,如石油、天然气、木材等。
缺乏多样化的贸易品种,导致贸易规模受限。
三、监管标准不统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着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不利于贸易的稳定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合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包括加快边境口岸和运输通道的建设,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贸易加大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多元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发新的贸易品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贸易的多样化和稳定性。
三、加强监管协调与合作中国东北与俄罗斯需要加强监管协调与合作,统一贸易标准和流程,降低贸易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
四、推动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提高贸易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优化贸易环境,促进贸易的多元化和稳定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本文将围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地理接近带来的贸易不平衡中国东北和俄罗斯地理接近,但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资源类产品远多于出口,导致贸易不平衡。
中国东北地区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品等资源的日益枯竭,资源依赖型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而俄罗斯作为资源丰富的国家,也需要进口中国的工业品和消费品。
如何通过促进贸易平衡,实现互利共赢,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策一:加强产业合作,推动贸易多元化中国东北和俄罗斯应共同努力,加强产业合作,推动贸易多元化。
促进双方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通过相互补充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贸易平衡。
问题二: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贸易受限于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目前,东北铁路和公路运输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老化、运输效率低下等,导致贸易的流动性不足。
对策二:加强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双方应加强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完善运输渠道,提高运输效率。
优化东北铁路和公路的设备和运输管理,提高货运能力和效率,以便更好地促进贸易流通。
问题三:贸易壁垒和不确定性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法律法规和贸易政策有时候存在差异,导致贸易中存在一定的壁垒和不确定性。
这给双方贸易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策三:加强政策沟通和互信中国东北和俄罗斯应加强政策沟通和互信,以解决贸易壁垒和不确定性问题。
双方可通过建立更加透明、规范和稳定的贸易制度,加强对接,并在贸易政策制定、准入、交易支付等方面进行合作和磋商,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问题四:金融合作不足目前,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金融合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双方在贸易中的支付结算、融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实际开展贸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也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针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
一、问题分析1. 贸易结构单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产品以及机电产品等传统领域,而缺乏多样化的贸易产品。
双方贸易结构单一,容易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也难以满足双方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2. 贸易依赖程度高中国东北地区对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依赖程度较高,而俄罗斯也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较大。
这种贸易依赖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出现贸易摩擦或其他问题,就会给双方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
3. 贸易便利性有待提高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便利程度有待提高,双方之间的贸易程序繁琐、通关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制约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4. 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尽管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相对于两国的潜力而言,贸易规模仍然较小。
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推动贸易规模扩大,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策研究1. 多元化贸易产品双方可以加强合作,拓展贸易领域,不断丰富贸易产品的种类,增加市场多样性,减少贸易风险。
中国东北可以加大对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俄罗斯可以加大对中国东北的工业品和技术产品的进口,以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2. 优化贸易便利程序双方可以加强政府合作,优化边境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建立更加便捷的物流体系,加快货物通关速度,提高贸易效率,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全面发展。
3. 加强贸易便利设施建设双方可以共同投资建设贸易园区、物流中心等贸易便利设施,为双方贸易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这些贸易便利设施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的贸易服务,为双方企业开展贸易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
国际分工下东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国际分工下东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制造业为主体的全球化过程给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东北三省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并吸收外资以从事转口加工贸易的情况下,并没有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本文试图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角度,通过U形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对东北地区在分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东北地区引进外资政策加以探讨。
标签:东北地区U形价值链利益分配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从2003年开始推行振兴东北计划开始,东北地区利用老工业基地的资源经济优势快步增长。
在这样背景下,东北地区正在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参与分工的形式也随之发生转变。
加工贸易作为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对东北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外有关对加工贸易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FDI对接受国企业和行业带来“正”的还是“负”的知识溢出效应。
大量的一般性文献对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评价都是积极的,如认为其有效的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就业水平。
对FDI评价不高的文献如Aitken和Harrison,他们的研究表明,FDI对当地企业或行业进行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非常有限,甚至为负。
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有一定的培训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这些文献一般依据的是一个国家的数据,对某个地区的研究,以及根据当地特殊情况解释其参与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往往关注不够。
为更深刻认识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东北地区在加工贸易中的分工及利益变化,本文引入价值链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作为东北地区制定外资引进政策和调整对外经贸合作方式的依据。
二、贸易投资一体化与U形价值链模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
黑龙江边境贸易的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电子稿)

黑龙江边境贸易的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摘要黑龙江作为一个边境大省,在其优越的地缘条件下,边境贸易成为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边境贸易”的概念、形式及其独有的特点。
在对黑龙江边境贸易较为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阐述了黑龙江边境贸易的现状,采用了大量的图表集中说明了黑龙江边境贸易对周边人民生活的影响,并结合黑龙江边境贸易的特点和其独特的环境特点,分析了黑龙江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最后从地域、市场需求、国情以及隐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多方面,全面的分析了黑龙江与俄罗斯发展边境贸易的前景。
旨在为黑龙江省的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边境贸易问题对策目录摘要....................................................................................................................... - 1 -目录....................................................................................................................... - 1 - 前言....................................................................................................................... - 2 - 第一章边境贸易的概述..................................................................................... - 3 -1.1边境贸易的定义与形式.............................................................................. - 3 -1.2边境贸易的特点.......................................................................................... - 5 - 第二章黑龙江地区边境贸易现状..................................................................... - 6 -2.1黑龙江边界的历史及现状.......................................................................... - 6 -2.2黑龙江边境贸易概况.................................................................................. - 7 -2.3黑龙江边境贸易特点.................................................................................. - 7 -2.4黑龙江地区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 - 12 -2.5黑龙江省开展边境贸易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 18 - 第三章黑龙江地区边境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19 -3.1黑龙江地区边境贸易所产生的问题...................................................... - 19 -3.2黑龙江地区边境贸易问题的对策............................................................ - 21 - 第四章黑龙江边境贸易发展趋势..................................................................... - 23 - 结论..................................................................................................................... - 24 -前言自90年代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边境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其“利国、富民、兴边、睦邻、安邦”的重要作用,给沿边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时机。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全文)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一、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展概述1.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展阶段我国的加工贸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段(1978年-1985年),加工贸易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第二阶段(1986年-1995年),我国的加工贸易的方式主要是从来料加工转变为进料加工。
第三阶段(1996年-20XX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约占同期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0%,加工贸易的结构在不断地优化。
第四阶段(20XX年至今),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极低,并且以来料加工为主,GJ 在政策上给与了来料加工企业的支持,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的扩展。
2.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类型的比较我国加工贸易早期进展的主要形式为来料加工。
在这之后,进料加工的快速进展取决于我国加工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
在整个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其占比有可能还会逐渐上升。
数据来源:ZGGJ统计局统计年鉴,ZG海关统计年鉴二、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经济能够迅速进展离不开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但是,加工贸易的进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进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外资的依赖程度过强,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我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土地资源是吸引外商投资的最主要原因。
加工贸易进展至今,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可以看出我国的加工贸易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过高,将会影响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以及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2.地区进展不协调加工贸易进展至今,地区进展不协调的问题一直是讨论的话题,东部依旧保持着其原有的进展速度,而中西部进展比较缓慢。
我国的东部地区能够领先进展取决于其地理优势。
而中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产业配套比较落后、人力资源匮乏、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以及物流效率比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在现在进展依旧是非常缓慢的。
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 黑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 特 征
11 黑龙江省承接国 际产业转移的现状 .
转移上还有很大 的差距 , 如何抓住这 一轮国际产业 转 移浪潮 的机遇 ,利 用振兴东北 老工业 基地 的政策 优
势, 主动地 、 有选择地承接产业 国际转移 , 优化产业 结
改革开放 以来 , 江省 引进外 资取得 了突出成 黑龙 就 , 17 - 2 0 年 , 省累计 签订使用外资合 同金 从 9 9 -0 8 全 额 21 8. 5亿美元 。其 中 17- 20 年间 , 累计签 9 9 -0 1 全省
Ab t a t:n r e t s ie h o pot n t s n h n w r u d f i tr ai n l n u tiI r n f r n a c p s r c I o d r o ez t e p ru i e i t e e i o n o n en t a i d sra ta se a d c e t o
P o i c S i tr ain lid sra r n fra c p a c O a o a c lr t e a h e e e to ne ain lid sr l r vn e’ ne to a n u t lta se c e tn e S s t c ee ae t c i v m n fi tr to a n u ti n i h n a
H i n j n rv c cet g ne ai a i uta t nf ae nt a s u n a rs f e og ag e og agPoi ei acpi t t nln s i as r sdo es t oadf t e i nj n l i n n n i r o d r lr e b n h tu q e u oH l i
黑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的外贸形势日益严峻。
黑龙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中心省份,在开展对外贸易方面已具备了重要的地理位置、人才储备和资源优势等方面的条件。
但是,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黑龙江省的加工贸易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开展黑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1.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黑龙江省加工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国内外形势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政策研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2.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现有的加工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其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黑龙江省加工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索,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式。
通过这些方法,来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分析黑龙江省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
1.预期成果
本研究可以总结和分析黑龙江省加工贸易的基本情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研究其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
同时,研究成果将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供相关部门和企业参考和借鉴。
2.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导我省加工贸易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辽宁省,加工贸易,对策]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辽宁省,加工贸易,对策]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de2c128700abb68a882fbb0.png)
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摘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作为工业代表的辽宁省,其工业就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工贸易,而且这种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
本文针对辽宁省加工贸易现状,研究加工贸易对本省工业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工业就业一、目前辽宁省对外贸易结构呈现出的变化1.对外贸易的依存种类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化辽宁省的出口贸易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都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占到全年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二,而工业制品仅占三分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进,到了2001年出口产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业制品的出口量有了质的飞跃,已经远远超出了初级产品的销售量,可以说,辽宁省出口贸易的依存种类已经由初级产品转向了工业制成品。
这期间所发生的变化与全国的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类似。
2.贸易合作伙伴(包括国家和地区)呈现出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来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合作伙伴主要是日韩、美国以及欧亚地区,比较集中,合作稳定。
其中与欧洲国家的合作以德国比重最大,与亚洲国家的贸易中新加坡比重最大。
2000年-2008年出口日本的产品比重占绝对首位。
辽宁省主要贸易伙伴结构变化不大,但与各国进行贸易的市场份额在逐年缩小。
与此同时,辽宁省增加了海外投资并扩大资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以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政策。
在未来的时间里,辽宁省要想提高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必须要使产品的种类多样化,使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辽宁省内各地区贸易呈现出的变化辽宁省内各地区贸易额占辽宁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来说变化不大,辽宁省内以大连为主要发展地区,随着城市群的兴起,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贸易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其发展程度跟省内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略快。
相反的是,相对于这些地区,海滨城市的发展却没有想象当中的尽如人意。
东北三省对外贸易发展态势研究

东北三省对外贸易发展态势研究一东北三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一)对外货物贸易规模萎缩2015年,东北三省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358.9亿美元[1],较上年同期下降24.2%,占全国的3.4%(较上年比重减少了0.8个百分点),辽吉黑三省货物进出口总值排名分列第九、二十三和二十一位;东北三省货物出口总值达63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6%,占全国的2.8%(较上年比重减少了0.7个百分点),辽吉黑排名分列第十、二十七和二十四位;东北三省货物进口总值达724.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5%,占全国的4.3%(较上年比重减少了0.7个百分点),辽吉黑排名分列第九、十八和十九位。
其中,辽宁货物进出口总值为959.6亿美元,吉林189.4亿美元,黑龙江209.9亿美元,较上年分别下降15.8%、28.2%和46.0%;辽宁出口货物507.1亿美元,吉林46.5亿美元,黑龙江80.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19.6%和53.7%;辽宁进口货物452.5亿美元,吉林142.8亿美元,黑龙江12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8.0%、30.7%和39.9%。
从2011年至2015年的变化情况看,东北三省对外货物贸易规模扩张速度持续放缓,且已经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值大幅下降,出口货物值2014年即开始减少(见图1)。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调整2015年,东北三省出口机电产品237.3亿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6%,比重为自2011年以来最高值;出口农产品61.4亿美元,占全国的8.7%,比重为自2011年以来最低值;出口高新技术产品51.4亿美元,占全国的0.4%,比重为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
2015年,东北三省进口机电产品257亿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7%,比重为自2011年以来最高值;进口农产品79.2亿美元,占全国的6.8%,比重较前两年略有下降;进口高新技术产品为67.4亿美元,占全国的0.8%,比重为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_
C0 N TEM P0 RA YEC0 N F I
【 要 】在 东部 沿海地 区 , 工 贸易的“ 射效 应” 向 内 摘 加 辐 和
地 的梯 度 转 移 效 应 越 来越 显 著 , 东 北 三 省 正 在 成 为 东部 沿 海 而
年 份
2 o 02 2 o o3 2 04 O 2 5 OO 2o o6
2 0 4 9.0 6 0 4 .61 5 01 2 80 3 8 4 0 5 1 21 1 9 5 85 4 8 .0 0 .9 5.71 2 O 7 0 o 8 9 4 .5 3 7 37 2 .4 4.21 O 6 l 6 4.o 31 72 6 0 .6 415 3 3 3 2 0 7 73 9 6 4 .6 4 8 2O 2 45 3 2 9 0 7 21 3 .O 81 53 4 8 .1 8 .3 2.5 2 2 0 5 2.0 1 3 6 4 .01 1 6 .1 4 .0 0 8 2 63 6 0 5 04 7 0 20 2 38 229 6 .5 4 2 o 2 7 .0 90 3 411 7 9 56 2 06 2 7 2 o 9 2 O 2o 9 .9 7 .7 8 .3 8.6 8 2 0 2 7 80 1 5 7 3 .4 1 3 .6 5 .4 9.8 7 01 9 2 .o 1 7 89 31 2 01 3 77 2 0 0
元增长到 2 1 年 的 377 00 5. 4亿美元 , 增长了 2 . 9倍( 见表 1 。 )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 建 设 “ 工 贸 易梯 度 转 移 重 点 承 接 地 ” 政 、 加 等
策 , 述 了 东 北 三 省 加 工 贸 易 发 展 的现 状 , 东 北 三 省 承 接 加 描 对 工 贸 易 转移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在 此 基础 上找 到 制 约 东 北地 区加 工 贸 易发 展 的 因 素 , 出 了相 应 的 政 策 建 议 。 给
3O1 6 . 3 29 3 .O 4 28 5 .8 4 23 41 .5 30 6 .8 2 30 01 .9
年 份 进 出 口 加 工 贸 所 占 进 出 口 加 工 贸 所 占 东 三 省 加 工 总 额 易 总额 比 重 总 额 易 总额 比重 贸 易 总 额 占 全 国 比 重
2 02 2 7. 3 21 486 5 3 1 2 1 . 1 0 6 0 70 0 .6 4 0 .7 23 1 40 8 3 .6 6 4.7 O 51
地 区 产 业 梯 度 转 移 的 重 点承 接 地 。 本 文 结 合 国 家提 出 的 “ 兴 振
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战略和 2 0 年 “ 0 7 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
接地 ” 等政策措施 , 为东北地 区进 行加工贸 易梯度转移 的承 接 、 促进 东北三 省经 济发展提供 了 良好 的政 策环境 。结合 统计数 据 ,可看 出东北三省的加工贸易 总额从 20 年的 13 1 02 2 亿美 1
35 3 .4 9
3.9 7 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 43 , 6 倍 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 5 % . 提高到 3%。 7 9 随着 东部沿海 地区 向中西部 进行加 工贸 易转移 的力度加 大, 我国将有越来越 多的地 区参与加工贸 易。20 年 国家 实施 03
表 1 20-21 02 0 0东北 三 省 加 工 贸 易额 ( 美元 ) 亿
全 国 东 北 三 省
国东部沿海地 区充分发展了加工贸易 。但 进入 “ 十五 ” “ 和 十一 五” 段以来 , 着沿海地区土地 、 、 阶 随 资本 原材料 、 力等生产 劳动 要素价 格的上 升 、 环境压 力的增大 , 工贸 易从东 部沿海 向中 加
西部地 区纵深转 移具 备了可能性 和必然性 , 同时 , 也适 应了 这
尽管 东北 三省加工贸易增长 显著 , 但东北三 省加 工贸易的 绝对规模 和在 全国的贸 易额 中所 占比重都低 于全 国平均水 平。
从表 2可 以看 出 ,02 2 1 2 0 - 0 0年东北三省加工贸 易总 额 占全 国
【 关键词 】加工贸 易 产业转移 东北三省
改革开放 以来 ,在国家一系列鼓 励外贸政 策的指引下 , 我
2 0 8 0 9 3 4 4 3 3 3 95 1 98 3 .1 0 3 5 9.0 97 6.8l 8 .2 3 .8 59 08
2 o 5 .0 5 9 4 6l 6 4 4 1 1 0.2 5 1 93 0 4 l1 455 4 7 7. 1 8 . 3 7 1 3 . 3
加工贸易 的比重仅为 3 左右 。以 20 年为例 ( 20 年相比 % 08 因 08 后两年受 金融危机影 响较小 )东北三 省加工贸易 总额为 23 , 4. 8
亿美元 , 占东北三省外贸总额 的 2 . %, 29 低于全国 4 . 5 04 %的平均
水平 。
表 2 东北 三 省 和 全 国 加 工 贸 易情 况 的 对 比 ( 美元 , 亿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转 变和升级 发展方式 的需要 。
一
、
东 北 三 省 加 工 贸 易 发展 现状
目前 ,加工 贸易已经成为地方经 济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改 革开放 以来 , 国的加 工贸易发 展迅速 , 工贸 易进 出 口总 我 加
额从 18 年的 2 亿美元增长到 2 1 91 5 00年的 1 57亿美元 , 17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