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铅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如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给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潜在危害性、辐射性和积累性,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需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1. 治理成本高昂当前,大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壤修复、清理和监测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
而许多地区的治理经费有限,难以进行全面的治理工作,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2. 治理技术尚不成熟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并不成熟,比如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但是其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长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对土壤生态造成次生污染。
3. 缺乏监管和管理在一些地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和管理并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一些企业和单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漠视纵容,使得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4. 社会认知不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是部分民众对此并不重视,缺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知,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治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
5. 缺乏全局规划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目前缺乏全局规划,治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导致治理工作片面而又不系统,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
二、应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治理和修复工作,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治理体系,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
2. 推广科学技术要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完善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操作的便利性,减少治理成本。
铅的危害环境与健康的威胁
铅的危害环境与健康的威胁近年来,铅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从铅的来源、危害环境和健康的角度探讨铅的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铅的来源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金属元素,常见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然而,在人类的活动中,铅的释放和积累已经成为铅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废水、尾气排放、农药使用等都是人类造成铅污染的重要途径。
二、铅的危害环境1. 土壤污染工业活动和农药使用导致的铅排放,使得土壤中的铅含量升高。
高铅含量的土壤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人类的健康。
此外,铅还会通过土壤下渗进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
2. 水环境污染铅经过降雨和排水流入地表水和河流,导致水环境中铅含量升高。
长期饮用含有铅的水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风险,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更为危险。
3. 大气污染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铅含量很高,大气中的铅颗粒会沉积在土壤和水体中,并通过风扬尘等方式再次进入人类活动区域。
长期暴露在高铅含量的大气环境中,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危害。
三、铅对健康的威胁1. 儿童健康儿童对铅的摄入更为敏感,高铅水平会对他们的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铅会干扰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认知和学习障碍,影响儿童的智商水平和学习能力。
2. 成人健康长期接触高铅环境会对成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铅通过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积聚并对血液、肾脏和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铅环境可能导致高血压、贫血等健康问题。
3. 妇女健康妊娠期间的铅暴露对胎儿的发育具有严重的潜在风险。
高铅暴露可以导致早产、胎儿低体重和神经损伤等问题,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
四、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铅污染监测系统,对环境、土壤、水源和食品中的铅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评估铅污染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 防控铅污染源严格限制工业排放和尾气排放,监管农药使用,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优化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铅的释放和排放。
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方法
⼟壤铅污染的治理⽅法⼟壤铅污染的治理⽅法⼟壤铅污染的背景值我国⼟壤中铅的平均背景值为(26.0 12.4)mg/kg[1],⼟壤含铅量为 2~200 mg/kg,平均含量变幅为 13~42 mg/kg ⼀般说,离城市远及未污染⼟壤的含铅量 10~30 mg/kg,城区公路两旁,以及低污染区⼟壤的含铅量 30~100 mg/kg,受铅锌矿企业污染的⼟壤含铅量可超过 10 000 mg/kg 含铅汽油含铅 400~1 000 mg/kg,致使交通⼯具排出的尾⽓中含有⼤量铅,积累于公路两旁⼟壤此外,⼀些城郊污灌区以及果园⼟壤的含铅量也较⾼,是⼀种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污染物。
在环境⽇益恶化的今天,应对铅污染给予⾜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治理⽅法,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铅污染⼟壤的治理修复技术分为稳定固化法、物理和⽣物修复 3种⽅法1稳定固化法:⼟壤重⾦属污染解决⽅案,利⽤重⾦属博⼠开发的⼟壤重⾦属污染原位修复⽅案。
此法通过向⼟壤中针对性的投加科创重⾦属稳化剂,利⽤稳化剂对重⾦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降低重⾦属的⽣物有效性,使重⾦属颗粒矿化,失去与外界反应的条件,从⽽降低⼟壤重⾦属浓度。
此法对⼟壤进⾏原位修复,节约了搬运费⽤和储存场地费⽤;环境污染⼩、对环境破坏可以降低到最⼩程度。
是⽬前消除⼟壤重⾦属污染中重⾦属危害的有效⽅法。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重⾦属铅在⼟壤中的迁移速度⽐较慢的特点,将含有重⾦属铅的⼟壤转移出去的⼀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法、客⼟翻⼟法客⼟法:就是除去表层的污染⼟壤后再客⼟20 cm(添加⽆污染的新⼟)加⼊新鲜的⼟以降低⼟壤中铅的浓度,从⽽降低铅污染⼟壤对植物的毒性。
有利于植物的⽣长。
⽣物⽅法; 以植物修复法为代表植物修复法是利⽤植物及其根系圈微⽣物体系的吸收挥发转化和降解的作⽤机制,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它以费⽤低不破坏场地结构净化环境等优点成为修复铅污染⼟壤的热门技术具体地说,利⽤植物本⾝特有的利⽤污染物转化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或⽔解作⽤,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和脱毒的能⼒,利⽤植物根系圈特殊的⽣态条件,加速⼟壤微⽣物的⽣长,显著提⾼根系圈微环境中微⽣物的⽣物量和潜能,从⽽提⾼对⼟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的能⼒,以及利⽤某些植物特殊的积累与固定能⼒,去除⼟壤中某些⽆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能⼒,但能利⽤的植物不是很多,所以就造成了治理的局限性。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土壤中的铅、镉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减少土壤中铅、镉的含量,制定一份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来详细阐述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土壤铅、镉的来源和危害1.1 铅、镉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废弃电池、化肥、农药等。
1.2 铅、镉的危害: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
1.3 铅、镉的富集途径: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食物链逐级富集。
二、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和标准2.1 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分析等。
2.2 土壤铅、镉的监测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确定土壤中铅、镉的安全阈值。
2.3 监测结果的解读: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土壤中铅、镉的含量是否超标。
三、土壤铅、镉的管理方法3.1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
3.2 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铅、镉,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含量。
3.3 土壤管理措施:包括控制源头污染、合理施肥、选择适宜作物等。
四、土壤铅、镉的防控措施4.1 预防为主: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等预防措施。
4.2 管理为辅: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及时清除污染源。
4.3 定期检测:定期对土壤中的铅、镉含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五、土壤铅、镉的应急处理5.1 应急预案:制定土壤铅、镉污染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组织、物资准备等。
5.2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土壤铅、镉污染事件,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少损失。
5.3 事后处理:对土壤污染事件进行事后处理,恢复土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对土壤铅、镉管理的一份重要文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指导书,可以有效管理和减少土壤中铅、镉的含量,保护土壤和植物生态环境。
土壤中铅超标的修复方法
土壤中铅超标的修复方法哎呀,说起这个土壤里的铅超标,我可真是有话要说。
你知道吗,我家后院那块地,以前是个小工厂,后来工厂搬走了,留下那块地,我想着种点菜啥的,结果一检测,好家伙,铅超标!这可把我愁坏了,你说这菜要是种出来,谁敢吃啊?我就开始琢磨,这铅超标的土壤,得咋整呢?我上网搜了搜,哎哟,这方法可真不少。
有的说用石灰,有的说用植物,还有的说用微生物。
我想了想,这石灰吧,虽然便宜,但是得用好多,而且效果慢。
植物呢,得选那种能吸收铅的,但是长得慢,我这急性子可等不了。
微生物,听起来挺高科技的,但是得买专门的菌种,我又怕自己搞不定。
最后,我决定试试那个植物修复法。
我选了一种叫蜈蚣草的植物,这玩意儿据说能吸收土壤里的铅。
我在网上买了种子,然后按照说明,把种子种在了那块地里。
每天我都去浇水,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心里那个期待啊。
过了几个月,那些蜈蚣草长得可好了,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我想着,这铅应该被吸收得差不多了吧?我又去检测了一下土壤,嘿,你猜怎么着,铅含量真的降低了!虽然还没完全达标,但是已经好很多了。
我继续种,又过了几个月,那块地的铅含量终于降到了安全范围。
我种的菜也长得特别好,绿油油的,看着就健康。
我尝了一口,嗯,味道还真不错!所以啊,这土壤铅超标,虽然听起来挺吓人的,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能解决的。
我这个方法虽然慢了点,但是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最重要的是,我亲眼看着那些蜈蚣草一点点把铅吸收掉,那种感觉,真的挺神奇的。
现在,我家后院那块地,已经成了我的小菜园了。
每次看到那些菜,我就会想起那段和铅超标斗争的日子。
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是看到成果,心里还是挺得意的。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普通人,用一种普通的方法,解决了一个看似不普通的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铬、镍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并在降雨的作用下,通过气态、颗粒态等形式沉降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或者不当使用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渣、城市垃圾等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原位稳定化治理:采用添加剂固定化重金属,促进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稳定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常用的原位稳定化剂包括磷酸盐、氧化铁等物质。
2. 清除和修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含重金属的表层土壤剥离、清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去除。
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修复土壤的物理结构与肥力,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量吸收、转运与富集作用,通过种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铜绿微姜、拟南芥等),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去除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4. 微生物修复: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去除作用,通过添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和去除,实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
5. 热解吸收法:通过高温处理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挥发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对土壤进行修复,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中铅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研究探讨土壤中铅污染的危害与治理陈世川(沈阳工学院辽宁沈阳113122)[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推进,大量含铅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当中,造成了土壤的铅污染,也导致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导致农作物减耕减产。
因土匕,预防和治理铅污染,减轻铅对土壤的危害,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关键词]土壤污染铅污染土壤修复固化稳定化学淋洗前言铅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质地较软,熔点较低,因此容易冶炼。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领域,各种铅板铅管电镀品、电缆、电池、颜料油漆印染涂料、化妆品、汽油等均使用或添加了铅作为原料。
而随着我国的城市、工业、交通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大量含铅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当中,造成了土壤的铅污染,也导致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使得农作物减耕减产。
因此,预防和治理铅污染,减轻铅对土壤的危害,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同时,对土壤铅污染的探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来源1.1大气沉降大气中的铅80%来自汽车尾气,汽车是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7亿辆,一辆汽车平均一年排放2.5kg铅。
铅锌矿企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含铅气体粉尘,其经自然沉降积集和降水进入土壤中,造成土壤铅污染。
大气中的铅还有_些来自于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森林火灾烟尘及海盐、气溶胶等自然现象。
1.2自然来源土壤中铅的自然来源,含铅量与成土母质有关。
据资料统计,岩浆岩、沉积岩等含铅量在10-50mg/kg之间,平均为16mg/kg o岩浆岩的含铅量一般高于沉积岩和变质岩。
发育于冰川雪原沉积物、深度埋藏黄土等成土母质的土壤含铅量较高。
古河流沉积物中的含铅量要比现代河流活性沉积物髙。
各种矿物和岩石的本底值含铅量较高,因为土壤中原有的含铅矿物风化形成含铅土壤如方铅矿、闪锌矿、铅锌矿等[11o].3城市污水灌溉土地这里的城市污水一般指使用未经过处理或仅进行过一级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田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铅、汞、铬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导致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了危害。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贡献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治。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例如引起癫痫病、肝癌、肾衰竭和恶心等症状。
当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时,它们也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潜在危害。
水和空气也会被污染以及进一步传播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质。
除此之外,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的活动向环境释放大量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的品质受损,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尽管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很大,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防治。
以下是一些最佳防治措施:(1)集中式的废水处理。
这种处理可以防止大量的污染物外流到环境中。
在处理废水之后,可以通过土壤过滤系统将污染物过滤掉。
(2)采用生物制剂和化学品来降低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含量。
这种制剂和化学品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行为和化学反应来实现这些效果。
(3)采用生物修复来降低毒性物质及盐湖中的盐含量。
这个过程是通过发展生物的一些特殊能力,将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恢复土壤的肥力。
(4)区域调查以设立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它是从源头上控制的方法,可以帮助监控和改进环境质量,以便避免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5)降低化工与矿业在制造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尾矿堆积与粉尘。
一些节约型的技术可以在制造时大量节约资源和劳动力,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减至最少。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环境,需要如上所述的一些防治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来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我们可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障人类的健康。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土壤中的铅、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制定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对于有效管理和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一、土壤铅、镉的来源和危害1.1 土壤铅、镉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废弃物、农药、化肥等。
1.2 铅、镉对土壤的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品质。
1.3 铅、镉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发多种疾病。
二、土壤铅、镉的检测方法2.1 常用的土壤铅、镉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2.2 检测前应选择合适的土壤样品采集点,并按照规定的方法采集样品。
2.3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三、土壤铅、镉的治理方法3.1 土壤铅、镉的治理方法包括生物修复、化学还原、土壤修复等。
3.2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收和转移,减少土壤中的铅、镉浓度。
3.3 化学还原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不活跃的形式,减少其毒性。
四、土壤铅、镉的预防措施4.1 减少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4.2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对土壤造成污染。
4.3 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铅、镉污染。
五、土壤铅、镉的处理注意事项5.1 处理土壤铅、镉污染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重金属。
5.2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次生污染。
5.3 处理完成后应对处理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安全和卫生。
综上所述,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有效管理和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认真执行指导书的要求,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铅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铅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一、引言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由于其毒性较大,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也很严重。
铅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过程是研究铅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铅在土壤中的来源、形态及其转化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铅在土壤中的来源1.自然来源:地壳中含有大量的铅元素,通过自然风化和侵蚀作用,会将铅释放到土壤中。
2.人为来源: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中铅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燃烧含铅物质的燃料、工业生产排放废气、使用含有铅材料等。
三、铅在土壤中的形态1.可交换态:指与土壤颗粒表面吸附力较小,容易被水溶解或其他离子竞争替代出来的形态。
2.固定态:指与土壤颗粒表面吸附力较强,不容易被水溶解或其他离子竞争替代出来的形态。
3.有机态:指与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成的形态。
4.残渣态:指铅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的难溶性沉淀物。
四、铅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1.吸附作用:铅在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会与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作用,使其难以被植物吸收和迁移。
2.离子交换作用:当土壤中存在其他离子时,会与可交换态的铅发生竞争作用,使其脱离土壤颗粒表面进入水溶液中。
3.氧化还原作用:在还原条件下,铅可以从固定态转化为可交换态;在氧化条件下,可交换态的铅可以被氧化为固定态。
4.生物转化作用:植物根系分泌出来的有机酸可以将固定态的铅转化为可交换态,并促进其吸收和迁移。
同时,微生物也能够将有机态或残渣态的铅转化为可交换态。
五、影响因素1.土壤pH值:酸性环境下,铅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和迁移;而碱性环境下,铅更容易形成固定态。
2.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铅的可交换态越少,固定态越多。
3.土壤类型:不同种类的土壤对铅的吸附能力不同,例如粘性土壤比砂质土壤对铅的吸附能力更强。
4.水分条件:干旱条件下,铅更容易形成固定态;而湿润条件下,铅更容易形成可交换态。
六、防治措施1.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废气排放、限制工业生产中使用含有铅材料等。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壤污染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铅污染土壤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铅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而土壤铅污染也会对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铅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通过对铅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物理治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疏解法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
一、物理治理法物理治理法是指利用物理、机械等手段将铅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迅速转移或移除的技术。
物理治理法主要有土壤搅拌、土壤曝气、土壤淋洗、土壤挖掘、土壤重组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有害物质与土层分离,减少土壤铅污染程度。
但是,由于物理治理法具有强制性及短期性等特点,所以无法长期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指针对铅污染土壤应用各类化学剂浸泡、清洗、原位固化等技术来解决铅污染问题的方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化学萃取、离子交换、氧化还原法、络合剂修复法等。
化学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明显、工期短、适用性广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技术经验要求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等。
因此,选择化学处理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治理要求进行量身定制。
三、生物疏解法生物疏解法是指利用生物化学作用的惰性生物系统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物质,从而达到减轻土壤铅污染的效果。
生物疏解法主要包括土壤菌群调整、微生物促进铅结合等技术。
生物疏解法具有绿色环保、处理过程优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等优势,但应注意土壤微生物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工业连锁生态、土层修复等问题。
四、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在同一区域内采用多种技术对铅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
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铅含量,还能通过多种技术的互补作用,提高治理效果,保证长期的环境保护。
但此方法涉及复杂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限值,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如镉、铬、铅等,通常是由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污水排放等活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沉积而引起的。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影响土壤肥力:重金属超标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
2.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后可能通过渗漏、冲刷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造成地下水污染。
3.影响植物生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4.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重金属排放: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工业生产、矿业开采等活动,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技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包括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等方法。
3.植物修复:选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蓄积、转运等能力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物、石灰、磷酸钙等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固化、稳定能力,减少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评估,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共同努力,为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做出贡献。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指的是具有高密度、高原子量和有毒性的金属元素,其中包括铅、镉、汞、铬等。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以下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危害1.威胁人类健康:长期接触含有重金属的食物和水会导致重金属在人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铅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以及镉对骨骼、肾脏、心脏和免疫系统的伤害等。
2.影响农业生产:重金属超标的土壤和农产品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损失和质量下降。
许多作物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而导致食品污染,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3.破坏生态系统:对重金属敏感的生态系统如湿地和河流,重金属超标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繁殖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与管理:实施严格监测制度,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问题并加强管理。
建立“土地清洁项目”、“重金属污染治理战略计划”,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管控和治理。
2.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金属污染一般来自于矿山、电力、金属加工、废弃物处理等工业污染源。
科学规划农作物种植,根据土壤的适宜程度选择抗性作物种植,减轻重金属污染。
3.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设计,减轻工业排放量和土壤重金属污染,减少人工干预对土壤的次生污染。
4.加强宣传教育:科普土壤重金属污染知识,增强公众意识,提高社会全民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管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保障我们自身和环境的健康。
铅冶炼过程三废污染及治理措施分析
铅冶炼过程"三废"污染及治理措施分析摘要: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其本身的性质也直接决定了铅的用途。
较强的耐腐蚀性、延展性等特点,使铅被广泛地应用在电池、电缆等射线防护领域当中。
但是现如今我国对铅的提取还是用较为传统的冶炼方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冶炼方式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目前铅冶炼过程中“三废”污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铅冶炼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关键词:铅冶炼;三废;治理;环境保护前言:铅是人类较早就开始使用的一种金属,我国铅资源的采集和开发也相对较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被广泛的应用在行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这也使得我国对于铅金属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铅金属熔点低,这一特性导致目前铅金属的冶炼还只能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冶炼方法导致冶炼废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这种污染问题对于铅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铅工业中“三废”问题的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铅冶炼行业会涉及到的环境问题1.1铅冶炼的基本工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火法炼铅方式来进行铅的冶炼,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原料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既可处理单一的铅精矿,又可处理难以选别的铅锌混合精矿,生产率和燃料利用率高。
采用直接加热,热利用率高,能耗低,冶炼设备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并且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铅工业的冶炼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产量也在逐年上升,铅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实际上铅的冶炼工艺有许多种,例如烧结-鼓风炉铅冶炼工艺,卡尔多炉铅冶炼技术,澳斯麦特铅冶炼技术等,在这些冶炼技术当中,烧结鼓风炉铅冶炼工艺是较为落后的一种较为落后的技术,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污染,而且铅的提取量也不是很高。
图1铅冶炼的工艺流程1.2铅金属行业应用的分析铅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和延展性,通过将铅和其他金属制成合金,能够有效的提高合金本身的性质。
土壤中铅的监测与修复方法
土壤中铅的监测与修复方法摘要本文概述了了土壤中铅的来源分布和危害,介绍了土壤中铅的监测和修复方法。
关键词土壤铅监测修复1 前言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尤其是铅污染,因其首先危害到胎儿,其次是幼儿,再其次才是成人和老人[1],更决定了我们不能忽视其监测与治理。
2 铅的来源与分布20世纪以来,工业生产向环境排放含铅污染物量急剧增多。
全世界每年铅消耗量约为400万吨,其中约有40%用于制造蓄电池,约25%以烷基铅的形式加入到汽油中作为防爆剂,其他主要用于建筑材料、电缆外套、制造弹药等方面。
这些铅约1/4被重新回收利用,其余大部分以各种形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
土壤中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中含铅尘粒的降落、含铅废渣的堆放、含铅污水灌溉农田、含铅污泥作肥料使用等。
3铅的危害及表现一般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结合,极不易溶解,土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动。
铅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叶绿素下降,阻碍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
谷类作物吸铅量较大,但多数集中在根部,茎秆次之,籽实中较少。
因此铅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禾谷类茎秆不宜作饲料。
铅对动物的危害则是累积中毒。
人体中铅能与多种酶结合从而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导致对全身器官产生危害[2]。
由于铅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机体可通过食品、引水、吸烟、大气等途径摄入铅,但人体所摄入的铅主要来自于食品。
Kehoe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从食品中摄入的铅量约0.3mg。
从水中和其他饮料以及污染的大气中摄入的铅约0.1mg。
铅的摄入量取决于食物的摄入量和污染食物中铅的含量。
环境中的烷基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经消化道摄入的铅,约有5%~10%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经过肝脏后,部分随胆汁再次排入肠道中。
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大量矿物质中含有的铅、镉、汞、铬、铜等重金属元素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下被释放出来,长期积聚在土壤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一种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避免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土壤酸化、多年累积、弱碱性等方式进入植物内部。
当植物根部吸收到大量的重金属元素,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重金属污染会破坏土壤的化学和生物性质,破坏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重金属元素能使土壤酸碱度失去平衡,肥力变劣,土壤质地变硬,渗透性变差等。
另外,重金属会进入水源并对途径的生物造成危害,使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基因丰度降低,引发水生动物死亡。
除此之外,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也有潜在的威胁。
由于重金属污染会经过食物、水和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内,特别是农作物中高含重金属的食品,会大大增加人体吸收重金属的比例,引起各种慢性中毒甚至癌症。
为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源头控制,例如企业要严格遵守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环保标准,监管其废水废气的排放等。
其次,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方法治理污染。
例如物理方法如土壤覆盖、植物吸收等;化学方法如还原、吸附、分离等;生物方法如以微生物为主动力的修复方法等。
此外,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并协助政府开展科学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共同维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威胁,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去发现和控制这种污染。
通过科学规划、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农业生产、水源地、生态系统及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土壤铅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土壤铅污染及其治理措施摘要:综述了铅污染土壤中铅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污染现状,并分析了铅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希望政府能够对铅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词: 土壤铅污染,治理措施,生物修复铅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中,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社会,应对铅污染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其危害降到最低1 土壤铅污染1.1 土壤铅的背景值我国土壤中铅的平均背景值为(26.0 12.4)mg/kg[1],土壤含铅量为2~200 mg/kg,平均含量变幅为13~42 mg/kg 一般说,离城市远及未污染土壤的含铅量10~30 mg/kg,城区公路两旁,以及低污染区土壤的含铅量30~100 mg/kg,受铅锌矿企业污染的土壤含铅量可超过10 000 mg/kg 含铅汽油含铅400~1 000 mg/kg,致使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积累于公路两旁土壤此外,一些城郊污灌区以及果园土壤的含铅量也较高1.2 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自然情况下,土壤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母岩和残落的生物物质,一般情况下含量比较低,不会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人为活动作用,是造成土壤铅污染的重要原因,在金属矿床开发城市化建设固体废弃物堆积,以及为提高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污泥和污水灌溉过程中,都可以使铅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如瑞典中部Falun 市区的铅污染[2],主要来自于市区的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废物,其中细微颗粒的铅通过风的作用,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李波等以江苏省的宁连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农产品为研究对象,认为交通铅污染是影响公路两侧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3]1.3 土壤铅污染现状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的铅约500 104t[4]比利时每年从大气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铅量就有250 g/hm2 [5]在斯洛文尼亚,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的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6]据统计,我国约有1.3 104hm2耕地受到铅等重金属污染,致使粮食减产达1 000 104t[7]2003 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调查发现,53.8%的幼儿和56.1%小学生血中铅含量超过100g/L[8];郭平[9]等研究发现,长春市区土壤受铅污染较严重;郑袁明[10]等调查发现,北京市区已有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陈同斌[11]等研究发现,香港海拔800 m的人类活动很少的山上,土壤铅含量也可能受到人类活动排放铅的影响近几年,铅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如2006 年,甘肃省徽县和河南省卢氏县分别发生铅污染事件由于铅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所以铅污染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1.4 土壤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具有长期性和非移动性等特性[12],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会对作物农产品和地下水产生次级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13]铅及铅的化合物一般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人体内,但有机铅可被皮肤吸收铅对人体神经系统骨髓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及肾脏等造成危害,另外无机铅或有机铅均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作用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毒物,对儿童的身体和智能危害更为严重[14],铅过量积累会导致染色体损伤肾脏疾病智力低下[15]等绝大部分进入人体的铅以不溶性磷酸盐形态储存在骨骼中,正常人血液中铅的含量平均为0.15mg/kg,当血液中铅含量达0.6~0.8mg/kg时,就会出现铅中毒症状,发生动脉内膜炎血管痉挛动脉硬化神经机能障碍绞痛精神呆滞[16]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道,现在每天进入人体的铅来自食物的约400 g 水10 g 城市空气26 g 铅急性中毒表现为流涎出汗恶心呕吐阵发性腹部绞痛便秘或腹泻头痛血压增高,严重者抽搐昏迷瘫痪循环衰竭而沉积在内脏器官及骨髓中的铅化合物由体内排除的速度极慢,逐渐形成慢性中毒,最初感到疲倦食欲不振体质变差等,并逐渐出现头痛视力模糊意识不清肌肉痉挛和记忆力丧失[17]2 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措施目前,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3种方法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重金属铅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比较慢的特点,将含有重金属铅的土壤转移出去的一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隔离法淋滤法玻璃化法电化学法和吸附固定法等2.1.1 换土法换土法就是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替换成未被污染的土壤,它又可分为翻土法换土法和客土法3种2.1.2 隔离法隔离法是向土壤中加入固化剂,使土壤中的铅被固定住,防止因为铅的迁移而对附近土壤造成污染2.1.3 淋滤法淋滤法是使用淋洗剂清洗受污染的土壤,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随淋洗剂流出,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它是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2.1.4 玻璃化法玻璃化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加热使之熔化,冷却后能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受土壤中的污染物能有效地被固定2.1.5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阴阳2个电极,利用铅离子的带电性,将土壤中的铅离子去除,并且能达到回收的目的此方法是由美国路易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的2.1.6 吸附固定法吸附固定法是指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种材料,将土壤中有效态的铅离子吸附并且能够固定,以免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物理方法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由于上述方法劳动量比较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对转移的含铅土壤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改良剂与铅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对污染土壤中的铅进行固定分离提取[18]等,主要包括化学固定法螯合剂调节法土壤pH 控制法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法和土壤重金属离子拮抗法等2.2.1 化学固定法化学固定法就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和迁移性,达到治理的目的,如周鸿[19]在含铅3 000 mg/kg的土壤上投加钙镁磷肥117 g/kg后,白菜心叶的含铅量由285 mg/kg降至76mg/k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2.2 螯合剂调节法螯合剂调节法是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螯合剂,螯合剂与土壤中的铅离子发生反应,增强了铅在土壤中的有效性2.2.3 土壤pH 控制法土壤pH控制法是通过调节土壤中的pH值来调节铅离子的有效性和迁移性2.2.4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法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法是基于土壤中存在的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之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所产生的电位值,通过调节电位值来改变铅离子在土壤中的活性2.2.5 土壤重金属离子拮抗法土壤重金属离子拮抗法是通过土壤中某些无机态的离子之间存在拮抗作用,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一种对作物危害较轻的,且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元素,来抑制对铅离子的吸收化学方法对铅污染土壤治理效果要好于物理方法,但向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对土壤环境扰动较大花费很高,更重要的是极易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2.3 生物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是在20 世纪90 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治理土壤污染的新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持久价廉等特点得到学者和政府的认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微生物和植物修复2.3.1 微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或者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对重金属铅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铅的毒性Czamowaka 等人测量出当土壤中铅的含量为170~180 mg/kg时,蚯蚓的富集系数为0.36[20];胡秀仁[21]发现,经蚯蚓处理后,垃圾的重金属的溶出量明显增加;Ireland[22]发现蚯蚓粪中水溶态铅比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增加了50%;Devliegher 和Verstraete[23]研究发现蚯蚓通过肠道消化和养分富集2 个过程可以提高土壤中植物养分和金属元素的有效性2.3.2 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转化和降解的作用机制,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它以费用低不破坏场地结构净化环境等优点成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热门技术具体地说,利用植物本身特有的利用污染物转化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作用,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和脱毒的能力,利用植物根系圈特殊的生态条件,加速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显著提高根系圈微环境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潜能,从而提高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的能力,以及利用某些植物特殊的积累与固定能力,去除土壤中某些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称为植物修复[24]Brooks[25]于1977 年提出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1983年,Chaney[26]又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想,从此以后,有关重金属植物与超积累植物的研究逐渐增多植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根际过滤和植物固定4 种类型一般将前3种统称为去除过程,而将第4种称为稳定过程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植物提取技术植物提取技术又分为连续植物提取和诱导植物提取2种,前者依赖超积累植物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能够吸收转运和忍耐高含量重金属,后者是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运输[27]目前已发现400 多种植物能超量积累土壤中CA Co Cn PbNi Se Mn 和Zn 等重金属[28],由于铅具有较高的负电性,被认为是弱酸,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形成共价键,不易被植物吸收所以,目前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并不多,而且主要都是在铅锌矿区发现的3 结语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在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把环境污染留给了自己,铅污染状况日益严峻在治理铅污染方面,尽管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技术有了一定进展,并形成了一些实用技术[29],但费用昂贵难以用于大规模污染土壤的治理,而且常常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的发生[30],甚至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生物修复技术,从生态学原理的高度解决污染环境,特别是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1]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动物,在提高土壤肥力和活化铅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铅污染土壤,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最佳选择我们同样也清楚的看到,铅污染土壤的治理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各学科的研究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土壤铅污染的治理
•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将含有重金属铅的土壤转移出 去的一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 隔离 法 淋滤法 玻璃化法 电化学法和吸附固定法 等
换土法
• 换土法就是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替换成 未被污染的土壤
隔离法
• 隔离法是向土壤中加入固化剂,使土壤中 的铅被固定住,防止因为铅的迁移而对附 近土壤造成污染
吸附固定法
• 吸附固定法是指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 种材料,将土壤中有效态的铅离子吸附并 且能够固定,以免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物理方法的优缺点
• 物理方法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 由于上述方法劳动量比较大,浪费大量的 人力 物力和财力,而且对转移的含铅土壤 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淋滤法
• 淋滤法是使用淋洗剂清洗受污染的土壤, 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随淋洗剂流出,从而达 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它是修复污染土壤 的一种新方法
玻璃化法
• 玻璃化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加热使之熔化, 冷却后能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受土壤 中的污染物能有效地被固定
电化学法
• 电化学法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阴阳 2个 电极,利用铅离子的带电性,将土壤中的 铅离子去除,并且能达到回收的目的 此方 法是由美国路易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的.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环境容忍标准而引起的污染现象。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当农作物生长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时,这些重金属元素会被植物吸收,进而富集在植物体内。
而人们通过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会摄入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导致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各种严重疾病,如气管炎、贫血、中毒性肝肾病等。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由于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会导致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平衡。
重金属元素还会通过水、气传播到大气、地下水中,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还会导致土壤酸化、结构松散等问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1.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点,对农田土壤、工业用地、废弃土地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发现污染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要建立完善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污染源的继续扩散和蔓延。
2.利用植物修复土壤植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通过在污染土壤进行植物种植,选择能够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拟南芥、柳树等,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这不仅可以修复土壤,减轻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还可以使土壤得到有效的净化和恢复。
3.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除了植物修复外,还可以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标题: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土壤中的铅和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土壤中铅、镉的污染问题,制定一份专业的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铅、镉的来源、危害、检测方法、处理技术和防范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壤铅、镉的来源1.1 工业排放:工矿企业、冶炼厂等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水、废气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
1.2 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在农田中积累,最终进入土壤。
1.3 垃圾填埋:城市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会渗透到土壤中。
二、土壤铅、镉的危害2.1 对植物的影响:土壤中铅、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植物吸收异常。
2.2 对土壤生物的危害:土壤中的铅、镉会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造成危害,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2.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中的铅、镉通过作物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中毒、癌症等。
三、土壤铅、镉的检测方法3.1 土壤采样:选取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土壤样品,进行采样。
3.2 样品前处理: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等前处理工作。
3.3 分析方法:常用的土壤铅、镉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四、土壤铅、镉的处理技术4.1 土壤修复: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技术,降低土壤中铅、镉的浓度。
4.2 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铅、镉,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3 土壤固化:采用添加固化剂的方法,将土壤中的铅、镉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活性。
五、土壤铅、镉的防范措施5.1 控制源头: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减少铅、镉等重金属的排放。
5.2 合理施肥:选择无重金属污染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减少土壤中的铅、镉含量。
5.3 定期监测: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铅、镉含量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结论:土壤中的铅、镉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铅污染及其治理措施摘要:综述了铅污染土壤中铅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污染现状,并分析了铅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希望政府能够对铅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词: 土壤铅污染,治理措施,生物修复铅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中,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社会,应对铅污染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其危害降到最低1 土壤铅污染1.1 土壤铅的背景值我国土壤中铅的平均背景值为(26.0 12.4)mg/kg[1],土壤含铅量为2~200 mg/kg,平均含量变幅为13~42 mg/kg 一般说,离城市远及未污染土壤的含铅量10~30 mg/kg,城区公路两旁,以及低污染区土壤的含铅量30~100 mg/kg,受铅锌矿企业污染的土壤含铅量可超过10 000 mg/kg 含铅汽油含铅400~1 000 mg/kg,致使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积累于公路两旁土壤此外,一些城郊污灌区以及果园土壤的含铅量也较高1.2 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自然情况下,土壤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母岩和残落的生物物质,一般情况下含量比较低,不会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人为活动作用,是造成土壤铅污染的重要原因,在金属矿床开发城市化建设固体废弃物堆积,以及为提高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污泥和污水灌溉过程中,都可以使铅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如瑞典中部Falun 市区的铅污染[2],主要来自于市区的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废物,其中细微颗粒的铅通过风的作用,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李波等以江苏省的宁连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农产品为研究对象,认为交通铅污染是影响公路两侧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3]1.3 土壤铅污染现状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的铅约500 104t[4]比利时每年从大气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铅量就有250 g/hm2 [5]在斯洛文尼亚,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的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6]据统计,我国约有1.3 104hm2耕地受到铅等重金属污染,致使粮食减产达1 000 104t[7]2003 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调查发现,53.8%的幼儿和56.1%小学生血中铅含量超过100g/L[8];郭平[9]等研究发现,长春市区土壤受铅污染较严重;郑袁明[10]等调查发现,北京市区已有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陈同斌[11]等研究发现,香港海拔800 m的人类活动很少的山上,土壤铅含量也可能受到人类活动排放铅的影响近几年,铅污染事件不断发生,如2006 年,甘肃省徽县和河南省卢氏县分别发生铅污染事件由于铅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所以铅污染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1.4 土壤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具有长期性和非移动性等特性[12],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会对作物农产品和地下水产生次级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13]铅及铅的化合物一般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人体内,但有机铅可被皮肤吸收铅对人体神经系统骨髓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及肾脏等造成危害,另外无机铅或有机铅均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作用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毒物,对儿童的身体和智能危害更为严重[14],铅过量积累会导致染色体损伤肾脏疾病智力低下[15]等绝大部分进入人体的铅以不溶性磷酸盐形态储存在骨骼中,正常人血液中铅的含量平均为0.15mg/kg,当血液中铅含量达0.6~0.8mg/kg时,就会出现铅中毒症状,发生动脉内膜炎血管痉挛动脉硬化神经机能障碍绞痛精神呆滞[16]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道,现在每天进入人体的铅来自食物的约400 g 水10 g 城市空气26 g 铅急性中毒表现为流涎出汗恶心呕吐阵发性腹部绞痛便秘或腹泻头痛血压增高,严重者抽搐昏迷瘫痪循环衰竭而沉积在内脏器官及骨髓中的铅化合物由体内排除的速度极慢,逐渐形成慢性中毒,最初感到疲倦食欲不振体质变差等,并逐渐出现头痛视力模糊意识不清肌肉痉挛和记忆力丧失[17]2 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措施目前,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3种方法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重金属铅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比较慢的特点,将含有重金属铅的土壤转移出去的一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隔离法淋滤法玻璃化法电化学法和吸附固定法等2.1.1 换土法换土法就是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替换成未被污染的土壤,它又可分为翻土法换土法和客土法3种2.1.2 隔离法隔离法是向土壤中加入固化剂,使土壤中的铅被固定住,防止因为铅的迁移而对附近土壤造成污染2.1.3 淋滤法淋滤法是使用淋洗剂清洗受污染的土壤,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随淋洗剂流出,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它是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2.1.4 玻璃化法玻璃化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加热使之熔化,冷却后能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受土壤中的污染物能有效地被固定2.1.5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阴阳2个电极,利用铅离子的带电性,将土壤中的铅离子去除,并且能达到回收的目的此方法是由美国路易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的2.1.6 吸附固定法吸附固定法是指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种材料,将土壤中有效态的铅离子吸附并且能够固定,以免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物理方法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由于上述方法劳动量比较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对转移的含铅土壤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改良剂与铅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对污染土壤中的铅进行固定分离提取[18]等,主要包括化学固定法螯合剂调节法土壤pH 控制法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法和土壤重金属离子拮抗法等2.2.1 化学固定法化学固定法就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和迁移性,达到治理的目的,如周鸿[19]在含铅3 000 mg/kg的土壤上投加钙镁磷肥117 g/kg后,白菜心叶的含铅量由285 mg/kg降至76mg/k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2.2 螯合剂调节法螯合剂调节法是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螯合剂,螯合剂与土壤中的铅离子发生反应,增强了铅在土壤中的有效性2.2.3 土壤pH 控制法土壤pH控制法是通过调节土壤中的pH值来调节铅离子的有效性和迁移性2.2.4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法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法是基于土壤中存在的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之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所产生的电位值,通过调节电位值来改变铅离子在土壤中的活性2.2.5 土壤重金属离子拮抗法土壤重金属离子拮抗法是通过土壤中某些无机态的离子之间存在拮抗作用,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一种对作物危害较轻的,且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元素,来抑制对铅离子的吸收化学方法对铅污染土壤治理效果要好于物理方法,但向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对土壤环境扰动较大花费很高,更重要的是极易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2.3 生物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是在20 世纪90 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治理土壤污染的新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持久价廉等特点得到学者和政府的认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微生物和植物修复2.3.1 微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或者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对重金属铅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铅的毒性Czamowaka 等人测量出当土壤中铅的含量为170~180 mg/kg时,蚯蚓的富集系数为0.36[20];胡秀仁[21]发现,经蚯蚓处理后,垃圾的重金属的溶出量明显增加;Ireland[22]发现蚯蚓粪中水溶态铅比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增加了50%;Devliegher 和Verstraete[23]研究发现蚯蚓通过肠道消化和养分富集2 个过程可以提高土壤中植物养分和金属元素的有效性2.3.2 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转化和降解的作用机制,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它以费用低不破坏场地结构净化环境等优点成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热门技术具体地说,利用植物本身特有的利用污染物转化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作用,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和脱毒的能力,利用植物根系圈特殊的生态条件,加速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显著提高根系圈微环境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潜能,从而提高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的能力,以及利用某些植物特殊的积累与固定能力,去除土壤中某些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称为植物修复[24]Brooks[25]于1977 年提出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1983年,Chaney[26]又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思想,从此以后,有关重金属植物与超积累植物的研究逐渐增多植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根际过滤和植物固定4 种类型一般将前3种统称为去除过程,而将第4种称为稳定过程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植物提取技术植物提取技术又分为连续植物提取和诱导植物提取2种,前者依赖超积累植物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能够吸收转运和忍耐高含量重金属,后者是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运输[27]目前已发现400 多种植物能超量积累土壤中CA Co Cn PbNi Se Mn 和Zn 等重金属[28],由于铅具有较高的负电性,被认为是弱酸,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形成共价键,不易被植物吸收所以,目前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并不多,而且主要都是在铅锌矿区发现的3 结语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在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把环境污染留给了自己,铅污染状况日益严峻在治理铅污染方面,尽管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技术有了一定进展,并形成了一些实用技术[29],但费用昂贵难以用于大规模污染土壤的治理,而且常常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的发生[30],甚至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生物修复技术,从生态学原理的高度解决污染环境,特别是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1]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动物,在提高土壤肥力和活化铅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铅污染土壤,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最佳选择我们同样也清楚的看到,铅污染土壤的治理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各学科的研究者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