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诗歌《致凯恩》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希金诗歌《致凯恩》解读
作者:聂风云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3期
[摘要]普希金作为19世纪俄国诗歌的太阳,其爱情诗《致凯恩》记录的诗人瞬间的爱情感受及对恋人的深刻追忆,在其中,又隐含了作者对生命沧桑的情怀感悟,再配以精巧的构思,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这首诗成为其时俄罗斯爱情诗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普希金;《致凯恩》;瞬间;永恒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短暂的37年生命历程中,共创作了近800多首抒情诗,这些抒情诗几乎涉及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爱情诗占了较大的篇幅,《致凯恩》是这些爱情诗中的佼佼之作,诗人用触及灵魂的艺术才能,把瞬间的美感变成生命的永恒记录。
诗歌开篇:“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你就在我的眼前降临”,是诗人回忆与“你”相遇“瞬间”。并且诗人用“美妙”一词对“瞬间”进行修饰与限定,极言这个“瞬间”给诗人带来的愉悦感受。而“你”在这里无疑是指代诗歌题目中所说的凯恩了,凯恩是普希金的一位旧友,1819年20岁的诗人与19岁的凯恩邂逅于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沙龙聚会,诗人被凯恩的美貌深深吸引,对她一见倾心。但是在诗歌中,普希金并未对凯恩容颜的绝美进行具体详尽的描摹,然而诗人所精心选择的词语“降临”和连用的两个比喻“如同昙花一现的梦幻”,“如同纯真之美的化身”,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凯恩也许是生活在诗意葱茏的神仙世界里的一位仙女,她从天上翩翩而降,缓缓落下,不经意间出现于诗人面前,那回眸的一笑,那顾盼的生辉,高雅的气质,灵动的神采都让诗人霎那间灵魂震撼,寻遍心中所有的词汇也无法形容女神瞬间出现而给他带来的美感,正因为这种美无法正面言说,所以诗人只能做侧面回旋,用“昙花一现”的绚烂来作比。昙花,属仙人掌科,每逢夏秋夜深入静时,展现美姿秀色,开放时花瓣和花蕊都会微微的颤动,艳丽动人,但持续时间短暂,由于其开放时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正好相反,所以很少有人能一睹她的秀丽容颜。因此我们只能感叹:昙花一现,那是怎样的一种美,灿烂芬芳,如梦如幻。诗人这个比喻可谓精当绝伦,使凯恩的瞬间形象顿时清晰可感。凯恩如此之美,难怪让诗人魂牵梦萦,永久难忘,以至于诗人把她当成至纯至真的化身,如同但丁笔下的贝娅特丽丝,圣洁高贵,典丽端庄。有人说:爱可以是一见钟情,爆发于一瞬间,看来是有道理的,《致凯恩》就是这种说法的最好注解和典型例证。
普希金在与凯恩相遇的“瞬间”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爱恋,正当诗人充满遐想,感谢上帝给他的恩赐的时候,凯恩意外的把自己的丈夫——52岁的凯恩将军介绍给诗人。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普希金一时间无法接受,刚刚升腾的爱情希望立刻成为绝望,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实的荒谬,只得怀着复杂痛楚而又不舍的心绪黯然的离开了沙龙。然而那个美妙的夜晚却从此固执的占据了诗人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永恒的停留。无论多少个白天黑夜,无论多么纷乱忙
碌,“一个温柔的声音总响在耳边,妩媚的身影总在我梦中盘旋”。就这样,失恋的悲情与回忆的甜蜜使诗人陷入精神地狱的折磨中而无法自拔,终日伤怀。
普希金既是爱情的歌者,还是自由的斗士。作为“十二月党人”的支持者,在“十二月党人”反抗沙皇的起义失败后,普希金倍受打击,悲愤不已,一时间竟心灰意懒,无所适从。对诗人来说,自由之梦已经幻灭,心中的真爱又无法表白,这双重的折磨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与失望的煎熬中,如何摆脱这种难忍的煎熬,忘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于是诗人暂时忘却了凯恩这个心中的女神,忘却了曾经苦苦追求的自由理想,残忍的现实拉开了一道黑色的帷幕,把一切遮盖,使之归于沉寂、、幻灭、消失——“没有灵感”,“没有泪水,没有生命,没有爱情”。在这里,普希金不仅把现实的困境与人生的悲苦体验联系起来,而且把自己的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也展露无遗,诗歌呈现出一种忧郁的悲情。
1825年夏天,依然处于软禁中的普希金在拜会三山村的朋友的时候,意外的见到来此做客的凯恩。从第一次的“邂逅”分离到第二次的“偶遇”重逢,岁月已流转了六个春秋。而在这短短的六年中,诗人遭遇了生命中莫大的灾难,心中布满了哀愁与孤苦的沧桑体验。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机缘的巧合,凯恩再次降临到诗人的面前,但岁月在她的身上未留下任何的残忍,依然美丽高贵,曼妙迷人,象春风般温暖,如白雪般纯洁,诗人的灵魂又一次被深深震撼。心田的荒漠在爱的滋润下重新覆上绿洲,感情的枯树在女神的光辉里再度生根发芽。诗人忘情的与凯恩在林中漫步,月下弹琴,灵魂对话。在凯恩爱的世界里,诗人又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再一次倾倒在女神面前。有了灵感,有了生命,也有了爱情。然而重逢的相处依然是短暂的,凯恩又将离去,赶来送行的诗人把自己刚刚完成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二章的手稿赠送给心中的女神,同时在手稿中还夹着一份特别珍贵的礼品,于是就有了这首让人难忘的《致凯恩》。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爱情心理的变化与突转,由瞬间的邂逅而燃烧的情火的欣喜若狂到情火的突然熄灭终成绝望的折磨及其思念的心理感受抒写的淋漓尽致,使每一个有类似情感经历的读者都会认同而发生强烈的共鸣。而且还塑造了凯恩超凡绝美的形象:凯恩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站在高吻苍穹的山间,风采灵动,温柔飘逸,使诗人倾倒不已;同时又是一个圣母玛利亚,安谧静穆,在诗人落寞寂寥,生命沉沦的时候,缓缓而来,拯救诗人的灵魂。于是凯恩就成为诗人理想中“美和爱”的化身,其形象由此得到提升,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诗人在诗歌中所倾注的感情极为真挚。他对凯恩的爱恋相思,被流放时的孤独沮丧,再见凯恩时的惊喜以及生命重生的各种复杂微妙的心理感受的描写既没有夸大,也没有粉饰,更没有雕琢,极其本真,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普希金诗歌的特征之一就是诚恳”。
《致凯恩》不仅诗情优美动人,语言也极其质朴自然、简洁准确。果戈理曾高度评价普希金的诗歌语言:“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这里只有诗;没有外表的炫耀。一切都简朴,一切都是单纯的,充满了并非突然呈现的内在的光彩”。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汇去描绘凯恩的绝美姿容,只集中了全部的情感描写了与凯恩相遇“瞬间”的感受,凯恩的消失,使诗人“没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