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
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
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
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的资源和过程作出科学的
解释、控制和预测。

要完成以下基本任务:(1)揭
示和发现科学事实(2)探求科学规律(3)建立和
发展科学理论
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
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
径、手段和方法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2)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3)学习资源的运用研
究(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5)教育技术的评价
研究
4.研究课题的来源:(1)直接来源于教育技术实践和
社会需要(2)来源于教育技术实践经验向教育技术
理论的转化(3)来源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向教育技
术应用实践的转化(4)来源于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本
身的偶然发现(5)来源于现有教育技术理论自身不
足与缺陷(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5.量表:是根基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被测试者、
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量化工具。

6.课题选择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7.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
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多因素。

8.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随着自变量的变
化而变化,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9.干扰变量:除了研究者所操纵的自变量之外,另外
一些引起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使得研究者无
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解释,称其为干扰变量。

10.假设的陈诉: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假象
性的回答,并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
述。

11.假设的基本成分:(1)研究课题的限制条件(2)研
究的变量(3)研究的因变量
12.常用的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
13.研究方案的内容:(1)研究问题(2)研究目地(3)
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4)研究步骤(5)研究的日
程进度(6)研究人员(7)研究设备与器材(8)研
究期限(9)其他事项
14.教育技术学文献是记载教育技术学知识的载体,它
包括对人类的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汇集
了大量的教育案例、数据、课件、理论方法和假设
等,记载了应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教与学的经验
和教训,是人们在教与学活动中积累的成果。

15.教育技术学文献类型:(1)印刷型文献(2)缩微性
文献(3)机读性文献(4)声像性文献
16.基于internet的文献资源分类:(1)www文献资源(2)
FTP文献资源(3)Telnet文献资源(4)Gopher文
献资源(5)W AIS文献资源
17.调查问卷的类型:(1)无结构性问卷,又称为开放
式问卷(2)结构性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
18.问卷的构成:(1)前言部分(2)个人特征资料部分
(3)事实性问题部分(4)态度性问题部分
19.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
的对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
法。

20.结构化观察的内容:(1)语言行为(2)特殊语言行
为(3)非语言行为(4)关系分布行为
21.结构化观察的类型:(1)直接观察(2)间接观察
22.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
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
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

它是搜集科学事实、
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
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

23.实验研究的特点:(1)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
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2)把某种特
定因素分离出来,以便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3)便于测量,可从中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4)可
以重复验证
24.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1)实验者及
其活动(2)实验对象(3)实验手段
25.准实验:是指在无需随机的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
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处理的研究方
法。

26.准实验研究的特点:(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
性(2)进行研究的环境不同(3)效度
27.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为客观
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28.内容研究法的特征:(1)明显的传播内容(2)客观
性(3)系统性(4)量化
29.差异量数:是表示量数之间差异程度的一些统计量
的总称,它用以表示一群量数的离散情况或集中趋
势。

差异量数愈大,集中量数的代表性愈小:差异
量数愈小,集中量数的代表性愈大。

30.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
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我
们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学习过程与资源以及学
习者学习反应的反馈信息,这是掌握教育技术学本
质与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31.评价研究的程序:(1)确定评价目标(2)建立评价
指标体系(3)资料的收集与鉴别(4)评等加权量
化(5)做出价值性判断
32.评价研究的组成要素:(1)评价对象(2)评价指标
体系(3)评判者
33.评价研究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34.在进行指标项系统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指标项与总目标的一致性(2)指标项的直接可测性
(3)系统内指标项的相互独立性(4)指标项系统
的整体完备性(5)指标项的可比性(6)指标项的
可接受性
35.加权:在数学上,为了显示若干量数在总量中所具
有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比例系数,这就是
加权。

36.权重系数:表示某一指标项在指标项系统中的重要
程度,他表示在其他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
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37.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况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
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
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
方法。

38.行动研究的特征:(1)从研究目地来看,是为行动
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5)从研究进程看,是边行动边
调整(6)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39.质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
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
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
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
解的一种活动。

40.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1)质的研究的强调将自然
情景当作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2)质的研究者力图
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进入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其情绪、情感和态度,对被研究
者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3)质的研究过程
是一个动态演化,极富弹性的过程(4)质的研究结
果采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
理论(5)质的研究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辅以
图表,相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尽
可能使分析的资料如同原始记录一样丰富。

41.质的研究设计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2)揭示研
究目地和意义(3)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的现状(4)选择研究对象和具体方法。

42.研究论文的类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论;评
述;综述;译述;学位论文;专著。

43.研究论文的结构:题目;摘要;导言;正文;结论;
参考资料。

44.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
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45.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准备阶段、现象阶段、实体
阶段、本质阶段。

46.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系统
科学方法
47.经验方法包括四个方面: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
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法。

48.自变量的类型:媒体刺激条件、教师对媒体的操作
行为、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研究对象的团体特征、教学环境状态、教学组织状态。

49.因变量的类型:即时行为反应、个体状态变化、群
体状态变化、态度倾向等级、学习行动变化。

50.假设的基本成分:研究课题的限制性条件、研究的
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
51.假设的表述方式:存在式表述、条件式表述、差异
式表述、函数式表述。

52.常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查表法、
计算机造数法)、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53.教育技术文献来源:教育技术学图书、教育技术学
期刊、网络文献资源
54.研究方案的内容: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其他有关
研究的概述、研究步骤、研究的日程进度、研究人
员、研究设备与器材、研究期限、其他事项。

55.结构化观察的实施包括: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
范围、做好观察记录。

56.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实验者及其活
动、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57.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类型:判断性实验、对比性实
验、析因性实验。

58.实验设计中的三类变量:实验变量、反应变量、无
关变量。

59.教育技术实验反应变量的选择:对媒体接触所表现
的行为、面对媒体时的态度、对媒体内容的认知。

60.准实验研究的特点:(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
性(2)进行研究的环境不同(3)效度。

61.统计整理包括:数据检查、数据分类、数据排序、
数据统计表、数据的图示法。

62.内容分析法的特征:明显的传播内容、客观性、系
统性、量化。

63.评价研究的组成要素: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
评判者。

64.权重系数的获得有两条途径:经验方法、多因素统
计方法。

65.自变量的特征
(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受计划安排,是系统性变化的。

66.因变量的特征
(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

(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

(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67.对于表述性问题的语句的基本要求:
(1)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不要使用那些被测试者感到陌生的、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2)不要使用那些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

(3)不要使用具有诱导性或倾向性的词语,避免被调查者在这些词语的诱导下产生趋同心理,违背真实意愿而做了附和的回答。

(4)问题内容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5)对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68.结构化观察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3)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4)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形成性练习的独立性和正确性。

69.实验具有以下特点:(1)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
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2)它可以把某种特定因素分离出来,以便分析某一特
定因素的效果。

(3)它便于测量,可从中获得比较
可靠的研究成果。

(4)它可以重复验证。

70.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
(1)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其他CD-ROM电子出版物。

(2)教学电影或电视录像节目(电视教材)(3)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4)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况录像资料。

(5)各类学术、专题报告的录音、录像资料。

(6)各类教育法令、会议文献资料。

(7)各种教育期刊、报纸、论文、研究报告。

(8)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

(9)学生的练习、考试卷及其他有关学生响应反馈的信息资料。

71.评价研究的程序;
(1)确定评价目标(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3)资料的收集与鉴别(4)评等加权量化(5)做出价值性判断。

72.在进行指标项系统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指标项与总目标的一致性(2)指标项的直接可测性(3)系统内指标项的相互独立性(4)指标项系统的整体完备性(5)指标项的可比性(6)指标项的可接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