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吉林西部盐碱土的成因来创新盐碱地改良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吉林西部盐碱土的成因来创新盐碱地改良模式
吉林西部泛指素有“八百里旱海”之称的白城、松原两市所属各县市以及双辽市、公主岭市、梨树县西部和农安县部分乡镇。历史上在平齐铁路的郑家屯至镇赉、通让铁路的太平川至大安北、长白铁路的前郭至到保区段铁路两侧,光秃秃的大片碱斑地,一望无际。民谣说,“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春季满地雪白,盐碱土随风飞扬,遮天蔽日,触目惊心。据统计,这里的盐碱土,轻度(碱斑<15%)占25.6%,中度(碱斑15%—30%)占23.3%,重度(碱斑30%—50%)占24.3%,极重度(碱斑>50%)占26.8%。据测定,这里的盐碱土,可溶性盐含量高,其电导率>4毫姆欧/厘米(25℃),碱化度>15%,pH8以上,地下矿化度1—1.5克/升,地下水土壤中含有大量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约占全盐量的80%—90%。
探寻吉林西部盐碱土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有针对性的确定盐碱地改良方式,创新改良模式。
1.吉林西部盐碱地的形成是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条件、植被演替及地下水状
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
1.1地形地质吉林西部盐碱土区在吉林省境内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西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和松辽分水岭的内流区,自京哈铁路以西到大兴安岭东麓。这里地处松辽平原中心,四周为缓慢上升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所环绕,是三面环山一面靠分水岭的平原,地势低平。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水多次丰枯,使流域内高地母质母岩中可溶性盐分随径流汇集于闭流低地,这是盐碱的来源。周围山地降水丰沛,区内有松花江和嫩江贯穿中部,还有发源于山地的百余条无尾河向中部平原集中。河水由于古老河道的存在及地表径流作用,漫流于平原内形成无数的内陆湖泊(即碱泡子),可溶性盐类不能排出。沉积的母质形成粘重的不透水层(即碱隔子),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1.2气候条件白城和松原地区素有“八百里旱海”之称。这里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春季风多风大严重干旱,地表水蒸发量大。从周围高地汇集来的“野水”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碱,由于“野水”排不走,盐碱便留下,蒸发浓缩,盐分积聚地表。伏后秋雨又多又大,使得土发粘,不渗汤,形成内涝。内涝又加重了盐碱。盐随水来,碱随水走,土壤盐碱化有加重了内涝。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吉林西部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重,盐碱土面积越来越大。
1.3植被演替吉林西部盐碱地原本以中旱生草本植被占优势,并混有相当数量的中生草本植物。历史上这片盐碱地曾经植被茂盛,草丛高40—60厘米,覆盖度60%—80%,一平方米内有草种20—25种,干草产量1.5—2吨/公顷,载畜量0.4—0.5公顷/羊·年。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无序开垦破坏植被,现如今,干旱盐碱地块,植被正向杂草群落演替,呈现出无法利用状态;低洼盐碱地块,正向星星草、芦苇群落演替,而含碱量大的地方则向碱蓬子群落演替。若继续过度放牧或开荒后又弃耕,可能进入无植被状态,进一步加重盐碱化。
1.4地下水位状况吉林西部盐碱土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多数季节在200厘米左右,有些地块雨季时接近地表,积涝成灾。“涝碱相随”,使盐分更向这里集中,加重了土壤盐碱化。如果地面不平,就会造成“洼兜窝碱”和“高包返碱”现象。这是因为聚集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通过土壤毛管上升直达地表,使
土壤发生盐渍化。这也是拉沙土压盐碱不治碱的根本原因。
2.吉林西部盐碱土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改良难度大。盐碱土的成因是低洼易涝、气候干旱、地下水位浅且含盐碱、旱碱涝相伴而生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名优新特产品专业委员会盐碱地改良办公室根据盐碱成因,抓住本质,因地制宜,对症改良,都不断调整改良思路,创新改良模式,更新改良材料和方法,推出各具特色的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我们推广这些集成新技术,极大降低了改良盐碱地的投入成本,明显缩短了盐碱地改良年限,提高了改良效果。
2.1磷石膏改良盐碱地集成技术在石膏改良盐碱地的传统化学改良方式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借助国家农发项目资金支持,创新改良模式,形成“磷石膏+抗盐碱水稻新品种+超密植栽培”的集成技术示范模式。每年的3月末4月初,翻耙稻田之前,在中重度盐碱地上,每公顷施用30—40吨磷石膏,在翻耙稻田15—20厘米,使磷石膏与稻田表土均匀混合,再放水泡田。其化学原理是用石膏中的钙离子置换盐碱土中的钠离子,生成对作物危害较小易被水淋走的硫酸钠,从而降低盐碱土的pH值,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之所以用磷石膏替换普通石膏,是因为盐碱土中有效磷的含量每百克中不到一毫克,土壤严重缺磷限制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施磷石膏在降低pH值的同时,还能补充磷元素和硫元素,降低增施化肥的改良成本。近年来在大安市和镇赉县的示范推广,磷石膏改良盐碱地的集成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2暗管改碱集成技术借用“城市地下管网排水工程技术”,创新传统工程改碱的“修造台条田、治涝改盐碱”模式,吉林农业大学在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资助下,在大安市建成600亩水田暗管改碱试验区。试验区根据当地土层构造、土壤渗透性、土壤含盐量和pH值,暗管排水能力及农田水利设施等指标综合确定,暗管间距为5—10米,埋深0.8—1.2米。同时为了检查暗管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和清洗管道,在同一根管线上,还每隔300米的距离设置直径0.8米以上的检查井一个。暗管排碱工程是指通过埋设暗管排水系统淋洗土壤中可溶性盐碱进行改良盐碱地的系统工程,是利用种稻过程中水盐运动将土壤中的盐分携带到暗管中排出。在暗管改碱工程的基础上,必须实施改土培肥配套技术,形成“暗管改碱+土地平整工程+客土压沙+施用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的集成技术。实践证明暗管改碱集成技术是最新的最实用的工程改良技术。
2.3酸雨石改良盐碱地集成技术以酸雨石降盐解碱、疏松土壤为基础,依靠抗盐碱的作物品种加上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需要合理的排灌设施,形成“酸雨石+抗盐碱品种+水利设施+科学施肥+科学栽培”的集成技术。这一集成技术由吉林省名优新特产品专业委员会盐碱地改良办公室引进推广。用酸雨石改良盐碱地只是一个改土工程,改良效果表现在土壤的理化改变而不是增产幅度。用酸雨石改良盐碱地要根据盐碱轻重来确定使用量,轻度盐碱土每公顷用量为1000公斤,中度盐碱土每公顷用量为2000—3000公斤,重度盐碱土每公顷用量为4000—5000公斤。用上酸雨石之后,土头松了,地发暄了,盐碱轻了,地也有劲了,种植什么作物都能正常生长了。酸雨石只是一种新型盐碱化土壤改良剂,作用就是消除盐碱障碍,而不能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养分,要想增产增收必须采用酸雨石改良盐碱地的集成技术,而不是单一选用酸雨石改良剂。近年来,我们在德惠、农安、长岭、镇赉等地推广这项集成技术降盐解碱增产增收的效果都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