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产区,但同时也面临着盐碱地土壤问题。
西部地区特别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土壤类型和利用建议两个方面,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进行探讨。
首先,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的类型主要有沙土、酸性土、盐碱土和固结土等。
其中沙土是由于长期风蚀和水蚀产生的,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很低,排水性好,但肥力低。
酸性土则是由于土壤pH较低而导致的,主要是由于土壤酸化,造成铝、锰、钙、镁等离子的释放,严重影响土壤肥力。
盐碱土是由于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而形成的,影响土壤的渗透性和通气性,阻碍植物的生长。
固结土则是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粘粒和黏粒粘结在一起而形成的,阻碍水分渗透和根系的生长。
针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利用建议:1.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关键。
通过进行土地平整、增加有机质含量、改良灌溉水质等手段来提高土壤质量。
可以采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灌溉条件,减少盐碱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同时,可以引入大量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
2.种植耐盐碱作物:在盐碱地种植耐盐碱作物是一种有效的利用方式。
耐盐碱作物如苦草、碱蓬等,对盐碱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同时也能够提供农产品经济价值。
3.轮作休闲地:将盐碱地转为休闲地也是一种利用建议。
盐碱地具有较好的环境条件,可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形式,提供农民收入,并吸引游客。
4.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盐碱地土壤利用的关键。
通过合理施肥、灌溉合理、精准施药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总之,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多样,利用建议也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种植耐盐碱作物、轮作休闲地和科学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盐碱地土壤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吉林省西部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马尔柯夫模型在预测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发展趋势中的应用
Ab t ac :T e w s fJl rvn e i ia wa a e ste s d ra y u ig T i g n 9 3 a d T s r t h e to i n P o ic n Chn stk n a h t y ae .B sn M ma e i 1 9 n M i u
G S o t r .B tt t n lss a d s a il n lss f t e aa t e rmi v s t s I s f wae y sai i a ay i n p t a ay i sc a o h d t, h p i t e t u ma r n h r n i o i a t x a d t e ta st n i i p o a i t t x o i e e tln s y e r m 9 3 t 0 3 w r c u r d a e n t e sait aa h h n e r b b l y ma r fd f r n a d u e tp sfo 1 9 o 2 0 e e a q i .B s d o h tts c d t,t e c a g i i f e i te d o e s l i t n s i wa o e a t d a d a a y e y t e Ma k v mo e . h e u t s o d t a h ai ia in r n ft a i z i o l s fr c se n n l z d b h r o d 1 T e r s l h we h tt e s n z t h n ao s l o i t d r a i u t e ee f c re t d v lp n e d i k p ,t e a e f s i iai n w l b 6 7 .6 h n su y ae s q i s v r .I u r n e eo me tB n s e t h r a o a nz t i e 3 9 8 7 1 m i e l o l n 2 5 .T e eo e h u sin o o 1 s i ia in s o l o e i n r d n f cie me s r s s o l e t k n t 0 0 h r f r ,t e q e t f s i a n z t h u d n t b g o e ,a d ef t a u e h u d b a e o o l o e v man a n h a ty d v lp n f e v r n n . h h — q a e t s id c t d t a h d lwa f ce ta d s i b e i ti e h e eo me t o n io me t T e c i s u r e t n ia e h tt e mo e s e in n u t l l i a
吉林省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项目总论1.1 项目背景1.2 项目发展概况1.3 项目的提出、项目发展的必要性和投资1.4 可行性研究结论第2章效益分析与建设规模2.1 立项调查2.2 前景预测2.3 发展战略2.4 实施方案和建设规模2.5 经济与社会效益预测第3章项目地址选择与条件3.1项目地址的选择3.2 土地资源和必要条件第4章技术方案4.1 项目组成4.2 技术方案4.3 布局和运输4.4 土建、水利工程4.5 其他工程第5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5.1 企业组织5.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6.2 项目实施进度表6.3 项目实施费用第7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 项目总投资估算7.2 资金筹措7.3 投资使用计划第8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8.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8.2 不确定性分析8.3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第9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9.1 结论与建议第10章附件吉林省某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项目总论项目名称:吉林省某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项目地点:吉林省某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项目单位:吉林省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 项目背景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环境污染等)。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日益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森林、草地、湿地等被开垦为耕地,进行集约经营,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盐碱化。
在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指出,继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里约热内卢)10年之后,全球面临的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
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以100~1500万hm2的速度在增长。
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着盐碱地,我国盐碱化土地达3630万亩,其中耕地921万亩,林地421万亩,草地2320万亩。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一、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一)地形地质吉林西部盐碱土区地处松辽平原中心,四周为缓慢上升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所环绕,是三面环山一面靠分水岭的平原,地势低平。
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水多次丰枯,使流域内高地母质母岩中可溶性盐分随径流汇集于闭流低地,这是盐碱的来源。
周围山地降水丰沛,区内有松花江和嫩江贯穿中部,还有发源于山地的百余条无尾河向中部平原集中。
河水由于古老河道的存在及地表径流作用,漫流于平原内形成无数的内陆湖泊(即碱泡子),可溶性盐类不能排出。
沉积的母质形成粘重的不透水层(即碱隔子),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二)气候条件吉林西部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
春季风多风大严重干旱,地表水蒸发量大。
从周围高地汇集来的“野水”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碱,由于“野水”排不走,盐碱便留下,蒸发浓缩,盐分积聚地表。
伏后秋雨又多又大,使得土发粘,不渗汤,形成内涝。
内涝又加重了盐碱。
盐随水来,碱随水走,土壤盐碱化有加重了内涝。
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吉林西部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重,盐碱土面积越来越大。
(三)植被演替吉林西部盐碱地原本以中旱生草本植被占优势,并混有相当数量的中生草本植物。
历史上这片盐碱地曾经也植被茂盛,但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无序开垦破坏植被,现如今,干旱盐碱地块,植被正向杂草群落演替,呈现出无法利用状态;低洼盐碱地块,正向星星草、芦苇群落演替,而含碱量大的地方则向碱蓬子群落演替。
若继续过度放牧或开荒后又弃耕,可能进入无植被状态,进一步加重盐碱化。
(四)地下水状况吉林西部盐碱土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多数季节在200厘米左右,有些地块雨季时接近地表,积涝成灾。
“涝碱相随”,使盐分更向这里集中,加重了土壤盐碱化。
如果地面不平,就会造成“洼兜窝碱”和“高包返碱”现象。
这是因为聚集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通过土壤毛管上升直达地表,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这也是拉沙土压盐碱不治碱的根本原因。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综述报告(姓名:马驰学号:2005621026 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文献综述报告将阅读的文献进行归类,从两个方面开展综述研究与学习:一、土壤盐碱化监测部分:土地盐碱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盐化和碱化过程。
土地盐碱化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解决土地退化中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土地的盐碱化作为一种环境灾害,它导致土地的退化,从而削弱和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使农业区粮食产量下降,严重威胁着生态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监测和预防土壤盐碱化不仅是我们21世纪必须高度重视的生态问题,而且也是解决我国人口粮食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遥感具有适时、宏观、动态等特点,而将遥感技术应用于获取地表土壤荒漠化信息,并以GIS技术作为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平台,这种遥感和GIS技术的集成,为人们实时、动态的监测大区域土地盐碱化提供一条良好的方法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盐碱土地监测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获取盐碱土信息,国外学者对盐碱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最佳研究波段选择遥感影像的最佳波段是遥感数据研究与分类的基础。
Dwivedi[19]利用TM遥感影像提取盐碱化信息,研究发现:单纯从信息量来衡量,TM数据1、3和5波段组合所含信息量最大。
但盐碱化土壤信息提取的精度并不与遥感数据信息量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Dwivedi和Rao 在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盐碱土时中使用了OIF(Opeimum Index Fac-tor)技术,证明利用TM影像研究盐碱土最佳波段组合是1、3、5,而3、5、7组合和3、4、5组合的效果也较好。
Metternicht和Zink在玻利维亚的土壤盐碱化遥感研究中,利用变换散度分析(TD)方法对TM多波段数据选择分析,研究证明:两个波段组合(1,2,4,5,6,7)和(1,2,4,6,7)的TD得分值最高。
白城市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与改进措施
白城市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与改进措施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影响白城市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在白城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其次白城地区地形较平坦,排水不畅,盐分往往容易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2.化学肥料的不合理应用白城地区由于在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
这些盐分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生理干旱,营养吸收障碍,土壤结构破坏,再甚者可导致盐害、死亡,永久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白城地区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所以易积盐。
4、耕作管理的不当在白城地区,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
由于土壤盐碱化直接促成了土壤的荒漠化,国际社会比较重视,并把每年6月16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化日”。
吉林西部是世界第三大苏打盐碱化地区,在吉林西部进行盐碱化土壤改良研究对于吉林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并且进行盐碱化土壤改良对未来白城地区耕地的储备和生态发展更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很多种,现在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是:1.种植水稻在良好水源保障和良好排水的条件下,种植改碱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极为成功的,在水稻整个生长期,田内经常保持水层,以水压碱,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洗出,排出土体,使土壤脱盐,但千万注意不要抬高邻地的潜水位,这样会产生更大面积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吉林西部盐碱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吉林西部盐碱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赵仁竹;汤洁;梁爽;张豪;于树利;王思宁;王静静【摘要】Saline paddy field has the effect on atmospheric carbon sink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so the carbon cycle mechanism of the saline paddy soil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 select Saline-alkali paddy field in west Jilin as an investigation object to study rice soil invertase activit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in 0~50 cm soil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explore the invertase activit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relationship. We take samples at 0~10, 10~20, 20~30, 30~40,40~50 cm in not planting rice, seedling, tillering stage, tassel formation and fructicative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determinate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using a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y for the soil invertase activity immediately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most soil invertase activity is at surface of soil, and invertase activity reduc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profil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oil;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profile in all periods of soil apart from the heading stage of rice and the fructicative period, the SOC at 10~20 cm is 1.57 g·kg-1and 1.51 g·kg-1 respectively, more than 1.30 g·kg-1and 1.31 g·kg-1 of 0~10 cm soil layer.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invertase activit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correlated, an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7 in the seedling stage of rice. Soil invertase activity profile differenti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in Western Jilin saline paddy area.%盐碱水田生长期对大气具有碳汇作用,研究其碳循环机制对全球碳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吉林省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多样化,自然环境复杂。
西部地区是盐碱地集中的地区之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是导致西部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势低平,降水量较少,水分蒸发量大,地下水深度较浅,地下水位普遍较高。
这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土壤中的盐分难以排除,而在干燥的环境下,土壤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得盐分逐渐累积,导致土壤变得碱性。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西部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如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壤中的盐分逐渐积累,从而形成了盐碱地。
为了治理西部盐碱地,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状况。
首先是改良土壤。
可以通过措施如添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值、施用石灰等,来改变土壤的性质,提升其肥力和保水能力。
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调整土壤pH值可以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减少碱盐对作物的伤害;施用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田灌溉方面,应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和微喷灌等,减少过度灌溉和表面蒸发;合理测定灌溉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灌溉,避免水分的浪费;在干旱时期,可以采用积极的节水措施,如建设水库蓄水和实施适时灌溉等,有效利用水资源。
此外,还可以建设排水系统。
由于盐碱地的盐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因此,在治理盐碱地时,需要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改善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少地表和地下水的盐分含量。
还可以采用植被修复的方法。
通过种植适应盐碱地环境的植物,如盐生植物和耐盐农作物,在改良土壤的同时,提高盐碱地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稳定性,并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综上所述,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外在驱动力 ,贫困使这里滥垦、滥牧 、滥樵 日 益加剧 ,并形 成 恶性 循 环 ,加 重 了 生 态环 境 退 化 的程 度 。 2 1 毁草 开荒 ,土地沙化 、盐 碱化 加重 . 不合 理 的农 业生 产 活 动 ,极 易使 生态 环 境 脆 弱 区的土地 退化 程度 加 重 [ 18 吉林 省 西 部 。 96年 草场 面 积 为 12 5 7 .2×l4m ,而到 19 Oh 2 98年 ,草 场
白城 现 有 在 册 耕 地 05 .4×l4m 。 Oh 2
实有耕 地 08 . 0×14m ,册 外 的 02 0h 2 。6×l4m 耕 Ol 2 1
地几乎都是由草场新垦而来 ,这些新垦耕地大都 是防护林 网保护之外的潜在 、轻度沙漠化 、盐渍 化土 地 ,极 易 沙 化甚 至 撂 荒… 1。在 春 季 干 燥 大 风
的土地开发活动影响下 ,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生态 系统 的稳 定 性 和 抗 逆 性 变 得 更 差 ,土 地 盐 碱 化 、 沙 化 、草场 退化 明显 ,生 态 环境 呈 强 势退 化 的局 面 。恢 复与保 护 吉林 西 部 的 生 态环 境 是吉 林 省西 部经济 和社会 发 展 亟 待解 决 的重 大 问题 ,亦 是吉 林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节 ,裸 露 的耕 地就 地 起 沙 ,又对 周 围未 开 垦 的 草原构成 极 大 的威 胁 ,草 场 风 蚀 沙化 加 剧 。在 盐
碱湿地 草甸 开 过荒 的地 方 ,植 被 被破 坏 后 ,土 壤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金项 目 (05 3 ) 20 11。
李 明 秦丽杰 李 波
102 ) 30 4
(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 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 要 】 林 西 位 我国 方 牧交 带, 然 件 边 性 过 性 态 境 性和 感 著 随 人口 增 摘 吉 省 部 于 北 农 错 自 条 的 缘 和 渡 使生 环 脆弱 敏 性显 。 着 的
吉林省排盐洗碱的具体实施办法
吉林省排盐洗碱的具体实施办法盐碱地种稻是实现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兼具恢复生态和发展西部生态经济的双重作用。
东北是我国苏打盐碱地典型集中分布区,吉林西部新垦中重度盐碱地土壤贫瘠、碱性强、改良难度大。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多年来致力于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以新垦重度盐碱地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为主攻目标,创建了苏打盐碱地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可大幅度缩短中重度盐碱地改良年限,增产效果显著。
(一)适宜区域吉林省西部及北方同类型盐碱稻作区。
(二)技术要点1、土地平整:为了使土壤改良剂能够均匀地施入新垦重度盐碱地水田,建议种稻当年、最好是种稻前一年先旱整地,然后再水整地均匀找平。
田面高差最好控制在5 cm左右,如果整地不平就急于施用改良剂,可能导致改良剂分布不均,高处得不到改良,而低洼处改良剂过多可能造成局部盐碱危害。
2、土壤改良:中重度苏打盐碱地种稻必须首先实施“改土”才能缩短土壤改良年限,尽快收回改良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以下三种土壤改良方法在生产实践中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具体改良方法如下:①物理改良法:需根据盐碱轻重确定使用量,一般风沙土用量50-150 m3/亩,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用后旋耕入土15-18 cm,进入泡田洗盐排碱作业。
②化学改良法:需根据盐碱轻重确定使用量,磷石膏用量一般为0、5-2 m3/亩,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用后旋耕入土15-18 cm,进入泡田洗盐排碱作业。
③理化同步+有机肥改良法:需根据盐碱轻重确定使用量,风沙土30-50 m3/亩+磷石膏0、5-1 m3/亩+腐熟有机肥2-3 t/亩,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用旋耕15-18 cm,即可进入以下泡田洗盐排碱作业。
3、泡田洗盐排碱技术:实施上述改良法以后,要放水泡田3-5 d后将水排干,洗脱盐碱,再放水淋洗1-2次。
洗盐后再施用底肥可减少养分流失。
生产上难以操作时也可以结合水整地施用底肥后一起进行泡田洗盐2-3次,沉降5-7 d开始插秧。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才源曹扬李子勇路小玉于新海张春艳成文革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9期摘要: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盐碱地面积逐年加大,从1959年至今盐碱地面积增加了30万hm2。
在盐碱地治理中存在过度放牧产生的草原退化;为获得高额补贴,天然羊草草原毁种苜蓿;盲目开垦盐碱地种植水稻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吉林西部;盐碱地;盐碱地治理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20引言土地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盐渍土壤为9.5438亿hm2。
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7.3%,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每年1.0×106~1.5×106hm2的速度在增加。
土地盐渍化不仅造成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既显示出环境和经济危害。
土地盐渍化研究的重要性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东北苏打盐碱地是我国主要的盐碱地之一,总面积500万hm2,主要分布在全国东北部,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其中,吉林省西部需要紧急处理的盐碱地约占总面积的40%左右。
该地区土地盐渍化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直接制约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1-2]。
1 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吉林省西部跨越四平、松原、长春、白城4个行政区,包括通榆县和镇赉县、渭南市、大安市、渝北区、农安县、双辽市、公主岭市、梨树县、前郭县、长岭县、宁江区、扶余县、乾安县等14个县(市,区)。
吉林省西部与辽宁省昌图相连,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相连,北部与嫩江接壤,毗邻黑龙江省。
地理坐标为E121°38′~126°11′,N42°49′~46°18′,东西长400km,南北宽350km。
湿地面积较大,草原面积广阔,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键 词 : 土地利 用 荒漠化 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 西部地 区 中图 分 类号 : F 3 2 3 . 2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1 2 ( a ) 一 0 2 1 3 — 0 2
发 区) 、 宁江 区共1 4 4 " 县( 市、 区) 。 吉 林 省 西
部地区 属于温带 半干旱半 湿润 气候区 , 为 典 型 的大 陆 性 季风 气候 , 四 季 变 化较 明
利 用 的 荒地 , 如荒草地 、 沙地、 石砾 地 、 沼 泽 西 部 地 区 的 白城 市 、 松 原 市 都 建 立 自己 的
土地是 建设 和发 展的载 体 , 对 于 吉 林 现 为盐 碱 地 面 积 扩 大 , 盐碱 化 程 度 加 重 。 其 省 西 部 地 区 而 言 , 目前 面 临 的 问题 不 是 有 中 通榆 、 展 的 东缘 , 也 是 世 界 著 名 的 三 大 盐 碱 土 地 大安 、 乾 安 和 长岭 等 县 市 盐 碱 化 程 区之 一【 l ’ 2 】 。 没有可利 用的土地 , 而 是 怎 样 有 效 地 使 用 度 最 为 严 重 。
平 四个行政 区 , 包括洮 南市 、 双辽 市、 公 主
利设施用地 包括 、 引水 工 程 、 等用地 , 所 占 础 设 施 用 地 扩 张 需要 占用 农 用 地 和 未 利 用 岭市 、 大安市 、 长 岭县 、 镇赉县 、 农安县 、 乾 面 积 略 有 扩 大 ; 交通 用地包括公路 、 铁 路、 地来满 足 , 也 导 致 了乱 占 滥 用 耕 地 现 象 的
蒸发 量 1 5 0 0 ~1 9 0 0 mm, 年均 蒸 发量 与 降水 2 吉林 省西部地 区土地利用存在 的主要 重 , 已经 成 为 本 区 生态 环 境 的 主 要 问题 。 在 量 的 比值 约 为 3 . 4 ~4 . 9 。 西 部 地 区土 壤 类 l Ⅱ J 题 特 殊 的 自然 因素 和 人 们 过 度 开 发 利 用 的 影 型复 杂 , 在少 雨、 多风的 气候条件下 , 形 成 2. 1 城 镇建 设 过程 中 的 占地 问题 响下, 近 年 来 土 地盐 碱 化发 展 迅 速 , 主 要表
吉林一号卫星在盐碱地精细提取中的应用——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吉林一号卫星在盐碱地精细提取中的应用文|李 彤 王春月 范昕桐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基于国产吉林一号卫星0.75m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使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方法,对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进行盐碱地精细提取以及分级评价,并使用样方标注结果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
最终结果表明,基于吉林一号卫星影像的乾安县盐碱地提取总体精度为94.6%,Kappa 系数为0.9068,重度、中度、轻度盐碱地区分良好,尺寸较小的细碎地块提取效果十分理想,提取结果边界清晰准确,与一些基于其他卫星遥感影像的盐碱地提取相比,结果分辨率更高,精度更优。
关键词:吉林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盐碱地分级;精细提取;语义分割资金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SQ2020YFA070264。
—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一、前言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植物不能生长或者作物低产[1]。
形成盐碱地的条件有: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2]。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地。
土地的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种植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各个国家重视的难题。
我国的盐碱地主要集中在滨海地区、华北及华东平原和西北内陆地区,土地的盐碱化使大量可耕种的土壤退化,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中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研究土地盐碱化的监控及控制措施刻不容缓[3]。
目前,获取盐碱地分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人工相机拍照、激光扫描、区域内摄像头监控、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数据。
前四种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无法宏观、快速获取盐碱地信息。
卫星图1 松原市乾安县吉林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图出苗率在50%~70%,含盐量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范围内遥感影像上颜色多为亮白色和浅灰色,面积比例多在20%~50%;有少量植被分布;表面不均匀,常见麻点状、斑点状花纹;一般沿重度盐碱地外围分布出苗率在70%~80%,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遥感影像上色调与中度盐碱地基本接近,亮白色面积比例在20%以下;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带状和云朵状分布,点状、条状植被和农田分布其中;多分布于中重度盐碱地周边或零星分布的小湖、泡周围,农田大冲沟边缘三、盐碱地精细提取1. 盐碱地程度分级标准盐碱地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等级:重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轻度盐碱地[7-8]。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摘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特征及其适宜种植的主要牧草草种。
提出了应将盐碱地长期承包给农牧民,制定出台相应的种草补贴政策,调动承包户种草的积极性,种植耐盐碱牧草,恢复盐碱地植被的建议。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类型;特征;利用建议;吉林省西部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松原市、白城市和四平市的双辽及梨树等地。
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西辽河平原的北部,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基地,在这里先后选育出草原红牛、东北细毛羊等许多优良家畜品种。
多年来,由于草原利用过度、开垦及旱涝等因素的影响,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面积为15 326.66 km2,占西部土地总面积的28.2%。
盐碱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大1.4%~2.5%,其中,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已达6 114.67 km2,已严重影响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吉林省西部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土壤冻结,土壤水盐运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春季干旱少雨,年降水量350~450 mm,蒸发量大,年蒸发量1 200~1 400 mm,土壤表层积盐强烈,常形成盐结皮或盐霜;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土壤脱盐;秋季降水减少,蒸发稍强,地表易出现积盐现象。
1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特征1.1 草甸碱土草甸碱土典型的剖面特征: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碱化层位于表下层,相对黏化,柱状结构,为暗灰色,pH值9~10,碱化度在30%以上,高者可达80%~90%;表层土轻质化,为片状结构的淋溶层,含盐量<0.5%。
草甸碱土多与盐碱化草甸土呈复区存在,地下水位一般2~3 m,在低平地带的微高地形以零散小片分布,自然状态下,地上生长虎尾草、羊草、碱蒿以及寸草苔等[1-5]。
1.2 草甸盐土草甸盐土典型剖面特征: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表层含盐量介于 1.0%~2.0%,一般在0.7%以上,pH值9.0~10.5,春季盐霜或盐结皮积于地表,碱化度(ESP)在29%以上,苏打在盐分组成中的比例超过90%。
吉林省白城地区盐碱地整治在土地整理中的效益分析
(一)白城市洮北区盐碱地整治项 目区 1. 项目区概况 主要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 技术来进行盐碱化治理,通过这项技术 在洮北区高平村、德顺乡明山村、镇南 种羊场巨宝山村进行水田和旱田试验均 获成功。项目区建设规模 639.4 hm2,项 目区内土壤性质均属中、重度盐碱化土 壤, 最 高 pH 值 达 11.18, 改 良 后 pH 值 均降至 8.7 以下。 2. 项目区盐碱地整治评价指标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通过盐碱地整治新增耕地462.7 hm , 当 年 改 良 水 田 水 稻 平 均 667 m2 产 量 均 达 千 斤 以 上, 当 年 改 良 旱 田 667 m2 产 量比未改造旱田 667 m2 产量提高 4 倍以 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 657 元 / 人增至 5 137 元 / 人。 (2)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盐碱地土地利用率由整治前的 0.15% 增 至 88.36%; 道 路 网 密 度 由 0.003 1 km/hm2 增至 0.024 5 km/hm2。 (3)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绿色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 17.5% 增 加 到 98%, 单 位 面 积 生 物 量 由 原 来 的 3.54 t/hm 增至 38.90 t/hm ,耕地灌溉保 证率由 0 增至 100%, 有机质含量由 0.09% 增至 0.58%。 (二)镇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 1. 项目区概况 主要与引嫩入白工程配套,从白沙 滩泵站提引嫩江水对项目区进行灌溉, 将盐碱地整理为水田,旱田和荒草地改
河南农业 2016 年第 8 期 (中)
HENANNONGYE
75
生态农业
SHENG TAI NONG YE
18.36%, 道 路 网 密 度 由 0.002 5 km/hm2 增至 0.055 0 km/hm2。 (3)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绿 色 植 被 覆 盖 率 由 20.5% 增 加 到 83%, 单 位 面 积 生 物 量 由 6.63 t/hm2 增 至 27.40 t/hm2,耕地灌溉保证率由 0.05% 增 至 100%, 有 机 质 含 量 由 1.59% 增 至 1.80%。 三、结论 (1)通过各项目区的盐碱地整治, 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耕地面积、土 壤质量等指标。 (2)在充分考虑盐碱地整治措施合 理性的同时,要有先进科学的盐碱改良 措施与之配套。 (3)白城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 弱区,将大量盐碱地整治为水田,虽能 改善了土质, 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但改变了原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加重了 土地“三化”风险。 (4)在盐碱地整治过程中建议综合 治理,土地整理与盐碱地整治并举,以 提高盐碱地生产水平,实现科技增效地。 2. 项目区盐碱地整治评价指标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本项目区建设规模 8.10×104 hm2, 整治后新增耕地面积 3.83×104 hm2,平 均粮食产量由 434.5 kg/667 m2 增至 558 kg/ 667 m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 188 元 / 人 增至 5 194 元 / 人。 (2)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盐碱地土地利用率由整治前 44.4% 增 至 90.62%;道路网密度由原来的 0.004 8 km/hm2 增至 0.050 5 km/hm2。 (3)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绿 色 植 被 覆 盖 率 由 20.5% 增 加 到 83%,单位面积生物量由 15.71 t/hm2 增至 23.02 t/hm2,耕地灌溉保证率由 20.4% 增 至 100%,有机质含量由 0.32% 增至 0.5%。 (三)大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 1. 项目区概况 该 项 目 区 总 面 积 7.75×104 hm2, 盐 碱 化 土 壤 总 面 积 为 3.40×104 hm2, 占 项 目 区 面 积 的 43.87%; 盐 碱 化 土 壤 主 要 位 于 项 目 区 的 内 后 长 发、 后 太 平 庄、来福屯和东两家子,土壤 pH 值多 分布于 9.5 ~ 10.5,土壤碱化度范围为 2.75% ~ 94.90%。 2. 项目区盐碱地整治评价指标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项目区耕地面积由 1.28×104 hm2 增 至 4.92×104 hm2,平均粮食产量由 435.5 kg/667 m2 增 至 510.5 kg/667 m2, 农 民 人 均纯收入由 2 457 元 / 人增至 5 956 元 / 人。 (2)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盐 碱 地 土 地 利 用 率 由 17.1% 增 至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资源丰富。
其中,西部地区是该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然而该地区土壤中存在较多的盐碱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土壤类型及利用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一、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土壤类型简介1.碱土:碱化作用主要由碳酸钠引起,土壤中的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
碱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中部,面积较大,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容易影响作物生长。
2.盐土:盐化作用主要由氯化钠引起,土壤中的pH值较低,土壤呈酸性。
盐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南部,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盐分,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3.碱盐土:碱盐土是碱土和盐土的混合物,土壤中既含有较高的pH 值,又含有较高的盐分。
碱盐土分布较广,土壤质地较为复杂,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大。
二、利用建议1.合理调整土壤酸碱度: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和石灰等措施,降低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
同时,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引入一些能够耐盐碱的植物,如红花草等,通过其繁殖和覆盖作用,改善盐碱地的土壤条件。
2.合理利用水资源:西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应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合理灌溉,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
可以采用滴灌、苗圃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在盐碱地种植时,应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如齐齐哈尔稻作、西部黄土高原的区域豆麦农耕。
这些作物对盐碱地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较差的土壤条件下正常生长。
同时,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引进一些适应性强的耐盐碱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科学施肥:在盐碱地种植时,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科学施肥。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结合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
5.加强管理与保护:在盐碱地的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作物的管理与保护。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意见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4.24•【字号】吉政办发[2003]22号•【施行日期】2003.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3]22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的意见(省国土资源厅二00三年四月十八日)未利用地是重要的后备资源,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最大变数,也是生态省建设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缓冲空间。
利用和保护好未利用地,对于提高生态保育水平,确保生态安全,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未利用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我省土地资源利用实际,我省未利用地,主要包括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他未利用土地等9种类型。
(一)未利用地构成。
从长期的历史过程看,未利用地大部分是由于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演替形成的。
根据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共有未利用地140.52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4%。
具体构成如下:未利用地分类面积统计单位:万公顷───────────────────────────────────────────────────地类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其他合计石砾地───────────────────────────────────────────────────面积10.5417.98 43.1839.6414.363.76 0.890.859.32140.52───────────────────────────────────────────────────比例7.512.830.728.210.22.7 0.60.66.7100───────────────────────────────────────────────────(二)未利用地地域分布。
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技术比较及对吉林省的启示
现代营销上旬刊XDYX 一、国外盐碱地改良技术经验总结世界上不同程度的盐碱土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非和北美西部。
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约75万km 2,其次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南美洲的太平洋西岸地带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地区等,均有大面积分布。
此外,有些国家在发展旱作土壤自流灌溉后,由于灌溉不合理也发生大面积的次生盐碱化。
国外采取的措施可概括为水利工程(如田间灌排等)、农业技术(如轮作、选育耐盐品种和提高土壤抗盐性等)、化学和生物(如添加有机改良剂等)三类改良措施。
国外改良盐碱土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水利工程改良经验总结目前,由于灌排不合理引起的土壤盐碱化是国外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俄罗斯灌溉面积中盐碱化面积占比43%,其中16%的面积为重度盐碱化,新建灌区的盐碱化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美国灌溉土地面积的25%仍受到盐分的危害。
印度、埃及和伊拉克灌区盐碱化面积分别占其灌溉总面积的65%、30%和60%。
因此,在利用灌排改良盐碱土和防止次生盐碱化问题上,许多国家根据当地水质、冲洗设备工作量和频率、防渗管道、排水方式与排水量等具体问题,提出了降低地下水位和扩大地下水流出角度等水利工程改良技术。
如,巴基斯坦利用铺设管井系统、西班牙利用防渗技术,有效降低了盐碱地土壤含盐量。
在有效灌、排改良盐碱土方面,国际上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冲洗国外采用排水冲洗法对全剖面含盐量高的盐土进行改良,此方法耗水量较大,田间工程投资较大,一般只用于原生盐荒的开垦。
与田间放水成池或连续喷水改良盐碱土的方法相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试用的间歇淹水法效果更好。
以上三种冲洗改良方法在65天内都能洗出盐碱土中60%的盐分,间歇淹水灌水深度是0.49m,连续喷水灌水深度是0.79m,放水成池灌水深度是0.92m,间歇淹水深度约为0.051—0.092m/次/块田,在种植前、作物生长期或收割后的均可采用这种方法洗盐,间歇淹水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可节约三分之二的成本。
吉林省西部农田生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文 献标识 码 :A
的 2 .3 57 %,每个农村人 口平 均 占有耕地 为 9O O0
概
述
平方米 ,相当于平均水平 的 9 ,从 19 年土地 倍 97 第2 轮承包到 目 前全县有耕地 2 亿平方米 ,占总 o
原 白城地区是吉林省西部生态问题最为严重 的区域 ,它处在松辽平原向大兴安岭西南端过 渡 地带 ,风沙 、干旱 、盐 碱、洪水 ,尤其是 土地 盐 碱化和沙化是制约全 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以具有代表性 的通榆生态 为例详细叙述
农 村新 能 源 。大力 推 广 秸 杆 、根 茬 还 田技 术 ,肥
建国初 的 11 . 亿平 方米现已增加到 2 亿平方米 , 7 占全县总土地面积 (5 8 亿平方米)的 3%。 2
15 农 田系统应 变 能力 差 .
沃土地 ,提高农 田系统的应变能力 。
2 1 以水洗碱 ,实施种 稻 工程 .
热协 调 能力 、供应 能 力下 降。
的高处 移动 ,在高处集 中 ,而在雨季 时盐份 又 向下 淋溶这样 在反复交变碱化过程 中形成 了 暗碱 土 ,如 果脱盐层 逸出便 形成 明碱一
132 人 为条 件 ..
白盖 土。
112 重用 轻养 、掠 夺经 营 ,据专 家 计算 ,我 省 .. 平均 亩耕 地 每 年 输 出 l . 0 耳 能 量 ,也 就 34×l6焦
引 自然江 河 如 嫩 江 、 ̄ J河 、霍林 河 之 水 或 IL S 打 井洗 碱种稻 都是 改 良盐 碱 的最好 办法 。
2 2 客土改 良 ,治 理沙 碱 .
通榆县有易早、易涝耕地 1 亿平方米 占总耕 2
地面 积 的 5 .% ,建 国 以来 ,早 涝 、风 雹 造 成 的 51 灾 害有 2 之 多 ,旱涝 灾 害发 生 1 ,尤 其 是 3年 6年
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及防治简析
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及防治简析卢长伟;刘洪铖;赵晓明【摘要】Salinization of soil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wa -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very important .The salinization is formed mainly by groundwater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lake shrinking ,micro topography and the effects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Salinization of soil salt content is high ph value ,high compressibility and low shear strength .Soil improvement by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and saline soil for earthwork compac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remains to be stud -ied.%盐渍化土的化学及工程特性研究对盐渍化土地综合利用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至关重要;盐渍化的形成主要受地下水及气象因素、湖泡萎缩、微地貌及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影响;盐渍化土含盐量高、 pH值高、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土壤改良可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盐渍土用于土方填筑改良措施仍有待研究。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3【总页数】7页(P419-424,463)【关键词】盐渍化;地下水;蒸发量;毛细水作用;化学特性;物理力学特性;改良措施【作者】卢长伟;刘洪铖;赵晓明【作者单位】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吉林省西部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盐渍化土,主要分布于白城地区大安市、镇赉县、洮南市、通榆县和松原地区长岭县、乾安县、前郭县大部分地区,松原地区的扶余、宁江和四平地区的梨树县、双辽市、公主岭及长春地区的德惠市、农安县的部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吉林省西部 1986 年与 2000 年土地盐碱化状况 比较
Fig. 1 Comparisan of saline- alkalized land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 between 1986 and 2000
411 盐碱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
对吉林省西部两个年代的卫片进行遥感解译, 得到各县( 市) 盐碱地面积变化的对比( 表 1) 。西 部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由 1986 年的 123125 @ 104hm2, 上升到 2000 年的 146183 @ 104hm2, 增 加了 19113% , 平均每年增加 1168 @ 104hm2, 年增长率为 1126% 。其中长岭、乾安、通榆、前郭、洮北等县( 市) 的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率均大于 30% , 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量均在 3 @ 104hm2 以上。从行政区域来看, 2000 年通榆县的盐碱化土地面积最大, 达 34156 @ 104hm2。从区域集中分布程度和盐碱化程度来看, 大安 市最高, 盐碱化土地已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 54164% 。整个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区域国土总面
26 卷第 5 期 2004 年 9 月
资源科学 RESOURCES SCIENCE
Vol. 26, No . 5 Sep. , 2004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刘志明1, 2 , 晏 明2 , 何艳芬3
(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24; 2.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长春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012)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变化还表
土地总 市( 县)
现在盐碱化程度的加剧。对土地盐碱化
面积
镇 赉 50. 93
程度的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类型、植被类 洮 南 51. 08
型和碱斑占基质面积的比例来判定[ 10] 。 通 榆 84. 68
其中土壤类型由吉林省土壤普查资料获 大 安 48. 79
1986 年盐碱 比 重 2000 年盐碱 比 重
26 卷第 5 期
刘志明等: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113
分析, 其它相关信息的管理、各类信息间的复合及数据的汇总、统计等均是在 GIS 平台上完成的。
4 结果分析
在 GIS 支持下, 对 2000 年和 1986 年的卫片解译结果进行分区、分级统计, 得出吉林省西部土地盐 碱化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图 1) 。
对 TM 图像上盐碱地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采用以像元为对象的计算机分类识别方法。分类是利 用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对目标进行识别并归类。常用的分类方法为监督分类
和非监督分类, 我们将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并在算法上加以改进, 以改善卫星遥感图像自动 识别的精度[ 9] 。
在对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研究中, 将卫星遥感资料作为主要的信息源, 但遥感信息的提取与
该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埋藏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 地下水埋深 1m~ 3m, 平均在 2m 左右, 高于盐 碱化土壤地下水位 3m 的临界深度。
3 研究资料与方法
遥感资料主要使用 LandsatPTM 数据, TM 数据的接收时间分别为 1986 年 9 月~ 11 月和 2000 年 9 月~ 10 月, 均为晴空资料, 经过几何和辐射校正、坐标转换等技术处理, 空间分辨率为 30m。取 7、4、3 波段合成假彩色图像。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 选取控制点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校正, 处理后的 TM 图像与数字化边界匹配吻合, 误差在 2 个像元以内。再与数字地理底图相配准生成影像地图。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盐碱地; 3S 技术; 动态趋势 中图分类号: S15614( 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7588( 2004) 05- 0111- 06
1 引言
吉林省西部地区位于东北松嫩平原的中南部, 辽河平原的北端。位于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 分布区之一[ 1] 。近年来因受气候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盐碱化土地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围绕着松嫩平原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1~ 4] , 对以盐碱化为主的中国东北地 区西部荒漠化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和退化土地的治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5, 6] 。在利用 3S( 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对区域内的土地退化及盐碱化的监测研究方面也开 展了一些工作[ 7, 8] , 但所做的工作大都局限于以区域内的某个县( 市) 作为分析研究的样本, 使用的也 多为单个时期的遥感资料。因为没有采用统一的盐碱地解译和盐碱化程度的划分标准, 因而对该区 的盐碱化现状及动态, 包括面积、程度和趋势的结果和看法不尽一致[ 7] 。本文通过对整个区域采用同 一时相、不同年代的遥感图像解译分析, 采用统一的确定盐碱地面积和程度的标准, 得出区域盐碱地 的定量化分析结果。对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振兴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的比例由 25185% 增加到 30180% 。已 占我国盐碱化土地的 4122% 。 412 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剧
表 1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的变化 Table 1 Change of saline-alkalized land in the Western Jilin Province
( @ 104hm2, % )
地面积
地面积
17. 49 34. 34 18. 69 36. 70
12. 73 24. 92 12. 88 25. 22
25. 85 30. 53 34. 56 40. 81
24. 01 49. 22 26. 66 54. 64
两个年代 比重
增减
1. 20
6. 86
0. 15
1. 18
8. 71
33. 69
前郭 扶余 长岭 乾安 洮北
70. 76 58. 36 57. 28 35. 33 19. 50
10. 62 9. 92 10. 98 10. 48 1. 17
15. 01 17. 00 19. 17 29. 66 6. 00
13. 83 7. 71
17. 02 13. 69
1. 79
19. 54 3. 21 13. 21 - 2. 21 29. 71 6. 04 38. 75 3. 21
地图采用了 1988 年吉林省 1B50 万政区图; 1993 年吉林省普通地图集( 1B30 万) ; 1997 年吉林省实 用地图册; 1990 年吉林省土地资源地图集; 吉林省土地管理局 1992 年编制的 1B10 万土地利用图; 白 城地区土壤图( 1B20 万) 。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编制的 1B25 万分幅数字地形图, 由于该图的成图 时间较早, 有些要素已经改变或者有误, 经拼接及修正处理形成完整的区域数字地理底图。
1 12
资源科学
26 卷第 5 期
域范围为: 43b59c~ 46b18cN, 121b38c~ 126b11cE。虽然在整个区域内都分布有盐碱化土地, 但各地的面 积、发育程度都不尽相同。 212 气候条件
本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 400mm~ 500mm, 年蒸发量1 100mm~ 1 300mm, 蒸发量是 降水量的 2 倍~ 3 倍。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 成土母质风化放出的可溶性盐无法淋溶, 强烈的蒸发条 件, 还会使土壤中的可溶盐通过毛隙管随水升至地表, 水分蒸发后, 盐分累积。本区大陆性季风气候 明显, 春季( 4 月~ 5 月) 降水只占年降水的 9% 左右, 气温上升快, 多大风, 蒸发量大, 为全年的干旱季 节, 是全年水盐运动的积盐期, 土壤表层强烈积盐, 常形成盐霜或盐结皮。夏季( 6 月~ 8 月) 降水量大 而集中, 占年降水的 70% , 是土壤脱盐期。秋季( 9 月~ 10 月) 降水变少, 蒸发稍强, 地表又出现积盐 现象。冬季( 11 月至翌年 2 月) , 土壤冻结, 冻层深度可达 160cm~ 180cm, 土壤水盐运动基本处于停滞 状态。但是, 翌年春季土壤解冻时, 冻层滞水促进表土积盐。由此可见, 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区土壤 水盐运动的积盐过程和脱盐过程与季风气候的变化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 3S 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臻成熟, 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将其作为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吉 林省西部的盐碱化土地发展变化过程及趋势进行定量描述, 充分体现了 3S 技术在资源调查中宏观性 强, 数据更新快、省时省经费等优点。利用该系统得出的区域内各县( 市) 行政单元的盐碱化土地数 据, 可以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分步、分区治理提供直接依据。
213 地质地貌 该区属中生代的坳陷区, 第四纪沉积层、上更新统的河流冲积和湖泊沉积层广泛发育, 组成广大
的河谷冲积平原。河流的多次改道, 遗留了众多的古河道地貌景观, 并存在大量封闭和半封闭洼地。 区内主要地貌类型有冲积一湖积平原、丘间洼地、河漫滩和低阶地。海拔高度 140m~ 180m, 相对高度 5m~ 10m,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从地球化学角度看, 本区的地质地貌条件为土壤积盐创造了条件, 成 为盐分迁移的富集区。
2 区域自然条件分析
211 区域的范围 按行政区划分, 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于白城市和松原市所属的 9 个县( 市、区) , 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