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新疆土壤盐碱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新疆土壤盐碱化现状及其综合治理对策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地势高低起伏,气温幅度大,降水少而不均,蒸发量大,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盐渍化和碱化的发生。
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渍盐化和碱化的现象更加明显。
新疆土壤盐碱化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综合梳理新疆土壤盐碱化的现状及其影响,并探讨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对策。
一、新疆土壤盐碱化的现状及影响1.土壤盐碱化的分布情况新疆盐碱土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巴音布鲁克、库尔勒等地区,主要与地下水位下降、长期不良耕作习惯、缺乏排水系统等因素有关。
土壤盐碱化的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成为新疆农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1)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地下水位下降。
在盐碱化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了土壤中的盐分随着地下水上升,从而加重了土壤盐碱化的程度。
(2)农民长期不良的耕作习惯也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制度、不合理的施肥制度等都导致了土壤盐碱化的程度加重。
(3)缺乏排水系统也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因素之一。
在盐碱化地区,缺乏排水系统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无法及时排出,加重了土壤盐碱化的程度。
3.影响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后果新疆土壤盐碱化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土壤盐碱化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给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1)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科学调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减轻土壤盐碱化的程度。
(2)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降低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土壤盐碱化问题。
2.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1)通过施用有机质、化肥和其他改良剂,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轻土壤盐碱化的程度。
(2)采用沼气菌肥化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盐碱地治理政策文件
盐碱地治理政策文件盐碱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重要难题,近年来,政府对盐碱地治理的政策文件层出不穷。
以下是盐碱地治理政策文件的相关信息和要求。
政策文件信息:1.《关于全面加强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土地治理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3.《国务院关于推进土地整治的意见》。
政策文件要求:1.分析以上三份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谈谈盐碱地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3.谈谈盐碱地治理的意义和目标。
盐碱地治理政策文件分析:1.《关于全面加强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土地治理的意见》:该文件于2000年发布。
文件指出,要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土地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特别要通过科学有效地治理盐碱化土地,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该文件于2016年发布。
该文件强调,要充分认识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着力提高治理工作科学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综合治理工作。
3.《国务院关于推进土地整治的意见》:该文件于2020年发布。
文件指出,要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土地整治,加强全过程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和投入,有针对性地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其中包括加强盐碱地治理等措施。
盐碱地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盐碱地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技术难题和资金投入问题。
盐碱地的治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资金投入,这对于不少地方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例如,加强科研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政府资金投入比例,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等。
盐碱地治理的意义和目标:盐碱地治理的意义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环境保护答题模板
一.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3、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1)石漠化①发生地上: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②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③原因:自然: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①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植被破坏(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地利用土地(开矿、无计划地修建窑洞)②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力作用)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生态环境脆弱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治理措施: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控制载畜量④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⑤开发新能源,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⑥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⑦合理利用水资源⑧设置沙障二、森林的保护1、森林的价值(1)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2)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2、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1)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海浪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沙、防盐碱(5)城市绿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6)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3、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4、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5、我国森林保护措施(1)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3)计划采伐,采育结合(4)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5)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6)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三、草地的保护1、草地的价值(1)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2)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治理措施(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2)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4)建立饲草料基地(5)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6)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四、湿地的保护1、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一一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经济价值一一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3)社会价值一一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2、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3、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美化环境、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我国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问题原因(自然、人为)治理措施黑土流失过度开垦,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植树造林,对坡面、沟壑治理;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湿地破坏①垦殖开荒、建设用地占用;②大量取水;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④污水排放。
停止开垦;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合理用水;防治污染。
森林资源破坏①超采严重;②采育失调;③采伐方式不合理(以皆伐为主)。
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利用率;建设自然保护区。
问题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干旱(多为4—6月)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降水少。
不合理开垦,破坏地表植被。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节水农业。
洪涝(多为7—8月)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上河,入海口不畅。
不合理开垦,使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修建水库;治理水土流失或建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或挖入海新河道。
风沙(多为冬春季节)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
干旱、半干旱区不合理的开垦。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文明施工。
土壤次生盐碱化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盐分向地表集中;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距地表近。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其它可能原因:引水途中下渗严重、沿海地区海水入浸)有排有灌,调节、控制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土质疏松;③地形坡度大;④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垦坡耕地);③开矿。
危害①对水土流失源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对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做好土地复耕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平整土地)、护坡(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种草)、固沟(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降水、水源、水分的区别
盐碱化、石漠化与荒漠化盐碱化:土壤中可溶性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土的过程。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人类的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属于人为原因产生的土壤盐碱化,又叫次生盐碱化。
不管是自然还是人为原因出现的盐碱化,其过程均是含可溶性盐类的水到达地表后被蒸发所致。
因此,一个地方是不是出现盐碱化,关键的是地下水能不能到达地表。
所以,盐碱地一定在地势相对低的地方。
如:干旱地区的内流湖周围一定是盐碱地。
再如:同为华北地区的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尽管黄土高原的降水比华北平原少,但黄土高原几乎没有盐碱地,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却不少,原因就是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容易到达地表。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植物逐渐稀化的过程。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沙漠化,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土地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的总过程。
海陆分布与海陆位置海陆分布:是指地球上某个具体的地点(有具体的经纬度),在海洋与陆地的分摊上,是陆地还是海洋。
每一个地点都确定是海洋或陆地后,也就形成了全球的海陆分布大势。
海陆位置:是指陆地上的某点在位置上,与海洋和陆地的相关性。
应该包括三个维度,第一是:在岛屿上,还是在大陆上;第二是:在沿海,还是在内陆(或说距离海洋有多远),第三是:在海洋的什么方位,或说海洋在什么方位,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二点。
如:中国的海陆位置,答案为:在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用途上,海陆位置主要用于气候方面;海陆分布主要用于自然带。
高考地理概念辨析: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
高考地理概念辨析: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荒漠化荒漠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而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见,广义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等土壤丧失生产力的情况。
沙漠化沙漠化: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前提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沙漠化强调的并非是沙漠本身,而是突出说明了人类不合理活动在沙漠形成中的作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等生态脆弱区属于沙漠化严重的地区。
石漠化石漠化: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和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石漠化的出现,这一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集中连片贫困区。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之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红漠化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基岩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红壤(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属低产土壤)因水土流失,露出红色基岩,造成土地贫瘠,逐渐形成荒漠。
可见,红漠化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主要成因都是水土流失,都属于水蚀荒漠化。
盐碱(渍)化盐渍化: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盐渍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叫做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少雨,缺乏灌溉时,由于地表蒸发强烈,会导致土壤深层的水分随毛管向上运动,溶解于水中的盐类聚集于土壤表层,形成旱季土壤盐分向上运动,雨季又随重力水向下运动的现象。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两个方面。
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
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评价及防治
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评价及防治土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其退化不仅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现状、原因、评价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现状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沙漠化等多种形式。
这些现象对于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是华北平原、黄河中游流域的典型代表,该省土地退化问题非常突出,大面积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社会交通、灌溉用地、城市建设等诸多不便。
二、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原因长江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过度开垦、林木滥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放牧等行为,这些行为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土地的退化。
自然因素则包括气候变化、地震等地质灾难等,这些都会导致土地的不稳定和土地利用的恶劣情况。
三、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评价长江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评价主要从退化程度和退化类型两个方面考虑。
退化程度可以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等,而退化类型则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沙漠化等多种类型。
评价土地退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上问题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早防止或减轻土地退化过程。
四、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防治对策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由于长江黄河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已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土地利用方式,推广循环利用、多元化、生态化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土地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环境保护知识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总结四大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3.生态破坏问题: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红漠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萎缩、水资源短缺、土壤肥力下降等4.资源枯竭问题: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一、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A.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气体:主要是C02:其它有氯氟烃、甲烷等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002等温室气体增多,00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危害:(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洪水加剧;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2)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部分地区降水减少,部分地区降水增加;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早、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3)加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气候异常(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4)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5)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强度和频度;(6)传染病增加等3.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减少002排放;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加强国际间合作等(实行碳交易)B.酸雨原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S0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
具体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煤减少、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②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02气体制成硫酸。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特别提醒]荒漠≠荒漠化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2、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二、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1、沙质荒漠化: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景观的过程。
2、盐漠化:土壤中的盐分被水溶解后浸出,水分蒸发后,留下盐类附着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
3、石漠化: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地貌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4、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红色砂岩的主要分布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
5、寒漠化:高山及高原地区因低温引起的干燥而形成的植被贫乏。
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问题探究一: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 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不一样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 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 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候干旱。
问题探究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年降水量 干旱程度 自然景观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
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
红色荒漠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读课本图2.1,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包括哪些行政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
自 土壤—— 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 然 降水——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因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素 地形——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次生性荒漠)
演化过程
缺植 地 水被 面
破裸 坏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 和养分流失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 长期丧失
一、荒漠化
分布 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成因
自然因素:气候变异等 人为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主要表现
土地沙漠化(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次生盐渍化(盐渍化)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工程治沙
沙障固沙
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及其成因是什么
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及其成因是什么
土地盐碱化不仅对粮食收成不好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那幺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都有什幺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大家参考。
1土地盐碱化成因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在土壤中积聚的盐分不能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去,而是在土壤表层积累;
二是保护地往往经常灌溉,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作物生长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都很大,促进了盐份向土壤表层积累;
三是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尤其是氮肥的酸根离子过量,使土壤酸化,又活化了一些阳离子,这些酸根离子和活化了的阳离子随水运动而聚集于土表;
四是多年连作形成的特殊环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无机养分的自然平衡,影响肥料分解。
1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一、改良水利
主要从灌溉、排水、放淤、种稻和防渗等几个关键管理入手。
二、改良农业措施
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作、套种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三、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是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可能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盐碱化
即人为添加地下水的排泄项,增大地下水的排泄量,降低潜水位,使潜 水埋藏深度大于“临界深度”。
防止高矿化水进入土壤
主要是慎重使用或尽量避免咸水和污水灌溉,防止或减少高矿化水 进入土壤。
(2)增强土壤盐分的排出
利用矿化度较低的淡水进行定期灌溉,可对土壤中的盐分起到“淋 洗”作用,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治理。
(二)危害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安全
盐渍土具有腐蚀性,对建筑物基础产生一定危害。 如在盐渍土地段埋设的混凝土电线杆,会发生电线杆被腐蚀和局 部裂缝现象,严重危及送电线路的安全,盐渍土对铁路路轨的腐蚀性也 不容忽视。
(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重度盐渍化地区,地表返盐严重,形成大片盐碱地或光板地,盐 结皮普遍,无植物生长或仅局部可见低矮、稀疏的红柳和盐蒿,生态环 境严重恶化,再进一步发展即造成盐漠化。
氯化物型
硫酸盐- 氯化物型
氯化物- 硫酸盐型
硫酸盐型
0~100cm土层中盐分总量或残渣量(%)
无抑制
非盐 化
< 0.10
< 0.15
< 0.15
< 0.15< 0来自20< 0.25
< 0.30
轻度,产量 降
10%~20%
轻度
0.10~0.20 0.15~0.25 0.15~0.30 0.15~0.30 0.20~0.30 0.25~0.40 0.30~0.60
碱化土
又称苏打土,主要指含有较多Na2CO3(苏打)、NaHCO3(小苏 打)的盐渍土。若土壤中含有大量的Na2CO3、NaHCO3遇水时会水解, 形成强碱NaOH对作物根部起腐蚀作用。另一方面,在高浓度条件下, 土壤中的Na+可有相当部分被土壤吸附复合体吸附,从而使土壤胶体具 较强的亲水性,分散性。
新疆和田绿洲近代土地的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
新疆和田绿洲近代土地的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一、引言近年来,新疆和田绿洲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过程以及可行的防治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土地荒漠化的过程2.1 自然因素1.降水减少:新疆和田绿洲地区的降水量逐年减少,使得土地水分供应不足,土壤干燥程度加剧。
2.高温干旱:气候变暖导致高温和干旱现象频发,进一步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3.风蚀侵蚀:强风侵蚀使得土壤表面被风沙覆盖,无法保持水分和营养物质。
2.2 人为活动1.过度开发: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农田开发导致水资源过度利用,绿洲区域退化加剧。
2.过度放牧:大量的放牧行为破坏了草地植被,使得土壤暴露,易于风蚀。
3.不合理灌溉:部分农民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
三、土地荒漠化的影响3.1 环境影响1.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导致植被覆盖度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2.气候变化:荒漠化使得土壤和植被无法保持水分和固碳能力,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3.土壤侵蚀:荒漠化过程中,土壤表面受风沙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田产量减少。
3.2 经济影响1.农业减产:土地荒漠化造成农田面积减少,作物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困难。
2.水资源短缺:荒漠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使得绿洲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旅游业受损:荒漠化改变了绿洲地区的自然景观,对旅游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四、防治措施4.1 生态恢复1.植被修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种播种等方式,恢复绿洲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减缓土地荒漠化过程。
2.生态保护区建设:划定生态保护区范围,加强对绿洲地区的保护和管理,降低人为干扰。
3.自然保护区网络: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绿洲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2 水资源管理1.合理灌溉:制定合理的灌溉措施,避免过度灌溉和不合理水资源利用,减少土壤盐碱化现象。
2.水资源调配: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输水和调节水源等方式,增加绿洲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及改良方法
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及改良方法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生理机能受到影响:盐碱环境下的植物容易出现营养吸收障碍,如缺铁、缺镁等,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植物病虫害增加:盐碱环境为部分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如蝗虫、蚜虫等,使得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增加。
土壤肥力下降:盐碱物质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状况,导致土壤贫瘠化。
植被减少:盐碱环境下植物生长受阻,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退化:长期遭受盐碱化的土地容易出现沙漠化、荒漠化等现象,使得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
水质恶化:土壤中的盐分可通过水分蒸发作用进入地下水系统,进而影响水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改良方法:水利改良:通过灌水洗盐、排水排盐等方法,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同时,设置排水沟,防止盐水侵袭。
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盐碱地。
但是,水利改良需要大量水资源,如果水资源不足,可能适得其反。
农业改良:通过合理轮作、选用耐盐作物、增加有机肥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例如,种植耐盐作物如甜菜、棉花等,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
农业改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但长期实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化学改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如酸性肥料、有机酸等,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达到降低土壤pH值的目的。
例如,施用磷酸二氢钾等酸性肥料,能够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同时降低土壤pH值,减少土壤盐碱化程度。
化学改良见效快,但可能会对土壤结构产生一定破坏作用,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施用方法。
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的耕地多为盐碱地,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改良。
通过水利改良,如灌水洗盐、排水排盐等,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同时,采用农业改良措施,如种植耐盐作物、增加有机肥等,进一步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结构。
什么是土地盐碱化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然而,许多地区的土地受到盐碱化程度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了盐碱地。
因此,什么是土地盐碱化的问题,是一个严肃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母质中渗透或含有的盐类(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过量积累,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使土壤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性质发生了改变,因此也被称为土壤质量退化。
盐碱地形成的原因环境因素1.水源盐害地下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钠、钙、镁等盐类,通过渗透、浸润等方式与土壤中的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土壤中的盐类浓度增加,这是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气候干旱气候干旱会使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中的盐类浓度会逐渐增加。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形成盐碱化。
3.土壤类型不同不同类型的土壤,在不同的环境下存在不同的盐碱化问题。
例如,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的盐碱地,由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丰富,也有更显著的盐碱化问题。
人为因素1.过度开荒大规模的过度开垦,会使水土流失、风蚀等问题凸显,土壤水分流失,同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会导致土壤中腐殖质减少,也会加速盐碱化的发生。
2.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灌溉是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过度的灌溉和单一的灌溉模式,导致原来并不含有大量盐分的土地,出现盐渍化问题。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等。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可能是导致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气污染、化学品污染、废弃物填埋、工厂废水等都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盐碱化问题。
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盐碱地的形成,导致了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退化,严重危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下面是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文环境1.地下水水位的下降由于盐碱化地区的土壤密实度降低,会致使浅层地下水的蒸发增大,因此降低了地下水位水平。
2.河流水体的污染盐碱化地区的污染水体直接接触到河流,对水体进行了污染。
如果这些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净化,甚至会对下游水体逐步产生影响。
沙漠化和盐碱化
,
,
将 有 望 使 占 地 球 陆地 总 面 积 约 四 分
之 一 的 盐 碱 地变 为
绿 洲 “
”
化 学
;
改 良 措施 ,
包括 :
施 用改 良物质 ,
如 石 膏 、 磷 石膏 、 亚 硫酸 钙 等 。 由 于 每 一 措 施 都 有 一 定 的 适 用
范围 和条件 因此 必须因 地制 宜
要 包 括钠 、 钾 、 钙 、 镁 等 的 硫 酸盐 、
氯 化 物 、 碳 酸 盐 和 重 碳 酸 盐 。 硫 酸
盐 和 氯 化 物 一 般 为 中 性 盐 碳 酸 盐 ,
6 4 2 0 1 9 - 0 2 防 灾 博 览
和 重 碳 酸 盐 为 碱 性 盐 。 土 地 次 生 盐
碱 化 主 要 发 生 在 干 旱 或 半 干 旱 地 区
下 使 土 壤 表 层 盐 分 增 加 引 起 土
,
,
壤 盐化 。
土 地 盐 碱 化 的 治理 措 施 主 要 有
四种 :
水利改 良措施 ,
包括:
灌溉 、
排 水 、 放 淤 、 种 稻 、 防 渗 等 农 业 ;
改 良 措 施 包 括 平 整 土地 、 改 良 耕 ,
作、
施客土、
废 塑 料 治 理 沙 漠 等 。 在 沙 漠 地 区 播
种 沙 生 植物 以 阻止 沙 漠 扩 张 及 改 ,
善 沙 漠 土 地 。 在 水 资 源 的 使 用 过 程
中 ,
节约用 水 ,
减 少损耗 ,
主 要 从
汲水 、 输水和节 水 灌溉等方面 考虑 。 中 国 盐渍 土 或 称 盐 碱 土 的分 布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频繁和剧烈,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作为全球性议题,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进一步威胁粮食安全。
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荒漠化的关系1. 频繁的干旱与荒漠化干旱是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长期的干旱导致土壤水分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裸露,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过程。
2. 暴雨与洪涝导致的土壤侵蚀另一方面,暴雨和洪涝也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表现形式。
过量的降水导致土壤侵蚀,特别是在坡地和低洼地区,大量的表土被冲走,使得土地逐渐丧失肥力,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土地退化的关系1. 土壤盐碱化随着降水的变化和地表水资源的减少,许多地区的土壤开始出现盐碱化现象。
这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还导致土地的退化。
特别是在内陆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土壤盐分积累更加严重。
2. 土地侵蚀与地力下降除了荒漠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导致土地侵蚀现象加剧。
强风和暴雨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导致地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土地退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土地退化直接威胁着粮食安全。
一方面,退化的土地无法为作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导致作物减产或绝收;另一方面,由于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现象,农田的肥沃度下降,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减弱。
这将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实施土地保护和恢复措施采取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减缓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进程。
同时,推广抗逆作物品种,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3. 加强粮食生产和供应链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粮食的持续供应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人类 活动排 放大量 全球气 二氧化 候变暖 碳;② 大面积 毁坏森 林
①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②提高 能源利用技术和 效率,采用新能 源;③加强国际 间的合作;④保 护环境、植树造 林
考点研 析
①人类大 量排放氟 臭氧层 氯烃化合 破坏 物;②太 阳活动影 响
人类燃烧 大量煤、 石油、天 然气,排 入大气中 大量的氮 氧化物和 硫氧化物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 外线辐射增加,直 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 林、牧业造成破坏, 影响海洋生物的生 长与繁殖 ①减少并逐步禁 止氟氯烃等破坏 臭氧物质的排放, 积极研制新型制 冷系统;②参与 国际保护臭氧层 的合作
考点研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析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城市地 染,如大气污染、 区 水污染、噪声污染 等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如水土流失、 乡村地 荒漠化、土壤盐碱 区 化、森林减少、水 资源枯竭、物种减 少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 动和人类居住地的 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街道垃圾的任意堆 放 噪声——无形杀手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 本水俣湾事件、海 上石油泄漏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 水污染、 害于人体健康的农 土壤污染 药任意排放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 染 海洋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 量垃圾任意堆放 交通、工厂等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 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阶 段 采集渔 猎时代 农业文 明时期 工业革 命以来 人类活动特点 人地关系特点
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 采集、渔猎为主,改造环 缓慢,人类与环境保持着 境的能力微弱 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 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开 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 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地关系开始不协调
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1)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2)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
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2.环境问题的表现
问题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 源、矿产资源和 能源等短缺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_、 土地荒漠化盐 碱化 、生物多 样性减少、全 球气候变暖, 臭氧空洞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等
表现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的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 产和生活。
原因 人类对资源的 过度索取
典型事例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 非可再生资源面临 枯竭
自然植被遭破 坏 生物的生存环 境遭到破坏或 过度捕猎等原 因
生态 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中国荒漠化趋 势与沙尘暴,古巴 比伦王国的消失 大熊猫、藏羚羊等 数量日益减少
生物多样性 减少
考点研 析
环境问题
环 境 污 染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前提高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考点研 (2014· 海南卷)下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析 1990—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答案:环境问题:(该地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
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 )加剧水资源短 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 (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 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应对措施。
考点研(2014•北京卷)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析
答案:(1)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
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2) 问题:河水污染 ( 水质下降 ) ,径流量减少 ( 变化大 ) , 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
发达 国家
考点研 析
♨特别提醒 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影响 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 动、洋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如酸雨、国际
性河流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等。
4、常见环境问题 全球性问题 主要环 主要成 境问题 因 主要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 沿岸低地、岛屿,加 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 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海水倒灌导致土地、 农田盐渍化;②使世 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 况变化,导致世界各 国转变经济结构 治理措施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 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国 家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较发达国 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家严重,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 以生态破 保护,环保意识不强 坏为主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 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较发展中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 国家轻, 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 以环境污 状况大为好转 染为主
酸雨
①减少人为硫氧 ①使河湖水、土壤 化物、氮氧化物 酸化,影响鱼类、 的排放是根本途 森林、农作物生长; 径;②研究煤炭 ②腐蚀建筑物、文 中硫资源的综合 物古迹;③危害人 开发利用,发展 体健康 清洁煤燃烧技术 是有效措施
考点研 析
【关键点二】其他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水资源、土 资源 地资源、矿 短缺 产资源、能 源短缺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加剧